塑料模具结构与原理
塑料注塑模具结构

1):浇注系统。
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 4部分组成塑料注塑模具结构的基本分类一、 一幅完整的模具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
成型部分,关系着塑料产品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二是模架部分,也称模胚,是用来安装和固定成型部分的二、 塑料注塑模具分为 2大类型:1):两板式模具。
两板式模具不适用于带有前模滑块的模具和点浇口的模具,除了这两种结构外,其他所有结构和进胶方式都可使用。
2)三板是式模具。
又称细水口模具,按类型又分:细水口、简化型细水口和假三板三种形 式(简化型细水口模架后模侧板内没有导柱,拉杆上没有限位垫圈,不能设计推板结构,通 常用在500mm —下的中小型模具上,产品批量较大时也不适宜使用。
假三板模架是专门为 前模滑块机构的模具而设计的,没有卸料板,不适用于点浇口的模具。
三、6大系统组成一幅完整的塑料注塑模具Itm ”nrg 板#丿/ /顶板応挥t r ill iJ yi i ] Vi 纟紧更出卑向创二板式模具示意图^ZEL/fit11 E TF T2):成型机构。
成型结构是与塑料产品直接接触的部分,包括前后模仁、镶件、滑块、斜顶等机构。
3):顶出机构。
包括顶针、顶块、司筒、顶针固定板、顶针垫板、复位杆结构等。
4):导向结构。
导向机构包括导柱、导套、顶板复位杆、顶板导套等机构。
对于要求较高的模具,有时还应另外增加辅助导向机构,如锥面、直面、圆锥精定位等。
5):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主要是循环水路,有油冷、水冷、空气冷等。
有些模具需要加热,可利用冷却水路来进行加热。
6):排气系统。
主要有排气槽、排气针、排气镶块,排气阀等部分机构。
塑料模具热流道系统介绍一:热流道系统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塑料成型浇注系统,主要借助于加热装置和电子温控系统使浇注系统中的熔融塑料不会发生凝固,从而平稳有序地将塑料填充到模具型腔中。
在没有注塑压力的情况下,熔融塑料不会自动流动,也不会随着塑料制品的脱模产生拉丝、溢流等现象,所以热流道模具又称无流道或少流道模具。
图解说明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

模具采购必备基础知识之二: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图解说明:模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
具体原理指:将受热融化的塑胶原材料由注塑机螺杆推进高压射入塑胶模具的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塑胶成形产品。
塑胶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
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塑胶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胶品种和性能、塑胶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一、塑胶模具结构按功能分,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系统、排气系统、导向系统、顶出系统等组成。
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1.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
主流道前模架前模仁塑胶件产品行位油缸定位导柱行位定位导套方铁顶针固定板前模架底板6.顶出系统:一般包括:顶针、前后顶针板、顶针导杆、顶针复位弹簧、顶针板锁紧螺丝等几部分组成。
当产品在模具内成型冷却后,模具前后模分离打开,由推出机构--顶针在注塑机的顶杆推动下将塑料制品及其在流道内的凝料推出或拉出模具开腔和流道位置,以便进行下一个注塑成型工作循环。
二、塑胶模具按结构分一般由模架、模仁、辅助零件、辅助系统、辅助设置、死角处理机构等几个部分组成。
1、模架:一般都不需要我们设计,可以直接从标准模架制造厂商那里订购,大大节约的设计模具所需时间,所以称它为塑胶模具标准模架。
它构成了塑胶模具最基本的框架部分。
2、模仁:模仁部分是塑胶模具的核心部分,它是模具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塑胶产品的成形部分就在模仁里面,大部分时间的加工也花费在模仁上。
不过,相对有些比较简单的模具,它没有模仁部分,产品直接在模板上面成形。
注塑模具工作原理

注塑模具工作原理
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塑料注塑成型的工具,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塑料颗粒进料:首先,将塑料颗粒通过喂料系统进入注塑机的螺杆筒中。
2. 加热和熔化:螺杆将塑料颗粒送往加热区域,其中加热带将塑料加热到熔融状态。
3. 压力和注射:螺杆通过旋转推动熔融的塑料向前移动,使得塑料进入注塑模具的射嘴。
4. 充模和冷却:熔融的塑料进入注塑模具中的模腔,填充整个模腔并与模具的内壁接触。
同时,模具中的冷却系统会从模具上吸热,使得塑料迅速冷却固化。
5. 脱模和排出:当塑料完全固化后,模具会分离并推出成型的零件。
然后,注塑机的螺杆会回转并再次进行注射过程。
6. 循环重复:整个注塑模具的工作过程是循环重复的,以持续生产塑料零件。
通过控制每个步骤的温度、压力和速度,注塑模具可以精确地形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塑料零件。
同时,不同的注塑模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更换,以实现不同的产品制造。
塑料模具结构与原理

塑料模具结构与原理塑料模具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工具,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中。
它是一种精密的工具,需要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塑料模具的结构和原理对其性能和使用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塑料模具结构和原理方面进行探讨。
一、塑料模具的结构塑料模具通常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每部分也被称为模具板。
它们通过导柱和螺栓固定在一起。
上模具板通常固定在压铸机的移动板上,下模具板则固定在固定板上。
当压铸机的移动板向下移动时,上模具板将会向下移动,直接和下模具板相接触。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固定模具腔口和模具插件。
模具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支撑系统、定位系统和排气系统。
1. 支撑系统支撑系统通常由模具座、插销和导柱组成。
模具座安装在机器上,插销用于固定模具板。
导柱是用于保证两个模具板的高度,确保塑料制品的精度和质量。
2. 定位系统定位系统包括模具腔口和开关系统。
有了定位系统,塑料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达到精准定位,从而保证塑料制品的精度和质量。
3. 排气系统排气系统用于从模具中排出空气,防止空气地堡在模具中,导致塑料制品出现缺陷。
排气系统主要包括排气通道和排气孔。
排气孔位于模具的穴口,排气通道连接排气孔和模具的侧面。
二、塑料模具的原理塑料模具原理是指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塑料在模具中加热、熔化和注入模具腔中,然后使其冷却固化,最终制成塑料制品。
其中包括三个主要的工艺过程:注射过程、冷却过程和脱模过程。
1. 注射过程注射过程是指将塑料颗粒或粉末放入料斗中,然后通过双螺杆把塑料加热熔化并注入模具中。
注入模具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塑料的温度和压力,使得塑料能够完整地填满整个模具腔。
注射过程需要保证快速、深入和均匀,这样才能够保证塑料制品的精度和质量。
2. 冷却过程冷却过程是指在注射完塑料后,让模具中的塑料制品快速冷却和固化。
冷却过程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品质和性能。
冷却过程应保持恒定的温度,同时通过冷水循环或其他方式加速冷却,以保证塑料制品完全固化。
注塑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注塑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注塑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注塑模具啊,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打个比方哈,你看电影里那些魔法师,他们有个魔法盒子,能变出各种各样神奇的东西。
注塑模具就有点像那个魔法盒子呢!
注塑模具一般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首先就是型腔,这就好比是一个小房子,塑料就是要住进去的“客人”。
还有浇注系统,这就像是给“客人”铺的路,让塑料能顺利进入那个“小房子”。
再说它的工作原理,哎呀,真的太有意思啦!就像你精心准备了一场派对,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然后就等着客人们来尽情享受一样。
把塑料颗粒加热融化,就像是准备好的美食,然后通过浇注系统这个通道,把“美食”送进型腔这个“派对房间”里。
等冷却凝固了,哇塞,一个全新的塑料制品就出来啦,就像派对结束后留下的美好回忆!
你想想,要是没有注塑模具,我们生活中的好多东西不就没办法生产出来啦?比如咱平时用的小塑料杯子,那可都是注塑模具的功劳呢!
“哎呀,这注塑模具可真是太重要啦!”你肯定会这么感叹吧。
它就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在背后为我们制造出那么多好用的东西。
总之呢,注塑模具虽然我们平时不太能注意到它,但它真的是超级厉害的!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多便利和精彩呢!
以上就是我对注塑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啦,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注塑模具原理及结构知识讲解

注塑模具原理及结构知识讲解注塑模具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模具,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
它的原理和结构对于理解和操作注塑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注塑模具的原理和结构知识。
一、注塑模具的原理:注塑模具的原理是通过将已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的腔室中,让塑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最终取出成品。
具体步骤包括:1.装模:将模具放入注塑机的模具固定板上。
2.注塑:将塑料颗粒加热融化,通过注塑机的射嘴注入到模具的腔室中。
3.冷却:在模具中冷却一定时间,让塑料逐渐凝固。
4.脱模:打开模具,将冷却成型的塑料制品取出。
注塑模具的原理是利用塑料的可塑性和流动性,在模具中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使塑料形成所需的形状和结构。
二、注塑模具的结构:注塑模具的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模具座:模具座是注塑模具的基础部分,用于固定模具并与注塑机连接。
2.模具芯:模具芯用于成品的内部形状,它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动模使其与模具腔配合。
3.模具腔:模具腔用于成品的外部形状,它与模具芯配合,形成成品的空腔。
4.导柱和导套:导柱和导套用于确保模具的定位和活动。
导柱固定在模具座上,而导套则位于模具芯和模具腔的连接处。
5.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用于控制模具中塑料的冷却过程。
一般采用水冷却,通过在模具中设置冷却通道,将冷却水流经过,使模具中的塑料快速冷却凝固。
6.顶针和顶板:顶针和顶板用于顶出成品。
顶针直接接触模具腔内的塑料,在成型结束后,通过顶板将成品从模具中取出。
7.喷嘴:喷嘴负责塑料的加热和注射。
它连接注塑机的射嘴,将已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
8.排气系统:排气系统用于排出注入模具中的空气。
在注塑过程中,空气可能被困在塑料中,通过排气系统可以将空气排出,避免空气对成品的影响。
以上就是注塑模具的原理及结构知识的讲解。
注塑模具是塑料制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掌握其原理和结构对于理解和应用注塑工艺具有重要作用。
注塑模具的结构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设计和制造,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寿命。
塑料模具6大系统

试模和量产的成败以及成本的高低,80%決定于设计阶段。
我们的目标应当是让设计部门担负起试模和量产成败的责任,设计工程师要清楚的知道自己设计的产品和模具是如何历经酸甜苦辣之途,才完成任务的,这样设计水平才能不断精进。
设计工程师也应在最短的时间內将最新的更正设计反映在设计图面和文档上,这样知识和经验才能累积、分享和传承。
加工、钳工和品管的责任是按图施工和品管,並且反馈设计合理化的意见。
这样经年累月下來,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模具/注塑厂將脱颖而出。
模具结构----六大系统之一:模具成型零件(排位与订料)概述:模具成型零件----由上下内模(包括行位/镶件)组成,它们形成一个封闭的型腔。
通俗来说,凡是有产品胶位的地方都称为模具成型零件。
排位与订料:1:产品在模仁(内模)的排位以最佳效果形成排放位置,要充分考虑进胶的平衡性,流道尽短地流入型腔,要充分考虑进胶位置和分型面因素,要与制品的外形大小,深度成比例。
2:产品到模仁边的距离与产品之间的距离:小件制品距离一般为15-25MM之间,成品之间一般为15-20MM,如有镶呵则一般为25MM 左右,成品间有主流道的最少要有15MM,大件制品距离边一般为30-50MM,有镶呵最小为35,镶呵出多件产品,刚其之间距离为10-15MM左右,成品长度在200MM以上,宽度在150MM 以上其产品距离应不小于30MM;3:模仁到模胚边距离:300MM以内,模胚为50-60MM之间;330-350MM以内,模胚为60-70MM之间;550MM 以上,模胚一般要在75MM以上。
4:模仁底部到模胚底部距离;公模300MM以内,模胚为40-50MM之间;330以上,模胚为50-70MM之间;母模300MM 以内,模胚为25-30MM之间;330MM以上模胚为25-35MM。
5:模仁用料,母模一般模具国产NAK80,较高要求,则用进口NAK80,有特殊或批量大模具选用热处理材料,有腐蚀性胶料如PVC,POM,NL或透明PMMA,PC等则选择不锈钢系列,如2316,S136,S136H等,公模仁一般选用德国P20,有腐蚀性胶料如PVC,POM,NL或透明PMMA,PC等亦要选择不锈钢系列,斜顶一般选用进口718,法兰一般选用王牌,散热要求高的镶件用铍铜。
塑模基础知识

目录
• 一、关于塑模原理 • 二、关于塑模模具结构 • 三、关于塑模模具加工工艺 • 四、关于塑模模具修改方式
一、关于成型原理
1.成型原理图
成型是一门工程技术,射出成型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将 塑料转变为结构复杂并能保持原有性能的成型制品。注射成型的 重要工艺条件塑化流动和冷却的温度,压力、速度和相应的各个 动作时间是影响产品的品质的主要原因。
慢走丝主要使用铜线加工,铜线加工一次之后既报废不再使用,走丝 速度慢,加工速度慢,精度高。
快走丝主要是钼丝,是我国自主产品。钼丝的耐蚀性好,可重复利用 ,走丝速度快,加工速度快,精度低。
线切割加工精度:慢走丝可达0.002mm。
线切割加工范围:异型零件的下料。异型通孔,锥形通孔,定位要求 高的通孔等。模具上的镶块孔一般都要线切割加工。
冲击强度、 硬度…… 三、耐热性质: 熔点 、热变形温度…… 四、电气性质: 电阻 、介电强度 、介电常数 …… 五、流动特性: 熔融流动指数
六、燃烧性: 耐燃性 七、抗化学性: 耐蚀性
二、关于塑模模具结构
1.何为塑模?
塑模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射出成型模
压缩成型模
挤压成型模
吹塑成型模
真空成型模 此处与各位讨论的塑模是指“射出成型模”﹐日本人称之为“金型” 美国称之为“Plastic Mold”或者“Tooling” 。而塑模顾名思义是一种 用来生产塑胶产品的模具.
三板模动图
两板模与三板模的差异: 三板模与二板模相比较﹐在上固定板与母模板之間增加了可定距移动 的剥料板﹐可让塑件与料头从两个不同的分型面取出。
三板模比二板模 多了一块剥料板
4.模具浇口类别
潛伏澆口
優點﹕開模時自動斷料﹐殘余痕跡小 缺點﹕加工困難﹐壓力損失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模具结构与原理塑料在当今这个社会无处不见,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当然塑料模具的市场和前景同样是无可限量的!下面是我从事塑料模具的工作经验之谈,希望你能领悟一二。
在下面的介绍中,我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讲法来解释。
我们一起来了解塑料模具吧!模具结构---实例剖析----设计程序-----模架(塑料模具)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讲解塑料模具的通用结构和模具的构成以及设计时的要点。
一模具结构上面是模具架的三视图和立体图.定模座板(面板):上夹板,面板等。
它的作用是将前模固定在上面。
流道板(水口板):刮板,水口板等。
它的作用就是在开模时把流道中的料去除。
定模固定板:A板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和B板一起成型产品。
推板:脱料板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开模时将产品从模具中脱出。
动模固定板:B板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和A板一起成型产品。
垫板:它的作用是加强A板的强度和固定A板上的一些零件。
垫块:模脚,方铁等。
它的作用是让顶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顶板:它的主要作用是固定顶针并在开模时通过注射机的顶杆推动顶针。
动模座板:下夹板,底板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后模固定在上面。
导柱和导套: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起导向作用,使前后模可以顺利完成所有的动作。
顶针: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开模时将产品从推出。
塑料模具到底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先看下面的图片。
模具动作示意图注射机通过绿色部分(喷嘴)箭头1的方向向模具注射塑料。
于是红色部分就充满了塑料,也就是成了产品的样子。
(红色部分在注射机没有注射塑料之前是空的,也就是模具的型腔)。
图中红色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
当经过注射,加压,保压,冷却后,模具沿着箭头2和3分开,当分到一定距离时,蓝色部分(推杆)沿箭头4的方向,将塑料产品顶出模具型腔。
这就是塑料模具的基本工作原理。
用一句话讲就是将加热成流动的塑料注入我们做好的模具中,让塑料变成我们所要求的形状,并把它从模具中取出的过程。
注塑机进胶过程这是塑料模具的另一个分支,也是必须知道的.对设计模具特别是对模具的装夹工作很有好处.注塑机进胶过程如下图料从料斗中向注塑机内部流动,这些料在注塑前有的要烘,就是去水份;有的不用烘.流到注塑机内部后经过注塑机螺杆把料压向模具内部,同时料也被分段加热到流动状态.料进入模具后进行保压,冷却,顶出,完成整个动作过程.二.实例剖析模具常见结构形式此图是上下模仁合在一起的样子。
此图是上模具仁的平面图。
此图是模具的行位零件。
此图是模具的主型芯。
这是前模插穿零件以上的图片是塑料模具中的常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5种结构。
下面我们来逐一说明模具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和名词。
当一个模具工作人员接到一个新的产品时,他会拿着这个产品,左右翻看,仔细的研究每一个部位,有的重要部位会研究半天。
这是为什么?首先当我们为一个新的产品做模具时,我们考虑的步骤是,分型面,采用什么结构成型,浇口形式和位置,型腔数量,脱模方式,冷却方式,排气等。
其实模具结构通俗的讲就是说,我们要做产品是什么样子,我们做一副可以做出这个产品的模具。
在做这样一副模具时,产品表面如有一个坑,这时我们有可能采取行位或碰穿。
这时的行位和碰穿就是模具上常讲的模具结构。
说穿了,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做出产品的这个形状。
现在我们以上面所示的图形(一个圆柱在中间挖去一个圆柱坑,在底面的边沿倒圆角)来讲解模具常用的名词。
分型面分型面就是前后模的分界面。
一个模具为什么会有前后两部分?因为这样才能将我们做好的产品从模具中取出来。
上面这个图形就前模和后模所成型的圆柱体。
点击看图这个图形是前一个的实体图,分型面就最上面的那个零件的底面或最下面那个零件的上表面。
分型面就是当前模和后模分开时,产品可以顺利从模具中脱出的那个面,所以模具的分型面一定是产品投影面最大的那个地方。
下面这个图片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前模和后模,以及产品。
点击看图浇口形式和位置浇口就是指塑料通过流道进入型腔的那小部分。
它的形式和位置对产品的影响非常大上图所示在产品的上部有一个带斜度的圆柱形,那就是模具上常讲的主流道,是塑料进入型腔必经之地。
上图是单腔,如果是多腔,还有分流道和各种浇口。
在下图你可以看到主流道中的塑料在开模后和产品长在一起,所以在开模后,还要另外去除主流道塑料。
型腔数量型腔就是在模具中成形产品的空隙。
型腔数量也就是在一模具上做几个同样的产品。
换句话讲就是这副模具一次可以做出几个同样的产品。
如上图所示,这是一个单腔模具,图中没有剖面线的那部分是主流道和型腔。
如果是多个型腔的话,是由主流到分流道到各个型腔的浇口到型腔。
脱模方式当塑料注入型腔后,在型腔中冷却之后,我们采用什么办法将它从模具中取出来,这就脱模方式。
常用的脱模方式有顶针顶出,推板推出,套筒顶出,成型块顶出,斜导柱,斜弹,斜顶,等等。
如下图所示产品是用三根顶针顶出的。
顶针顶出是最常用,最经济的一种顶出方式。
下图是上图的实体显示。
冷却方式当塑料注入型腔后,温度比较高,我们想将它从模具中取出来,但靠自然冷却是不够的,这时我们需要人工强制冷却,这样才能提高生产率。
你所采用的冷却方法就是冷却方式。
常用的冷却方式有水冷和冷却塔。
也就是在组成模具型腔的零件上的合适的位置开上孔,在里面通入水即可。
模具所需的冷却温度通过调节水的温度来控制。
排气当流动的高温塑料进入模具型腔后,型腔内部的空气会产生相反的力量,这时如果不做好排气工作,会在产品中产生气泡,烧黑等不良现象。
常用的排气方法是开排气槽,或在顶针位(插穿位,行位等地方)留合适的间隙.下面介绍的是模具结构:一般的模具结构(整体和镶拼)一般结构是指不需要特别的形式就可以把产品做出来的。
如下图所示。
一般结构适用于那些产品形状比较简单的产品。
碰穿当产品的表面孔,这时我们有会采用碰穿这种结构。
如下图所示。
我们在这里采用的是后模碰前模。
图中没有剖面线的那部分就是塑料填充的地方。
当塑料填充后,就在产品的中间产生了一个圆孔。
在下面的实体图中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这些。
插穿(擦穿)这种结构在观念上和碰穿的区分是它多在产品的边缘。
如下图所示。
当产品有这个形状时我们就要采取插穿。
插穿零件也就是一个可以和前后模合起来形成产品所要的形状的那个零件。
在下面两幅图中你会明白的。
下面这个图是插穿的剖面图。
枕位从名字上看我们就知道它一定象枕头一样,是的它和枕头的作用是一样的。
如下图所示。
枕位一般都做在后模,并且是在分型面上的。
如下图所示就用枕位。
上图是模具的枕位实体图形。
下图是枕位的剖面图形柱位当一个产品有较长的圆柱时,我们就采用这种柱位的结构。
如下图所示上图这个零件中间的柱子,在做模具时我们称之为柱位上图是柱位的实体图。
下图是柱位的剖面图。
行位行位打个形象的比喻,在一堵墙上挖了一个洞,这时我们做一个东西和这个洞一样大小把它填起来,这种方式就是行位。
书面上讲是既不能用碰穿,也不能用插穿,更不能枕位的结构叫行位。
下图是行位的实体图。
骨位骨位就是指在一个产品需要加强强度的地方做一条筋。
如下图所示的零件。
上面这个图是骨位的模具图形。
下图是骨位的剖面图。
仔口仔口多指盖子一类的。
如下图所示的两个零件的配合就是仔口。
下面这个图是仔口的剖面图。
三.设计模具的基本流程设计模具的基本流程:第一,先将产品图仔细的研究透(产品的收缩率,用什么样的结构,模胚的形式,脱模形式,各零件的材料和加工方法等)。
这一步很重要,如果上面这些你没在这一步搞清楚,后面你的麻烦多多。
切记!搞设计不是走一步说一步的。
第二,将产品图镜像。
(因为模具的前模是成型产品的外表面,后模是成型产品的内表面的。
)第三,将零件图,设置收缩率,并做标记1*收缩率。
第四,画模具的排位图。
(一模出几个产品,模仁大小,顶出方法等。
)第五画模具的整体结构图。
(产品的进胶方式,顶出方式,模具的主要尺寸等)第六,然后将组成模具的每一个零件用图纸表达清楚。
四.模具的整体系统分析在这一节我们将从简单的结构到复杂的结构,逐步讲解模具设计的整体思路。
在这里你会领略到模具世界的博大和精细!现在我们将按上图所示的变化来逐步分析随着产品的变化,模具是如何进行调整的。
上图先是一个带斜度的圆柱体,变成了底部有圆角,再变成边上切口,再变成顶部开通孔,最后变成带一个手柄的产品。
下面我们来用图片来看一下。
上图是一个型芯和产品还有三根顶针。
这是开模进胶的样子。
这是模仁的样子。
这是开模的样子。
整个产品的变化就是这样子的,自己好好研究一下这是模架的样子,模仁装在这个里面这是一个产品的分型面。
这是一个带浇口料和流道料的产品。
这是一个产品的模仁图。
这是模仁的透视图。
这是开模时的样子。
31这是一个产品的模仁图。
32这是开模的样子。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