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PPT课件

C) A)年
4.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城市是( C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B ) 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6.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展史上重大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①尼克松访华 ②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乒乓外交 ④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 A.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 ③②①④
A)
11、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 主要原 因是什么? 日本前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批准了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新教科书等 钓鱼岛问题 12、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 世代友好?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 之间应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之间的交流对 话与协商等
你知道吗?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外交大事记
﹙7﹚加入WTO
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
原因?
1.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3.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 4.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等
选择题:
1.被西方新闻界称作“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的历史事件是( C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2.1979年1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A.意大利 B.英国 C.美国 D.加拿大 3.中国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是在( A.1971 B.1972 C.1978 D.1979
2015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课件:4.14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解析

栏
目 很快背过身去,不理会周恩来伸出的手。(图一)
开 关
图一
学习·探究区
学案17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回忆道:“……(1972 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 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图二)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图二
学习·探究区
学案17
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本
学 案
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方针。
栏
目 开
答案
B
关
反馈·训练区
学案17
3.“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
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
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 C )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学习·探究区
学案17
【深化探究】 材料 1971 年 10 月在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外交部副 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
本 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学案17
思考 (1)乔冠华因何大笑?他的笑那么潇洒豪放、痛快淋漓,他的笑 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解析 根据题干所给时间 1971 年 10 月,结合所学知识,应
该理解为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反馈·训练区
学案17
5.1972 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被称之为“破冰之旅”。对“破
冰”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本 A.美国改变对华敌对态度
目 很快背过身去,不理会周恩来伸出的手。(图一)
开 关
图一
学习·探究区
学案17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回忆道:“……(1972 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 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图二)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图二
学习·探究区
学案17
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本
学 案
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方针。
栏
目 开
答案
B
关
反馈·训练区
学案17
3.“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
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
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 C )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学习·探究区
学案17
【深化探究】 材料 1971 年 10 月在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外交部副 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
本 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学案17
思考 (1)乔冠华因何大笑?他的笑那么潇洒豪放、痛快淋漓,他的笑 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解析 根据题干所给时间 1971 年 10 月,结合所学知识,应
该理解为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反馈·训练区
学案17
5.1972 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被称之为“破冰之旅”。对“破
冰”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本 A.美国改变对华敌对态度
北师大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新中国的外交成就PPT实用课件

义 国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家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
……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的西方国家
英国(1950.1.6) ——最早承认中国的西 方大国,1954.6,互设 代办处
主1、义1国94家新9年参中加中苏的建重国交要国际的会议极端孤立与排斥,也造成了美中多年的冷
战局面。 但由于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显然与美国政府的意愿背道而驰。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准则、成熟
地B、站1在95社4年会周主恩义来主访义问阵印营度、缅甸时 和一切特权,再与一些国 新和中人国 民成自立近后代,以所来面都临曾的经国受际过环、境并是且怎现样在的仍?在受着殖 以及与会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存在产生的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会议期间,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 以及与会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存在产生的 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明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新
背景
美苏争霸、美国敌视中国
中 国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初
另起炉灶
期
的 基本方针
一边倒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四、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5)
1、1949年中苏建交
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14课《外交成就》课件

意义:
共同学习
外交部副部长 乔冠华潇洒而 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 述为:“震碎 了议会大厦的 玻璃!”
2、中美关系改善路线图
1971年4月中美“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中美建交
讨论: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 合法席位的原因。由中美两国关系的发 展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外交政 策发展变化的出发点(实质)是什么?
知识结构:
50年代的 外交成就
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外 交 成 就
70年代的 外交成就
3.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4.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5.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6.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改革开放 以来的外 7.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交成就
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 地位的提高。②国际形势的变化, 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③亚 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出发点:国家利益。
四、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
发展表现: 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 系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合作关系全面发展,与美国、俄罗斯 、欧盟、日本的关系得到发展和改善 。中国还积极务实的参与国际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 动。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宣告建立
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 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还取得哪些 重要的外交成就?
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 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 2005年世界财富论坛; 举办2008年奥运会;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
【初中历史】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6

保加利亚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波兰
蒙古
罗马尼亚
匈牙利
缅甸
瑞士 芬兰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建国之初的外交环境:
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 社会主义国家支持: 亚非部分国家独立:
美国发动侵朝战争 →抗美援朝 中国外交向苏倾斜 →中苏结盟 需要互相帮助支持 →友好合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意义
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 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发展同世界各 国的友好关系过程中,不论其国家强弱、民族 的大小、社会制度的差异,都一视同仁。
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
中美建交背景
美国:争霸不利;借中牵苏,调整政策
中国:两面树敌,文革动荡,积极回应
“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交谈”
中美建交过程
(1)民间外交
乒乓球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中美建交过程
(2)官方交往
基辛格访华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中美建交过程
中美握手言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上海公报》——美国认识到----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释疑解惑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 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 周恩来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应如何理解? 同:共同的遭遇 (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任务 (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共同的愿望 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异: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波兰
蒙古
罗马尼亚
匈牙利
缅甸
瑞士 芬兰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建国之初的外交环境:
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 社会主义国家支持: 亚非部分国家独立:
美国发动侵朝战争 →抗美援朝 中国外交向苏倾斜 →中苏结盟 需要互相帮助支持 →友好合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意义
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 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发展同世界各 国的友好关系过程中,不论其国家强弱、民族 的大小、社会制度的差异,都一视同仁。
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
中美建交背景
美国:争霸不利;借中牵苏,调整政策
中国:两面树敌,文革动荡,积极回应
“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交谈”
中美建交过程
(1)民间外交
乒乓球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中美建交过程
(2)官方交往
基辛格访华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中美建交过程
中美握手言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上海公报》——美国认识到----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释疑解惑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 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 周恩来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应如何理解? 同:共同的遭遇 (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任务 (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共同的愿望 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异: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中考历史 第16讲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精神的胜利。这次会议是( ) B
例题一 会议
塔会议
A.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大
B.万隆 D.雅尔
[点 拨]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 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5年”“求同存异”等。联系所 学可知: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 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各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 的矛盾,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 成功。故选B。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 (一)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
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2.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16)____上__海举行,这次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江泽民在会上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17)_______《__领__导__人。宣言》
•
3.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
4.1 例题
(2014 • 黑龙江绥化)尼克松总统在回忆首次访华在 机场与周总理见面的情景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 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在这里
B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的是(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例题一 会议
塔会议
A.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大
B.万隆 D.雅尔
[点 拨]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 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5年”“求同存异”等。联系所 学可知: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 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各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 的矛盾,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 成功。故选B。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 (一)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
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2.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16)____上__海举行,这次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江泽民在会上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17)_______《__领__导__人。宣言》
•
3.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
4.1 例题
(2014 • 黑龙江绥化)尼克松总统在回忆首次访华在 机场与周总理见面的情景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 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在这里
B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的是(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

建国初国际环境
外交大事记
(2)出席万隆会议(1955、4)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 理解与信任
视频
求同存异
外交大事记
(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外交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视频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返回
外交大事记
﹙4﹚1972年中日建交
外交大事记
(5)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阶段
C) A)年
4.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城市是( C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B ) 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6.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展史上重大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①尼克松访华 ②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乒乓外交 ④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 A.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 ③②①④
外交大事记
(6)承办亚太经济合组织会议
90年代后中国多边交往
成员
上海APEC会议
时间: 2001年 地点: 上海 主题: “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 荣” 内容: 江泽民发表讲话,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 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 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宣读了亚 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影响: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 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选择题:
1.被西方新闻界称作“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的历史事件是( C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2.1979年1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A.意大利 B.英国 C.美国 D.加拿大 3.中国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是在( A.1971 B.1972 C.1978 D.1979
中考历史复习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课件

报》,使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为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基础。 中美正式建交在 1979 年。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考点1
会议的史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
1.(2012 年山东泰安)由周恩来倡导的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 国之间相互关系基本准则是( B ) A.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第16课时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
史实 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3.以我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的作用
考点1 会议的史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 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1)提出及内容:1953 年,________ 互不侵犯 、 互不干涉 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 __________ 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 ________ 的原则。 (2)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考点3
以我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为例,说明我国在
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上海 举 1.2001 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_______ 行。
2.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
繁荣”。
3.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
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签署了《中美联合公
6.(2011 年广东茂名)这美妙的一瞬间,定格成永恒的纪念。 你知道这幅照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 B )
A.中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
• •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新中国外交成就: (1)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50年代的外交成就: (3)70年代的外交成就: (4)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
图一
图三
图四
图二
尼克松访华 中国举办APEC会议 中国重返联合国
2、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最大收获是中美双方签订了: A A.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B.《中美建交公报》 C.《中美和平友好条约》 D.《共同防御条约》 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C ①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②中日建交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建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④②③
新中国外交
突破
第二展厅
1971年基辛格访华
1971年中美“乒乓外 交”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 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尼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 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会议是: D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新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后
中国举办 APEC 中国加入 WTO 奥运外交 世博外交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新中国外交成就
学习目标:
• 1.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归纳建国后 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 2.认识我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 • 3.深入理解我国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 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学习重难点:
1.探索我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初步掌握 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2.认识到综合国力的强大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新中国外交
第三展厅
2001年中国加入WTO
交奥 运 外
交世 博 外
2001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 人身着唐装在上海合影
1、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D (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APEC会议的召开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这是一次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下举行的一次重大外 事活动。因此,它的主题也体现出这一特色。这一主题 A _____、_____,促进共同繁 是“新世纪、新挑战: 荣”。横线中内容分别是( ) A、参与、合作 B、和平、发展 C、平等、互利 D、开放、公平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新中国外交
第一展厅
1954年,周恩 来总理会晤印 度总理尼赫鲁。
周恩来总 理亲笔书 写的“和 平共处五 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 出席万隆会议。
选择题: 1、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 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C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C.求同存异 D.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2、在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 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 功”,这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D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团结反帝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