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服饰

合集下载

广西瑶族风俗习惯

广西瑶族风俗习惯
房屋一般是一栋三间,中为厅堂,两侧房前部为炉灶或火塘,后部为卧室,屋前屋后,分设洗澡棚或猪牛栏。
婚姻习惯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串村走寨 的机会,通过唱歌形式,寻找配偶,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也有需征求父母同 意,请媒说合,方可结婚的。
广西瑶族风俗习惯
民俗领域术语
01 服装习惯
03 婚姻习惯 05 传统节日
目录
02 饮食习惯 04 丧葬风俗
广西瑶族风俗习惯--包括瑶族男女服装习惯、瑶族居民的饮食习惯、瑶装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 县瑶寨男子喜着绣边白裤;广东连南瑶族男子喜留发髻,插以雉毛装饰,并以红布帕包头。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 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在服装的领口、袖口、胸襟、腰带、裙边饰以色彩斑斓的挑花、刺绣,鲜艳夺目。 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少女、未 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就可以区别。
饮食习惯
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 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 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瑶族 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墙瓦屋。
丧葬风俗
瑶族的丧葬因地区和支系不同而异。如“勉支”大都行土葬。“布努支”过去兴岩葬,现行土葬。“拉珈支” 瑶族成年人行火葬、未成年人行土葬、婴儿行挂葬。连南八排瑶人死后,行尸体绑于椅子上。出殡时,抬轿似地 将尸体抬至墓穴入棺,人们称为“游尸葬”。

瑶族服饰特点PPT课件

瑶族服饰特点PPT课件

瑶族服以穿着用蓝靛染制的布料服 饰而著称。蓝靛瑶在广西河 池的分布主要是巴马和凤山 两县境内,巴马瑶族自治县 的蓝靛瑶人口有8000多人, 分布在该县所略、那社、那 桃乡和巴马镇等地,是河池 分布最多的地方。蓝靛瑶的 服饰艳丽多姿,有蓝白对比、 也有蓝红对比的。
12瑶族服饰特艱蓝靛瑶13瑶族服饰的社会功能一保暖御寒遮羞瑶族一套着装包括了衣服裤裙带绑腿鞋和头饰首饰配饰其中服装不头饰最能体现保暖御寒遮羞功能包头帕巾丌仅可以保暖御寒还可保护头部头发丌受荆棘芒草的割扯
瑶族服饰特点
瑶族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主 要从事山地农业。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 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瑶族服饰特色
——平地瑶
富川瑶乡的平地瑶,自言是瑶王盘 瓠的后代,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是
瑶族的聚居地。由于阶级矛盾和 民族矛盾尖锐、激烈,地方上的 起义战争不断,新旧战争,创伤 未复,瑶族人民生活更加艰难困 苦,被迫起义反抗,起义被镇压, 部分瑶民为了生存被迫受招抚, 接受封建王朝编籍入户册管理, 迁下山定居平地而谓之平地瑶; 一部分瑶民,择居仁里,定居平 地,创基立业,逐步加入封建政 府户籍,封建王朝认为这部分瑶 民安分厚道,称之为“良瑶”、 “粮瑶”、“抚瑶”、“平地 瑶”。
瑶族服饰的社会功能
(三)传承民族历史 以衣饰服装保持民族历史,这不仅瑶族有,其他
民族亦有。以这种特殊方式传承历史,更具有永久的 意义。当人们了解瑶族以龙犬为图腾的历史时,从其 部分服饰特征就能明了。瑶族人刻意把世间即将遗忘 或失传的历史故事,通过形象构思,以服饰为媒介使 之得以保存并流芳百世,不仅是保存历史的一种极好 方法,也为民族之间辨别设置了独特的服饰标志。
山子瑶的服饰大体上比较红艳。头 饰是十来块黑底绣布依次叠放而上, 前边露出大红的绣花。圆形顶箍之 下,是红的毛线缠绕,背后插着带 有坠链的银簪。山子瑶妇女发髻盘 于头顶,盖上一个银制头冠,用红 绒线缠住,再覆处一方绣花头巾, 缀以五色彩珠。山子瑶衣服有寸来 高的绣花立领,前襟有别于其它瑶 服,是如旗袍似的两个扣子之后斜 到腋下。最绚丽的是腰带,白的、 红的,罗裙之上缠一条,在背后打 结参差坠下,带尾丝绦串珠留穗, 走起路来飘摇摆动。

【瑶族服饰】锦绣斑斓,好五色斑衣

【瑶族服饰】锦绣斑斓,好五色斑衣

【瑶族服饰】锦绣斑斓,好五色斑衣瑶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着丰富审美情趣的民族。

古代一直就有盘瓠后人“好五色斑衣”的说法,丰富多样、绚丽多姿的瑶族服饰分有头饰、胸饰、背被、腰饰、绑腿,还有精美的银饰佩挂(银簪、耳环、项圈、银锁、银牌、银珠、手镯……),喜欢红、黑、蓝、绿、白等颜色。

在服饰中最为精美的部分莫过于锦绣,无论衣、褂、襟、裙、头帕还是腰带、挎包(锦袋),都刺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锦绣图案不仅有花、鸟、鱼、虫,还有生肖动物,日、月、星、云……有的还记载了本民族的历史、人物。

锦绣、花边图案艳而不俗,繁而不乱,美丽天然,别具神韵。

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的共性,也是瑶族人民的天性。

艳丽的服饰是瑶族的一种特殊文化语言,其头饰又是瑶族服饰中最具个性的组成之一。

瑶族男性的头饰一般多用黑色头巾缠头,也有用红色或白色长带包头的,头巾一般长六尺、宽一尺,两端绣有花边图案,两头编留长穂,图案正好露在包头扎口上。

男性的包头大致有人字缝包头、大轮盘包头、缠裹平头包等;广东连南瑶族男性喜欢用红色长巾盘头,有的还插上一两根野鸡翎毛,以显英雄豪气。

瑶族女性的头饰多姿多彩。

少女时期,一般都不包头或是仅用平头方帕包头,节庆时日佩挂银铃和红色绣球,显得天真活泼;十五六岁开始蓄发椎髻;有的地区瑶族妇女还盘缠双髻,然后用蜂蜡凝封,再蒙上头巾,半月洗一次头,用微火将蜡烤融,洗理头发后再封扎;姑娘时期和中年以前,女性的打扮开始讲究,地域不同,形姿多样,但都很艳丽夸张。

姑娘时期的头饰有:翘角锥尖包头、倒钵状大包头、圆桶形大包头、螺形锥包头、方帕顶板包头等等,还佩挂有玻璃彩珠链或银牌、银铃、银链等银饰,头帕、头巾都绣有精美图案,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衣饰与锦绣:瑶家姑娘天性爱美,衣饰是她们展示聪明才华、情趣品位和心灵手巧的载体,也是瑶家女性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寄托。

所有的瑶族服饰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锦绣。

衣服的领口、袖口、襟边、裙边、裤脚、头巾、头帕、挎包,都绣有花边图案,美艳不俗,怎么看都好看。

瑶族服饰

瑶族服饰

3.
木了花长青部 蜡颈 支, 河大瑶分因
柄主腰裤色戴 染部 银包 口山、三头
瑶要带,上多 挑戴 簪头 红一河种饰
、的。外衣个 花大 。时 头带口不色



红 头 瑶 和 花 头
• • •
A”
织白的服字头风有的 腿长斜子 作人花瑶 锦、蓝装形饰格穿; ,衫襟服 出民,族 、黑靛均、特独长有妇 朴,、装瑶 了以有人 蜡五印用“点特衫穿女 实配琵以族 驰娴蜡民 染种染自飞更,配圆服 无长琶青各 名熟染精 等,技染燕为整裤领饰 华短襟蓝支 国的、于 工服术的”突幅的短有 。不短色系 内蓝针蓝 艺饰。土形出图。衣穿 一衣为服 外靛线靛 。制色布等,案瑶,大 裤为基饰 的印折印
瑶服饰,(3)广西桂平盘瑶服
饰,(4)广西金秀盘瑶服饰,
(5)广西贺县盘瑶服饰(6)花
瑶服饰
2男子服
饰(I)广西融水花瑶(2)排
瑶服饰 妇女服饰:蓝靛
瑶服饰,广西百色、耶坡蓝
靛瑶服饰,红头瑶和花头瑶
服饰
1.
4.
l
2.
葫城的板瑶、全州的东山瑶等。瑶族支系的眼饰,其他还有广西田林的瑶族支系繁多。吸饰纷呈,这里只讲述系长围裙,上有挑花和蜡染图案;围织外罩一件有挑花背饰的贯头衣;着青色银圈,银圈上佩戴鸡形银饰于胸前。穿长发挽髻并插三根银簪于头顶,颈青裤瑶妇女服饰百槽裙,小不同的蛋五个银圈,手戴镊钏,下着无领无扣右衽衣,背披蜡染挑花背牌,上 穿 青 色将 正 方 形 图 案 包 在 头 部 前 方 , 再 插 上 一青 布 色 头 , 包 头 布 上 绣 正 方 形 图 案瑶 花 头 瑶 长 袍 瑶 妇 女 服 饰尖 状 红 头 瑶 , 圆 筒 状 红 头 瑶 ,红 头 瑶 。 花 头 瑶 居 住 在 广 西 上 思 县 十 万同 的 头 饰 , 即 尖 状 红 头 瑶 、 圆 筒 壮 红 头彩 为 红 色 而 得 名 “ 红 头 瑶 ” 。 红 头 瑶 又红 头 瑶 居 住 在 云 南 的 金 平 、 河 口 等 县 ,

瑶族服饰中的人形纹研究

瑶族服饰中的人形纹研究

瑶族服饰中的人形纹研究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多个省份,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
省等地,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瑶族服饰。

在瑶族服饰中,人形纹是一种常见的图案。

人形纹即用人形来装饰衣服的一种图案,
包括男女、老少、站立、坐着等形态。

人形纹的来源可能与瑶族的祖先崇拜有关,也可能
是瑶族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在瑶族服饰中,人形纹常常呈现出一种简约而富有流畅感的特点。

瑶族服饰以红、黑、白、黄等鲜明的色彩为主调,人形图案多采用簇新的黑线描绘,形态各异,有的呈现出铁
塔般的堂皇气势,有的则呈现出细腻柔婉的灵动之美。

在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上,瑶族服饰
的人形纹表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除了在服饰中,人形纹也常常出现在瑶族的陶器、竹编和木雕等手工艺品上。

这些手
工艺品以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为特色,其中人形纹图案则突显出瑶族文化的
独特性和多样性。

总之,人形纹是瑶族服饰和手工艺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展现了瑶族文化的深厚内涵
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通过研究人形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瑶族文化的魅力和
特色,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承。

瑶族服饰

瑶族服饰

• 衣服胸前缀横排着的四个银牌和 上中下三排用红线和红、黄、自 黑边的蓝披肩,上面饰有黑色珠 串和红丝穗;腰束七条锦带,系 蓝边黑地绣花小围裙,腰后系一 条红线联成的腰裙:下着裤脚有 宽花边的织锦裤,全身形成黑色 与红、黄相配的对比强烈的色调, 非常艳丽。
坳瑶男子头缠蓝、白花 纹的头巾,身穿无扣交领对 襟黑布衣,束白色绣花腰带; 下穿黑色长裤。
• 关于坳瑶妇女的头饰有一个传说:瑶 族始租盘弧上山打猎时被羚羊撞下山身亡, 其妻悲伤痛苦,将竹笋壳折成帽子戴在头 上以示戴孝。此后坳瑶妇女盛装时必戴竹 壳帽跳黄泥鼓舞,唱盘王歌,以示缅怀始 祖。
花蓝瑶、布努瑶服饰
• 广西金秀圣堂山的妇女黑色上衣的后背挑 绣有三组美丽的花纹,两袖镶饰黄、红邑 调的瑶锦,显得富丽堂皇.故称为“花蓝 瑶”。花蓝瑶、布努瑶均属布努语支系, 主要生活在广西都安.巴马、上林及云南 的富林等地。
坳瑶女子长发盘于头顶, 用竹笋壳做成的梯形竹帽 戴在头上,盛装时在竹笋 壳帽四周插上五枚银簪, 两侧缠绕上银链,并将铲 形的银板插入额前发 中.上身穿交领对襟中长 的黑布衣,衣襟饰有红边 和绣有卷 草图案,下穿黑色短裤, 小腿套腿套:系腰的白布 带上还要用瑶锦带扎紧, 戴多个项圈和银链。
坳瑶妇女

.妇女服饰 盘瑶居住地区广阔,各地服饰不尽相 同,但服饰色彩较一致,部是蓝靛染成的 青黑色.上面饰以红色织绣或绒球,所包 头帕,不管是圆盘状还是尖头状,大多也 是红、黄女与广西田林盘瑶服饰比较接近,只是头部的 黑头帷顿着一个方向缠绕,不交叉成人字形,外层缠花瑶锦。 胸部的装饰与前者相似,一串缄球镶饰在前胸织绣图案的四 周。所着长裤用瑶锦制成,大髓至膝还裹上层层瑶锦,真是 锦上添花,分外富丽。
较为特殊的是南丹白裤瑶男子的白色灯笼裤,其宽臀紧腿,造型奇特

瑶族服饰总结

瑶族服饰总结

瑶族服饰总结1. 引言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

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瑶族的服饰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瑶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华丽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本文将对瑶族服饰进行总结,并介绍其特点、分类和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2. 瑶族服饰的特点瑶族服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独特的风格瑶族服饰的独特风格是其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瑶族服饰以鲜艳的色彩、繁复的图案和精致的细节著称。

无论男女老少,在各种场合和活动中,瑶族人都能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2.2 华丽的装饰瑶族服饰注重装饰效果,以华丽的装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服饰上常常镶嵌有金银丝、珠子、绣线等装饰物,使整体效果更加华丽和美观。

2.3 精湛的工艺瑶族服饰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精湛的手工技艺。

从选材到编织,再到刺绣和装饰,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工匠们的精心制作。

正是这种精湛的工艺,使得瑶族服饰成为了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典范。

3. 瑶族服饰的分类根据用途和场合的不同,瑶族服饰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类别的介绍:3.1 传统婚礼服饰瑶族的传统婚礼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在婚礼中,瑶族服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婚礼服饰以红色为主,寓意喜庆和幸福。

配饰方面,头饰、项链、手镯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3.2 节日盛装瑶族人重视节日,节日时会穿上盛装庆祝。

节日盛装通常采用五彩斑斓的颜色,图案多样,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在节日盛装中,常常带有瑶族文化和传统的元素,是瑶族人展示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

3.3 日常服饰瑶族的日常服饰以实用性为主,注重舒适和便捷。

男性常穿长衫或马褂,女性常穿上衣和长裙。

由于日常服饰并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和细节,因此相对而言工艺要求较低,但仍然保持了瑶族服饰的基本特点。

4. 传承和发展瑶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瑶族服饰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入新的元素和设计。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瑶族民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瑶族的一些主要风俗习惯。

服饰与婚俗瑶族的服饰在颜色与样式上非常独特。

男性一般着装为短衣和乌裙,而女性则穿着彩色的长袍和裙子,头上戴着花环或发簪。

婚礼是瑶族人生中重要的仪式,瑶族人认为结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及其亲友们会穿上传统的婚礼服饰,进行传统的婚俗仪式,如拜堂、献茶和拜祖先等。

祭祀和宗教信仰瑶族人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信仰瑶山神和红帽神等。

他们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帮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瑶族的黄粱大祭。

在这个祭祀仪式中,瑶族人会用黄粱米、猪肉和酒等物品,向神明献祭并祈求丰收和幸福。

舞蹈与音乐瑶族人喜欢跳舞和音乐表演,他们在庆祝节日、婚礼和其他重要场合都会进行舞蹈和音乐表演。

瑶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节奏感而闻名,常常表达着对大自然的颂扬和感激之情。

瑶族音乐多以民族乐器如三弦和锣鼓等为伴奏,音乐旋律悠扬动听,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茶文化瑶族人喜欢饮茶,茶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瑶族有自己的茶叶制作技艺,他们以手工采摘的鲜叶晒干,然后进行发酵和炒制,制成独特的瑶族茶。

在瑶族人的家庭和社交聚会中,茶常常被用作款待客人的象征,也是社交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节日与庆典瑶族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有名的是瑶族新年,也被称为花山节。

在这个节日里,瑶族人会打扮得漂亮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赛马和花车游行等。

此外,瑶族人还有其他庆祝丰收和祈福的节日,如龙船节和鼓舞节等。

瑶族的婚姻制度瑶族有着独特的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在瑶族社会中是被允许的。

此外,瑶族人也有着严格的婚姻规范和仪式,婚姻问题往往需要家族和长辈的介入与决策。

瑶族人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因此在婚姻中也有着注重家族间关系和亲戚关系的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嫁女又嫁郎
?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汇聚着盘瑶、花蓝 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 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支系较多, 民俗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热点,其中就有瑶族。 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瑶族群众在生活 中形成了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瑶家婚嫁礼仪,涵 盖了瑶族丰富。盘瑶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分“嫁女”和“嫁 郎”两种。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经过择偶、提亲、订婚等过程。婚宴 “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亲客告辞,男 家各送一份“奶头礼”(亦谓小源礼),即:送岳父母猪腿各八至九公斤, 其它猪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门住一宿,同回后方圆房。
? 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在服装的领口、袖口、 胸襟、腰带、裙边饰以色彩斑斓的挑花、刺绣,鲜艳夺目。
? 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以 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少女、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就可以区别。





盘 族Βιβλιοθήκη 金秀花篮瑶蓝靛瑶茶 山
蓝靛瑶

红瑶
四、头饰
? 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 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 饰,风格别致。少女、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 饰上就可以区别。
? 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
板瑶
盘瑶
蓝靛瑶
番瑶
红瑶
花头瑶
茶山瑶
山子瑶
五、文化艺术
? 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 瑶族在远古时代就有了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先秦古籍《山海经》 就有盘瓠神话的原始记录。除盘瓠神话外,反映本民族远古社会 生活的神话,还有《盘古开天地》、《伏羲子妹造人民》等。歌 谣在其文化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源远流长,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有讲述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歌;记述民族历史的古歌; 表现劳动生活的狩猎歌和农事季节歌;爱情歌;祭祀用的乐神歌; 赞颂反抗斗争的革命斗争歌等等。其中的《盘王歌》歌词长达 3000多行,歌名多至数十种,为瑶族人民的伟大艺术珍品。此 外,还有史诗般优美的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谜语、 谚语等。有的述说历史上的不幸遭遇,有的歌颂反抗压迫的起义 斗争;有的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有的歌颂爱情坚贞;有的描述 民族风物等等,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生活,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长鼓舞
打 铜 鼓
? 瑶族的工艺美术有印染、挑花、刺绣、织锦、竹编、雕刻、绘画、打造等, 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其中尤以蜡染、挑花出名。
瑶 族 刺 绣 上 的 象
形 图 案
瑶族枫脂染
瑶族银饰图案
六、宗教信仰
? 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些地区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或图腾崇拜占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道 教对瑶族影响很大,凡属丧葬一套祭祀仪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 进行,只是其中掺杂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内容。瑶族同胞认为 龙犬是自己的祖先,在重大节日时都是先有犬上桌舔食后方能食 用。
? 瑶族的分支众多,语言差异大,有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等多种语言。 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形式,创造了瑶文,用拉 丁字母来拼写勉语。现在已通用汉语。很多人能同时操壮语、苗语等语言。
瑶族女书
三、服饰
? 瑶族服装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
? 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县瑶寨男子喜 着绣边白裤;广东连南瑶族男子喜留发髻,插以雉毛装饰,并以红布帕包 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 云南、广东、贵州等省。与南越族原住居民有深远关系。
? 广义瑶族:包括瑶族和畲族,都有盘王图腾及盘、蓝、雷、钟四大姓,相 同,一些语词相同,而且自古来畲族也自称山瑶、瑶家、瑶人等,因此, 彼此是广义瑶族的不同支系。
二、语言
? 瑶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 族——瑶语支,部分属苗语支,少部分属壮侗语族。由于长期与汉、壮、 傣族杂居,瑶族人都会说汉话,有的还会说壮话和傣话。
? 瑶族音乐、舞蹈与其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与宗教。其舞蹈著 名者如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间盛 行的舞蹈还有狮舞、草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三元舞、 祖公舞、功曹舞、藤拐舞等数十种。《盘王歌》有 24种曲牌,唱腔 相当复杂。民间流传的生产歌、酒歌,曲调平缓而喜悦;苦歌、哀 歌曲调悲痛深沉;情歌欢快动人。瑶族的长鼓舞、铜鼓舞已搬上了 舞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图腾
七、婚俗
爬楼
? 茶山瑶年轻人“爬楼”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 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是瑶族的一 个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瑶的小伙子为了寻求爱情,至今流行着 的“爬楼”风俗,独具民族风情。茶山瑶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较大而集中, 其住宅均为两层木楼。门面和吊楼部分,雕龙刻凤,涂油抹彩,好似一顶 花轿悬挂山中。清静的吊楼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动的场所。走进吊楼楼的大 门,便会发现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 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
? 相传在远古时代,两个大王之间互相打仗,其中一大王下诏,如 杀死对方者将女儿许配给他,瑶族的祖先将诏文揭下,深夜潜入 军中将那大王头颅咬下。许诺的大王不好反悔,却又认为这是一 只犬,于是要求他们隐居深山。瑶族的祖先带着大王的女儿来到 四面环山之地,不料,深夜瑶族的祖先竟由犬变成人,二人结为 夫妻。后发展为千户人家,此地被后人称为千家峒。
广西瑶族服饰、风俗文化研究
服装141 韩越、曾静
一、民族概况
? 瑶族(狭义)祖先为盘瓠,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海拔多在1000至2000米 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因生产方式、居住、服饰和 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有“茶山瑶”、“盘瑶”、“山子 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 “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别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