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风情

合集下载

广西风景介绍模板作文素材

广西风景介绍模板作文素材

广西风景介绍模板作文素材广西风景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广西的风景以壮族风情为主体,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以下是对广西风景的介绍:一、壮族风情。

广西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地,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也是广西文化的代表。

壮族的服饰、建筑、饮食、歌舞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情,给广西增添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游客可以在广西的各个角落感受到浓厚的壮族文化氛围,欣赏到壮族的传统歌舞表演,品尝到地道的壮族美食,体验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二、桂林山水。

桂林是广西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而闻名于世。

桂林的山水是中国最为壮丽的景观之一,著名的漓江、阳朔、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沿岸有着数不尽的奇峰峻岭、清波碧水,游客可以乘坐竹筏在漓江上畅游,欣赏到桂林山水的绝美景色。

三、龙胜梯田。

龙胜梯田是广西的一大自然奇观,被誉为“龙脊梯田”、“龙胜梯田”、“梯田世界”。

龙胜梯田是壮族人民在数百年的劳动中创造的奇迹,梯田连绵起伏,如同巨龙蜿蜒盘旋,给人以无限遐想。

特别是在水稻成熟的季节,金黄的稻田如同一幅幅油画,美不胜收。

四、德天瀑布。

德天瀑布位于广西与越南交界的边境地带,是中国境内最大的跨国瀑布。

德天瀑布高达163米,气势磅礴,水势浩大,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

瀑布周围的原始森林和山川也是一片宁静和神秘,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五、南宁青秀山。

南宁青秀山是南宁市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广西的一大名胜。

青秀山以其清幽的环境、秀美的风景而闻名,山上有着古老的寺庙和观音像,是南宁市民心中的一处避暑胜地。

登上青秀山,可以俯瞰整个南宁城市的风光,感受到南宁的独特魅力。

六、广西民族风情。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壮族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在此生活。

这些少数民族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服饰、建筑等,游客可以在广西的各地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风情,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自治区政府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对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和整理。

以下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的部分内容。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侗族芦笙侗族芦笙是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东方巴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是侗族传统重大节日和宴请活动的重要表演项目。

2. 壮族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以祭祀的方式纪念祖先和神灵的传统节日,举行时间在农历三月三日。

活动包括舞龙舞狮、侗戏、侗歌、竹竿舞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表演项目,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3. 侗族铜鼓舞侗族铜鼓舞是侗族人民在祭祀、庆典、宴会等重大场合中跳的一种舞蹈,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极富民族特色。

铜鼓舞的舞蹈姿态优美,舞者踏着节奏跳跃摆动,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

4. 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是瑶族、苗族和侗族共同的民间舞蹈表演,是一个融合了苗瑶侗三族文化元素的舞蹈形式。

木鼓舞的表演形式活泼多彩,舞者们手拿木鼓,随着节奏欢快起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

5. 瑶族高秧舞瑶族高秧舞是瑶族人民在秋收季节举行庆祝丰收的重要仪式上跳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动作优美、舞姿舒展,具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高秧舞是瑶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记忆。

6. 壮族歌仪壮族歌仪是壮族人民在举行婚丧嫁娶、祭祀、庙会等重大民俗活动时表演的一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包括歌唱、舞蹈、器乐等多种表演形式。

歌仪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7. 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是壮族、侗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广西壮族风俗演示文稿 (2)

广西壮族风俗演示文稿 (2)
西文化,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山歌还是绣球?
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广西文化符号依次是桂林
山水 、刘三姐、壮族、山歌、象鼻山、桂林 米粉、漓江和铜鼓。
壮族人民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广西被称为歌 的陆地。壮民擅长以歌来展现本身的生活和 休息,抒发思想感情。青年男女恋爱无情 歌,婚嫁有哭嫁歌,丧葬有哭丧歌,相互磐 考竞赛智力有磐歌,宴请宾客有劝酒歌和季 节歌,祈神有求雨有祷告歌;教育儿童有儿 歌和童谣。
荔枝
荔枝是我国南方夏季佳果。 广西大部分县都种植荔枝, 产量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 位。广西的荔枝以灵山烟墩、 桂平麻垌、苍梧古风的荔枝 最为有名。 荔枝果肉富含糖份,还含有 蛋白质、脂肪、磷、铁和维 生素等,对治疗脾虚久泻、 哮喘、胃病、腹汗、疝气痛 等病症有一定治疗功效。
罗汉果
罗汉果罗汉果被人们誉为“神仙果”,是桂林名贵的土特产。果实营养价 值很高,素有良药佳果之称。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及多种维生 素等,用途广泛,畅销国内外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沙田柚
因原产地在广西容县沙田乡 而名, 早在2000 多年前就享有很 高声誉。 沙田柚果体大小适中, 单果重750— 2500克, 底部中间 微凹, 有一圈圆形凸起的印环( 俗 称金钱兜); 果皮稍厚, 内有12 片~15片崐瓤, 瓢皮薄; 果肉白色 至淡红色, 味甜如蜜, 果汁充足, 营养丰富。有“天然罐头”的美 称。果肉有润肺、清肠、利便、 补血之效, 对人体骨骼、血液、 肌肉的发育及预防坏血病、脚气 病均有好处。果皮可制蜜饯, 也 可加工风味独特的菜肴。在全国 水果质量评比中, 桂林沙田柚获 第一名。已成为传统大宗出口商 品,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抛绣球”
亚热带农作物、水果
龙眼

广西传统节日

广西传统节日

广西传统节日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这些节日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蕴含着深厚的民俗风情。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祈福求吉,体验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广西特有的传统节日,带领大家走进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和风情。

岭南节岭南节,又称建军节,是广西壮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一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三举行,被视为壮族的传统节日。

在岭南节这一天,人们会在田间开展祭祀活动,感恩祖先和神灵的庇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

同时,岭南节也被认为是传统的婚姻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盛大的传统婚礼,让新婚夫妇在这一天得到神灵的祝福。

壮族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传统节日中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三月三举行。

在这一天,壮族人民会穿上传统服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龙船比赛、荡秋千、滚滚磨等,展示传统文化与风俗。

此外,壮族的三月三还是传统的祭山祭水节日,人们会到山上或水边祭拜祖先和自然神灵,祈求灾祸消除、风调雨顺。

广西壮族干秧节干秧节是壮族传统的丰收节日,庆祝时间通常在农历六月。

在干秧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龙船比赛、赛龙船、扎马、跳乡歌等各种活动,以庆祝当年丰收的喜悦,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干秧节还是壮族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体育竞技类节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侗族大歌节侗族是广西的少数民族之一,侗族的传统节日大歌节是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大歌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举行,是侗族人民庆祝丰收、祭拜祖先的传统节日。

在大歌节这一天,侗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村寨广场上唱大歌、跳芦笙舞,表演各种传统文艺节目,共同庆祝传统节日的来临。

大歌节不仅是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弘扬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舞台。

总结广西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代表了当地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活习俗。

通过参与这些传统节日,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南宁民族文化之旅领略广西多民族的多彩风情

南宁民族文化之旅领略广西多民族的多彩风情

南宁民族文化之旅领略广西多民族的多彩风情南宁民族文化之旅:领略广西多民族的多彩风情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其首府南宁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

这里汇聚了壮、瑶、苗、侗等多个民族,他们各具独特的文化,为南宁增添了迷人的多彩风情。

本篇文章将带您踏上南宁民族文化之旅,领略广西各民族的独特魅力。

一、广西壮族民族文化广西壮族是该地区最大的民族群体,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以大山大水和田园生活为主题的歌曲和舞蹈,深深地表达了他们对土地和自然的热爱。

例如,《恭祝大家新年好》是壮族人民在春节期间共同唱的歌曲,探讨了他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此外,壮族还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手工艺,如银饰、剪纸和织锦,并且在传统服饰上体现了华丽和丰富的色彩。

二、广西瑶族民族文化瑶族是广西的另一大民族,他们独特而华丽的服饰和舞蹈形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瑶族人民的服饰通常是华丽多彩的刺绣,带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他们的舞蹈通常伴随着锣鼓和竹笛的音乐,舞蹈动作翩翩轻盈,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尽热爱和乐观精神。

三、广西苗族民族文化苗族是广西的另一个重要民族群体,在南宁地区也有着较大的分布。

他们以细腻独特的刺绣工艺而闻名,苗族的刺绣是纯手工制作的,精巧而丰富多彩。

各种不同图案的刺绣都带有不同的寓意,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家庭的理解和热爱。

此外,苗族的舞蹈形式也是独具特色的,他们以舞龙和踩高跷为代表的舞蹈形式,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活力与喜悦的追求。

四、广西侗族民族文化侗族是广西的一个小型民族群体,分布在南宁的一些山区。

他们的民族文化也非常有特色,以侗族歌楼和侗族木楼为代表。

侗族歌楼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建筑物,是他们进行歌舞表演和集会的场所。

歌楼内的侗族歌手以独特的嗓音演唱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另外,侗族木楼是侗族人民的居住所,它们是木质结构的,完全由手工制造而成。

这些木楼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体现了侗族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少数民族风情纵览——广西篇

少数民族风情纵览——广西篇
TA 0 Xl CAl U Xl XI N ANG

; i

蜘家家腾放俗 飙一一耙圈近 ~。, ~一 一 习在,一能 俗堂岁纷 夫 挑先等来 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头明 深摆歌石 习 壮同起头 下 贴。~一上 蒸灭天竹 喝 一~未葱天 桌授。 姑 ,,、着 传 便
村 内或 院子 、厅 堂里举 行 ,两三 对男女老少 持杵 或扁担 ,排 于春 堂 或长板 凳 两侧 ,以类似捣 米 的动 作 ,有 节奏地 互相敲 击 ,间或敲打


春 堂或板凳 ,发 出 “ 同打 、 同打 、 同同打嘟打 ” 的声 响。较 大规模 的在村 边 空旷地举行 ,数 十人排在 临 时搭 起 的长 凳 两侧 ,在锣 鼓 的
司 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 “ 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 自家的鸡笼
上 , 以祈 求 六 畜 兴 旺 。

舞春牛更为有趣 “ 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
角糊上 绵纸 ,画上 牛眼 ,牛 身是 一块黑布 或灰布 。舞 牛人敲锣打 鼓
司 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
背甩 尾 巴,后面跟 着 的是 一个 手拿犁架 的汉 子。此 外,还有 敲锣打
鞠 鼓的,领唱春牛歌的, 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
村又 到下村 ,从初 一 闹到元 宵节。舞春 牛 的人们 为农 家带来 了节 日 的欢乐 , 同时,也寄托着对农 家丰 收、祥 和 的祝愿 。 打春 堂是平果 一带 的壮族 民间春 节流行 的一种娱 乐活动 。 “ 打 春 堂” 即用捣 米之杵 敲击木 槽。 现在有 一些地 方改为 以扁担 敲击板 凳 ,故又称 “ 打扁 担” ,或根据 其声响 而直称 “ 打虏 烈”。 一般在

关于广西的传统元素

关于广西的传统元素

关于广西的传统元素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广西的传统元素包括壮族、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及壮族绣球、侗族鼓楼、苗族银饰等传统工艺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广西的传统元素。

一、壮族文化壮族是广西最大的民族群体,也是中国的第八大民族。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壮族人民热情好客,喜歌乐舞,善歌咏诗。

他们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绣有独特的花纹,呈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壮族绣球是壮族民间工艺品的代表之一、绣球由丝绸制成,色彩绚丽多样,常用于节日庆典和婚礼仪式上,作为饰物和礼品。

绣球花纹繁复精致,形状各异,寓意着吉祥和美满。

除了绣球,壮族还以剪纸、木雕等传统工艺出名。

壮族剪纸通常用鸟、花、虫等自然元素作为图案,花纹简洁大方,寓意吉祥如意。

壮族木雕则以精细的雕刻技法和生动的形象著称,常以龙、凤等神兽为主题。

二、瑶族文化瑶族是广西的少数民族之一,瑶族人口分布广泛,主要聚居在广西北部的山区。

瑶族人喜欢唱歌跳舞,热爱自然,尊重祖先,重视道德品质。

瑶族的服饰多采用亮丽的颜色,用线绣花为装饰。

瑶族工艺品以银饰为代表,瑶族的银饰制作工艺精湛,形状独特,给人一种华丽和神秘的感觉。

瑶族银饰的图案多取自自然景色,如花鸟、山水等,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此外,瑶族还有发饰、手工织品等传统工艺品。

瑶族女子喜欢在头上插梳,插梳是她们的传统发饰,常用的材料有银、琥珀等。

瑶族的手工织品包括绣品、编织品等,色彩丰富多样,花纹精致,给人一种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三、苗族文化苗族是广西的主要民族之一,苗族人民勤劳智慧,喜欢歌舞和杂耍。

苗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苗族男子通常穿着黑色布料制作的上衣和黑色腰带,女子则穿着彩色的长裙和银饰。

苗族银饰是苗族工艺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苗族的银饰多用于民族仪式和节日庆典中,如苗族的花山节和蚂蚁婚礼等。

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独特,形状多样,常见的图案有花鸟、虫蛇、人物等,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桂林:拥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城市

桂林:拥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城市

桂林:拥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城市桂林,位于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座拥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城市。

桂林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被誉为“山水甲天下”,而这里的民族风情更是独具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桂林的民族风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化。

在桂林,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如瑶族、苗族、侗族等,各民族间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这里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族服饰等都充满着浓厚的民族气息。

二是民俗风情。

桂林的民俗风情独具魅力,如阳朔的“洋人街”、兴安的“风情小镇”等,都是游客体验桂林民俗风情的绝佳去处。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美食、购买特色的手工艺品,还可以参与到民间活动中,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三是古建筑风貌。

桂林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遗留下来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如靖江王府、兴安灵渠等。

这些古建筑见证了桂林的历史变迁,也让游客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

四是自然景观。

桂林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山水相依,美不胜收。

阳朔的十里画廊、兴安的猫儿山、龙胜的梯田等景点都是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享受宁静与和谐。

五是民俗表演。

桂林的民俗表演丰富多彩,如瑶族的长鼓舞、苗族的芦笙舞等。

这些表演展示了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游客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总之,桂林的民族风情独具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这座城市的美景和特色文化,使得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在未来,桂林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迎接更多国内外游客,让他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情满溢的侗族
侗歌历史久长,其音乐大体可分为南部侗 族民歌和北侗族民歌。南部侗族民歌多有乐器伴奏, 常见乐器有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而北部 侗族民歌则多不用乐器伴奏,偶尔用木叶吹奏伴唱。 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 “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 等六种。 欣赏-《心心相映》-《蝉虫歌》
男女情歌——见面歌、试探歌、赞美歌、定情歌、别离歌……男女青年通过唱歌交流
感情,谈情说爱,直至唱定终身,是传统广西少数民族爱情生活的一大特点,因此历 来有“倚歌择配”的说法。这种聚会对歌、交情会友的习俗,渗透于广西各民族的日 常生产生活和节日当中。
礼仪风俗歌——在生活歌化的传统广西社会,最典型的场景当是人们在群体劳动、赶
《酒歌》 酒歌》 《山歌年年唱春光》 山歌年年唱春光》
长歌
《三月歌》是壮族嘹歌的重要长歌。《三月歌》描写 初春时节,壮家青年结伴来到青山旁、泉水边、树荫下、花 丛中,采鲜花、摘嫩笋、拾蕨菜、找“北满”的欢乐景象。 当人们流连忘返之际,春雨喜降,雨水入田,紧张繁忙的春 耕季节来到了,人们纷纷赶回家中,修农具、运肥料、犁田 地、播种育秧。紧张的劳动,更激起人们歌唱的热情,他们 边春耕,边唱歌,一直唱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 《建房歌》是壮族嘹歌中一部描述壮族干栏式建筑的长 歌。《建房歌》记述了一男青年帮助女恋人建筑新房的过程, 从巡山伐木、买牛踩泥、打砖烧瓦、平基安磉、立柱架梁、 盖瓦开窗,一直到新房落成,搬进新居。《献歌》是壮族嘹 歌中一部追求婚姻自由的赞歌,它描写一对自幼被父母包办、 已各有其主的童婚青年,路上相遇,邀唱《献歌》,通过互 相赞美、互表爱慕,几经交往,产生爱情。不料事情败露, 受世俗非议,又遭家人打骂,直到送官府治罪、戴枷 游街。但是,为了追求婚姻自由,他们千 方百计, 与家庭抗争,不惜倾家荡产,卖牛赎身, 终成眷 属,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壮族歌圩节—— ——壮族歌圩节——
歌圩:
壮族的歌会和歌节。在壮语中﹐歌 圩有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 垌市等等名称。 多在农闲或春节、中 秋等节日于山林坡地举行。届时,男女 老少盛装赴会,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 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 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 动。
风俗:
唐宋以来,有如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清人闵 叙《粤述》、清人李调元《南越笔记》都记载了瑶 族“踏歌”,清人赵翼《檐曝杂记》等分别记载了 “趁墟唱歌”、“群歌”等等,其中明人邝露《赤 雅》所记“浪花歌”与清人陆祚蕃《粤西偶记》所 载壮歌更为突出,前者细致地描述了壮族“歌圩” 活动的情景,后者详尽地论及壮歌与俍歌“五言八 句十二唱”(即 “勒脚歌”)的结构与“腰脚韵”的艺术特色。 由是可知,今日广西少数民族歌谣的基本格式及其 特征,至少在明、清时代已基本定型。
————歌曲学习————
《山歌好比春江水》
唱山歌来 这边唱来那边合 那边合 山歌好比春江水也 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只有山歌敬亲人》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哪, 只有山歌敬亲人,哪,敬亲人。 莫讲穷,山歌能把海填平 上天能赶乌云走 下地能催五谷生,哪,五谷生。
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创世古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对天地万物起源的解释,也都有自己神话的体系。对
于没有文字的广西少数民族而言,节奏韵律鲜明的歌谣最便于口耳相传,因而也是承 载、记忆民族历史的最有效手段。在广西,壮、侗、毛南、仫佬、水、瑶、苗、彝、 仡佬等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古歌。
叙事长歌——壮族叙事长歌《莫一大王》流传于广西西北部和中部壮族地区。在壮族
民间,莫一大王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壮族叙事长歌《莫一大王》叙述了莫一 从吞珠-抗粮-当王-压日-赶山-种竹育兵-射箭-扎草造兵-砍头到变蜂的神奇经历和他 坚忍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那坡县彝族民众在祭祀活动中,常在铜鼓上摆上祭品, 唱叙表现民族迁移历史的叙事长歌《昆仑歌》《金竹生彝王》《金竹情》《开田插秧》 《彝家造铜鼓》等。
圩做客、路遇休闲和互访聚会中的歌唱活动。这是人们表达友好情意的重要方式,堪 称“以歌为礼”。
壮族嘹歌
壮族嘹歌为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 它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由壮族文 人加工和删改再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 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它是一 种五言四句体的壮歌,全套歌有1.6 万多行,包括《三月歌》《日歌》 《夜歌》《入寨歌》《唱离乱》《建 房歌》《散歌》7种,内容极为丰富, 有山川景物、农耕工艺、民情世俗、 恋情婚嫁、事件人物等,反映了壮族 的社会、历史风貌,抒发了人们的生 活情感,被认为是壮族古代原生态百 科全书。
——壮族民歌赏析—— 壮族民歌赏析——
❤ 《花帽了沙沙》
《花帽》以原汁原味的壮乡山歌为素材,并采用无 伴奏的壮语合唱形式,整首曲子个性鲜明,具有浓郁 的民族风情,让大家能真切地感受到壮族原生态山歌 的特点。“了沙沙”的“了”在壮语中是笑的意思, 沙沙是衬词。“了沙沙”反复在曲中出现,烘托了壮 族姑娘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热爱与赞美之情。曲子的亮 点除了壮语无伴奏演唱外,亮丽的服饰与鲜艳的花帽 更是丰富了曲子的蕴意。鲜艳的花帽是壮族服饰的一 大特色,也是壮族姑娘们展现美丽的传统方式。
❤《壮族人民歌唱毛主席》
这是一首歌唱毛主席的战地新歌,歌颂了中国人 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壮族人民心中高大的形象,永不 泯灭的精神。显示出了壮族人民热爱祖国,渴望解放, 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同时也体现了壮族人民对 革命胜利坚定的信念。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民族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 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 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当时的文化代表;明 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 艺术价值。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 三歌圩、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 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具风味的打油茶等, 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1985年, 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 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节, 每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
歌圩是壮族人民进行文化娱乐 活动的场所﹐也是未婚青年唱情说爱 的地方。歌圩上唱的歌大都是生活语 言的高度提炼﹐具有生动﹑纯朴﹑深 刻的特点﹐歌词有韵﹐能唱﹐易记﹐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经常交替运用。 未婚青年在歌圩上自由地选择心爱的 伴侣 。
欢快的歌圩节
《心想唱歌就唱歌》
刘 三 姐
(男)哎, 什么结籽高又高咧,哎高又高。 什么结籽半中腰咧,哎半中腰。 什么结籽成双对咧,什么结籽 棒棒敲咧, 哎什么结籽成双对咧,什么结 籽棒棒敲咧。 (女)哎, 高梁结籽高又高咧,哎高又高。 玉米结籽半中腰咧,哎半中腰。 豆角结籽成双对咧,熟了芝麻 棒棒敲咧, 哎豆角结籽成双对咧,熟了芝 麻棒棒敲咧。
唱山歌的黑衣壮
黑衣壮是广西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集中在广西与云南边 邻的那坡县。他们最擅长唱山歌,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便 集于村头寨尾,以歌代言。按不同的声调分,可分为"虽敏"、 "尼的呀"、"论"、"春牛调"、"请仙歌"和"盘锐"六大种类约一 百六十多套。代表性曲目有《虽待客》、《论造》、《酒歌》、 《盘歌》、《祭祖歌》等。其中,"尼的呀",是广西那坡壮语 里"好的呀"的意思,在黑衣壮生活地区流传的民歌中是常用的 衬词。"尼的呀"山歌曲调清新明丽,艺术魅力独特,已经成为 壮族音乐的标签。《山歌年年唱春光》属于"尼的呀"山歌。世 界上只有壮族人民以歌为图腾崇拜,以歌仙刘三姐为自己民族 的“偶像”。世界上,也只有广西的山歌多声部的数目最高, 二声部、三声部等等都有,最高声部世界其他地区都没达到, 这一发现令世人惊叹。
壮乡----
广西 ❤ 是一片充满歌声的土地
古往今来
这里汇集着许许多多少数民族的歌声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用汉字记越音所录春秋 战国时期的《越人歌》。经学者考证《越人歌》为 古越语,其语法结构、语音格律等均与今壮、侗语 相近,当属壮侗语各民族歌谣之源。 《周礼·春官》所载“四夷之乐”。经学者考证, “四夷之乐”中的南方之乐曰“任”。现广西东部 流传的瑶族《盘王大歌》中有一套曲目叫《七任 曲》,这套七任曲与周代的“四夷之乐”中的“任” 有密切关系。 因此,可以说,广西少数民族的歌谣,文献记 载可追溯到周代、春秋战国时期,实际存在可能更 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