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遣我们的想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重点研讨
(2)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见”可指代材料,无“见”便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可能 有所创造;“见”也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然下笔 也只能写就平庸文章,难见深度;“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情 感寄寓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这也提示了我们在写作之前 要学会多积累,多观察,积累一定材料;同时要多思考,多感悟,这样 才能写出优秀文章。
重点研讨
2.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 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作者从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 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 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 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 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
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 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重点研讨
3.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 字之间的联系来明 以赏析王维、高尔基的诗句为例,从正反 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
本文在驱遣阅读者内心的想象方面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理 解作品,不仅是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 文字深入作品内部,体验阅读的快乐,相信本文用简洁平实的 语言已经阐明了在欣赏文艺作品这一基本问题,让我们也得到 了很多启发。
当堂检测
为什么说“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 到这种愉快了”?
《驱遣我们的想象》ppt课件

这些诗句说了一些鸟儿在暴风雨 之前各自不同的情况,这有什么 意思呢?……当暴风雨将要到来 的时候,人忧惧着生产方面的损 失以及人事方面的阻障,不是更 要感到不安吗?为什么抛开了人 不说,却去说一些无关紧要的鸟 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就字面解释 死盯着文字 拘泥于文字
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 到这首诗的意思
任务四:迁移运用想象,尝试鉴赏作品
“驱遣我们的想象”鉴赏下面词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作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烟雨图——涨满的春水、跃起 的鳜鱼、迷蒙的细雨,已足够诗情画意,作者还要在画中加入 雪白的白鹭,火红的桃花,青绿的斗笠蓑衣,更不要提环绕他 的青翠欲滴的山水风光。这样的美景如何能使人不沉醉!自然 引出“斜风细雨不须归”。诗人无疑展示了一种从容脱俗的人 生态度,面对这样的人间画境,仿佛可以涤荡俗世烦恼,真正 获得心灵的喜悦和自由。
范例2:《海燕》节选
⑬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那意境是 什么呢?就是不避“生活的战斗”。唯有迎上前去,才够得上“ 享受生活的战斗的快乐”。读者也许是海鸥、潜水鸟、企鹅似 的人物,重现塑在观接念触到作者的意境,感到海燕的快乐,因而改取 海燕的态度,这是一种受用。读者也许本来就是海燕似的人物 ,现在接触到作者坚的定意选境择,仿佛听见同伴的高兴的歌唱,因而 把自己的态度把握得更坚定,这也是一种受用。假如死盯着文 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
✓ 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 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
平易质朴,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
自己的,所以所做都是自己的
《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12张PPT)

九年级部编版·下册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阜阳市第十五中学 杨 玉
疑问激趣,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 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是创新能力的 源泉。”
解读题目
驱遣?
• 1.驱使; • 2.赶走; • 3.消除,排除(情绪)
题目的意思是:鉴赏文艺作品,要驱使、调动我们的想象力。
理清思路、探究方法
阅读第5—7自然段,结合文章8、9段,说说作者 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 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 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 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 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 维的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品读积累,领悟内涵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请找出来进行赏 析。请同学们先读课文,进行圈点批注,然后先把自己批注的 句子在组内交流、完善后,准备全班交流。
1、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起。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一篇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是绝
不是随意拼凑,必须是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的创造。告 诉我们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构思才能写好。
2、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作者在创作之前一定要先思考,对所写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见解 后,才能写出自己的感悟,由此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驱遣想象,鉴赏作品
请展开想象分析《天净沙·秋思》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阜阳市第十五中学 杨 玉
疑问激趣,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 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是创新能力的 源泉。”
解读题目
驱遣?
• 1.驱使; • 2.赶走; • 3.消除,排除(情绪)
题目的意思是:鉴赏文艺作品,要驱使、调动我们的想象力。
理清思路、探究方法
阅读第5—7自然段,结合文章8、9段,说说作者 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 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 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 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 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 维的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品读积累,领悟内涵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请找出来进行赏 析。请同学们先读课文,进行圈点批注,然后先把自己批注的 句子在组内交流、完善后,准备全班交流。
1、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起。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一篇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是绝
不是随意拼凑,必须是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的创造。告 诉我们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构思才能写好。
2、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作者在创作之前一定要先思考,对所写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见解 后,才能写出自己的感悟,由此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驱遣想象,鉴赏作品
请展开想象分析《天净沙·秋思》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学习驱散想象
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 作者在论证的 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用字面解释想象中睁开眼睛
运用想象描绘诗歌画面,分析“直”“圆” 大像漠这孤样烟驱直遣,着长想河象落来日看圆,这等一形幅容图词画的就表显达现效在果眼,前这了样,就同感时受也到就诗接中触旷
走近大师第三期
教育大师叶圣陶
知识必备 大师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
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 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 人》,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 说《倪焕之》。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年, 教学经验丰富,有《叶圣陶集》《叶圣陶语文
了作者的意境。
远、荒凉、静寂的意境。
单就字面解释也不能领会诗句的意思。
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
领会在阴云密布、波涛汹涌的环境中海燕 的勇敢飞掠以及对未来暴雨过后一片清明 白蒙蒙的海面上,风在收集 天地的展望。 着阴云。在阴云和海的中间, 得驱意遣扬想扬象地的掠方过法了并海非燕一成不变的。对于不同作品,要驱遣想象运用不 …… 同的方法进行鉴赏,从而领会作品的意境。
教育论集》等著作。
知识必备 知识链接
课文节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原载 1937年《新少年》第3卷,后收入《阅读与写作》 (开明书店1938年版)。原文共有四节,分别是 “要认真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训练语 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旨在教授中等学校学 生或一般的青年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课文是第二 节,主要以实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如何驱遣想象去 鉴赏文学作品。
积累拓展
借鉴课文所讲的鉴赏方法,任选一首古诗,驱散想象作一番鉴赏。 将你的鉴赏过程和体验写成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2.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 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简要分析。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 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 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炊烟吗?”这 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意境与情感,换句话说, 这不是驱遣想象力的结果;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叶圣陶】(1894—
1988),原名叶绍钧, 字圣陶,生于江苏苏州,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有“语言艺术家”之称, 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 教学。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桥堍---海啸 驱遣---旷远----
(举第一个例子论证之后的小结论)
5.(第13段首句)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举第二个例子论证后得出的小结论)
6.(第14段末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 的。(结尾得出全文中心论点)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关于想象力的名人名言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 现实的世界是有限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的。——卢梭
• 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2.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 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简要分析。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 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 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炊烟吗?”这 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意境与情感,换句话说, 这不是驱遣想象力的结果;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叶圣陶】(1894—
1988),原名叶绍钧, 字圣陶,生于江苏苏州,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有“语言艺术家”之称, 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 教学。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桥堍---海啸 驱遣---旷远----
(举第一个例子论证之后的小结论)
5.(第13段首句)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举第二个例子论证后得出的小结论)
6.(第14段末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 的。(结尾得出全文中心论点)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关于想象力的名人名言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2张PPT)
• 现实的世界是有限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的。——卢梭
• 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5
跳读课文 长文读短
(一)找出或概括出每段的核心内容。
1.这也就是文艺。(文艺的起源) 2.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文艺与文字的关系) 3.所谓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4.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文艺没有一种不是文字的集合体。 5.文字是 一道桥梁 。通过了 这一道桥 梁 ,读者 才和作者 会 面…… 6.就作者的方面说。想做到的是:驱遣想象,写下来的文字正 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7.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8-9.列举王维的诗句,说明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 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6 触了作者的意境。
4
粗读课文 掌握字词
标出小节数,速读课文(5分钟),关注字词
桥堍( tù ) 契( qì)合
记载( zǎi )
拘 泥 ( nì ) 桥 liáng( 梁 ) 海 xiào( 啸 )
kuàng( 旷 )远
qū( 驱 )遣
受用:受益。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字词:关注音、形、义 关注语文作业本、课文注释、读读写写和自己感兴趣的
这是一篇探讨鉴赏方法的文章,阐发作者关于借助想象欣赏文学作品 的观点,文章在开始部分先做了理论的铺垫,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文艺产生 的历史,探讨了文字在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接下来以实例分析的 方式,着重探讨如何驱遣想象去鉴赏文学作品。
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字面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 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核心词:
自读课
想象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1
想象:
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来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它和联想
在实际写作中往往交织在一起,结合着用。
月
(七上语文书P128《发挥联想和想象》)
跳读课文 长文读短
(一)找出或概括出每段的核心内容。
1.这也就是文艺。(文艺的起源) 2.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文艺与文字的关系) 3.所谓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4.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文艺没有一种不是文字的集合体。 5.文字是 一道桥梁 。通过了 这一道桥 梁 ,读者 才和作者 会 面…… 6.就作者的方面说。想做到的是:驱遣想象,写下来的文字正 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7.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8-9.列举王维的诗句,说明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 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6 触了作者的意境。
4
粗读课文 掌握字词
标出小节数,速读课文(5分钟),关注字词
桥堍( tù ) 契( qì)合
记载( zǎi )
拘 泥 ( nì ) 桥 liáng( 梁 ) 海 xiào( 啸 )
kuàng( 旷 )远
qū( 驱 )遣
受用:受益。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字词:关注音、形、义 关注语文作业本、课文注释、读读写写和自己感兴趣的
这是一篇探讨鉴赏方法的文章,阐发作者关于借助想象欣赏文学作品 的观点,文章在开始部分先做了理论的铺垫,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文艺产生 的历史,探讨了文字在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接下来以实例分析的 方式,着重探讨如何驱遣想象去鉴赏文学作品。
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字面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 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核心词:
自读课
想象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1
想象:
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来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它和联想
在实际写作中往往交织在一起,结合着用。
月
(七上语文书P128《发挥联想和想象》)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驱遣我们的想象”
“驱遣我们的想象”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驱遣”是调遣、使用的意思。 “驱遣我们的想象”是欣赏文艺的方法。 让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章,了解下欣 赏文艺作品应该注意什么?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zǎi 记载
载
zài 载客
luò 落叶 落 là 丢三落四
lào 落枕
形近字
谣 歌谣、造谣
yáo 瑶 琼瑶、瑶琴
徭 徭役
旷 kuàng 旷课、旷远 犷 guǎng 粗犷、犷悍
契 qì 契合 挈 qiè 提挈 锲 qiè 锲而不舍
障 zhàng 障碍 嶂 zhàng 层峦叠嶂 幛 zhàng 锦幛 樟 zhāng 樟脑丸
作者名片
叶圣陶(1894—1988年) 原名叶绍钧,江苏 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先后 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创作 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 简,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 著作。
此外,本文的语言平白如话,还用了很多口语,通俗易懂,便于读 者接受。
语言特色
2.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文章在指出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后,进一步指出,文字是沟通读者
和作者的桥梁。然后,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具体阐述, 这样先总后分地写,便于理解。在以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海燕》中的 句子为例指导鉴赏时,文章采用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写法:先说反面、 不正确的鉴赏方式,再从正面提出要驱遣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 最后小结。这样行文,结构非常清晰,更有助于读者从比较辨析中发现 共同的思维方法,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驱遣我们的想象”
“驱遣我们的想象”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驱遣”是调遣、使用的意思。 “驱遣我们的想象”是欣赏文艺的方法。 让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章,了解下欣 赏文艺作品应该注意什么?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zǎi 记载
载
zài 载客
luò 落叶 落 là 丢三落四
lào 落枕
形近字
谣 歌谣、造谣
yáo 瑶 琼瑶、瑶琴
徭 徭役
旷 kuàng 旷课、旷远 犷 guǎng 粗犷、犷悍
契 qì 契合 挈 qiè 提挈 锲 qiè 锲而不舍
障 zhàng 障碍 嶂 zhàng 层峦叠嶂 幛 zhàng 锦幛 樟 zhāng 樟脑丸
作者名片
叶圣陶(1894—1988年) 原名叶绍钧,江苏 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先后 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创作 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 简,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 著作。
此外,本文的语言平白如话,还用了很多口语,通俗易懂,便于读 者接受。
语言特色
2.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文章在指出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后,进一步指出,文字是沟通读者
和作者的桥梁。然后,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具体阐述, 这样先总后分地写,便于理解。在以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海燕》中的 句子为例指导鉴赏时,文章采用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写法:先说反面、 不正确的鉴赏方式,再从正面提出要驱遣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 最后小结。这样行文,结构非常清晰,更有助于读者从比较辨析中发现 共同的思维方法,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体特点:文艺论文 属议论文范畴
文艺论文是论文的一个类别,主要就文学、 艺术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文艺的起 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创作规律、鉴 赏方法等,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进行理论 探讨、提出个人创见。
文题解读:
驱遣:驱动、调遣、使用 鉴赏文学作品,使用我们的想象力
【叶圣陶】(1894— 1988),原名叶绍钧,字 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 州,现代作家、教育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 语文的教学。
1.审清题干,弄清分析全文还是(某几段) 的论证思路,并找到对应段落; 2.找到对应段落通读,勾画论证方法或引 出结论的关键句,划分层次结构; 3.分析层次,从论证方法入手分析作者是 如何运用论据的,并指出论证了什么观点。
答题技巧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转承的 词语+论证方法+论据概述+论点。
3.词语积累 ①驱遣:赶走驱逐出去。 ②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③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的样子。 ④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的鉴定和欣赏。 ⑤歌谣:是人们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 ⑥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 借助“阅读提示”,自主阅读这篇课文,在 书中寻找勾画出各段中包含观点的关键句 、词句,并完成以下任务。
有人说“强大的美国来自于想象力和创 造力。”诚然,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到一个国家发展繁荣,小到一个人成长 进步,都不能没有想象力的参与。事实上 ,就连阅读一篇文章,欣赏一种文艺作品 ,没有想象的参与,都无法尽情领略到它 的美感。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作品的时 候驱遣我们的想象呢?让著名的语文教育
借鉴课文所讲的鉴赏方法,任 选诗词歌曲或散文片段,驱遣想象 做一番鉴赏。请将你的鉴赏过程和 体验写成一段文字,不少与三百字。
文艺论文是论文的一个类别,主要就文学、 艺术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文艺的起 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创作规律、鉴 赏方法等,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进行理论 探讨、提出个人创见。
文题解读:
驱遣:驱动、调遣、使用 鉴赏文学作品,使用我们的想象力
【叶圣陶】(1894— 1988),原名叶绍钧,字 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 州,现代作家、教育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 语文的教学。
1.审清题干,弄清分析全文还是(某几段) 的论证思路,并找到对应段落; 2.找到对应段落通读,勾画论证方法或引 出结论的关键句,划分层次结构; 3.分析层次,从论证方法入手分析作者是 如何运用论据的,并指出论证了什么观点。
答题技巧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转承的 词语+论证方法+论据概述+论点。
3.词语积累 ①驱遣:赶走驱逐出去。 ②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③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的样子。 ④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的鉴定和欣赏。 ⑤歌谣:是人们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 ⑥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 借助“阅读提示”,自主阅读这篇课文,在 书中寻找勾画出各段中包含观点的关键句 、词句,并完成以下任务。
有人说“强大的美国来自于想象力和创 造力。”诚然,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到一个国家发展繁荣,小到一个人成长 进步,都不能没有想象力的参与。事实上 ,就连阅读一篇文章,欣赏一种文艺作品 ,没有想象的参与,都无法尽情领略到它 的美感。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作品的时 候驱遣我们的想象呢?让著名的语文教育
借鉴课文所讲的鉴赏方法,任 选诗词歌曲或散文片段,驱遣想象 做一番鉴赏。请将你的鉴赏过程和 体验写成一段文字,不少与三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