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 孔明借箭PPT(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B

我会读 我会认
曹操 周瑜 晌午 支吾 擂鼓 呐喊 嘱咐 幔子 隐讳 差遣 翎毛 诈降 欣然而至 神机妙算 军中无戏言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 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 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一批咤叱 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 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 “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 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 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 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 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这 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 “义重 如山”。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 任的贤君。
正 误。
物质
意识
在汇
学
的不同分 类方
及分析、 归
纳和
总时进行分 案。 类评
法和依据
价(无机物
,自我评
再
和有
价 等能
认物质的
力,从中
种类
获
机物)和回 顾前几
得有 和作用,
册教材提到
成有机物 念,产生 教
的初
学的
有机物(糖 类、蛋
步认识。 “矛盾”, 白质、脂类
为后
核酸
面激化 “矛
盾”
和光合作用 制造
了解人物
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 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 鲁肃协助周瑜统率三军。诸葛亮和鲁肃 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 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 聪明才智。
曹操 周瑜 晌午 支吾 擂鼓 呐喊 嘱咐 幔子 隐讳 差遣 翎毛 诈降 欣然而至 神机妙算 军中无戏言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 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 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一批咤叱 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 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 “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 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 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 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 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这 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 “义重 如山”。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 任的贤君。
正 误。
物质
意识
在汇
学
的不同分 类方
及分析、 归
纳和
总时进行分 案。 类评
法和依据
价(无机物
,自我评
再
和有
价 等能
认物质的
力,从中
种类
获
机物)和回 顾前几
得有 和作用,
册教材提到
成有机物 念,产生 教
的初
学的
有机物(糖 类、蛋
步认识。 “矛盾”, 白质、脂类
为后
核酸
面激化 “矛
盾”
和光合作用 制造
了解人物
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 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 鲁肃协助周瑜统率三军。诸葛亮和鲁肃 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 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 聪明才智。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 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请细读课文,找一找,画 一画,哪些语句体现了孔明 的神机妙算?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读句子1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 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夜里,大雾弥漫,大江之上,雾气更浓,连面对 面都看不清。孔明命令船队前进,果然真是大雾的 天气!
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 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 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 的声势。
(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 示射箭方向。)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4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 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 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成酌酒取乐, 待雾散便回。”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自读思考
为什么借箭?向谁借箭?怎么借箭?借箭结果?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整体感知
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
过和结果,把文章分成
四部分。
按 起因(1-2)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事 情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 以看出来?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 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三天后江上有大雾
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
船身相连容易受箭 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士兵擂鼓虚张声势,引敌射箭
刮西北风,使船回去顺风顺水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请细读课文,找一找,画 一画,哪些语句体现了孔明 的神机妙算?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读句子1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 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夜里,大雾弥漫,大江之上,雾气更浓,连面对 面都看不清。孔明命令船队前进,果然真是大雾的 天气!
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 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 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 的声势。
(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 示射箭方向。)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4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 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 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成酌酒取乐, 待雾散便回。”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自读思考
为什么借箭?向谁借箭?怎么借箭?借箭结果?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整体感知
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
过和结果,把文章分成
四部分。
按 起因(1-2)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事 情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 以看出来?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 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三天后江上有大雾
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
船身相连容易受箭 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士兵擂鼓虚张声势,引敌射箭
刮西北风,使船回去顺风顺水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课件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 孔明借箭ppt(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B

我会读 我会认
曹操 周瑜 晌午 支吾 擂鼓 呐喊 嘱咐 幔子 隐讳 差遣 翎毛 诈降 欣然而至 神机妙算 军中无戏言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 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 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一批咤叱 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 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 “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 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 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 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 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这 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 任的贤君。
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 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 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 果然是好大雾!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 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 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 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 奶听了会说什
么? 2. 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 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
明亮
意思
月光 唐代
不由得 (1) 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家乡 3. 检查 (2) 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 通读课文。
4. 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 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 古诗《静 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
曹操 周瑜 晌午 支吾 擂鼓 呐喊 嘱咐 幔子 隐讳 差遣 翎毛 诈降 欣然而至 神机妙算 军中无戏言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 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 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一批咤叱 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 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 “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 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 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 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 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这 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 任的贤君。
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 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 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 果然是好大雾!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 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 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 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 奶听了会说什
么? 2. 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 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
明亮
意思
月光 唐代
不由得 (1) 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家乡 3. 检查 (2) 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 通读课文。
4. 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 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 古诗《静 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孔明借箭教学课件语文S版

实际起因:周瑜因妒忌孔明的才干 想加害于他。
21
故事起因
孔明借助鲁肃的帮助, 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 箭”。
22
借箭经过:
再受箭 调转船头 受箭 擂鼓呐喊
一字摆开 靠近曹营
谢箭回营 连船 23
故事结果
表面结果:孔明神机妙算,周密布 置,如期交箭。
实际结果:挫败了周瑜加害自己的 阴谋。
24
2.孔明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孔明借箭教学课件语文S版
1
第28课 孔明借箭
语文S版5年级下册
2
新课导入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很 多精彩的故事流传甚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 一个——孔明借箭。
3
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 小说家、戏剧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 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
5
自主预习
6
7
8
9
10
11
12
13
我会读
14
15
16
整体感悟
1.听读课文, 试着向大家复述故事的基 本内容。
17
2.《草船借箭》写了哪几个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周 瑜:字公谨,东吴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鲁 肃:东吴名将,周瑜死后,他总督东吴兵马。
18
细读品悟
主要作品: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等。
4
相关资料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 (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 (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 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 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 要谋士。
21
故事起因
孔明借助鲁肃的帮助, 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 箭”。
22
借箭经过:
再受箭 调转船头 受箭 擂鼓呐喊
一字摆开 靠近曹营
谢箭回营 连船 23
故事结果
表面结果:孔明神机妙算,周密布 置,如期交箭。
实际结果:挫败了周瑜加害自己的 阴谋。
24
2.孔明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孔明借箭教学课件语文S版
1
第28课 孔明借箭
语文S版5年级下册
2
新课导入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很 多精彩的故事流传甚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 一个——孔明借箭。
3
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 小说家、戏剧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 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
5
自主预习
6
7
8
9
10
11
12
13
我会读
14
15
16
整体感悟
1.听读课文, 试着向大家复述故事的基 本内容。
17
2.《草船借箭》写了哪几个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周 瑜:字公谨,东吴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鲁 肃:东吴名将,周瑜死后,他总督东吴兵马。
18
细读品悟
主要作品: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等。
4
相关资料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 (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 (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 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 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 要谋士。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 孔明借箭ppt(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B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 演义》。
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谢谢收看!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 文。 3. 分小节,理清脉络。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引背。 3. 各人轻声背诵。 4. 分组交换背。 5.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忘() 你(
) ) 古( ) 邻(
盲() 您( 3. 扩词训练。
) ) 郊( ) 您(
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 小结。 (4) 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 指名读。 (2) 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 什么“
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 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 句话说
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 这么说? (4) 小结,齐读。 第三节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训练 1. 看图。
(1) 图上画了什么人? (2) 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 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 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 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 指名读。 (2) 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 样?他
(1) 齐背字母表。 (2) 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 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 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 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
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谢谢收看!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 文。 3. 分小节,理清脉络。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引背。 3. 各人轻声背诵。 4. 分组交换背。 5.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忘() 你(
) ) 古( ) 邻(
盲() 您( 3. 扩词训练。
) ) 郊( ) 您(
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 小结。 (4) 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 指名读。 (2) 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 什么“
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 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 句话说
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 这么说? (4) 小结,齐读。 第三节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训练 1. 看图。
(1) 图上画了什么人? (2) 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 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 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 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 指名读。 (2) 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 样?他
(1) 齐背字母表。 (2) 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 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 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 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 孔明借箭ppt(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A

3、
初步掌握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4、
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内容。
5、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与人交流时,态度自
然、大方、有礼貌。
6、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2、
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与人交流自然、大 方、
有礼貌。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准备
1、
每人准备一本常用的字典。
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伟人)。 (二)再次谈话:如果你来到邓爷爷的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高 兴、 激动、难忘……)(三)、课文中有一则小故事,题目叫“难忘的 一天”, 讲的就是一位少先队员来到邓爷爷身边表演计算机,他的心 情是不是和我 们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自由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认识 生字。
)兴奋(
)背包(
) 背人( )
) 2 造句:
仔细地—— 四、实践活动: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拓展活动:回家了解计算机的知识。 六、板书
高兴地——
难忘的一天
教学反思
紧张 ———————— 平静
高兴地 仔细地 亲切地 紧紧地 顺利地 兴奋
地
赞许地
沉着地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2、
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 机妙算,吾不如也!”
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 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 待雾散便回。”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 机妙算,吾不如也!”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 机妙算,吾不如也!”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8 难忘的一天
2018年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教学课件(第2课时)

合作探究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
方法提示: ⑴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⑵同桌或小组内说说体会。 ⑶有感情地朗读,读中加深感悟。
汇报交流
1、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 中,雾气更盛,对面不相见。孔 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汇报交流
第一日不见孔明动静,第 二日仍只不动。到第三日四 更时分,孔明秘密地请鲁肃 到船中。
达标检测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诸葛亮
神机妙算
善安排:连船受箭 懂地理:顺风顺水
归纳小结
全文以“借箭”为线索,按照“为 什么借箭”“怎样去借箭”“借着 箭没有”的思路展开故事的情节, 记叙人物的言行,突出地表现了诸 葛亮的才智过人,也写出了周瑜的 妒贤嫉能、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 的谨慎多疑。
诗赞孔明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善安排
汇报交流
6、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 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
懂地理
北
曹
吴
汇报交流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 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我会总结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用四字词语 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诸葛亮。
质疑探究
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归纳小结
通天文:三日有雾 周瑜妒忌 识人心 鲁肃忠厚 曹操多疑通天文Fra bibliotek汇报交流
2、鲁肃惊日:“倘曹兵齐出,如之 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 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 散便回。”
请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 “笑”谁?为什么而“笑”?这 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 之不及。
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因为顺风顺水,已经离 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
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早算好了什么?
(看来诸葛亮也早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以及风向)
知天文
懂地理
识人心
“ 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 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 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 中。”
“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 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默读起因部分,请你思考: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 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以共 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 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 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
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
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 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 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三天后江上有大雾
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
船身相连容易受箭 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士兵擂鼓虚张声势,引敌射箭
背景介绍
北魏(曹操)
打败
攻打
西蜀(刘备) (诸葛亮)
联合
东吴(周瑜) (鲁肃)
三国鼎立地形图
了解人物
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 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 肃协助周瑜统率三军。诸葛亮和鲁肃都 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 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 明才智。
自读思考
句子1的分析
分析: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 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备。正因为 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 轻易出动,只叫弓驽手射箭,诸葛亮借 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会不会是凑巧赶上的大雾漫天呢?
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 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 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 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 肃到船中。
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 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表现 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 迫和神机妙算。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
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 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
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 回去。”
曹操
鲁 肃
诸葛亮
周 瑜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长篇 历史小说,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 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 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 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 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 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 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为什么借箭?向谁借箭?怎么借箭?借箭结果?
整体感知
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
过和结果,把文章分成
四部分。
按 起因(1-2)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事 情
准备(3) 诸葛亮准备借箭。
发 经过(4-7)诸葛亮借箭。
展 结果(8) 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逼近水寨、“孔明叫把船吊 回,头东尾西受箭,一面擂 鼓呐喊。”为什么?
孔明叫把船只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 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 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 喊。
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这样既能又受箭,又 可保持船体平衡。
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读课文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 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吗?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 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请细读课文,找一找,画 一画,哪些语句体现了孔明 的神机妙算?
读句子1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 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夜里,大雾弥漫,大江之上,雾气更浓,连面对 面都看不清。孔明命令船队前进,果然真是大雾的 天气!
读句子4分析
知己知彼,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 做事谨慎的人。诸葛亮如此谈笑风 生,镇定自若,为什么?
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 在看不清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只叫弓驽手朝他们射箭。
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 以看出来?
“操传令曰:‘重雾迷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 示射箭方向。)
4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 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 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成酌酒取乐, 待雾散便回。”
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 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 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 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 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2
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 望北岸进发。
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 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起来,一字儿摆开, 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 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
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 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 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 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 的声势。
刮西北风,使船回去顺风顺水
“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 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 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 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 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 《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 内容改编的。
介绍背景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 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 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 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 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 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 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因为顺风顺水,已经离 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
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早算好了什么?
(看来诸葛亮也早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以及风向)
知天文
懂地理
识人心
“ 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 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 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 中。”
“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 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默读起因部分,请你思考: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 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以共 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 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 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
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
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 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 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三天后江上有大雾
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
船身相连容易受箭 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士兵擂鼓虚张声势,引敌射箭
背景介绍
北魏(曹操)
打败
攻打
西蜀(刘备) (诸葛亮)
联合
东吴(周瑜) (鲁肃)
三国鼎立地形图
了解人物
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 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 肃协助周瑜统率三军。诸葛亮和鲁肃都 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 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 明才智。
自读思考
句子1的分析
分析: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 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备。正因为 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 轻易出动,只叫弓驽手射箭,诸葛亮借 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会不会是凑巧赶上的大雾漫天呢?
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 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 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 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 肃到船中。
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 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表现 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 迫和神机妙算。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
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 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
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 回去。”
曹操
鲁 肃
诸葛亮
周 瑜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长篇 历史小说,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 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 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 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 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 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 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为什么借箭?向谁借箭?怎么借箭?借箭结果?
整体感知
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
过和结果,把文章分成
四部分。
按 起因(1-2)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事 情
准备(3) 诸葛亮准备借箭。
发 经过(4-7)诸葛亮借箭。
展 结果(8) 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逼近水寨、“孔明叫把船吊 回,头东尾西受箭,一面擂 鼓呐喊。”为什么?
孔明叫把船只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 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 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 喊。
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这样既能又受箭,又 可保持船体平衡。
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读课文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 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吗?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 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请细读课文,找一找,画 一画,哪些语句体现了孔明 的神机妙算?
读句子1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 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夜里,大雾弥漫,大江之上,雾气更浓,连面对 面都看不清。孔明命令船队前进,果然真是大雾的 天气!
读句子4分析
知己知彼,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 做事谨慎的人。诸葛亮如此谈笑风 生,镇定自若,为什么?
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 在看不清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只叫弓驽手朝他们射箭。
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 以看出来?
“操传令曰:‘重雾迷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 示射箭方向。)
4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 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 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成酌酒取乐, 待雾散便回。”
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 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 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 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 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2
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 望北岸进发。
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 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起来,一字儿摆开, 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 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
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 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 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 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 的声势。
刮西北风,使船回去顺风顺水
“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 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 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 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 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 《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 内容改编的。
介绍背景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 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 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 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 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 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 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