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杜甫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高中文学常识必考大全

高中文学常识必考大全

高中文学常识必考大全
1.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及其代表作品如《离骚》等
唐宋诗词: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及其代表作
古代散文:如《史记》司马迁、韩愈的古文运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等
元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2. 中国现代文学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现当代诗歌、小说、戏剧的发展及重要作品
3. 外国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学:荷马史诗、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奥维德的《变形记》等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戏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19世纪欧洲文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
狄更斯的小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
4. 文学理论与批评
文学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概念与特点
文学元素: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主题思想、语言艺术、叙述视角等
5. 文学奖项
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的设立背景及其历年获奖者介绍
以上仅为大纲,每部分都包含大量具体的知识点和内容,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巩固。

同时,各地考试大纲和教材版本可能会有所差异,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学习。

杜甫素材积累高中

杜甫素材积累高中

杜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作内容丰富,情感深沉,风格多样,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高中学习杜甫的诗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素材积累:
1. 杜甫的生平简介: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政治生涯以及他的文学创作活动。

2. 杜甫的诗歌创作:研究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包括他的诗歌主题、风格、艺术手法等。

例如,杜甫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战争的悲悯。

3. 杜甫的代表作:学习和欣赏杜甫的一些代表作,如《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杜甫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观。

4. 杜甫的诗歌影响:探讨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对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贡献。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艺术价值,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杜甫的评价和研究:了解历代文人对杜甫的评价和研究,包括对杜甫诗歌的赞赏、批评以及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6. 杜甫的诗歌与其他诗人的比较:将杜甫的诗歌与其他同时代的诗人如李白、王维等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异同点,以及各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学习,可以积累关于杜甫的丰富素材,不仅能够加深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杜甫诗三首知识梳理

杜甫诗三首知识梳理

《杜甫诗三首》知识梳理秋兴八首(其一)一、文学常识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之意。

兴,就是赋比兴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选自《杜诗详注》。

是唐代宗大力元年(766年)杜甫流落夔州时所作。

背景:《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二、古文知识1、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白露。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

凋伤:使动用法使…凋伤2、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萧森,萧瑟阴森。

气,气象,景象。

3、江间波浪兼天涌:巫峡江中波浪连天。

兼天,连天。

4、塞上风云接地阴:夔州山上的风云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一片阴沉。

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5、丛菊两开他日泪:两开,第二次开放。

他日,往日。

第二次看到丛菊开放,往日流过的泪又再次流出。

6、孤舟一系故园心: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不能东归,但漂泊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系,指系舟上岸。

7、寒衣处处催刀尺:人们拿着剪刀和尺子,处处都在赶制御寒的衣服。

寒衣,指冬天穿的衣服。

催刀尺,指赶制新衣。

8、白帝城高急暮砧:黄昏时,高高的白帝城传来急促的的捣衣声。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三、内容主旨和写法内容和主旨:这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声和秋色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孤独沉郁之感。

写法:1、寓情于景2、循环往复抒情方法的运用:诗人从眼前菊花盛开的夔州神驰于“故园”,由对“故园”的神驰到听见白帝城的暮砧声,又由于游子赶制寒衣的暮砧声而怀念“故园”。

夔州-→长安-→夔州-→长安,正是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深刻地表现了诗人身在夔州心向长安的深沉感情。

循环往复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强化抒情的力量,加强抒情的表达效果。

文学常识复习课件

文学常识复习课件

鲁迅
• 生前,他立下遗言: • 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 在此例。 •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如果不,那就真是 糊涂虫。 •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 人,万勿和他接近。
• 4.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盛 诗仙 唐诗人,有“ ”之称,最伟大的 主义 浪漫 诗人。
• 5.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 醉翁 , 又号 六一 居士。谥号 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 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 6.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 ,号 。 香山居士 他的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是 新乐府 运动的倡导者,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合称“元白”。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倩女离魂
• 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 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 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 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 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 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 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 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 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 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 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 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 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 7.柳宗元(773—819),中唐人, 字 子厚 ,世称“ 柳河东 ”,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 “ “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 • • 8.苏轼(1037-1101),北宋人, 子瞻 • 字 ,号 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 并称苏辛。

关于杜甫的文学常识

关于杜甫的文学常识

关于杜甫的文学常识
1. 杜甫啊,那可是唐朝的超级大诗人呀!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样耀眼呢!想想我们小时候背的那些经典诗篇,很多可都是他写的哟!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画面感是不是超强?
2. 杜甫的人生经历那叫一个丰富呀!他到处闯荡,历经磨难,简直就像一个勇敢的侠客在江湖中闯荡!他看到百姓的疾苦,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真的让人痛心呐!
3. 杜甫和李白还是好朋友呢!这就好比郭靖和黄蓉一样,一个豪情万丈,一个才华横溢,两人凑在一起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他们一起喝酒吟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多棒啊!
4. 你们知道吗?杜甫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那可不亚于一部记录片呀!像《石壕吏》,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残酷现实,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呢?
5. 杜甫的影响力那可是杠杠的!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因为他的诗而感动,而沉思呀!这就好像一股清泉,一直流淌在人们的心中,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啊!
6. 杜甫真的是太了不起啦!他的诗就像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不断挖掘,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他用自己的笔,书写了一个时代,怎能不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呢?杜甫,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我的观点结论: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和精神将永远影响着我们。

石壕吏__杜甫

石壕吏__杜甫

石壕吏【唐】杜甫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选自《杜工部集》卷二。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字:暮:傍晚。

名词用作副词,作“投”的时间状语。

投:动词,投宿。

石壕村:即石壕镇,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

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丁的差役。

译: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kān) 。

字:老翁:老头,老汉。

逾墙走:翻墙逃跑。

逾:动词,越过,翻过。

走:动词,跑。

译: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翻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去看情况。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字:呼:动词,吆喝,吼叫。

一何:多么。

怒:凶猛,粗暴。

啼:哭。

苦:悲哀,悲痛。

译:差役吼叫声是那样的凶,老妇人的啼哭又是那样的悲痛!4.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字:前:动词,走上前去。

致词:对人讲话,告诉对方。

三男:三个儿子。

男:儿子。

邺城戍:即.“戍邺城”,防守邺城。

这里实指参加围攻邺城的战役。

戍:防守。

译:只听到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她说:我一共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

5.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字:附书至:捎信回来。

附书:托人带信。

至:到(家)。

二男:两个儿子。

新:刚刚,最近。

译:最近有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

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字:存者:活着的人。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结了。

已:停止,完结。

译: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远完了。

7.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字: 室中:家里。

更:副词,再。

无人:指没有男丁。

惟:副词,只。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译: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8.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字:去:离开,指回到娘家或改嫁。

出入:偏义复词,重在出字,即出门。

完裙:完好的衣裳。

译:因为有这孙子,所以他母亲还没有离家而去,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啊!9.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杜甫文学常识简介

杜甫文学常识简介

杜甫文学常识简介
1杜甫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河北沧州(今河北沧州南)人,唐代著名文人,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五岁就读诗文,六岁及第高考成为河北秀才,他在长乐宫担任太学士,他的诗歌也极受唐朝皇帝的喜爱。

2杜甫的诗歌
杜甫的诗歌写的有雄浑的气势,具有强烈的抒发感情的力量,极富变化。

他的诗歌主要分为抒怀随笔和政治反映性的作品。

抒怀随笔的精神在于抒发个人感受,例如《登高》等作品;而政治反映性的诗歌表达了杜甫对社会现实不满与愤慨,这类作品就有《记帝京旧游即事》等。

3杜甫的一生
杜甫少年时期便由贫贱家庭来到学习,而他的诗歌对于争取自己的应有的地位也有很好的作用,他在经历了收入河南的经历之后,又在滑稽与汛迎期间重新归来,直至元和十六年再次逃出洛阳被编入安节度使了。

杜甫一生中虽多磨难,但他以桃李满园称名于长安。

4杜甫文学里程碑
说到杜甫,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文人,他凝重睿慧的诗歌,令后来大批文人影响而诗歌丰而辉,令其它反映社会现
实的诗歌也大放异彩。

总之,杜甫的伟大诗史影响着我们的文学,他精品级诗篇被经久不衰的传唱。

高中杜甫文学常识..

高中杜甫文学常识..
哀江头、 春望、 喜达行在所、 羌村三首、 北征
三 、 流 亡 时 期
肃宗至德二年 (公元七五七年)
干元元年
(公元七五八年)
47
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
春宿左省、 义鹘行
赠卫八处士, 三吏:新安 吏、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新婚 别、垂老别、 无家别
干元二年
(公元七五九年)
春,归洛阳。二月,至华州;途经新安、 48 石壕、潼关,目赌乱状。秋,关中大饥, 弃官辗转入蜀。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 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 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 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 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 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 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 量名作。
年 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漫游吴越,前后约五年,遍及江 娶杨氏(司农少卿杨怡之女)
代表作 品
20 归洛阳,筑陆浑庄于首阳山下。 30 南山川及名胜古迹。
房兵曹胡马、 画鹰
一 、 漫 游 时 期
24
回洛阳参加贡举,不第。 四月,与李白相识;秋,与李白、 赠李白、 33 饮中八仙歌 高适出游梁宋。 漫游赵齐,前后六年。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 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 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 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 《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 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 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 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 “三吏”、“三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为六绝句 古柏行、 客夜秋尽 壮游、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五首
在梓州。(安史之乱平) 在夔州(四川秭归)。
闻官军收 登高、 观公孙大娘 河南河北 弟子舞剑器 行 别房太尉 墓登楼宿 府
严武复为成都尹,兼剑南、东、西川节 广德二年 ( 公 大历三年(公 53 度使。三月,携家返成都。六月,严武 至江陵、公安、岳州等,在两湖之间浮 57 元七六四年 元七六八年) ) 家泛宅,居无定所。 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贫交行、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
丽人行、 秋雨叹三首 后出塞九首、 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 字
天宝十二年
(公元七五三年)
天宝十四年
(公元七五五年)
44
分 期
年代
天宝十五年 肃宗至德元年 (公元七五六年)
年 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夏,携家流亡,至鄜州(陜西富县)羌村。 哀王孙、 45 八月,奔赴肃宗行在灵武,途中被叛军 悲陈陶、 所俘,押至长安。 月夜 四月,冒死奔赴凤翔谒见肃宗。五月, 46 上疏救房管获罪。九月,收复长安;十 月,肃宗回京。携家返长安。
年 龄
20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 品
漫游吴越,前后约五年,遍及江 南山川及名胜古迹。
回洛阳参加贡举,不第。
一 、 漫 游 时 期
24
25
漫游赵齐,前后六年。
登兖州城 楼、 望岳
至兖州(山东兖县)省亲。时父 29 杜闲任兖州司马。结交高适。
分 期
年代
开元十九 开元二 年(公元七 九年(公元 三一年) 七四一年) 开元二三 年 (公元七 玄宗天宝 三五年 ) 三年 (公元 开 元二四 七四四年 ) 年 ( 公元七 三六年 ) 天宝四年 开 元二八 (公元七四 年( 公元七 五年 ) 四○年)
杜甫生平经历及作品简表
分 期
年代
年 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 品
玄宗先天 元年(公元 1 七一二年)
诞生于巩县(河南巩县)东三里 瑶湾
玄宗开元 六年(公元 7 七一八年) 开元十三 年(公元七 14 二五年)
始作诗文
凤凰诗
出游翰墨之场,颇受赞赏。 (结交岐王李范、李龟年等)
分 期
年代 开元十九 年(公元七 三一年) 开元二三 年(公元七 三五年) 开元二四 年 ( 公元七 三六年) 开元二八 年 ( 公元七 四○年)
宝应二年广 德元年(公元 52 七六三年)
在梓州。(安史之乱平)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严武复为成都尹,兼剑南、东、西川节 广德二年(公 53 度使。三月,携家返成都。六月,严武 元七六四年) 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别房太尉墓、 登楼、 宿府
分 期
年代
年 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上元元年 永泰元年(公 49 于成都城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以居,生活 四月,严武卒。五月,携家离成都,乘 54 元七六○年 所需皆赖亲友济助。 元七六五年) 舟东下。秋,至云安暂居养病。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 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 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 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 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 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 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 新的高度。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 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 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 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 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 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 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 量名作。
代表作品
冬末怀李白
天宝六年
(公元七四七年)
春日忆李白
二 、 长 安 时 期
天宝十年
(公元七五一年)
天宝十一年
(公元七五二年)
召试文章,列名等候选授官职。暂归洛 41 阳,途中目睹征兵所造成的民间疾苦。 42
长安久雨米贵;次年,携家眷往奉先 (陜西蒲城县),旋回长安。 秋,往奉先探视妻小,十月回长安。授 河西尉,不就;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盛唐大 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 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 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 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 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 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 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 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陪李北海 宴历下亭、 与李十二 登兖州城 白同寻范 楼望岳 十隐居
25
34 至兖州(山东兖县)省亲。时父 29 相别于兖州。
再游齐鲁;秋,李白来会。冬,
杜闲任兖州司马。结交高适。
分 期
年代
天宝五年
(公元七四六年)
年 龄 35 36 40
重要事件及经历
归洛阳,旋即至长安。此后十年主要在 长安寻求仕进。 在长安应试,落第。 贫无以维生,在长安市上卖药。进「三 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
蜀相江村 旅夜书怀
四 、 漂 泊 西 南
代宗宝应元 严武任官成都,得其资助;七月,严武 年 (公元七六 大历元年 (公 51 回朝,复失依靠。西川兵变,移家梓州 夏初,病情转好,自云安至夔州。 二年) ) 55 (四川三台县) 元七六六年
宝应二年广 德元年 (公元 大历二年 (公 52
重要事件及经历
漫游吴越,前后约五年,遍及江 娶杨氏(司农少卿杨怡之女)
代表作 品
20 归洛阳,筑陆浑庄于首阳山下。 30 南山川及名胜古迹。
房兵曹胡马、 画鹰
一 、 漫 游 时 期
24
回洛阳参加贡举,不第。 四月,与李白相识;秋,与李白、 赠李白、 33 饮中八仙歌 高适出游梁宋。 漫游赵齐,前后六年。
哀江头、 春望、 喜达行在所、 羌村三首、 北征
三 、 流 亡 时 期
肃宗至德二年 (公元七五七年)
干元元年
(公元七五八年)
47
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
春宿左省、 义鹘行
赠卫八处士, 三吏:新安 吏、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新婚 别、垂老别、 无家别
干元二年
(公元七五九年)
春,归洛阳。二月,至华州;途经新安、 48 石壕、潼关,目赌乱状。秋,关中大饥, 弃官辗转入蜀。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 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 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 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 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 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 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分 期
年代
年 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蜀相、 江村
戏为六绝句、 客夜、 秋尽
上元元年(公 于成都城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以居,生活 49 元七六○年) 所需皆赖亲友济助。
四 、 漂 泊 西 南
代宗宝应元 严武任官成都,得其资助;七月,严武 年(公元七六 51 回朝,复失依靠。西川兵变,移家梓州 二年) (四川三台县)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 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 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 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 《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 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 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 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 “三吏”、“三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