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物理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和公式

物理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和公式

物理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和公式一、物理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任意一个系统内,能量的总和不变,即能量守恒。

2、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内的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

3、牛顿定律第一定律:没有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其速度相对保持不变,也叫定力定律;第二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质量相乘后的积分结果,即力的积分结果,称为物体的动量;第三定律:任何一种力都是施加在某物体上的另一物体所施加的一个反作用。

4、能量守恒的原理能量守恒的原理:在任一一个系统中,能量的总和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能量守恒。

5、静电场静电场:也叫静电场,是一个充满电荷的空间,电荷被静电场所围绕,这种静电场具有各种电压和电场强度,它确定着电子在该空间中运动的路径和速度。

6、电势能电势能的定义:当电荷流动,从一个电位高的位置到另一个电位低的位置的能量消耗,称为电势能。

电势能的公式为:电势能=电荷量×电位差。

7、功率功率是能量在单位时间内释放或消耗的量,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8、阻力阻力:是把电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降低电流的强度的装置或现象,其公式为:电流=电势/阻力。

9、电压电压是电势区别的量,表示电流从电源流向负极时的势能变化情况,电压的公式为:电压=电势差/电荷量。

10、声速声速:声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以特定频率的振动传播到相应物质中,反射在各个表面,最终到达人耳附近的空气中而产生的,声速的公式是:声速=频率×波长。

二、物理初三中考必背公式1、能量守恒定律的公式:E=KE+PE+U,其中E表示总能量,KE 表示动能,PE表示势能,U表示热能。

2、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mv=mv+mv,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公式mv=F,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F表示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4、电势能的公式:Ep=qV,其中Ep表示电势能,q表示电荷量,V表示电位差。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1. 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天平的使用:“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左物右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rho =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根据公式\(\rho = \frac{m}{V}\)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_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_2\),液体的密度\(\rho = \frac{m_1 m_2}{V}\)。

二、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运动的快慢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frac{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1. 力学-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垂直向下。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力图恢复原状的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 热学-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3. 电学- 电荷:物体带电的量度。

-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

-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

4.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返回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色散:白光通过介质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

-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透镜。

-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内、焦距上、焦距外的成像特点。

5. 声学-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

-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6.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1.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指可以用数值来描述的性质或规律,如长度、质量、时间等;国际单位制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体系。

2.物理量的运算:物理量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精确度的保留。

3.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有着速度、加速度等重要概念。

4.力和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重力、摩擦力、拉力等;力的作用有平衡和非平衡两种情况。

5.牛顿运动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6.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包括动量、力和对物体的加速度等概念。

7.基本粒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单位。

8.电学:电学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等概念,还有欧姆定律、电焊等相关知识。

9.磁学:研究物体之间的磁力和磁场,包括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等。

10.光学: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基本概念,还有光的颜色、波长、频率的关系。

11.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包括声音的频率、音量和音色等。

12.热学:研究物体的温度、热量和热传导等现象,包括热平衡、热膨胀等相关知识。

13.射线: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射线的性质和应用。

14.核能:研究原子核的结构、裂变和聚变等相关知识,以及核辐射和核反应的应用。

15.电磁学:研究电磁场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包括电磁感应、电磁波等相关知识。

16.太阳能和能量转换:研究太阳能的利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包括化学能、机械能和电能等转换。

17.量子物理:研究微观领域的物理现象,包括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等重要概念。

18.相对论:研究高速运动物体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包括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结论。

这些物理知识点非常重要,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和必备的知识。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的学习!。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方式(1) 位移、速度、加速度(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描述(1) 圆周运动的描述(2)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2. 动量和动量定理(1) 动量的概念(2) 动量定理3. 质点系的力学运动(1) 动量守恒定律(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4. 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2) 行星运动定律三、静电学1. 电荷(1)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场强2. 静电场(1) 电场中静电力(2) 电场中电势能和电势(3) 电场中的等势面(4) 中考常考题型:点电荷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细棒的电场问题、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问题四、电流电路1. 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的概念和公式(2) 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4. 组合电路的分析(1) 串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2) 并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五、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2) 磁场中电荷的受力2.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1) 洛伦兹力(2) 螺线管和荷质比的测量六、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折射率和全反射2. 薄透镜的成像规律(1) 薄透镜成像公式(2) 球面镜成像规律3. 光的波动性(1) 光的波动特性(2) 干涉、衍射和偏振七、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和原子的量子化(1) 原子结构模型(2)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2. 放射性(1) 放射性本质和放射性衰变(2) 放射性探测器八、热学1. 温度和热量(1)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2) 热量的传递和单位2.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容和等压热容(2) 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子动理论(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以上就是物理中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中考物理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一、力学1.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位移、时间与速度关系的图表表示,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参照系的概念,质点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分析。

4.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质点的加速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的特点与性质。

6.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方向定律:曲线运动的离心力与切向加速度,绳子中的张力。

二、热学1.热与温度: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物体温度的测量与转换,热平衡。

2.物体的热传递:热传导定律,导热系数与导热性能,热传导的应用。

3.热量与功:功的概念与计算,热量的单位与计算。

4.温度与热量变化: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物质的比热容,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变化的计算。

三、光学1.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虚像与实像的概念。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3.透镜与光学仪器: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与用途,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公式,虚像与实像的概念与判断。

四、电学1.静电学:静电荷与静电力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与性质。

2.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与电流的计算,电阻、电压和电流大小的关系,欧姆定律。

3.并联与串联: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电压和电阻的计算。

4.电功与电能:电功的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保存。

5.磁学:电磁现象,磁感线的概念与性质,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路径的关系。

2.声音的特性:声波的振动周期与频率,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关系,共振与声音的增强。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1. 运动和力- 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的关系-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惯性、质量和力的概念2. 动量和能量-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冲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动能、动能定理和功- 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3. 热学- 温度、热量、能量的关系- 物体的温度测量和热平衡-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膨胀和热量计算- 温度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相变和比热容4. 光学- 光的传播和速度-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 凸透镜和凹透镜- 成像的规律和方法- 光的色散和光的组成- 光的波粒二象性5. 声学- 声的传播和速度-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音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声音的共振和回声- 声的干涉和衍射6. 电学- 静电- 电流、电压和电阻- 电路的搭建和基本定律- 电能和电功率- 简单电器的使用和安全- 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电磁感应实验和电磁感应定律7. 压力和浮力-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 压力的传递和液体的压强- 压强和面积的关系- 浮力和浮力的计算- 显微镜、望远镜和水泵的原理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能够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并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 物理总复习二 声的世界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 乐音与噪声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 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

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三、 超声与次声1、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超声: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次声: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四、 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 ,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 ,则340S —5200S =2 解得S=727.6m 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 340(t+2)=5200t 解得t=0.14s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 0.14s=727.6m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乐器商店的标志。

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哪一个是无效的:()A.赶快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3.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A.音调;B.音色;C.响度;D.以上都不对。

4.口琴和笛子同时演奏,我们一听便能从声音中区分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

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C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7.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2秒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m。

.8.声音要靠传播,登月的人只能靠无线电交流,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9.噪声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试举世2个例子。

(1)__________ ;(2)。

10.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1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问:若他喊时离高崖是875m,则汽艇行驶的速度是多少?初三物理总复习三多彩的光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 108m/s,2、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3条)(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区别及应用(3)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2点)(4)作图:(如下)3、光的折射:(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4、光的色散(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3)物体的颜色: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例:穿红裙子、白T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到穿蓝上衣、黑裙子。

5、凸透镜成像:(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u<f,即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2)倒立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将u或者v跟2f进行比较。

u>2f:物大⇒缩小u=2f:物等⇒等大u<2f:物小⇒放大(同理,可应用在v上)例:(04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10厘米B 20厘米C 30厘米D 40厘米解:缩小⇒物较大⇒u>2f⇒u>32cm即选D。

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1.(04广东)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 ______.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2.(04宁夏)(2分)“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3.(04佛山)如图2所示,“汾江”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4.(04黑龙江)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立竿见影 B.在岸边观看水中游动的鱼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5.(04临沂)一束光线从空气斜着射向水面,入射光线跟水面的夹角为50°,则( )A. 反射角应为50°B. 折射角应为40° C:折射角应为50° D. 反射角应为40°6.(04南京)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图1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A.3m B.4m C.5m D6m7.(04江苏宿迁)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C.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 D.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8.(04西宁)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B.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度D人离平面镜较远时,在镜中所成的像比人要小.9.(04福建宁德)小明身高为1.70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境中所成的像高是1.70m.当他再后退1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____ m,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_____10.(04吉林)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____ 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______ 不同.11.(04烟台)在图12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S’像的位置并画出光路线。

12.(04河南)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叭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13.(04福州)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14.(04北京丰台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用照相机给人照相时,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A.B. C. D.15.(04广东)如图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A B C D16.(04山西)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17.(04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10厘米B 20厘米C 30厘米D 40厘米18.(04大连B)如图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

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入射角i。

19.(04江苏宿迁)如图所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填“缩小”或“等大”或“放大”)、_ (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如果使烛焰沿主轴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20.(04福建泉州)如图9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 。

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以将物体放在 点;若想看到一个正立的像,可以将物体放在 _点。

(选填“A”、“B”或“C”)21.(04湖北黄冈)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太阳未出地平线时,人已看到太阳B .人在太阳光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C .在隐蔽处用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情况D .注满清水的池底,看起来象变浅了22.( 04辽宁本溪)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 .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B .在水下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C .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电影D .通过放大镜看到报纸上的字23.(04北京丰台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 站在游泳池边看到池底好像变浅B . 坐在教室的同学都可以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C . 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D . 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24.(04哈尔滨)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B 照相机底片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C 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海市蜃楼是光沿直线传播而产生的38.(04福州)彬彬用数码相机在公园拍得一张照片如图6所示, 请你观察照片中的情景,指出一个物理现象: ________ ,该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