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欣赏 作业02(第4-6单元)答题纸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一、概括题1. 概括文章内容•如果是记叙文,就找清楚人物、事件、结果。
比如说写小明在学校参加跑步比赛,一开始落后,但是他不放弃,最后超过了其他选手获得冠军。
那概括起来就是“小明参加学校跑步比赛,虽开始落后但最终夺冠”。
•如果是说明文,就找说明对象和它的特征。
像介绍大熊猫的文章,就说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黑白相间,爱吃竹子,生活在四川等地的山林里。
2. 概括文章主旨•先看文章写了什么事,然后想作者通过这件事想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观点。
比如一篇文章写了一个老人在街边卖艺,很多人都匆匆而过,只有一个小女孩停下来给了老人钱还陪老人聊天,主旨可能就是赞扬小女孩的善良,呼吁人们多关注弱势群体。
二、赏析题1. 赏析词语•先解释这个词语的本义,然后说它在文中的意思,再分析这个词语对表达文章内容或者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例如“小心翼翼”这个词,本义是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在文中如果形容一个小偷作案时的样子,就生动地写出了小偷害怕被发现的心理。
2. 赏析句子•从修辞手法入手,如果句子用了比喻,就说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比如“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上”,把月亮比作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
•从描写手法分析,如果是人物描写,像外貌描写能刻画人物形象,动作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要是描写一个人“他跑得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衣衫”,通过动作和外貌描写,表现出这个人的疲惫。
三、作用题1. 标题的作用•可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像背影,“背影”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也可能暗示文章的主旨,比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可能暗示着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那种敬仰之情,就像爬山虎一样郁郁葱葱。
•还可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一个很奇特的标题就会让读者想要去读文章。
2. 段落的作用•开头段落可能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像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就引出了下文对春天的描写。
语文题型答题模板

语文题型答题模板一、现代文阅读理解1. 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模板:谁(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时间、地点、背景等)+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比如说这篇文章啊,就是讲那个小明(主要人物),在暑假(时间)去乡下奶奶家(地点)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做的事),然后经过他的细心照料,小鸟康复飞走了(结果)。
2. 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具体修辞],比如“她的笑容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灿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把她的笑容(本体)比作春天的花朵(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笑容的灿烂(表达效果),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情感)。
如果是拟人呢,像“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把风儿当作人来写,赋予风儿“抚摸”这个人才有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风儿轻柔的特点,也让句子充满了画面感。
3. 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要是动作描写的话,像“他猛地跳起来,伸手去抓那只蝴蝶”,通过“跳”“伸手抓”这些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他想要抓住蝴蝶的急切心理和敏捷的动作。
外貌描写呢,就像“她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通过描写她的头发和眼睛,勾勒出她的外貌特征,使读者能在脑海中想象出她的样子。
4. 理解句子含义- 答题模板:首先要从句子的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
比如说“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字面意思就是风雨过后会有阳光,乌云之上是晴空。
但联系文章的话,如果文章是讲一个人经历挫折后获得成功,那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在经历困难挫折(风雨、乌云)之后,总会迎来成功和希望(阳光、晴空)。
5. 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从人物的[具体事例]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性格特点]的人。
例如,文中的小红在看到老人摔倒时,毫不犹豫地去扶老人起来,还送老人去医院,从这个事例就可以看出小红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答题模板一、作品基本信息作品名称:作者:出版年代:主要题材:二、作品背景与风格1. 作品背景简介:- 描述作品出现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重要背景信息;- 可以结合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2. 作品风格特点:- 描述作品语言、叙事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特点;- 可以结合具体的文学手法进行分析。
三、作品主题与意义1. 作品主题:- 描述作品表达的主题或主题思想;- 可以结合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分析。
2. 作品意义:- 描述作品对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启示或探讨;- 可以结合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
四、作品对读者的影响1. 情感与思考:- 描述作品给读者带来的情感或思考。
2. 价值观与人生观:- 描述作品对读者的价值观或人生观产生的影响。
五、作品评价1. 个人观点:- 简要表述自己对作品的评价观点。
2. 公认评价:- 描述该作品在文学界或读者中的公认评价。
六、答题技巧1. 针对题目要求:- 对题目中提到的要求进行回答,并注意论述的连贯性。
2. 举例分析:- 使用具体的文本例子进行分析。
3. 观点论证:- 使用理由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 注意结构:- 各部分之间要有条理,同时每个部分内部的内容也要有逻辑性。
七、参考答案示例(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进行编写)参考题目: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爱情观参考答案:- 作品名称:《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出版年代:18世纪- 主要题材:社会生活、人情冷暖- 作品背景与风格:- 作品背景简介:描述清代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沉沦。
- 作品风格特点:深入揭示封建家庭的荣辱悲欢,使用诗词交织对话。
- 作品主题与意义:- 作品主题:爱情无法抵挡现实的压力。
- 作品意义:揭示了封建家庭对个人命运的决定作用。
- 作品对读者的影响:- 情感与思考:读者会对主人公林黛玉的遭遇产生情感共鸣,并思考爱情与现实的关系。
- 价值观与人生观:读者会重新思考封建家庭和传统婚姻观念的价值。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全套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全套一、理解主旨1. 问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 这篇文章让你有何感悟?3.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4. 分析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策略:1. 在分析文章主旨时,要紧扣文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梳理文章结构,合理归纳。
2. 按照题目要求,根据阅读理解合理筛选并概括重要信息。
3. 在归纳时要全面,不遗漏。
二、分析结构1.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段落大意。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3. 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4. 文章是怎样安排结构的?5. 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6. 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7. 文中使用了什么顺序?8. 文章为什么先写……后写……。
9. 如何理解文章的过渡段/过渡句?10. 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11. 文中的段落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12. 请从文中横线处(或其他地方)提取一个语意群,包括关键信息并进行解释。
答题策略:1. 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结合文本材料,按照不同的阅读层次和角度进行梳理。
2. 明确结构上的作用和特点,根据上下文做出合理的推断和认识。
3. 注意文中的关联词、过渡句、总结句等关键信息,把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4. 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
5. 在分析时要注意文章的文体特点,如议论文要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
6. 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关系。
7. 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三、把握文意1. 请解释文中某句话的意思。
2. 文章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说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3. 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现主旨有何帮助?/是否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答题模板一阅读理解题答题步骤(一)通读文章, 抓核心词。
注意事项: 要求清楚地说出文章: 写何人、何事、何物、何情。
(二)读懂题目, 抓住问题。
注意事项: 要求正确理解题目, 知道自己应该回答什么。
(三)带着问题, 细读文章。
注意事项: 要一个问题读一个地方(根据题目要求读一个段落, 或一句话), 切忌一目十行。
(四)揣摩词句, 正确答题。
注意事项: 要求字迹清晰, 标点正确, 语句通顺, 完整回答所有问题。
二辨别体裁的方法(一)记叙文。
辨别方法: 凡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文章都是记叙文。
举例: 课文《不懂就要问》, 《手术台就是阵地》, 《小木船》, 《开国大典》等。
归纳句式: 本文叙述了XX人(国家、组织、团队)在XX时间做了XX事。
(二)说明文。
辨别方法:凡说明某样东西的性状、大小、重量、体积、味道、使用方法、制作方法的都是说明文。
举例: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 《蝙蝠和雷达》, 《傣家竹楼》, 《风向袋的制作》等。
归纳句式:本文说明(介绍)了XX的形状、颜色、气味、来历、制作步骤、使用方法等。
(三)议论文。
辨别方法: 凡是针对某事、某人表达观点、立场、态度、主张的文章都是议论文。
凡能找到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的都是议论文。
举例: 课文《为人民服务》, 《只有一个地球》,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及新闻时评、社评、影评都属议论文。
归纳句式: 本文作者针对XX问题(事件、现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以XX为例, 证明了XX 这一论点。
三归纳总结(文意或段意)题目要求谈读后感(读后有何收获)、心得体会、文章包含的道理, 就是要求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
答题技巧: 不少文章第一自然段、或中间、末段有中心句, 找到中心句, 稍加整理即可作为答案。
辨别中心句的方法: (一)写人的文章, 中心句通常是赞美人物的某种优秀品质。
(二)写景的文章, 中心句通常是赞美景物的某些特点。
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课件(29张PPT)

了……情景(或特点),抒发了……情感。 • 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事物的……特点,抒发了……的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
整齐优美,气势磅礴。 • 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 对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 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了……情感。
例4:说说你对标题“秋天的怀念”的理解(七上第5课)
①表层含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 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②深层含义:“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 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 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 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亲的坚忍和 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 意义。
妥当;(1)“聆听”是“集中精力听”的意 思,常用于晚辈对长辈表达尊敬、恭敬之意。 (2)这里用在人们听蛙声的语境中,有“大 词小用”的意味,能突出体现“蛙鸣”所蕴含 的生命力和自然的美好,(3)表达作者对蛙 鸣声的热爱以及希望人们亲近自然、保护环境 的情感。
• 公式:词语本义+手法+句子含义+深层含义 • (1)词语本义:①近义词法②拆解法 • (2)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感情色彩的变化 • (3)所在的句子含义:就是结合词语在原文中的语境(句子)去回答 • (4)深层含义:深层含义:表达了……情感/表现了人物……形象特点
•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地点)、背景等。 • (2)渲染……的气氛(氛围),烘托人物的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版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版
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答题模板是一种有效的答题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组织答案,确保答题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以下是一份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的示例:
首先,仔细阅读文本,理解其主旨和细节。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文本结构以及关键信息。
其次,审题是关键。
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是概括主旨、分析人物、理解修辞手法还是评价作者观点等。
接下来,根据题目要求,运用以下模板进行答题:
1. 概括主旨:本文主要讲述了……,通过……的叙述,作者表达了……的观点。
2. 分析人物: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他/她的性格特点是……,这一性格特点在文中通过……的描写得以体现。
3. 理解修辞手法:作者在文中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如……(举例),这样的表达方式增强了……的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
4. 评价作者观点:作者在文中表达了……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基于……的分析得出的。
我认为这一观点是合理的,因为……(给出支持理由)。
5. 联系实际:文中的……现象/观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的方式来实现/避免……,从而……。
6. 总结: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也启发我们思考……。
作者的写作风格/技巧……,使得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最后,检查答案是否完整,是否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了回答,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
通过这样的答题模板,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中更加有条理地组织答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题目。
题目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 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目2: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 答题模板:本文主要介绍了说明对象+其主要特征(方面1、方面2等)。
二、赏析句子类题目。
题目3: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把XX比作XX (如果是比喻)/将XX赋予人的XX(如果是拟人)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或者人物的情感等),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 解析:“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同时赋予春天“笑着,走着”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美丽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题目4: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人物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生动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XX(外貌特征、语言特点、动作的敏捷或迟缓、心理活动、神态变化等),表现了人物的XX(性格、品质等)。
题目5: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环境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描写XX(景物),渲染了XX(氛围,如凄凉、欢快等),烘托了人物XX(心情、性格等),为下文XX(情节发展,如埋下伏笔、做铺垫等)。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
题目6: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答题模板:本义+文中义。
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字典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其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与文章主题、人物、情节等的联系)。
- 解析:例如“这件事发生得很蹊跷。
”中的“蹊跷”,本义是奇怪、可疑。
在文中是指这件事情发生得很奇怪,可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与文章所讲述的神秘事件情节相联系。
题目7: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 答题模板:这个词语(形容词/动词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人物的状态等),如果是叠词,还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1页)
文学阅读与欣赏作业02(第4-6单元)答题纸学籍号:072022030012 姓名:金轶JINYI10____
学习中心:上海师范大学______ 分数:班级:07秋高本
批改老师:hyzhang@
Understanding
1. Purple stile 6. Birth of life
2. Little yellow boys and girls7. Beautiful, happy and colorful
3. Stile8. Death of life
4. A dominie in grey9. A life
5. Flock 10. The sun, ribbons, steeples, hills, bonnets, bobolinks,
squirrels, a purple stile, yellow boys and girls, A dominie in grey
Paraphrase the following four sentences:
1. If it were not for the specia lly arranged position of his limbs and the light regular
movement of cartridge box at the back of his belt, people might have thought him to be dead.
2. At the bottom of an area of forest and mountains which shaped like a rat trap, there are five regiments of Federal infantry in possession of the exit. In which, only half a hundred men might have starved an army to be surrender.
3. Men would overcome any savage place above ground, but can not overcome the desire toward war.
4. A familiar feeling of pain caused by an abraded shin reminded him that he was not under an illusion.
Questions:
1.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Western Virginia in one sunny afternoon in the autumn in 1861.
2. There is one character presented in paragraph 1-- A sleeping soldier Carter Druse. He was on duty but fell asleep in an ambush.
3. If he was found asleep, he would be shot soon.
4. Because the previous heavy march made him exhausted that he could not help falling asleep on duty.
5. He saw a horseman when he woke up.
6. Because he tried to find out what the horseman intended to do in order to make a decision whether to let him go or not.
7. Y es, he was in a moral and personal dilemma. He must make a choice of being faithful to his duty in work as a soldier in which he should kill the enemy undoubtedly, or being faithful to his duty as a son in which he should save his father undoubtedly.
8. He finally shot the horse and killed his father. He followed what his father had taught him- whatever may occur, do what you consider as your duty.
9. He seems being numb and emotionless but heartbreaking deep inside.
10. His father was shot by Dr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