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幼儿心理发展测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发展测试题及答案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期间,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能够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与孩子互动和沟通。
本文将提供一些幼儿心理发展测试题及答案,以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幼儿认知和情感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幼儿认知发展测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对象的永存性?答案:对象的永存性是指幼儿意识到即使物体离开视线范围,它依然存在的能力。
这种能力通常在18个月到2岁之间发展。
2. 当面对两个大小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时,3岁的幼儿会选择哪个容器装更多的液体?答案:3岁的幼儿会选择装满液体的容器,无论其形状如何。
他们还无法理解物质数量的保持。
3. 哪个阶段标志着儿童开始进入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答案:7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标志着他们开始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情感发展测试题及答案1. 在下面的情景中,孩子反应最合适的是哪一个?情境:班级里有一个孩子受伤了,大家都在围观并议论纷纷。
A. 孩子A不关心,继续自己的活动。
B. 孩子B加入议论并指指点点。
C. 孩子C走过去安慰受伤的孩子。
答案:孩子C。
在这种情况下,合适的反应是表达关心和安慰受伤的孩子。
这表明孩子具有同情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2. 幼儿情绪发展中的“情绪识别”指的是什么?答案:情绪识别是指幼儿能够理解和辨别他人的情绪,以及对不同情绪作出相应反应的能力。
这种能力通常在3岁到5岁之间发展。
3. 幼儿在面对挫折时的应对方式通常包括哪些方面?答案:幼儿在面对挫折时,可能表现出沮丧、愤怒、哭泣等情绪。
他们可能求助于成人,或者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总结: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与孩子互动和沟通。
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试题:1. 请解释什么是儿童心理学,并列举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目的。
2. 请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并用例子说明。
3. 请描述儿童的情绪发展过程,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
4. 请解释儿童社会发展理论,并用实际情境解释该理论。
5. 请分析儿童依恋与分离焦虑,提供适当的干预策略。
6. 请探讨儿童的性别认同发展,并说明外部环境对性别认同的影响。
7. 请描述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解释其重要性。
8. 请解释儿童发展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并针对其发展阶段提供适当的支持。
9. 请谈谈儿童行为问题的常见类型,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10. 请简要介绍儿童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和治疗方法。
考试答案:1.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问题的学科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儿童认知发展、社会发展、情绪发展、性别认同发展等。
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过程,为儿童的成长、教育和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2.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是指研究儿童思维和知觉能力的理论框架。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被广泛采纳。
它阐述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例如,幼儿在感知运动期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了解世界,如通过触摸、咀嚼等来认知物品。
3. 儿童的情绪发展过程包括情绪产生、表达和调节。
在其中,关键因素包括生理发展、社交经验、家庭环境等。
例如,婴儿出生时,他们的情绪主要来源于基本的生理需求,如吃饭、睡觉等。
随着社交经验的增加,他们学会了通过哭泣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4. 儿童社会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在社会互动中的发展变化。
其中,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例如,在玩具店里,一个年长的孩子可能会展示给年幼的孩子如何操作玩具,从而促进年幼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5. 儿童依恋与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主要照顾者的关系如何影响其情感和行为。
适当的干预策略包括建立稳定的关系、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培养儿童的自信心等。
4电大本科《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分析论述题答案汇编

4电大本科《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分析论述题答案汇编儿童心理学作业1(第1-2章)三、论述分析题1、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监督孩子。
请分析这位母亲对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
答:这位母亲是遗传决定论者,认为遗传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由基因决定;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是辅助性的。
因此这位母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并不强迫和监督孩子。
2、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5岁儿童的想法和感受,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答:(1)观察法、临床法和个案研究法较为适用。
(2)因为观察法在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可借助自己的感官,也可借助于仪器设备(如摄像机等),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观察;临床法与访谈法相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并用;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此外,其他方法还有调查法、测验法、心理物理法等。
3、请列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答:(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埃里克森更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
(2)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华生,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斯金纳,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班杜拉,强调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3)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幼儿心理学考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考题及答案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幼儿心理学考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幼儿心理学。
问题一:什么是幼儿心理学?回答:幼儿心理学是一门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涉及到儿童的情感、认知、语言、社会和性格发展等方面。
了解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幼儿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教育。
问题二:幼儿期的主要发展特点是什么?回答:幼儿期是儿童人生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身体和大脑快速发展。
主要的发展特点包括:1. 幼儿逐渐具备自主意识和个体意识,开始发展自我的特点和兴趣。
2. 幼儿的语言能力开始迅速发展,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越来越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3. 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步增强,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4. 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与他人分开存在的个体,开始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问题三:幼儿的情感发展有哪些阶段?回答:幼儿的情感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婴儿期(出生-1岁):主要表现为对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和信任。
2. 早期幼儿期(1-3岁):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的行为和情绪,常常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
3. 幼儿期(3-6岁):幼儿开始尝试与他人交往,他们会与同伴玩耍和分享,并且逐渐意识到帮助他人也会带来快乐。
问题四:幼儿的性格类型有哪些?回答:幼儿的性格类型主要有四种:1. 活泼外向型:这种类型的幼儿喜欢探索新事物、结交朋友,充满活力和好奇心。
2. 内向型:这种类型的幼儿比较害羞和安静,更喜欢独立玩耍,但他们可能更有耐心和专注力。
3. 安全型:这种类型的幼儿比较稳定和安静,他们对新环境和新人可能有些戒备心理。
4. 冲动型:这种类型的幼儿容易冲动和爆发脾气,对待问题比较冲动和直接。
问题五: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回答:自信心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1. 给予幼儿合理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1.什么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心理、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干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学科。
2.请简要描述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感知运动期主要是依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前运算期主要是思维逻辑能力的初步发展。
具体运算期是儿童逐渐具备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形式运算期是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
3.什么是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情感、个性、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包括情感认知、社交技能、自我概念等。
社会情感发展对于儿童的整体成长和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为什么儿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建立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是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进行培养和塑造的重要机会,能够为儿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5.如何促进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从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情绪管理等方面入手,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计划能力、自我激励等方法来提高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6.儿童的情绪管理为什么重要?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效果,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7.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儿童的个体特点,包括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方面,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儿童的个性发展。
8.请谈谈您对家长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家长的言传身教、情感支持、教育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家长在儿童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9.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动力。
儿童心理学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儿童心理学试题(卷)与答案解析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31页】

左右达到高峰,而到六岁以后开始下降,能否及时克服恐惧与孩子在父母身边得到 的安全感密切相关。 干预技巧:机会,孩子的恐惧并安抚,解释真相
退缩行为
定义: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各种共患 病的常见神经发育障碍。
核心障碍: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 继发症状:学业损害,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功能异常 ADHD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抽动障碍
抽动:指身体任何部位肌群出现不自主,无目的重复和快速的收缩动作。 抽动障碍:指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
程度要比同龄儿的文化环境所期望的标准低得多。 在18岁以前发病。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脑性瘫痪
定义: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和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 育持续性障碍症侯群。
导致运动受限,常伴有感觉、认知觉、交流及行为障碍,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 骼问题。
DNF-5:属于运动障碍 诊断标准:2014年 必备: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运动及姿势发育异常,肌力和肌张力异常,反
不适当的吮吸行为
表现:吸吮手指和脚趾,尤其是大拇指导致大拇指变 形 主要原因:小宝宝吸吮手指属于正常现象,通过嘴巴 认识世界。较大宝宝仍吮吸手指,可能是有心理原因, 吮吸手指可以起到抚慰作用, 干预技巧:分散注意力
咬指(趾)甲
主要原因:缺乏微量元素等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孩子 压抑情绪紧张)
主要原因: 生理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干预技巧: 排便治疗 心理治疗
《儿童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儿童心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2. 认知发展:指儿童在思维、记忆、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3. 情绪发展:指儿童在情感体验、表达和调节方面的发展过程。
4. 社会性发展:指儿童在与他人互动、合作和适应社会环境方面的发展过程。
5. 游戏:指儿童通过自主参与和想象,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满足需求的一种活动形式。
二、填空题: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性发展2.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其中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能力。
答案:感知3. 儿童的情绪发展包括了情绪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体验、表达、调节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了与他人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互动、合作、适应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帮助儿童培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能力。
答案: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认知发展B. 情绪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生理发展答案:D2.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观察他人行为B. 模仿他人行为C. 自主探索和实践D. 接受教育指导答案:C3. 儿童的情绪发展与以下哪个因素密切相关?A. 年龄B. 性别C. 家庭环境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独立完成任务B. 与他人合作和互动C. 接受他人的指导和帮助D. 避免与他人接触答案:B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哪些作用?A.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B.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C. 增强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D. 所有以上作用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哪些?A. 实验研究B. 调查研究C. 观察研究D. 个案研究答案:A、B、C、D2. 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进行评估?A. 智力测验B. 行为观察记录C. 口头报告和访谈D. 所有以上方式答案:A、B、C、D3. 儿童的情绪发展可能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 家庭环境B. 学校环境C. 同伴关系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A、B、C、D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培养?A. 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B. 学校教育和师生互动C. 同伴交往和合作学习D. 所有以上途径答案:A、B、C、D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 认知能力的提高B. 情绪调节能力的增强C. 社交技能的培养D. 所有以上方面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与生俱来的,不受环境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一、选择题
1、幼儿园的儿童处于学龄前,是心理发展的(B ),也是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发展的萌芽期。
P124
A.早期
B.中期
C.活跃期
D.敏感期
2、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调节( A )过程占主导,容易被误以为是“多动症”,实际是此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P124
A. 兴奋
B.呆板
C.逆反
D.安静
3、(A)是儿童语言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
P128
A.1-3岁
B.2-4岁
C.3-6岁
D.1岁以前
4、下列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P125
A.幼儿记忆的有意性较低
B.幼儿多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C.幼儿的记忆要以抽象逻辑为主
D.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儿童身上表现的不普遍
5、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有:不说话、不理睬人、对一些非生物的东西(B )、注意力分散等。
P130
A.排斥
B. 有特殊依恋
C.恐惧
D.厌恶
6、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是(B)P125
A.人际关系
B.物理因素
C.社会环境
D.过高要求
7、学龄前期儿童常出现的强迫行为有(B)、控制大小便能力差、多动症、夹腿综合症。
P130
A.口吃
B.吮指、咬指甲
C.不说话
D.不理睬人
8、幼儿记忆态度发展的表现是(C)。
P125
A.记忆空间的增加
B.记忆容量不断扩大
C.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变
D.记忆保持时间变长
9、学龄前儿童的游戏主要是(B)。
P124
A.合作游戏
B.规则游戏
C.练习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0、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B )。
P125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11、教师应注意“问题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和(A)的心理健康。
P126
A.独生子女
B.男性儿童
C.女性儿童
D.最低龄儿童
12、关于儿童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D)。
P125
A.首先发展短时记忆
B.儿童越大长时记忆的容量越大
C.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随着年龄有所发展
D.儿童短时记忆容量随着年龄增加
13、以下不属于儿童情绪问题的是(D)。
P129
A.焦虑症
B.恐怖症
C.孤独症
D.吮手指、咬指甲
14、以下不属于口吃的原因的是(D)。
P128
A.火警、地震、亲人死亡
B.模仿
C.父母在学说话时过于急躁
D.食物因素
15、以下性教育方式中错误的是(D)。
P127
A.注意性卫生习惯的培养
B.儿童出现夹腿行为时应当恰当干预
C.性不良行为的干预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
D.儿童提出性相关问题时应该直接拒绝回答
16、对多动症应采取心理和( A )治疗方法 P132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针灸
17、以下不属于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 C)。
P133
A.遗传因素
B.气质特点
C.五官相貌
D.生理因素
18、较严重的口吃患者需要( D )治疗,由专业的治疗师指导儿童进行训练。
P129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言语
19、加强儿童性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减少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儿童要勤洗澡、勤换内裤,女童要每晚(B)清洁会阴,保持外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
P127
A.用湿纸巾
B.用水
C.用毛巾
D.用纸
20、儿童在言语发育的时间上可有(A)的正常差异。
P128
A.4-6个月
B.3个月
C.8-10个月
D.一年
二、判断题
1、性格由先天决定。
(╳)P132
2、儿童焦虑症的表现为多虑、敏感、缺乏自信。
(√)P129
3、学龄前儿童思想活跃无目的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外界影响而转移。
(√)P124
4、儿童的心理需要包括情感、安全感、独立感、荣誉感和自尊心等。
(√)P125
5、独生子女应加倍爱护。
(╳)P126
三、简答题
1、简述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心理保健重点。
P124
答:①学龄前儿童行为上表现为易兴奋激动、吵闹、好动,容易被误以为是多动症,实际是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相反如儿童很安静、呆板、少活动,则应警惕是否有生理或心理异常。
此时期保健重点应注意防范因儿童好动、没有危险意识而造成意外伤害,注意动静结合;
②学龄前儿童思想活跃而无目的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外界影响而转移,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
要适当地安排教育活动,游戏是最适合这一时期儿童的活动内容,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
③学龄前儿童语言能力有了较大发展,会出现话多、好奇、好提问题、自言自语的现象。
要持积极耐心的态度,切忌不予理睬,正确回答提问,鼓励儿童勤学好问,不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使其心理压抑,并注意语言的文明和规范,以助儿童语言的发展;
④4岁前儿童记忆的方式只能为简单记忆,以无意记忆为特点,时间保持短,内容少且简单,不能强迫过度记忆;
⑤幼儿园时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时期,是不稳定和易变化的,可塑性强。
因此应从早从小抓起,按照“规程”的目标去培养和塑造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的个性从形成的初期就能得到正确的引导;
⑥儿童心理保健的内容包括:(1)儿童个性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环境和教育起决定作用。
(2)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使儿童逐渐形成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和行为的正确倾向性,使其个性的优势方面得到肯定和发展,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纠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老师要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促进其转化为儿童的需要,可以推动儿童个性积极性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新的更多更好的个性品质。
(4)在引导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满足儿童各种合理的需要,以激发儿童积极性的发展,对不合理、不正确的需要和动机,应及时纠正或制止;
⑦儿童的年龄越小,基本生理需要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方面的需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迫切。
应及时满足并注意防止生理和心理因素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压力,自觉为儿童创造优化心理的社会环境,减少外界环境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压力,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