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限原文与译文
2019秋 金版学案 语文·必修5(粤教版)练习:第四单元18郑伯克段于鄢 Word版含解析

18郑伯克段于鄢古今中外,宫廷内部的斗争,构成了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当然也有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
于是我们听到了“只因生在帝王家”的无奈感叹,于是我们看到了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经典故事。
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手足相残,同室操戈。
你们知道哪些皇室争权夺利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温馨的亲情一旦介入野心、占有欲,就会变成残忍的自相残杀。
官场险恶,不仅要面对暗算、阴谋和陷阱,还要面对自我本性的异化。
权势、利益的冲突是难以用亲情化解的,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因权势导致的兄弟相残的故事。
(选自《公平》)[应用角度]“公平”“亲情”“偏爱”等。
(1)郑武公娶姜氏为妻,生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叫寤生,小儿子叫段。
段长得一表人才很受姜氏的疼爱,姜氏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但终未能如愿,姜氏一直怀恨在心。
直到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即郑庄公。
姜氏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郑庄公都满足她。
但姜氏还不知足,煽动段篡位。
后被庄公识破后,共叔段被伐出逃,姜氏被庄公赶到颍地,庄公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
姜氏的爱不是关爱而是溺爱,她的这种溺爱,不但没有帮助共叔段健康成长,事业有成,反而最终将自己最爱的小儿子送上了绝路。
看来,爱也要有度啊,溺爱只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选自《关爱,不要溺爱》)(2)宽容是人类永恒的美德,与你为邻,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以柔克刚的力量,是不拘小节的洒脱,是仁慈博大的情怀。
战国时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容忍廉颇的狭隘,最终将相言和,威信敌国;三国时曹操当着部属的面,烧毁通敌密信,最终逐鹿中原,成就霸业;清朝高官张英得知家人的院墙纠纷,修书劝诫,最终隔阂消除,成为美谈。
学会宽容,懂得感恩,才能彰显人格的魅力,与宽容为邻,我们的人生从此变得更加绚丽。
多读良书,学会宽容,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原则,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壮大、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与之为邻,共享阳光?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寤.生(wù)亟.请(qì)虢.叔(ɡuó) 不义不暱.(nì)B.遗.之(wèi) 祭.仲(zhài)泄.泄(xiè) 具卒乘.(chénɡ)C.恶.之(wù) 百雉.(zhì)共.叔段(ɡōnɡ)D.施及(yì) 城颍.(yǐnɡ)荥.阳(xínɡ) 克段于鄢(yān)解析:“泄”应读yì,“乘”应读shènɡ。
《叶限》参考译文

《叶限》参考译文岭南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传说,秦汉以前有位部族首领姓吴,当地人都称他“吴洞”。
他娶了两个妻子,一个妻子死了,留下个女孩,名字叫叶限。
叶限从小聪明善良,擅长淘金,父亲非常爱她。
这一年末,父亲死了,后妈虐待她,经常让她去高山上打柴,到深潭边汲水。
有一次,叶限得到了一条小鱼,两寸多长,红色的鳍刺,金色的眼睛,她就偷偷把它养在水盆里。
鱼儿一天天地长大,盆子换了几个,鱼儿大得装不下了,于是把它放养在屋后的池塘里。
叶限经常将自己省下的饭食倒进池里给它吃。
叶限到水池边,鱼儿就露出头,靠在岸边,别人到池边,它就不再出来。
叶限的后妈知道了,每次悄悄地守候池边,可是鱼儿不曾出现过,于是后妈欺骗叶限说:“你不是太辛苦吗?我为你做了一件新衣服。
”于是换掉了叶限的那件旧衣。
后来叫她到别的泉水池去打水,来回的路程有几百里。
后妈从容地穿上她女儿叶限的旧衣,扮作叶限的样子,衣袖里藏着锋利的刀,走向鱼池呼唤鱼儿,鱼儿一露出头来,她就用刀把它杀死了。
这条鱼已有一丈多长,鱼肉做成菜,味道比普通鱼加倍鲜美,然后把鱼骨头埋在粪堆下面。
过了一天,叶限回家,来到池边,再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哭泣。
忽然有人披散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安慰她说:“不要哭了,你后妈杀死了你的鱼,骨头就埋在粪堆下。
你回去,可以取出鱼骨来藏在屋里,你想要什么,只要向鱼骨祈求,就会如愿以偿。
”叶限照着这个人的话做了,果然是金银珠宝衣服食物想要的都有了。
到了洞节那天,后妈出去参加集会,让叶限留在家里看守庭院里的果树。
等后妈走远了,叶限也前往集会,她穿着用翠鸟的羽毛编织的衣服,脚上穿着金色的鞋子。
在集会上,后妈的亲生女儿认出了叶限,对母亲说:“这人很像姐姐。
”后妈也起了疑心。
叶限觉察到了,迅速返回家,慌乱中丢失了一只金鞋,被当地人捡了去。
后妈回到家,只见叶限正抱着庭院中的果树睡觉,也就不对她生疑心。
当地邻近有个海岛,岛上有一个国家名叫陀汗,兵力强大,统治着几十个岛屿,水域几千里。
叶相判案文言文翻译

叶相,字子平,汉人也。
聪颖过人,博学多才,善断奇案,人称“神判”。
一日,有民告状至相府,言其兄长叶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叶顺年已五旬,尚无子嗣,乃娶妾生女,不思继嗣,且对老母不敬,逐出家门。
叶相闻之,即刻下令,传叶顺至府。
叶顺至,面带愧色,言:“大人,臣罪该万死。
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乃臣之过。
然臣已娶妾,生女叶娇,愿将娇女送入相府,以继叶家香火。
”叶相闻言,沉吟良久,曰:“叶顺,汝虽无子,然汝女叶娇,聪慧伶俐,可入相府为侍女。
然,汝之不孝,非一日之功,汝当如何赎罪?”叶顺跪地,泣曰:“大人,臣知罪。
臣当以身试法,以赎罪过。
愿大人赐臣一死,以警后人。
”叶相摇首,曰:“叶顺,汝之罪,非死所能赎。
吾今赐汝一条生路,汝当从此改过自新,以孝敬父母,以慈爱妻子,以教诲子女,方得为孝子。
”叶顺叩首,谢曰:“谢大人恩典,臣定当痛改前非,做一个孝顺之子。
”叶相命人取来一纸契约,曰:“此契约,汝当自书,誓愿从此孝顺父母,敬爱妻子,教诲子女,不得再犯。
若有违者,愿受天诛地灭之罪。
”叶顺接过契约,泪流满面,书曰:“叶顺,誓愿从此孝顺父母,敬爱妻子,教诲子女,不得再犯。
若有违者,愿受天诛地灭之罪。
”叶相览毕,曰:“善。
”遂命人将叶顺送回家中,令其安心改过。
叶顺归家,痛改前非,对老母孝顺备至,对妻子体贴入微,对女儿叶娇疼爱有加。
一年之后,叶娇长大成人,出落得亭亭玉立,叶顺遂将叶娇送入相府,为叶家继后。
叶相闻之,喜曰:“叶顺,汝已改过自新,吾甚喜也。
今叶娇入相府,汝可安心矣。
”自此,叶顺一家和睦,叶相亦因其孝道而名扬四海。
译文:叶相,字子平,是汉朝人。
他聪明过人,博学多才,擅长审理疑难案件,被人称为“神判”。
有一天,有一个百姓到相府告状,说他的哥哥叶顺,犯有三种不孝,其中无后为大。
叶顺已经五十岁了,还没有儿子,于是娶了妾室,生了一个女儿,但不想继承家业,而且对老母亲不孝顺,将她逐出家门。
叶相听说了这件事,立刻下令,传唤叶顺到府上。
叶奕绳诵书文言文翻译

叶奕绳诵书文言文翻译1. 《叶奕绳强记》的全文翻译叶奕绳曾经谈起记得住的方法:“我天资很迟钝,每当读一本书,遇到所喜爱的内容就用小纸片摘录下来,摘录完毕后朗诵十多遍,把它贴在墙上,每天一定要贴十多段,至少也要六七段。
合上书本散步,便走近墙壁看所贴的摘录,每天看三五次成了习惯,一定要达到背得熟透,一个字也不漏。
墙壁已贴满了,就把第一天所贴的收到竹箱里。
等到再读书有所摘录时,补贴在那个地方。
随时收起来随时补上,一年到头没有空的时候。
一年内大约可学到三千段。
几年之后,记忆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
经常见到一些贪多的人,略微得到一点印象就过去了稍过一些时候,便肚里空空,不如我学习精要而实际有收获。
2. 文言文强记之法的译文,急叶奕绳曾经说强行记忆的方法:“我的性格非常愚钝。
每读一本书,遇到喜欢的地方就进行摘录,摘录完以后,朗诵十多遍,贴在墙上,每天读的必定有十多段,少也有六七段。
不看书的时候,闲走走,就走近墙壁,看黏在上面的摘录,每天三五次是常事,一定要达到烂熟,一字不遗的地步。
墙壁粘满了,才拿下第一天粘上去的,收到竹箱里。
等到再读书的时候,有摘录的,补贴到那个空白地方。
随时收随时补,一年里面,一天也不闲着。
一年之内,大约能有三千段。
数年之后,箱子渐渐满了。
看见那些看书每每力求多的人,稍微有了一点印象就不看了,稍微过一段时间,就成空腹,毫无学问,不如我虽然读的少,但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
”3. 文言文强记之法的译文,急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
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摘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
掩卷闲步,即就(走近)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一定要达到)精熟,一字不遗。
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竹箱)中。
俟(等到)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
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每见务为(力求)泛滥(这里指多而杂乱)者,略得影响(此处指印象)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空腹,指毫无学问),不如予之约(简要)取而实得也。
一叶障目文言文翻译

一叶障目文言文翻译一叶障目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叶障目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原文: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大喜,遂于树下仰望,欲觅螳螂伺蝉自障叶。
偶见之,即缘而摘之,然不慎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乃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楚人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而诣县。
县官受辞。
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
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
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
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
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
”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
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
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并没有惩治他。
注释(1)选自《笑林》。
邯郸淳,姓邯郸,名淳,三国时人。
(2)【贫居】:生活贫困。
居:处于。
(3)【《淮南子》】:一种讲医学的书(4)【伺】:等待,侦候。
西阳杂俎文言文翻译

数年后,洞主亦撒手人寰,叶限遂受后母虐待。
后母令其往高山伐薪,至深潭取水。
叶限于闲暇之余,得一小鱼,长约两寸,红鳍金目,珍异异常。
叶限珍爱之,以脸盆养之,日日投以食物。
鱼日长夜大,换盆无数,终至盆不能容。
叶限遂移鱼于院后池塘,仍日以节省之食投之。
每至叶限过往,鱼必游至岸边,昂首待食,他人近之则沉于水底。
后母知之,每至池边窥视,未见鱼影。
遂骗叶限曰:“尔近日疲累,吾为尔制新衣。
”遂脱叶限之旧衣,令其往他泉水取水,往返百有余里。
后母渐换叶限之衣,袖中藏刀,至池边呼鱼,鱼果跃出。
后母遂以刀斩之。
鱼已长至丈余,其肉味美,胜他鱼十倍。
食之余骨,后母藏于粪坑之中。
翌日,叶限至池边,不见鱼影,遂于野外痛哭。
忽有人披发着粗布衣自天而降,慰之曰:“勿悲,尔母已杀尔鱼矣!骨弃于何处?”叶限以实相告。
其人曰:“尔勿忧,吾助尔。
”遂取鱼骨,咒之再三,骨立变作鱼,复长如初。
后母闻之,心生贪念,欲得鱼以供己食。
一日,后母潜至池边,以刀刺鱼,鱼跃出水面,后母随之跃入池中。
鱼遂吞后母,复长如初。
叶限知之,喜不自胜,遂与鱼共游于池中。
洞主闻之,心生疑惑,遂往池边察看。
见叶限与鱼共游,欣喜若狂。
遂以鱼为宝,供于神庙,香火鼎盛。
叶限亦因鱼而声名远播,世人皆称其为“鱼仙”。
自此,叶限与鱼相依为命,度过了无数欢乐时光。
而洞主亦因叶限与鱼之奇遇,感激不已,遂将叶限立为继室,夫妻恩爱,共度余生。
这段故事,流传于世,成为千古佳话。
人们从中领悟到,善者得善报,恶者得恶报。
而叶限与鱼之间的情谊,亦成为世间珍宝,流传千古。
灰姑娘的故事竟然最早见于中国!

灰姑娘的故事竟然最早见于中国!在西⽅学者汤普逊做的民间故事分类中,《灰姑娘》的类型占了1000多个,段成式的记载时间在公元9世纪,⽐格林童话早了近千年,应该说,《叶限》是世界范围内“灰姑娘型”童话的发端之作。
⽽且有趣的是,段成式还曾明确说过,叶限姑娘的故事发⽣在我国⼴西少数民族地区,今天在壮族地区还流传着《达架和达仑》的故事,⼥主⼈公叫达架,其妹叫达仑。
据说“达”是⼥⼦名的冠词,“架”是孤⼉的意思。
“达架”与“叶限”在古代语⾳相近;还有⼈说德⽂中的“灰”(Ascnhn)也与“叶限”⾳近。
17世纪,法国作家沙尔·贝洛尔将流传于法国的此类故事载于他的民间故事集《鹅妈妈的故事》中,由于故事中受虐待的孤⼥被称为“灰姑娘”,故事亦以此命名。
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在他们的《⼉童与家庭的故事》(或译《格林童话集》)⼀书中亦收⼊同类同名故事。
研究家们将此类故事统称为“灰姑娘型”。
下⾯是故事原⽂和译⽂:原⽂:南⼈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呼为吴洞。
娶两妻,⼀妻卒。
有⼥名叶限,少惠,善陶⾦,⽗爱之。
末岁⽗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相传秦汉前期南⽅有个少数民族部落的⾸领(洞主)叫吴⽒,⼟⼈称他为“吴洞”。
这吴洞娶了两个妻⼦,其中⼀个已过世,留下⼀个⼥⼉叫叶限,这⼥⼉聪明伶俐,有⼀个技能竟然会“淘⾦”,有这么好的⼀个⼥⼉,⽗亲⾃然是对她宠爱有加了。
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吴洞主去世了,叶限就被后母给虐待了,“樵险汲深”(意思是说让她去危险的地⽅打柴,⽔深的地⽅打⽔)原⽂:时尝得⼀鳞,⼆⼨余,赪鬐⾦⽬,遂潜养于盆⽔,⽇⽇长,易数器,⼤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所得余⾷,辄沉以⾷之。
⼥⾄池,鱼必露⾸枕岸,他⼈⾄不复出。
⼀天叶限抓到了⼀条鱼,此鱼两⼨余长,红鳍⾦⽬(⾦鱼?),⾮常奇特,叶限就把鱼养在了盆⼦⾥,这鱼是⼀天天长⼤,换了好⼏个养的器⽫,最后都养不下了,就把⾦鱼放到了后院的⽔池⾥。
叶限对这条鱼也特别照顾,⼀有吃的东西剩下就投放到池⼦⾥喂鱼。
古诗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翻译赏析

古诗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翻译赏析文言文《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期,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焦险汲深。
时尝得一琉,二寸余,,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撵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之,每饲之,鱼未常见也。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唔为尔新其韖。
”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跳,千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乎渔,鱼即出,因剪杀之。
鱼已长丈余,浯其肉,味倍常鱼,蔽其骨于郁栖2之下。
途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orG,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全现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远行,往,衣翠纺上衣,及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
”母亦疑过,女觉邃反,逐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千里。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
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洞人以为禖祀,求女必应。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
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
【翻译】南方人祖上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灰姑娘”。
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所撰《酉阳杂俎》《酉阳杂俎》中《叶限》原文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
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慧,善淘金,父爱之。
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
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敝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里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
忽有人发粗衣,自天而降。
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
尔归,可取鱼内藏于室。
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玉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
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
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
足小者,履减一寸。
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
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洞人以为禖祀,求女必应。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
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
译文
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
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大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能用金线做出华美的衣服,吴洞非常宠爱她。
几年后(的年末),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嫌弃,后母常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叶限有次打水的时候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就偷偷地把鱼喂养在盆里。
鱼一天天长大,叶限换了好几次盆子,大到盆子放不下的时候,叶限就把它
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
她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
在叶限过去的时候,这只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
其他人来到池塘边,鱼就不再出来。
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看不到鱼。
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
”于是把她的旧衣服藏了起来,然后又让她到别的泉水那里去汲水,路程计有上百里。
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把头露了出来,后母趁机把它砍死了。
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后母把鱼烹饪了,味道比一般的鱼强数倍,后母把吃剩下的鱼骨藏在了粪坑里。
过了一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悲伤地哭泣。
忽然有个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告诉她:“你别哭了,你的鱼被你母亲砍死吃掉了!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后,可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
”叶限采纳了他的话,果然金玉珠宝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带着她自己的女儿)去参加了,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
叶限等后母走远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也跟着去了。
后母的女儿认出她来,就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姐姐。
”后母看了也很怀疑。
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一个洞人得到了。
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
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姓的这个部落临近海岛,岛上有个叫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几千海里。
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陀汗王得到后,让左右下人穿上去试试,脚最小的穿上去鞋子也差一寸。
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
那鞋子轻的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国王就认为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派人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若有同样的妇女穿的鞋子,就报告抓来。
找到叶限,让她穿上试试,然后就相信了。
于是叶限又穿上翠羽衣和金丝鞋进见,容貌如天上的仙女。
这才向国王陈述事实,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国。
后母和她的女儿们都被飞石打死了,洞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
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向鱼骨祈求,得到无数珠宝。
过了一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
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用百斛珠玉隐藏起来,以金子为界限,等征讨叛军作乱时,国王决定挖出珠宝供养部队,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