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鞌之战》阅读答案附翻译
鞌之战文言文及翻译

鲁庄公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遂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公曰:“良将死者,何以加兹?”对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臣闻之:‘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公曰:“君子之军,如何?”对曰:“古之良将,谋之而后战,不战则已,战必胜。
此所谓‘君子之军’也。
”公曰:“吾知所以战矣,吾不知所以不胜也。
”对曰:“夫战,所以止暴,所以息争也。
故君子之军,必先知彼知己,然后乃可以战。
战而不胜,非吾之罪也。
”公曰:“善。
”遂与刿论战法,明日大战,果大胜齐师。
【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见庄公。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插手?”曹刿说:“吃肉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去见到了庄公。
曹刿问:“凭借什么去战斗?”庄公说:“穿衣吃饭这些基本生活,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样的小恩小惠还不够普及,百姓是不会跟从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帛,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讲信用。
”曹刿说:“这样的小信用还未得到大家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的。
”庄公说:“大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说:“这是忠诚的表现。
我们可以凭借这个条件去战斗。
文言文鞌之战翻译

汉景帝四年,春三月,齐、赵、魏三国联军与楚军于鞌地大战。
此战,楚军虽众,然以孤军深入,未能久持。
齐、赵、魏三国联合抗楚,虽兵力不及,然有地利人和之助,终大败楚军。
时楚怀王熊槐听信谗言,欲一举灭齐、赵、魏三国,以扩张楚国之疆。
于是,怀王亲率大军,北渡淮河,欲一举攻下齐、赵、魏三国。
然齐、赵、魏三国早有防备,联军由齐相田单、赵将赵奢、魏将吴起率领,共同抗楚。
是年三月,楚军至鞌地,齐、赵、魏三国联军已布阵以待。
楚军见联军人数众多,心生怯意,然怀王坚毅不屈,欲一鼓作气,破联军阵。
于是,楚军发起猛攻,齐、赵、魏三国联军奋力抵抗。
战至日暮,楚军攻势渐弱,联军士气大振。
田单、赵奢、吴起见时机成熟,遂联合指挥,发动反击。
楚军大乱,溃不成军。
怀王见势不妙,急令收兵,然楚军已无纪律,无法收拾。
联军乘胜追击,楚军溃败而逃。
怀王欲退守淮河,然联军紧追不舍。
楚军一路溃败,直至淮河,然已损失惨重。
怀王无奈,只得遣使求和。
齐、赵、魏三国见楚军败局已定,遂同意和谈。
怀王被迫答应退还所侵占之地,并赔偿齐、赵、魏三国损失。
联军班师回朝,此战遂告结束。
鞌之战,楚军虽败,然联军亦付出了惨重代价。
此战之后,齐、赵、魏三国实力大减,楚国之威亦受影响。
然此战亦彰显了战国时期各国间的争斗激烈,以及战争带来的灾难。
齐、赵、魏三国联军之所以能战胜楚军,主要原因有三:一、联军有田单、赵奢、吴起等杰出将领,善于用兵,指挥得当;二、联军占据地利,战场选择得当;三、联军内部团结,士气高昂。
楚军之所以败北,原因亦有三:一、楚怀王听信谗言,轻率用兵;二、楚军孤军深入,缺乏后援;三、楚军内部不和,士气低落。
鞌之战,虽已过去千年,然其历史教训,仍值得我们深思。
战争之残酷,和平之可贵,皆由此战可见一斑。
愿后世子孙,以此为鉴,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文言原文】汉景帝四年春三月,齐、赵、魏三国联军与楚军于鞌地大战。
楚怀王熊槐听信谗言,欲一举灭齐、赵、魏三国,以扩张楚国之疆。
鞌之战重要文言文翻译

原文如下:齐宣公四年,齐、魏战于鞌。
齐师败绩,魏师全胜。
齐师之败,魏师之胜,皆由其君之失策也。
齐师之败,败于君之无道。
齐宣公好酒色,不理朝政,宠信谗臣,疏远忠良。
战前,齐宣公不听群臣劝阻,轻率出兵,致使齐军士气低落。
魏师乘机进攻,齐军节节败退,最终溃不成军。
魏师之胜,胜于君之贤明。
魏惠王好贤,任用贤臣,励精图治。
战前,魏惠王听取谋臣孙膑、庞涓的建议,制定周密战策,严阵以待。
魏军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
齐军虽勇猛,但终因指挥失误,无法抵挡魏军攻势。
齐师败后,齐宣公悔恨不已,遂派遣使者向魏国求和。
魏惠王鉴于两国实力相当,不愿轻易罢兵,遂提出苛刻条件。
齐宣公无奈,只得答应。
此后,齐、魏两国边境安宁,但两国间的矛盾并未完全解决。
此次战役,齐、魏两国各有得失。
齐师败于君之无道,魏师胜于君之贤明。
从历史角度看,此战对战国时期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此战使齐、魏两国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齐师败后,齐国国力大减,逐渐失去霸主地位。
而魏国则趁势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其次,此战促进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
齐、魏两国战败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相互攻伐,使得战国时期战争频仍,民不聊生。
再次,此战揭示了君主治国之道。
齐宣公因无道而败,魏惠王因贤明而胜。
此战告诫后人,君主必须励精图治,任用贤臣,方能国运昌盛。
综上所述,鞌之战是战国时期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役。
此次战役,齐、魏两国各有得失,对战国时期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鞌之战重要文言文翻译:齐宣公四年,齐、魏战于鞌。
齐师败绩,魏师全胜。
齐师之败,败于君之无道。
齐宣公好酒色,不理朝政,宠信谗臣,疏远忠良。
战前,齐宣公不听群臣劝阻,轻率出兵,致使齐军士气低落。
魏师乘机进攻,齐军节节败退,最终溃不成军。
魏师之胜,胜于君之贤明。
魏惠王好贤,任用贤臣,励精图治。
战前,魏惠王听取谋臣孙膑、庞涓的建议,制定周密战策,严阵以待。
魏军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
齐军虽勇猛,但终因指挥失误,无法抵挡魏军攻势。
左传 《齐晋鞌之战》原文+翻译+注释

左传《齐晋鞌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欧阳家百(2021.03.07)楚癸酉,师陈于鞌(1)。
邴夏御侯,逢丑父为右②。
晋解张御克,郑丘缓为右(3)。
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
不介马而驰之⑤。
克伤于矢,流血及屦2未尽∧?6),曰:“余病矣(7)!”张侯曰:“自始合(8),而矢贯余手及肘(9),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0),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_识之(11)?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12),可以集事(13),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14),固即死也(15);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6)!”左并辔(17),右援拐?鼓(18)。
马逸不能止(19),师从之,师败绩。
逐之,三周华不注(20)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
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韩厥俛,定其右。
逢丑父与公易位。
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
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乃免之。
在癸酉这天,双方的军队在鞌这个地方摆开了阵势。
齐国一方是邴夏为齐侯赶车,逢丑父当车右。
晋军一方是解张为主帅郤克赶车,郑丘缓当车右。
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
”不给马披甲就冲向了晋军。
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但是仍不停止擂鼓继续指挥战斗。
《鞌之战》原文及译文

《鞌之战》——《左传》【原文】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
臧宣叔亦如晋乞师。
皆主郤献子。
晋侯许之七百乘。
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
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
”许之。
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
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季文子帅师会之。
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
至,则既斩之矣。
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师从齐师于莘。
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
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
”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
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
’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
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
”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癸酉,师陈于鞌。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齐师败绩。
逐之,三周华不注。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
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韩厥俛,定其右。
逢丑父与公易位。
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左传齐晋鞌之战原文翻译注释

注释翻译+原晋鞌之战》文+左传《齐楚癸酉,师陈于鞌(1)。
邴夏御侯,逢丑父为右②。
晋解张御克,郑丘缓为右(3)。
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
不介马而驰之⑤。
克伤于矢,流血及屦2未尽∧?6),曰:“余病矣(7)!”张侯曰:“自始合(8),而矢贯余手及肘(9),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0),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_识之(11)?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12),可以集事(13),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14),固即死也(15);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6)!”左并辔(17),右援拐?鼓(18)。
马逸不能止(19),师从之,师败绩。
逐之,三周华不注(20)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
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韩厥俛,定其右。
逢丑父与公易位。
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
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乃免之。
在癸酉这天,双方的军队在鞌这个地方摆开了阵势。
齐国一方是邴夏为齐侯赶车,逢丑父当车右。
晋军一方是解张为主帅郤克赶车,郑丘缓当车右。
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
”不给马披甲就冲向了晋军。
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但是仍不停止擂鼓继续指挥战斗。
他说:“我受重伤了。
齐晋鞌之战翻译

齐晋鞌之战翻译二年春季,齐顷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包围龙地。
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攻打城门,龙地的人把他逮住囚禁。
齐顷公说:“不要杀,我和你们盟誓,不进入你们的境内。
”龙地的人不听,把他杀了,暴尸城上。
齐顷公亲自击鼓,兵士爬上城墙。
三天,占领了龙地。
于是就向南入侵,到达巢丘。
卫穆公派遣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率兵入侵齐国,和齐军相遇。
石稷想要回去,孙良夫说:“不行。
用军队攻打别人,遇上敌人就回去,将怎样对国君说呢?如果知道不能作戕,就应当不出兵。
现在既然和敌军相遇,不如打一仗。
”夏季,有??石稷说:“军队战败了,您如果不稍稍等待,顶住敌军,将会全军覆灭。
您丧失了军队,如何回报君命?”大家都不回答。
石稷又说:“您,是国家的卿。
损失了您,就是一种羞耻了。
您带着大家撤退,我就留在这里。
”同时通告军中,说援军的战车来了不少。
齐国的军队就停止前进,驻扎在鞠居。
新筑大夫仲叔于奚援救了孙良夫,孙良夫因此得免于难。
不久,卫国人把城邑赏给仲叔于奚。
仲叔于奚辞谢,而请求得到诸侯所用三面悬挂的乐器,并用繁缨装饰马匹来朝见,卫君允许了。
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可惜啊,还不如多给他城邑。
惟有器物和名号,不能假借给别人,这是国君掌握的。
名号用来赋予威信,威信用来保持器物,器物用来体现礼制,礼制用来推行道义,道义用来产生利益,利益用来治理百姓,这是政权中的大节。
如果把名位、礼器假借给别人,这就是把政权给了别人。
失去政权,国家也就跟着失去,这是不能阻止的。
”孙桓子回到新筑,不进国都,就到晋国请求出兵。
臧宣叔也到晋国请求出兵。
两人都投奔郤克。
晋景公答应派出七百辆战车。
郤克说:“这是城濮之战的战年数。
当时有先君的明察和先大夫的敏捷,所以得胜。
克和先大夫相比,还不足以做他们的仆人。
请发八百乘战车。
”晋景公答应了。
郤克率领中军,士燮辅佐上军,栾书率领下军,韩厥做司马,以救援鲁国和卫国,臧宣叔迎接晋军,同时向导开路。
季文子率领军队和他们会合。
左传 《齐晋鞌之战》原文+翻译+注释

左传《齐晋鞌之战》原文+翻译+注释之马矢奏春创作楚癸酉,师陈于鞌(1)。
邴夏御侯,逢丑父为右②。
晋解张御克,郑丘缓为右(3)。
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
不介马而驰之⑤。
克伤于矢,流血及屦2未尽∧?6),曰:“余病矣(7)!”张侯曰:“自始合(8),而矢贯余手及肘(9),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0),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_识之(11)?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12),可以集事(13),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14),固即死也(15);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6)!”左并辔(17),右援拐?鼓(18)。
马逸不克不及止(19),师从之,师败绩。
逐之,三周华不注(20)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
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韩厥俛,定其右。
逢丑父与公易位。
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克不及推车而及。
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
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乃免之。
在癸酉这天,双方的军队在鞌这个地方摆开了阵势。
齐国一方是邴夏为齐侯赶车,逢丑父当车右。
晋军一方是解张为主帅郤克赶车,郑丘缓当车右。
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
”不给马披甲就冲向了晋军。
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但是仍不断止擂鼓继续指挥战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鞌之战》阅读答案(附翻译)
《鞌之战》阅读答案(附翻译)
鞌之战[1]
选自《左传·成公二年(即公元前589年)》
【原文】
癸酉,师陈于鞌[2]。
邴夏御齐侯[3],逢丑父为右[4]。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5]。
齐侯曰:“余姑
翦灭此而朝食[6]。
”不介马而驰之[7]。
郤克伤于矢,
流血及屦,未绝鼓音[8],曰:“余病[9]矣!”张侯[10]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11],余折以御,左轮
朱殷[12],岂敢言病。
吾子[13]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14],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15]?——然
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16]。
此车一人殿之[17],可以集事[18],若之何其以
病败君之大事也[19]?擐甲执兵,固即死也[20]。
病未
及死,吾子勉之[21]!”左并辔[22],右援枹而鼓[23],马逸不能止[24],师从之。
齐师败绩[25]。
逐之,三周
华不注[26]。
【注释】
[1]鞌之战: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
战争的实质是齐、晋争霸。
由于齐侯骄傲轻敌,而晋军同仇敌忾、
士气旺盛,战役以齐败晋胜而告终。
鞌:通“鞍”,齐
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
[2]癸酉: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
师,指齐晋两国军队。
陈,列阵,摆开阵势。
[3]邴夏:齐国大夫。
御,动词,驾车。
御齐侯,给齐侯驾车。
齐侯,齐国国君,指齐顷公。
[4]逢丑父:齐国大夫。
右:车右。
[5]解张、郑丘缓:都是晋臣,“郑丘”是复姓。
郤(xì)克,晋国大夫,是这次战争中晋军的主帅。
又称郤献子、郤子等。
[6]姑:副词,姑且。
翦灭:消灭,灭掉。
朝食:早饭。
这里是“吃早饭”的意思。
这句话是成语“灭此朝食”的出处。
[7]不介马:不给马披甲。
介:甲。
这里用作动词,披甲。
驰之:驱马追击敌人。
之:代词,指晋军。
[8]未绝鼓音:鼓声不断。
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
“兵以鼓进”,击鼓是进军的号令。
[9]病:负伤。
[10]张侯,即解张。
“张”是字,“侯”是名,人名、字连用,先字后名。
[11]合:交战。
贯:穿。
肘:胳膊。
[12]朱:大红色。
殷:深红色、黑红色。
[13]吾子:您,尊敬。
比说“子”更亲切。
[14]苟:连词,表示假设。
险:险阻,指难走的路。
[15]识:知道。
之,代词,代“苟有险,余必下推车”这件事,可不译。
[16]师之耳目:军队的耳、目(指注意力)。
在吾旗鼓:在我们的旗子和鼓声上。
进退从之:前进、后退都
听从它们。
[17]殿之:镇守它。
殿:镇守。
[18]可以集事:可以(之)集事,可以靠它(主帅的车)成事。
集事:成事,指战事成功。
[19]若之何:固定格式,一般相当于“对……怎么办”“怎么办”。
这里是和语助词“其”配合,放在谓
语动词前加强反问,相当于“怎么”“怎么能”。
以,
介词,因为。
败,坏,毁坏。
君,国君。
大事,感情。
古代国家大事有两件:祭祀与战争。
这里指战争。
[20]擐:穿上。
执兵,拿起武器。
[21]勉,努力。
[22]并,动词,合并。
辔(pèi):马缰绳。
古代一般是四匹马拉一车,共八条马缰绳,两边的两条系在车上,六条在御者手中,御者双手执之。
“左并辔”是说
解张把马缰绳全合并到左手里握着。
[23]援:拿过来。
枹(fú):击鼓槌。
鼓:动词,敲鼓。
[24]逸:奔跑,狂奔。
[25]败绩:大败。
[26]周:环绕。
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
【译文】
六月十七日,齐晋两军在鞌地摆开阵势。
邴夏为齐
侯驾车,逢丑父担任车右做齐侯的护卫。
晋军解张替郤
克驾车,郑丘缓做了郤克的护卫。
齐侯说:“我姑且消
灭了晋军再吃早饭!”齐军没有给马披甲就驱车进击晋军。
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但他一直没有停
止击鼓进。
并说:“我受重伤了!”解张说:“从开始
交战,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胳膊肘,我折断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被血染得深红色,哪里敢说受了重伤?
您还是忍住吧。
”郑丘缓说:“从开始交战,只要遇到
险峻难走的路,我必定要下去推车,您哪里知道这种情
况呢?——不过您确实受重伤了!”解张说:“我们的
旗帜和战鼓是军队的耳目,或进或退都听从旗鼓指挥。
这辆战车只要一人镇守,就可以凭它成事。
怎么能因为
受伤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
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您虽然受了重伤还没有到死的地步,您就尽最大的努力啊!”于是左手把马缰绳全部握
在一起,右手取过鼓槌来击鼓。
战马狂奔不止,晋军跟
着主帅的车前进。
齐军大败,晋军追击齐军,绕着华不
注山追了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