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的手势动作要注意什么
演讲中如何运用手势和动作增强表达力

演讲中如何运用手势和动作增强表达力在演讲中,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只依赖语言本身来传递信息往往不能完全表达演讲者的意图。
此时,适当运用手势和动作可以极大地增强演讲的表达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演讲中运用手势和动作,以提升演讲效果。
1. 手势的运用手势是演讲中常用的一种非语言表达方式,通过手部动作传递信息,可以使听众更加深刻地理解演讲内容。
以下是一些运用手势的技巧:1.1 明确而有力的手势在演讲过程中,手势要清晰、有力,能够与演讲内容相呼应。
比如,当强调某个观点或阐述重要信息时,可以用手势指向前方;当表达对比或选择时,可以用手势比划左右。
这样可以使演讲更加生动、有趣。
1.2 合适的手势频率手势的频率要适度,过多的手势可能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过少的手势则会让演讲显得单调乏味。
因此,应根据演讲的内容和需要,合理运用手势来提升表达力。
1.3 视觉呈现与语言配合手势的运用应与语言相辅相成,形成一种视觉与听觉的呈现效果。
例如,当演讲者谈到某个具体的事例时,可以用手势描绘相关的动作或形象,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传达信息。
2. 动作的运用除了手势,演讲中的动作也是提升表达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动作可以包括身体姿态、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
以下是一些运用动作的技巧:2.1 自信而稳定的身体姿态身体姿态的稳定和自信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讲者应保持直立的姿态,展现出自信和坚定的形象。
同时,适当移动身体,转动或前后行走,可以增加与听众的互动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2 生动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演讲中传递情感和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表情要生动且贴近演讲内容,表达出对主题的热情和投入。
例如,当提到愉快的话题时,可以微笑;当谈到严肃的内容时,可以凝重或沉思。
2.3 肢体动作与语言结合肢体动作也是演讲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可以增加演讲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与手势相似,肢体动作应与语言内容相呼应,形成一种整体的表达效果。
例如,当演讲者提到争论的观点时,可以用身体的前后晃动来强调争论的双方。
在演讲中怎样使用手势

在演讲中怎样使用手势演讲中的手势可以提供非常有力的辅助,并帮助传达演讲者的信息和情感。
通过恰当而自然地运用手势,演讲者可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记忆效果。
以下是在演讲中使用手势的一些建议。
首先,使用自然而流畅的手势。
手势应该与讲话密切相关,并与表达的内容一致。
避免过度使用手势或无意义的动作。
相反,手势应该是自然的,体现演讲者的个性和风格。
其次,手势应该是清晰而有力的。
手势的目的是增强演讲的可视性和表达力。
因此,手势应该明确而清晰地显示给观众。
避免使用过于小的手势,因为它们可能被观众忽略或误解。
相反,手势应该有足够的幅度和力量,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并传达信息。
第三,使用多样的手势。
手势的变化可以为演讲增添生动和吸引力。
通过使用不同的手势,演讲者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并以更有趣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吸引观众。
例如,可以使用手势来强调重点、描述形状、演示比例等等。
第四,使用适当的手势。
手势应该根据演讲的内容和情感来选择和使用。
当演讲者要表达自信、决心和权威时,可以使用一些有力而肯定的手势。
但如果演讲者要表达谦虚、沉思或温和的情感,则应使用相应的轻柔和谨慎的手势。
使用适当的手势可以增强演讲的共鸣和说服力。
第五,注意与语言配合。
手势应该与语言的节奏和重要信息的强调相协调。
在重要的阶段或关键句子时使用手势,以增加表达的可视性和产生更强的影响力。
第六,练习和反馈。
使用手势是一项技巧,需要适应和磨练。
演讲者应该经常练习使用手势,并向他人寻求反馈和建议。
观众的反馈可以帮助演讲者识别他们手势使用的优点和缺点,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最后,避免过度依赖手势。
手势的作用只是演讲的一部分。
其他因素如言语、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同样重要。
演讲者应保持平衡和多样性,并将手势作为全方位的表达工具之一因此,在演讲中使用手势要尽量自然、肢体语言与语言内容相协调,注意手势的大小和力度要适当明确,以吸引观众的注意,注重手势的多样性和节奏,尽量配合语言的节奏和重点,使用手势来强调重点、演示比例等等。
演讲时手势动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演讲时手势动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手势,是演讲者运用手指、手掌、拳头和手臂的动作变化,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态势语言,是演讲中演的戏份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我们必须读懂手势,正确使用手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演讲时手势动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欢迎借鉴参考。
1、雅观自然运用体态语言、动作要做到端正、高雅,符合生活美学的要求。
人们听演讲,除了获得信息,受到启迪这外,也需要获得美的享受。
演讲的体态动作要做到姿态优美、恰如其分,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演讲者的手势贵在自然,自然才见感情的真实流露,自然才能真实地表情达意,才能给人以美感。
优美自然的体态语言还必须符合演讲者的性别、年龄、经历、职业及性格等特征。
2、保持三个协调第一、手势与全身的协调。
演讲者的手势从来不是单独进行的它的,它的一举一式,总是和声音、姿态、表情等密切配合进行的。
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没有动作的演讲只能讲话而已,但动作要和演讲者的体态协调才美。
第二、手势与口头语言的协调。
手势的起落应和话音的出没是同时的、同步的,不可互为先后。
如果话说出去了,手势还没有做;或话已讲完,手势还在继续,不仅失去了它的意义,而且也使听众感到滑稽可笑。
第三、手势与感情协调。
演讲中感情激昂时手的幅度、力度可大,否则小一点,手势幅度和感情是成正比的。
例如:下面这段演讲词的动作幅度就应该大:如果说,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热情去唤醒,让他咆哮,让他呐喊! 如果说,中国是条俯卧的巨龙,就更需要我们做主人的用双手去托起,让他腾飞,让他振兴,让他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到那里时,我们都将会自豪地说:“我是中国的主人。
” 而下面的一段演讲词的动作幅度就必须小:青年人有青年人的脚步,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脚步,但不管是谁,无论你迈的是什么样的脚步,都是凭着两只脚,一步一步地走完漫长而短暂的人生之路的。
朋友们,我们正在走着这条路,请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脚步,更不妨仔细想想,在未来征途中,我们的双脚该怎样迈步,往哪迈步?3、适宜、适量、简练一是与演讲内容相适宜。
演讲时手势动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演讲时手势动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演讲时手势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但是,手势动作也是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的,本文将介绍演讲时手势动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原则一:适度而真实在演讲时,手势动作要具有适度和真实的特点。
适度意味着要避免过度的动作,因为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过渡的动作不仅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而且可能会让人认为演讲者缺乏自信心。
另一方面,手势要真实,即与演说的内容相符合。
如果手势动作不真实,听众可能会感觉到演讲者没有诚意,而只是在模仿。
原则二:简洁明了我们需要避免过于复杂和令人分心的手势,因为这可能会使听众分散注意力。
简练的手势更容易被看到和理解,并增强演说的效果。
此外,手势的意义和用处应该是明确的。
如果演讲者用手做了一些不相关的动作,容易引起听众的困惑,并使演讲者的形象受损。
原则三:要有目的性手势动作应该具有明确而有意义的目的。
比如,举起拳头表示鼓励和支持,或者摆手表示某个故事中的人物。
有效的手势动作可以帮助听众理解讲话者所说的话。
没有意义的手势只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在演讲时,手势动作是一种交流工具,应该使用得当。
手势动作与演讲主题相一致,能够有效地支持演讲者的言语表述,加强主题的表现力。
原则四:恰到好处手势动作的数量和频率应该恰到好处。
手势动作不应该占据演讲的全部时间或转移注意力。
恰当的手势动作可以加强演讲者的表现力,但数量过多的手势可能会使听众感到困惑。
恰当的手势动作应该使演讲者的表达更加生动。
原则五:符合文化背景手势动作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考虑到文化和背景的不同。
有些手势在某些文化背景中是受欢迎的,但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被认为是冒犯或不礼貌的。
因此,在演讲时,需要特别留意手势的文化背景和听众的背景。
原则六:自然而不拘束最后,手势动作应该是自然的和不拘束的。
自然的手势动作会让演讲者显得更自信和更有说服力。
而紧张和过于拘束的动作会表现出演讲者缺乏自信,这会影响演说的效果。
演讲比赛的手势和站姿

演讲比赛的手势和站姿演讲是一种表达思想、分享知识、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手势和站姿可以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演讲内容。
因此,本文将从手势和站姿两个方面,介绍演讲比赛中应该如何运用。
一、手势的运用手势作为一种非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传递情感、强调重点、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因此,演讲比赛中的手势不能过于夸张或过于保守,要根据自己的内容和风格,合理运用手势,达到与话语的紧密配合,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演讲内容。
1. 自然姿态演讲者在演讲中的手势应该是自然的,不能过于刻意或造作。
演讲者可以采用自然的姿态,简单地移动、挥动或抬高手臂,来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比如,当演讲者提到“激情”“自信”等词汇时,可以用两手握拳或双手举起,以增强与话题有关的情感。
2. 姿态转换演讲者可以通过姿态转换来转化观众对演讲的注意力,让观众更加关注演讲的重点内容。
比如,当演讲者讲到重要观点之时,可以停下来,把身体向前倾斜,用手向前指,表达自己对观众讲述内容的强烈期望,强调观点的重要性。
3. 带动气氛演讲者的手势还可以帮助带动现场的气氛,提高观众的紧张感和兴趣度。
比如,在讲笑话、引用插科打诨的内容时,演讲者可以使用一系列比较夸张的动作,如摇头晃脑、搭配夸张的语气等,让观众笑声不断,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
4. 无害手势在演讲过程中,一些随意的手势也应该避免使用,因为当这些手势与说话的内容无关时,可能会给观众留下不良印象。
相关文化背景的手势也需要警惕,以免失礼。
二、站姿的运用演讲时的站姿对于演讲者表达思想的清晰度、决心与维持自信和专业的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演讲比赛中站姿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坚定的站立演讲者要坚定站立,用两脚尽量并拢站直,看似不重要但是尊重听众就是尊重自己。
身体重心应该集中在脚底,双脚之间的距离应该与肩膀宽度对齐,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或向前托着,与话题紧密相连,让观众更容易关注进来。
演讲中的手势动作要注意什么

演讲中的手势动作要注意什么在演讲过程中,手势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起到引导和强化语言信息的作用,增强演讲表现力和说服力。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来提高演讲的效果。
1. 控制手势的数量和频率手势过多或频率过高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从而使其难以理解演讲内容。
因此,在演讲过程中,需要控制手势的数量和频率。
一般来说,每分钟两到三个手势就足够了,可以根据不同的讲话场合适当调整。
2. 注意手势的自然流畅性手势动作应该自然而流畅,不张扬也不挑战性。
避免过度夸张或不自然的手势,因为这会使听众分心,从而影响演讲效果。
合理利用身体语言,对点滴细节做出反映,让手势对演讲产生正面的助益,使演讲内容更生动、自然。
3. 手势和话语要配合手势和话语应该协调一致。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语言节奏来配合手势,切勿对着自己的话说手势,或者在说完了一句话之后再做出手势。
应该是言行一致,让手势成为语言的延伸。
4. 注意手势的形态和大小手势的形态和大小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根据演讲内容的要求和讲话场合的不同,做出不同的手势。
例如,在强调重要观点的时候,可以用手比划出大拇指,或者重复做出一个动作。
但要注意手势要跟语言表述结合起来,而不是为了完成动作而动作。
5. 强调重点时手势要有力度在强调重要观点的时候,手势需要有力度。
这不仅能使发言者更加自信,而且还可以让听众更加关注这些要点。
所以不妨在手势动作上适当加大力度,让自己更好地把握讲话的节奏。
6. 主要动作要放在前面在演讲的前期,重要的手势动作要尽量多做,并注意一些更为重要的表达,以此来拉开整个演讲的序幕。
这可以在听众的注意力最容易被吸引时传达出更多的关键信息。
7. 避免手势重复手势不能重复。
如果用同一个手势多次,就会有些枯燥乏味,甚至失去效果。
因此,我们要适当地用不同的手势来强调同一个观点,使演讲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8. 注意文化背景和场合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者不同的场合下手势的含义是不同的,所以在演讲之前,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非常重要,以免因为手势的误解而引起误会或冲突。
演讲中的手势动作要注意什么

演讲中的手势动作要注意什么演讲手势动作是演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增强演讲的表达力和吸引力,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演讲内容并与演讲者建立联系。
以下是演讲中手势动作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手势要自然。
手势动作应该是自然而流畅的,不应该看起来僵硬或剧烈。
演讲者应该让手臂和手部的动作与讲话内容相一致,并且不要过度夸张,以免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第二,手势要与演讲内容相配。
手势可以用来强调或解释演讲的要点,所以演讲者应该选择与演讲内容相关的手势动作。
例如,当演讲者提到一个重要观点时,可以用手势来指向重点,或者当描述一个过程时,可以用手势来模拟这个过程。
第三,手势要与眼神配合。
演讲者的眼神应该与手势配合使用,以指导听众的注意力。
当演讲者用手势指向一个特定的地方时,眼睛应该注视着那个地方,这样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演讲内容。
第四,手势要用力适度。
手势动作应该有一定的力度,以便让听众能够看到和理解。
然而,力度不应过大,以免给人一种过于强硬或咄咄逼人的印象。
手势动作可以是轻柔的、流畅的,或者是果断的、有力的,但一定要根据演讲的风格和内容来选择适当的力度。
第五,手势要有变化。
手势动作应该有一定的变化,以保持听众的兴趣。
演讲者可以用手势来增强语气和情感的表达,例如用手势来加强激动或愤怒的感觉,或者用手势来表达同情或鼓励的态度。
变化的手势可以使演讲更加生动而有趣。
第六,手势要正确。
手势动作应该正确地表达演讲者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听众。
演讲者应该具备基本的手势动作技巧,并确保手势的动作清晰、准确。
例如,用手势指向自己时,应该用拇指指向自己,而不是其他手指。
第七,手势要有目的。
手势动作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而不是随意或无目的的动作。
每个手势动作都应该为演讲增加一层意义和深度,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演讲内容。
演讲者应该在演讲前仔细规划和准备手势动作,确保它们与演讲的目标和主题一致。
总之,演讲手势动作是演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增强演讲的表达力和吸引力,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演讲内容并与演讲者建立联系。
演讲手势运用的原则

演讲手势运用的原则在演讲中,手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肢体语言工具,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传达信息和与观众建立联系。
以下是一些演讲手势运用的原则:1. 自然真实:手势应该自然而真实,与演讲者的个人风格和个性相一致。
避免过度夸张或刻意摆弄手势,以免显得不自然。
2. 与语言协调:手势应与语言内容相协调。
它们应该强调或突出演讲者想要传达的关键词或观点,而不仅仅是随意摆动。
3. 强调表达:手势可以用来强调演讲的重点或信息。
演讲者可以使用手势来表示数量、大小、重要性等概念,从而更加生动地展示内容。
4. 与身体整体配合:手势应与身体的其他部分相配合,形成一种整体的肢体语言。
例如,手势可以与眼神、面部表情和姿势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意义。
5. 适度多样:手势应该多样化,以保持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演讲者可以使用不同的手势形式,包括握拳、伸出手指、拍手、指向等等,以增加视觉和感官的刺激。
6. 控制节奏:手势的速度和节奏应与演讲的节奏一致。
太过急促或频繁的手势可能会让观众感到不适,而过于缓慢或稀少的手势可能会让演讲显得单调乏味。
7. 适度运用空间:演讲者可以利用空间来增强手势的效果。
他们可以在演讲过程中适度移动,或者利用手臂和身体的延伸来扩大手势的范围。
8. 观众互动:手势可以用来与观众建立联系和进行互动。
演讲者可以使用手势来指向观众、与他们进行眼神接触,以及与他们进行身体接触。
总的来说,演讲手势应该是自然而真实的,与语言内容协调并强调表达,与身体整体配合,适度多样,控制节奏,适度运用空间,并与观众进行互动。
这些原则将帮助演讲者更好地利用手势来增强演讲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中的手势动作要注意什么
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摩西尼认为:“说话的秘诀在于姿态。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人的讲话能使聋子看得懂,则语言表达之技精矣。
”因此,古今中外的演讲家都十分重视态势语言的运用,并把它当作辅助工具,来增强表达效果。
下面小雅为你整理演讲者的手势动作,希望能帮到你。
1、表情:用手势表达思想感情,使情感表达得真切、具体、形象,渲染作用很大。
如高兴时拍拍手,悲痛时捶胸,愤怒时挥舞拳头,悔恨时敲前额。
翘起拇指或鼓掌表示钦佩、赞扬;双手摊开表示真诚、无可奈何;手摸后脑表示尴尬或不好意思;挥手用力下砍表示坚决果断的决心或态度;见面时伸手,手掌向前伸,手心向上,胳膊微曲,与别人紧握表示友好和欢迎等。
表情性手势是演说人内在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鲜明突出、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情感,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西方政治家在一些盛大的群众集会上演讲之前,面对热烈鼓掌的广大听众,他们往往会用双手举过双肩,手心向外,向听众摇摆,表示对听众的欢迎致以礼貌性的谢意,以及恳请听众可以停止鼓掌,以便他开始演讲。
表情性手势语在演讲中运用得最多,其表现方式和涵义也极为丰富。
1917 年 5 月 14 日,列宁在演讲台上,时而来回走动,时而有力地挥动双臂,时而俯身,那激昂的声调,适当的动作,给
人以无尽的感染力。
对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心,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蔑视,是他演讲时激情和力量的源泉。
因而在演讲中,他总是那么热情洋溢、精神振奋。
列宁的演讲,列宁的激情,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的成份。
他不以美丽的词藻来哗众取宠,不以无病呻吟来博取同情,而是以自己坚强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以及对是非功过的正确认识来激励、鼓舞群众,号召他们起来斗争。
2、达意:用手势表明具体内容,直接指示了演讲者要说的事物,或者表达特定含义。
如招手表示过来;连连摆手表示反对或不要;挥手表示再见或叫人走开;用手指自己表示谈论自己及其有关的事等。
又如,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曾多次为党政军干部作演讲,他把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或甲、乙、丙、丁,并且边讲边用右手扳着左手指,一个一个地数,其手势语含义直截了当。
当说到“你”、“我”、“他”,或者“这边”、“那边”、“上头”、“下头”等等,都可以用手朝相应的方向指一下,给听众以实感,让人明白其中的意思。
再如,列宁在演讲时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手势。
当起义的工人、士兵攻下冬宫之后,列宁快步登上讲台。
他面向台下群众,就像大乐队的指挥,身势稍向前倾,右手掌向前果断有力地推出。
沸腾的冬宫顿时鸦雀无声,列宁震荡环宇的声音开始传向世界--列宁的这一手势,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感受到了巨大的力量。
多少年来,人们一看到或想到这一形象,就会对列宁油然而生敬意。
在特殊情况下的手势,如聋哑人的哑语、交通指挥、行业隐语、裁判等,人们往往借助手势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但这种手势语,只能指示听众视觉可及范围内的事物和方向。
视觉不及的,不能用这种手势语。
3、描摹:借助手势描摹事物的形象或状态,给听众一种形象的感觉。
例如,表示事物很大时,用双手合成一个大圆;表示高兴时,手向上抬;表示弹力强时,手慢慢压下去并快速抬起;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号召大家要为伟大祖国献出一颗火热的心,可以做双手捧物的姿势等。
描摹性手势能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易于让听众看后领悟。
一、手势的分类
演讲的手势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按它的运用方式、意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 :情意手势。
这种手势主要是表达演讲者喜、怒、乐的强烈情感,使具体化。
比如:讲到胜利成功时,演讲者拍手称快;讲到非常气愤的事情时,演讲者双手握拳,不断颤抖;讲到着急、担心时,演讲者双手互搓。
情意手势既能渲染气氛,又助于情感的传达,在演讲中使用的频率最高。
B:指示手势。
这种手势有具体指示对象的作用。
它可以使听众看到真实的事物。
比如讲到“你”、“我”、“他”或“这边”、“那边”、“上头”、“下头”时,都可以用手指一下,给听众更清楚的印象。
这种手势的特点是动作简单、表达专一,
基本上不带感情色彩。
这种手势只能指示听众的视觉可以感知的事物和方向,视觉不及的,不能运用这种手势。
C :形象手势。
这种手势主要用来摹仿事物,给听众一种形象的感觉。
比如演讲者到“袖珍电子计算机只有这么大”的同时,用手比划一下,听众就具体知道它的大小了。
在讲到“微型的照相机只有现在的进口打火机那么大”时,用手势配合一下,既具体又形象。
D:象征手势。
这种手势可以表示抽象的意念,用得准确恰当能引起听众的联想,例如讲到“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向着光辉有未来前进!”“同志们,冲啊!”用右手向前上方有力地伸出,这个手势就象征着奋勇前进的大军。
展示未来美好的意思都可以用此手势。
再如表示胜利的“V”型,停止的T型,赞许的“OK”型。
E:习惯手势。
这是指那些往往是在下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含义不太明确的手势。
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他自己有而别人没的习惯性手势。
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意义。
毛泽东在演讲时常有一个叉腰的手势,孙中山先生演讲时常常拄着手杖,斯大林在演讲时习惯拿着烟斗,边讲边摇,这些手势成为他们独特的风格。
我们了解了手势的基本含义,至于演讲时用双手,还是用一只手,这要视具体内容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可以从:会场的大
小;听众的多少;内容的需要;表情达意的强弱等几点选择什么手势。
二、手势的活动区域
由于演讲的内容和情感不同,手势的活动区也就不尽相同,每个活动都有它的特定的内容。
一般讲上区指肩部以上;中区肩部到腹部;下区腰部以下。
上区:手势在肩部以上活动,一般表示理想的、想象宏大的张扬的内容和情感。
如表示对某人的切希望,对某项工作工程,战斗胜利和喜悦,对朋友亲人幸福的祝愿,对前景未来的展望等类似这样的内容,演讲者的心情比较激动,都可用手势在这上活动就比较有意义。
中区:手势在肩到腹部区活动,一般表示记叙事物和说明事理,演讲者这时的心情比较平静,例如:“大家应该彼此谅解,加强团结。
”“按组任务,小组长负责。
“等等,这类内容,手势在中区活动比较合适。
下区:腰部以下,手势在这一区活动,一般表示憎恶,不悦鄙视不齿的内容和情感。
比如“这些人只能是偷偷摸摸,不敢明目张胆,这种行为是可耻的等。
表现这些内容时,手势一般在下区活动。
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善于利用手势可以扩大其思想容量,加强其形象表达,增强其感情色彩。
但它毕竟是辅助
手段,不可喧宾夺主,而且也不应当代替有声语言,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与有声语言具有相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