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_哲学常识(精选)
哲学常识复习人生价值观

哲学常 识体系
辩证 唯物 主义
历史 唯物 主义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价值观 人生观
第四部分 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点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社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会 (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现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怎样衡量和评价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物质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一个人的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重要。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更重视物质贡献。
关于邓建军事迹的分析。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5
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的实 现需要条件
客观条件
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 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 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坚持集体主义;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 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 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每个要点2分,共6 分)
巩固练习
2.歌德说:“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
A 世界创造价值。”这就是说 ( )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第一位的
②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 献为基础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④人生的价值包括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两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考点三: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
哲学常识高考考点整理: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常识高考考点整理: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常识高考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
但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2.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精神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哲学常识高考考点2:价值观1.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人皆有之。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就往往不一样。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去从事有益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将自己的价值观转化为现实。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课件 旧人教版

第一:从整个社会整体看,各种形式的社会 意识虽各不相同,但作为社会意识却有其共同点, 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
第二:从单个人和集团看,一个人具有什么 样的社会意识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状况 决定的。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是由不同阶级的社 会地位决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 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 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课 堂 练 习
1 .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具体表现 为: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 会存在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分歧)
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 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们 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 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巩固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 ) a .邓小平理论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 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环 境 g. 是辩证统一
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
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2 .经济思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 等观点,从其反映内容看,它们都是 ( ) A.一定阶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产物 B .一定阶级对自身所处的特殊的经 济地位 和利益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词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词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social being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与“社会意识”相对应。
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概括反映社会历史的客观因素、物质关系,包括地理环境(也称为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中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社会存在的性质。
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具有统一性。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高级的物质运动形态。
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离开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社会与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
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社会存在也具有不同于自然存在的特点。
自然界的运动是由各种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构成的。
社会存在离不开人,人类社会是由人及其活动构成的,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追求自觉目的的活动起作用的。
恩格斯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社会存在是与社会意识相对应的范畴。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派生物。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的根源和基础。
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只有在社会存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才能产生,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社会存在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反映它的社会意识也有不同的、多方面的内容和形式。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三、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人们的政治、 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和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或能预见未来; ②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④各种不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社会意识的构成。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从社会意识层次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意识形态的形式。意识形态有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等诸种 形式。
1991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32亿元。 1994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52.5亿元,三年翻了两番多,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8万多元(折合2146美元),为江苏各县 (市)之首,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从1992年第四 位,跃为第二位。 一位资深记者走访了张家港,他的笔底流露出惊奇:这里, 没有矿产优势,却造就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没有森 林资源,却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集散地之一;人均粮田不 足0.7亩,却建起了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综合性粮油加工基 地...... 这是奇迹吗?是的。从前,这块土地被人称作“边角料”。 今天,人们赞叹:长江金三角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40年经济建设的实绩,可以浓缩为下列对比数字:1962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0.95亿元;2001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 总值306.8亿元,人均4300美元,财政收入32.08亿。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引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中重要的哲学概念,意味着人类在社会中的实际生活和对此的认识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入手,探讨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定义与关系1. 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存在指的是人类在社会中的实际存在,它包含个体和社会的物质生活、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等。
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所从事的生产、交往和生活活动。
2. 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和反映,包括思想、观念、信仰、价值观等。
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评价和规定行为的指导准则。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物质基础,而社会意识则是在社会存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因分析1. 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础。
生产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矛盾的不同,从而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2. 阶级关系的存在阶级关系是社会存在中重要的因素,不同阶级的存在和斗争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意识。
不同阶级拥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因此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评价会存在差异。
3. 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意识是个体和群体对社会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它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和社会交往的经验积累而形成。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和发展。
四、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影响分析1. 社会变革的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观念,从而推动社会进行变革。
当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发生改变时,他们会通过行动来改变社会现实,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试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试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具体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社会制度、阶级矛盾等。
而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识、表达和反映,包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文化艺术等。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社会意识产生的根源。
不同社会存在条件下的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意识。
例如,在奴隶社会中,被奴役的阶级会产生反抗意识,而奴主阶级则会产生统治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社会意识的形态和内容。
其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不仅仅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还能够主动引起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理想追求会引发社会中的改革运动、社会革命,并最终推动了社会存在的转型。
正是由于社会意识的作用,社会存在会朝着更加合理、公正的方向发展。
最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社会存在为社会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而社会意识则为社会存在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和动力。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不存在孤立、独立的存在。
只有正确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才能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深刻理解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
同时,我们也能够明确社会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进程。
正确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原理。
这种辩证关系不仅仅是表面的联系,而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正确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