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诗派ppt
合集下载
第五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 一祖三宗:江西诗派推崇的四位诗人。一祖
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此为元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
❖ 江西诗派的演变
❖ 1、内容的变化,靖康之难后,忧国忧时成为 表现的主要内容;
❖ 2、诗歌理论上,进一步深化,有徐俯的“中 的”论,韩驹的“饱参”论;吕本中的“活 法”论;
❖ “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 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 也。”(《夏均父集序》)
❖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 “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 诨。”(见《王直方诗话》)意即运用出乎 意料的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而产生艺术 张力。
❖ 第三,在创作方法上,他强调以才学为诗,
注重从古人、从书本中寻找灵感。黄庭坚
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并把学诗的具体 路径概括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所谓“夺胎 换骨”,就是模拟前人的诗意时,要改换
❖ 第三,黄庭坚在“以才学为诗”方面变本加
厉,他善于点化前人的诗意或诗句,善于使 事用典,广征博引,甚至用了不少冷僻的典 故和稀见的字面。
❖ 第四,声律奇峭,黄庭坚为力矫西昆体声调
圆熟柔弱之弊,好用拗律,押险韵,拗峭奇 崛;在字句方面,黄庭坚为创意出奇,相当 重视练字造句,音节打破常规,好造硬语, 用奇字,力避陈、熟。
❖ 3、诗歌风格由生新瘦硬向轻快圆美转变,代 表人物为吕本中。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
❖ “点铁成金”、“山谷体”、江西诗派、 “一祖三宗”。
❖ 2 背诵、抄写《登快阁》、《寄黄几复》、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 3 试述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此为元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
❖ 江西诗派的演变
❖ 1、内容的变化,靖康之难后,忧国忧时成为 表现的主要内容;
❖ 2、诗歌理论上,进一步深化,有徐俯的“中 的”论,韩驹的“饱参”论;吕本中的“活 法”论;
❖ “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 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 也。”(《夏均父集序》)
❖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 “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 诨。”(见《王直方诗话》)意即运用出乎 意料的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而产生艺术 张力。
❖ 第三,在创作方法上,他强调以才学为诗,
注重从古人、从书本中寻找灵感。黄庭坚
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并把学诗的具体 路径概括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所谓“夺胎 换骨”,就是模拟前人的诗意时,要改换
❖ 第三,黄庭坚在“以才学为诗”方面变本加
厉,他善于点化前人的诗意或诗句,善于使 事用典,广征博引,甚至用了不少冷僻的典 故和稀见的字面。
❖ 第四,声律奇峭,黄庭坚为力矫西昆体声调
圆熟柔弱之弊,好用拗律,押险韵,拗峭奇 崛;在字句方面,黄庭坚为创意出奇,相当 重视练字造句,音节打破常规,好造硬语, 用奇字,力避陈、熟。
❖ 3、诗歌风格由生新瘦硬向轻快圆美转变,代 表人物为吕本中。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
❖ “点铁成金”、“山谷体”、江西诗派、 “一祖三宗”。
❖ 2 背诵、抄写《登快阁》、《寄黄几复》、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 3 试述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江西诗派.ppt

•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 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 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 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 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贬涪州别驾, 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 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 笔皆可观。
•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 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 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 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 《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 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 年六十一。
•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 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 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 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 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 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 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 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 自号山谷道人云。(节自《宋史》本传)
• 魏泰《临汉隐居诗歌话》:“黄庭坚作 诗歌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 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歌。”
• 吕本中《紫薇诗话》:“表叔范元实既 从山谷学诗歌,要字字有来处。”
•
•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
颜。”(《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题落星寺
•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ppt课件.ppt

的典故,和衡山回雁峰雁不南飞的故事。 ❖ 三、四句完全用习见的辞汇构成,但组成对句以后却很新鲜;
句中不用动词系连,纯粹以名词性意象对映,在一寒一暖的 景象中写出往年相聚的快乐和别后的孤单。 ❖ 五、六句再转写黄几复的处境,先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中“家徒四壁立”的典故写他的贫寒,再反用《左传》定公 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的成语,感叹他久沉下僚。 “拗” 给人以逼促之感。 ❖ 最后借想象描绘一幅凄凉图景,并暗用了李贺《南园》“文 章何处哭秋风”的诗意,表现自己的不平。 ❖ 二、特点: ❖ 语言过分艰奥、句法和章法过分生硬 ;多用典故
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
黄庭坚的诗
五、影响:树立典范,受推崇而促成江西诗派 形成 1、典范性: 诗歌成就卓越,且鲜明地体现了宋代 诗坛的美学风范; 作诗的方式是字斟句酌,法度井然, 便于别人仿效; 诗论是循序渐进的,并大张旗鼓地倡 导以杜甫为诗家宗祖,还为诗人们设计了摆 脱窘境的策略,使人有具体的门径可入。
黄庭坚的诗
2、形成流派: 黄庭坚受到众多青年诗人的拥戴追随,一个以
黄、陈为核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 3、流派得名: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4、元代方回《瀛奎律髓》: 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江西诗派重要作家-陈师道
❖ 一、生平:
(3)发展拗句、拗律的体制 ❖ 2、求深务奇,意境生新瘦硬 ❖ 三、成就突出,形成 了“山谷体”
黄庭坚的诗歌
❖ 1.用拗句,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 ❖ 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
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 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 2.用典: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以故为新” 。 ❖ 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 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 ❖ 3、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 ❖ 公开主张诗歌可以“打诨” ,他将诗的娱乐特性发挥到很 高的水平 ❖ 四、有晦涩生硬之弊: ❖ “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
句中不用动词系连,纯粹以名词性意象对映,在一寒一暖的 景象中写出往年相聚的快乐和别后的孤单。 ❖ 五、六句再转写黄几复的处境,先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中“家徒四壁立”的典故写他的贫寒,再反用《左传》定公 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的成语,感叹他久沉下僚。 “拗” 给人以逼促之感。 ❖ 最后借想象描绘一幅凄凉图景,并暗用了李贺《南园》“文 章何处哭秋风”的诗意,表现自己的不平。 ❖ 二、特点: ❖ 语言过分艰奥、句法和章法过分生硬 ;多用典故
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
黄庭坚的诗
五、影响:树立典范,受推崇而促成江西诗派 形成 1、典范性: 诗歌成就卓越,且鲜明地体现了宋代 诗坛的美学风范; 作诗的方式是字斟句酌,法度井然, 便于别人仿效; 诗论是循序渐进的,并大张旗鼓地倡 导以杜甫为诗家宗祖,还为诗人们设计了摆 脱窘境的策略,使人有具体的门径可入。
黄庭坚的诗
2、形成流派: 黄庭坚受到众多青年诗人的拥戴追随,一个以
黄、陈为核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 3、流派得名: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4、元代方回《瀛奎律髓》: 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江西诗派重要作家-陈师道
❖ 一、生平:
(3)发展拗句、拗律的体制 ❖ 2、求深务奇,意境生新瘦硬 ❖ 三、成就突出,形成 了“山谷体”
黄庭坚的诗歌
❖ 1.用拗句,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 ❖ 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
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 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 2.用典: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以故为新” 。 ❖ 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 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 ❖ 3、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 ❖ 公开主张诗歌可以“打诨” ,他将诗的娱乐特性发挥到很 高的水平 ❖ 四、有晦涩生硬之弊: ❖ “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
第五编第五章 江西诗派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苏轼主持文坛的时期,宋代文学的发展达
到了高潮,其中宋诗的成就更是进入了巅 峰阶段。 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 成了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江西 诗派。这是两宋之际诗坛上最重要的现象。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
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并称 “苏黄”。 黄庭坚 (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 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
铁马胡笳彻底打破了诗人们宁静的书斋生 活,整个诗坛震惊了,代表诗坛风气的江 西诗派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诗人们纷纷用诗歌记录这场事变。
南宋初期,江西诗派在艺术风格上也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开始不断地创新,在这个 演变过程中,最具有革新精神的首推吕本 中的“活法”之说。
吕本中 (1084—1145),是后期江西诗派最
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 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一是句中音节
打破常规;二是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 平仄和谐而流行圆熟的声调。
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
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 它最典 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同时, “山 谷体”也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 点。
黄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
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首先,黄庭坚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 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 其次,黄庭坚写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其中 的人文意蕴。
黄诗更引人注目的是鲜明的艺术个性。他
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 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格。 黄诗不论长短,往往包含多层次的意思, 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
苏轼主持文坛的时期,宋代文学的发展达
到了高潮,其中宋诗的成就更是进入了巅 峰阶段。 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 成了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江西 诗派。这是两宋之际诗坛上最重要的现象。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
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并称 “苏黄”。 黄庭坚 (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 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
铁马胡笳彻底打破了诗人们宁静的书斋生 活,整个诗坛震惊了,代表诗坛风气的江 西诗派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诗人们纷纷用诗歌记录这场事变。
南宋初期,江西诗派在艺术风格上也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开始不断地创新,在这个 演变过程中,最具有革新精神的首推吕本 中的“活法”之说。
吕本中 (1084—1145),是后期江西诗派最
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 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一是句中音节
打破常规;二是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 平仄和谐而流行圆熟的声调。
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
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 它最典 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同时, “山 谷体”也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 点。
黄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
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首先,黄庭坚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 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 其次,黄庭坚写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其中 的人文意蕴。
黄诗更引人注目的是鲜明的艺术个性。他
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 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格。 黄诗不论长短,往往包含多层次的意思, 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
中国古代文学黄庭坚和江西诗派专题-PPT课件

江西诗派与所谓“一祖三宗”
• “江西诗派”名称及宗匠演变 •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 庭坚为盟主,列陈师道 以下25人为法嗣。这派诗 人学习杜甫,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讲究 篇章字句的安排、锤炼,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多 用典,多用拗句,诗风奇峭瘦硬。 • 元初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即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 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
黄庭坚的诗歌题材
• 黄庭坚诗歌是典型的文人诗歌,主要 吟咏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工作,内容主 要有: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 水、题咏书画等,与王安石、苏轼基 本相同。 • 喜欢吟咏与文化活动或文人生活有关 的。物品。 • 写其他题材也努力发掘人文意蕴
双井茶送子瞻 人间风日不到处, 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 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 落磑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 独载扁舟向五湖。
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
除北宋的黄庭坚、陈师道外,
两宋之交的江西诗派代表作家当数吕
本中、曾几、陈与义。
格高苦吟的陈师道
• 陈师道(1053—1101)名无己,号后山,彭城(今 徐州)人。性格耿介,家境贫寒。有《后山诗集》 • 诗宗杜甫、黄庭坚,苦吟作诗最终独成一家。黄庭 坚:“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病起荆江亭即事》) • 诗歌主要真实描写寒士生活。如《春怀示邻里》, 写贫寒窘迫羞涩尴尬又不甘寂寞的心理与情状。 《别三子》、《示三子》写贫寒无奈将妻子儿女寄 养岳父家中的困窘与辛酸,其中对亲人久别重逢的 悲喜交加的的场面的描写甚为真切感人。
• 莫砺锋观点:点铁成金主要指师前人之辞, 夺胎换骨主要指师前人之意。 • 精神内涵:求新求变、自成一家。 • 三,去陈反俗,好奇尚硬,求 奇求硬求新, 厌俗厌熟厌常。 如《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公诗如美色, 未嫁已倾城”二句,把“倾城倾国”的成语 用得极有新鲜感。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课件

友情与亲情
黄庭坚的诗歌还表达了他与友人、亲人的深 厚感情,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友情和亲情 的赞美与怀念。
黄庭坚的诗歌影响
推动江西诗派的形成
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对江西诗派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诗友和追随者们受其影响,形 成了以他为核心的诗歌流派。
对后世诗人产生深远影响
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刚健有力、奔放 而凝练的特点,以及学古而创新的创作方法,都被后世诗人所借鉴和学习。
03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的关联
黄庭坚在江西诗派中的地位
核心地位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公认的领袖人物,他 在诗歌创作和理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对江西诗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VS
精神领袖
黄庭坚的诗歌思想和艺术风格成为江西诗 派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他的作品成为江西 诗派成员争相追捧的对象,引领了江西诗 派的发展方向。
宋徽宗时期
宋徽宗时期,由于皇帝对文学艺术的 偏好,江西地区的诗歌创作得到了进 一步的推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 地域特色的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发展历程
初期形成
江西诗派的初期形成可以追溯到北宋中后期,当时一些江西地区的文人开始以地域为中心,探讨诗歌创作的理论和实 践,逐渐形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诗歌流派。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
目 录
• 江西诗派概述 • 黄庭坚的诗歌特点 •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的关联 •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的影响 •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的评价 •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的参考文献
01
江西诗派概述
江西诗派的起源
北宋时期
江西诗派起源于北宋时期,当时江西 地区的文化教育开始繁荣,文人墨客 辈出,为江西诗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
黄庭坚的诗歌还表达了他与友人、亲人的深 厚感情,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友情和亲情 的赞美与怀念。
黄庭坚的诗歌影响
推动江西诗派的形成
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对江西诗派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诗友和追随者们受其影响,形 成了以他为核心的诗歌流派。
对后世诗人产生深远影响
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刚健有力、奔放 而凝练的特点,以及学古而创新的创作方法,都被后世诗人所借鉴和学习。
03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的关联
黄庭坚在江西诗派中的地位
核心地位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公认的领袖人物,他 在诗歌创作和理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对江西诗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VS
精神领袖
黄庭坚的诗歌思想和艺术风格成为江西诗 派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他的作品成为江西 诗派成员争相追捧的对象,引领了江西诗 派的发展方向。
宋徽宗时期
宋徽宗时期,由于皇帝对文学艺术的 偏好,江西地区的诗歌创作得到了进 一步的推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 地域特色的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发展历程
初期形成
江西诗派的初期形成可以追溯到北宋中后期,当时一些江西地区的文人开始以地域为中心,探讨诗歌创作的理论和实 践,逐渐形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诗歌流派。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
目 录
• 江西诗派概述 • 黄庭坚的诗歌特点 •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的关联 •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的影响 •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的评价 •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的参考文献
01
江西诗派概述
江西诗派的起源
北宋时期
江西诗派起源于北宋时期,当时江西 地区的文化教育开始繁荣,文人墨客 辈出,为江西诗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
第六讲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
• 二、江西诗派的形成 • 1、黄庭坚受陈师道等人的推崇。师道“及一见黄豫 、黄庭坚受陈师道等人的推崇。师道“ • •
章,尽焚其稿而学焉” 章,尽焚其稿而学焉”。 2、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开列了一个二十 、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五人的名单,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3、一祖三宗之说: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 杜甫,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 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 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 的“一祖三宗”之说。(见《瀛奎律髓》卷二十六) 一祖三宗”之说。( 瀛奎律髓》卷二十六) 4、因为黄庭坚是江西人,所以称江西诗派。人员众 多,影响广泛,一直到近代。
•
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举例
• 《别三子》:“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天下 别三子》
宁有此,昔闻今见之。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 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有女初束发,已知生 离悲;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大儿学语言, 拜揖未胜衣,唤爷我欲去,此语那可思。小儿襁 褓间,抱负有母慈;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褓间,抱负有母慈;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春怀示邻里》:“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 春怀示邻里》 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着尘沙。风 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 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 •
• 三、黄庭坚诗的艺术特色 • 1、章法回环曲折,不平铺直叙。《题竹石牧牛》 、章法回环曲折,不平铺直叙。《题竹石牧牛》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 意态,戏咏。):“ 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 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 2、善用修辞手段,出奇制胜。如用典《寄黄几 、善用修辞手段,出奇制胜。如用典《 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 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 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 哭瘴溪藤。” 哭瘴溪藤。”
第5章黄庭坚和江西诗派ppt课件

2.黄庭坚主动对存养功夫的探求,他存养的目的就 是修养心体性体,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求做圣人 积累功夫。黄庭坚的心性存养,宗旨与儒者提倡的 修身、事功等主张相一致,他学习道、佛修养心性 的方法,是为实践心性而采取的手段。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二)句法生新与拗律险韵 黄庭坚讲究诗歌的语言技巧,强调要仔细琢磨古人 文“意”,他推崇“句中有眼”,即是为了更好地 理解、传达言外之意。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 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 派开山之祖,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一、诗学渊源 陈师道对黄庭坚极为推崇,他学习黄诗章法,在上 下句之间有极大的跳跃性,同时重视杜甫的锤炼功 夫。陈师道学杜甫、黄庭坚、韩愈、孟郊等人之长, 而有融会,有创造,有推陈出新,形成了“陈师道 体”。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二)句法生新与拗律险韵 黄庭坚讲究诗歌的语言技巧,强调要仔细琢磨古人 文“意”,他推崇“句中有眼”,即是为了更好地 理解、传达言外之意。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 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 派开山之祖,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一、诗学渊源 陈师道对黄庭坚极为推崇,他学习黄诗章法,在上 下句之间有极大的跳跃性,同时重视杜甫的锤炼功 夫。陈师道学杜甫、黄庭坚、韩愈、孟郊等人之长, 而有融会,有创造,有推陈出新,形成了“陈师道 体”。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诗派人物构成
宋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 谢逸、洪刍、洪炎等25人。 除了《宗派图》中的人,吕本中、曾几、 赵蕃等也被认为属于这一诗派。 到了宋末,方回提出了 “一祖三宗”之说。 即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陈师道、陈 与义三人为诗派之“宗”。
2.演变期的代表人物
(1)吕本中
他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他 早年作诗,专以黄庭坚为典范,生新刻峭, 旨趣幽深。进入南宋以后,黄庭坚诗风的影 响在吕诗中逐渐减弱,代之而成的是一种轻 快圆美的新风格。
◆在金兵退后,写了《兵乱后自嬉杂诗》29首以抒 愤,其一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 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 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 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 ●沉郁悲壮,写出了爱国士大夫的共同心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学地位:
■苏黄以后,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之前的四五十
年间,江西诗派的崛起是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 现象。 ■其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 风的转变。
■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谢谢!
◆韩驹、洪炎、徐俯也有类似作品。
吕本中的“活法”之说——最具有革新精 神
南宋初期,江西诗派在艺术风格上也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 曾季貍《艇斋诗话》:“后山论诗说换骨, 东湖论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 饱参。入处虽不同,然其实皆一关捩,要知非悟 入不可。”
“活法”之说:
“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 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 矩也。” 即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活 学活用,不要墨守成规 • 这意味着江西诗派内部的新变
(2)陈与义与曾几
●南宋初年,创作成就更高的诗人,有一些
较为成功的爱国主题的诗
●曾几:江西诗派的继承者自居: “老杜诗家
初祖,涪翁句法曹溪。尚论渊源师友,他时 派列江西。”(《李商叟秀才求斋名于王元渤,以“养源”
名之,求诗》之二)
●陈与义:严羽《沧浪诗话· 诗体》中说他是
“亦江西之派而小异”;方回更把他说成是 江西诗派的“一宗”。
江西诗派
——两宋之际诗坛上 最重要的现象
汉语102班 李晨露 10185214
一、江西诗派的形成期
(一)、形成背景
1、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1)主张诗歌思想内容要有所寄托,要批判 现实。 认同“文以载道”观点,更强调诗歌 应抒写性情,应以道德修养为根本。 受迫害以后,反对讪谤怒骂:“诗者,人 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 骂座之为也。” (2)循序渐进的学写诗(分两步)
(3)黄庭坚举起以杜甫为诗家宗祖的大旗 (杜甫典范地位的确立) 重视杜诗的思想意义,重点在于借鉴杜诗的 艺术经验,尤其晚期杜诗的艺术境界。 (4)“点铁成金”:窘境中的策略 ◆对策之一:回避唐诗,一意求新 ◆对策之二:积极借鉴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
2、黄庭坚的典范作用
• 黄诗成就卓越,鲜明地体现出宋诗美学风范; • 其作诗方式字斟句酌,法度井然,便于仿效; • 诗论循序渐进,倡导以杜甫为诗家宗祖,为诗 人设计了摆脱窘境的策略,使人有门径可入
二、江西诗派的演变期
1、演变的两个主要原因:
※ 内因: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 外因:靖康事变对诗坛的影响 靖康事变之前——诗坛空气趋于凝固,宋诗的特征 已基本定型,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
靖康事变之后——打破了诗人们宁静的书斋生活, 打破了诗坛的沉闷空气,江西诗派因此发生了深刻 变化,开始正视现实
感慨,是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如《舟中》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诗歌的艺术风格上:简练朴拙 ◎艺术上有自成一家的气概,有自己的风格追求 ◎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示三子》p77 清人叶燮认为:“宋诗在工拙之外,其工 处固有意求工,拙处亦有意为拙。”(《原诗》) 陈诗运思遣词都很有工力,但字面上已洗净 风华绮丽。这正是宋诗以平淡为美、以思理见长 特色的一种表现。
(二)、江西诗派的形成:
◐ 黄庭坚受到众多青年诗人的拥戴追随,比他年轻八 岁的陈师道率先向他表示:“陈诗传笔意,愿立弟子 行”。 ◐ 年辈更少的洪氏兄弟、李彭等人更是众星拱月似的围 在黄庭坚周围。 ◐ 稍后,陈师道开始在这个诗人群体中脱颖而出,并受 到晁补之、潘大临等青年诗人的推崇。
于是一个以黄、陈为核心的诗歌流派就逐 渐形成。
三、江西诗派的余波期
其影响波及到杨万里、范成大、 陆游等人的创作。但他们都能从江西 入而不由江西出,其余波一直延及近 代的同光体诗人。
四、总的来说:
(1)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主张: 江西诗派的主张与黄庭坚旨趣有相似处, 重工力,但更强调循规矩而主变化,倡活法而 主悟入,讲“锻炼而归于自然”。(刘熙载 《艺概》) (2)江西诗派的文学创作: 由于多注重从外部形式上学杜,所以创作 成就一般不高,且往往变得生涩艰深,多因袭 而少生气。
(四)形成期的代表人物:陈师道
三宗之一 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 不应科举,35岁时由苏轼举荐而任州学教授, 视苏轼为师长 陈师道作诗方式是“闭门觅句”式的苦吟, 以重视推敲锻炼的黄庭坚为师,并称“黄陈”。 有《后山先生集》
◆诗歌内容上: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
◎家境贫寒,性格狷介。 ◎诗歌题材内容狭窄,主要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