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工业发酵菌种

第三章 工业发酵菌种
第三章 工业发酵菌种

第三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发酵工业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现代工业,它是以培养微生物进行发酵为主。而在这个过程中,优良的菌种是一个现代化的发酵工业必不可少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他如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设备,则是为了更充分发挥优良菌种的性能而设计的。

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第二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改良

第三节发酵工业中菌种的退化

第四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第五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

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一般来说,从自然界直接分离到的菌种,不能立即适应实际的生产需要,只有通过选育,才能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改进产品质量直至简化工艺。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生产菌种的选育方法有:?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菌种的改良

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一、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二、微生物常规育种

三、根据代谢的调节机理选择高产突变菌株

一、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从自然界分离新菌种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采样

2、增殖培养

3、纯种分离

4、性能测定

1、采样

采样地点的确定要根据筛选的目的、微生物的分布概况及菌种的主要特征与外界环境关系等,进行综合、具体地分析来决定。如果不了解某种生产菌的具体来源,一般可以从土壤中分离。

①、确定选好地点

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壤几十克,盛入预先消毒好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情况等,以备查考。

②、尽快分离

一般土壤中芽孢杆菌、放线菌和霉菌孢子忍耐不良环境能力较强,不太容易死亡。但一般应尽快分离。

③、酵母菌或霉菌类微生物采样

酵母菌或霉菌类微生物,它们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比较多,一般又喜欢偏酸环境,所以在普通植物花朵、瓜果种子及腐植质等上面比较多。

2、增殖培养

收集到的样品,如含有所需的菌种较多,可直接进行分离。如果样品含有所需要的菌种很少,就要设法增加该菌种的数量,进行增殖(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就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出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仅适应于这种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人们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要的特定微生物。富集的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

3、纯种分离

通过增殖培养还不能得到微生物单一的纯种,有必要进行分离纯化,来获得纯种。

这是因为生产菌种在自然条件下通常是与各种菌混杂在一起的。

纯种的分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划线法和稀释法。

①、划线法

①、划线法——是将含有菌样的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有规则的划线培养。

?扇形划线法、

?方格划线法

?平行划线法等

菌样经过多次从点到线的稀释,最后经培养得到单菌落。

②、稀释法。

是通过不断地稀释使被分离的样品分散到最低限度,然后吸取一定量注入平板,使每一微生物都远离其他微生物而单独生长成为菌落,从而得到纯种

③、两种方法的比较

③、两种方法的比较

?划线法简单较快;

?稀释法在培养基上分离的菌落单一均匀,获得纯种的机率大,特别适宜于分离具有蔓延性的微生物。

为了提高筛选的工作效率,除增殖培养时应控制增殖条件外,在纯种分离时,培养条件对筛选结果影响也很大,一般可通过:

?控制营养成分

?调节培养基PH

?添加抑制剂

?改变培养温度

?通气条件

?热处理等来提高筛选效率。

4、生产性能的测定

①、初筛

②、复筛

——由于纯种分离后,得到的菌株数量非常大,如果对每一菌株都作全面或精确的性能测定,工作量就特别繁杂。因此可适当简化,一般采用两步法

经过多次重复筛选,直至获得1——3株较好的菌株,供发酵条件的摸索和生产试验,进而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

这种直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菌株称为野生型菌株。以区别于用人工育种方法得到的变异菌株。

一、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二、微生物常规育种

三、根据代谢的调节机理选择高产突变菌株

二、微生物常规育种

一)、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机理

1、突变的概念

2、诱变育种的主要环节

3、诱变育种的优缺点

1、突变的概念——微生物中可遗传的特性发生的变化称为变异,也叫突变。这种突变是微生物产生变种的根源,同时也是育种的基础。根据突变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

1)、自然突变——自然突变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出现的基因突变。

2)、诱发突变——诱发突变是指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人为地使诱变对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人工诱变能提高突变频率和扩大变异谱,它的缺点则是缺乏定向性。

2、诱变育种的主要环节

①、处理悬浮液

用合适的诱变剂处理大量而分散的微生物细胞悬浮液(细胞或孢子),在引起绝大多数的细胞致死的同时,使存活个体中DNA结构变异频率大幅度提高;

②、选育优良菌株

用合适的方法淘汰负效应变异株,选出极少数性能较优良的正变异株,以达到培育优良菌株的目的。

3、诱变育种的优缺点

1)、优点

(1)、菌种的特性方面

①、提高菌株的生产能力;

②、改进产品的质量;

③、扩大品种;

④、简化工艺。

(2)、育种的方法方面

①、速度快;

②、收效显著;

③、方法简便

由于上述特点,在育种工作和生产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发酵工业中的生产菌,绝大部分都是经过诱变的改良菌种。

2)、缺点

①、诱变育种缺乏定向性;

②、工作量大;

③、诱变因素对某些菌种的作用不明显;

④、对已是高产菌株进一步要提高产量仍较困难。

三)、诱变育种程序的要点

1、出发菌株的选择

①、从自然界分离得到野生型菌株;

②、通过生产选育的菌株;(即由自发突变经筛选得到的菌株)

③、已经诱变过的菌株。(这类菌株作为出发菌株较为复杂)

2、菌悬液制备要求

①、一般采用生理状态一致的单细胞或孢子进行诱变处理;

(用选择法或诱导法使微生物同步生长)

②、一般处理细菌的营养细胞;(采用生长旺盛的对数期,变异率较高而且重现性好)

③、一般处理霉菌的孢子悬浮液;(因为霉菌的菌株往往是多核)

④、一般处理刚刚成熟时的放线菌孢子(此时的变异率比较高)

⑤、细菌和放线菌的处理浓度为108个/ml; 真菌的处理浓度为106个/ml.

3、前培养

一般在诱变处理前,将细胞在添加有嘌呤、嘧啶等碱基的培养基中培养20——60分钟,再进行诱变处理,效果很好。

4、诱变剂的选择

能诱发基因突变并使突变率提高到超过自然突变水平的物理、化学因子都称为诱变剂

?物理诱变剂

?化学诱变剂

①、物理诱变剂——主要有各种射线,如X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超声波等。其中紫外线应用最广。

因为紫外线的光谱正好与细胞内的核酸的吸收光谱相一致,因此在紫外光的作用下,能使DNA

链断裂、DNA分子内和分子间发生交联,从而导致菌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

②、化学诱变剂——化学诱变剂的种类非常的多,常用的有

?甲基磺酸乙酯(EMS)

?亚硝基胍

?亚硝酸等

它们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后,能够特异地与某些基团起作用,即引起遗传物质的原发性损伤和细胞代谢方式的改变,失去亲株原有的特性。并建立新的性状。

5、变异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通过诱变处理后,在微生物群体中会出现各种突变型的个体,但其中多数是负突变体。因此要全力选出适合人们需要的优良菌株,一般分为初筛、复筛两个阶段。初筛以量为主,复筛以质为主。

1)、初筛方法

①、根据形态变异淘汰低产菌株

某些菌落形态与生产性能有直接的相关性,可以在平皿上直接筛选。如在灰黄霉素生产菌的选育中,菌落暗红色变深者的,产量就提高。由此做为指标性状可以直接筛选。

②、根据平皿反应直接挑取高产菌株

所谓平皿直接反应就是指每个菌落产生的代谢产物与培养基内的指示物作用后的变色圈或透明圈等,可以表示菌株的生产活力的高低,因此,可以作为初筛的标志性状。

2)、复筛方法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方法

①、营养缺陷型筛选

②、淘汰野生型菌株

③、营养缺陷型菌株检出

几个重要的概念

a、基本培养基

b、完全培养基

c、补充培养基

d、野生型

e、营养缺陷型

f、原养型

a、基本培养基(MM minmimal medium)

仅能满足某种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最低成分组合培养基,又称为基本培养基。用符号[—]表示。

b、完全培养基(CM,complete medium)

凡是可以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用符号[+]表示。

c、补充培养基(SM,supplementa medium)

凡是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合培养基。用符号[A]或[B]表示。

d、野生型

从自然界分离到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e、营养缺陷型

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种酶合成能力的基因突变类型,这种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f、原养型

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修复(回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类型。其营养要求与野生型相同。

①、营养缺陷型筛选

?诱变

?经过中间培养

?淘汰野生型

?检出营养缺陷型

?确定生长谱等步骤

中间培养的目的是减少以后筛选中再产生分离子,其培养基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培养基,并且培养过夜。

②、淘汰野生型菌株

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通常只有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通过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以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的目的。

?抗生素法

?菌丝过滤法

?差别杀菌法

?饥饿法等

如果当诱变后的缺陷型数量较大时,也可省去中间培养法和影印接种法。以便得到浓缩的缺陷型菌株。

?抗生素法

A、青霉素法主要适用于细菌。其原理是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因而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细菌,但不能杀死休眠状态的细菌。如果将诱变后的细菌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就可淘汰大部分生长繁殖活跃的野生型细胞,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细胞的目的。

B、制霉菌素法适合于真菌。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细胞膜的损伤。因为它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或霉菌,所以也可用于淘汰相应的野生型菌株和“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

?菌丝过滤法

菌丝过滤法是利用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原理进行筛选的方法。

适合于丝状生长的真菌或放线菌。将诱变后的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一段后,再用擦镜纸等合适的滤纸过滤,就可去除大部分的野生型个体,从而达到“浓缩”目的。

③、营养缺陷型的检出

检出营养缺陷型的方法很多

A. 夹层培养法

B. 限量补充培养法

C. 逐个检出法

D. 影印接种法

?经过了平皿初筛、确定了营养缺陷型或其他标记的变异性状

?进行发酵试验,检查其生产性状

?经过生长性状比较,再做平行试验比较,并结合生产的其他因素考虑,就可确定用于生产或进一步改良的诱变菌株,进行保藏或扩大试验,直至用于生产。

三、根据代谢的调节机理选择高产突变株

一)、微生物代谢调节的主要途径

二)、育种方法

一)、微生物代谢调节的主要途径

1、酶合成诱导

2、酶合成阻遏

3、酶活力的调节

二)、育种方法

1、选育不需要诱导物的组成型产生菌

2、筛选抗反馈阻遏和抗反馈抑制突变株

3、选育营养缺陷型

4、筛选负突变菌株的回复突变株

5、选育条件抗性突变株

6、筛选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的突变株

7、筛选抗生素抗性突变株

1、选育不需要诱导物的组成型产生菌

通过诱变,使调节基因发生突变,不产生有活性的阻遏蛋白,或者操纵基因发生突变不再能与阻遏物相结合,就可获得组成型的突变株。

2、筛选抗反馈阻遏和抗反馈抑制突变株

如调节基因发生突变,使产生的阻遏蛋白失活,不能与末端代谢产物结合,或操纵基因发生突变,使阻遏蛋白不能与其结合,都能获得抗反馈阻遏的突变株。如使调节酶突变,则可以获得抗反馈抑制的突变株。

3、选育营养缺陷型

筛选丧失了代谢途径中的一种或多种酶,因而必须供给某一个或几个中间代谢产物才能生长的突变株。限量供给此中间代谢产物就能降低或解除末端产物的反馈控制。

4、筛选负突变菌株的回复突变株

诱变产生的高产菌株,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回复突变,使产量不稳定。但是负突变菌株的回复突变株也可用来提高代谢产物的过量产生。

5、选育条件抗性突变株

有些突变株,在不同的环境下,能表现为“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菌株特性,称为条件抗性突

变或称为条件致死突变,其中温度敏感性突变常用于提高代谢产物产量。

6、筛选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的突变株

微生物细胞内终产物及时移去,也是消除反馈控制的一种手段。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是影响物质进出的原因之一。如筛选细胞膜、细胞壁组成成分改变的突变株,有可能获得代谢产物的过量生产,这在分泌抗生素大分子上更有意义。

7、筛选抗生素抗性突变株

各种抗生素抑制微生物的机制各不相同,当出现某种抗生素抗性突变体,也能取得由此而改变代谢调节,获得过量生产的结果。

抗生素的突变株对抗生素产生菌尤为重要,因为一株高产菌株必然应具备对自身所分泌的抗生素的抗性。

第二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改良

一般来说,按照微生物菌种分离的方法筛选出来的菌种,往往还不能完全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如产量低、副产物多、生长周期长等,因而不能仅停留在“选”种上,还要进行微生物菌种的“育”种上。

一、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1974年首先用于植物细胞,此后才用于微生物。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微生物育种方法。

1、原生质体

——所谓的原生质体是指用酶学方法使细胞的细胞壁溶解后释放出来的只有半透性胞质膜包裹着的球状体,它们虽然没有了细胞壁,但仍然具备和完整细胞基本相同的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特性,并且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再生细胞壁,回复成为一个完整的细胞。

2、原生质体技术进行菌种改良具有的优越性

①、消除了遗传物质交换的障碍

②、出现多种类型的重组型

③、融合重组的频率特别高

④、便于结合其他良种技术

⑤、提高筛选效率

⑥、推进育种工作的进程

①、消除了遗传物质交换的障碍

遗传物质交换没有了细胞壁的障碍,如直接用诱变剂处理,诱变效率比较高,特别是对那些对诱变剂作用反应迟钝的微生物。

②、出现多种类型的重组型

原生质体融合后两亲株的基因组之间有机会发生多次交换,产生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合而得到多种类型的重组子,参与融合的亲株数并不限于两个,可以多至三个、四个,这是一般常规杂交所达不到的。

③、融合重组的频率特别高

其杂交频率明显高于常规杂交方法。已知霉菌、放线菌的融合频率为10-3-10-1,细菌、酵母菌的融合频率为10-3-10-6。融合亲株甚至可以不必携带遗传标记,就可以在融合后的再生菌落中直接筛选重组子。

④、便于和其他育种技术的结合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和其他育种技术相结合。用其他方法获得的较优菌种作为亲株,在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把它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个单株上,以得到包含多种优良性状的最优菌株。

⑤、提高筛选效率

采用温度、化学试剂或紫外线等处理方法钝化一方亲株的原生质体,然后再与另一亲株的活原生质体融合,因此,就可以在筛选中除去一方亲株,从而提高筛选效率。

⑥、推进育种工作的进程

由于原生质体已经失去了细胞壁,较完整细胞更易于进行遗传转化。目前,一些有重要工业价值的微生物如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的转化体系多末建立,强采用原生质体转化,就有可能将这些菌株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菌,使工业微生物的育种工作大大前进一步。

3、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标记菌株的筛选

?原生质体的制备

?融合

?再生

?融合子的选择

?实用性菌株的筛选

二、体外重组DNA(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用人为的方法将供体细胞的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切割,有目的的选取需要的DNA片段,把它和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通过转座子的作用,使需要的基因片段跳入供体细胞的染色体中,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由此看来,基因工程是菌种选育更有效的手段。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就是生物技术。也可理解为生物工程为生物机体、生物系统或生物加工过程在制造业和服务性行业中的应用技术。生物工程实际上是一种放大了的生物过程。

生物工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①、基因工程

②、细胞工程

③、酶工程

④、发酵工程

生物工程发展的阶段

①、原始的生物工程→②、近代生物工程→③、现代生物工程

第三节发酵工业中有关菌种的退化问题

一、菌种退化概念

二、菌种退化原因

三、菌种退化的防治

一、菌种退化的概念

菌种退化就是指随时间的推移,菌种的一个或多个特性逐步减退或消失的现象。一般表现为:

1、菌株的生活力下降;

2、产孢子的能力的衰退

3、目的产物产量的下降。

二、菌种退化原因

菌种的退化是由于微生物细胞内的DNA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由DNA决定的性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菌种的退化的原因可归结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即自身变化和环境影响。

1、菌系不纯引起的退化

如果既有正常菌株,也有产量高产孢弱的菌株,还有产孢高而产量低的菌株,经过连续分离高产菌株后,有时使产量高产孢弱的菌株占优势。

2、由于不纯的异核菌丝的分裂,致使产量降低,表现出退化。

3、菌种自身变异引起的退化

菌种的自发突变和回复突变是菌种自身退化的主要原因。微生物细胞在每一世代中的突变机率一般为10-8-10-9,保藏在0℃-4℃时,这一突变机率更小,但仍然不能排除菌种退化的可能,诸如对营养缺陷型菌种未供给充足的针对缺陷的营养物质,菌种就会发生突变而更新丧失已有的特性。

4、变异造成的代谢失调导致的退化

主流代谢产物的支路代谢而导致细胞活力的减弱或使产孢子能力逐代减退。

5、菌种保藏不当引起的菌种的退化

菌种的保藏主要是通过控制低温、干燥、缺氧等条件,使微生物营养体或休眠体处于不活泼的状态,维持最低代谢水平,尽可能保证活力和不发生变异。但是,各种菌种的保藏法对阻止菌种变异的效果不尽相同,用效果较差的条件保藏菌种时,菌种就较易发生退化。另外,保藏操作不当也会影响保藏的效果,会影响到菌种的变异。

三、菌种退化的防治

由于菌种的退化将会引起发酵过程的产量急剧下降,一旦发生菌种退化,就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防治措施,防止菌种的优良性状发生退化,同时若发现某些优良性状退化,就及时进行分离纯化,使生产菌种保持稳定的优良特性。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主要有:

1、退化菌种的复壮

菌种的复壮是指已经退化的菌种中衰退的个体,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优良的特性的过程。

①、配合一定的培养条件,对退化菌株进行单菌落或单细胞分离,淘汰退化的个体,纯化菌种;

②、将芽孢杆菌的悬液加热至90℃处理数分钟,杀灭已退化的菌体,保留芽孢;再将芽孢或孢子进行传代,以淘汰退化的个体。

③、提供特殊的培养条件,使环境有利于优良性状菌株的生长而不利于退化菌株的生长,从而淘汰已退化的菌株个体。

④、将分离后得到的初筛菌株先保藏,再进行得利考察,从中选出稳定性较好的菌株。

⑤、同时应用上述方法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会收到更好的复壮效果。

2、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①、进行合理传代

进行合理传代、减少传代次数可以防止由于菌种的遗传稳定性变化而引起的自发突变,以及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的退化。

②、一般只用三代内的菌种

一般菌种允许使用的传代次数必须通过传代的稳定性试验确定。发酵生产上一般只用三代内的菌种。

3、采用优良的保藏方法

①、斜面冰箱保藏法、

②、砂土管保藏法

③、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④、干孢子保藏法

4、定期纯化菌种

定期纯化菌种,可以减少其中共存的自发突变菌或“突变不完全”产生的退化型菌株的增殖机会,保持原来的优良特性。

比如对营养缺陷型菌种在纯化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保持菌株的优势,避免回复突变体的竞争。同样在进行抗性突变的菌种纯化时在培养基中加入对应于抗性的药物,可保持菌株的抗性优势,避免产生无抗性的回复突变体。

第四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一、斜面保藏法和穿刺保藏法

二、干燥保藏法

三、悬液保藏法

四、冷冻干燥保藏法

五、液氮保藏法

六、低温保藏法

第五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

一、微生物培养方法

1、表面培养——表面培养是将纯种微生物接种在固体或液体培养基的表面,在恒温条件下进行静置培养的方法。

如实验室中进行里的固体斜面培养、固体平板培养都是表面培养;进行液体培养时,若细胞在液面生长繁殖,形成一层膜状物,也为表面培养。表面培养的特点是生长在培养基表面上的微生物既与空气接触吸收氧气,又能与培养基接触吸收营养。但是由于表面培养迫于自然培养,因此存在生长缓慢,占用面积大,容易染菌等缺点,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很少采用,仅在实验室或小试中用得较多。

2、固体培养——固体培养法是将纯种微生物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的方法。

3、液体深层培养——液体深层培养又叫液体通风培养。

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处于悬浮状态,导入培养基中的空气通过气液界面进入液相,再扩散进入细胞内部。液体深层培养是在专门的发酵罐中进行的。

它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及温度、PH值、需要氧量等条件的不同需要,合理配制,补加各种营养物质和随时调节温度、PH值和通风量,这就有可能把微生物培养过程的生长,代谢都控制在最佳状态而收到最好的培养效果。

二、菌种的扩大培养

现代发酵工业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菌种的扩大培养就是要为工业发酵提供数量巨大、代谢旺盛的微生物种子,具体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或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拉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从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这些纯种培养物就是称为的种子。

要求这种纯培养物或种子的必须具备下面几个特点

1、生命旺盛有活力,移入到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缩短延迟期;

2、菌体总量适宜,以保证在大发酵罐中有适当的接种量;

3、生理状态稳定;

4、无杂菌;

5、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二、菌种的扩大培养

1、种子制备的工艺流程

1)、步骤1-6为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包括琼脂斜面、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基或摇瓶液体培养;

2)、步骤7-9为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目前国内发酵罐工业中菌种的扩大培养,一般都是采用二级种子培养流程。

各步种子培养过程中所有的培养基成分大致是相同的,只是组份的比例略有不同。种子培养基主要是为了供给菌体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发酵大罐的培养基除了上述之外,还需要形成发酵产物所必需的物质,因此其碳源和氮源的量往往大大高于种子培养基中所含的配比量。

2、斜面菌种的培养

斜面菌种的培养是工业发酵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操作必须严格认真,在无菌室内进行。

菌种室必须经常打扫和灭菌以防止杂菌的污染。

生产中使用的斜面菌种不宜多次移种,一般只移接三次,避免由于菌种的自然变异引起菌种不纯。因此,要经常进行菌种的分离纯化以不断提供新的斜面菌种供生产使用。每批斜面菌种培养完成后,要仔细观察菌苔的生长情况、菌苔的颜色和边缘等特征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杂菌的征象。如菌种质量有问题则应坚决不用。

3、一级种子的培养

一级种子的培养通常用三角瓶进行液体恒温振荡,也称摇瓶。三角瓶中的菌种由斜面培养的种子接入。

有些工厂在某些发酵产品的生产中,如谷氨酸生产,一级种子培养不用三角瓶摇瓶,而是培养大型斜面(茄子瓶斜面)作为一级种子使用。

4、二级种子的培养

二级种子培养使用种子罐。种子罐的大小需要根据发酵产品和发酵罐的容积配套确定,如谷氨酸的种子罐容积一般按发酵培养液体体积的1%来确定,种子罐的搅拌转速及通风量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种子罐种子培养成熟后,需要检验种子的质量。比较简单的做法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是否正常、测定种子培养液的PH值是否正常等。严格一点要取样检查有无杂菌或噬菌体的污染。在等待检查结果的同时,应采用降温保压措施以降低菌体的代谢活动,防止菌种的老化。

种子罐种子培养成熟后,需要检验种子的质量。比较简单的做法:

①、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是否正常

②、测定种子培养液的PH值是否正常等。

③、严格一点要取样检查有无杂菌或噬菌体的污染。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同时,应采用降温保压措施以降低菌体的代谢活动,防止菌种的老化。5、种子罐级数

1)、种子罐级数的概念

种子罐级数是指制备种子需要逐级扩大培养的次数。

2)、级数的控制要求

一般种子罐的级数控制的要求:

①、根据种子的生长特性

②、孢子发芽及菌体的繁殖速度

③、发酵罐的容积而定

3)、级数多少确定

①、种子罐的级数越少,越有利于简化工艺和控制,并可减少由于多次移种而带来的染菌的机会。

②、必须考虑尽量延长发酵罐最终代谢产物积累的时间。

③、缩短由于种子发芽、生长而占用的非生产时间,以提高发酵罐的生产率。

6、接种龄与接种量

1)、接种龄

①、接种龄的概念:接种龄是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丝体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时间。

②、注意的问题

通常接种龄以菌丝处于生命极为旺盛的对数生长期,且培养液中菌体尚未达到最高峰的时期较

为合适。

过于年轻的种子接入发酵罐后往往会出现前期生长缓慢,整个发酵周期延长;

过老的种子会引起生产能力下降而菌丝过早自溶。

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而工艺条件不同,其接种龄是不一样的,一般要经过多次试验来确定。2)、接种量

接种量的概念:接种量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

例如

大多数抗生素发酵的最适接种量为7%-15%;

由棒状杆菌进行谷氨酸发酵的接种量只需要1%。

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第二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改良

第三节发酵工业中菌种的退化

第四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第五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

第三章 工业发酵菌种

第三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发酵工业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现代工业,它是以培养微生物进行发酵为主。而在这个过程中,优良的菌种是一个现代化的发酵工业必不可少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他如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设备,则是为了更充分发挥优良菌种的性能而设计的。 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第二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改良 第三节发酵工业中菌种的退化 第四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第五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 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一般来说,从自然界直接分离到的菌种,不能立即适应实际的生产需要,只有通过选育,才能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改进产品质量直至简化工艺。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生产菌种的选育方法有:?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菌种的改良 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 一、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二、微生物常规育种 三、根据代谢的调节机理选择高产突变菌株 一、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从自然界分离新菌种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采样 2、增殖培养 3、纯种分离 4、性能测定 1、采样 采样地点的确定要根据筛选的目的、微生物的分布概况及菌种的主要特征与外界环境关系等,进行综合、具体地分析来决定。如果不了解某种生产菌的具体来源,一般可以从土壤中分离。 ①、确定选好地点 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壤几十克,盛入预先消毒好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情况等,以备查考。 ②、尽快分离 一般土壤中芽孢杆菌、放线菌和霉菌孢子忍耐不良环境能力较强,不太容易死亡。但一般应尽快分离。

③、酵母菌或霉菌类微生物采样 酵母菌或霉菌类微生物,它们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比较多,一般又喜欢偏酸环境,所以在普通植物花朵、瓜果种子及腐植质等上面比较多。 2、增殖培养 收集到的样品,如含有所需的菌种较多,可直接进行分离。如果样品含有所需要的菌种很少,就要设法增加该菌种的数量,进行增殖(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就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出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仅适应于这种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人们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要的特定微生物。富集的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 3、纯种分离 通过增殖培养还不能得到微生物单一的纯种,有必要进行分离纯化,来获得纯种。 这是因为生产菌种在自然条件下通常是与各种菌混杂在一起的。 纯种的分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划线法和稀释法。 ①、划线法 ①、划线法——是将含有菌样的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有规则的划线培养。 ?扇形划线法、 ?方格划线法 ?平行划线法等 菌样经过多次从点到线的稀释,最后经培养得到单菌落。 ②、稀释法。 是通过不断地稀释使被分离的样品分散到最低限度,然后吸取一定量注入平板,使每一微生物都远离其他微生物而单独生长成为菌落,从而得到纯种 ③、两种方法的比较 ③、两种方法的比较 ?划线法简单较快; ?稀释法在培养基上分离的菌落单一均匀,获得纯种的机率大,特别适宜于分离具有蔓延性的微生物。 为了提高筛选的工作效率,除增殖培养时应控制增殖条件外,在纯种分离时,培养条件对筛选结果影响也很大,一般可通过: ?控制营养成分 ?调节培养基PH ?添加抑制剂

(推荐)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及相关案例分析摘取简要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及相关案例分析 摘取简要 一、发酵类制药废水来源 近年来,我国发酵类制药产业发展快速,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发酵类药物产品主要有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和其他几大类型。发酵类药品的生产过程一般都需要经过菌种的筛选、种子制备、微生物发酵、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提炼纯化、精制、干燥、包装等步骤,生产过程中将会有产生大量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如图1.1所示,由此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此废水主要可分为四类:(1)主生产过程排水;(2)辅助过程排水;(3)冲洗水;(4)生活污水。 从图中可以看出发酵类制药废水在生产过程中排水点很多,高、低浓度废水的单独排放,有利于清污分流,高浓度废水间歇排放,酸碱度和温度变化比较大,污染物浓度高,如废滤液、废母液等的COD一般在10 000 mg/L以上。 二、发酵类制药废水水质特征及典型处理技术

1.水质特征 制药废水作为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的污染主要来源于菌渣的分离,溶剂萃取,精制,药品回收设备,地面冲洗水处理等生产过程。高浓度的发酵类废水的COD含量一般在10000mg/L以上,BOD5/COD值差异较大,废水带有较重的颜色和气味,容易产生泡沫,废水的pH值、水质、水量的波动大等。 2.发酵类制药废水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共同点: (1)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2)冲击负荷大,废水的水质和水量随时间变化很大; (3)含抗生素,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和阻碍的作用; (4)氮的浓度高,碳氮比低; (5)悬浮物浓度高; (6)色度高; (7)硫酸盐浓度高; (8)BOD5/COD比值低,可生化性极差,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成分高3.典型处理技术 1)铁碳微电解法:以Fe-C作为制药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可大大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采用铁炭-微电解-厌氧-好氧-气浮联合工艺处理医药中间体生产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20%。 2)臭氧氧化法:不但能提高抗生素废水的BOD5/COD,同时能较好去除废水中COD。应用臭氧氧化技术对抗生素制药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废水pH 值不变的条件下,臭氧氧化过程COD去除率均可达到75%以上。 3)Fenton试剂法:是亚铁盐和H2O2的组合,在处理青霉素废水的方面有较好开发前景。Fenton氧化不但能有效的去除废水中有害有机物质,它同样也

微生物发酵工业废水探讨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环境保护 行 业 污 水 单位: 姓名: 时间:

微生物发酵工业废水探讨 一、工业废水的营养特点 适合微生物生长积累油脂的工业废水含有可作为碳源的丰富有机物、糖类,如淀粉废水、味精废水、啤酒废水等。这类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COD、BOD浓度高,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纤维素等有机物,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环境。 二、利用工业废水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现状 工业废水尤其是食品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糖,可以被微生物利用作为碳源积累油脂。由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分解利用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低了废水的污染程度实现了资源合理化应用。 (一)利用淀粉废水发酵钟娜等[3]利用淀粉废水对高产油粘红酵母进行了驯化和筛选,使其对淀粉废水COD的耐受程度达到了75000 mg/L,400L发酵罐实验表明,经33h的培养后,生物量达25.3g/L,菌体油脂含量为29.5%,COD降解率为92.5%。杜娟[4]等利用甘薯淀粉废水,采用添加营养因子的方法研究了产油菌株FR的生长、产油及COD去除,发现经淀粉酶液化处理后的产油率可达45.3%,淀粉酶和糖化酶先后处理后的COD去除率可达66.3%。 (二)利用味精废水发酵邢旭[5]等研究了粘红酵母RH8在味精废水中的生长、产油及COD去除率,发现调节废水pH至5.5后,添加废葡萄糖母液、酵母粉、KH2PO4、MgSO4、MnSO4均能够促进茵体的

生长、产油和COD去除。生物量最高可达15.6g/L,干茵体中油脂质量分数达到29.61%,COD去除率达到45.1%。 (三)利用啤酒废水发酵郭淑贤等[6]用斯达油脂酵母发酵啤酒生产废水,发酵条件经优化后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COD 降解率和油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分别达到13.83g/L、5.25g/L、37.9 2%、79.08%和65.46%,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2.62%,19.32%,5.92%, 57.15%和2.36%,优化效果显著。 三、存在问题及展望 目前微生物发酵废水生产油脂还处于实验阶段,要实现工业化发展还有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如味精废水和啤酒废水,由于废水中含有生产菌株产生的代谢废物和各工序产生的其他废水,有可能含有影响产油微生物正常生长的微量元素,但其组成较复杂难于分析;在微生物发酵前需对废水进行稀释调pH值等前处理,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工序;以废水为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其生物量、油脂积累量仍然较低,目前尚不能满足工业化需求。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相关研究:深入研究产油微生物在发酵中油脂的合成代谢途径;加强产油微生物对原料的适应性,通过基因重组、定向进化等手段筛选、驯化,获得具有更强适应性和更高产油能力的菌株;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减少发酵前处理工序、获得成本低、产油高的发酵模式。

发酵工业存在地主要问题及解决要求措施

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 我国发酵工业的现状 我国发酵工业是将传统的发酵工艺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工业生物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产业。我国发酵工业目前已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工业体系。其中,一部分产品的发酵生产工艺及技术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掌握了核心工艺技术拥有知识产权。目前,我国已经是味精、柠檬酸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2013年我国发酵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出口量及同比增长率。 2013年我国生物发酵工业全年生产值约2780亿人民币,全年的产品总产量为2429万吨,比2012年略有增长。其中,味精、淀粉糖由于价格等原因导致产量下降,而氨基酸、酵母、酶制剂行业保持了持续增长。2013年,氨基酸产品年产量为400万吨,有机酸产品年产量为158万吨,功能发酵制品年产量为310万吨。2013年我国发酵工业主要产品出口总量为万吨,比2012年增长了%。

近年来,随着食品发酵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工业用粮也在不断增加,工业大量使用粮食造成了与人类争粮的局面。与此同时,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渣也极污染了环境,不仅消耗了大量粮食、能源和水资源,而且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发酵工业耗能多、排污大,采用新技术,优化发酵生产工艺,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提高发酵原料的综合利用率,把耗能降到最低水平,以期获得最佳产品和获得最好的效益,这一直以来都是发酵工业努力的目标。 2 我国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粮食短缺问题 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总量7%左右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人口总额21%的人口,而且我国的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人口在不断增长。2013年我国粮食国总消费量为60 133万吨,而发酵主要工业耗粮约为16 970万吨,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20千克,但人均粮食消费量约500千克,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有旱情,导致粮食减产,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所以降低粮耗是目前我国发酵工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发酵工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优化发酵生产工艺、节约粮食。

菌种的发酵工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工业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一门现代工业,而现代发酵工程则是指直接把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是在化学工程中结合了微生物特点的一门学科。因而发酵工程有时也称作微生物工程。在本章中,我们将对发酵的基本概念,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及其生长代谢特性,以及发酵工程原理作—简单介绍。 一、基本概念 1,发酵一词的来源 发酵现象早巳被人们所认识,但了解它的本质却是近200年来的事。英语中发酵一词fermentation是从拉丁语fervere派生而来的,原意为“翻腾”,它描述酵母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浸出液时的现象。沸腾现象是由浸出液中的糖在缺氧条件下降解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在生物化学中把酵母的无氧呼吸过程称作发酵。我们现在所指的发酵早已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发酵是生命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和生理变化,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化学反应根据生命体本身所具有的遗传信息去不断分解合成,以取得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发酵产物是指在反应过程当中或反应到达终点时所产生的能够调节代谢使之达到平衡的物质。实际上,发酵也是呼吸作用的一种,只不过呼吸作用最终生成CO2和水,而发酵最终是获得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因而,现代对发酵的定义应该是:通过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生长培养和化学变化,大量产生和积累专门的代谢产物的反应过程。 2,发酵的定义 (1)狭义“发酵”的定义 在生物化学或生理学上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二氧化碳。同时获得能量,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而获得能量等等。 (2)广义“发酵”的定义 工业上所称的发酵是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丙酮丁醇、乳酸等,以及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的生产。产品即有细胞代谢产物,也包括菌体细胞、酶等。 3,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的定义 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二、发酵的特点 发酵和其他化学工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生物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也比较简单。 2,发酵所用的原料通常以淀粉、糖蜜或其他农副产品为主,只要加入少量的有机和无机氮源就可进行反应。微生物因不同的类别可以有选择地去利用它所需要的营养。基于这—特性,可以利用废水和废物等作为发酵的原料进行生物资源的改造和更新。 3,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来完成的,反应的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单—的代谢产物。 4,由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反应机制,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地氧化、还原等化学转化反应,也可以产生比较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除了必须对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和空气过滤外,反应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如果污染了杂菌,生产上就要遭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是感染了噬菌体,对发酵就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而维持无菌条件是发酵成败的关键。 6,微生物菌种是进行发酵的根本因素,通过变异和菌种筛选,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菌株并使生产设备得到充分

有机肥菌种(菌剂)

有机肥菌种(菌剂)--Rw酵素剂 主要技术指标(QB/T003-2005) 有效活菌数(cfu)/〔×108 /g(ml)〕≥50.0 纤维素酶活〔u/g(ml)〕≥30.0 蛋白酶活〔u/g(ml)〕≥15.0 淀粉酶活〔u/g(ml)〕≥10.0 杂菌率(%)≤5.0 水分(%)≤20.0 PH值 5.5-7.5 粒度直径(mm)≤2.0 有效期/月24 一、功能与特点 1、适用对象:猪、鸡、鸭等畜禽类粪便(包括厩肥)。 2、适用范围:大型有机肥厂、大型养殖厂及农场。 3、起温快,环境温度0℃以上时,48小时温度升至55℃以上。可充分分解畜禽类粪便中产生臭味的有机硫化物、有机氮化物等。在充分搅拌均匀后,2-3天即可消除臭味。 4、堆肥周期短,10-15天完全腐熟。 5、堆肥高温持久,能杀灭发酵物中的病菌、虫卵、杂草种子。 6、堆肥总养分损失少,腐殖质含量高,钾素含量增高明显。 二、使用方法 每1kgRW酵素剂可处理畜禽粪便10000kg,使用时将1kgRW酵素剂与10kg稻糠或玉米面混合均匀,均匀掺入发酵物中。 三、注意事项 1、本品必须与发酵物搅拌均匀后使用。 2、本品必须存放于通风、阴凉、干燥处。 Rw促腐剂使用说明书 Rw促腐剂是中国农业大学和鹤壁市人元生物肥技术研发中心共同研制的高科技产品。本品由能够强烈分解畜禽类粪便的细菌、丝状菌、酵母菌等十一种菌株及相关酶类复配而成,好氧发酵、分解蛋白质、粗纤维能力极强,同时能够达

到升温、除臭、消除病虫害、杂草种子和富集养分的效果。

主要技术指标(QB/T003-2005) 有效活菌数(cfu)/〔×108 /g(ml)〕≥50.0 纤维素酶活〔u/g(ml)〕≥30.0 蛋白酶活〔u/g(ml)〕≥15.0 淀粉酶活〔u/g(ml)〕≥10.0 杂菌率(%)≤5.0 水分(%)≤20.0 PH值 6.0-8.0 粒度直径(mm)≤2.0 有效期/月24 一、功能与特点 1、适用对象:牛、羊、马、鸡、鸭等畜禽类粪便、各种农作物秸秆、油枯工厂下脚料等(包括厩肥)。 2、适用范围:大型畜牧场、大型有机肥厂及农场。 3、起温快,环境温度0℃以上时,48小时温度升至55℃以上。可充分分解畜类粪便中产生臭味的有机硫化物、有机氮化物、粗纤维等。在充分搅拌均匀后,2-3天即可消除臭味。 4、堆肥周期短,10-15天完全腐熟。 5、堆肥高温持久,能杀灭发酵物中的病菌、虫卵、杂草种子。 6、堆肥总养分损失少,腐殖质含量高,钾素含量增高明显。 二、使用方法 每1kgRW促腐剂可处理畜禽类粪便10000kg,使用时将1kgRW促腐剂与10kg稻糠或玉米面混合均匀,均匀掺入发酵物中。 三、注意事项 1、本品必须与发酵物搅拌均匀后使用。 2、本品必须存放于通风、阴凉、干燥处。 RW菌剂发酵有机肥特点 鹤壁市人元生物肥技术研发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最近研制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畜禽场堆肥生产有机肥技术”,目前已被国家科技技术中心鉴定通过,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易操作等特点,便于农户、小型养殖厂、种植园等自备生产有机肥使用。 该技术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对畜禽粪便、人粪尿、农作物秸秆进行快速发酵,达到升温、除臭、无害化效果,并制成有机肥,既达到了废弃物再利用,又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投资成本。

菌种的选育

第一章菌种选育 第一节工业常用微生物及要求 一、常见微生物 (一)细菌(bacteria) 发酵工业中常用的细菌主要是杆菌,主要有: Acetobacter)醋杆菌属( 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 Bacillus):α-淀粉酶,蛋白酶,肌苷、鸟苷等核苷。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枯草芽孢杆菌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 (Brevibacterium):谷氨酸短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谷氨酸棒杆菌属((二)放线菌(actinomyces) 属原核微生物(有菌丝体,无横隔,不具完整的核。)最大的经济价值在于产生多种抗生素(antibiotic)。 Streptomyces):红,金,土,氯,链霉素链霉菌(Micromonospora):庆大霉素小单孢菌属((三)霉菌(mould) 亦称丝状真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凡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的真菌统称霉菌。) Aspergillus)曲霉属(1. A. niger)产蛋白酶,淀粉酶,果酸酶,变异菌株产柠檬黑曲霉( 酸 A. oryzae)产淀粉酶,蛋白酶,酿酒的糖化曲和酱油曲米曲霉( A. flavus)产黄曲霉毒素黄曲霉( 米曲霉和黄曲霉均为半知菌。 Penicillum):例如桔子上的绿色斑点青霉属( 2. P. citrinum):产生5'-磷酸二酯酶,降解核糖核酸为桔青霉(四个单核苷酸。 Rhizopus 3.)接合菌根霉属( . R. oryzae)米根霉( R. chinensis)华根霉( 酒药和酒曲中含有米根霉或华根霉。 Monascus) 4.红曲霉属( 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柠檬酸等。可生产食用红色素。 (四)酵母(yeast)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低等真菌。 Saccharomyces)①酵母属(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啤酒酵母(Candida)②假丝酵母属(Candida utilis)生产饲料酵母,其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都产朊假丝酵母( 比啤酒酵母高。可利用糖蜜,土豆淀粉废液生产人畜可食用蛋白质。 Pichia)③毕赤酵母属(

发酵废水

发酵工业是以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工业。它主要包括酒精、味精、淀粉、白酒、柠檬酸、淀粉糖等行业。就我国国情而言,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深加工与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差距,实现国家经济均衡发展的核心手段。但由于发酵行业耗水量大,排放废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发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高效、节能并适合我国发酵行业实际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艺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发酵行业所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①分离与提取产品后的废母液与废糟液:占废水排放量的90%,属高浓度有机废液,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糖类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高浓度、高悬浮物、高粘度、疏水性差、难降解的特性,使得该类废水处理难度很大。 ②加工和生产工程中各种冲洗水、洗涤剂:其为中浓度有机水。 ③冷却水可直接冷却后利用。 2、发酵行业高浓度废水基本水质特点: 废水中CODcr为5~12万mg/l(包括悬浮固体SS,溶解性CODcr和胶体);BOD5 约为2~6万mg/l;SS可达3~4万mg/l;纤维素:1~1.5万mg/l;废水温度高,达到85~100℃---无法直接进行处理;呈强酸性pH值:3~5---对管道和设备具有腐蚀性。废水中有机物占90%以上,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生物菌体及产品如丁醇、乙醇等。 从上述水质可以看出,发酵行业废水水质具有高浓度、高粘度、高温度、难降解等特点。 二、酒精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说明(以木薯酒精糟液为主的处理工艺) 发酵废水处理1、工艺说明 根据废糟液的水质特点,并结合我公司多年来从事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经验,污水处理工艺为:物化+厌氧+好氧的综合处理工艺。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小悬浮物,粘度高,浓度高达3万mg/L,呈酸性PH值3~5,主要为一些有机酸,均不利于后续生化反应的正常运行,所以,预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生化处理的正常运行。目前国内许多废糟液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不达标就是源于预处理系统处理效果欠佳。因此固液分离即预处理段是处理站工艺的保障。 废水温度高达100℃以上,而本处理系统的温度要求为50~60℃,为充分利用热资源,在进入处理系统之前需考虑热交换。 发酵废水处理1) 预处理系统

发酵类制药废水治理方案

山东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赖氨酸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 河南金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

目录 ~I~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处理目标 (1) 1.3设计依据 (1) 1.4设计原则 (1) 第二章废水处理方案 (2) 2.1处理工艺 (2) 2.2工艺说明 (2) 2.3处理效果 (3) 第三章处理工程设计 (4) 3.1工艺设计 (4) 3.2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7) 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8) 4.1平面布置 (8) 4.2 高程布置 (8) 第五章工程投资估算 (9) 5.1投资估算 (9) 5.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0) 第六章工程实施进度计划 (11) 第七章生产组织和安全保护 (12) 7.1 劳动定员 (12) 7.2 职工培训 (12) 7.3 安全保护 (12) 第八章环境经济分析 (13) 8.1环境效益分析 (13) 8.2 运行费用分析 (13) 第九章结论和建议 (15) 9.1 结论 (15) 9.2 建议 (15) 附图1 赖氨酸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流程图 附图2 赖氨酸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概况 山东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济宁新建年产25000吨的饲料级赖氨酸盐酸盐生产厂,其生产工艺为: 淀粉—葡萄糖—工业发酵—离子交换提取—浓缩—结晶—干燥—产品 生产废水大部分在离子交换提取过程中产生,公司生产废水的排放量为1200吨/日,根据已建成生产运行的赖氨酸企业生产废水的类比,其废水水质指标见表1-1。 表1-1赖氨酸工业废水水质指标 1.2处理目标 本公司设计处理水量为1200吨/日,废水经处理后要求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表2中的排放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2。 表1-2赖氨酸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1.3设计依据 1.3.1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的政策。 1.3.2有关赖氨酸工业废水的调研资料。 1.3.3有关处理发酵工业有机废水和类似工业有机废水的经验。 1.4设计原则 1.4.1处理出水水质确保达到规定的国家排放标准。 1.4.2采用先进实用,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技术,尽量节省基建投资和工程运行费用。 1.4.3采用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达到运行稳定,抗冲击能力强,管理维护方便的工程目标。

高中生物总结--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含练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归纳及试题例析 一、知识归纳 1、几种常用发酵菌种的比较 2、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中所用菌种及控制条件的比较

3、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的比较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比较项目 果酒和果醋制作 腐乳的制作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制作原理 果酒:无氧呼 吸 果醋:有氧呼吸 多种微生物发酵 泡菜制作:乳酸菌无氧呼吸 亚硝酸盐检测:在盐酸酸化条件下,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 反应后,与N -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实验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 果酒 果醋 让豆腐上长也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操作提示 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防 控制好材料的用 泡菜坛的选择;腌制的条件;测定亚

止发酵液被污染;控制 好发酵条件。 量;防止杂菌污 染。 硝酸盐含量的操作。 二、相关试题 1.(2010·北京理综,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腐乳时只有毛霉发挥作用 B.豆腐的表面长出青色物质则标志着腐乳制作完成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制作腐乳时加盐是为了促进毛霉的生长 3.下列关于病毒、醋酸菌、毛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与后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是RNA B.醋酸菌是好氧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和核仁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为肽和氨基酸D.三者在培养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都能正常生长繁殖

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

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2015-07-09 16:02阅读:385 次文章来源:未知 1 我国发酵工业的现状 我国发酵工业是将传统的发酵工艺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工业生物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产业。我国发酵工业目前已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工业体系。其中,一部分产品的发酵生产工艺及技术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掌握了核心工艺技术拥有知识产权。目前,我国已经是味精、柠檬酸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2013年我国发酵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出口量及同比增长率。 2013年我国生物发酵工业全年生产值约2780亿人民币,全年的产品总产量为2429万吨,比2012年略有增长。其中,味精、淀粉糖由于价格等原因导致产量下降,而氨基酸、酵母、酶制剂行业保持了持续增长。2013年,氨基酸产品年产量为400万吨,有机酸产品年产量为158万吨,功能发酵制品年产量为310万吨。2013年我国发酵工业主要产品出口总量为327.9万吨,比2012年增长了13.2%。 近年来,随着食品发酵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工业用粮也在不断增加,工业大量使用粮食造成了与人类争粮的局面。与此同时,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渣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不仅消耗了大量粮食、能源和水资源,而且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发酵工业耗能多、排污大,采用新技术,优化发酵生产工艺,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提高发酵原料的综合利用率,把耗能降到最低水平,以期获得最佳产品和获得最好的效益,这一直以来都是发酵工业努力的目标。 2 我国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粮食短缺问题 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总量7%左右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人口总额21%的人口,而且我国的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人口在不断增长。2013年我国粮食国内总消费量为60 133万吨,而发酵主要工业耗粮约为16 970万吨,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20千克,但人均粮食消费量约500千克,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有旱情,导致粮食减产,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所以降低粮耗是目前我国发酵工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发酵工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优化发酵生产工艺、节约粮食。 2.2 水资源匮乏问题 2012年我国味精行业年耗水量1.25亿吨,柠檬酸行业年耗水量4000万吨,而且废水排放量每年都在增加。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尽管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很大,约占全球水资源的7%,但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却很少,2012年人均水资源量为2186立方米,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3]。我国有11个省份属于“水稀缺”,还有许多地区在为生活饮用水发愁,所以要降低发酵工业的用水量,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加大对废水的处理,争取早日实现废水零排放。 2.3 环境污染问题 发酵工业产品是原料先经过发酵,再经提取、精制得到的,生产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一定浓度的有机废水和废渣。2012年我国味精行业排放废水1.2亿吨,柠檬酸行业排放废水3500万吨,这些废水和废渣是发酵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不经严格处理就排入江河,将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3 我国发酵工业主要问题的解决措施 近年来,为了提高发酵原料综合利用率和工业副产品的转化率,加大对产品生产工艺的优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发酵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和工业废弃物等

发酵废水处理方法

发酵废水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 发酵工业是以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工业。它主要包括酒精、味精、淀粉、白酒、柠檬酸、淀粉糖等行业。就我国国情而言,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深加工与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差距,实现国家经济均衡发展的核心手段。但由于发酵行业耗水量大,排放废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发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高效、节能并适合我国发酵行业实际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艺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发酵行业所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①分离与提取产品后的废母液与废糟液:占废水排放量的90%,属高浓度有机废液,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糖类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高浓度、高悬浮物、高粘度、疏水性差、难降解的特性,使得该类废水处理难度很大。 ②加工和生产工程中各种冲洗水、洗涤剂:其为中浓度有机水。 ③冷却水可直接冷却后利用。 2、发酵行业高浓度废水基本水质特点: 废水中CODcr为5~12万mg/l(包括悬浮固体SS,溶解性CODcr 和胶体);BOD5 约为2~6万mg/l;SS可达3~4万mg/l;纤维素:1~1.5万mg/l;废水温度高,达到85~100℃---无法直接进行处理;呈强酸性pH值:

3~5---对管道和设备具有腐蚀性。废水中有机物占90%以上,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生物菌体及产品如丁醇、乙醇等。 从上述水质可以看出,发酵行业废水水质具有高浓度、高粘度、高温度、难降解等特点。 二、酒精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说明(以木薯酒精糟液为主的处理工艺)发酵废水处理 1、工艺说明 根据废糟液的水质特点,并结合我公司多年来从事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经验,污水处理工艺为:物化+厌氧+好氧的综合处理工艺。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小悬浮物,粘度高,浓度高达3万mg/L,呈酸性PH值3~5,主要为一些有机酸,均不利于后续生化反应的正常运行,所以,预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生化处理的正常运行。目前国内许多废糟液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不达标就是源于预处理系统处理效果欠佳。因此固液分离即预处理段是处理站工艺的保障。 废水温度高达100℃以上,而本处理系统的温度要求为50~60℃,为

发酵工业废水零排放与盐资源化循环利用集成技术及应用示范申报指南

发酵工业废水零排放与盐资源化循环利用集成技术及 应用示范申报指南 一、项目目标 针对发酵工业废水零排放与盐资源化循环利用难题,研究分析影响废水实现零排放、回用水高质化利用及盐资源化过程抗性屏障及调控机制,突破废水零排放和盐资源化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废水中盐回用于生产系统而不推向社会,有效防范环境水体盐碱化,进一步改善区域流域水环境生态质量,节约一次水资源,助推发酵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二、项目任务 任务1:典型发酵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盐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抗性屏障及调控机制 针对发酵工业废水浓度高,水量大、盐分高,成分复杂等特点,开展典型发酵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盐资源化循环利用抗性屏障的特征污染组分解析研究,建立典型发酵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盐资源化循环利用全过程工艺路线与调控机制。 任务2:废水零排放及回用水高质化利用集成技术研究 通过分析废水零排放和回用水高质化利用协同处理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开发废水零排放及回用水高质化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企业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过程,实现污染防治和节水减排。提出并确定合理、可行的废水零排放及回用水高质化利用工艺路线和关键技术参数,建立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水高

质化利用技术标准。 任务3:废水中盐资源化循环回用于生产系统集成技术研究针对发酵工业生产废水中大量盐分进入环境水体导致区域流域水体、土壤盐碱化,分离回收后难以满足生产要求和资源化利用等问题,研究开发废水中盐资源化循环回用于生产系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确定合理、可行的废水中盐资源化循环利用工艺路线和技术参数,建立盐资源化循环回用技术标准。 任务4:废水零排放及盐资源化循环回用生产系统工程建设及应用示范 开发配套发酵工业5000吨/天规模以上废水零排放、回用水高质化利用与盐资源化循环回用生产系统关键装置,形成工程示范及应用推广。 三、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 1.建立废水零排放、回用水高质化利用与盐资源化循环回用于生产系统关键技术标准体系1套; 2.确定5000吨/天及以上废水零排放、回用水高质化利用与盐资源化循环回用于生产系统集成处理工艺技术路线,形成工艺技术包1项; 3.开发配套废水零排放、回用水高质化利用与盐资源化循环回用生产系统关键装置,申报专利5项以上; 4.回用水高质化利用指标COD≤20mg/L、TDS≤100mg/L、NH3-N≤1mg/L,废水中盐资源化循环利用率大于80%;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与案例 目标的确定 与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是“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而本节标题定为《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事实上,微生物发酵在现实生活中远远超出了食品工业的范畴。因此,本节内容一开始时并没有局限于食品生产,而是从比较大的视角──发酵工程史话引入,然后探秘发酵过程,再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为此,本节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了解发酵工程发展的历史,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关系;说出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关注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学 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和方法预期目标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过微生物发酵与食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许多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哪些食品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相应的发酵种类是什么? 生:酸奶、泡菜,它们都是乳酸发酵。 师:很好!还有其他食品吗?想一想,我们每天吃的主食有通过发酵制作的吗? 生:馒头、面包。 师:对,实际上,我们经常食用的许多食品,以及使用的一些药品,它们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微生物发酵。那么,微生物发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生产过程怎样?它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全,教师可提示。 投影或板书:第一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从社会中来的意识。 2.新课──发酵工程史话的学习。师:现在人们能够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大规模地生产食品、药品等许多产品,那么,人们今天的成绩是如何一步步取得的呢?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发酵工程史话。 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发酵工程史话标题下的第一自然段。 从这段文字的叙述中,能够看出,人类的祖先很早就会在不知微生物发酵原理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生产多种产品,这个方面还有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由此可见,发酵技术是从生产实践中一步步产生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的核心内容是,随着两位科学家研究出发酵现象的本质和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后,诞生了传统的发酵工业。这充分说明了发酵技术需要基础科学研究的指导,即科学研究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师:好,请大家继续阅读后四个自然段的内容。从中能够看出,发酵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从传统的发酵工业到现代发酵工业,再到微生物工程,它不仅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使它如虎添翼。由此看来,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同时科学技术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投影或板书: 一、发酵工程史话 学生先阅读教材相应的段落,教师就此段落提炼出有关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素材自然过渡到发酵工程史话。 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是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让学生体验技术需要以基础科学研究作指导,科学、技术间存在相互作用。 让学生认同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浅论发酵工程制药的废水处理方法

浅论发酵工程制药的废 水处理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浅论发酵工程制药的废水处理方法制药工业生产工序繁多,使用原料种类多、数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产生的“三废”量大,排放物成分复杂。在制药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有毒有害废水,废水中污染物组分繁杂,污染物含量高、COD值高、有毒有害物质多、生物难降解物质多,因此,制药废水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如何治理制药废水,已成为现阶段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而发酵工程是制药工艺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节,发酵工程制药的废水因其成份复杂以及污染物含量高而使得该类废水的治理尤为重要。本文将着重论述发酵工程制药的废水处理问题。 一、发酵制药废水的种类和特点 经文献1显示,在发酵类药物中,抗生素类占发酵类药物产量的26.6%,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水量大,废水中所含成份主要为发酵残余物、破乳剂和残留抗生素及其降解物,还有抗生素提取过程中残留的各种有机溶剂和一些无机盐类等。废水带有较重的颜色和气昧,悬浮物含量高,易产生泡沫,含有难降解物质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并且有毒性等,这类废水难生化降解。 维生素类药物占发酵药物产量的72.1%。维生素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洗罐水、母液及釜残。其特点是:①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②高浓度有机废水多为间歇排放,造成排水水质不均匀;③废水中主要含有有机污染物,水质偏酸性。另外还含有氮、磷及无机盐。废水可生化性好。 氨基酸产量仅占发酵药的1.1%,主要排放的废水为发酵罐中对气体产物的洗涤水、消毒系统中蒸发气的洗涤水和树脂洗涤水,水中含有蛋白、糖等。某

第1节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课外相关知识收集: (一)味精生产的第一步是选育出能产生谷氨酸的细菌菌种,如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这些细菌先是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的,再用诱变、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处理,便可得到高产的菌种。 由于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是细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的,所以要大量培养这些细菌,就需根据细菌的代谢特点配制相应的培养基。培养基如何配制可参看教科书中关于配制培养基的解释。 由于生产中要采用单一菌种发酵,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入其他微生物(杂菌),所以生产味精的培养基和发酵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并进行无菌操作。 在味精生产过程中,由于发酵罐的体积很大,需要的菌种(种子)量就多。为提高发酵罐中的发酵效率,缩短生产时间,要把谷氨酸棒状杆菌或黄色短杆菌的菌种,经过培养,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接入到发酵罐中,即要先经过扩大培养后再接种。 当谷氨酸棒状杆菌或黄色短杆菌的菌种接入发酵罐后,这些细菌就会利用罐内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大量繁殖,同时产生大量的谷氨酸。为使发酵过程处于最佳状态,现代化的味精生产企业,其发酵罐均有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对发酵过程中的各种条件严格控制,以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需要说明的是,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均是好氧菌,因此,发酵过程中要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以满足它们生长繁殖的需要。 在温度为30~37℃、pH为7~8的条件下,经28~32h,发酵罐内的培养液中就会生成大量的谷氨酸,随后,将谷氨酸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用适量的Na2CO3溶液中和(形成谷氨酸钠结晶)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等步骤,便成了味精。这便是味精生产的最后一步,即分离、提纯产物,获得产品。 (二)微生物发酵应用 1.食品业: 糖果、饼干、果冻等添加了红曲色素,以调节色泽; 果汁、饼干、面包、点心、方便面等添加了黄原胶,起悬浮、稳定、增稠、改善口感、防止粘牙、延长储存期等作用; 各类罐头,包括蔬菜、水果、蘑菇、鱼类、肉类、蛋类罐头,香肠,包装奶等添加了乳链杆菌肽,以保鲜、防腐,保存营养和改善口感等; 各种果汁、啤酒和饮料中均需使用柠檬酸或乳酸作为酸味剂调节口味、口感; 饭店、食堂和家庭制作的菜肴中常加味精或肌苷,以增加鲜味。 可以说市场上出售的各类食品均加有各种食品添加剂,其中约70%~80%的食品添加剂是用发酵法,或发酵产生的酶,加工生产的。 (三)发酵工业大致经历的时期 (1)原始发展时期 人类有意无意地利用微生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最初可能是人类发现储存水果会自然发酵变酒,而逐渐形成酿酒技术。相传,在埃及和中亚两河流域,在公元前40世纪至公元前30世纪已开始酿酒。我国利用微生物进行谷物酒类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