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的教育思想及启示研究

合集下载

卢作孚生平事迹的读后感

卢作孚生平事迹的读后感

卢作孚生平事迹的读后感读完卢作孚的生平事迹,我就像发现了一颗被岁月尘埃掩盖的超级巨星。

卢作孚这人啊,简直就是个传奇的实干家。

你想啊,在那个动荡不安、啥啥都困难的年代,他就像个开了挂的超人。

他搞航运,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就好比在一片波涛汹涌、到处都是暗礁的大海里,他愣是开着他的“航运小船”闯出了一片大大的天地。

别人可能觉得在那种环境下,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他倒好,一心想着怎么把航运业搞得风生水起,让人们出行、运货都更方便。

他办民生公司的时候,我估计就像一个厨师要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厨房里做出满汉全席。

没有好的条件,没有雄厚的资金,可他就凭着一股牛劲儿和聪明的脑袋瓜子。

他就像个磁铁一样,把各种人才都吸引过来,大家跟着他一块儿干。

他对待员工也特别好,就像一个大家长,带着一群孩子朝着美好的未来奔。

而且啊,卢作孚可不只是个只想着赚钱的商人。

他心里装着整个社会呢!他搞乡村建设,就像一个拿着魔法棒的神仙,想把那些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人间仙境。

他从教育、经济、社会风气等各个方面入手,这简直就是要全方位改造啊。

在他眼里,好像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就好比你看着一堆乱糟糟的毛线,他就能给你织出一件漂亮又暖和的毛衣。

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更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时候国家都快被日本鬼子打得千疮百孔了,他的航运公司就像战场上的补给线一样重要。

不管多危险,他都勇往直前,把物资运到需要的地方,把人送到安全的地带。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就像明知前面是枪林弹雨,还毫不犹豫地冲过去的勇士。

从卢作孚的生平事迹里,我学到了很多。

他让我知道,不管环境有多恶劣,只要有梦想,有行动力,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他也让我明白,一个人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想着怎么为社会做点贡献。

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也给我们现在的人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要是我们都能有他那种拼搏和奉献的精神,这个世界肯定会变得更美好。

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他打了一针鸡血,也想努力去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儿呢!。

卢作孚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卢作孚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卢作孚的教育思想及影响历史文化系历史学1002班赵蓉玺20101603205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

因为各种原因,卢作孚于1952年2月8日晚在重庆的家中自杀,卢作孚死后,社会各界人士都感慨万千,纷纷表示遗憾万分。

卢作孚死后,由于“左”的路线干扰,一直蒙冤受辱,他的家人也难免受牵连。

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党对卢作孚才平反昭雪。

但是他的思想和事迹从20 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20多年中因为极左思潮的影响,没人敢宣传,没人敢肯定,没人敢研究。

所以在现在对卢作孚的了解和研究还是很少的,认识卢作孚、宣传卢作孚、研究卢作孚、弘扬卢作孚精神,还有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卢作孚在我国近现代经济史、教育史和社会史上都有深远的影响,他一身三任,是现代名族工业发展史上公认的爱国实业家、具有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在今天,我们继续倡导卢作孚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于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卢作孚知行统一的教育思想卢作孚先生是一位知行统一的务实者,他办实业、办教育都是如此。

他不仅有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而且还有丰富而长期的教育实践。

知行统一是他教育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基础观卢作孚是一位教育救国论者,他对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无论是早期直接从事教育事业,还是后来组织实施地方建设,创办实业,他总是把教育置于国家现代化建设这个大体系中去思考,认为教育在复兴祖国、振兴中华的事业中处于基础地位。

他认为一切事业中“第一重要的建设事业是教育,因为一切事业都需要人去建设,人是需要教育培养成的,所以努力建设事业的第一步应努力教育事业。

卢作孚先生不仅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更是身体力行地办教育。

他在青年时期就直接从事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倡导教育实业、教育救国和教育改革。

2.教育“优先”观卢作孚先生认为,教育与经济及其它一切事业相比,必须优先发展。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
卢作孚是20世纪中国农村建设的先驱者之一,他提出的乡村建设理念对于今天的新时代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理念的内涵、实践经验以及对新时代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
浅析。

乡村建设理念的内涵。

卢作孚提出的乡村建设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他强调产业发展是农村建设的核心,通过发
展农业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农民增收。

他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强调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他还倡导乡风文明,提倡农村居
民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公共文化建设。

他关注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强
调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农村民生质量。

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的实践经验。

卢作孚在解决农村建设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首先注重产业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动农村农业的现代化。

他还大力发展乡村工业,通过扶持农村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卢作孚还重视生态
保护与乡村建设的结合,通过生态农业的模式,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绿色食品。

他注重加
强社区自治,通过建立村民委员会的形式,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

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对于新时代的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只有通过产业兴旺、生
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综合手段,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的
幸福生活。

卢作孚的美学美育思想

卢作孚的美学美育思想

卢作孚美学美育思想与实践的当代价值周鸣鸣卢作孚虽然没有专门的美学和美育著作,但是,在他的著作及他一生所创造的每一桩事业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他的美学与美育思想和实践,并贯穿在他对整个人生的社会理想、教育理想的追求中,体现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劳动观、生活观之中,表现在他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实践中。

一、卢作孚美学美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在上个世纪的初叶,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启蒙,辛亥革命不仅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暴,而且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出于救国的革命动机举起了美育思想启蒙的大旗,将具有现代意义的美育从西方传入中国,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先知先觉者的重视。

梁启超被称为20世纪“新的审美理想的助产士”[1]着力推崇美育的地位和价值,“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之最要者”。

[2]视美为人生的目的。

王国维开世纪风气之先,将康德、叔本华、席勒和尼采的西方哲学美学著作翻译介绍到了中国,提倡以审美拯救人性。

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说:“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

”蔡元培将西方的美学美育思想与中国国情结合,在北大率先开设了美学课程,提出“美感之教育为世界观教育”[3],“以美育代宗教说”。

1912年,蔡元培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曾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从1912年到1919年教育部所发的大量文件中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对美育的重视,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例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4]。

蔡元培还摈弃了当时某些人将美育作为艺术教育的观点,将美育放在培养健全人格的五育之首。

他指出,美育不仅包括艺术教育,也包括社会文化设施、园林点缀、市乡布置、言谈举止、自然风光等等方面,美育不仅有学校美育、还有家庭美育、社会美育。

[5]这个时期,美育写进了教育方针,这是美育观念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卢作孚是中国乡村建设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乡村建设理念对中国乡村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对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进行浅析,并归纳出相关启示。

一、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卢作孚在乡村建设方面的主要理念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并通过以农田水利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来推进乡村建设。

他提出了“工整、美丽、有序、绿色、富饶”的乡村建设理念,强调了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卢作孚强调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先发展农田水利,只有解决了农田水利问题,才能保障农民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他提出了“井、池、塘、渠”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通过挖掘井、修建池塘、开凿渠道,解决了农田的灌溉和排水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卢作孚还注重了乡村环境的整治和美化。

他提出了“工整、美丽、有序”的乡村建设目标,通过修整和规划农田、村庄和道路,美化村庄环境,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在绿化方面,他倡导种树造林,开展土地治理,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二、新时代下的启示1. 统筹城乡发展2. 坚持可持续发展新时代下的乡村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新建乡村建设中,要注重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农田的水利利用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

3. 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乡村建设要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基本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组织,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4. 增加农民收入和培养农民素质在新时代下,乡村建设要致力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培养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要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

卢作孚,一个大亨的教育思想

卢作孚,一个大亨的教育思想

卢作孚,一个大亨的教育思想卢作孚(1893~1952)XX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

青年时便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

自学成才后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

并以现在的XX市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获得成功。

卢作孚(1893~1952),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船王和爱国实业家,被毛泽东赞誉为我国发展民族工业中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家之一。

然而,卢作孚指出:“自己现在是办实业的,但实际上是一个办教育的,几乎前半生的时间,都花在办教育上,而现在所办的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站在教育应该如何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美好和民众的福祉的根本利益思考。

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价值取向与人生追求,使他达到人生和事业的臻美之境,创造了众多的奇迹和辉煌。

一、立足乡村现代化的大教育观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

具有时间长、空间广、效益高、质量好、内容多的特点。

”大教育在教育时空上具有终身性与广延性,包括学校、社会、家庭,从胎教一直到老年,各种可能的教育资源构成运用系统;在教育效用上,强调学生心智与思维的发展而非知识的简单积累;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博雅教育、跨学科性与综合化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多样性与现代科技的整合。

这种教育观具有前瞻性与未来性,也让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培养成为可能。

卢作孚是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他时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把个人的利害得失与国家存亡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他早年直接从事教育事业,还是后来在泸州、成都和北碚办教育、兴实业,他最重视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救亡图存,更在于缔造新的中国,实现国家现代化。

卢作孚大教育观集中体现于他在嘉陵江三峡地区开展的乡村现代化建设。

“教育首先作为乡村建设的‘第一重要的建设事业’来对待”,理由是“因为一切事业都需要人去建设,人是需要教育培育成的,所以建设事业的第一步是教育事业。

卢作孚的文章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读后感

卢作孚的文章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读后感

卢作孚的文章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读后感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介绍卢作孚及其背景
二、卢作孚的文章《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的主要内容
三、对卢作孚文章的读后感
四、卢作孚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正文
卢作孚,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教育事业做贡献。

在读完他的文章《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后,我深受启发,对卢作孚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卢作孚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中国社会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于人民的觉醒和青年的奋斗。

他认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青年具有积极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卢作孚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卢作孚的观点让我深感认同。

作为一名年轻的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社会现象,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

卢作孚的文章,让我看到了一位爱国实业家的高度和深度,他关注社会,关注青年,关注未来。

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以卢作孚为榜样,积极进取,不断学习,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卢作浮的人本管研究理思想

卢作浮的人本管研究理思想

卢作浮的人本管研究理思想内容摘要:由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从一条仅70.6吨位的小火轮起家,十年间就发展成为川江航运业的主力军,将外国轮船逐出川江,统一和发展了川江航运事业,在抗战前夕已成为当时我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航运企业集团,创造了我国民族航运事业的奇迹。

民生公司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就是讲企业精神——民生精神与人本思想紧密结合,创造了独特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推动了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关键词:卢作孚民生公司人本思想应用论文正文一、卢作孚简介卢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

他是中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虽然卢作孚家境贫寒,小学就辍学了,却自学成为中学数学教师,后来到成都投身于“五四运动”,参加新教育实验,教育救国失败后转向了实业救国。

卢作孚1925年在重庆创办了民生轮船公司。

公司在与当时川江航运的霸主——英美船队的激烈竞争中,卢作孚通过加强经营管理,靠自己的智慧和国人的支持,使企业迅速扩大,最后收购了竞争对手英美船队的资产,成为川江船王。

1938年,卢作孚指挥民生公司的船队,冒着日本敌机的狂轰乱炸,将滞留在汉口的百万吨物资和150多万人转运到重庆,创下了东方奇迹,保住了当时国家民族工业的血脉。

解放后,卢作孚把一手创办的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民生交给了国家。

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实业家,却在1952年“三反”、“五反”中选择了自杀,用大量的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建国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四个人是我们万万不能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生涯中充满了艰辛、风险和挑战,并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

二、卢作孚的人本管理思想由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从一条仅70.6吨位的小火轮起家,十年间就发展成为川江航运的主力军,将外国轮船逐出川江,统一和发展了川江航运事业,在抗战前夕已成为当时我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航运企业集团,创造了我国民族航运事业的奇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作孚的教育思想及启示研究
摘要:卢作孚先生是我国现代民族工业发展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的爱国教育家。

他不仅有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而且还有丰富而长期的教育实践。

卢作孚的教育思想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即使在今天,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卢作孚教育思想知行统一启示
卢作孚教育思想最显著的特点是知行统一,并具体体现在各个不同的方面。

以下就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教育基础观
众所周知,卢作孚是一位教育救国论者,他对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无论是早期直接从事教育事业,还是后来组织实施地方建设,创办实业,他总是把教育置于国家现代化建设这个大体系中去思考,认为教育在复兴祖国、振兴中华的事业中处于基础地位。

他认为一切事业中“第一重要的建设事业是教育,因为一切事业都需要人去建设,人是需要教育培养成的,所以努力建设事业的第一步应努力教育事业。

”①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体现为人的培养和训练的重要性。

卢作孚先生不仅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更是身体力行地办教育。

他在青年时期就直接从事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倡导教育实业、教育救国和教育改革。

如他在任教育行政官员时,以南川师范学院作为推行新教育思想的试验基地,从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二、教育“优先”观
卢作孚先生认为,教育与经济及其他一切事业相比,必须优先发展。

他在《教育经费与教育进行》一文中,针对当时在发展教育问题上出现的“民必当富而后教,今民未富”,“国必偃武后而修文,今武未偃也”的混乱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必须优先发展的主张。

他认为如果需要国家富裕,就必须通过民生教育来提高人民的生产能力。

他还认为,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需要教育经费拨付优先。

他面对办教育缺乏经费,国家又不重视的情况,于是决定创办实业,这是他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延伸和具体实践。

三、教育“实业”观
把教育与实业、与经济发展合二为一,同步发展,视教育直接为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是卢作孚先生知行统一教育思想中最闪光的地方和精华所在。

他所办的民生公司就是一所特殊的、且最为实际的学校,是一个把教育融入到实业中,按实业的需要发展教育,把实业办成学校的典范。

民生公司正是依靠这支经过严格训练的职工队伍,在抗战时期,冒着敌机轰炸,日夜抢运国家的军工物资,抢救旅客生命财产而不怕
牺牲;民生公司能够由一艘70吨的民生小轮,最终发展壮大为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航运企业,可以说,正是得益于对职工的长期教育而培养了特有的企业精神,这是卢作孚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伟大成果。

四、教育“终身”观
卢作孚先生在一生办实业、办教育的活动中,处处体现出他主张国民终身教育的思想。

他继承和发扬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强调“人人皆有受教育之机会,——吾人所处欲得良好之社会,必其社会中皆系有受良好教育之人,是今后受教育者,应为人类之全体。


③他所倡导的民众教育的内容,其含义就是让全民接受终身教育,进行终身学习,“增进人们谋生的机会”。

他主张的民众教育的内容:一是现代生活运动。

包括各种新知识和生活常识的介绍,以及各种与民生相关的信息传播;二是开展识字运动。

④通过各种手段鼓励人们自觉扫盲;三是增加大众寻求职业的机会;四是开展社会工作运动,鼓励民众关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劳动。

卢作孚的民众教育、通俗教育思想,实质上与我们今天在面临知识经济挑战时所提倡的对全民进行终身教育是一致的。

综合以上教育内容,卢作孚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启示不言而喻。

时隔大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面临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明显,卢作孚的教育思想也具有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可供我们借鉴的先进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正如卢作孚先生所主张的,必须把教育作为基础产业优先发展,保证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第二,逐步实现普及初等教育,提高下一代的知识文化水平,进行素质教育,扫除文盲。

第三,终身教育。

开设更多的教育网站网点,图书室以及文化站,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大力弘扬卢作孚的教育思想,更多地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和落实。

参考文献:①②③④《卢作孚文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第8页、第65页、第13页。

吴洪成、陈之德:《卢作孚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活动论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