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研究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研究文献综述1

李清照词研究文献综述1

李清照词研究文献综述1《中国词史》对南宋数位女性词人都有关注,其中以李清照为重点。

将李清照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来研究。

他认为,前期词表现闺中生活的词揭示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表现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也带有时代感伤的情怀。

同时指出,这些词与封建礼教不无抵触,因而受到同时代封建卫道士的诋毁。

后期词书写的愁恨包含深刻的社会内容,感伤国破家亡的不幸。

在艺术成就上,他认为李清照“为自我写心,表达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个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并且“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陶尔夫和刘敬从李清照经历的时代巨变、生活坎坷和精神磨难出发,持“蚌病成珠”的观点,认为后期词中“广泛地展示了那整个时代的苦难在词人心中留下的印痕”,赋出生命与时代的悲哀。

他们把李清照的词按内容分为感伤时世、悲今悼昔、咏物自伤三类,并认为词中坦荡率直的精神与《上邪》、“敦煌曲子词”的某些民歌极相似。

另外,还分析李清照的词学观点,认为“易安体”的精妙在于词学观念、审美体验、女性意识和艺术手段四个方面,从《打马图经自序》看出其词包含的专精精神来之不易,是生命投入的结晶。

吴熊和也集中关注李清照后期词,认为她既保持了南唐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她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词的时代性和李清照个人的艺术独创性完美地统一,使传统的词风得到了充实和改造”,因此在两宋词人中独树一帜,这也是李清照对宋词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突出李清照词的意境之妙。

如她的伤别之作与柳永的“词语尘下”的赋别作品迥异,具有高雅的林下风范。

葛晓音认为李清照的闺情词风格含蓄秀婉、深挚清隽。

同时结合其人生轨迹,认为其所见的政治沧桑和世态炎凉对前期词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加上伤春伤别的情绪,使其多愁善感的才思情致早现。

但其中《渔家傲》别标奇格,展现雄奇阔大的精神境界,以汉赋方式构思小令,在北宋词中极罕见。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婉约清新:李清照的词多以婉约风格为主,情感表达细腻、含蓄,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柔美、优雅的感觉。

2. 情景交融:她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深远、美妙的意境。

3. 音律和谐:李清照对音律有着很高的要求,她的词往往押韵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4. 用典巧妙:她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5. 真挚情感:李清照的词情感真挚,无论是表达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还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6. 女性视角: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常常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着深刻的描绘。

例如,她的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体现了她婉约清新的风格,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以叠词的运用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中蕴含着深沉,清新中透露着隽永,
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词十年研究综述

李清照词十年研究综述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XX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 背景和社会环境
李清照词的创作历 程和演变
李清照词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研究李清照词的重 要性和意义
研究背景: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女词人,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研究历程:从上世纪至今,对李清照的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深入挖掘和多元化研究三个阶段。 研究焦点:李清照的词作、生平、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焦点。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文本分析、跨学科研究等多种方法。
目的:深入了解李清照词的创作背景、风格 特点和思想内涵
意义:推动对李清照词的研究,为文学史和 词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李清照词 鉴赏和理解,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多写闺中情思,风格婉约柔媚 李清照的中期词作:词风渐趋凄婉,抒发个人身世之感 李清照的晚期词作:词境开阔,寄寓深沉,多写家国之思 李清照的创作特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自然,富有音韵之美
视角。
推动了李清照 词的传播与普 及,增强了人 们对她的认识
与了解。
对后来的词人 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为宋词 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通过对李清照 词的研究,展 现了宋代女性 文学的独特魅
力与价值。
深入研究李清照词的艺术 特色和思想内涵
拓展李清照词与其他文学 作品的比较研究
挖掘李清照词在当代社会 的价值和意义
创新之处: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学科理论,拓宽了研究视 野。
局限之处:过分依赖文献资料,缺乏对李清照生活时代的实地考察与访谈,影响了研究的深 入。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诗人,她的诗词多写爱情、家国情怀、生活琐事,风格清丽,含蓄婉约。

她的诗词以抒情为主,语言流畅婉转,意境幽静深邃,情感真挚动人,被后人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诗词艺术风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新脱俗
李清照的诗词语言清新脱俗,不拘泥于俗套,她的诗词包含了大自然、人物、情境等,节奏感强,节奏宁静,押韵婉转,情感含蓄,善于运用比方和修辞,使诗句更加优美和生动,体现出李清照谨慎,深入人心的特点。

二、婉约含蓄
李清照的诗词富含婉约含蓄的情绪,她的诗句华丽流畅,但情感却深藏不露,暗含着深切的感受,涵盖了人生百态,表达了她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情感。

她的诗词不像一些男性诗人的诗词那样直截了当、热情洋溢,而是运用含蓄的语言表达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感到一丝丝深深的怀念和感慨。

三、朴实自然
李清照的诗词朴实自然,强调了生命本身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她讽刺性地抨击那些虚伪、浮夸和虚荣的行为,鞭挞那些道德败坏的人,倡导真善美的生活方式,呼唤人们回归自然,珍视自己的本性和人性,追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1。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我在此整理了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11、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3、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凝练,通俗易懂,具有逻辑性,意思富于变化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凝练
李清照的词中遣词曲意,丰富而见解深,结尾巧妙,凝结了许多意趣,高度表现了词的凝练。

比如《桃花源记》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五七日天气新,七八日风和日暮”。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表现出了
春天来临和春天过去的生动描述。

二、多样变换
李清照的词意象丰富,富于变化,能够表达出许多内涵。

以《胡笳十
八拍》为例,第一拍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拍中将自己的孤独、悠远感满溢地抒发出来,并且以
汗水结尾,真实地表达了人们在无限广阔中空虚孤独的感受。

三、具有逻辑性
李清照的词具有很强的序次逻辑和理智性,表现出无言的诗意。

比如《渔家傲·秋思》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把早晨出行的情景真实地展现出来,又唱出一曲
渐行渐远的异乡之恋,具有浓郁的愁绪感。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李清照词充分表达出她心中所思所想,文字内涵深刻,写作手法凝练,思想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诗词国外研究现状

李清照诗词国外研究现状

李清照诗词国外研究现状
李清照,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国外,尤其是东亚汉学界和部分西方汉学家的研究中,李清照及其诗词也得到了相当的关注。

日本:日本的汉学研究较为深入,对李清照诗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她的艺术特色、女性主义视角以及与宋代文化背景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日本学者对于李清照的词作在音韵、意象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特性有较深入探讨,并将其置于整个宋词史乃至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韩国:韩国学者同样关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对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生活哲学以及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解读。

西方国家: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尽管相对较小众,但也有部分汉学家对李清照诗词有所研究。

他们通过翻译和诠释李清照的作品,试图揭示其在性别角色、个人情感和社会历史变迁中的深刻洞察。

如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就曾翻译并研究过多位宋词作家,包括李清照。

总体而言,国外对于李清照诗词的研究仍在持续拓展和深化,随着全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可期更为丰富多元。

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

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

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1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简析】: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

“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

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

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

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

“山枕”谓枕形如山。

“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

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

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

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

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

“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

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

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在飞花。

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

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堡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

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

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工:
1.第一组到阅 览室查资料 2.第二组到 机房查资料
三.研究中遇 到的问题:
----
李 清 照 。
"
"
词 别 是 一 家 主 张 的 南 宋 女 词 人
被 认 为 是 婉 约 派 词 的 正 宗 , 提 出
了 几 多 水 气 , 几 多 温 馨 , 她 就 是
的 出 现 , 给 森 然 的 中 国 历 史 带 来
这一年冬,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
关于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但她曾写诗送韩肖胄、胡 松年使金,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前人墨迹访米友仁 求题跋。这说明她一直在关心国家大事,
并且一直在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
活动。
返回
李清照的词作自成一体,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格。 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 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 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 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 台上忆吹萧》等, 满怀至情,连篇 痴语,自然率真 最能体现女性纯诚 细腻的灵性,这是 男性作家代人立言 的恋情词所无法 比拟的。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任鸿胪少卿。他 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 奇字之志”。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 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 (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当 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追夺 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弟兄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 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们 就 会 想 到 一 名 杰 出 的 女 性 , 她
一 颗 璀 璨 的 明 珠 。 提 到 宋 词 , 人
式 , 使 它 成 为 我 国 文 化 宝 库 中 又
径 , 发 展 并 完 善 了 词 这 一 文 学 样
峰 阶 段 , 于 是 , 宋 代 文 人 另 辟 蹊
在 , 诗 歌 到 了 唐 朝 已 发 展 到 了 颠
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
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 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 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 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 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 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 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 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 况极其悲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曾经改嫁, 但后来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 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 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 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 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 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 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 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 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 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 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 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 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 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 逃亡。

,,
15
艺分如己应几用韵声一实分李四 术表话忧是句舌美情种践五清、 特现,郁有,声。,乐了音照讲 色乐听倘意二 举喜诗自六论求 》章来恍用十字其用特己律词韵 )的也的啮字,《双质的、很律 ;特有心齿里齿声声决理清重美
色明情丁齿声声叠定论浊视。 (显,宁声 慢韵的。轻声 《的不的交字》,。这重律 李声但口加,为选漱是,, 清调读吻重尤例辞玉由她所 照美来,迭其,注词词的谓 词,明写,是其重讲作创歌 的充白自这末中声究为作词
另外,配合本学期语文教 材中宋词的学习内容,我们也 自己进行了词的创作练习。更 加增加了我们对词的认识,使 得对婉约词的研究有了初步整 体的感知。
一.问题的提出:
1.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词风存在哪 些差异以及其中的原因
2.李清为何能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 想的束缚下,在词坛中取得光辉的 成就 3.人们工人李清照是婉约派词宗, 但为什么李清照也有许多豪放的 诗句
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 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 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 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 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 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 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 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 “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 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 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 辛”。


层人系“毫具令己闭阶
意间以甚无有人吞关前
蕴风口霎浅浑一咽帘花
是云语儿易成睹的底下
领变描晴平、难心,心
略幻述,直含忘态孤系
不、天霎之蓄。,苦伊
尽爱象儿迹、《呈零人
的河,雨。宛漱现丁,
。如不,《曲玉眼,刻
许免霎行的词前将骨
风使儿香特》,无相
波人风子点的栩穷思
,联!》,白栩悲的
其想”煞因描纸伤形
深起虽拍而,背一象

14
各论约格(于就 家家和的天婉李 之的豪作接约清 长看放品云,照 ,法之,涛但的 又,长故连也词 能则。也晓有而 自普至有雾诸言 称遍于人)如, 一认历认这《总 家为代为样渔的 。她大她的家风
既多兼豪傲格 兼数有放》倾 有评婉风 向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 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 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 活泼秀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 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 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 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她的词虽多是描 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 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 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 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10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 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约在宣和三年 (1121),赵明诚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 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 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一同鉴赏、考 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 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北宋亡。 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十 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逃难,从此开 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三 从 四 德 地 过 完 本 该 属 于
当 时 其 他 的 女 人 一 样 裹 着
的 理 论 影 响 中 , 为 什 么
照 在 封 建 社 会 女 个 女 人
形 成 过 程 中 , 还 有 什 么 其
否 有 人 去 想 过 她 此 种 文 学
的 心 中 日 益 丰 满 的 时 候 ,
鬼 、 诗 豪 等 一 大 批 杰 出 诗 人 的 存
" "
百 年 , 因 为 有 诗 仙 、 诗 圣 、 诗
江 山 代 有 人 才 出 , 各 领 风 骚 数
坛女小没便的他性我在然
上人脚有是李特格们我而
取的,象德清殊的是们李
" "
得 如 此 大 的 成 就 呢 ?
一 生 呢 ? 她 为 什 么 能 在 词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李清照 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
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 清新之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 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 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 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 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 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 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 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
42
古“律清美者无谓词《 。其,照,。能:家声 ”用更善“”词“异声
字是以真徐之此口慢 奇出寻似钒士乃同》 横神常大《,公声首 而人语珠词未孙赞句 不化度小苑曾大为连 妨。人珠丛有娘千下 音万音落谈一舞古 律树律玉》下剑绝个 ,《,盘谓十手调叠 故词奇也其四,。字 卓律妙”音叠本张, 绝》而。响字朝端历 千云谐李之 非义代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 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 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 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 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 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 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 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 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 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 国之思。
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 《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 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 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 “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 “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处倾诉的 “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 国之变、时代 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 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 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 灾难时代的映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