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_李清照_点绛唇

合集下载

《点绛唇·蹴罢秋千》诗词鉴赏

《点绛唇·蹴罢秋千》诗词鉴赏

《点绛唇·蹴罢秋千》诗词鉴赏《点绛唇·蹴罢秋千》诗词鉴赏《点绛唇·蹴罢秋千》诗词鉴赏1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古诗简介《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译文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注释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

赏析/鉴赏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一。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李清照《点绛唇》赏析《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李清照《点绛唇》赏析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篇1《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点绛唇》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

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蹴”本意为踩、踏,“赋罢秋千”,就是刚荡完秋千。

“慵”,懒、困倦意,“慵整”,懒得收拾。

刚荡完秋千,两只手又是土又是泥,而懒得去洗一洗,就这么悠哉、怡然地在花园中游逛。

这种不拘小节的举动,只有天真烂漫、未被礼法束缚的少女才做得出。

这里对人物的描画是多么真切、自然,又是多么细腻、生动啊。

“露浓花瘦”,打秋千时已玩到了忘乎所以,等歇下来,才感觉到花园里是这么美:正是早春天气,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蓊卉正含苞待放;仔细看,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闪烁,幻出迷人的色彩。

这样的景,衬托出主人公欣喜、兴奋的心情,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

“花瘦”,即含苞未放之花,它又暗示了主人公的少女身份。

这一句既写景又喻人,双关用得妥贴、自然、巧妙。

“薄汗轻衣透”,主人公出汗,说明打秋千时的投入,以致汗出,而且不觉。

这又纯然是一个少女所为。

主人公毕竟是官宦人家女子,因而只是“薄汗”,而非“汗滴禾下土”之农夫汗。

这里的描画十分细致,且恰到好处。

“轻衣透”紧承“露浓”,“露浓”表明天气尚嫌凉。

主人公玩的.时候全然不觉,歇下来,加之出了汗,才觉凉意袭人,故而有“轻衣透”之感。

下阕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

点绛唇-闺思(李清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闺思(李清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闺思宋代: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草一作:芳)标签宋词精选、闺怨、伤春、伤别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注释“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赏析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

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

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

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

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

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诗歌鉴赏】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点红唇?孤闺》原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整个阑尾都要倾斜,但不要激动。

人们在哪里?天在枯萎,草在枯萎,回去的路在断裂。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翻译晚春,闺房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动,但这一寸的柔情却蕴涵着千千万万的惆怅。

我们越珍惜春天,春天就越容易过去。

淅沥沥的雨催促着红色的飘落和春天的回归。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李清照《点红唇?孤闺》赏析《点绛唇?寂寞深闺》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闺怨词,此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这是《伤春》写的一首闺怨诗。

前一部电影描述了伤害春天的感觉,下一部电影描述了伤害他人的感觉。

春天的伤痛和离别,化作千丝万缕的哀伤。

从孤独的悲哀,到伤人的春天的悲哀,到伤人的悲哀,再到期盼归来的悲哀,这一整句话,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悲伤在女性心中沉淀和积累的过程。

在《沙威》的结尾,感情积累到了顶峰,整个世界也达到了高潮。

开篇处词人将一腔愁情尽行倾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沦,这种不成比例的并列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

仿佛看到了驱不散、扯不断的沉重愁情压在那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弱女子心头,使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的凄绝景象。

“惜春”以下两句,虽不复直言其愁,却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

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惟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能在女子心中留下几响空洞的回音。

人的青春就是这样悄悄地逝去的。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诗词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诗词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诗词赏析点绛唇·闺思宋代: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草一作:芳)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满庭芳·小阁藏春》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赏析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

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

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

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

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赏析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点绛唇》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

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蹴”本意为踩、踏,“赋罢秋千”,就是刚荡完秋千。

“慵”,懒、困倦意,“慵整”,懒得收拾。

刚荡完秋千,两只手又是土又是泥,而懒得去洗一洗,就这么悠哉、怡然地在花园中游逛。

这种不拘小节的举动,只有天真烂漫、未被礼法束缚的少女才做得出。

这里对人物的描画是多么真切、自然,又是多么细腻、生动啊。

“露浓花瘦”,打秋千时已玩到了忘乎所以,等歇下来,才感觉到花园里是这么美:正是早春天气,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蓊卉正含苞待放;仔细看,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闪烁,幻出迷人的色彩。

这样的景,衬托出主人公欣喜、兴奋的心情,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

“花瘦”,即含苞未放之花,它又暗示了主人公的少女身份。

这一句既写景又喻人,双关用得妥贴、自然、巧妙。

“薄汗轻衣透”,主人公出汗,说明打秋千时的投入,以致汗出,而且不觉。

这又纯然是一个少女所为。

主人公毕竟是官宦人家女子,因而只是“薄汗”,而非“汗滴禾下土”之农夫汗。

这里的描画十分细致,且恰到好处。

“轻衣透”紧承“露浓”,“露浓”表明天气尚嫌凉。

主人公玩的时候全然不觉,歇下来,加之出了汗,才觉凉意袭人,故而有“轻衣透”之感。

下阕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

这也就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大户人家少女形象的另一面来:在封建礼教束缚下不得不遵守所谓“礼”的心理与行动。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翻译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翻译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翻译赏析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翻译赏析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①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

②慵:懒。

③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译文】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望着,回头嗅着青梅。

译文二:清晨,庭院掩映的秋千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

年轻的少女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慵懒地下垂。

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圆润的露珠,而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衫。

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鞋子都没来得及穿,金钗滑落下来也顾不得拾。

可是当她快到门口的时候,却回过头来,瞅了瞅那位客人,故作从容之态,并且顺手折下一枝青梅来闻一闻。

【评点】本词为李清照早年之作,是一首写少女情窦初萌的词。

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的情景,这时少女荡秋千的动作已经停止了,只见她“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慵整”二字用在此处恰当而贴切。

天真无忧的少女荡完秋千后,双手酸痛,却又懒得活动,写出少女的慵懒和可爱。

“纤纤手”出自《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是指双手细嫩柔美,也点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年龄。

“露浓花瘦”写少女身旁景色,此处是以景烘托出少女的娇媚,也点出了此时为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

少女看见花上的露水,才感觉到“薄汗轻衣透”。

她虽然身穿“轻衣”,但因荡秋千时过于用力,身上都出汗了,湿透了衣服。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鉴赏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鉴赏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鉴赏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鉴赏导语:《点绛唇·蹴罢秋千》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鉴赏,欢迎阅读!“点绛唇”即词牌名。

此调源于梁代江淹的《咏美人春游》中的“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四十一字。

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和快乐的生活。

全词如下: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后以后的精神状态。

词人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

” “蹴”即踏、踩。

这里指荡(秋千)。

“慵整”即懒整。

也就是懒洋洋的收拾。

词人不直接写荡秋千时的状态和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即荡完秋千以后的情景来写。

这里,少女的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通过“起来慵整纤纤手”描写感受到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薄薄的罗衣随风扬起。

这里,可以说,词人在静中见动,描写了少女活泼快乐。

第二句中的“ 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其中,“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纤纤”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

词人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接着写道:“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李清照在词作中,以花喻人,很有特点的。

比如,“人比黄花瘦”,“应是红肥绿瘦”等。

上句中的“ 露浓花瘦”,不但表明时间——春天的早晨,地点——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词人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荡秋千之后的神态。

下一句“薄汗轻衣透”,“轻衣”也就是轻薄的罗裳。

由干少女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不多的汗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
武汉市外国语学校
高一(10)班
张姝昕
|古|诗|词|鉴|赏|
却 把 青 梅 嗅 。
倚 门 回 首 ,
和 袜 见 羞 刬 客 走 ( 入 , 来 ) , 金 钗 溜 。
chǎn
薄 汗 轻 衣 透 。
露 浓 花 瘦 ,
起 来 慵 整 纤 纤 手 。

( )
罢 秋 千 ,
点 绛 唇
【 宋 】 李 清 照

|古|诗|词|鉴|赏|
【赏析】:
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 松,仅用四十一字,就刻画 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 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 妙笔生花。
|古|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李 清 照 ( 1084-1155 ) 号 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 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 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 最有名的是词。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பைடு நூலகம்人, 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 史上的一座丰碑。
|古|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她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 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 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 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 「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 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 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 等词家的不足。在中国文学史上享 有崇高声誉。
|古|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李清照晚年目睹国破家亡, “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仍殚精 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 未竟之功。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 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 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 善感的个性。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