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
电视剧《粟裕大将》剧情介绍

类型:革命战争片
集数:全集18集
语言:国语
年份:2012年
地区:中国内地
出品:中国
导演:贾唐沸潮、杨了、孙浩涪
【演员表】
郭广平 饰 粟裕
唐沸潮 饰 傅小虎
杨了 饰 周颜
孙浩涪 饰 刘喜
【剧情简介】
腾讯娱乐讯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央视又一部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粟裕大将》已投入拍摄。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贾钢领衔导演,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郭广平扮演粟裕,童星唐沸潮主演一名叫傅小虎的新四军新兵。 据悉,傅小虎是全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烽火中迅速成长,屡获战功,并与剧中女一号周颜萌生了一段“战争爱情”的浪漫情怀,是全剧的亮点人物;特别是傅小虎其后担任尖刀连代连长,在孟良崮战役为炸掉敌人的水源引爆炸药包英勇牺牲,将全剧悲壮气氛引向高潮顶端。导演贾钢对这个角色期望很高,选小演员也很慎重,直到开机前几天面试了唐沸潮后才正式拍板。
16岁的唐沸潮此前虽然曾主演过《正义联盟》、《火力少年王3》等10多部影视剧,多次担任男一号,可谓一名小“老演员”了,但他一贯走的是时尚少年的风格,并且未演过战争片,对能否塑造好傅小虎这个感情细腻、性格憨厚、作战勇敢的农村少年开始时也没有把握。为了跳出以前角色的束缚,尽快进入状态,唐沸潮在家做足了功课,不但通读剧本,还观摩了不少战争片和农村题材的青少片。
唐沸潮的努力没有白费,贾钢在监视器前看了他的表演后赞不绝口,称唐沸潮表现出的纯朴和憨厚劲胜似王宝强大,一举一动非常出色。“特别是他的眼睛很有意思,在战斗状态时能迸发出小老虎的那种眼神。”贾钢也相信唐沸潮的表演能得到观众的满意和共鸣。
粟裕

1948年6月豫东战役中,粟裕同志在前线 指挥作战
1948年 11 淮 会
上 进 行 战 斗 动 员
1948 1948年粟裕同朱德等在西柏坡合影
海 战 役 前 期 粟 裕 在 大
1949 4 粟 裕
粟裕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哪一个更吸引中外军事专家 们的兴趣?
小淮海与大淮海
就淮海战役的演变进程而言,军史界素有 “小淮海”与“大淮海”之称。按照粟裕最 早提出的建议,淮海战役在江苏北部的两淮 (淮阴淮安)和海州地区进行,史家将此称 为"小淮海"。后来,战役的规模越打越大, 发展成为"大淮海"
无冕元帅
永远的开国第一将 ——粟裕
粟裕简介
1907年生,湖南会同人。侗族。 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 1935年1月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 1938年4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 1939年8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同陈毅一起,率部开辟了苏南 抗日根据地。 1940年7月率部挺进苏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参谋长 1944年3月开始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同年12月率 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又兼中共苏浙 区委员会书记 1945年指挥所部在天目山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3次自卫反击战, 率先实现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
粟裕一见钟情的幸福感情
1939年,粟裕32岁,一天下午,在教导总队 部队,看到一位清秀的女战士,她 野战 军领 导在 一起 1946年7月粟裕指挥苏中七战七 捷
电视剧《粟裕大将》剧情介绍

剧名:粟裕大将
类型:革命战争片
集数:全集18集
语言:国语
年份:2012年
地区:中国内地
出品:中国
导演:贾钢
编剧:赵琪张军安徐子宏
主演:郭广平、唐沸潮、杨了、孙浩涪
【演员表】
郭广平饰粟裕
唐沸潮饰傅小虎
杨了饰周颜
孙浩涪饰刘喜
【剧情简介】
腾讯娱乐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央视又一部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粟裕大将》已投入拍摄。
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贾钢领衔导演,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郭广平扮演粟裕,童星唐沸潮主演一名叫傅小虎的新四军新兵。
据悉,傅小虎是全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
人物,他在烽火中迅速成长,屡获战功,并与剧中女一号周颜萌生了一段“战争爱情”的浪漫情怀,是全剧的亮点人物;特别是傅小虎其后担任尖刀连代连长,在孟良崮战役为炸掉敌人的水源引爆炸药包英勇牺牲,将全剧悲壮气氛引向高潮顶端。
导演贾钢对这个角色期望很高,选小演员也很慎重,直到开机前几天面试了唐沸潮后才正式拍板。
16岁的唐沸潮此前虽然曾主演过《正义联盟》、《火力少年王3》等10多部影视剧,多次担任男一号,可谓一名小“老演员”了,但他一贯走的是时尚少年的风格,并且未演过战争片,对能否塑造好傅小虎这个感情细腻、性格憨厚、作战勇敢的农村少年开始时也没有把握。
为了跳出以前角色的束缚,尽快进入状态,唐沸潮在家做足了功课,不但通读剧本,还观摩了不少战争片和农村题材的青少片。
唐沸潮的努力没有白费,贾钢在监视器前看了他的表演后赞不绝口,称唐沸潮表现出的纯朴和憨厚劲胜似王宝强大,一举一动非常出色。
“特别是他的眼睛很有意思,在战斗状态时能迸发出小老虎的那种眼神。
”贾钢也相信唐沸潮的表演能得到观众的满意和共鸣。
粟裕大将在战争史上完成的五大奇迹

(一)现代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以战养战的奇迹以战养战作为战争中的最高境界,在冷兵器时代,已经不多见,在现在战争武器装备对后勤要求非常之高的条件下,是很难办到的.但粟裕却做到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一系列战役最具典型意义.华东野军以缴获补充武器以俘虏补充兵员.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且完全靠缴获成立了一支炮兵纵队.国军在华东从以旅为编制行动,到以一个整编师为规模,华东战场上的国军出现过九个师集结在一起的方阵,最后淮海战役中的华东国军完全是以兵团为规模行动,由此可见粟裕给国军的压力.南麻临朐两个战役为什么对华野来说算作失败?损失到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没有歼敌武器弹药不能从缴获中补给.兵员不能通过俘虏补充.对靠战争补给的华野来说,这种无形的损失更大。
如果放在东北根本不成为问题,四平攻坚战、德惠战役、农安战役林彪受的损失也不少,但背靠苏联的强大武器补充能力.东北的兵源没了还有朝鲜.因此不熟悉历史的人根本看不出来.48年初粟裕发给中央电报中就提到目部队大炮不少但炮弹极为紧缺.陷入了有枪炮无弹药的尴尬境地.粟裕在豫东战役中打开封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封城内的弹药装备.淮海战役规模前所未有。
实际弹药消耗差不多是辽沈平津两战的总和。
靠豫东济南两次战役的缴获根本无力供给。
于是才有大连到烟台的海上运输线。
所以粟裕在战役结束后就说,战役取得胜利第一功是山东的民工。
第二就是大连的炮弹。
这其实也正是一个天才军事家的受后勤条件制约的无奈感叹吧。
(二)腹背受敌的歼灭战孟良崮战役东北林彪打不动新一军新六军,粟裕却能全歼整编74师。
有些人就得出新一军新六军比74强的观点。
在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
就部队装备来说。
74师和新一军新六军不相上下。
部队战斗力74师和新一军不相上下。
比新六军高出许多。
一支部队打了胜仗战斗力就会提高,打了败仗就会下降,在孟良崮战役时74师和华野交手互有胜败,战力维持在原水平。
新一军在夏季攻势系例的胜利后战斗力最高达到历史的颠峰。
粟裕大将

英灵永存
粟裕将军也曾写诗描述 他的一生 抒怀 遣怀 半世生涯戎马间, 一 时晴时雨正清明,万 沙 里送君伴君行。 宽 生系得几危安。 慰似见忠魂笑,遣怀珍 场百战谈笑过, 际遇数 松苍敢 惜战友情。 唯思跃 番历辛艰。 马挥鞭日,但忆疆场捷 向云争立, 草劲何惧疾 生死沉浮寻 报频。 东南此刻花 风寒。 似锦,堪慰英灵一片心。 常事, 乐将宏愿付青山。 粟裕夫人赋诗纪念
五大战争奇迹
(一) 现代战争中大兵团作战以战养战的奇迹
(二) 腹背受敌的歼灭战孟良崮战役 (三)孤军深入的歼灭战豫东之战 (四)60万对80万的围歼战淮海战役 (五)投鼠忌器的攻城战上海战役
相关影视作品:
对其军事才能的评价
人民对粟裕的评价:
粟裕智如张良(直接与国民党军决战于长江以北);才如韩信(孟良崮 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死后 与先死的官兵同葬) “毛主席当家家家旺 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苏中民谣
主要成就:
1926年11月,中国共产主义 青年团 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1月,闽浙军区司令员 1948年,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 1949年1月,第三野战军副司 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卓越的军事才能
指挥员 战役名称 粟裕 黄桥战役 粟裕 苏中战役 粟裕 鲁南战役 粟裕 莱芜战役 粟裕 孟良崮战 粟裕 豫东战役 粟裕 济南战役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谭震林 渡江战役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谭震林 我方与敌方兵力对比 7千:1.5万 三万余人:12万 13万:约16万 19万:约24万 16万:约45万 20万:约25万 14万:27万 60万:80万 60万:45万 歼敌数量 1.1万 53700人 53530人 56800人 32680人 10万 10.4万 55万人 30万
粟裕:第一大将从蒙冤到平反始末

粟裕:第一大将从蒙冤到平反始末
蔡晓铭
【期刊名称】《红广角》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粟裕,共和国的第一大将。
他从一名普通班长一步步走到华东野战军统帅高位,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功高如日月。
反"围剿"中,他用兵如神,活捉张辉瓒;解放
战争时期,他勇当先锋,七战七捷;血战孟良崮,他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全歼"国军"王牌军第七十四师;淮南战役,他是第一大功臣。
【总页数】5页(P39-42,44)
【作者】蔡晓铭
【作者单位】广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2.3
【相关文献】
1.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 [J], 梁丞
2.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 [J], 梁丞
3.粟裕:第一大将从蒙冤到平反始末 [J], 蔡晓铭
4.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 [J], 梁丞
5.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 [J], 梁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共和国开国第一将-粟裕大将

共和国开国第一将:粟裕大将导视:他是一位共和国传奇名将,从湘西大山中的尚武少年,到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军旅生涯?这位驰骋疆场的战略家,又曾经历过怎样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本期《军事纪实》正在播出三集文献纪录片《粟裕大将》,讲述战神粟裕鲜为人知的传奇一生。
粟裕大将(上)(录音)粟裕:主席也说过,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
这是35盘从未被公开的录音带,里面记录的是一位共和国将军的晚年回忆。
在这些录音带里,他讲述了许多出生入死的危机时刻,和惊天动地改变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并由此阐述了对未来战争的深入思考。
2006年春天,将军的家属首次将这些珍藏的录音带公开,使我们有机会更加了解这位将军的内心世界,和他波澜壮阔的戎马征战的传奇一生。
他就是共和国大将粟裕。
侗歌声声高亢优雅,饱含着湘西5000年的历史沧桑,闪烁着多民族人文精神的辉煌。
公元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于湘西会同县芙蓉乡枫木树脚村一个殷实的侗族之家。
粟裕10岁的那一年,全家迁居于会同县城,父亲对聪明伶俐的他,寄予了很大希望,让他管理家庭账目,承继家业。
然而,少年粟裕,更渴望仗剑天涯,除暴安良,到外边的世界闯一闯。
当时远在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每年都要到会同县选拔两名学生,粟裕初试被录取了。
母亲看着录取通知书,迟疑地说,现在外面不太平啊。
1924年1月,17岁的粟裕瞒着父母一口气走了100多里山路,来到洪江码头。
这时他才发现,身上连买一张船票的钱都不够,粟裕只好向家人求援,措词坚决,如果家里不同意,讨米也要去求学。
深深地爱着儿子的父亲妥协了,他把粟裕叫回家,为他凑了几十块银洋,还特地办了酒席,请来亲戚朋友为儿子壮行。
那天晚上,父亲哭了,他们父子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看似平常的送行,却把儿子的一生送进了枪林弹雨的战场,也成了父子生死诀别的离伤。
名将风采-粟裕

《红色记忆》——名将风采之粟裕简介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11岁时,由家乡的私塾日本的“振武学堂”上学,开始接思想。
1924年3月,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常德)附小学习。
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与腾代远系同学。
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省立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
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
19岁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
人民对粟裕的评价粟裕智如张良(直接与国民党军决战于长江以北);才如韩信(孟良崮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死后与先死的官兵同葬)“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苏中民谣“一生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长江,五虎战将,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战役,百战百胜,千将之首,万古流芳。
”领袖将帅评价粟裕A:毛泽东表彰粟裕: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B:毛泽东说:我的这些战友中,就数粟裕最会打仗。
——毛泽东(师哲《在毛主席身边》)A:刘少奇这样评价粟裕:(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时)“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
在我全军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A:刘伯承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在粟裕指挥莱芜战役结束后说:“证明了我军副司令员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孟良崮战役之后,更是兴奋地称赞:“老伙计,这个仗,你硬是越打越神了”,最终将粟裕列为中共五虎将之一,“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
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粟裕组建了苏浙公学并亲兼任校长,开办了各种短期训练队,培养适应现代 战争要求的军政干部和参谋人才。 • 粟裕组建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实现了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军、由游击战 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在粟裕的指挥下,依托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七次,并 且“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 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
1949年,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49年,刘伯承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 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1955年8月27日,粟裕被评为“十大大将”之一。
1988年10月,粟裕被中央军委评为“中国共产党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王希先发表文章《浅谈粟裕的军事思想》说:“粟裕是杰 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 《粟裕大将》、《七战七捷》、《英雄孟良崮》、《豫东之战》、 《济南战役》(系列电视剧《苏中保卫战》《华东野战军》、《野战 师》《大决战(淮海战役)》、《开国大典》、《大进军(大战宁沪 杭)》
• 纪录片 《粟裕大将》、《百战经典名将与名战之常胜将军粟裕》、 《中国记忆 —— 大将粟裕》、《生死对决 —— 淮海战役全纪录》、 《百战经典雄师劲旅之坐断东南》、《新四军》
《实战经验录》 《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 《粟裕战争回忆录》 《千万里转战》 《粟裕军事文集》 《粟裕论苏中抗战》 《粟裕文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粟裕纪念馆
湖南省会同县粟裕纪念馆
.1946年2月,粟裕在组织大兵团作战中,他用兵灵活,不拘一格,被陈毅誉为 “愈出愈奇,越打越妙”。 1946年8月28日,毛泽东发电报《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粟裕指挥正确, 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小组成员
16人规1 李伟 (组长)
16人规1 宋大虎
16人规1 王银鑫 16人规1 刘振鹏 16化师 余露
•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1]初名粟多 珍、粟志裕,侗族,湖南会同人。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 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 参与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 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 队副司令员,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 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 军副司令等职,指挥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 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5届全国人大 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以及一级八一勋 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 1945年 12月 25日,粟裕所指挥的高邮邵伯战役,创造了抗日战争期间一次 战役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歼灭日军 1100多人,歼灭伪军 5000多人), 打破了蒋军:“开锁进门,长驱直入,直捣两淮”的企图,改善了华中南线 战略态势,为后来的苏中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战场条件。
• 1948年11月6日,粟裕发起并指挥的淮海战役,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在长江以 北建立“重点防御”的计划,消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精锐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