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兵法战术类的成语

合集下载

略的成语_

略的成语_

略的成语略的成语:长算远略、浮光略影、攻城略地、虎略龙韬、宏材大略、宏才大略、略无忌惮、略窥一斑、略迹原心、略迹论心、略逊一筹、略识之无、略迹原情、六韬三略、略高一筹、龙韬豹略、略知一二、略知皮毛、略胜一筹、略见一斑、深谋远略、所见略同、文经武略、文韬武略、熊韬豹略、雄材大略、胸有成略、雄才大略、渊谋远略、英雄所见略同、助画方略、不世之略、胆略兼人、略不世出、略地侵城、略地攻城、略施小计、疏谋少略、详略得当、雄材伟略、战略战术、智者所见略同【成语解释】(1)长算远略:犹言深谋远虑。

(2)浮光略影:见“浮光掠影”。

(3)攻城略地:略:掠夺。

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4)虎略龙韬: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

韬:指《六韬》。

《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

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5)宏材大略:见“宏才大略”。

(6)宏才大略:杰出的才能和谋略(7)略无忌惮:毫无畏惧。

形容非常放肆。

(8)略窥一斑: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

同“略见一斑”。

1 / 4(9)略迹原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

(10)略迹论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11)略逊一筹:逊:次、差;筹:算筹。

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

(12)略识之无:之、无:指最简单的字。

形容识字不多。

(13)略迹原情:撇开事实不谈,从情理上原谅。

(14)六韬三略:《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

后泛指兵书、兵法。

(15)略高一筹:筹:筹码,记数用具。

略微超过一个码。

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

(16)龙韬豹略:指兵法(17)略知一二:指稍微知道一些(18)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19)略胜一筹:筹:筹码。

比较起来,稍微强一些(20)略见一斑:略:大致;斑:斑纹。

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21)深谋远略: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22)所见略同: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

(23)文经武略: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描写打仗计谋的词语

描写打仗计谋的词语

描写打仗计谋的词语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成语标题成语解释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

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回:“耳不闻兵戈之声,眼不见伐之事,身不受鞍马之劳,心不悬胜败之扰。

”被甲执兵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

兵:兵器。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装。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孙子兵法成语和学习方法

孙子兵法成语和学习方法

孙子兵法成语和学习方法
孙子兵法成语: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厌诈、无懈可击、百战百胜、不战屈人、出奇制胜、终而复始、周而复始、死而复生
孙子兵法学习方法:
首先要有正确的三观,不然很可能你看到的只有阴谋诡计而不是正确的谋略。

然后你要有一定的历史基础,这样更方便于你去理解它的例子,从而理解它的X事战略。

读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浏览一目十行那种,这样读书并不能学到什么,只能说了解这本书的大致内容,读《孙子兵法》,只有细细品味,慢慢提炼,才会取其精华。

读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更好,如果有觉得不懂,或者你觉得好的地方,可以加以批注,这样每一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人到不同的年龄看待事情的态度和观点是不一样的。

描写战略战术的四字词语

描写战略战术的四字词语

描写战略战术的四字词语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这虽然说是三十六计,但里面前三十计都是成语,应该可以吧。

1、瞒天过海[ mán tiān guò hǎi ]: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出处:明·阮大铖《燕子笺》:“我作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

”2、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

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3、借刀杀人[ jiè dāo shā rén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yǐ yì dài láo ]:逸:安闲;劳:疲劳。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5、趁火打劫[ chèn huǒ dǎ jié ]:趁:乘机。

善于用兵的成语

善于用兵的成语

善于用兵的成语在军事领域中,善于用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这不仅体现了将领的智慧和才能,更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和士兵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与善于用兵相关的成语及其解释:兵不厌诈: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采用欺诈的方式是合理的,可以在战术上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欺诈必须是在遵守道德底线的前提下进行,不能违背良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自己,才能制定出最优的战术,从而取得胜利。

它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了解是成功的基础。

兵贵神速: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快速行动可以使我方在攻防两端都占据优势。

这个成语强调了快速决策和执行的重要性。

兵不血刃: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通过智谋和策略,可以不经过激烈的战斗就取得胜利。

它强调了智谋和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有时需要将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不需要事事听从君王的命令。

它强调了将领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以及战争中的实时决策的重要性。

士饱马腾:这个成语意为军队士气高昂,粮草充足,马匹健壮,形容军队战斗力旺盛。

这个成语强调了军队的士气和状态对战斗力的影响。

运筹帷幄:这个成语意为在军营中,将军们制定战略和策略。

它强调了将军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我方处于背水而战的不利地形,为了取得胜利必须全力以赴。

它强调了在不利条件下的决心和勇气。

以少胜多: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用少量的兵力战胜数量庞大的敌军。

它强调了策略和战术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的才能和士兵的勇气。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对敌人发起突然袭击,使其无法做出有效应对。

它强调了突袭和策略的重要性。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自己可以避免危险并取得胜利。

它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了解的重要性。

神出鬼没: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使敌人无法应对。

它强调了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_成语典故素材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_成语典故素材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1.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2.美人计----三十六计之一,用美人引诱人上当。

3.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

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4.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5.激将法----用反话去激人,促使人决心去做的策略。

6.六出奇计----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

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7.八门五花----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

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8.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9.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10.人海战术----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11.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

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

伐:讨伐,攻打。

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2.内外夹攻----从里、外两方面配时进攻。

13.引虎自卫----引:招引。

引来老虎,保卫自己。

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14.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

比喻用兵的谋略。

15.反间之计----间:离间。

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

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16.反客为主----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

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17.以长攻短----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18.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

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19.兵以诈立----兵:兵器,指用兵。

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20.短平快----排球比赛中“快攻”战术的一种。

形容技术开发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

21.因敌制胜----因:根据;制胜:取胜。

关于战事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关于战事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关于战事的成语及解释100个一、表示战争起源和战争态势的成语:1. 冰释前嫌:比喻过去的争执消除,停战和解。

2. 笔战:比喻通过言辞争论较量。

3. 兵不厌诈:战士们为了取胜而不厌其烦地施展各种计谋。

4. 兵分两路:指将整体军队分为两路行动。

5. 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兵力强大、战斗力强。

6.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时军队的混乱状况。

7. 兵临城下:比喻敌人的军队已经接近城市,局势十分危急。

8. 兵戎相见:指两个国家的军队交战。

9. 不战而胜:指在不进行实际战斗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10. 负隅顽抗:形容在极度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抵抗。

二、描述战术和战争结果的成语:11. 百战百胜:形容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敌人和战场,都能取得胜利。

12. 胜券在握:比喻胜利已经确定,局势完全掌握在手中。

13. 避实就虚:充分利用敌人实力的不足,集中火力攻击其虚弱之处。

14. 投鼠忌器:指因害怕损失而举棋不定。

15. 数典忘祖:指忘记前人的功绩和经验。

16. 喋喋不休:战争中沉迷于争论和口头攻击,无效的争论。

17. 哀兵必危:指为战争舍弃民生,必然导致国家衰亡。

18. 犬牙交错:两军交战混乱的状态。

19. 略胜一筹:比喻在较量中稍稍占优势。

20. 穷追猛打:指紧紧跟随敌人,不放过任何机会打击敌人。

三、形容战争时的景象和军事行动的成语:21. 血流成河:形容战争中伤亡惨重的景象。

22. 引狼入室:比喻招致祸患或敌人进攻自己的领地。

23. 守势转攻势:指守方主动出击,改变防守状态。

24. 探囊取物:比喻轻松容易地得到敌人的东西。

25. 军威大振:形容军队战胜敌人后的威武形象。

26. 破釜沉舟:比喻军队不留退路,决意与敌人拼死一搏。

27. 大江南北:比喻战场上的广阔领域。

28. 返老还童:比喻在战争中恢复年轻的活力和战斗力。

29. 相持不下:指双方势均力敌,难以分出胜负。

30. 垂死挣扎:形容战败即将垮台的一方顽强的抵抗。

四、形容战争所带来的悲剧和破坏的成语:31. 家破人亡:指战争中家破人亡,家庭和个人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源自《孙子兵法》的成语

源自《孙子兵法》的成语

源自孙子兵法的成语出其不意〈《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泛指行动出乎人们的意料。

攻其不〈无〉备〈同上〉词意:趁对方没有防备时发动进攻,以赢得胜利。

无懈可击〈《孙子·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词意:没有什么漏洞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

形容十分严密或完美。

百战百胜〈《孙子·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词意:每战必胜,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词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

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出奇制胜〈《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词意:在关键时候,出奇兵取得速胜。

浑浑沌沌〈《孙子·势篇》:「浑浑沌沌,形园而不可败也」。

〉词意:混杂、不分明的样子,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避实击虚〈《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词意: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

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避实就虚〈系从上一句演变而生〉。

倍道兼行〈《孙子·军争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词意: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形容加速急行。

以逸待劳〈《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佚〉待劳,以饱待机,此治力者也」。

〉词意:多指作战时自己充分休息,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劳后,趁机出击制胜。

爱兵如子,胜乃可全〈《孙子·地形篇》: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兵法战术类的成语
1、反间之计:间:离间。

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

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2、兵行诡道:兵:用兵。

行:使用。

诡:欺诈。

道:方法。

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3、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5、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

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6、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缓兵之计: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

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
法。

各个击破:军事术语。

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

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

7、兵不厌诈: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8、曳兵之计:指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圈。

9、围城打援:指一种战术。

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据守城镇之敌,诱使敌人从其他地方派兵援救,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10、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1、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

12、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

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

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13、攻心为上: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14、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15、后发制人: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16、用兵如神: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17、胸中甲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18、兵无常势: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

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

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19、避强击弱: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

20、避实击虚:虚:空虚。

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21、声东击西:声:声张。

指(成语大全)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