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营销案例-海尔—真诚到永远!

合集下载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之海尔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之海尔

海尔集团成功之道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经过20余年的持续发展,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1984年海尔只生产单一的冰箱,而目前它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

海尔的产品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排头兵,其如此大的发展得益于正确合理的市场营销之道。

(1)海尔20余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战略阶段。

1984年至1991年,名牌战略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主要致力于增强质量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

1992年至1998年,多元化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从整体上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名牌战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战略创新和转移。

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战略指导思想,发挥海尔文化的优势,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最终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第三阶段是19982003年,年至国际化战略的阶段。

在国内家电行业尚处于一片混战状态时,海尔领导人张瑞敏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国际化的战略,即“走出国门,与狼共舞”。

这个阶段企业旨在增强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海尔产品、品牌和企业文化的扩张,以冲击世界500强和创世界化的海尔品牌为目标。

2003 年开始全球化战略。

(2)海尔集团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为宗旨,正确处理顾客、企业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致力于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还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营销观念。

同时,为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的要求,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海尔集团还建立起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观念,以便把市场需求的变化作为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在具体的营销管理工作中,集团重点培育和贯彻了四项支持性观念,即品牌形象观念、先进质量观念、捕捉商机贵在神速观念和低成本扩张观念,用于指导其具体的营销活动。

海尔,真诚到永远

海尔,真诚到永远

海尔,真诚到永远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是青岛冰箱厂,张瑞敏1984年出任青岛冰箱厂厂长时,该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发展到今天,海尔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年销售额从1984年的384万元到2006年超过1000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在80%以上。

海尔的成功之路堪称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海尔的成功得益于海尔先进的管理模式,得益于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

那么,海尔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国企业借鉴呢?1、海尔的经营哲学:先卖信誉,再卖产品;先谋事,再谋利。

2、海尔的价值观:海尔的价值观包括市场观、质量观、人才观、服务观等。

(1)市场观:海尔的市场观是创造市场。

海尔有一句话叫做:“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

”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企业研制开发出了“小小神童洗衣机”、“大地瓜洗衣机”等产品。

海尔在市场的竞争过程中,不以价格战作为竞争手段,它始终是以开发产品来满足消费者。

(2)质量观: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海尔1985年曾经以砸冰箱事件闻名全国。

1985年海尔生产的第一批冰箱不合格,张瑞敏就坚决把有毛病的76台冰箱砸掉了。

通过这件事,使海尔员工的质量意识大大地提高,在1988年12月得到全国同行业的第一块金牌。

拿到金牌之后,张瑞敏又和他的员工说,我们拿到的是一块“全运会”的金牌,下一步我们要拿到“奥运会”金牌。

在这种高标准下,海尔的员工树立起严格是质量观,要以质量使企业的产品走向全球,创世界名牌。

(3)人才观:以人为本,人人是人才。

海尔把所有员工看做可以造就的人才。

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文化氛围。

让每个人都富有热情,富有责任感,自觉自愿地去进行创造性实践。

(4)服务观:带走用户的烦恼,让烦恼到零;留下海尔的真诚,真诚到永远。

用户永远是对的。

(5)资源观: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多少资源。

海尔企业文化案例

海尔企业文化案例

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

19年来持续稳定发展,海尔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

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

排行榜上,可口可乐荣登榜首,麦当劳排名第二,诺基亚排名第三。

海尔集团在国内外同一环境下,能够实现如此之快的发展,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海尔集团十几年来形成的良好企业文化,是海尔文化驱动着海尔持续稳定的腾飞、造就了驰名中外的海尔品牌。

1984年12月,厂长张瑞敏一上任,就很快从用户的一封来信中得知,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产品有缺陷,不符合市场需要。

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源于职工思想涣散、精神不振。

于是张瑞敏为振奋精神,带头将不合格的76台冰箱,统统砸毁,并自责自罚,让全厂职工真正领悟到市场的残酷无情,真正认识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制造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制造积压品、制造废品,就是自我淘汰和自取灭亡。

企业要兴旺,就必须树立“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干大、干强”的坚定决心。

真正认识到干什么都有竞争,竞争中不是胜利就是失败。

作为海尔人一定要具备敢与强者较量、“两军相遇勇者胜”的雄心壮志。

海尔人理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用户是永远的主导者。

“一个用户就是一个市场”。

对用户真诚与否,是赢得用户的分水岭。

企业拥有了用户,便拥有了一切;失掉用户,便必然失掉一切。

企业卖的不只是产品,更主要的是企业的信誉,企业的文化,是通过产品与用户的“感情交流”。

海尔人要“以对用户的真诚,换取用户的钟情”。

4P营销理论案例分析--海尔

4P营销理论案例分析--海尔

海尔集团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公司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2010年品牌价值已达207.65亿元。

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 年只有冰箱,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特征: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有很多类似,但是又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当地的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

国际化战略阶段主要是出口,但现在是本土化创造自己的品牌。

企业文化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真诚到永远----海尔企业文化

真诚到永远----海尔企业文化

真诚到永远------海尔企业文化◎2004年,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中国海尔是中国企业中唯一入选的,排在第95位,实现中国品牌零的突破。

海尔创造了奇迹!◎总裁张瑞敏在扩大规模和兼并其他企业时提到过:“一般兼并企业第一个去的部门都是财务,我们去的第一个部门是企业文化中心。

”◎他还有这样几句很能代表海尔精神的名言:“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每天要比昨天做得更好”、“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

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我的最终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品牌”。

◎正是在这些伟大宣言的激励和感召下,海尔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如果说产品竞争创造着人类越来越丰富和完美的物质生活的话,那么,企业文化的竞争则将造就一代新人,推动社会文明的进程。

无疑,海尔集团在这方面领先了一步。

第1节中国的世界名牌海尔是中国首批公布的十大驰名商标中唯一的家电品牌。

1984年在张瑞敏总裁提出的创海尔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企业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

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已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00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目前,企业海外经销网点已达3.6万个,产品批量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世界十大经济区域共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企业传奇:砸出来的名牌1984年,海尔的前身:青岛市东风电机厂已经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有800多名员工,其中只有一名中专生,生产电动葫芦等小的机电产品。

这一年,虽然接连换了3任厂长,企业仍每况愈下,直至亏损147万元,资不抵债。

工人拿不到工资,人心涣散。

到年底,上级主管部门派当时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总经理,当时35岁的张瑞敏来任厂长。

4P营销理论案例分析--海尔

4P营销理论案例分析--海尔

(2)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建立品牌专卖店。 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建立品牌专卖店。 采取特许经营方式 海尔设立品牌专卖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全面展示产品, 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海尔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同时促 进产品的销售。海尔设立专卖店有利于品牌的树立,专卖 店以其统一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有利于企业整体品 牌的塑造。
定价策略(Price) 定价策略
海尔产品定价的目的是树立和维护海尔的品牌和 品质形象。具体的定价策略如下: (1)撇脂定价 撇脂定价。即将价格定得相对于产品对大多数潜 撇脂定价 在顾客的经济价值来讲比较高,以便从分额虽小但价 格敏感性较低的消费者细分中获得利润。采用这种定 价策略的前提是公司必须有一些手段阻止低价竞争者 的进攻,如专利或版权、名牌的声誉、稀缺资源的使 用权、最佳分销渠道的优先权等。
(2)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建立品牌专卖店。 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建立品牌专卖店。 采取特许经营方式 海尔设立品牌专卖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全面展示产品, 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海尔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同时促 进产品的销售。海尔设立专卖店有利于品牌的树立,专卖 店以其统一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有利于企业整体品 牌的塑造。
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 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 全球市场占有率5.1%。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品牌。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 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在智能家居集成、网 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海 尔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致力于向全 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 双赢。
海尔的定价策略还依托于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这点在大中城市尤为明显。海尔在每个城市的主要 商场,都是选择最佳、最大的位置,将自己的展台 布置成商场内最好的展台形象;在中央和地方媒体 上常年坚持不断的广告宣传,这其中几乎全是企业 品牌形象宣传和产品介绍,对于价格则从没“重视” 过。正因为如此,“海尔”两个字已经成为优质、 放心、名牌的代言词。

市场营销学-海尔案例

市场营销学-海尔案例

海尔集团一、企业简介1、商标:2、公司名称:海尔(Haier)成立时间:1984年3、重要人物:张瑞敏,高级经济师,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4、产业:家用电器5、广告语:一个世界一个家;真诚到永远。

二、企业背景:海尔的前身是一家生产普通家电产品,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

1985年,成立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电冰箱产品。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现己发展成以家电为主导产业,涉及房地产开发、商贸金融等多领域的集团公司。

1999年海尔实现国内外营业额268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215亿元,出口创汇1.38亿美元。

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全世界最受尊重的企业排名,海尔成为中国唯一入选企业截止到2009年上半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9258项,其中发明专利2532项。

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1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5项国际标准已经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2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其中172项已经发布,并有8项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参与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41项。

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三、市场环境经过市场十几年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我国电冰箱生产厂家已经由最初的2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30多家;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经营开始形成了初步的营销观念,品牌效应相应提高,越来越重视服务营销;海尔、容声、新飞、美菱等老牌冰箱生产企业控制了近70%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而凭借技术优势新上马冰箱项目的飞利浦、春兰、小天鹅等新军,打着更新换代的旗帜,直接向第一集团的名牌企业公开挑战尤其是以伊莱克斯、松下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对中国冰箱巨子的冲击更是激烈。

3、产品优势定位(P):抛开这款三门无霜冰箱的独特功能和竞争优势来说,海尔的服务一直是全球知名的,不管是售前还是售后服务,海尔都做到了堪称完美,张瑞敏砸冰箱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海尔文化话剧(一)用户永远是对的

海尔文化话剧(一)用户永远是对的

海尔文化小品(一)用户永远是对的★时间★2002年冬天的一个上午。

★人物★李菲菲――25岁,待嫁新娘高星星——27岁,新郎小王――25岁,海尔集团住宅设施产品本部市场直销员。

讲述人讲述人咱们张首席有句名言叫“真诚到永远”。

对谁真诚到永远?说的是对消费者。

对消费者真诚到永远换取的是什么?换取的是消费者对海尔的信任和喜爱。

不是一时的信任和喜爱是永远的信任和喜爱。

这就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

消费者男女老少,三教九流,工农商学,五行八作什么人都有,要让所有的消费者都喜欢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一门大学问。

现在的家电市场那是刀光剑影,残酷无比,在这与狼共舞,如履薄冰的时代,利润薄的如同刀片一般,你稍有不慎全盘皆输。

海尔产品在市场上所以培养起这么庞大的消费群体,那是经过了全体海尔员工20多年的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呀!可是不管是谁,也不管在哪个环节上,稍有不慎就能把消费者得罪了,就会让消费者失去对我们海尔品牌的信任和喜爱。

你信不信?下面这个故事或许对你能有一些启示……(隐去)[李菲菲的新房。

李菲菲(兴奋地)万事俱备欠东风,新房装修要竣工,再把厨房安装好,我就嫁给高星星。

高星星新娘从来不做饭,顶多会个炒鸡蛋,厨房装得像宫殿,当个摆设图好看。

李菲菲胡说,我怎么不会做饭?上次在我们家,我妈妈不在家,你忘了我还给你做了四菜一汤呢?高星星没忘,那顿饭我终生难忘。

你切了一盘大红肠,萝贝咸菜摆中央,水果罐头也算菜,李菲菲我还做了一个乌鸡汤。

高星星你不说鸡汤我差点忘,买回乌鸡不开膛,五脏砸碎一块煮,喝得我差点吐断肠。

李菲菲没良心。

人家好心好意给你做个乌鸡汤补补身子,你还挑肥拣瘦。

高星星菲菲,咱说正经的,结婚以后咱们又不在家开伙,你干啥在厨房上下那么大的工夫?李菲菲不吗,我就要装修一个最高级的厨房,别看我现在不会做饭……高星星练上仨月还是炒鸡蛋。

李菲菲讨厌。

高星星菲菲,你装修厨房我不反对,装修市场上有的是做厨房的,价钱还便宜,干吗非要找海尔来做?你看,冰箱、彩电、洗衣机全部是海尔造,咱家里快成海尔专卖店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历程
青岛冰箱厂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 海尔集团,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1985 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 人们的质量意识。 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 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 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 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 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 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 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 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 6亿元。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 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 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B、企业标志
• 海尔的新标志由中英 文组成, 海尔标志由 中英文(汉语拼音) 组成 , 中文“海尔”, 英文“ Haier ”,作为 标识, 与国际接轨, 与原来的标志相比, 新的标志延续了海尔 20年发展形成的品牌 文化,同时,新的设 计更加强调了时代感


英文海尔新标志的设计核心是速度。因 为在信息化时代,组织的速度、个人的 速度都要求更快。英文标志的风格是简 约、活力、向上。英文新标志整体结构 简约,显示海尔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 每个人更加充满活力,对全球市场有更 快的反应速度。 汉字海尔的新标志,是中国传统的书法 字体,它的设计核心是:动态与平衡; 风格是:变中有稳。两个书法字体的海 尔,每一笔,都蕴涵著勃勃生机,视觉 上有强烈的飞翔动感,充满了活力,寓 意著海尔人为了实现创世界名牌的目标, 不拘一格,勇於创新。孙子兵法上说?; 能因敌变化而致胜者谓之神",信息时代 全球市场变化非常快,谁能够以变制变, 先变一步,谁就能够取胜。
资本运营的两种方式
•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 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 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同在某个时候以 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颧发展起来的,也没 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 发展起来的。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 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 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
如何运营资本?
• 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 • 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 募集社会资金; • 二是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 并重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集社 会资金
• 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 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 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股票的上市也使企业面临了新 的压力,由过去仅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对股东、员工、用户。 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他较高的利润回报,员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 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企业上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大的 多,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一个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 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上市三年多,海尔通过改制, 使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冰箱产量是由上市时93年的30多万台, 猛增到96年的151万台,增长了5倍,企业利润总额也由93年 的8187万元,增长到96年的20065万元,增长了2. 5倍, 员工的工作环境、工资收入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公司股本由9 3年上市的1.7亿元扩张为96年末的3.26亿,而公司每股收益 却由上市时的0.41元,增长为96年的0.55元,公司在三年的 时间里,股本翻一番,而每股收益不但没有稀释,反而有提高,也就 是说企业在不断扩容的同时,资本利润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 高,从根本上保证了股民的权益。通过股票上市从而转变企业的机制, 形成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这是我们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 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尔——真诚到永远!目录Leabharlann 航海尔简介发展历程
发展战略
SWTO分析
最新动态
海尔简介——公司简介
• A、集团简介
•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 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 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要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名牌。互联网时代世界名牌的特点是能快速满 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大规模定制而非大规模制造。海尔抓住互联 网的机遇解决这一挑战,积极探索实践“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倒三 角”的组织创新和“端到端”的自主经营体建设,实现从“卖产品”到“卖 服务”的转型,创造出差异化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引领潮流的研发优势——海尔累计申请专利1万多项,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 并率先实现国际标准的零突破。海尔累计已经参与了61项国际标准的起草, 其中27项标准已经发布实施。海尔通过标准输出,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出口。
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并重 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 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公 司在企业兼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在这方面,海尔提 出了"吃休克鱼"的思路。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 管理却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了市场的后面,一 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就能重新站起 来。在国内现行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 因此只有吃休克鱼,而海尔擅长的就是管理,还有手中的 王牌价值77.36亿元的海尔品牌,这样就找到了海尔 与"休克鱼"的结合点。在资本运营的实践中海尔集团坚持 "吃休克鱼"的策略,十三年来共兼并了亏损总额5. 5亿 元的十四家企业,盘活了14.2亿元资产。
海尔冰箱
产品介绍
3 4
1
2
厨房电器
5 6 7
海尔产品
10 8 9
热水器
全球第一白电品牌
• 作为全球第一大白色家电集团,海尔的目 标是为全球消费者享受美好的住居生活而 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对全球消 费者的承诺,海尔白电集团依托自己拥有 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厨电产 品等白色家电产品,不断为全球消费者创 造最新的生活体验与美好的生活方式。
• •
• •
• •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以无形资产盘活 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值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 实现精神变物质。 这一阶段中海尔集团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该公司原来在青岛是与青岛 电冰箱厂齐名的企业,其生产的琴岛夏普洗衣机是国内三大名牌洗衣机之一, 但由于该企业管理不善,致使企业效益连年滑坡,至1995年企业总资产 为4亿元,而总负债达5亿多,资不抵债1.33亿,负债率高达140%多。 当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的消息一公布,很多人 都持怀疑态度,"这么大的包袱背得动吗?"而海尔集团接管红星电器公司后, 将它改组为海尔洗衣机总公司,在输入成套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对人的管 理为重中之重,把海尔的"名牌战略"、"用户永远是对的"、"真诚到永远"、" 向服务要市场"、"卖信誉不是卖产品"、"高标准、业绩化、零缺陷"、"创造 市场"一系列企业经营理念贯注于员工身心,统一企业的思想,锻造员工的意 志,重铸企业的灵魂,这些理念将原来的几乎溃不成军的职工队伍凝聚起来, 并提升到一种有序、自律、迅捷的作业状态,使其勃发出强大的生命张力, 使企业获得了超常发展: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赢利150万元,第二年一 次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 消费者购物首选品牌、开箱合格率等8项第一;市场占有率到1996年底, 在全国百家大商场的份额已上升到22%,1997年上半年又上升到28. 31%,比第二名高出5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占有率更是遥遥领先于国内其 他名牌,全自动洗衣机出口日本数量已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95%,占日本 进口总量的61%,在此基础上,97年5月兼并后的洗衣机公司以品牌作 为投资控股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组建了顺德海尔电器公司,并在两个 月之内恢复生产,创造出了让"可怕"的顺德人都连称可怕的海尔速度;97 年9月又与杭州西湖公司合作,利用海尔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投入一分钱, 控股组建了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研制开发出海尔牌系列彩电。

第二阶段:
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 扩大规模,提高水平。
在这期间,青岛电冰箱总厂无论是在器牌的知名度还是产品 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多年探索后首创的O EC管理获得了三位副总理的肯定,被国家经贸委向全国推广,各地 企业纷纷竞相学习,一时传为佳话。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其规模还相 当小,年产电冰箱共有30万台,而要在中国家电市场获得发展并逐 步走上国际市场,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了壮大实力,实现 强强联合,电冰箱总厂1991年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冷柜 厂,通过投入资金,狠抓企业管理和海尔文化,依托海尔的品牌和服 务网络,经济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柜、空调 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倍14倍。 第二阶段兼并方式与第一阶段相比,除了投入资金外,一个 显著的特点是将海尔的企业文化与OEC管理体系移植到被兼并企业 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活力的新机制,使企业迅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从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 化,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