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课程标准
安全管理学课程设计

安全管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了解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3. 学生能了解安全事故的类型及成因,掌握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的基本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安全管理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运用安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安全管理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安全管理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 学生能关注社会安全问题,关爱生命,尊重他人,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安全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安全行为。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安全素养。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培养安全意识,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介绍安全管理、安全事故、安全风险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 安全管理原则与方法:讲解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等安全管理原则,以及安全检查、安全评估、事故调查等常用方法。
3. 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 安全事故类型及成因:分析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如火灾、交通事故、中毒等,以及其成因和预防措施。
5. 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教授事故预防的基本措施,如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等,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安全管理学》教案

《安全管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安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目标。
2. 掌握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方法。
3. 学习事故调查与分析、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
4.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降低企业和组织风险。
二、教学内容1. 安全管理学基本概念:安全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实践。
2.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源识别、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
3. 事故调查与分析:事故调查程序、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4.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演练。
5. 事故处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理程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安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事故案例,讨论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实践。
4. 角色扮演:模拟事故调查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安全管理学相关教材和案例集。
2. 多媒体课件:PPT、事故案例视频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安全管理网站和在线课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课后作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编制等。
3. 期末考试:安全管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考核。
4. 实践操作:事故调查和应急预案演练的评价。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线下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
3. 授课地点:教室、实验室或实训基地。
4. 授课时间:每周两次,每次2课时,共四周完成本课程的教学。
七、教学案例及其实践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安全事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事故调查模拟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安排学生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课程作业与练习1. 布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场景进行风险评估。
2. 让学生编写应急预案,培养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安排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安全管理学课程标准

精品文档《安全管理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Z08004建议课时数: 64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先修课程:《安全学原理》后继课程:《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介绍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安全管理现状和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态势,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二)设计思路在《安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了解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及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我们采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入案例,为学生讲解最新的安全生产事故,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主要课时安排如下:精品文档二、课程目标(一)职业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熟悉我国安全管理体制,对安全工程使学生具备以下职业能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力:握安全管理所需的企业管理、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掌)(1 概念,理解企业所处的法律法规环境;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掌2()本内容;握安全法律法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安全掌(3)文化与安全教育等安全管理技术的基本内容;会如何进行事故调查与处理,掌握基本流程。
)学4((二)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精品文档安全目标管理、了解安全目标管理的概念1 、掌握安三、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模式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
(二)教学任务安排 70本课程共有学时的课堂教学,教学安排如下:.精品文档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对课程内容中许多抽象、复杂、不直观、学生难以理解接受的概念,采用形象逼真的图件、动画以及录相形式讲授;课堂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提问、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学等多种方式灵活使用,着重启发学生思维理解和想象力。
《安全管理学》课程设计

目录前言1 危险化学品概述 (1)1.1 危险化学品定义 (1)1.2 危险化学品分类 (1)1.3 危险化学品性质 (2)1.4 危险化学品主要危险特性 (2)1.5 危险化学品的贮存 (3)2 化学事故分析 (4)2.1运行事故处理原则 (4)2.2酸碱系统泄漏的处理 (5)3 安全管理方案 (6)3.1 采取预案及相应对策 (6)3.2 事故致因理论 (8)4 事故处理与分析 (9)4.1 危险化学品运输 (9)4.2 案例分析 (10)总结 (11)参考文献 (11)1 危险化学品概述1.1 危险化学品定义具有物理化学危险性(易燃易爆、氧化性等)、生物危险性(毒性、腐蚀性等)和环境危险性的化学物质。
此外《化学危险物品手册》把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中毒、灼伤、死亡等事故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保护的物品,统称为危险性化学品。
如:TNT炸药、氰化钠、汽油、浓硫酸等等。
1.2 危险化学品分类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安全管理学

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afety Management课程编号:721352300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安全管理学》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安全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明确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管理的基本思想发展,明确安全管理的特点,掌握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深入理解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了解安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
学会运用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具有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方法的能力。
第1章安全管理基础理解安全和管理的基本原理。
1.1安全的定义掌握安全、职业安全健康、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安全性、系统安全的概念,理解安全的重要性,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1.2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定义,掌握安全管理的概念、分类、作用和性质。
1.3安全管理概述了解安全管理发展历史和我国安全生产现状。
第2章事故统计与分析了解什么是事故什么是事故致因理论以及掌握事故统计与分析方法。
2.1 事故的基本概念理解事故的定义和基本特性,掌握伤害分类、工伤事故的认定、事故的分类和事故的原因。
2.2事故致因理论了解事故致因理论发展过程,理解几种主要的事故致因理论,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
2.3事故统计与分析理解事故统计分析,掌握事故统计方法和统计的主要指标,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方法和指标。
第3章事故调查及处理理解事故调查目的,掌握现场分析及处理方法。
3.1 事故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理解事故调查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事故调查的目的,掌握事故调查的对象。
3.2 事故调查的准备掌握事故调查应做的准备工作。
3.3 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了解几种典型事故的现场勘察工作,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
《安全管理学》教案

山东管理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安全管理学
授课专业:安全技术管理
授课教师:苗健
教务处制
2、日本安全管理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工伤事故状况十分严重;
制定了《劳动安全卫生法》、《矿山安全法》、《劳动灾难防止团体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建立了一整套独立的矿山安全监察体系,实施高效的监督管理;
本章学习
《安全导论》参考资料
4、动态变化理论
(1)扰动起源事故理论
将事故看做由事件链中的扰动开始,以伤害或损害为结束的过程。
这种事故理论也叫做“P理论”。
将生产活动看做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向某种预期的或意外的结果的事件链,它
第三节事故分析与验证。
安全管理学课程设计

安全管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学生能够掌握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3. 学生能够了解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4. 学生能够掌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安全管理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3. 学生能够运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对企业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4. 学生能够具备安全教育培训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意识;2. 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安全管理;3.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定、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的良好习惯;4.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共同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对安全管理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管理定义、原则、目标与任务;教材章节:第一章 安全管理概述内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发展历程、国内外安全管理现状。
2. 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构建流程与运行机制;教材章节:第二章 安全管理体系内容: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系建设与运行要点。
3. 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控制措施及实施;教材章节:第三章 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内容: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方法。
4. 安全事故预防与应对:安全事故类型、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编制;教材章节:第四章 安全事故预防与应对内容:事故类型及原因、事故预防策略、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
《安全管理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安全管理学》教案设计课时安排:本教案共设计5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安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安全管理学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管理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安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安全管理学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安全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安全管理学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安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安全管理学的方法和技巧。
3. 安全管理学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安全管理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安全管理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安全管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第一课时:安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安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内容:1. 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3. 安全管理学的主要任务。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主要任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安全管理学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安全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安全管理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三、第二课时:安全管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安全管理学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安全管理学的方法。
2. 安全管理学的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安全管理学的方法和技巧。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安全管理学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安全管理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
四、第三课时:安全管理学的实际应用案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全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分析安全管理学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安全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Z08004
建议课时数:64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先修课程:《安全学原理》
后继课程:《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介绍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安全管理现状和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态势,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二)设计思路
在《安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了解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及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我们采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入案例,为学生讲解最新的安全生产事故,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主要课时安排如下:
二、课程目标
(一)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熟悉我国安全管理体制,对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使学生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掌握安全管理所需的企业管理、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解企业所处的法律法规环境;
(2)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3)掌握安全法律法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等安全管理技术的基本内容;
(4)学会如何进行事故调查与处理,掌握基本流程。
(二)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
三、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
(二)教学任务安排
本课程共有70学时的课堂教学,教学安排如下: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对课程内容中许多抽象、复杂、不直观、学生难以理解接受的概念,采用形象逼真的图件、动画以及录相形式讲授;课堂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提问、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学等多种方式灵活使用,着重启发学生思维理解和想象力。
2、本课程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及方法,了解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因此本课程重点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及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运用大量案例结合实践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在网络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挥学生个人的兴趣、特长和潜能,优秀学生可进行创造性学习。
四、课程内容、要求和设计
注:每一章中需要重点讲解的部分用“★★”标注,次要讲解内容用“★”标注,其他内容只需使学生大体了解即可。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 在讲解安全管理方法、事故应急管理等重点内容时,可以按照教学进度,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产生直观认识,并且增加课堂设计和课题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深度的学习,加强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评价
本课程实施综合考评,采取课堂训练、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方法,注重学习的学习态度和最终成绩的平衡,以全面综合地评定学生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总成绩(100%):期末考核成绩(70%)+ 过程考核成绩(30%)
过程考核成绩(30%):包括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10%)、作业成绩(10%)。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编写
(1)针对目前国内安全专业课程教材存在内容重复、专业特色不明显等不足,根据本校安全专业特色,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增加反映最新研究方法的内容,逐步减少并删除较为陈旧的内容,建设系统安全工程教材,服务课程教学;
(2)总结目前课程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内容,优化结构,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并跟踪安全设计评价的最新理论与设计方法;
(3)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阐述简明扼要,内容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重点和难点突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2.相关资源建设
(1)确定一位老师专门购买、收录与收集本学科有关的音像资料,为今后进一步制作多媒体课件作好资料贮备;
(2) 收集《安全管理学》试题,建立试题库,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丰富,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通过做题掌握各种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3)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扩充性资料的使用情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或推荐一批参考教材和参考文献资料,建立安全管理案例教学系统,使中外文安全类网站和各种参考资料可以供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扩充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实践;
(4) 把网络课件挂于校园网上供学生随时使用,学生寝室、各学院实验室、图书馆都可宽带连接到internet。
另外在学校电子图书馆为学生免费提供读书环境。
课程网站上放置与本课程相关的共享资源和网络课件,网络教学资料浏览、网络提问与答疑等。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