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_威灵仙药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_吴晨
中药材威灵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述

中药材威灵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述作者:吴依娜贺文娟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0期[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临床常用中药威灵仙在近10余年来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实验研究进行了整理,从而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威灵仙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 威灵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 S5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027-02中药威灵仙始载于《开宝本草》,又称粉灵仙、灵仙、黑须公、铁灵仙等,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1.)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温,味辛、咸。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哽,主要用于风湿痹痛及诸骨哽咽,为治风湿痹痛之要药。
本文将对威灵仙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作用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1化学成分威灵仙根含原白头翁素(0.25%)、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甾醇、糖类、皂苷、内酶酚类、氨基酸[1]及生物碱、有机酸、蒽醌物质[2]。
1.1挥发性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威灵仙挥发油包含有棕榈酸3-羟-4-甲氧基苯甲醛和二十碳烷等为主要成分的61种化学成分[3]。
何明等[4]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流体萃取技术分别从威灵仙中提取出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水蒸汽蒸馏提取物得率为0.15,鉴定出25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有机酸、有机酸酯、苯丙素、倍半萜、酚类等;而超临界提取物得率为0.40,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有机酸、有机酸酯、苯丙素、酚类、三萜、甾醇等。
辛广等[5]对千山东北铁线莲花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2,5-呋喃二酮、2-环戊烯-1,4-酮、山嵛酸甲酯等7种成分。
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

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威灵仙属于药用植物,药材基源来源较多,《开宝本草》、《本草图经》、《救荒本草》等所载的威灵仙,为玄参科植物。
那么,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来看看吧。
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具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疟、降血压、降血糖、促进胆汁分泌、镇痛、解痉等作用,临床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胆囊炎、腰肌劳损、外用于咽喉炎、足跟痛、牙痛等治疗上。
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血虚而致的筋骨拘挛疼痛者禁用,气虚血弱者、体虚气弱者、阴虚有热、无风寒湿邪者及孕妇忌服。
新鲜全株可治咽喉炎及急性扁桃体炎,根部可治丝虫病,外用可治牙痛。
(一)威灵仙的作用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狭叶铁线莲(即山蓼)50%浸剂(1毫升/公斤)可使麻醉犬的血压下降,肾容积缩小,其煎剂药效仅及浸剂之半。
对离体蟾蜍心脏有先抑制后兴奋的作用,其浸剂的药效似比煎剂约大3――5倍。
其降压作用可能与对心脏的抑制有关。
对平滑肌的影响。
狭叶铁线莲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能是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对大鼠及家兔的离体肠管亦有相似作用;对小鼠离体子宫作用不明显。
抗利尿作用。
狭叶铁线莲制剂对小鼠、大鼠、豚鼠有显着的抗利尿作用。
这种作用,浸剂与煎剂大致相等;50%煎剂0.2毫升约相当于脑垂体后叶素0.1单位的'抗利尿效果,且其作用时间似比脑垂体后叶素为长,此种作用也可能与血压下降、肾血管收缩有关。
降血糖作用。
威灵仙浸剂对正常大鼠有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给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后,尿糖试验仍为阴性),故可能有降血糖作用。
祛风湿止痛。
用于风湿痛。
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经络,故对全身游走性风湿痛尤为适宜。
治疗关节炎。
本品是治疗关节炎的常用药,对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酸痛,均有一定的疗效,与仙灵脾、川断肉等同用。
但其药力不是很强,可作配伍药使用。
消鱼骨。
用本品30克(加醋)煎汤缓咽,治鱼骨哽喉。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秦艽抗炎活性作用分析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nalysis of Gentiana macrophylla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作者: 李杨[1];张乐[1];郝俊杰[1]
作者机构: [1]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611137
出版物刊名: 大理大学学报
页码: 46-51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0期
主题词: 秦艽;炎症;网络药理学
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秦艽抗炎活性主要成分的作用靶点,构建干预炎症
的“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关系,预测其干预炎症的靶点及机制。
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建立秦艽的化学成分和靶点数据集;OMIM数据库筛选炎症相关的靶点;PPI数据库构建蛋白交互靶点;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学成分-作用蛋白-炎症靶点”交互网络图。
筛选出秦艽调节炎症的关键作用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和Cytoscape的插件ClueGO对入选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和GO分析。
结果:经筛选和分析获得11个秦艽活性成分,主要为秦艽乙素、秦艽甲素、西藏龙胆碱、α-香树脂醇、秦艽丙素、马钱苷酸等;筛选和分析获得25个抗炎靶点,包括细胞肿瘤抗原p53、NF-kappa-B必需调节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等,秦艽发挥抗炎作用的可能通路包括细胞凋亡、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
结论:预测秦艽调节炎症的潜在靶点,揭示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秦艽的抗炎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中药秦艽的研究进展

秦艽的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产业现状
目前秦艽已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但仍存在 一些问题,如质量不稳定、种植技术水平低等。
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秦艽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认识的深入,秦艽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 增加,其产业化发展也将不断壮大,同时将更加注重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种植 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05
秦艽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秦艽的资源保护
分布与生态环境
秦艽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陕西和四川等地,生于海拔2500-4300米的高山草地 或林缘地带。
资源量与保护措施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采挖等因素,秦艽野生资源量急剧减少,亟需采取保护 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抚育等。
秦艽的可持续利用
秦艽的加工方法有多种,传统方法为晒干或低温干燥,现代方法则采用冻干技术 等。
02
秦艽的药理作用与活性成分
秦艽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秦艽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 以有效缓解多种炎症疾病,如
关节炎、风湿性病变等。
抗肿瘤作用
秦艽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 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 扩散。
解热镇痛作用
秦艽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可 以有效缓解发热和疼痛症状。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秦艽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 策和法规,促进秦艽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推进产业升级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秦艽种植、加工等 环节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公众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秦艽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 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06
研究展望
秦艽的活性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秦艽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
秦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秦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秦艽,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秦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揭示出其独特的医疗价值和潜力。
本文旨在对秦艽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秦艽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首先介绍秦艽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基本情况,为后续研究内容奠定基础。
随后,重点综述秦艽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苯丙素类、多糖等,并探讨其可能的合成途径和生物活性。
在药理作用方面,文章将系统总结秦艽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及研究成果,以期为秦艽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提供理论支持。
文章还将关注秦艽在现代药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包括新药研发、药物质量控制等方面,以期为推动秦艽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提供参考。
文章将展望秦艽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秦艽的化学成分秦艽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多样,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等多种化合物。
这些成分赋予了秦艽独特的药理活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黄酮类成分:秦艽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如秦艽素、异秦艽素等。
这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对于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和癌症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
苯丙素类成分:苯丙素类是秦艽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如香豆素、木脂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环烯醚萜类成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秦艽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车前草苷、马钱子苷等。
这类成分具有抗炎、抗风湿和保肝等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上述三类主要成分外,秦艽还含有多种其他活性成分,如多糖、挥发油、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秦艽复杂的化学成分体系,为其广泛的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秦艽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中药秦艽的研究进展

中药秦艽的研究进展标签:秦艽;中药;研究进展秦艽(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Iae)为常用中药,为龙胆科龙胆属秦艽组植物。
具有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的功效,现市场上需求量较大。
由于秦艽原植物分布广、种类多,有很多同组植物都充作秦艽入药,像黄秦艽、黑人艽等,这样造成入药混乱,为了更好地利用秦艽,很多学者已经开始系统、深入地研究,在很多方面都有取得了成果,笔者查阅了近些年的秦艽研究资料,现将其概述如下:1本草学考证秦艽作为传统的中药,自古以来就有记载。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味苦平。
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生山谷”。
《名医别录》[1]记载:“生飞鸟山谷。
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以根作罗文相交,长大黄白色者为佳。
”《唐本草》记载“今出泾州、鄜州、岐州者良。
”《图经本草》云:“……其根上黄色而相交纠,长一尺以来,粗细不等,枝干高五六寸,叶婆娑连茎梗,俱青色,如莴苣叶,六月开花,紫色,似葛花,当月结子,每于春秋采根阴干。
”《本草纲目》[2]曰:“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
故名秦艽、秦纠。
”经考证,飞鸟山、泾州、岐州、秦中等地位于今四川、甘肃、陕西境内,这与目前秦艽分布情况一致。
2化学成分陈千良[3] 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对陕西产秦艽(主流商品为大叶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
对秦艽的脂溶及水溶部分进行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脂溶部位4个,分别是:5-羧基-3,4-二氢-1H-2-苯并吡喃-1-酮(5-carboxyl-3,4-dihydrogen-1H-2-benzopyran-1-one,1),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2),栎瘿酸(roburicacid,3),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4)。
水溶部位4个: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5),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e,6),獐牙菜苷(sweroside,7),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6′-O-β-D-gluco-sylgentiopicroside,8)。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秦艽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

·276·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秦艽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刘卓枫 甘元伟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2吴正石 梁 江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1摘 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秦艽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
方法: TCMSP、BATMAN数据库收集秦艽丸的相关成分及作用靶点; GENECARDS、OMIN数据库整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靶点,Cytoscape 分析构建“药物成分-化合物-疾病网络图”。
STRING 数据库进行PPI分析并得到秦艽丸发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关键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
结果:共得到47个靶点,151条 KEGG 通路,213条 GO 功能。
秦艽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为:细胞生物合成正调控、受体配体正调控、信号受体激活、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
关键靶基因是IL6、MAPK8、TP53、TNF、VEGFA等基因。
结论:秦艽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是通过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实现治疗作用的,这可为临床治疗指明其重要作用机制。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网络药理学 秦艽丸秦艽丸记载于《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方,王怀隐著,书中记载:“秦艽、苦参、酒大黄、黄芪各二两,防风、漏芦、黄连各一两半,乌梢蛇五钱……治脓窠疥,症见疥疮顶含稠脓,痒疼相兼……”。
而现代医家多用于风湿热毒外侵,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
现代著名中医赵炳南以秦艽丸为基本方,采用标本兼顾,进行适当化裁,在红斑狼疮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国家级名老中医吴正石常用此方加减结合经验方在治疗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疾病临床疗效肯定。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影响多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炎症改变及最终会产生器官损害[1]。
长期使用西药治疗SLE副作用大,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具有优势,中医药多从靶点、多方位入手疗效好。
中药材威灵仙的研究进展

中药材威灵仙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威灵仙,中药材,研究进展,化学成分,药理性质,临床应用,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与展望。
威灵仙,别名铁灵仙、草灵仙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材的植物。
据史料记载,威灵仙具有祛风湿、止痹痛、消炎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痢疾等疾病。
本文将综述威灵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近年来,威灵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性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通过对威灵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已成功分离出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酚类、生物碱类等。
这些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药理作用。
在威灵仙的药理性质方面,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威灵仙还具有明显的抗骨质疏松、抗衰老等功效。
这些药理作用的发现为威灵仙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中药材资源。
威灵仙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痢疾等疾病。
近年来,威灵仙在肿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支气管哮喘等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
研究发现,威灵仙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威灵仙的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定量和分析方法。
定性研究包括对威灵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以确定其活性成分;定量研究则通过对威灵仙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以了解其作用机制和效果;分析方法则涉及对威灵仙的药理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以解释其治疗疾病的原理。
通过对威灵仙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对威灵仙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透彻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威灵仙的系统性研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中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威灵仙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21.01.050秦艽-威灵仙药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吴晨1,魏昀1,张志红2,高慧琴1(1.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目的探讨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相关疾病”网络间的关系。
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秦艽-威灵仙药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STRING、DAVID、CTD等数据库查询药对作用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预测其作用通路和生物过程以及药对可治疗疾病的种类,进而讨论秦艽和威灵仙配伍后产生的药理作用规律。
结果(1)秦艽-威灵仙药对共检索得到活性成分13个(11种),二者共有活性成分2个;(2)oleanolic acid和lematosideA'_qt是秦艽-威灵仙药对治疗疾病的关键活性成分,此外还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植物甾醇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三萜化合物等成分在药对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药效;(3)通过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重要靶点55个,degree值排名前五的重要靶点分别为GAPDH、MAPK3、MAPK1、PTGS2和ESR1;(4)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相关疾病网络分析得出药对可以治疗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肝细胞癌、实验性肝硬化、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肥胖症等473种疾病;(5)共富集到GO生物过程28条,发现药对活性成分参与机体半乳糖代谢过程、类固醇生物合成过程、胰岛素抵抗过程、氮代谢过程、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过程、血管平滑肌收缩过程、药物代谢的合成过程等;(6)富集KEGG信号通路: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主要对肿瘤、神经传导、炎症、内分泌等4大类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结论秦艽-威灵仙药对的活性成分丰富,作用靶点多样,影响通路和生物过程繁杂,对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化学药物损伤等方面的疾病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21)01-0206-07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WU Chen1,WEI Yun1,ZHANG Zhihong2,GAO Huiqin1(1.College of Pharmacy,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730000,Gansu,China;2.Editorial Department,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730000,Gansu,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tive components,action targets,pathways and diseases of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Method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targets,diseases and pathways were enriched from 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STRING,DAVID database,etc.The relationship of targets protein,key pathways and kind of illness were predicted by STRING and DAVID database.Results(1)Thirteen different active ingredients and2same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searched.(2)Oleanolic acid and lematosideA'_qt were key active ingredients,which were abstracted from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Iridoid terpenes,phytosterols,saponins,iridoid glycosides and triterpenes also played important roles.(3)Fifty-five important targets were found by analysis and top5targets were GAPDH,MAPK3,MAPK1,PTGS2and ESR1.(4)There were473kinds of diseases,which included rheumatoid arthriti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xperimental liver cirrhosis,breast neoplasms,prostatic neoplasms and obesity,which can be cured by couplet medicines.(5)Twenty-eight biological processes were searched by GO analysis,which included galactose metabolism,steroid biosynthesis,insulin resistance,nitrogen metabolism,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ontraction.(6)Pathways in cancer,pathways in nerve conduction,pathways in inflammation and endocrine can be affected by couplet medicines.Conclusion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 which have lots of ingredients tha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any targets act on several pathways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couplet medicines are good for curing cancer,nerve con-duction,inflammation and endocrine.Keywords:network pharmacology;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chemical components;mechanism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81960725)作者简介:吴晨(1994-),男,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方向:中药与复方应用。
通讯作者:高慧琴(1962-),女,甘肃兰州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药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
E-mail:2739137732@qq.com。
602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味辛、苦,性平,入肝、胆、胃经[1]。
《神农本草经》云:“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2]。
由于大部分祛风湿药皆辛燥伤阴,而秦艽药性平和,质地柔润,能祛风湿而不伤阴液,故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3]。
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rs mandshusica 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辛,性温,入膀胱经,长于祛风湿、止痹痛,主治风湿痹痛、筋骨酸痛、骨骾咽喉等,尤善治风邪偏盛的行痹,医家王肯堂言其为“止痛之要药”[1,4]。
网络药理学以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药学等学科为基础,可从整体角度对中药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的机制进行现多层次的解析[5-6]。
秦艽和威灵仙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湿药,二者所含化学成分极为丰富。
为探讨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秦艽-威灵仙药对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和相关疾病等规律,以期从整体角度对秦艽-威灵仙药对的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进行多层次解析。
1资料与方法1.1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的筛选依次以“秦艽、威灵仙”为关键词通过TCMSP(http://lsp.nwu.edu.cn/tcmsp.php/)数据库[7]检索各药的成分。
以生物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作为筛选标准[8]并补充文献报道中常见成分,汇总秦艽-威灵仙药对的活性成分。
1.2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的富集与分析将药对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平台(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9]转化为Canonical SMILES标准化学格式后,导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http://www.Swiss tar-getprediction.ch/)[10]对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统计汇总,最终得到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