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助推中原崛起如何走向自立、自信、自强

合集下载

中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

中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

中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在我学习和了解中原文化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原文化的核心是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礼仪道德、忠孝诚信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原文化中,孔子被尊奉为圣人,他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教育、家庭等各个方面。

学习儒家文化可以使人更加注重道德修养,更加重视社会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中原文化强调文化传承和文人精神。

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文化传统非常丰富。

中原文化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光大,崇尚古代文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

这种精神也呈现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瑰丽作品中。

通过学习中原文化,我意识到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敬,更是对人类智慧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中原文化注重精神追求和人生意义。

中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家、文人、艺术家都深思熟虑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许多启发人心的哲理。

他们追求精神的升华和人生境界的提升,提倡人们追求艺术、美好和真理,在寻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从中原文化中我明白到,人生不仅仅是物质和生活的追求,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成长的追求。

最后,中原文化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原文化,我更加坚定了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中原文化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为中原文化的辉煌而自豪,并将其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学习和了解中原文化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发。

中原文化以孔子思想为核心,强调儒家价值观念的传承;注重文化传承和文人精神的发扬;追求精神追求和人生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中原文化,我更加明白了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和理解。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够理解自己的根与源,保持文化自信,并在新时代焕发出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原崛起 文以化之 河南振兴 文以推之

中原崛起 文以化之 河南振兴 文以推之

中原崛起文以化之河南振兴文以推之—浅谈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抓好文化支撑的重要性姓名:陈俊霖学号: 20083610102学院:文学院班级:2008级汉语言文学一班邮箱:beishibeida@中原崛起文以化之河南振兴文以推之—浅谈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做好文化支撑的重要性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下,文化因素在经济活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资源、劳动力等经济“硬实力”是基础,而悠久历史、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文化“软实力”是平台。

没有“硬实力”的物质保障,“软实力”就没有根基;而没有“软实力”这个平台,“硬实力”则会受到限制。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在主导构建中原经济区中文化支撑的现状、必要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文化支撑;文化优势正文:从2010年4月份起,“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逐渐被提上日程,。

所谓中原经济区,指的是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优势明显、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自该构想被提出以后,立即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得到了亿万河南人民的普遍认同。

这是在新时期河南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是树立河南新形象的坚实基础,是推进河南省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举。

全国人名拭目以待,期待着在这块宝地上能够看到一个崛起的新中原,新河南;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人民翘首以盼,希望这片故乡的热土重新焕发历史的生机,还中原人民一份久违的自豪。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五条:一是人口众多。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人口最为稠密和劳动力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2009年末区内总人口1.7亿,其中河南省达到9967万。

二是区位优越。

地处全国中心地带,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战略地位非常突出。

出彩中原感悟心得体会(3篇)

出彩中原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中原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近年来,中原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了出彩中原的生动实践。

作为一名中原儿女,我深感自豪,同时也对出彩中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中原文化底蕴深厚,传承创新不断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这里孕育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原文化不断传承创新,为出彩中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 传承儒家文化,弘扬“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

中原地区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孟子等先贤在此讲学,传播儒家思想。

如今,中原地区的人们依然秉承儒家文化精神,注重道德修养,关爱他人,形成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2. 创新道家文化,倡导“道法自然”的生活态度。

道家文化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在出彩中原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道家文化的优势,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传承佛教文化,弘扬“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精神。

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许多寺庙、石窟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出彩中原的进程中,我们弘扬佛教文化精神,倡导慈善、关爱弱势群体,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中原经济发展迅猛,展现出彩中原实力近年来,中原地区抓住国家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1. 产业转型升级。

中原地区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如今,中原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

2. 城市化进程加快。

中原地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郑州、洛阳等城市已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

3.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中原地区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弘扬中原文化促进中原崛起_本版编辑 (1)

弘扬中原文化促进中原崛起_本版编辑 (1)

河南日报/2007年/5月/15日/第005版学术弘扬中原文化促进中原崛起——读《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有感(下)本版编辑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河南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邓本章河南省文化厅厅长郭俊民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家勇开发、发展、创新中原文化的扛鼎之作朱夏炎今年1月19日,香港会展中心,徐光春书记在这里做“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的主题演讲,我有幸亲耳聆听。

中原文化的内涵,中原文化的类型、中原文化的特点……徐光春同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其新颖的视角、明确的观点和丰富的论据,让我这个生于中原、长于中原、时时耳濡目染中原文化的人也感到振聋发聩,有豁然开朗之感。

道不远人。

在深为徐光春同志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条理清晰的阐释、举重若轻的论证所折服的同时,我就开始策划,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篇演讲,让更多的人分享这种震撼,分享这种豁然开朗。

从香港回来后,我就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同事们商量,联系省内和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对徐光春同志所论及的18种中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以期全景展现中原文化的精彩内容,引导更多的人关注中原文化、体会中原文化、感受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的强大逻辑力量。

随着一个个立意高远、深邃凝练、图文并茂的解读版面见诸报端,将这些旗帜鲜明的观点、鲜活生动的文字结集出版,让更多人研读、思考和理解其思想精华,就显得必要而紧迫。

在出版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徐光春同志主讲的《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得以及时付梓。

文化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反映的是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本质,及改造与被改造、创造与被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通过对文化符号自觉地整理和再创造,使得人类真正成为万物之灵,从而在物质和精神领域创造出璀璨夺目的人类文明。

当前,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文化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当中,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社会越发展,以文化为代表的上层建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度就越高,贡献度就越大。

试论中原历史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试论中原历史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试论中原历史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王明有(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0)摘要: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代表,具有时间久远、内容丰富的特点,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培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原历史文化中所反映出来的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激励民族创造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原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发展史上之所以能够创造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五大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所以显示出不同于西方的特征,笔者认为都和她从摇篮到繁盛深受中原历史文化的滋养、熏染有密切关系。

中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培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试从中原历史文化的源流来探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一何谓中原?2007年1月1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召开的“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恳谈会”上,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在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时,对中原这一概念作了精确的解释,“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中心的相对区域性概念。

一个是大概念,就是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个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中游地区,包括河南、陕西、山西、安徽、山东一部分,湖北一小部分;小概念,特指河南。

”[1](P4)什么是文化?《周易》贲卦彖辞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2](P111)很显然,我们的古人所指的文化是“文治教化”,即用礼乐来教化天下之民。

礼乐包括的范围很广,先王圣哲所创制的文物典章制度都包括在内,如伦常、道德、文学等。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书中说:“文化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易言之,凡人类心所能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道德、利用、厚生之物质和精神的一切共同业绩,都叫作文化。

”[3](P298)简而言之,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与中原地区的的概念相对应,中原文化从大方面来讲,主要包括河洛文化、燕赵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等。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一)引言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是指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入思考和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文化自信是指中国人在与其他国家和文化交流中,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心,能够坚定地维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文化自强是指中国人通过努力学习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独特性。

(二)提升文化自觉1.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遗址等途径来增加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

2.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选择学习一门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之处,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提升文化自觉的一种体现。

我们应该关注和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积极投入到文物修复等活动中,保护好传统的文化遗产,为后代储备文化资源。

通过这样的行动,彰显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之心,增强文化自觉。

4.重视经典阅读经典著作是文化的精髓,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著作,如《诗经》、《论语》等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

(三)增强文化自信1.了解其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通过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时能够有自信心去展示和传播自己的文化。

2.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

论中原文化的特点及继承和发扬中原文化的基本对策

论中原文化的特点及继承和发扬中原文化的基本对策

论中原文化的特点及继承和发扬中原文化的基本对策作者:刘同般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2期摘要:中原文化,也即中原地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中原历史文化,最本质的特点为“根源”与“主干”。

继承和发扬中原文化,应提升三大认识,警惕四个问题,在六大层面上做文章,最终要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八大文化产业。

关键词:中原文化;特点;基本对策中原是个地域概念。

古代文献中,有“中原”“中土”“中夏~中州”等多种称谓。

这些称谓,因时代变化而名称有异,因时代变化而范围又有所区别。

总体而言,中原的地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中原,指以河南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包括山东、河北、山西乃至陕西的一部分;狭义的中原,就是今日的河南。

因此,可以说,中原是河南的别称。

中原文化,也即中原地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从层面上解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时间而言,中原文化是一个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史前时期,而且延续了整个历阳,黄帝定都在新郑,伏羲以及颛顼、帝喾二帝分别葬在淮阳与内黄。

体现民族血脉的中华姓氏中,古今有1500个姓氏起源于河南,在依据人口数量多少排序的300大姓中有171个起源于河南;二是文化之源。

以“河图”与“洛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源头,发生在洛阳。

中国元典文化中,儒家文化的源头在中原,道、法、墨、纵横、杂家等诸文化,其创立者为河南人,有的代表作也完成于河南。

宗教思想,如汉传佛教的祖庭为洛阳白马寺,禅宗的祖庭为少林寺,天台宗的源头在光山净居寺。

道教尊崇的鼻祖是鹿邑人老子,道教的圣地有济源的王屋山。

而在科技文化中,四大发明也基本上完成于中原。

汉字文化中最早的文字雏形为舞阳贾湖遗址的契刻符号,最早的成熟汉字为商代甲骨文。

中原文化的根源性,也是文化的原创性,这是河南文化的本质特点。

第二,正统性。

中原文化虽然属于地域文化,但又与一般的地域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是文化的正统与主干,中原文化实际上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主流特点。

如何培养和增强民族自信心?

如何培养和增强民族自信心?

如何培养和增强民族自信心?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信心却一直是中国人民所缺乏的。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培养和增强民族自信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和增强民族自信心。

一、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弘扬中华文化,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中华文化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个方面。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

现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创新力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

我们需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我们需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来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需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创新,让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文化创新力。

我们需要重视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现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创新力量。

我们需要加强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让现代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领域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推广现代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现代文化。

我们需要加强现代文化的研究和创新,让现代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领域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的来源之一。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

我们需要加强中国品牌的建设。

中国品牌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

我们需要加强中国品牌的建设,让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推广中国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文化助推中原崛起如何走向自立、自信、自强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最早奠基中原文化是由炎黄二帝奠定的基础,后来经历夏商周这几个王朝以后,逐渐有了文化的概念,特别是在春秋五霸时期,齐国在管仲的外交政策的引导下,连接一些国家对楚国的扩大意图进行了扼制。

这就产生齐鲁文化的大国家观。

接过来的晋文公在城濮重创了楚国的军队,于是晋国的文化也逐渐融入了中原文化之中。

所以说,中原文化最主要是这三个文化组成的:鲁国的儒家文化,齐国的国家战略文化,以及三晋政治谋略组成的。

以后,中原文化就是在以上的文化,对外文化进行批判和融合所形成的广义的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中原文化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形态。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这里自上古至唐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谓中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就目前国内文化研究的态势及中原地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占据的位置看,它的地域特性明显压倒了作为国家文化的特性,更宜被视为一种地域文化。

但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中原文化的地域性明显又与其他地域文化不同,它最值得重视的特点就是与中国文化形成的直接关联。

由于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气候等诸多便利的自然条件,这里自上古时期就形成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在诸地域中最先跨过了“文明的门槛”。

由这种文明衍生的文化,则为后世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礼仪典章提供了基本的范本。

同时,中原文化之所以在中国文化的整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于它强大的辐射力。

在中国历史上,它依托于生产方式的先进性、军事的扩张,甚至中央政权崩解导致的移民大批迁移,向四方传播。

面对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中原文化在辩证和谐的理念引导下,一开始就培育出一种自强自立、开拓创新精神。

《易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原文化认为,要生息繁衍、安身立命,就必须革故鼎新、锐意创新。

中原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渐渐磨练出了一种审时度势、拼搏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使他们不愿安于现状、坐以待毙,而是认识到只有顽强奋斗、开拓有为,才能安居家园,繁荣发展。

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现代的红旗渠壮举,都是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

但是,任何自强自立都必须以民族的繁荣昌盛为前提,而民族的繁荣又依赖于科学文化的普及,为此,中原文化还渐渐形成了崇文重教的传统。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这里人文厚重,自古崇尚人伦教化之道。

《国语·郑语》里说:“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

”事实上,中原文化一直把风伦教化看作是治理国家、稳定社会、造福民众的重要策略和根本途径。

中原文化产生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周朝的“封邦建国”到北宋文官制度的全面繁荣,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到王安石庆历新政,中原大地上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推动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递进。

从殷商王朝对商业经济方式的自觉选择,到以宋朝交子、汇票等为标志的商业革命,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极大发展,实现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先后创造了我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新技术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中原文化也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实现了文字载体的新突破,北宋毕的活字印刷迎来了铅与火的新时代,开创了知识传播的新纪元;成熟于宋代的火药,把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指南针导致了航海技术
革命,为近代文明的到来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中原文化就如一台功能强大的引擎,从不同的方面不断把中华历史甚至世界历史的车轮推向前行。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中原文化精神自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精神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原文化精神的扩充、发展、完善,以及与其他文化精神的交融互渗。

从内容上看,中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农业文明为核心的文化,这种农业文明对中华民族精神个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形式上看,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个性形成中起到了培育、导引、促进、提升、创新、凝聚等作用。

两者的结合,使其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