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及分析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一、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问题:中国的生态环境存在多个问题,包括严重的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水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引起的;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使用化肥、农药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燃煤和工业废气的排放引起的。
此外,违法建设、高能耗和高排放的工业生产方式也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导致土地退化、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2.影响: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
水污染导致农作物和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增加。
此外,生态环境问题还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对策1.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和个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技术力量和执法能力。
2.推动绿色经济:鼓励和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减少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
3.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力度,推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方式,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水平。
4.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对公众和学生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养成。
组织并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理解。
强调个人责任与行动,每个人都能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谈判,推动国际环境法律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清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一、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据研究, 4000 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 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 13% ,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毁灭生态,大兴土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
汉时,中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单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
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农产品并重、以肉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大规模地毁林开荒。
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僚机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族以骑兵为主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时间比肉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荒。
西汉开荒8 亿亩,东汉开荒7 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林全部倒地。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东汉时的 5648 万,减至767 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
南北朝时,兵燹战乱频仍,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 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
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许多的生态灾难。
以下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生态灾难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沙漠化灾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偏远贫瘠的地区,由于过度地开发和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沙漠化的加剧。
例如在中国的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由于当地居民过度地砍伐树木和开荒种植,导致了土壤枯竭和水流干涸,最终导致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极大。
解决方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控制当地居民的行为,鼓励发展沙漠旅游以及绿化工程,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水污染灾难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长江、黄河等河流不仅遭受了土地污染,更是在一些工业企业的排放下受到了化学、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的破坏。
解决方案:政府应督促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力度,建立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接收、处理、转运和处置等措施,对污染物的超标排放开展惩罚和处罚。
3.气候灾难
我国还面临着气候灾难的威胁,全球变暖、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解决方案:政府应积极响应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采取减排措施、加强重点地区的环保管理工作,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的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发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从微小的环节开始,从自己和身边的环境做起,构筑崭新的生态环境。
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

01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强化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法律
制裁。
加强监管执行力度
02
加大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推动企业
严格遵守环保法规。
完善环境管理制度
03
推行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红线等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生
态环境管理机制。
推进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绿色产业,降低传统产业对环境资源的依赖。
03
自然生态危机是由于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自然灾害引起的;而 人为生态危机则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的,如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污染环境等 。
生态危机的现状
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 气温持续上升,引起海平面上升、极端 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
自然资源过度消耗
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如森林砍 伐、水资源过度开采等,导致资源短缺 和环境破坏。
生物多样性丧失
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导致大量物种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 到严重威胁。
污染和环境污染物
人类活动产生大量污染和环境污染物, 如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等,严重危害环 境和人类健康。
生态危机的危害
1
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如影响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气候变化等问 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占用,自然环境 被破坏,加剧了生态危机的严重程度。
3
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 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政府监管不力和政策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
一些国家和地区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 些企业和个人在环保方面有机可乘。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2.中国生态环境目前的现状3.这些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4.解决的策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中国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哪些?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赤字进一步扩大。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近年来森林草场遭到破坏退化严重
我国森林草原资源现状
林业用地 2.6亿公顷 2.6亿公顷 1.5亿公顷 森林 总面积 1.5亿公顷 0.12公顷 人均 0.12公顷 森林覆盖率 16.55% (全球平均水平 31.4%) 人均森林蓄积 9m3 (世界人均 72m3) 可用草场面积 34万公顷 34万公顷 占世界总量7.1% 占世界总量7.1% 人均只是世界的1/6 人均只是世界的1/6 50%~60%天然草场 50%~60%天然草场 退化, 退化,西北最严重
1 2 3 4 5 6
完善 加强公众教育,引导公众参与 加强公众教育 引导公众参与 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激励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补偿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补偿机制
,
,强 强
度
育
,
�
2 生态环境恶化没 有得到有效遏制 分析生态环境恶 化的深层原因
3 生态环境问题不 容忽视 针对我国的具体 情况提出相应的 治理对策与策略
现存问题
成因分析
治理对策
我 国 生 态 环 境 现 存 问 题
水
,水
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水污染问题严重
七大水系,一半以上污染严重 七大水系, 86%城市河段水质超标 86%城市河段水质超标 2800km河段鱼类灭绝 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 淮河水系,80%水呈黑绿色 水呈黑绿色, 淮河水系,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 全丧失使用价值
2.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 表明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本论文旨在对中国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一、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资源开发与损失中国是一个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同时,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沙化土地、气候变化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1.2水、大气和土壤污染由于工业污染和城市化进程,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水、大气和土壤污染问题。
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体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大气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也日益严重。
土地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安全性。
1.3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中国的生态系统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此外,湿地的消失、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等人类活动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对策与建议2.1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制定出台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同时,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和处罚力度,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
2.2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由高耗能、高污染向绿色低碳转型。
同时,鼓励绿色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在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2.3加大环境技术研发和应用通过加大环境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4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引导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采取实际行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共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结论: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但同时也面临着改善和保护的机遇。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及分析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及分析胡星斗原创 | 2005-05-29 17:58 | 获1票投票投票人标签:中国外部性公共物品开荒沙尘暴一、历史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据研究,4000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毁灭生态,大兴土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
汉时,中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发展单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
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农产品并重、以肉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大规模地毁林开荒。
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僚机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族以骑兵为主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时间比肉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荒。
西汉开荒8亿亩,东汉开荒7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林全部倒地。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东汉时的5648万,减至767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
南北朝时,兵燹战乱频仍,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历史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据研究,4000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毁灭生态,大兴土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
汉时,中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发展单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
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农产品并重、以肉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大规模地毁林开荒。
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僚机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族以骑兵为主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时间比肉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荒。
西汉开荒8亿亩,东汉开荒7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林全部倒地。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东汉时的5648万,减至767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
南北朝时,兵燹战乱频仍,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可见,王朝循环不仅常常使得中华民族的人口减少过半(中国历史上有10次战争造成了人口减半),人民蒙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使得子孙后代继续生存下去的环境遭受了灭顶之灾。
二、生态环境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长时期内仍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跃进”全民炼钢,大规模砍伐森林;“文化大革命”时“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梯田修到山顶上,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改革开放之后,政府虽然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但由于体制、制度的原因,环境恶化的状况一时还难以扭转过来――高消耗、高污染的重复建设的小企业遍地开花;草场无人维护,过度放牧,内蒙古等地的载畜量是草场承受能力的1~3倍,导致大部分草场退化,1/4的草场荒废;一些地方盲目开垦,盗林毁林严重,近几年呼伦贝尔又出现了新的开荒热;一些企业仍然肆意排放着“三废”,黄土高原上私营企业在乱钻油井,导致水土流失;一些西部省区仍然在发展小造纸、小煤窑、小钢铁;一段时间以来,开发区大量圈地,一半以上撂荒┅┅中华民族的生存资源再一次被破坏。
让我们看一看生态环境的现状吧!进入21世纪的中国,第一天就遭遇了沙尘暴。
2002年,沙尘暴又是历史上强度最大的。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定的时期内,沙尘暴还会更加频繁、更加猛烈。
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发生了沙尘暴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而2000年一年就发生了12次。
现在,一些地区可以说是黄沙漫天,黄土遍地,河流浑浊,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江湖干涸,森林倒地,草原退化,而且,一切还在恶化之中――中国的沙漠化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相当于每年一个中等大的县被沙漠化,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以上。
目前,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面积的27.2%。
因水土流失,每年冲走肥土50亿吨,相当于全国的耕地每年平均削去1厘米厚的土层,由此每年造成化肥流失4000万吨,接近全国的化肥产量。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98年曾断流200多天,洪水期间,黄河河水的含沙量达50%。
现在,长江也快成为第二条黄河了,其含沙量是黄河的1/3,等于世界三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年输沙量的总和,而尼罗河却是处于沙漠地带。
目前,我国70%的河流、50%的地下水被污染,淮河、辽河、海河、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滇池等水域污水横流,水量大为缩减,洞庭湖、鄱阳湖的湖面损失了一大半,其蓄水功能大大下降。
新疆罗布泊水域面积曾为20000平方公里,古楼兰国据此繁荣了几百年,可到1972年,罗布泊彻底干涸了;如今,青海湖的水位也在不断降低,看来也难逃罗布泊的命运;新疆石河子屯垦,造成玛纳斯河断流干涸;现在,位居内陆河世界第二的塔里木河也已断流1/4,水量缩减到30年前的1/10。
清末,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亲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门”,左公柳曾绵延3000里,植树26万棵,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改变西北生态的活动,可是,其后不到50年,树木就被砍伐殆尽。
在内蒙,黑河下游也断流干涸,东、西居延海随之死亡;天鹅湖也干了,不再有天鹅了;青海历史上曾经森林茂密,如今森林覆盖率仅为0.3%;敦煌在50年代初尚有天然植被354万亩,其中灌木林216万亩,牧草135万亩,到1980年200万天然林被毁,仅剩天然林39万亩。
中国还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我们每增加1元的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的4倍,日本的6倍。
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40倍,开采一吨原油耗水是国际的6-26倍,生产一吨纸耗水是国际的3-10倍;企业的高消耗、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高污染。
我国钢铁每年多耗煤6000万吨,多产生90万顿SO2,60万吨烟尘;火力发电,每年多消耗5000万吨标准煤,多产生140万吨SO2,1500万吨烟尘。
我国有取土烧砖的传统,一些农民种粮不挣钱,就破坏耕地烧砖;农民无法获得清洁能源,便以砍柴解决燃料问题,从而破坏植被。
有人讥讽植树造林为“植数造零”,年年搞运动,年年有形式,年年写官样文章,一些人只顾虚报政绩,不关心有几棵树木真的成活了。
报纸上说,每年植树3000万公顷,专家说实为600万公顷,按3年成活35%,只有70万公顷。
从3000万到70 万,像是开天大的玩笑!还有,我国的环保投入占GNP仅为1.01%,而按九五规划至2000年末应为1.6%┅┅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体制缺陷,导致环境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如2000年7月,河南阜阳市水污染(硫化氰)造成6人死亡,4人重伤。
三、文明的转变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曾遭遇过环境危机。
公元250年玛雅文明鼎盛。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公元800年时玛雅文明开始崩溃,其后不到100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同样,由于生态的原因,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巴比伦人曾发明了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60进制计时法,他们还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巴比伦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可是后来黄沙漫天,文明消失了。
恩格斯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而把森林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这样一来他们把自己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摧毁了;他们更没有想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19世纪,伦敦被称为雾都,污染最严重,1873年,伦敦出现杀人烟雾,煤烟中毒比前一年多死260人,1880年、1892年又夺去了1000多人的生命。
英国的格拉斯哥、曼切斯特烟雾也造成1000多人死亡。
1885年,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质砷化物的蔓延,加上1890年的洪水泛滥,致使群马、茨城等四县10几万人流离失所。
20世纪60年代,日本被称为“公害列岛”。
在美国,1945年,汽车尾气等造成洛杉矶上空出现持续几个月的浅兰色光雾,一些动植物死亡,人们感到头痛、呼吸困难,一些人死亡。
美国在“肮脏的30年代”,南部曾经沙尘暴频繁,直到50、60年代还有扬尘。
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
即人类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天人相分、天人对抗转变为天人合一、天人为友,从农业时代的黄色文明(10000年前开始)、工业时代的黑色文明(200年前开始)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绿色文明。
也就是说,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
我们的价值观应从“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征服自然”(笛卡儿、培根、牛顿的遗产)――发展为“人仅仅是自然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人是自然之子”。
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
西方人有战胜自然、天人相分的文化传统。
西方文化有两个来源: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
古希腊人遵奉二元主义――灵肉分离,人与世界分裂;希伯来人主张神人分离,法律与犯人对立,人与大自然对立。
这种天人分离的思想后来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到近代则走向了极端人类主义――――如尼采称“上帝死了”,提出“超人哲学”,推崇生命力的扩张。
尼采在一首诗中号召:“夺取吧,只管去夺取!”它正代表了人类意志的盲目膨胀。
我们人类与天斗,与地斗,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德国科学家希普克说:“地球这个宇宙飞船还有救吗?”“地球上现有60亿乘客,载着5万亿兆吨空气和13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只有2%是淡水┅┅航船负载过重,一半乘客在挨饿,生命攸关的储备已接近枯竭。
”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在小说《寂静的春天》里描述了美国中部的一个镇,原本生态和谐,鸟语花香,后来,由于人类的破坏,牛羊鸡犬纷纷死去,鸟儿也没有了,到了春天只有可怕的寂静。
现实迫使人类开始怀疑自高自大、战胜自然的二元理性:康德不相信理性的作用,主张不可知的“物自体”;歌德尔提出循环论证的理性不完备定律;西蒙提出“有限理性”说;存在主义陷入责任与自由相矛盾的理性文明的困境。
海德格尔早就预言生态的危机,写出《人诗意地栖居》,他抨击技术理性,认为技术正变成“一种邪恶的力量”,提出“拯救地球”,“由拯救地球而更新世界”。
海德格尔哲学体现了对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托夫勒说: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征服自然、无限资源、利益递增的基础上的,所以,应当变革文明。
上述说明,人类应当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回到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尽管内战、以农为本、大规模开荒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但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天人合一的(中国也有类似于战胜大自然的思想,不过它是作为文化的支流,而不是主流。
如荀子主张“勘天”、“明于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最有代表性的是庄禅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