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学教学之我见

浅谈植物学教学之我见
浅谈植物学教学之我见

浅谈植物学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4-08-20T10:18:02.81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4期(上)供稿作者:李松[导读] 就是做个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做一位好教师的起码条件是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为培养祖国的年轻一代下工夫。李松

(广安市前锋区护安九年一贯制学校广安 638015)我从教20多年来,曾先后担任普通中学,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要想提高植物学教学效果、通过对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先当学生,后当先生

教师们都有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做个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做一位好教师的起码条件是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为培养祖国的年轻一代下工夫。

博览群书,积累资料。常言说,想给别人一碗水,身己得有一桶。当老师必须知识渊博,尤其是专业知识更应丰富,所以平日要经常阅读书籍,提高业务水平。为了知识更新,象《生物学通报》、《植物杂志》等专业刊物,应期期阅读,并将有关文章扼要择录在笔记本上,并分门类编好目录,这样在教学中查阅方便。

我利用外出机会,经常观察不同生态环境中生长的不同类型植物,探讨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还顺便采集植物教学标本,只要教学所需,即便是一片叶子、一个果也要采集,先后共采到近500号标本,其中银杏、水杉为祖国的活化石,湖南柑桔的单身复叶,广东的猕猴桃,海滨的海藻都是当地投有的理想标本。这样不仅增加了个人的感性知识,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标本,为直观教学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还虚心向他人请教。例如,向菜农了解蔬菜种子的生命力,与同行们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植物学领域中一些分歧的一些问题。就这样,不耻下问,取人之长,很快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学校的植物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进行直观教学的标本,挂图等教具,在教学过程中,以充沛的精力、热情的态度进行知识传授,一定会唤起学生积极进取的反应,津津有味的学习。

二、针对实际情况,教法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讲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等具体情况。伪如,初中学生身心正在迅速发展,心理上表现半成熟半幼稚状态、有较强的自尊心,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自我控制能力差,遇到困难往往失去信心。一般讲,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学生生物感性知丰富,年龄大的、高年级往往比年龄小的,低年级惑性知识丰富。此外,因种种原因,前几年,学生对生物课不重视,掌握的生物知识往往比数理化差。针对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和已了解到的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定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上好绪言,让同学们一开始就对植物学产生好感.首先要从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物讲起,教学结合内容灵活多样,采取直观教学,语言清晰、形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了解到,植物种类繁多,千差万别,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植物学?学什么?怎样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刻苦学习。2.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注意力。接受知识是从感性开始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直观教学,将平日积累的植物标本,配合传授的教学内容,边讲边观察,或课后观察。但象根、尖、茎、叶等器官的结构内容尽可能利用放大的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实验时再认真观察有关的玻片标本。上好植物课,还要做到板书和板画相结合,板书应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板画要简明逼真,加之形象的语言描述,能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复杂知识简明化,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注意力集中,这样所学的知识容易记忆,还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3.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环境中的现象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兴趣,教学过程中,在联系学生已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习新知识。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例如,讲到木栓层时,联系暖瓶的软木塞;讲遗传的概念联系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通过农民对棉花整枝摘心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顶芽和侧芽的相关性”的知识,实践证明将学生日常观察到的感性知识与课堂理论知识相联系,把已获得的知识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这样,老师讲得生动,学生学的自然有趣。

4.提倡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引路,有时还要和学生以问答式进行课堂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年龄小、年级低效果更易显。如讲到维管束时,先提出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丝瓜络及玉米茎中的“细丝”等,使学生在宏观上对维管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然后再从微观上讲它的概念和组成,让学生联想、分析、理解、记忆等思维来掌握生物基础知识,遇到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模糊的问题,稍微停顿一下,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讲。这芳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比教师满堂灌、滔滔不停地讲效果要好得多。

三、遵循知识的系统性,突出重点,讲透难点在吃透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钻研和思考,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组织教学内容,讲课时应层层推进,环环紧扣。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不同内容之间的渡,让学生感到层次清楚,学到系统完整的知识,而不是零乱的知识。注意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将书本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讲授,力求讲出自己的特色。否则会感到你照本宣科,死背教材,听讲和自己看书一样,使学生精神涣散,失去学习信心,老师也降低了威信。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教师在理解课本内容的体系和深度的前提下,认真考虑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接受能力。将每个章节的重点要明确,难点要清楚,并且在备课时应认真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上有针对的设计。教学内容做到难易适度,由浅入深,突出重点,讲透难点,重点放慢进度,难点必要时重复。让学生对所学的的知识消化、吸收。植物学的特点之一是名词多,概念多,有些比较抽,同学们感到不易理解,不易记忆,所以对概念力求讲老透,讲出实质性东西。例如,讲营养器官时,首先接触的基本概念是被子植物。指出“子”就是种子;“被”就是物一一果皮,即种子由果皮包被的植物就是被子植物。也可以说,长果实的植物都属被子植物。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必要时将同类概念加以联系、对比,加以区别,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概念。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四、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增加感性知识

对植物学的认识

对植物学的认识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普遍,规模最大的反应过称,在有机物合成,蓄积太阳能量,和净化空气,保持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和碳循环的稳定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在农业生产的基础,理论和实践上有很重要的意义。总之,植物为人类和动物在地球上的生活提供了丰富充足的食物和氧气。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包含了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拟蕨类等植物。据估计现存大约350000个物种,直至2004年,其中287655个物种已被确认。 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是由葡萄糖聚合物即纤维素的构成,植物的特点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它可以借助太阳光和动物体内不存在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及一些其他物质产生糖类有机物。释放氧气后,剩下含有丰富能量的葡萄糖来作为植物体体内各部分功能作用的动力。 现在采用的植物分类单位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致的,按等级高低顺序,生物分类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个单位还可以分出亚等级或一些辅助等级。 很久以来,生物被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界,动物能移动,以动物和植物为食,器官有限生长,而植物与其正好相反,植物曾划分为菌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门,其中菌藻类被称为低等植物,另外三类因有胚形成,成为高等植物,即有

胚植物。后来将低等植物分为细菌,粘菌,真菌,藻类和地衣五门,也有人又将藻类细分为蓝藻,绿藻,硅藻,黄藻,甲藻,金藻,眼虫藻,褐藻,红藻九门。种子植物被划分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两门,种子植物统称为孢子植物。 来让我们说说植物与动物的区别吧。 1. 首先其表现形态结构方面的不同。 植物方面,最简单的植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小球藻,衣藻。随着演化的进程,由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多细胞的丝状体到叶状体,最后达到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绿色开花植物;从结构层次上,植物体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四个层次。根据植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的不同,通常把植物类群划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动物方面,最简单的动物也是由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和变形虫),随着演化的进程,由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到多细胞的腔肠动物,再到动物身体的分节、分部,进而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等的高等动物,在结构层次上,动物体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动物体五个层次,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可以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通常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椎动物通常分为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2.生殖方式的不同。 植物体的生殖方式有营养繁殖、孢子生殖和种子繁殖;动物体的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 学时数48 学分3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结合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讲述了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等系列产品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精细化工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和动向。 难点:精细化工定义及其应用 第一章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知识(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2、精细化工工艺计算内容:物料、热量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的技术开发和发展策略。 难点: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物料衡算。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学时18)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表面活性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概况,羧酸盐型、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之胺盐型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和工艺路线;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介绍。5、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7、磷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 难点: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 第三章合成材料助剂(学时12)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合成材料助剂的定义、类别。3、增塑剂的定义、分类、增塑机理、增塑剂的性能要求、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4、阻燃剂、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类别及生产工艺介绍。5、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及合成生产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合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6、增塑剂的主要品种特点。7、阻燃剂、抗氧化剂的应用。8、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分类、应用。 难点:增塑剂的增塑机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阻燃剂、抗氧化剂、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花卉学 3.学时/学分:50/3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 5.先修课程:植物学 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二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2.课程目标: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园林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繁殖学、种苗学等。通过花卉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花卉的产业化栽培和经营和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植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目标是以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实验实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花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花卉分类原理及方法;花卉种质资源及分布特点:花卉的生态习性及花卉生长发育基本规律;花卉繁殖、栽培的原理;花卉应用的基本原则等。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识别250-300种,掌握各类花卉繁殖、栽培的方法和主要步骤,能够安排花卉的周年生产,动手进行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计与布置。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解花卉的概念; 2.了解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花卉产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3.明确花卉学在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4.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花卉的定义与花卉学的研究范畴 2.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中国花卉业的概况 4.世界花卉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花卉的基本概念; 2.花卉学习的意义。 难点:1.区分狭义的花卉、广义的花卉、本课程研究的对象; 2.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四)思考题 1.简述花卉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2.花卉常识知多少:园林之母、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 3.加入WTO后,中国花卉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章花卉的分布与分类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明确花卉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花卉分布的气候型分区及其特点; 3.掌握花卉生产及应用中的主要分类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世界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 2.世界气候型及代表花卉 3.中国花卉的地理分别及其特点 4.花卉资源的多样性 4.1物种多样性 4.2品种多样性 4.3生态系统多样性 5.花卉的分类 5.1按生活类型分类 5.2按栽培方式的分类 5.3按观赏特性分类

植物学作业题作业题一

植物学作业题 作业题一 一、填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两部分。 2、大豆种子贮存的营养物质是积累在胚的()中。 3、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和液泡。 4、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形成层和()两部分。 5、筛管分子端壁特化成()板。 6、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系统和基本系统。 7、根瘤菌在植物根内寄生所形成的复合体称为()。 8、茎尖从顶端依次分为分生区、()及成熟区。 9、小麦茎的分枝方式称为()。 10、在木材的横切面上,次生木质部呈若干同心环,一般每年形成一个环层,习惯上 称为()。 11、在根与茎的交界处维管组织发生转变的部位称为根茎()区。 12、叶片与枝的长轴平行或与地面垂直,叶片两面的受光情况几乎相同,叶片组织不 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这种叶称为()叶。 13、禾本科植物的叶一般是由叶片、()、叶耳和叶舌组成。 14、禾谷类植物叶片的上表皮细胞与运动功能有关的细胞为()细胞,也称运动细胞。 15、水生植物叶片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发达的()组织。 16、叶落前,在叶柄基部产生()层。 17、完全花由花萼、()、雄蕊群和雌蕊群四部分构成。 18、由旗瓣、翼瓣和龙骨瓣组成的花冠称为()。 19、被子植物的2-细胞成熟花粉粒是由营养细胞和()细胞构成。 20、芹菜为伞形科植物,其果实为()果。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红辣椒果实所呈现的颜色是由质体中的有色体所决定的。 3、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4、淀粉在植物细胞内贮存的形式是淀粉粒。 5、直根系多为深根系,须根系多为浅根系。 6、匍匐茎平卧地上,节部生不定根。 7、边材主要是次生木质部,但无输导能力。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9、草莓的果实是由一朵花发育而来。 10、豆角的果实是角果。 三、单项选择: 1、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核 D.内质网 2、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 A.叶绿体 B.高尔基体 C.细胞核 D.线粒体 3、侧根起源于()。 A.表皮 B.外皮层 C.内皮层 D.中柱鞘 4、鉴定植物细胞中的后含物,通常()。 A.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B. 用苏丹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C.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淀粉 D. 用苏丹Ⅲ鉴定脂肪和淀粉 5、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中。 A.细胞核 B. 内质网 C.液泡 D.圆球体 6、红薯(地瓜)的食用部分是()。 A.块茎 B.块根 C.肉质直根 D.球茎 7、表皮上的通气结构是()。 A. 气孔 B.皮孔 C.穿孔 D.纹孔 8、缠绕茎靠()向上升,如牵牛花。 A. 卷须 B. 气生根 C.茎本身 D.吸盘 9、花粉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A.中层 B.绒毡层 C.纤维层 D.造孢细胞 10、真果是()。 A.果实的变态 B.由花托发育而来 C.完全由子房发育而来 D.由子房和其他部分共同发育而来

浅谈植物学教学之我见

浅谈植物学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4-08-20T10:18:02.81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4期(上)供稿作者:李松[导读] 就是做个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做一位好教师的起码条件是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为培养祖国的年轻一代下工夫。李松 (广安市前锋区护安九年一贯制学校广安 638015)我从教20多年来,曾先后担任普通中学,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要想提高植物学教学效果、通过对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先当学生,后当先生 教师们都有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做个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做一位好教师的起码条件是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为培养祖国的年轻一代下工夫。 博览群书,积累资料。常言说,想给别人一碗水,身己得有一桶。当老师必须知识渊博,尤其是专业知识更应丰富,所以平日要经常阅读书籍,提高业务水平。为了知识更新,象《生物学通报》、《植物杂志》等专业刊物,应期期阅读,并将有关文章扼要择录在笔记本上,并分门类编好目录,这样在教学中查阅方便。 我利用外出机会,经常观察不同生态环境中生长的不同类型植物,探讨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还顺便采集植物教学标本,只要教学所需,即便是一片叶子、一个果也要采集,先后共采到近500号标本,其中银杏、水杉为祖国的活化石,湖南柑桔的单身复叶,广东的猕猴桃,海滨的海藻都是当地投有的理想标本。这样不仅增加了个人的感性知识,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标本,为直观教学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还虚心向他人请教。例如,向菜农了解蔬菜种子的生命力,与同行们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植物学领域中一些分歧的一些问题。就这样,不耻下问,取人之长,很快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学校的植物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进行直观教学的标本,挂图等教具,在教学过程中,以充沛的精力、热情的态度进行知识传授,一定会唤起学生积极进取的反应,津津有味的学习。 二、针对实际情况,教法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讲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等具体情况。伪如,初中学生身心正在迅速发展,心理上表现半成熟半幼稚状态、有较强的自尊心,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自我控制能力差,遇到困难往往失去信心。一般讲,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学生生物感性知丰富,年龄大的、高年级往往比年龄小的,低年级惑性知识丰富。此外,因种种原因,前几年,学生对生物课不重视,掌握的生物知识往往比数理化差。针对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和已了解到的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定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上好绪言,让同学们一开始就对植物学产生好感.首先要从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物讲起,教学结合内容灵活多样,采取直观教学,语言清晰、形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了解到,植物种类繁多,千差万别,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植物学?学什么?怎样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刻苦学习。2.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注意力。接受知识是从感性开始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直观教学,将平日积累的植物标本,配合传授的教学内容,边讲边观察,或课后观察。但象根、尖、茎、叶等器官的结构内容尽可能利用放大的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实验时再认真观察有关的玻片标本。上好植物课,还要做到板书和板画相结合,板书应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板画要简明逼真,加之形象的语言描述,能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复杂知识简明化,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注意力集中,这样所学的知识容易记忆,还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3.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环境中的现象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兴趣,教学过程中,在联系学生已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习新知识。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例如,讲到木栓层时,联系暖瓶的软木塞;讲遗传的概念联系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通过农民对棉花整枝摘心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顶芽和侧芽的相关性”的知识,实践证明将学生日常观察到的感性知识与课堂理论知识相联系,把已获得的知识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这样,老师讲得生动,学生学的自然有趣。 4.提倡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引路,有时还要和学生以问答式进行课堂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年龄小、年级低效果更易显。如讲到维管束时,先提出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丝瓜络及玉米茎中的“细丝”等,使学生在宏观上对维管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然后再从微观上讲它的概念和组成,让学生联想、分析、理解、记忆等思维来掌握生物基础知识,遇到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模糊的问题,稍微停顿一下,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讲。这芳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比教师满堂灌、滔滔不停地讲效果要好得多。 三、遵循知识的系统性,突出重点,讲透难点在吃透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钻研和思考,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组织教学内容,讲课时应层层推进,环环紧扣。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不同内容之间的渡,让学生感到层次清楚,学到系统完整的知识,而不是零乱的知识。注意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将书本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讲授,力求讲出自己的特色。否则会感到你照本宣科,死背教材,听讲和自己看书一样,使学生精神涣散,失去学习信心,老师也降低了威信。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教师在理解课本内容的体系和深度的前提下,认真考虑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接受能力。将每个章节的重点要明确,难点要清楚,并且在备课时应认真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上有针对的设计。教学内容做到难易适度,由浅入深,突出重点,讲透难点,重点放慢进度,难点必要时重复。让学生对所学的的知识消化、吸收。植物学的特点之一是名词多,概念多,有些比较抽,同学们感到不易理解,不易记忆,所以对概念力求讲老透,讲出实质性东西。例如,讲营养器官时,首先接触的基本概念是被子植物。指出“子”就是种子;“被”就是物一一果皮,即种子由果皮包被的植物就是被子植物。也可以说,长果实的植物都属被子植物。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必要时将同类概念加以联系、对比,加以区别,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概念。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四、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增加感性知识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41023 课程英文名称: Concrete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砼工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水泥与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水泥与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水泥与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防范。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以及特性; 2.掌握工程中水泥选用的方法; 3.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及组成材料选用方法; 4. 具备配置普通混凝土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水泥与混凝土的组成,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初步进行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设计,并能根据水泥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问题,进行弊病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基本生产配方设计,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检测与后期性能调配;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组成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特点,新拌混凝土的基本工作性能,硬化后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以及如何通过施工工艺进行三方面性能的调整;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现场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能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掌握普通混凝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3.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进行水泥生产工艺设计和混凝土生产工艺设计的能力;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工程应用初步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水泥基本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制。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等。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植物学作业参考答案

植物解剖部分作业参考答案 相同点: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维管柱又由中柱鞘,相间生的维管束,及薄壁细胞组成。 4. 比较根和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初生韧皮部均为外始式发育 不同点:

5. 比较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的茎维管束是环状排列,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禾本科植物的茎维管束是散生或者两环排列,因此无明显的皮层和维管柱,分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三个部分 6.比较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叶片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7.如何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次生结构 答: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中没有皮层,中央一般为呈辐射分布的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中,而在茎的次生结构中有时有皮层,中央为髓。 8. 如何区分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答:根的次生结构中有射线,没有皮层;根的初生结构中有皮层没有射线。 9.简述侧根的发生规律 侧根在母根上的发生位置具有如下规律:如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的发生正对着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如胡萝卜)或正对着初生韧皮部(如萝卜);三、四原型的根,侧根

是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发生;在多原型根上,侧根是对着初生韧皮部发生的。 10.如何区分木材三切面 横切面:射线被纵切,其他的结构(木质部,韧皮部,皮层等)均被横切,可观察到同心分布的年轮,射线自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布,显示射线的长度和宽度。 径向切面:所有的结构都被纵切,可观察到纵向分布的导管和纤维,射线呈横向分布,显示其高度和长度 切向切面:射线被横切,其他的结构均被纵切,射线呈梭形,显示其高度和宽度 11.简述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成成熟花粉粒的过程。 花粉母细胞(2n,2N )???→?1减数分裂二分体(2n,N)????→?2 减数分裂四分体(n,N)→单核花粉粒(即小孢子,n,N ) ???→ ?有丝分裂) N ,n ()N ,n ()N ,n () N ,n (精细胞生殖细胞营养细胞有丝分裂???→ ? 二核花粉粒 三核花粉粒 (含一个生殖细胞和一个营养细胞) (含两个精子和一个营养细胞) 二核花粉粒(70%的植物)与三核花粉粒(30%的植物)都是雄配子体,他们都是成熟花粉粒 12.简述花粉囊壁的功能 花粉囊壁在达到完全分化时期,从外到内的细胞层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当花药裂开后,通常只有表皮和纤维层。 表皮:1层,由幼花药最外一层细胞经垂周分裂而来,有明显的角质层,具有保护功能。 药室内壁:1层,药室内壁初期贮藏大量营养物质供花粉母细胞发育,花药接近成熟时内切向壁和垂 周壁发生纤维化加厚,花药成熟时在相邻花粉囊间裂开,花粉散出. 中层:1-4层,中层细胞内贮藏着营养物质供花粉母细胞发育,当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受 挤压逐渐解体,在成熟的花药中一般不存在中层。少数植物如百合有。 绒毡层:1层,初期是单核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通常只进行核分裂而不进行胞质分裂, 所以常具有双核或多核,①贮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对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成起营养和调节作用,②合成识别蛋白,运送到花粉粒的外壁上③能合成和分泌胼胝质酶,使单核花粉粒分离,④降解产物作为花粉合成DNA ,RNA ,蛋白质和淀粉的原料,花药成熟时,提供构成花粉外壁中的孢粉素,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接近完成时,绒毡层开始退化、解体、最后消失。 13.简述胚囊发育的过程和功能 胚囊发育和形成过程简示如下: 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2n ,2N )?? ?→?减数分裂 四分体(n ,N )????????→?发育 珠孔端三个消失,一个单核胚囊(n ,N )???→?有丝分裂二核胚囊???→?有丝分裂四核胚囊???→?有丝分裂八核胚囊??→?分化成熟胚囊(雌

植物学论word版

xx师范学院题目: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年级:xxx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

浅谈藻类植物 摘要:类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光合同化生产有机碳的总量约为高等植物的7倍,同时固氮藻类(和固氮细菌)每年约能固定1.7亿t的氮素。因此,藻类不仅是人类和动物极其重要的食物源,而且它们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氧也是大气中氧的最重要的来源。不言而喻,它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环境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藻类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和各种内陆水体中(包括湖泊、水库、江河、溪水、沼泽、池塘、泉水、冰雪等)以及潮湿地表,其中生长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为淡水藻,分布于海洋和内陆咸水水体中的为咸水藻。中国的藻类包括有:原核生物中的蓝藻门;原生生物的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裸藻门以及属于植物界的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其中海藻已记录的共2458种(详细情况将在海洋一节中讨论),这里仅讨论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及其所受威胁。 1中国淡水藻类资源受威胁的状况 (1)物种受威胁的状况虽然中国的淡水藻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有些罕见的种已遭受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其中受威胁最严重的是淡水红藻和褐藻。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或工业发展而过量抽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著名泉区的水源枯竭或濒临枯竭。泉城济南、山西晋祠和娘子关的泉源就是著名的例子。泉水枯竭,使那些依赖泉水环境生长的特有藻类(特别是淡水红藻)面临厄运,有些已荡然无存。淡水褐藻更为珍稀,中国仅在40年代初于四川重庆嘉陵江中发现过,几十年来由于环境的演变,也已消失。 最近1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少泉水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但是由于人们对泉水环境缺乏保护意识,因而造成生长在其中的淡水红藻和其他泉水生物面临濒危,有的甚至灭绝。南京浦口珍珠泉,过去生长有十分丰富的淡水红藻:外界串珠藻和美芒藻。但是随着旅游区的开发,如今那里的红藻几乎绝迹。山西太原晋祠也有外果串珠藻生长,1994年去调查时尚有部分存在。1995年由于泉水枯竭,已经消亡。可以设想那些正在进行开发的泉源(旅游或饮料),如果不注意对泉源环境的保护,那么藻类和其他泉水生物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厄运。 在其他生长大型淡水藻类的水体中,也往往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招致大型淡水藻类的消失,如江苏阳澄湖,湖中大型轮藻植物出现成片死亡。又如武汉东湖中的原来主要藻类——鼓藻类,它们主要生长在清洁的水体中,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富营养化过程的加剧,逐渐被蓝藻、绿球藻等耐污藻类所取代。类似的情况,已是十分常见。 (2)物种多样性结构受破坏的状况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特别是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群落的物种结构保持着良好的多样性状态,即种类多,但每个种的个体不多,这时藻类群落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保持水质良好状态,且水产丰富。但是当水生生态系统发生逆向转化——受重金属污染或高度富营养化时,藻类群落物种结构的多样性被破坏,某些物种超常生长而导致有害的赤潮(海洋中)或水华(淡水中)发生,并造成管道阻塞,水质恶化,危及渔业生产,甚至出现鱼类中毒现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屡见不鲜。中国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人:门勇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英语/ Special English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40341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实验等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教材:胡鸣刘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董坚,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选修课,是在本科生公共外语学习基础上,围绕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化学工程以及化工前沿领域等专业知识,着重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的表达、写作和翻译技巧。在学习中,特别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表达方式的掌握和理解。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化工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化工专业科学研究所需信息。能阅读本专业的英语科技资料,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分为“化学工业”、“化工工艺简介”、“化学工程”和“化工前沿领域”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一)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业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包含的内容。通过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一些常用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初步熟悉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了解化学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相近词义的辨析,英译汉方法,长句的分析和理解。 工业催化剂概述 (二)化工工艺简介(Chemical Technolog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工工艺概论,结合典型化工工艺过程,介绍有机和无化学品的原料来源及生产工艺方法,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及一些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特殊的句子和语法现象,英译汉方法。 (三)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程的定义、历史,化工单元操作,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621植物学

2015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植物学) 学科、专业:食品科学(097201),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9720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97203),林木遗传育种(090701),森林培育(090702),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707)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是园林植物、园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农学、植物保护、草业、城市规划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有关学科研究生的业务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植物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绪论 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样性;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 第一章种子与幼苗 种子的构造;种子的主要类型;种子的萌发条件、过程和幼苗出土类型,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植物细胞概念;植物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功能;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种类及其结成;细胞壁的结构和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主要变化过程。 组织和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三章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 根的基本功能;根和的根系的类型;根尖的分区及其生长动态;双子叶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及其特点;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及次生构造;侧根的形成过程;根瘤和菌根及意义。

2. 茎的基本功能;芽的类型及分枝方式;茎尖的构造与发育;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点及其增粗生长方式。 3. 叶的基本功能;叶的发生与生长及其组成;被子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及其特点;叶的生态类型与形态结构的关系;叶的寿命及落叶原因、变化等。 4.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 5.营养繁殖的繁殖方式: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概念、营养繁殖的概念及营养繁殖的形式、解剖学基础。 第四章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 花的概念、组成和类型;花芽分化的基本过程; 2. 雄蕊的发育与结构(花药的发育与结构,花粉粒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其形态结构)。 3. 雌蕊的发育与结构(雌蕊的组成和结构、胚珠的形成发育与结构、胚囊的形成与发育及其结构)。 4. 植物的开花、传粉与受精过程;被子植物双受精的概念和意义;种子的形成(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胚、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发育与结构及单性结实与无籽果实概念。 第五章裸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略考) 第六章植物界的类群与分类 1. 植物分类的基础(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命名法;植物检索表的表达方式和使用。) 2. 掌握现代植物的基本类群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地衣类。高等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本课程采用两界系统)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和各大类群间的区别要点。(进化的观点) 3.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茎、叶的形态学术语;单叶与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花序概念及花序的类型;花冠类型;雄蕊类型及花药着药和开裂方式;雌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胚珠类型;花程式、花图式表达方式;果实类型) 4. 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 5.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主要是前两个系统) 三、考试要求

浅论植物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评价

浅论植物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评价 摘要:为总结植物学教学经验,检验教学效果,本文对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146名本科生植物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试卷设计较合理,成绩近似正态分布,试题难度属中等。本文最后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植物学;试卷分析;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46-02 植物学是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及农、林、医等院校生物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是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并树立专业志向的入门课程。植物学课程是一门历史久远、课程体系完整、教学内容庞大的传统学科。植物学是高等院校涉及面最广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食品工程等专业新生入学后首开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植物学的学习可为学好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如: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环境生物学、资源植物学等)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植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细胞学、组织学、器官学、孢粉学、胚胎学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奠定基础。因而其学科地位十分重要。检测学生学习成绩和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方法是考试。通过分析考试成绩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筛选高质量试题,而且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因此,我们对2008、2009、2010级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本科生《植物学》期末考试试卷学生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搞好《植物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 一、研究对象 测试对象为2009、2010级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专业班学生,共5个班,146名学生。采用周云龙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生物学》。由我院生物科学系植物教研组老师承担教学任务。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考试用时为120分钟考试过程中考场纪律严明,无违反考场纪律现象。 二、试题组成及学生得分情况 各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出题,由2名教师负责命题过程及筛选组织试题。试题覆盖《植物学》教材各部分知识。整张试题由7部分组成: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连线题、图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每一大题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编排可以缓解学生考试过程中的紧张情绪。试卷考试题组成及其学生得分情况见表l。 三、考试质量分析 (一)学生成绩频数分布 从统计的学生成绩来看,考试成绩总体比较好,参加考试的146名学生中只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学科大专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是学习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组合课程,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的一门科学。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组织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则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人体"整体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与畸形;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应注意运用:①进化发展的观点: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学习本课程应运用发生发展的观点,适当联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知识,以帮助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形态和结构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机能活动又影响到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运用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③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或器官都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系统研究人体的组成与形态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式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五、课内学时分配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音像课27学时,实验课40学时,详见课程实施方案。 大纲本文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 TEACHING PROGRAM) 执笔者:洪宇 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 编写日期:2017年8月 二、课程简述 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其中: 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西南大学植物学作业答案讲解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胞间连丝: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称胞间连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是细胞间物质、信息传输的通道。 2、次生生长:在植物体初生生长结束后,发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分裂、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组织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的结果是使根茎等器官加粗。 3、凯氏带:在双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各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横壁有带状的木化和栓化加厚区域,这种带状结构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因而称为凯氏带,凯氏带使根的吸收有选择性。 4、年轮:维管形成层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称为生长轮,一年只有一个生长轮即为年轮。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就构成一个年轮。 5、聚合果: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以后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称为聚合果,如白玉兰、莲、草莓的果。 二、填空题 1、被子植物的分生组织按性质和起源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三种类型。 2、次生生长时,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内产生( 次生木质部),添加在初生本质部的( 外)方,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添加在初生韧皮部的( 内)方。 3、被子植物的合子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较大的(基)细胞和较小的(顶)细胞。 4、根瘤是(豆科植物根系)和根瘤菌形成的共生体。 三、选择题 1.成熟后全为活细胞的是 A A:筛管分子、栓内层、副卫细胞B:管胞、伴胞、顶细胞 C:运动细胞、副卫细胞、石细胞D:管胞、石细胞、木栓层细胞 2.老化丧失输导能力,往往是由于产生了 A A:侵填体B:胼胝体C:有色体D:核糖体 3.瓠果是()科的识别要点之一。 B A:十字花科B:葫芦科C:茄科D:百合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D A:内起源B:外起源C:内始式D:外始式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科学。药用植物学的任务主要是系统地学习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的种类,保证用药准确有效。 关键词:药用植物、药物价值、药物特征、药用植物的发展等 内容:据统计,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3属11020种(含种下等级),药用动物414科879属1590种,药用矿物84种〔2〕.可见我国药用资源80%多的种类是中草药类,当今人类回归自然热持续升温,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提供了广阔前景. “九五”期间对常用中药材进行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其成果对澄清品种混乱,提高鉴定水平,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国际化,开发利用新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中药材品种混乱和质量下降的局面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国先后对400多种中药材做了较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填补了一大批中草药化学成分空白,筛选出800多个生物活性成分.目前已完成500多种中药的传统炮制经验的收集整理及技术规范制订,在遵守古老炮制的基础上对近100种常用中药进行现代炮制技术,工艺及其机理研究,较具民族特色和医学体系的藏、蒙、维等民族医药己相继制定了地方标准.牛黄麝香、虎骨、犀牛角、冬虫夏草菌丝等名贵中药的人工制品或代用品大大缓解了对其天然野生资源的压力,但中草药品种退化依然严重,生产管理粗放,名贵药材资源长期紧缺,不少品种已濒临灭绝.本着立中药材国际名牌,扬中医药世界美誉,我国已建立了一大批名优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全国约有200个品种,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已经启动.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简史: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为“本草学”。 汉代:《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 性分类。 唐代:李勣、苏敬等,《新修本草》,载药844种,我国第一部药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 整的文献。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96条。是我国16世纪以前祖国药学或中药学的全面总结。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此外,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值。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 明-兰茂:《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