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otany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一)知识目标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长发育与生殖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是生科、生技、农学、园林、园艺、植保、种子等十几个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二)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植物外部形态结构和各器官内部结构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校园及附近城区主要植物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2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发展史,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作物育种学》、《观赏园艺》及《生物化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2)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1)了解花的形成和发育。
(2)了解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3)了解流行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二)理解(1)理解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
(2)理解植物各营养器官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三)掌握(1)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2)掌握植物组织的起源和类型。
(3)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结构。
(4)掌握植物的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 2 学时知识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界;植物的重要性;植物学发展简史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本章小结重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重要性。
难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思考题:— 3 —1、简述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OTANY TEACHING PROGRAM)执笔者:洪宇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编写日期:2017年8月二、课程简述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
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三)成绩评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
其中: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 吴万春. 植物学(第二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二)主要参考书目[1] 郑湘如, 王丽.植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 马炜梁. 植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 胡金良. 植物学(第一版) .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2.。
园林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学教学大纲园林植物学教学大纲园林植物学作为园林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植物观察、认识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园林植物学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内容,以期为园林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课程目标园林植物学作为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在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和养护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植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为园林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是园林植物学的基础,学生应该掌握植物的分类原则、分类系统和常见植物的分类特征。
通过学习植物的分类,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植物种类的特点,为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提供依据。
2. 植物形态学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的学科,学生应该学习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习植物的形态特征,学生能够识别不同植物的外部特征,为园林植物的鉴定和应用提供依据。
3.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学科,学生应该学习植物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呼吸和生长发育等基本过程。
通过学习植物的生理特性,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为园林植物的养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4. 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学生应该学习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等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植物的生态特征,学生能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园林植物的配置和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理论授课是园林植物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的分类、形态、生理和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实验实践实验实践是园林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应该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理过程和生态习性等。
通过实验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对植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官的发育与结构—生殖器官的发育与结构—种子形成的被子植物生活史为主
线,分别讲解植物各生长阶段的器官发育、形态结构特征,培养学生掌握被子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主要讲授植物界的主要 类群与分类,包括植物分类基础知识,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常见被子植物主要
授课
作业及要求 掌握植物学 概念、分类 及发展史 掌握细胞与 组织结构与 功能 掌握根茎叶 形态、结构 及功能 掌握花、果 实、种子形 态结构及功 能 了解植物分
类的方法 了解低等植 物和高等植 物15个门 掌握被子植 物分类相关 的形态特征 掌握木兰 科、毛茛科 等15个科的 主要分类特
征
基本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掌握植物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A5.2); 2.掌握被子植物个体生长发育过程(A5.2); 3. 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A5.2.1); 4. 掌握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A5.2.1); 5. 了解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A5.2); 6. 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A5.2); 7. 掌握被子植物主要分科的形态特征(A5.2); 8. 培养学生根据主要形态特征识别植物的能力(B10)。
完成要求
考查方式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
作业 课堂提问/
作业 课堂提问/
作业 课堂提问/
作业
植物检索
*考核方式 (Grading)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英文名称:Botany课程编码:181064课程类别/性质:学科基础/必修学分: 4 总学时/理论/实验(上机):64/40/24开课单位:农学院适用专业:农学类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生物学一、课程简介《植物学》属于学科基础课,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学各专业的的必修基础课程。
通过《植物学》的学习,将为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其它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植物从形态结构、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包括各种植物的生活史特点、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独特性、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系统学习植物系统进化及自然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种子植物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及识别要点。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2.能运用植物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植物学现象(毕业要求1.2),掌握植物学基础知识,能进行相关试验的设计(毕业要求1.5)。
3. 通过植物学理论课的学习,具备绿色发展的意识、生态环境、植物多样性保护等意识;应用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现代植物工厂、现代生物技术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掌握相关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终生学习意识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及课后习题三部分,包括10章的理论教学及8个实验教学。
课内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24学时(详见本大纲第四部分)。
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如下: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注:在“要求”栏内以高、中、低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高为最高要求。
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植物学是农艺系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由植物形态解剖学(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 Taxonomy)两大部分组成。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花卉学、观赏树木学等奠定必要的专业课基础。
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查阅近期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研究方面的期刊和文献,使学生掌握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和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培养学生进行植物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
对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应用和相关的制片技术,应鼓励学生加以了解。
在讲授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结合中学所学知识,对植物细胞可略讲,着重强调细胞壁、液泡、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对植物的组织要详细加以讲授,这样在讲授器官发育涉及这些组织时可略讲。
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为本课程的重点,重点放在根和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叶的结构,花药的结构和发育,胚囊和胚胎发育的规律。
植物学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以及与功能的关系,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植物的类群、分类以及主要代表植物的识别,增进学生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此外,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课程简介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打好必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植物学是植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形态结构以及发育、植物分类及类群、植物系统演化的规律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今后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主要任务:第一从细胞、组织、器官等水平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形态与结构,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分科的知识;第二培养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技术、重要植物的识别、植物的鉴定方法等;第三了解和建立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统一、植物演化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植物多样性的理论和思维;增进对植物的热爱和自然保护的意识;第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
三、基本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式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历史,植物及其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点:讲述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植物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吴万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序号(章节)课程内容学时数授课实验合计1 植物细胞 4 42 种子与幼苗 2 23 植物组织 2 24 营养器官根 2 4 65 营养器官茎 2 4 66 营养器官叶 2 2 4营养器官的整体性及其与功能的统76 4 10一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8 生殖器官花 4 2 69 种子发育与果实 4 2 610 植物类群及分类 2 2 411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2 212 双子叶植物纲 2 213 单子叶植物纲 2 214 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4 4合计40 20 60 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细胞的概念、细胞学说、植物细胞类型及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及原生质体第三节.植物细胞的外被结构特点一、细胞壁二、细胞膜第四节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一、纹孔二、胞间连丝第五节植物细胞质及其细胞器一、胞基质二、细胞器三、细胞骨架系统第六节植物细胞核一、核的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二.核的超微结构三.核的功能第七节.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一.淀粉、二.蛋白质、三.油和脂肪四.丹宁和色素五.晶体和硅质小体第八节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一.细胞周期二.有丝分裂三.无丝分裂教学要求: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6)《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0)《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4)《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36)《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47)《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5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59)《林业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67)《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7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77)《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84)《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500097、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84(60/24)、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6(4/2)、学分:5、开课学期:秋季学期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生物教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应用生物专业等。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系统分类要求学生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分类和系统演化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侧重分类和系统演化的内容,重点掌握云南以及普洱地区常见的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的科属特征,代表植物主要精选农业、林业、园林、园艺、药用和国家保护植物及在植物系统学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数:54 讲授36 实验 18
大纲执笔人:廖建良
一、课程简介
《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一学期开设。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
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时数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植物学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36学时)
绪论 (2学时)
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界的划分和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植物对人类及自然界的作用,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以及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4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意义,组织的类型。
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注意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
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类型,减数分裂的过程。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2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的结构、类型及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萌发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以及幼苗的形态。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0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基本概念,了解种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类型,各营养器官的发育过程及生理功能;了解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一节根
第二节茎
第三节叶
第四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8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被子植物花的组成、结构;掌握雌雄蕊的发育、花粉粒和胚囊的形成过程,传粉、双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了解种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和繁殖方式;了解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类型、花各部的演化以及种子和果实的结构、类型及形成;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等。
第一节植物的繁殖
第二节花
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第四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第五节开花、传粉与受精
第六节种子和果实
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五章植物分类基本知识(10学时)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任务;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
实验教学(18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装片、染色、生物图绘制等基本研究技术。
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巩固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同时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主要教学措施
: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加强直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主要内容: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生物图的绘制、植物细胞的构造和徒手切片(3学时)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与有丝分裂、植物的组织、种子和幼苗(3学时)实验三根的形态和结构(3学时)
实验四茎的形态和结构(3学时)
实验五叶的形态和结构(3学时)
实验六花的形态和结构、果实的结构、类型(3学时)
四、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陆时万、徐详生、沈敏捷主编《植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念德编著《植物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3.杨继、郭友好、杨雄、饶广远《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姚敦义主编《植物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5.高信曾编著《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6.谢国文、廖建良等编植物学,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7.谢国文、廖建良等编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暨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