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界博览会世博轴项目》语文阅读答案_及解析
上海世博语文试题

2010上海世博会试题
1.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②世博会始终顺应人类发展进步,不断与时俱进,演绎着人类对“进步”理念的最新诠释,这是世博事业能够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③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
④历史证明,世博会崇尚创新的精神无数次点燃人类智慧的火焰,帮助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在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发挥着作用。
2、根据语境,把括号中的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我们期待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充分▲城市文明成果,▲城市建设经验,▲城市发展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探索新的更好的人类居住、生活、工作模式。
(传播交流展示)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核心建筑中国馆业已结顶。
②它的外形如同一个超级斗拱冉冉上升。
③设计师们从中国文化这个富矿中找到了青铜器、陶瓷器等元素,并从传统建筑的九宫网格中jí()取灵感,最后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提liàn(),形成了精妙的设计构思。
④它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16个字: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2)第②个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3)结合文字和图片,请你说说中国馆的外形设计除了像斗拱外还像什么?设计者的寓意是什么?。
上海世博会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上海世博会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上海世博会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各题。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迎来又一举世zhǔ()目的国际盛会--上海世博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将体现到来自全球的精彩展示之中,贯穿于184个日日夜夜。
世博给了我们欢聚的机缘。
秉()承“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让世界走进世博园,走进了“天下一家”的嘉年华。
在世博这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实现文化的多元共享,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世博会将让世界更加美好。
世博给了我们梦想的'力量。
世博会,见证东方古国的巨大进步,见证中华民族的智慧、活力和进取心,更见证中国走向世界的不懈努力,中国元素,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将唉世博会上尽情——世博会也将让中国更加美好。
1.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举世zhǔ()目秉()承2.第一段中有一处要加引号,请写出需要加引号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平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特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缺憾使荆轲赌命功亏一篑,缺憾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憾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此才有历代英雄气短,泪流满襟的遗恨。
参考答案:1.瞩;bǐng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3.指提供交流和对话的空间或时机。
(意思对即可)4.中国元素、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将在世博会上尽情挥洒(或缩放、释放;展示等)5.示例:楚霸王自刎乌江留下千古叹息;孔明六出祁山落魄丢魂。
上海世博会专题阅读-word文档

2018年上海世博会专题阅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
此后近160年间,全世界先后举办了40余次世博会。
任何一届成功的世博会,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一个个脚印,也表达着人类对时代和未来的思考。
在我们的翘首期待中,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2018年上海世博会,必将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现在,让我们走进历史上的世博盛会,感受人类文明的进程,怀念那些为人类进步作出不朽贡献的人们!是展览会,更是狂欢会刘伟伟“一切始于世博会”,从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机床,到混凝土、滚珠轴承、电话、电报、留声机和感光胶片,从电的发明到电动机、电视机、录音机和摄影机,从尼龙、塑料到磁悬浮和航天飞机,历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均是通过世博会推向全球市场。
始于1851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伦敦三次举办世博会)的世博会,历来关注全球问题,探求解决之道。
从历届世博会的情况看,好的主题、好的创意是成功的一半。
自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芝加哥两次举办世博会)确立主题以来,世博会大多数主题与科技有关,其他的则与自然、和平等理念有关。
二战后,基于对战争的反思,世博会关注和平与发展。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布鲁塞尔两次举办世博会)的主题是“科学、文明和人性”,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0年以来,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受到推崇。
1974年美国斯波坎世博会提出“无污染的进步”,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提出“水乃生命之源”,2018年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未来的财富”,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则倡导“人类、自然、科技──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
世博会既是展览会,更是狂欢会。
在炫奇的工业产品之外,大众也享受到世博会的欢乐生活。
麦片和爆米花诞生于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
冰淇淋甜筒则是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的意外发明。
1900年,世博会与奥运会邂逅于巴黎(巴黎七次举办世博会)。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案: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案:世博会对中国的影
响
②世博会究竟将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
⑤不同文化的广泛交流或深层碰撞必将产生火花,这种火花稍经衍变便能成就思想和理念上的创新,而无数的火花也必将引发一轮
创新热潮。
当世界正在全力寻求走出经济困境的捷径时,创新无疑
会形成巨大的推力。
⑥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做到了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那么,时间周期更长、参与人数更多、互动程度更强的上海世博会将会“有过
之而无不及”,把一个快速成长的中国更加全面地推到世界的面前。
这里没有姚明和刘翔,没有耀眼夺目的明星光环,却有着一座座日
新月异的中国城市,有着身临其境的真实。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试用一句话概括。
(2分)
8.第①段中“痴人的梦说”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回答。
(6分)
9.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请简要回答。
(4分)
10.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2分)
7.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深刻广泛的影响。
(2分,“深
刻”“广泛”有一即可)
8.①小说中关于百年后上海过江隧道、地铁、跨江大桥的描绘。
②关于将在上海举行万国博览会的预言。
(每点2分,共4分)
9.①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
②推动文化交流。
③成就思想和理念的创新。
④把中国更加全面地推到世界面前。
(每点1分,共4分)
10.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提出了新的分论点(每点2分,共4分)。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阅读答案

《上海世界博览会》阅读答案《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阅读答案①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由一国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目的是展现人类追求进步的手段,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和寻求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
它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
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
世博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象、详细准确的解说。
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
成为人们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
②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
③2015年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这也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元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主办机构希望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主题公园或各国家展馆。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一次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以全球的视野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使上海世博会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思考和广泛共识,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④2015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上海世博会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是中国的第一展品。
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它位于世博园区浦东世博轴东侧,世博演艺中心南侧,亚洲国家展馆西侧,处于世博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
中国国家馆以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造型“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阅读附答案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12分)(1)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由一国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目的是展现人类追求进步的手段,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和寻求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
它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
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
世博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象、详细准确的解说。
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
成为人们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
(2)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
(3)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这也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元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主办机构希望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主题公园或各国家展馆。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一次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以全球的视野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使上海世博会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上海世博会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是中国的第一展品。
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它位于世博园区浦东世博轴东侧,世博演艺中心南侧,亚洲国家展馆西侧,处于世博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
中国国家馆以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造型“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
[上海世博展览馆]《上海世博主题问答》阅读答案(1)
![[上海世博展览馆]《上海世博主题问答》阅读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61c3b42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e.png)
[上海世博展览馆]《上海世博主题问答》阅读答案(1)上海世博展览馆是为了纪念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而建的,是一座现代化、高科技、动感十足的展览馆。
而在这个展览馆内,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有关世界博览会的分类展示,下面我们通过《上海世博主题问答》来了解详细情况。
1.为什么要举办上海世博会?答:上海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世界级博览会,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平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同时,聚焦新科技、新城市、新环境等热点问题,展示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与风貌,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发现世界、扮演世界的角色。
2.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背后的含义是什么?答:该主题展示了世博会是旨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平台,通过展示新科技、新环保、新城市等方面的成果和理念,分享世界各国的经验与教训,寻求让城市更协调、更和谐、更美好的发展路径,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未来城市的建设提供可能的方案。
3.上海世博会的展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上海世博会按照“合作、创新、互动、包容”四个主题划分了五个展区,内容包括城市最佳实践、城市永续发展、城市更新、城市生活、城市开发等方向,并且还有一些主题馆、特色展馆等单元,展示了各国在城市规划、科技、文化、食品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创新理念。
4.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和意义?答:上海世博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事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
它推动了上海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品牌建设,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中国增添了更多的国际关注度和声誉,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为世界美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理念。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展览馆是以“呈现世博精神、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建立的,它展示了各国在智力、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和未来发展的重点,使人们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启示和启发,为人类未来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阅读答案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阅读答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阅读答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轨道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高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乘以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
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
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
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表达世博理念,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
两个展馆可以同时宽松地容纳7000名观众。
②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充分体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设计理念。
③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主体构思,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
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④除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
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
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简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⑤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
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气候如何,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世界博览会世博轴项目”语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海世界博览会世博轴项目,是上海世博会的主出入口和世博园区的中央立体交通轴线,也是世博精神、世博理念和世博主题的承载体。
在三年多的设计建设进程中,世博轴凸起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亮点频现。
在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糊口更美好”的主题下,世博轴缭绕“人、城市、自然、交换”的命题,通过本身的功能组织和独特的建筑语言,表现出人与人、人与城市、城市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通过交换形成的融洽瓜葛,并以此形成了美好的城市糊口空间。
世博轴亮点之一是具有世界最大范围的张拉索膜屋面。
这一独特的结构,张拉起自由飘逸的白色索膜,让其下人流的往来聚散与自然界水流、气流的飘散聚集互相对应,以富有张力的体型表现出力与美的统一,实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结构科学的美好结合。
膜材料使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不燃性、防紫外线、抗风化、自洁性和高反射性等特点。
另外,通过各种专业技术手腕,可确保索膜结构在台风等卑劣天气条件下的结构安全,并可实行初期预警。
世博轴亮点之二是“阳光谷”。
“阳光谷”为大悬挑单层网壳钢结构,是现今最先进的建筑结构技术的代表,设计与建造采取了国际领先的数字化仿真技术。
6个“阳光谷”贯穿世博轴各层建筑平面,使全部建筑在视觉上气概恢弘而又不失轻快。
“阳光谷”兼具生态功能,可将阳光、绿化和自然空气引入建筑内部和地下空间。
“阳光
谷”内的庭院景观意味了人类同自然资源的依存瓜葛,并以高昂向上的形态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世博轴亮点之三是对生态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利用。
首先,世博轴双侧的景观绿坡、膜结构屋面和“阳光谷”都可进行雨水搜集,经简单净化后用于洗手间冲刷和景观灌溉,既节俭了水资源,又大大减少了建筑本身和园区排水泵站的建设投资与运营能耗,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平衡融洽。
其次,依据世博轴主体建筑结构构件巨大、混凝土比热容量大的特点,利用开敞的楼层增进空气与结构之间的热交换,保证建筑的冬暖夏凉。
“阳光谷”在将阳光引入建筑内部的同时,可利用热空气拔风效应促进建筑内的自然通风。
第三,利用世博轴建筑占地大且毗邻黄浦江的特点,这一项目采取了地源热泵和江水源热泵的空调系统,减轻了世博园区的电力负荷和能耗。
另外,世博轴还打破了传统的地上地下概念,其地下一样具有阳光和新鲜空气,而通过将世博轴塑造成上下多层散布的特点街道,则创造了斩新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
(选自新华网)
1.以下对“世博轴”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博轴”是上海世博会的主出入口和世博园区的中央立体交通轴线。
B.“世博轴”是世博精神和世博理念的承载体,能表现出人与人、人与城市、城市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通过交换形成的融洽瓜葛。
C.“世博轴”以“城市,让糊口更美好”为命题,缭绕“人、城市、自然、交换”的主题,凸起了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D.“世博轴”具有世界最大范围的张拉索膜屋面、“阳光谷”和对生态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利用等亮点。
2.以下表述相符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拉索膜屋面具有不燃性、防紫外线、抗风化、自洁性和高反射性等特点,但没法进行雨水搜集。
B.“阳光谷”为大悬挑单层网壳钢结构,设计与建造采取了国际最先进的数字化仿真技术,是现今建筑结构技术的杰出代表。
C.世博轴里的建筑冬暖夏凉,搜集的雨水,经简单净化后可以用于洗手间冲刷,但不能用于景观灌溉。
D.为了减轻世博园区的电力负荷和能耗利用,世博轴里只有一个项目采取了地源热泵和江水源热泵的空调系统。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博轴主体建筑结构构件巨大,用料多,设施繁杂,参观人数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B.张拉索膜这一独特的结构能让其下人流的往来聚散与自然界水流、气流的飘散聚集互相对应。
C.在“阳光谷”的建筑内部和地下空间,人们可以看到阳光、绿地。
D.在“阳光谷”里人们可以呼吸到自然、清爽的空气,不会造成憋闷,喘气难题。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核理解文中首要词语即有关概念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C项主题与命题被成心说倒置了。
【误点警示】
原文介绍“世博轴”,在第二自然段开头同一句话中既谈到了主题,又谈到了命题,且都加了引号,如斯就使主题和命题这两个首要词语极容易倒置、搅浑,本题的圈套就设置在这里。
一般阐述类文章
的考核题目常设的圈套主要有“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把可能说成必定”“扩展或缩小范围”等。
2.B
【解析】
本题考核挑选首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A项“没法进行雨水搜集”错,C项“不能用于景观灌溉”错,D项“只有一个项目采取了地源热泵和江水源热泵的空调系统”错。
这三项都错在成心曲解原文的意思。
【法子总结】
高考对一般阐述类文章的考核重点是对文中首要信息的挑选能力,解决此类题目的法子概括起来就四个字——“一找二比”。
“一找”就是先从原文中找出与选项叙述的内容相干的段落、语句,“二比”就是再将二者的异同加以详细的对比,用你的“火眼金睛”辨认出命题人设置的圈套,终究选出正确答案。
3.A
【解析】本题考核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A项“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错在无中生有。
【技能点拨】
正确答案要从文中找。
原文一、二自然段说,世博轴“凸起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表现出人与人、人与城市、城市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通过交换形成的融洽瓜葛”,所以它是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