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序列八——喻证法精讲共25页文档
议论文比喻论证片段写作训练

议论文比喻论证片段写作训练【比喻论证】1 、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法。
2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的修辞法。
被比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像、是、如等)。
3 、比喻论证的几种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一、【注意问题】(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
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3)因为比喻的双缺乏本质上的在联系,所以任比喻都是有缺陷的。
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二、【学会比喻描绘】1 、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俯拾之间,即成精彩。
如作者为了论证“平凡却自豪”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的比喻。
示例:我特别平凡, 又平凡得特别 . 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 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 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 虽然并不芳香耀眼, 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 . 我平凡, 却平凡得有价值; 我平凡, 却平凡得有尊!――2004 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2 、屈原投江这一段,为文者止千万,唯有运用了比喻的形象描绘才可回味无穷。
示例:我无法想象“剖肝沥胆效英才”的屈原以一副怎样的面貌在汨罗江畔绝望的挺立和孤傲的苦吟。
《离骚》名垂千古,有人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我想屈原更是以一种青鸟折翅的悲伤徘徊在绝望里,通身的长袍翻飞在朔风中,以一种不向围申诉求告的大气,超越了偏激与豪迈,纵身跃下了汨罗江!――任艳《折翅的青鸟》3 、要写“跑的体验”却从他物的比喻入手,形象的描绘中一步一步靠近主题。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之比喻论证

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 李奕蓓
比喻论证
1、概念: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 法叫比喻论证,又称喻证法。 2、作用:这种方法可将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形象, 使读者更易理解。
常见题型
1、某段(某几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作用分别是什么? 2、某段(某几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 方法?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3、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011河南《坚持“一件事原则”》 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 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 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 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 比喻论证,把“要做的事”比作“一大排 抽屉中的一个抽屉”,生动形象地论证了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 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的观点,将深奥抽 象的道理变得浅显形象,使读者更易理解。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九上)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就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 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比喻论证,把懒人比作蛀米虫 和盗贼,生动形象的论证了“有 业”是做人之本的观点,将深奥 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形象,使读 者更易理解。
答题技巧
比喻论证: 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论点, 将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形象, 使读者更易理解。
河南省中考题型回顾
1.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10河南《匠人与大师》) 2.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 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11河南《坚持“一件事原则》)
作文训练序列八——喻证法

此文使用喻证法,“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 表现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 的责任。
【作用】 在议论文中,使用比喻论证法,可以使文章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 清晰,读者更易理解。 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 化枯燥为生动。
【喻证的几种方法】 比喻描绘 比喻评价
•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 (1)9月3日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场外:他们 是“替补”,他们还在人行道上练兵,没有丝毫的 不满与怠堕看着战友们准备迎阅,可他们是不上场 的-------他们认为,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 (2)阅兵场上,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徒步方 队,威武昂扬,人们为阅兵喝彩,为祖国点赞,可 同时是否更感动于将士们日日夜夜的苦练?每一个 细节如果没有千遍万遍的演练,哪能做到极致? • 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作文训练序列八
喻 证 法
20160302
【概念】 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法,是议论文中用人 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文章观点的一种论证 方法。
例:一个人开始大手大脚花钱,他总是有条界线的, 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但是,由俭入奢易,由 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 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为 了防御德国进攻,在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的东部国境 上所修的坚固防线。1940年德军绕过这道防线攻入法 国,使防线失去作用),即使是马其诺防线,也是可以 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 ——马铁丁
【注意事项】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 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 “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 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 “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 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 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 一体,令人信服。 4、运用比喻论证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因为有 了分析,才使比喻论证更好的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如 果用故事作比喻,一般要概述故事的内容,以帮助读者 理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比喻论证篇-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策略解密
二、运用比喻论证应注意的问 题: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 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 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 不到喻证的目的。
要义解说
比喻论证的含义比喻论证: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 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意在使复杂的论点简单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论点 。可以说,比喻论证既有比喻手法化平淡为生动的修辞作用,又有化 深奥为浅显的说理作用。
例如:“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 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 眉眼高扬,碎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 ,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 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 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作文要有亮点,要有吸引人的地方。是的,好文章是要有吸弓 人眼球的地方。
议论文最能出彩的就是议论,只是普遍问题在于不会议论,即 使议论了也寥寥数语,语言干瘪无味,论证苍白无力。何教授虽 然没有直接说出他的观点,但是几个通俗易懂的比方让我们很快 理解并认同了他的观点。学习就是简单而有心的重复,许多学习 过程中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只要我们用心俯下身体,便可在最 深的绝望里望见最美的风景。面对高考作文的发展层级一-文采, 当我们的目光沿着比喻的痕迹细细走过,眼前满是蓬蓬点点的希 望。于是我们懂得 :有种收获是缘自亲切的怦然心动。
策略解密
二、运用比喻论证应注意的问题: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
比喻论证写作训练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技法指导
专题写作学案
他占有, 挑选。 看见鱼翅, 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 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 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
技法指导
二、课外文本借鉴 洪水与猛兽 蔡元培
专题写作学案
二千二百年前,中国有个哲学家孟轲,他说国家的历史常是 “一乱一治”的。他说第一次大乱是四千二百年前的洪水,第二 次大乱是三千年前的猛兽,后来说到他那时候的大乱,是杨朱、 墨翟的学说。他又把自己的距杨、墨比较禹的抑洪水,周公的驱 猛兽。所以崇奉他的人,就说杨、墨之害,甚于洪水猛兽。后来 一个学者,要是攻击别种学说,总是袭用“甚于洪水猛兽”这句 话。譬如唐、宋儒家,攻击佛、老,用他;清朝程朱派,攻击陆 王派,也用他;现在旧派攻击新派,也用他。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技法指导
专题写作学案
至于猛兽,恰好作军阀的写照。孟氏引公明仪的话: “庖有 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现 在军阀的要人,都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家产,奢侈的了不得,别种 好好作工的人, 穷的饿死; 这不是率兽食人的样子么?现在天津、 北京的军人,受了要人的指使,乱打爱国的青年,岂不明明是猛 兽的派头么? 所以中国现在的状况,可算是洪水与猛兽竞争。要是有人能 把猛兽驯服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技法指导
专题写作学案
我以为用洪水来比新思潮, 很有几分相像。 他的来势很勇猛, 把旧日的习惯冲破了, 总有一部分的人感受苦痛; 仿佛水源太旺, 旧有的河槽,不能容受他,就泛滥岸上,把田庐都扫荡了。对付 洪水,要是如鲧的用湮法,便愈湮愈决,不可收拾。所以禹改用 导发,这些水归了江河,不但无害,反有灌溉之利了。对付新思 潮,也要舍湮法用导法,让他自由发展,定是有利无害的。孟氏 称“禹之治水,行其所无事”,这正是旧派对付新派的好方法。
高中议论文写作之引证与喻证

议论文写作之引证与喻证、思辨与情感一、引证法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
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 ;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
许多学生对于“引” 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 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 ,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
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
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
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
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
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
”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 ,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 。
2、要简洁,不宜过多。
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
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
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那么,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如何来加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
同时,联系观点,作出阐发。
如我们写《交友之道》,谈及“人贵在相知” :“李白说过:‘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
20 比喻证法的定义与运用-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提升讲与练

比喻证法的定义与运用议论文中常用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
【例证法】举例论证:使用典型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注意:1、事例要典型新颖。
2、叙述要简明扼要。
3、内容要丰富广阔。
4、分析要抓住重点。
【引证法】引用论证:使用公认的道理原则、名人名言、法律法规、文化经典、文学名著、影视台词等作为理论依据来论证论点的论证方法。
作用:对引用内容进行分析,能够充分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喻证法】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作用:能够使论证浅显易懂,易于被读者接受和理解,使议论文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下面我们学习议论文中的比喻论证。
一、比喻论证(一)【概念了解】比喻论证是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
议论文旨在说理,而道理常常是抽象的,深奥的,运用喻证法,借助形象化的容易理解的事物来说明抽象而深奥的事理,就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说明和论证。
比如:【例1】探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
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泡淡洌,第二泡沉香,第三泡甘醇,为什么第三泡时才最爽口宜人?那是因为前两泡冲击了茶叶上的蜡质与灰尘,第三泡才泡出茶叶的真醇之味,香味才更浓郁。
我们探知亦如此。
在对事物的认知上,逐渐抛下认知的阻碍,用澄静清明的心智,抛下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才能在探知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谛。
【分析】这个语段运用比喻论证,借助生活中的“喝茶”的感受,来说明如何“探知”。
用“前两泡冲击了茶叶上的蜡质与灰尘”说明探知路上应该“逐渐抛下认知的阻碍”、“抛下感情亲疏的羁绊”,用“第三泡才泡出茶叶的真醇之味,香味才更浓郁”来说明“在探知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谛”,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例2】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每天前进一点点,终会有所成就;努力去做事情,功夫不会白费。
材料作文的喻指”和喻证”

材料作文的“喻指”和“喻证”作文的题旨里蕴含比喻的意味,在命题作文中是很普遍的一种做法。
对写作者而言,就多了一个认知命题手法,还原题意指向的要求。
无论是给出词语或短语的标题作文,还是提供一段叙述性文字或论述型语段的材料作文,题意及含义中所具有的比喻的意味,都会给作文的审题立意形成一定的阻隔,产生相应的难度。
从命题的角度看,材料作文与标题作文的“喻指”,都特别强调表达的还原,即要有一个将题意之“喻意”明确落实到表述的“本意”之上的思考。
只是标题作文这方面的蕴含较为直接,譬如:要求以“怀想天空”为题作文,其中的“天空”,既可以是大自然的天地之天空,也可以以比喻的方式,将其定位于与自然之天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人事、物态之上。
只是这样的“喻指”,必须要有情同于自然之天空的或外在或内附的某些特征。
简单地把理想或人物说成是天空,会显得生硬;凭空地将某事或某物说成是天空,则毫不相干。
还有像“网”、“弯道超越”、“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等一类标题作文,其中的网、弯道、冬日、阳光等,都带有可以将其作为喻体来选材作文的属性。
这一方面,材料作文的“喻指”又更多了一些动态和情态的要求,就像这样一则命题材料: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其中的“行囊”“所装之物”和“旅行”不仅具有各自隐喻的意味,而且三者之间的喻指又是对应联动的。
从着眼于整个材料的比喻意,诸如社会发展、人生进取中的有备与无备、有用与无用、预知和不可知等等,到着墨于各个喻体的比喻义,包括目标与条件、认知与能力、行为与结果等等。
写作过程中的还原及拓展,相似中更需讲求相关。
只是作文篇幅的关系,不必面面俱到。
作文命题采用具有比喻含意的做法,为的是更好地显现写作的限制性与开放性。
特别是在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中赋予“喻”的意义或意味,抽象与形象的互为映衬,也对写作者的分解、辨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