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7.1)--第四章第7课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笔记教案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认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教学难点】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和概括;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科学认识。
[教学课时]8课时【授课方式】多媒体;课堂讲授;自学;讨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业资本对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上产关系的充分发展是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后实现的。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一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马克思的其他一系列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公共基础课) 第四章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 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它导致了席卷欧洲的 圈地运动与“羊吃人”景象。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一直延 续18世纪末。欧洲大陆的圈地运动主要发生 在18、19世纪。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使地主 贵族牟取到巨额利润,变成资产阶级化的新 贵族;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农民被赶出家园,沦 为两手空空的流浪者。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掠夺,是资 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其主要形式是奴 隶贸易。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为了 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 洲掳走大批黑人作远程贩卖,这就是血腥的非 洲奴隶贸易。 “大西洋奴隶贸易”延续4个世 纪之久,给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造成 极其严重的影响,是黑非洲历史上一段最黑暗 的时期。奴隶贸易为西欧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利 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回答商品价值的大小由什么 决定和怎样决定。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 凝结着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 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则按照劳动时间 来计算。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 个别劳动时间的,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
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 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各行各业的生产者 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 需要互通有无,以取得对方产品作为生产资 料或者消费资料,因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 的要求。
在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 私人所有。任何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以 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进行交换。私有者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 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 原则,因而劳动产品必然采取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2020/3/16
38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 本 的
技术水平决定 技
由 生 产 资 料 Pm 其数量比例 和劳动力A构成
术 构 成
构
成
价
由不变资本c和 C : V
值
可变资本v构成
构 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 映202技0/3/16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C : V 39
2020/3/16
12
4、商品的价值量理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决 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的大小 与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 率成反比。
2020/3/16
13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 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2020/3/16
2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
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 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
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 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
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3)货币的本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 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020/3/16
18
3、货币的职能
(1) 价值尺度 ▶ 货币可以用来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 。
(2)流通手段 货币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020/3/16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6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1.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和价值(社会属性)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4.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劳动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自发实现的。
7.商品价值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9.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11.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①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
②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料的配置;第二,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亏损 正常补偿 多盈利
丙 乙 甲 12 小 时
10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 小 时
10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
(2)劳动的复杂程度与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①简单劳动 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 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
②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 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识,需要经受 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同学们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体系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 及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形成及其运动规律
条件 好的
小商品 生产者
雇佣 劳动者
破产
贫困者
条件 差的
地主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商人 资本家 盘 剥
雇佣 劳动者
缴 售 出 盘 纳 产 剥 地 租 品
农民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的涵义
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
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主要任务: 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制商品经济的 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形成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和意识形态及其实质的理论,它们集中体现为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必然性; 2.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4.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的实质。
5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第四章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 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形成
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始 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 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本主义 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 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 建 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 得到解放。” 在封建社会初期,封建生产关系同以铁器工具为 特征的比较低下的生产力基本上是适应的。但是,随 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 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便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 障碍。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 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产生。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 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 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解释了商品经济 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所有这些,对我们认 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 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 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 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 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来源理概论》第四章(下)四、生产节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节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节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一样部分在节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节余价值是雇用工人所创建的并被资本家无偿据有的超出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用工人节余劳动的凝固,表现了资本家与雇用工人之间盘剥与被盘剥的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节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依据这两部分资本在节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一样作用,能够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露了节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示,节余价值既不是由所有资本创建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建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用的劳动者创建的。
雇用劳动者的节余劳动是节余价值的独一源泉。
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盘剥程度,就应当拿节余价值和雇用劳动者的可变资真对比,而不该当把它去同所有资真对比。
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 m'为节余价值率, m 为节余价值, V 为可变资本。
因为工人的必需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而节余劳动则是生产节余价值的,所以,节余价值率还能够用节余劳动与必需劳动的比率,或许节余劳动时间与必需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节余劳动 / 必需劳动 =节余劳动时间 / 必需劳动时间(二)节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升对工人盘剥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节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节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节余价值是指在必需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因为延伸工作日的长度和提升劳动强度而生产的节余价值。
相对节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经过缩短必需劳动时间而相对延伸节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节余价值。
缩短必需劳动时间是经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实现的。
(三)资本累积把节余价值转变成资本,或许说,节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累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国家作为统治阶级工具有对内、对外
两种职能
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
⑴政治统治的职能。
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是资本主义
国家政治统治职能的根本目的。
⑵社会管理的职能。
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社会公共生活和各项公共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1.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
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1)
保卫本国领土和主权完整。
(2)
抵御外来侵略。
(3)向外扩张甚至发动侵略战争。
2.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
(二)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
A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 .资本主义的政权组织形式
C .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宪法实行私有制、主权在民、分权与制衡和保护人权等四个基本原则,归根到底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建立
资本主义选举制度名义上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形式,实际上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一种政治机制资产阶级的政党是代表国家内部不同阶级或集团利益而夺取政权或保持政权的一种政治组织
1.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⑴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实质:在不危及资本主义国家安全
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民众以平等自由的民主权利。
民主的含义:意为由多数进行统治。
最早出现于公元前
5世纪的古希腊,雅典民主是最知名的民主制度。
⑵资本主义的法制
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基本原则:Array私有制原则
“主权在民”的原则
分权与制衡原则
人权原则
2.资本主义的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权制衡
“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由启蒙时代法国的哲学家孟德斯鸠所
提出。
是指将各种国家公权力分散,不使其集中在单一机关内的设计。
三权分立,即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政府机构共同存在,地
位平等且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
是当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治制度。
与此相对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议行合一制。
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
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
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
选举制度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3.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
4.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
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为了达到一定政治目
的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作用:
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政治影响,控制议会;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操纵选举;
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等。
政党制度的类型
A. 两党制: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
,交替组织政府,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B. 多党制: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以上的政党轮流或联合
执政的政党制度。
在某种意义上,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借鉴了三权分立的政
权组织形式
5.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促进新旧生产方式更替和
生产力发展;历史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经验。
B.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
的、资产阶级精英统治的民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6.必须认清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对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那些表现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因素应
该加以继承和借鉴。
对于体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的部分不能直接拿过来,必须把它
同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一起打碎。
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
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