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东南亚和南亚导学案
区域地理东南亚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东南亚第二节东南亚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知道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掌握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重点难点】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难点: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位置:东南亚位于,地处与、与之间的“十字路口”。
2.组成:本区包括A 半岛和B 群岛两大部分,A半岛因为在C 以南而得名。
3.图中①是海峡,沟通了②洋和③洋。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4.气候:东南亚大部分位于,主要是气候和气候,具有的特点。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 )A.泰国B.老挝C.印度尼西亚D.缅甸2.东南亚与中国陆界相邻国家的首都分别是( ) A.仰光、曼谷、万象B.河内、金边、曼谷C.河内、万象、仰光D.万象、金边、河内3.东南亚各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玉米B.小麦C.水稻D.谷子4.关于马六甲海峡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B.是欧洲、非洲东行到东南亚、东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C.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D.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5.东南亚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是( )A.菲律宾B.马来西亚C.泰国D.印度尼西亚6.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 )久伊洛瓦底江B.红河C。
湄公河D.萨尔温江7.下列有关中南半岛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南半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与马来半岛共同组成东南亚B.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湄公河、湄南河、伊洛瓦底江C.中南半岛的河流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D.中南半岛地处低纬8.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地形崎岖,火山众多C.南高北低,以高原为主D.东高西低,以山地为主9.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A.中B.西C.东南D.南亚10.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 )A.马来群岛B.西印度群岛C.日本群岛D.夏威夷群岛11.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是( )A.巴西B.泰国C.印度尼西D.马来西亚二、综合题12.读图7-4,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半岛B河C河D江G 海峡H海(2)A所在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物产)生产国;F所在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物产)生产国和(物产)出口国。
东南亚导学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导学案东南亚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二、教学过程:1、导入:由新马泰旅游热的兴起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并在图上指出) 那么它的位置是?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3、多媒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说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
补充:近年来,过往船只每年达到8万多艘。
回顾“日本”节内容:马六甲海峡对日本有什么重要性?明确: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4、活动一学生了解下列自然和人文景观热带自然景观:越南的下龙湾原始的热带雨林名胜古迹: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独特的风土人情:傣族的泼水节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活动二七嘴八舌加入你到东南亚旅游.请同学们想一想都应该准备什么?英语水平较差的人,会不会有语言障碍?明确:短袖衣裤、雨具、太阳镜等活动三读图分析a.阅读地图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详见地图册P105)明确:东南亚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终年炎热.降水分配不均,有几个月多雨,有几个月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也是终年炎热,但降水全年都多。
b.用语言描述一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过程。
参考:早晨6点太阳升起.水气蒸发,逐渐成云,云越集越多.至下午2、3 点开始下雨,傍晚雨过天晴,晚六点太阳落山。
东南亚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记住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地形,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3、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东南亚位置、地形、气候2、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写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这首诗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二、自主学习(一)、东南亚的位置、范围:读课本34页,图2-1,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主要组成。
1、范围:东南亚位于亚洲的__①______ 部,包括_②__________ 和_③____________ 两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④______ 之南而得名。
马来群岛包括⑤_________ 岛、加里曼丹岛、⑥________岛、苏拉威西岛、⑦___________ 群岛等2万多个岛屿。
2、纬度位置:东南亚的纬度大部分位于10°S ~ 25°N 之间,地处⑨_________ 带。
3、海陆位置:(课本P37页,图2-4)⑪“十字路口”:东南亚地处①_____ 洲与②________ 洲、_③________ 洋与④______ 洋之间。
⑫咽喉要道:该“十字路口”的咽喉是位于①____________ 岛和②_________半岛之间的_③___________ 海峡。
(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读课本P34-35页图2-1,观察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分析地形与河流的关系;回忆东南亚的气候,分析对农业的影响。
1、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⑪中南半岛北部地势①,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大的山脉由②向③延伸,河流嵌入其中,形成_④、⑤的地表形态。
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复习导学案——东南亚

课题:东南亚★地图填充★一、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A 、B 、C 、D 、E 、F 、G 、H 、J 、K 、M 。
其中本区唯一的内陆国是(字母)。
被称为“万岛之国”的是(字母)。
2、请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太平洋、印度洋、南海、马六甲海峡、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马来半岛。
描绘:100°E、110°E、120°E、10°N。
3、查阅地图册,在图中标注东南亚的气候分布。
(图例自拟)4、东南亚的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也产稻米。
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为稻米产国,其中泰国出口最多。
5、热带经济作物在东南亚主要以企业化种植园的方式经营。
东南亚是世界上、、、、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6、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最著名。
其中(填国家)处于东南亚的锡矿带。
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尼、文莱,特别是印尼,集中于岛,由于石油丰富被称为“希望之岛”。
7、东南亚的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地形单元。
中南半岛:相间、分布,河流下游形成平原。
地势,河流大致流向都是。
马来群岛:地势高低,地形:多,少,河流短促。
多,带来了巨大灾害,但喷出的火山灰,却形成了肥沃的。
★问题探究★一、橡胶树喜高温、高湿,原生长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1876年西方殖民者把橡胶引种到东南亚,营建了许多橡胶种植园。
目前世界上橡胶种植和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试分析东南亚橡胶生产规模较大的原因。
二、结合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对比说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河流的特征。
三、结合相关地图,说明新加坡的位置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断东南亚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五、从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条件、资源类型的角度,说明东南亚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南亚导学案》

《南亚》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等基本情况;2. 了解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和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3. 了解南亚地区的重要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尽力和成就。
【导学内容】一、南亚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1. 南亚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等国家;2. 南亚人口: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总人口超过15亿,其中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3亿;3. 南亚文化:南亚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传统文化、艺术、音乐等也各具特色。
二、南亚主要国家及特点1. 印度: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经济实力,是世界上新兴经济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2. 巴基斯坦:与印度干系紧张,拥有壮大的军事力量,是伊斯兰教国家;3. 孟加拉国:人口密集的国家,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但政治稳定;4. 斯里兰卡:以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曾经长期受内战困扰,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较快。
三、南亚重要问题和挑战1. 贫困问题:南亚地区有大量贫困人口,尤其是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贫困问题严重;2. 民族冲突:南亚地区存在着多样的民族和宗教群体,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如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问题;3. 环境问题:南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问题,如印度的空气污染和孟加拉国的洪涝灾害。
四、解决南亚问题的尽力和成就1. 经济发展: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 和平解决冲突:南亚地区各国尽力通过外交手段和谈判来解决民族冲突和领土争端,增进和平与稳定;3. 环境珍爱:南亚地区各国加强环境珍爱认识,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珍爱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导学要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等基本情况;2. 南亚主要国家及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3. 南亚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尽力和成就。
东南亚导学案(最新整理)

(3)比较 A、B 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的主要异同点。
地区 气候类型 主要相同点 A B
主要不同点
【答案】 (1)马六甲海峡 马来 苏门答腊 赤道低气压 该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
(3)生产习惯:生产惯性(长期掠夺式开发)和经济基础差。
【微点拨】
1.受地形的影响,东南亚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2.东南亚热带种植园农业发达;季风水田农业受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源、劳动力、饮食习惯等
因素的影响。
[知识小结]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人文特征
比较项目
中南半岛
人口
分布于冲积平原和河 口三角洲
【解析】 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是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是泰国,世界最大的
椰子生产国是印度尼西亚。
【答案】 D
读世界某地区图,回答 2~3 题。
一、最新考纲及学习目标展示
1.识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以及东南亚两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主要的 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和主要的旅游胜地。
面:热带季风气候,湿热的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的生长。③劳动力方面: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④生活
习惯:长期以来,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
3.分析东南亚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原因。
【答案】 (1)自然原因: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火山灰—板块交界),适合天然橡胶、油棕、椰子、
蕉麻生长,矿产(石油、锡)丰富。 (2)历史原因:长期受到殖民统治,成为殖民者的掠夺地。
B.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C.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D.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要地
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导学案

亚洲和大洋洲,太平 十字路口上,是沟通 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
• 为什么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 日本工业所需要的石油,铁矿石很多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进行运输,一旦这 条交通要道被封锁,将会给日本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灾难性的冲击。
• 1.马六甲海峡位于哪两个半岛之间?
• 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
• 缅甸、越南、老挝
• 2.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哪两个大洋?
• 太平洋和印度洋
• 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
•
新加坡
• 1.被称为“火山国”“千岛之国”的国 家是?
• 印度尼西亚
• 本区被称为“亚洲的多瑙河”的河流 是?
•
湄公河
•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的名称是什么?
•
澜沧江
• 1.和中国有领土接壤的东南亚国家 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
大洋洲
• 3.东南亚左边和
• 右边分别是什么
• 海洋?
太
印度洋
平
洋
马 来 半 岛 苏 门 答 腊 岛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东南亚国家政区图
有 哪 几 个 和 中 国 接 壤 ?
仔 细 观 察 这 些 国 家 ,
越 南 , 老 挝 , 缅 甸
• 马六甲海峡重要的地理位置 • 马六甲海峡地处
洋和印度洋之间的 亚洲和大洋洲、
【学习目标】(认定目标,我会走向成功) 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国家,以 及马六甲海峡重要性。
【重难点】1、东南亚位置、地形、 气候
2、马六甲海峡重要的 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 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
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
• 1.说说东南亚北面那片大陆叫什么大陆?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导学案

DL高三一轮复习010《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导学案编写人:陈克森审核人:高三地理组时间2011-07-08班级组别组名姓名[考纲要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印度。
[知识讲解]一、东亚1.概述(1)位置范围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范围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汉城)岛国:日本(首都东京)(2)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河流短促(3)气候季风及其成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区别、特点、成因)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佰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向、经济方面2.日本(1)自然地理特征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东南亚和南亚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和地图册,识记东南亚和东南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南亚和印度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阅读教材,分析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
东南亚、南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导】
1.地图识记知识、分析问题。
2.边读书边思考,看到现象要思考成因,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独立完成导学案后,将你存在的问题记在个性笔记栏里,以便对学、群学的时候进行讨论。
【基础梳理】
东南亚(黄岩岛是中国的!坚决支持我国在南海设立三沙市!)
1.阅读教材25~28页,归纳东南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从地形地貌、气候、人口、物产、农业、交通、工业等方面进行梳理)
2.阅读教材25、26页图,在图中标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南海、泰国湾、马六甲海峡、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太平洋、印度洋;找出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及其首都。
个性笔记
南亚
3.阅读教材29~32页,归纳南亚和印度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从地形地貌、自
然景观、水文、气候、农业、工业、宗教等方面进行梳理)
4.阅读教材29、30、31页图,在图中标出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半岛、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印度河、恒河、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塔尔沙漠、德干高原、东、西
高止山脉、斯里兰卡岛;找出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马尔代
夫、斯里兰卡等国家及其首都,标出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等城市的位置。
5.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6.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东南亚和南亚的知识,在下边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吧。
(对学时,小对子之间相互交流、补充,并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知识运用】
1.说一说东南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从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分析)
2.对比南亚年降水量图和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说一说南亚的气候、地形特点与农作物分布之间的关系。
3.分别分析孟买和加尔各答两个工业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
【能力提升】
4.如果你是“东盟”的“盟主”,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东南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从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对外交流、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对学群学的时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反思】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