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织色彩原理及配色
纺织印染对色详解

一、光与颜色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很宽。
我们眼睛能见到的光,即可见光,只是电磁波中极小的一部分,其波长在400~700nm之间。
光是由光源发出的,常见的光源有太阳、灯、火焰等。
物体会显示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对光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
太阳光照在物体上,物体可选择吸收某种波长范围的光,而将其余波长的光反射出来,反映到人脑中,就得到这种物体显示什么颜色的印象。
如蓝色的物体吸收红和黄光而反射蓝光,黄色的物体吸收红和蓝光而反射黄光。
因此,物体的颜色可以认为是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物体的一系列吸收、反射等作用后对人眼产生的一种刺激作用。
二、颜色的基本属性总的来讲,颜色可分为彩色和消色两类。
消色又称非彩色,黑、白、灰等皆为消色。
非彩色以外的各种颜色,都称为彩色。
所有的彩色都对可见光内的某一部分波长有比较明显的吸收。
人们通过对颜色的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所有颜色都可以用明度、色相和饱和度三个属性来描述。
明度是表示物体表面明亮程度的一种属性,在非彩色中最明亮的颜色是白色,最暗的颜色为黑色,其间分布着不同的灰色。
也就是说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而灰色的明度则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
各种不同的彩色也有明度高低之分,通常明亮的颜色明度高,而比较暗的颜色则明度较低。
如同样是红色,暗红色的明度就低于浅红色。
色相是颜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可见光谱不同波长的辐射表现为视觉上的各种色调,如红、橙、黄、绿蓝等。
物体表面色的色相决定于三个方面,一是照明体光源的光谱组成,二是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三是不同的观察者。
发光物体的色相决定于它的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非发光物体的色相决定于照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本身的光谱反射特性。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
可见光谱中的单色光是最饱和的颜色,为100%。
饱和度的高低可以从光谱色与白光的混合来理解。
任意一个颜色都可以看成是白光与光谱色混合后得到的,此时白光的成分越多,则饱和度越低,白光的成分越少,则饱和度越高。
染料的染色原理

染料的染色原理
染料的染色原理是通过与纺织品的交互作用,使染料分子吸附在纤维表面或纤维内部,从而实现染色效果。
染料分子通常具有两个部分:色基和亲合基。
色基决定了染料的颜色,而亲合基使染料与纤维相互吸附。
染色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吸附和固定。
吸附过程是染料分子与纤维表面或内部相吸附,以达到染料在纤维上的分布。
固定过程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使染料分子在纤维上牢固固定,以确保染色效果的持久性。
吸附过程中,染料分子与纤维之间发生各种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等。
这些相互作用使染料分子能够被纤维表面或内部吸附。
染料的亲合基与纤维表面的官能基发生相互作用,比如染料分子的亲水基与纤维表面上的羟基发生氢键作用。
固定过程中,染料分子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使染料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在纤维上。
固定染色剂通常包括了固色剂和化学固定剂。
固色剂可以形成染料与纤维表面的物理结合,如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
化学固定剂则通过与染料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染料更牢固地结合在纤维上。
总体上,染料的染色原理是通过染料分子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染料分子在纤维上的吸附和固定,从而完成染色过程。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物理性的范德华力、氢键和静电作用,以及化学性的共价键形成。
这些相互作用的选择和设计,使得不同类型的纺织品都可以得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纺织品染色的一些调色方法

纺织品染色的一些调色方法一、调色前准备1、生理准备人在休息良好、精力充沛情况下比疲劳下调色准确度高很多;目测一颜色时第一眼目测的准确度比反复长时间目测出的准确度要高。
所以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集中精力短时间内目测出的结果是高效调色的生理前提。
2、染料选用根据客户来样,首先要了解客户对色的要求。
如果客户要求多种光源对色,需用电脑测色来选用染料,以避免或减少打出的小样与客户来样(以下称客样)之间的同色异谱现象。
要了解所选用染料的各牢度性能以及客户的各项牢度要求;还要了解所选用染料的易操作性、稳定性、安全性。
最后还需考虑尽量减少成本、降低排污。
二、三原色的调色三原色调色是最普遍的方法,而且较多客样也是常用三原色可染出来的,如果客样所用三原色染料性质与所打样使用染料相近或一致,那同色异谱就很小或无同色异谱现象。
一般的染料厂商都会根据各染料的直接性、移染性、扩散性、提升性、反应性等指标推荐不同染色深度的三原色组合。
比如Clariant 酸性染料有浅色三原色:Yellow E2RL 或E4RL、Red EBNL、BlueEBGL;中色三原色:YellowN3Rl、RedN2RBL、Blue NBLN;中深色经济型三元色:YellowN3RL、Rubine N5BL、Blue NRL 或NRBL。
选用染料后需得到首个处方,一般有两种途径:其一,利用电脑及软件,从之前输入电脑内的数据库中自动寻找最接近的首个处方;或根据电脑内输入了的各只单一染料不同浓度的颜色资料(也称单色资料),电脑计算得到首个处方。
其二,根据保留的历史样卡得到。
很多有经验的调色师平时积累很多历史样卡,客样来后可翻看寻找最接近的历史样卡,修正后得到首个处方。
以下就连续轧染的加工方式讲解三原色调色方法。
1 、先深度后色相人的眼睛对色的三要素中的色相最敏感,其次是纯度,对明度较迟钝。
同一染料在不同浓度时其色光会发生变化,尤其是较深色,比如ClariantNavyNRBL,蓝色越深其色光越红。
冷暖色调混搭染织实践

冷暖色调混搭染织实践冷暖色调混搭染织实践在时尚界,色彩是设计师们表达创意和个性的重要元素之一。
而在选择色彩的时候,冷暖色调是常常被提及的概念。
冷色调代表着清凉和神秘感,如蓝色和绿色;暖色调则代表着温暖和活力,如红色和黄色。
而冷暖色调混搭染织则是一种大胆的实践,将冷暖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视觉上的冲击和平衡。
在这个冷暖混搭的染织实践中,设计师们需要找到平衡点,既能呈现出色彩的对比效果,又能保持整体的和谐感。
这需要设计师们对色彩的运用有一定的经验和理解。
他们需要考虑冷暖色调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颜色的亮度和饱和度。
只有在这种细致的考量下,才能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冷暖色调混搭效果。
在实践中,设计师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染织技术来实现冷暖色调的混搭效果。
比如,可以使用渐变染色技术,将冷色调和暖色调从浅到深地渐变,创造出层次感。
或者可以选择对比饱和度较高的冷色调和暖色调,使得色彩更加鲜明和夺目。
另外,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条纹和格子来实现冷暖色调的混搭,营造出有趣的视觉效果。
冷暖色调混搭染织不仅限于时尚领域,在室内装饰和艺术设计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室内装饰中,冷暖色调的混搭可以为空间增添活力和亮点,使得整个空间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在艺术设计中,冷暖色调的混搭可以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展现出设计师独特的审美观。
总之,冷暖色调混搭染织是一种充满挑战和创意的实践。
它要求设计师们对色彩有深入的了解和运用,同时也需要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
只有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设计师们才能真正掌握冷暖色调混搭的技巧,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作品。
无论是在时尚领域还是其他艺术领域,冷暖色调混搭染织都将成为设计师们展示个性和创意的重要方式之一。
面料染色原理及工艺流程

面料染色原理及工艺流程染色的原理全棉纺织品应用硫化染料染色的确很经济,而且色牢度也不错,但常会产生红斑、红条,需要返工,影响了产量和成本。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用好硫化碱(Na2S)硫化碱是硫化染料染色不可缺少的主要助剂。
硫化染料染色一定要按具体产品配上不同比例的硫化碱(50%),一般与染料(折成100%)是1:1,像硫化蓝也可配成1:1.5。
它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染料的溶解与还原。
有时使用的硫化碱不是红棕色,而成灰白色粉末,也一起加入了染浴。
其实,硫化碱呈灰白色粉末状已经被风化,加在染浴中不仅不起溶解、还原染料的作用,相反会使染料过早氧化成为色淀,如水洗不净,就必然产生红斑、红条等染色疵病。
2控制好染色工艺条件实践证明,硫化染料的浸染不能按理论上的所谓80-85℃染色,尤其是硫化蓝、硫化黑。
应该在加完染料和硫化碱以后,逐步升温至98℃,保温染色15-20min,然后停止加热;边染色边让缸内的温度降至80-85℃,继续染色20min左右,再边排液边进冷水清洗氧化。
无论排除残液(热)和加入冷水,速度宜缓慢,不宜过快。
这种先热后温的染色方法,既有利匀染,又有利染料的充分溶解和还原,能克服染色疵病。
3染物要缓慢清洗上面已经提到,染色后的织物不能一下子放在冷水浴中进行清洗。
尤其像硫化蓝,染好后应从染浴中过渡到温和,甚至在含有一定还原剂的水中进行清洗,术语叫“脚缸”。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织物上的碱剂和还原剂充分净洗,而且有利于织物上染料的充分发色(氧化)。
当然,对于一些难氧化的染料,如硫化蓝CV/3G、红棕GN、深棕等,在第2-3缸水洗浴中还应加入1-2g/L的过硼酸钠和双氧水促使染料充分氧化发色。
4注意染浴稳定,在出缸前解决问题硫化染料是一种含硫量较多的染料,尤其如黑色,应用时不稳定的因素很多。
如开始染色时染浴的隐色体呈深绿色或姜黄色(根据染料品种的不同,隐色体也不一样),到终止染色前,染浴中的隐色体变了,与原来不一样了。
衣服染色是干什么的原理

衣服染色是干什么的原理衣物染色是指在衣物加工过程中将颜色加在纤维素材料上的过程。
染色可以为衣物添加色彩,使其具有装饰性和美感。
衣物染色的原理主要涉及染料的吸附、渗透和固定等过程。
染色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染料。
染料是一种具有色彩效果的化学物质,可以溶解在染料溶液中。
在选择染料时,需要考虑染色效果、耐久性以及对纤维材料的亲和性等因素。
不同类型的染料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纤维材料。
染料分子具有较强的色彩效应,并且能够与纤维素材料发生相互作用。
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染料:直接染料和间接染料。
直接染料分子中通常包含有色基团和亲染基团。
有色基团决定了染料的颜色,而亲染基团则与纤维素表面发生相互作用,使染料能够吸附于纤维素材料上。
直接染料能够直接与纤维素分子发生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氢键、离子键等方式与纤维素材料建立强弱不一的相互作用力。
这种相互作用力使染料分子能够被纤维素材料吸附,从而实现染色。
间接染料通常是无色的,它们需要在染色过程中经过氧化还原反应才能产生有色基团,然后才能与纤维素材料发生相互作用。
间接染料较直接染料来说染色效果较差,但对于某些特殊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需要与纤维素材料发生渗透作用,即染料分子穿透纤维素的表面并沉积在其内部。
纤维素材料通常具有多孔结构,有利于染料分子的渗透和固定。
染料分子通过扩散机制,从染料溶液中向纤维素材料内部迁移。
渗透过程中,染料分子与纤维素材料表面的作用力相对较弱,而在纤维素材料内部,染料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相对较强。
这种吸引力使得染料分子呈现出有序排列的状态,并将其固定在纤维素材料内。
在染色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染色剂的pH值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pH值的改变可以影响染料分子的带电状态,从而改变与纤维素材料的相互作用力。
离子浓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染料分子在溶液中的扩散速率和与纤维素材料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染色过程中,通常需要控制染料溶液的pH值和离子浓度,以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
染织色彩原理及配色讲解

相拼混。 ⑴拼色打样中,二次色是指原色相拼,但并不是等量相拼。 如三个二次色橙、绿、紫分别为:橙=5份红+3份黄;绿=8 份蓝+3份黄;紫=5份红+8份蓝。之所以不等量相拼,是因 为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明亮程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人眼对 500nm附近的黄色和580nm附近的绿色明亮程度的感觉最 强,只需变化1-2nm即能发觉,而对于红色、蓝色等明亮程 度感觉就比较弱。综上所述,黄色的光视效率最高,明亮程 度最强。
彩色物体表面对光的反 射率越高,其明度越大。
(三)饱和度(彩度)
指彩色的纯洁性或鲜艳程度,亦称为彩度。 可见光谱中的各种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光谱 色中掺入的白光成分愈多,就愈不饱和。
饱和度主要决定于物体表面对反射光谱辐射的选择性
饱和度的表示
光谱色色彩的饱和度,通 常以色彩白度的倒数表示。 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表面对反射 光谱辐射的选择性 。物体反射 光的光谱带越窄,颜色的饱和度 越高(色光越纯)。
一、 色光混合
++ =
+
=
+
=
+
=
色光混合的实现方法
(1) 视觉器官外的加色混合 (2)视觉器官内的加色混合 A 静态混合 B 动态混合
A 静态混合 指各种颜色处于静态时,反射的色光同时刺激人眼 而产生的混合。如细小色点的并列与各单色细线的
众横交错,所形成的混合,均属静态混合。
B 动态混合 指各种颜色处于动态时,反射的色光在人眼中的 混合,又称为色光的先后混合 。如彩色转盘的快 速转动。
彩度相同,明度下降
颜色的三种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中 色调主要取决于光的波长; 明度主要取决于物体对光的反射率; 饱和度主要取决于物体对光反射的选择性; 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
【纺织印染整技术】来了解下染料、染色、拼色机理、染整设备(基础)

【纺织印染整技术】来了解下染料、染色、拼色机理、染整设备(基础)染整基础知识-染料和染色一、染料概述1、染料:指一类能使纤维材料染色的有机化合物,染料对纤维要有亲和力,并且有一定的染色牢度。
2、颜料或涂料:不溶于水,对纤维没有亲和力,但能靠粘着剂的作用机械地粘着于织物的表面或内部的有色物质。
3、分类3.1 应用分类:根据染料的性能和应用方法进行分类。
分为: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酸性含媒染料、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硫化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阳离子染料、分散染料。
3.2化学分类:根据染料化学结构或其特性基因进行分类,分为偶氮染料和蒽醌染料。
4、国产的商品染料、其命名包括三个部份:染料的类别、染料的颜色、染料的色光、性能状态、浓度、纯度的组合。
例如酸性绿B4.1常用的符号及其意义列举如下:B:表示带蓝光或青光C:表示适用于染棉D:表示适用于染色E:表示适用于浸染EX:表示高浓F:表示染色坚牢度好或染料粒子细G:表示黄光或绿光H:表示适用于棉毛交织物的染色J:表示黄光K:表示适用于冷染(指还原染料),或表示热固型活性染料。
L:表示耐光或耐晒,或可溶性好或匀染性好。
N:表示正常或标准的意思,式是新染料。
O:表示橙光或高浓P:表示适用于印花或染纸、或表示粉状染料。
R:表示带红光。
S:表示水溶性好或适用于染丝V:表示紫光W:表示适用于染毛X:表示浓度特高Y:表示带黄光5、染料的力份:是指染料厂选择某一浓度的染料的标准,而将每批产品与它相比而言。
二、染色牢度1、染色牢度:指染色的纤维或纺织品,在使用或染色后的加工过程中,染料在各种外界条件影响下,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2、常见的染色牢度简介2.1 皂洗牢度:染物耐皂洗的程度,主要跟纤维性质、染整工艺有关系。
2.2 日晒牢度:指在日光作用下染物耐晒的程度,分8个级别。
2.3 摩擦牢度:染物耐摩擦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浮色多少和染料、纤维的结合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色光混合
+ +
+ +
+
= =
= =
色光混合的实现方法
(1) 视觉器官外的加色混合 (2)视觉器官内的加色混合
A 静态混合
B 动态混合
A 静态混合 指各种颜色处于静态时,反射的色光同时刺激人眼 而产生的混合。如细小色点的并列与各单色细线的 众横交错,所形成的混合,均属静态混合。
B 动态混合 指各种颜色处于动态时,反射的色光在人眼中的 混合,又称为色光的先后混合 。如彩色转盘的快 速转动。 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是色光动态混合呈色的生理 基础 。
三、拼色染料只数的确定
★严格地说,任何两种染料之间不可能在上染性能, 牢度等各种因素上完全一致。而上染性能的差异是 导致染色成品色差、重演性和牢度不好的潜在因素。 拼色染料只数越多,染色色光对工艺条件变化越敏 感,并且称料、化料差错的可能性越大,色差越不 易控制。所以,根据来样选择拼色染料只数时,要 尽可能少。 ★三原色原理告诉我们,三原色染料可以拼合出自然 界绝大多数物体的颜色。从重演性、使用方便性、 降低库存染料以及可能性上说,用三种染料以内的 染料只数拼色是最理想的选择,在特殊情况下,可 以用第四支染料作色光的微调。
颜色的分类特征
一、 非彩色
非彩色就是黑、白及从最黑到最亮的各种灰色, 它们可以排列成一个系列,称黑白系列。
黑
深灰
中灰
浅灰
白
白黑系列——由白色渐渐到浅灰,再 到中灰,再到深灰,直到黑色。 纯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的物体,其光 反射率等于1。 纯黑是理想的无反射的物体,其光反 射率等于0。 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反之,愈接 近黑色,明度愈低。
(一)补色
两种颜色光混合后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 种色光互为补色。 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任何两种颜色都是互 补色。 一对互补色按各比例混合时,可产生的颜 色是连接互补色直线上的白色和各种饱和 度的灰色。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得到的是白 光。同理,青光和橙光混合得到的也是白 光。
对色光而言,凡是混合后得到白色的两种 色光即为互补色。 对色料而言,凡是混合后得到黑色的两种 色料即为互补色。 补色原理对于调色的意义: 如欲调制纯度较高的鲜艳色,则不应该选 择有互补关系的色料,以避免所得到的颜 色带灰黑色的成分; 如欲适当降低某种颜色的鲜艳度,可适当 混入一些补色 。
一、配色的基本原理 ★配色的含义:将不同颜色的染料拼混起来, 得到一种特定的、所要求的颜色或改变某一 颜色的色光,这就是配色,印染行业称为拼 色。 ★拼色是按减法混色进行,拼混染料的个数越 多,颜色越暗、越灰。 ★配色三原色(红、黄、蓝)
★拼色:一次色、二次色、三次色 一次色:一般为红、黄、蓝。 二次色:两种原色经过一次色拼混,可以得到橙、绿、紫 等颜色。 三次色:以两种二次色进拼混,或以任意一种原色与灰色 相拼混。 ⑴拼色打样中,二次色是指原色相拼,但并不是等量相拼。 如三个二次色橙、绿、紫分别为:橙=5份红+3份黄;绿=8 份蓝+3份黄;紫=5份红+8份蓝。之所以不等量相拼,是因 为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明亮程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人眼对 500nm附近的黄色和580nm附近的绿色明亮程度的感觉最 强,只需变化1-2nm即能发觉,而对于红色、蓝色等明亮程 度感觉就比较弱。综上所述,黄色的光视效率最高,明亮程 度最强。
上染曲线 趋于平缓
所以对于匀染性不好的染料可考虑作为染中深 色的主体染料,不可染浅色。作为浅色织物则 必须选择匀染性好的染料来配色 。
★染料的匀染性要求并不是绝对的。如果确 实因为颜色的需要,选择了上染性能不同的 染料染色,可以以匀染性较差的染料或以主 要成分染料的最佳染色工艺作为染色条件, 适当考虑其他染料的上染性能。为求得重演 性和匀染效果,可采取适当延长染色时间, 添加匀染剂或其他匀染措施。
色光混合
色光混合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同时进入人的视觉 感受器,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连续刺激,使人产生 一种新的色彩感觉。 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色光混合是亮度的叠加, 因此色光的混合也称“加色”混合,混合后的色光 必然要亮于混合前的各个色光,只有亮度低的色光 作为原色才能混合出数目比较多的色彩,否则,用 亮度高的色光作为原色,相加后则更亮,这样就永 远不能混合出那些亮度低的色光。如红光(R)与 绿光(G)混合,得到黄色(Y)的光;红光与蓝光 (B)混合,得到品红色光(M);蓝光与绿光混 合,得到青光(G),当所有波长的色光混合时, 则得到白光(W)。
二、染料的牢度、价格和设备适应性
★配色染料的牢度应能达到使用目的的 要求。例如:夏天浅色服装要求耐晒、耐水洗、耐
汗渍牢度好的染料;若为窗帘用织物,要求染料耐 晒,不产生光敏脆损,而水洗牢度不很重要。拼色 染料中牢度最差的染料都应能满足使用的一般要求, 以免这一染料褪色产生色差。除了特殊情况,拼色 染料之间牢度相差过大是不足取的。
(二)相邻色代用以节约染料
色相随深度变化的趋势
红
橙
黄
黄绿
绿
青
蓝
紫
随着染色浓度的加大, 例如: 颜色色相也随之变化 橙色:用少量黄光红代替,加 入少许艳橙或橙调整色光 采用少量相邻色染 黄色:用低用量的橙代替,加 料可减少染料的用 入少许嫩黄调色光 量,节约染料,降 黄绿:用低用量的绿代替,加 低成本 入少许嫩黄调色光
饱和度主要决定于物体表面对反射光谱辐射的选择性
饱和度的表示
光谱色色彩的饱和度,通 常以色彩白度的倒数表示。
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表面对反射 光谱辐射的选择性 。物体反射 光的光谱带越窄,颜色的饱和度 越高(色光越纯)。
彩度相同,明度下降
颜色的三种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中 色调主要取决于光的波长; 明度主要取决于物体对光的反射率; 饱和度主要取决于物体对光反射的选择性; 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
色调可利用分光谱反射率曲线的形状来表示, 反射曲线不同,光谱分布范围不同,其色调 也不同。
反 射 率
% λ/nm
(二)明度
人眼对物体的明亮感觉称明 度。明度可用物体表面对可 见光的反射率来表示。 彩色物体表面对光的反 射率越高,其明度越大。
(三)饱和度(彩度)
指彩色的纯洁性或鲜艳程度,亦称为彩度。 可见光谱中的各种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光谱 色中掺入的白光成分愈多,就愈不饱和。
光的颜色特性
一、 颜色的光本质
牛顿(Newton,1642—1772年)的三棱镜分光实验揭示了自然光是 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线构成的自然现象,不但很好 地说明了光与色的关系,而且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
自然光通过三棱镜分光
二、可见光
★光的物理性质由它的波长和能量来决定。能 量决定了光的强度,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 ★光入射到人眼时,光的波长决定了人眼所能 看到的颜色。相同波长的光,如果辐射能量 不同,则人眼将看到不同明暗程度的色彩。
染织色彩原理及配色
颜色或色彩是组成自然界最生动的元素之一。在颜色理 论的指导下,色差、色深评定和测色配色的仪器和发展很快, 几乎应用到涉及颜色的所有工业和技术领域,印染工业也不 例外。 印染测色配色是一门应用性极强,变化很大,要求很高 的技术工作,其知识结构涉及颜色光学、色度学、颜色心理 学基本理论,涉及染料或颜色的发色、牢度和印染工艺以及 纤维或织物的光学特性,并且要求技术人员具有打样配色和 计算机测色配色的基础和能力。另一方面,任何印染企业的 生产都会涉及印染测色、配色、打样,新产品的开发与颜色 质量控制,因此,色彩原理及配色是印染技术人员必备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之一,并随着众多企业与国际接轨和对生产高 质量的印染纺织品的要求而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
可见光谱
波长(nm)
波长(nm)
白光经色散后,按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 被称为可见光谱。组成光谱的各种色光,有称作 光谱色。可见光谱的颜色感觉大致如下: 光谱的色彩波长与范围
红色 649~750nm 黄色 550~600nm 蓝色 450~480nm
橙色 600~640nm 绿色 480~550nm 紫色 400~450nm
⑵三次色拼法较复杂。 一次色 红 黄 蓝 红 黄 \∕ \∕ \∕ \∕ 二次色 橙 绿 紫 橙 \∕ \∕ \ ∕ 三次色 黄灰 蓝灰 红灰 (棕) (橄榄) (咖啡)
三次色有分别被称作:黄灰(棕)、蓝灰(橄榄)、红灰(咖 啡)各色组成如下: 棕=橙+绿=5份红+3份黄+8份蓝+3份黄=灰+3份黄 橄榄=绿+紫=8份蓝+3份黄+5份红+8份蓝=灰+8份蓝 咖啡=紫+橙=5份红+8份蓝+5份红+3份黄=灰+5份红
转盘上涂有1︰1的红绿两种颜色,快速转动转盘, 转盘是一个黄色
色光三原色
原色 ——色彩的基本色,是能混合任何 色彩的母色;即用原色可以混合产生出 不同色调、不同明度、不同饱和度的任 何色彩。 色光三原色为
红 、绿、蓝
色光三原色:红度最高的光谱依顺序围成一个圆环,并分成九个区域, 再加上紫红色(品红色)可以用来表示颜色光的组成。各种颜色都 在圆环上或圆环内占一固定位置,白色位于圆环中心,颜色愈不饱 和其位置愈靠近中心。颜色环上数字表示对应色光的波长,颜色环 上任何两个对顶位置扇形中的颜色,互称为补色。如蓝色(435480nm)的补色为黄色(580-595nm)
二、 彩色
黑白系列以外的颜色称为彩色。黑白 色只有一个特征,即明度,而彩色系 列的三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可单独用其中的一个,二个或三个来 区分不同的色彩 。
(一)色调(色相)
色调由物体表面反射到视神经的色光来确定 ,是彩色彼 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是色彩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 人们就是根据颜色的色调来命名如红色 黄色紫色等。
配色基础
配色对染料的选择
★欲达到染色物的匀染效果,应注意选择 染色性能基本一致的染料。这包括对纤维的 亲和力、扩散性、上染率和其对染色工艺的 相容性,如温度、时间、PH值、助剂等,以 保证在染色过程中的匀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