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概论复习题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1

遵义医学院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一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的医家是A、张子和B、刘完素C、朱丹溪D、李东垣2、哪位医家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A、孙思邈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3、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4、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的是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5、被后世医家称为“药圣”的是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6、被世后医家称为“药王”的是A、孙思邈B、张仲景C、王焘D、李时珍7、下列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四大家”A、张元素B、刘完素C、朱丹溪D、李东垣8、倡“火热论”,擅长用寒凉药物治病的医家是A、张从正B、刘完素C、朱丹溪D、李东垣9、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B、《新修本草》C、《千金要方》D、《神农本草经》10、我国第一部药典是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千金要方》11、《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A、葛洪B、钱乙C、巢元方D、陈自明12、《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A、葛洪B、王焘C、巢元方D、陈自明13、被后世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是A、李东垣B、朱丹溪C、刘完素D、张从正14、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成书于A、春秋B、战国C、宋代D、唐代15、周代对医学分科不包括A、食医B、疾医C、疡医D、骨医E、兽医16、整体观念的内容不包括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C、因人制宜D、人与社会的统一性E、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意识思维相互协调17、证的内容不包括A、病因B、病位C、病性D、病情E、邪正关系18、温病学四大家不包括A、叶天士B、吴鞠通C、吴又可D、薛生白E、王孟英19、金元四大家不包括A、刘完素B、李东垣C、张仲景D、朱丹溪E、张子和20、四大经典著作不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E、《本草纲目》2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辨病论治B、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C、四诊八纲D、对症治疗E、辨证与辨病结合二、简答题1、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基础是什么?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八纲辨证D. 五运六气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医学三字经》答案:D3. 中医药中“治未病”的概念是指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治疗疾病的症状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B4. 中医药理论中的“五行”是指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风、寒、暑、湿、燥答案:A5. 中医药中“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根据病人的症状进行治疗B. 根据病人的病因进行治疗C. 根据病人的体质进行治疗D. 根据病人的性别进行治疗答案:B6.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拔罐C. 刮痧D. 西药治疗答案:D7. 中医药学中“四气”是指什么?A. 温、热、寒、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肾答案:A8. 中医药中“五味”入五脏的理论是指什么?A. 五种味道分别对应五个脏腑B. 五种治疗方法分别对应五个脏腑C. 五种情绪分别对应五个脏腑D. 五种颜色分别对应五个脏腑答案:A9. 中医药中“经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传输血液B. 传输营养物质C. 传输气血和调节阴阳D. 传输神经信号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的常用药材?A. 人参B. 黄芪C. 金银花D. 阿司匹林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药治疗疾病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A. 草药B. 食疗C. 音乐疗法D. 推拿答案:A B D12. 中医药中“八纲辨证”是指以下哪几项?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医药的治疗效果?A. 药材的质量B. 医生的诊断C. 病人的饮食习惯D. 病人的情绪状态答案:A B C D14. 中医药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木生火,火生什么?A. 金B. 土C. 水D. 木答案:B15. 中医药中“四诊合参”包括哪些诊断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答案:A B C D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中医药学认为,人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强调什么理念?a. 组织结构论b. 整体论c. 分子生物学d. 统计学答案:b. 整体论2.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以下哪种因素维持的?a. 细胞b. 基因c. 气血d. 蛋白质答案:c. 气血3. 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以药克法b. 以药为主c. 以人为本d. 以治标为主答案:c. 以人为本4. 中医学中,五脏不包括以下哪个?a. 心脏b. 肺脏c. 肝脏d. 脾脏答案:a. 心脏5. 中医学中,五脏对应以下哪个脏器?a. 心包b. 肺c. 肝d. 胃答案:c. 肝二、填空题1. 中医学中,治疗药物的分类包括三大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中药、方剂、草药。
2. 中医学通过________来诊断疾病和分析病因。
答案:四诊法。
3.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主要受到________的调节。
答案:气血。
4. 中医学中,经络是人体内________的运行通道。
答案:气血。
5. 中医学的辨证施治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辨证、施治。
三、简答题1. 解释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
答案: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指将事物分为阴和阳两个相对对立的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处于不断变化和相互转化的状态。
阴与阳之间的平衡与相互制约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生通过辨别阴阳的失调来判断疾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恢复阴阳平衡。
2. 简述中医学的四诊法。
答案:中医学的四诊法是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
具体包括:-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 闻诊: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声音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 问诊:医生向患者询问病史、病情等细节,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的原因。
- 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获取脉搏的信息,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中医学概论复习题中医学

精心整理中医学概论复习题1 根据阴阳的可分性,前半夜为?(阴中之阴)2 “罢极之本”是指?(肝)3 “内燥”病变,多见于?(肺)45678910 )11121314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兼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1516 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是?(肺脾肾)17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之后,有一支脉与何经相并而夹脐上行?足少阴经18 大汗之后形成气脱的病理是?(血能载气)19 肺气肃降能清洁呼吸道,且有助于大肠之传导是否正确?(正确)20 肺主呼吸之气,依赖于肺气宣发与肃降的协调运动是否正确?(正确)21 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什么?(肺的呼吸功能)22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淫是否正确?(正确)23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走串,易袭阳位等)24 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B.调节血量D.贮藏血液E.防止出血)25 肝是最容易出现气逆病变的脏之一是否正确?对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称为?(孙络)40 面目肌肤俱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于?(阴黄)41 得神的表现?“有神”。
其临床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志清晰,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应灵敏42 哪些脏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肺、脾)43 哪些属心脾两虚?(心悸、便溏)44 怒则:(气上)45 女子胞的生理主要与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肝、脾肾)46 脾统血作用的实现,实际上是取决于?(B气的固摄)47 七情致病不一定直接伤及脏腑是否正确?(正确)48 气的固摄作用就是固护体内的阴液是否正确?(正确)4950515253545556575859 (错)606162 风邪的特性?1.风为百病之长,善合他邪。
2.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3.善行数变。
4.风性主动。
63 相生即是指五行之间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否正确?(正确)64 泄泻初期采用“利小便而实大便”方法的根据是?(小肠主分清别浊)65 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血液)66 虚实病理的形成,取决于感邪的轻重是否正确?(错)67 血液的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脾)68 循行于腹面的经脉有??A.足阳明经B.足少阴经C.足太阴经D.任脉E.足厥阴经69 以水谷精微为主要物质来源而生成的气只有卫气和营气是否正确?(错)70 易耗伤人体津液的有?(火、暑)71 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的变化是否正确?(正确)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 足少阳胆经接交的经脉为?(肝经)86 哪种气的主要作用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营气)87 与血液正常循行有关的两种力量应是?(推动、固摄)88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精血互生)89 患者饥不欲食的原因是?(胃阴虚)90 哪种气的主要作用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营气)。
中医学概论

第1页共7页绪论一、单选题(共10题)1、(2分)“脉象弦滑”属于下列哪一项概念()A.疾病B.症状C.体征D.证候E.病机正确答案:C2、(2分)“恶寒发热”属于下列哪一项概念()A.疾病B.症状C.体征D.证候E.病机正确答案:B3、(2分)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痢、脱肛及子宫下垂,临床上均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以下说法最为恰当的是()A.因人制宜B.同病异治C.异病同治D.审因论治E.辨病论治正确答案:C4、(2分)以下属于“症状”的是()A.面红B.舌质紫暗C.心脉痹阻D.恶寒发热E.脉数正确答案:D5、(2分)以下属于“体征”的是()A.头痛B.胸闷C.恶心欲吐D.恶寒发热E.脉象沉迟正确答案:E6、(2分)以下属于“疾病”的是()A.痢疾B.角弓反张C.心血不足D.恶寒发热E.脉象沉迟正确答案:A7、(2分)关于证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B.病机是证候的外在反映C.证候能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及发展趋势D.证候可以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E.证候具有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正确答案:B8、(2分)3.以下属于“证候”范畴的是()A.疟疾B.头痛C.心脉痹阻D.恶寒发热E.脉弦正确答案:C9、(2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C.人体与社会环境是一个整体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统一正确答案:E10、(2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正确答案:D肾一、单选题(共15题)1、(2分)与肾主水液关系最密切的是()A.肾精的濡养作用B.肾气的固摄作用C.肾阴的凉润作用D.肾阳的蒸化作用E.肾血的营养作用2、(2分)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3、(2分)具有主纳气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4、(2分)具有主水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5、(2分)以下选项中,对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和宣散等作用的是()A.肾精B.肾气C.肾阴D.肾阳E.肾血6、(2分)11第 2 页 共 7 页以下选项中,对机体具有凉润、宁静、抑制和凝聚等作用的是()A .肾精B .肾气C .肾阴D .肾阳E .肾血 7、(2分)五脏阴气的根本是()A .肝阴B .心阴C .脾阴D .肺阴E .肾阴 8、(2分)五脏阳气的根本是(A .肝阳B .心阳C .脾阳D .肺阳E .肾阳 9、(2分)能够推动和调控脏腑气化机能的脏是 A .肝B .心 C .脾 D .肺 E .肾 10、(2分)化生“天癸”的物质基础是A .肝血B .肾精C .脾气D .肺阴E .心血 11、(2分)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12、(2分)具有藏精功能的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B .13、(2分)主管生殖机能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14、(2分)主管生长发育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15、(2分)称为“封藏之本”的是() A .肝B .心C .脾 D .肺E .肾肝一、单选题(共10题)1、具有调节气机以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输布作用的是() A .肝的功能B .心的功能C .脾的功能D .肺的功能E .肾的功能 正确答案:A2、称为“刚脏”的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A3、具有向上升动和向外发散以调畅气机生理特性的脏是() A .肝 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A4、具有“喜条达而恶抑郁”特点的脏是() A .肝B .心C .脾D .肺 E .肾 正确答案:A5、具有刚强躁急、主升主动生理特性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A 6、《临证指南医案》所说具有“体阴而用阳”特点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A7、《素问·五藏生成》说“人卧血归于”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A8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作用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A 9、(2分)具有“主藏血”功能的脏是() A .肝B .心 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A10、(具有“主疏泄”功能的脏是()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A 脾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 A .肝B .心C .脾 D .肺E .肾 正确答案:C 2、(2分)《临证指南医案》所说“宜升则健”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 E .肾 正确答案:C 3、(2分)具有“喜燥恶湿”生理特性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C 4、(2分)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维持内脏位置相对1第 3 页 共 7 页稳定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C 5、(2分)具有“主统血”功能的脏是()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C 6、(2分)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的脏是()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C 7、(2分)具有“主运化”功能的脏是() A .肝 B .心 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C一心1、(2分)具有藏神功能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B 2、(2分) 心在液为()A .泪B .汗C .涎D .涕E .唾 正确答案:B 3、(2分) 心在志为()A .怒B .喜C .思D .忧E .恐 正确答案:B 4、(2分) 心其华在()A .爪B .面C .唇D .毛E .发 正确答案:B 5、(2分) 心在体为()A .筋B .脉C .肉D .皮E .骨 B .正确答案:B 6、(2分)古代医家将其喻为人身之“日”的脏是()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B 7、(2分)在五行属火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B 8、(2分)具有主脉生理功能的脏是()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B 9、(2分)“五脏六腑之大主”是()A .心B .肺C .肝D .脾E .肾 正确答案:A 10、(2分)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B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C .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D .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E .肾主藏精的生理功能肺一、单选题(共10题) 1、(2分)气之本指的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D 2、(2分)具有“肃降”生理特性的脏是() A .肝 B .心C .脾 D .肺 E .肾 正确答案:D 3、(2分)具有“宣发”生理特性的脏 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D 4、(2分)具有“主治节”功能的脏是() A .肝B .心 E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D 5、(2分)具有“朝百脉”生理功能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B .正确答案:D6、(2分)“通调水道”依赖于() A .肺主司一身之气B .肺司呼吸之气 C .肺朝百脉 D .肺主治节 E .肺气宣发肃降1第 4 页 共 7 页正确答案:E 7、(2分)称为“娇脏”的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D 8、(2分)称为“华盖”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D 9、(2分)称为“水之上源”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D 10、(2分)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A .吸入清气B .宣发卫气C .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D .助心行血E .呼出浊气 正确答案:C气血津液1、(2分)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 A .精B .气 C .血D .津E .液 2、(2分)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有A .肝脾肾B .脾肺肾C .心肝脾D .脾肺心E .肝肺肾 3、(2分)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A .心的功能B .脾的功能C .肝的功能D .肺的功能E .肾的功能 4、(2分)有“悍气”之称的气是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E .脏腑之气5、(2分)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E .脏腑之气6、(2分)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何种作用的体现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C .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 E .中介作用7、(2分)临床出现自汗、多尿,说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A .推动与调控作用B .温煦与凉润作用C .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E .中介作用 8、(2分)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A .肾中精气B .水谷精气C .清气D .脏腑精气E .经气 9、(2分)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心、肝、脾胃B.肺胃、肝、肾C.肺、脾胃、肾D.肝、脾胃、肾E.心、肺胃、肾 10、(2分)人体之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有() A .精气 B .气机 C .气化D .升降出入E .升降聚散经络的含义与组成1、(2分)“阴脉之海”指的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D 带脉E 阴阳维脉 正确答案:B 2、(2分)“阳脉之海”指的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C 带脉D 阴阳维脉 正确答案:C 3、(2分)具有约束纵行诸经功能的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带D 脉阴阳维脉 正确答案:D 4、(2分)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D 带脉E 阴阳维脉 正确答案:A 5、(2分)手足三阳经交接于() A 手B 足C 头D 腹E 胸 正确答案:C 6、(2分)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1第 5 页 共 7 页A 从足走头B 从头走足C 从胸走手D 从手走头E 从足走腹 正确答案:B 7、(2分)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 从足走头B 从头走足C 从胸走手D 从手走头E 从足走腹 正确答案:C 8、(2分)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 从足走头B 从头走足C 从胸走手D 从手走头E 从足走腹 正确答案:E9、(2分)手三阳经在躯干部的分布是() A .胸部B .腹部C .背部 D .肩胛部 E .体侧正确答案:C 10、(2分)手足三阴经交接于() A .手部B .足部C .头部D .四肢末端E .胸部内脏正确答案:E外感病因一、单选题(共10题) 1、(2分)常引起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等症状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燥邪D 湿邪E 火邪 正确答案:E 2、(2分)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 为阳邪,其性升发B 为阳邪,其性轻扬C 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D 为阳邪,多夹湿邪E 为阳邪,其性干涩 正确答案:C 3、(2分)侵犯人体可引起关节疼痛重着症状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 正确答案:D 4、(2分)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 正确答案:D 5、(2分)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的主要原因是()A 暑多夹湿,气滞湿阻B 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C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D 暑性炎热,阳热内盛E 暑性升散,易扰心神 正确答案:B 6、(2分)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是由于() A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 暑应于心,易扰心神C 暑多夹湿,易困脾土D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E 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正确答案:D 7、(2分)感受寒邪而致的“中寒”是指()A 寒邪伤于肌表B 寒邪入中经脉C 寒邪自内而生D 寒邪直中脏腑E 寒邪侵及血分 正确答案:D 8、(2分)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A 为阴邪,易阻气机B 其性重浊,可致周身酸痛C 易伤肺,出现咳嗽痰少症状D 其性黏滞,病难速愈E 其性凝滞,易发疼痛 正确答案:E 9、(2分)具有轻扬、向上向外特性的邪气是() A 风邪B 寒邪C 火邪D 湿邪E 燥邪 正确答案:A 10、(2分)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的邪气是() 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燥邪E 火邪 正确答案:A内伤病因一、单选题(共10题) 1、(2分)致病后易困脾的邪气是()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燥邪E 火邪 正确答案:C1第 6 页 共 7 页2、(2分)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 A 气乱B 气陷C 气上D 气结E 气收 正确答案:D 3、(2分)最易导致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等症的是()A 摄食不足B 饮食不洁C 暴饮暴食D 寒热偏嗜E 五味偏嗜 正确答案:C 4、(2分)偏食辛温燥热饮食,则可致()A 心肝火旺B 肺胃热盛C 肺胃津伤D 肝经湿热E 肠胃积热 正确答案:E 5、(2分)偏食生冷寒凉之晶,则耗伤()A 心肾阳气B 脾胃阳气C 肺胃阳气D 脾肾阳气E 肺肾阳气 正确答案:B 6、(2分)大怒对气机的影响是()A 气消B 气结C 气上D 气下E 气乱 正确答案:C 7、(2分)过度恐惧对气机的影响是() A 气消B 气结C 气上D 气下E 气乱 正确答案:D 8、(2分)易使肝的疏泄功能失调的异常情志活动是()A 过喜B 过思C 过怒D 过恐E 过悲 正确答案:C 9、(2分)七情内伤致病,首先损伤的脏是()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 正确答案:B 10、(2分)七情内伤致病多损伤的脏是()A 心、肝、脾B 心、肺、脾C 心、肝、肾D 心、肺、肝E 肺、脾、肾 正确答案:A 基本病机一、单选题(共10题) 1、(2分)“阴盛则寒”的证候性质是()A 假热证B 假寒证C 虚寒证D 实寒证E 阴盛伤阳证正确答案:D 2、(2分)“阳盛则热”的证候性质是()A 虚热证B 假热证C 实热证D 寒热错杂证E 阳亢耗阴证 正确答案:C 3、(2分)阴偏盛的病理状态是()A 阴液不足,阳气失制而偏盛B 阴邪亢盛,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C 阳气亢盛,耗伤机体的阴液D 阴寒邪盛,逼迫阳气浮越于外E 阳气虚损,产热不足 正确答案:A 4、(2分)实证常见于外感病的阶段是()A 末期B 初期C 各个阶段D 初期和中期E 中期和后期 正确答案:D 5、(2分)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A 脏腑功能的盛衰B 阴阳之气的盛衰C 气血的盛衰D 正邪的盛衰E 邪气的有无 正确答案:D 6、(2分)下列选项属虚证的临床表现是()A 二便不通B 精神亢奋C 烦躁不宁D 二便失禁E 疼痛剧烈 正确答案:D 7、(2分)肝胆疾病日久不愈,引发瘾积或结石,其发病类型是()A 感邪即发B 徐发C 继发D 合病E 伏而后发 正确答案:C 8、(2分)易发生寒病的季节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正确答案:E9、(2分)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邪气偏盛B正气不足C邪盛正衰D正胜邪衰E正虚邪恋正确答案:A10、(2分)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A邪气偏盛B正气不足C邪盛正衰D正胜邪衰E正虚邪恋正确答案:B第7页共7页1。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病因病机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3. 中医中“气”的概念是指:A. 呼吸的空气B.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 血液D. 体液4.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清热药?A. 人参B. 黄芪C. 黄连D. 当归5.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A. 对症下药B. 治未病C. 标本兼治D. 以上都是6. 中医的“四诊”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治C. 望、闻、治、切D. 闻、问、切、治7.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结构是:A. 细胞B. 组织C. 脏腑D. 经络8. 以下哪项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A. 过度运动B. 饮食有节C. 情绪压抑D. 熬夜工作9.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木对应的脏腑是:A. 肝B. 心C. 脾D. 肺10. 中医认为,人体的“三宝”是指:A. 精、气、神B. 血、气、津C. 阴、阳、气D. 精、血、津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A. 药物治疗B. 针灸治疗C. 推拿按摩D. 心理疗法12.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以下哪些元素相互克制?A. 木克土B. 土克水C. 水克火D. 火克金13. 中医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体健康?A. 饮食B. 情绪C. 环境D. 遗传因素14. 中医的“四气”是指:A. 寒B. 热C. 温D. 凉15. 中医的“五味”是指:A. 酸B. 苦C. 甘D. 辛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中医学是一门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医学体系。
()17. 中医的“望诊”主要是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舌苔。
()18.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19.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金对应的脏腑是肾。
()20. 中医治疗疾病时,通常只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中医医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医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阴阳平衡B. 五行相生相克C. 脏腑经络D. 气血津液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B3. 中医中“治未病”的概念是指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治疗疾病的症状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B4. 中医药材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升、降、浮、沉D. 补、泻、温、清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按摩C. 手术D. 草药答案:C6.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是指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风、寒、暑、湿、燥答案:A7. “八纲辨证”中的“八纲”是指什么?A.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B. 望、闻、问、切、理、法、方、药C. 肝、心、脾、肺、肾、胆、胃、大肠D. 风、寒、暑、湿、燥、火、痰、瘀答案:A8. 中医中“气血”的“气”指的是什么?A. 呼吸的空气B. 生命活力的基本物质C. 血液中的红细胞D. 身体内的水分答案:B9.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养生原则?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调畅D. 过度劳累答案:D10.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的意思是?A. 肾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B.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C. 肾是人体排泄废物的主要器官D. 肾是人体呼吸的主要器官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理论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疾病的发生?()A. 外邪侵袭B. 饮食不节C. 情志内伤D. 过度劳累答案:A, B, C, D12.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以下哪些是相生关系?()A. 木生火B. 火生土C. 土生金D. 金生水答案:A, B, C, D13. 中医药材的“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A, B, C, D14. 中医中的“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具有哪些功能?()A. 运行气血B. 联络脏腑C. 传递病邪D. 调节阴阳答案:A, B, C, D15.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治疗方法?()A. 草药B. 针灸C. 拔罐D. 食疗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国开《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

中医药学概论5套历届考试真题1.奇恒之腑不包括( B )A.脉B.筋C.骨D.髓2.喜则( C )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消3.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C )A.脾B.肾C.心D.肺4.排泄物臭秽多属( A )A.热证B.寒证C.虚证D.表证5.盗汗的表现是( C )A.睡时汗多,醒时汗少B.睡时汗少,醒时汗多C.睡时出汗,醒时汗止D.白日出汗,睡时无汗6.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辨证为( B)A.气虚血瘀证B.气血两虚证c.气不摄血证D.气随血脱证7.以心悸咳喘,胸闷气短与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证属( C )A.心肾不交证B.心肾阳虚证c.心肺气虚证D.心脾两虚证8.以眩晕耳鸣,腰膝瘘软,胁痛,失眠与虚热见症为辨证要点,证属( C )A.肝胃不和证B.肝郁脾虚证C.肝肾阴虚证D.脾肾阳虚证9.缓解寒热往来,调和脏腑功能的治法是( D )A.汗法B.消法C.吐法D.和法10.桑菊饮主治( D )A.风寒表实无汗B.风寒夹湿c.气虚外感D.风温初起1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是( B )A.表热证B.里热实证C.表里俱热证D.里热证12.菊花的功效是( B )A.疏肝解郁B.平肝解毒C.解毒透疹D.熄风止痉13.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的药物是( A )14.不宜久煎的药物是( A )A.鱼腥草B.板蓝根c.连翘D.大青叶15.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是( A )A.火麻仁B.甘遂c.大黄D.牵牛子16.宜先煎的药物是( B )A.肉桂B.附子c.干姜D.吴茱萸17.悲则( D )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消18.寒邪致病易于( B )A.侵袭阳位B.侵袭阴位C.损伤阳气D.耗气伤津19.“假神”提示:( D )A.正气已伤B.正气大伤C.脏腑功能已衰D.阴阳即将离绝20.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D )A.舌红苔白B.舌红苔黄C.舌绛苔白腻D.舌红少苔21.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 ).A.水谷精微B.津液C.元气D.精22.气血生化之源是( C ).A.心B.肝C.脾D.肾23.肾在液为(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11.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答: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为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如: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即为阳的表现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即为阴的表现2.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答: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特点。
3.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答:阴阳盛衰的病理表现:风邪、暑邪、火(热)、燥邪为阳;寒邪、湿邪为阴,饮食居处,情志失调为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亦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阴阳互损及转化在病理上之体现:中医病机学认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阴精阳气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的程度,亦常导致对方之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后都能导致“阴阳两虚”,气血双亏,此即慢性虚性病证常见的病理发展过程。
至于阴阳转化在疾病证候上之反映,诸如实热证转化为虚寒证;阴寒证转化成阳热证等,都是常见的。
4.试述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答: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
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5.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答: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
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从五行生克关系来说,有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两类。
相生关系的传变,有沿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称为“母病及子”,如肝病传心、心病传脾、脾病传肺、肺病传肾、肾病传肝等;有反着五行相生次序的逆向传变,称为“子病犯母”,如肝病传肾、肾病传肺、肺病传脾、脾病传心、心病传肝等。
相克关系的传变,有沿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称为“相乘”,如肝病乘脾、脾病乘肾、肾病乘心、心病乘肺、肺病乘肝等;有反着五行相克次序的逆向传变,‘称为“相侮”,如肝病侮肺、肺病侮心、心病侮肾、肾病侮脾、脾病侮肝等。
“相乘”和“相侮”的传变,在《内经》中分别称作“乘其所胜”和“侮其所不胜”的传变。
6. 五行学说是如何知道临床治疗的?答:五行学说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按照五行相生的次序采取“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方法。
“虚则补其母”,即是在一脏不足时,可用补其“母”脏的方法,以增强其“生我”的作用。
如肺金不足,可用补脾土的方法。
“实则泻其子”,即是在一脏有余时,可用泻其“子”脏的方法,以减弱其有余。
如肝木过旺时,可用泻心火的方法。
二是按照五行相克的次序治疗其“克我”、“我克”之脏。
如在肝木过旺时,可用治疗肺金的方法,以增强其“克我”的作用;或可用扶助脾土的方法,以防止肝病传脾。
前者如清金制木,后者如肝病实脾。
三是按照五行生克次序,采取抑强扶弱的两脏同治法。
如肝实脾虚时,可用抑木扶土法;肾阴不足、心火过旺时,可用“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法。
根据五行相生关系确立的治法,最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即滋肾养肝法;益火生土法,即温补脾肾法;培土生金法,即补养脾肺法;金水相生法,即补肺滋肾法。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21.简述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答: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
(一)风邪凡致病中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二)寒邪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性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三)湿邪自然界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四)暑邪凡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称为“暑邪”。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炎热引起阳热症;升散上犯头目,上扰心神,腠理开泄,伤津耗气;多夹湿即湿暑夹杂症。
(五)燥邪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主要病症有皮肤干涩,甚则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秘结。
燥邪易伤肺阴,主要病症有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痰中带血。
(六)火邪凡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
火邪性质: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邪易致疮痈。
2.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答:风性善行数变:风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
“善行”是指风邪具有易行而无定处的性质,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如风疹、荨麻疹之发无定处,此起彼伏;行痹(风痹)之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等,均属风气盛的表现。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化无常和发病急骤的特性。
如风疹、荨麻疹之时隐时现,癫痫、中风之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因其兼挟风邪,所以才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
总之,以风邪为先导的疾病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一般都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等特征。
3.火热邪气与暑邪在性质和致病特点上有何不同?答:火热邪气与暑邪虽同属阳邪,皆具有耗气伤津的致病特点,但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有明显的季节性,独见于夏季。
而且暑纯属外邪,而无内暑;火热虽旺于夏季,但无明显的季节性,火热为病有内外之分,一般多以温热为外感病因,火则多指内生,内生常因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形成。
②暑在致病时,往往兼挟湿邪为患,即暑多挟湿;火热致病常易生风动血和易致痈肿,又因火与心相应,致病时,常见有扰动心神而出现神志异常的症状。
4.寒邪和湿邪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①相同点:寒邪和湿邪同属阴邪,侵袭人体后.都具有损伤阳气的特点。
②不同点为:A.寒邪致病直接损伤机体阳气。
寒为阴盛表现,能使机体的温煦、气化、推动的作用减,表现出一系列寒性症状,如恶寒、脘腹冷痛、下利清谷等;湿邪伤阳,多因阻遏脏腑经络的气机升降,尤易困阻脾胃,损伤脾阳,脾运失职,水湿内停,出现胸脘痞闷、腹部胀满、大便溏泄等症。
B. 寒性凝滞收引而主痛。
寒邪伤人,易使气血凝结阻滞于经脉,导致筋脉、经络、腠理、毛窍的收缩闭塞,阳气不得布散,而出现恶寒、无汗、肢体屈伸不利、脉紧等症。
又寒凝气收,血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受寒常有头身肢体关节疼痛之症;湿性重着,湿邪犯人,常见头沉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关节重着等。
C.两邪在致病中,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在形态上不同。
寒邪伤阳,使阳气的气化温煦功能减退,故分泌物和排泄物清彻寒冷,如鼻流清涕、呕吐清水、咳吐稀痰、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湿性粘滞秽浊,故分泌物和排泄物是秽浊不清或排泄不爽,如小便浑浊涩滞、大便粘滞不爽、带下黄白秽臭等。
又湿性趋下,易袭人体下部,出现下肢水肿、带下、下利等症。
5.痰饮、瘀血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分别有何致病特点?①痰饮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使肺、脾、肾、肝、三焦及膀胱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
②其致病特点主要有: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易扰乱神明;多见滑腻舌苔。
6.怎样理解“气有余便是火”?答:“气有余便是火”,指出了火邪是由于气的过盛有余而产生的。
这里的“气”,含义广泛,包括了多种致病因素,大致有以下三类:①指外感邪气作用于机体后,体内精气与外来邪气斗争而表现出一种亢奋的病理变化。
鉴于体质及医护的不同情况,风寒暑湿燥火等邪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产生火的种种表现。
②指情志的过度刺激,引起机体气机紊乱,造成气机郁结,气郁久则从阳而化热,因之火热内生。
③阳气过盛化火。
人身之阳气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脏腑组织有温煦、生化之作用。
但在病理情况下,若阳气过亢,机能亢奋,必产生火热之象。
如心火亢盛、肝胆火旺,胃火炎炽等。
且阳气亢奋,必耗阴液,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又引起虚热内生。
总之,以上的病理之火均由“气”的有余而致。
故称之谓“气有余便是火”。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3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涵?回答这些内涵的概念。
答: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
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理:是指根据中医学理论对病变机理作出的准确的解释。
法:指针对病变机理所确定的相应的治则治法。
方:是根据治则治法选择最恰当的代表方剂或其他治疗措施。
药:指对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及其剂量的最佳选择。
2.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那些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什么?1.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
2.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症相结合。
4.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