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历史教学论》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文化概论》硕士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文化概论》硕士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中国文化概论部分,100分,占100%4)题型结构a: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b: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c: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掌握文化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国文化发展的地理环境、文化多样性的分布特点。
2、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中国文化的肇始、演变、演进、盛衰和新变的规律,清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3、科学分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佛家的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认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学、审美教育和科技的成就。
4、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明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意义和任务。
考试内容:(一)绪论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人格。
(二)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总体概貌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经济,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二:血缘宗法制度,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概观。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先秦:中国文化的萌发与争鸣,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一统与多元,唐宋:中国文化的成熟与辉煌,明清:中国文化的继往与开来。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变革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论争,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变革。
(五)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与中西文化交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化讨论与“文化热”,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的变革与大众文化的兴起,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会通,当代“国学热”和传统文化教育。
(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七)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西方经济学说史》硕士复试考试大纲_湖南师大考研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西方经济学说史》硕士复试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斯密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约40%近代经济理论约10%现代经济理论与凯恩斯革命约30%当代经济理论约20%4)题型结构简答题:5小题,各计10%,共计50%论述题:2小题,各计25%,共计50%二、考试目的与考试内容考试目的:1、了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阶段主要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的演变和更替。
2、系统掌握各阶段经济学家们的主要经济思想。
3、能运用相关的理论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考试内容:一、斯密与古典经济学理论(一)古典经济学的产生1.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的准备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思想观点。
2.威廉·配第的经济学思想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古典地租理论、利息理论以及货币理论。
3.重农学派重农学派的基本理念、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思想、魁奈的主要经济思想。
(二)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1.市场理论分工理论、交换理论、货币理论、“看不见的手”理论。
2.价值理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关系理论。
3.收入分配理论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地租理论。
4.生产劳动和社会再生产理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斯密教条、总收入和纯收入。
5.经济政策观点自由经济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原则与国际分工、财政和税收。
(三)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1.英国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货币数量理论、自由贸易理论、资本积累理论。
2.法国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消费先于生产的观点、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经济改良思想。
3.萨伊:法国庸俗古典经济思想的创立者生产三要素论、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理论。
4.马尔萨斯:英国庸俗古典经济思想的创立者人口理论、地租理论、价值理论和利润理论、危机理论。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历史教育学》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历史教育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1)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形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一)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约40分(二)中国历史基本知识约30分(三)世界历史基本知识约30分(四)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约80分(五)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约80分(六)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约40分4)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案例分析题:5小题,每小题20分,共100分教学设计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综合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历史教育学(一)考试目标:1.系统全面地掌握历史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历史课程论、历史学习论、历史课标与目标论、历史教师论、历史教材论、历史教学论及历史考试测量与评价论等;3.能运用历史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及教学策略来分析和解决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1.中学历史教学理论(1)史料的分类与运用①②③④⑤⑥①史料的概念及分类: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文字史料与图像史料;实物资料与口述资料②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来源:充分运用教科书中的史料;从历史著作中查找史料;从中考试题中选取史料;从历史专业网站中寻找史料③中学课堂史料教学策略:提炼教学主题;解读史料结构;梳理逻辑顺序;整合分散内容(2)历史教学基本理论:欧美教育理论;历史学习理论;中学历史校本教研(3)历史观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4)《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解读①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与特点: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变化;历史新课标的特点②新课标文本解读:新课标“前言”解读;新课标课程目标的解读;新课程内容的解读;新课标实施建议解读③新课程标准与传统历史教学大纲的区别理念是培养成功者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起指导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必需的;新课程标准是对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5)中学历史教材①历史教材与教科书的关系:教科书的概念及特点;最有特色的历史教科书;历史教材的概念与分类;厘清教材与教科书内涵的意义②中学历史教科书:历史课程的板块设置;历史课程板块学习主旨;教科书编排体例与内容结构③历史知识特点及原则:初中历史知识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原则;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2.中国历史基本知识(1)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知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2)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和文化(3)中国现代史基本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统一及国防建设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生活3.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1)世界古代史基本知识:上古人类文明;中古亚欧文明;世界古代思想文化(2)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世界市场形成的雏形和拓展;世界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全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世界近代科学与文化(3)世界现代史基本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新秩序;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与亚非拉国家的振兴;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4.中学历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的制定①新三维教学目标:历史教学目标的发展;中学新三维目标的内容;新三维目标的解读②中学生学习的需求:要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③教学目标的设计:历史教学目标的层次;历史教学目标的表述2.教学重、难点的确定①撰写教案的重要性;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提高课堂效果的基本前提;学生参与知识建构过程的关键②中学历史教案的内容:历史教案要备社会;历史教案要备学生;历史教案要备教科书历史教案要备学法③中学历史导学案导学案的概念及基本原则;设计导学案的流程;设计导学案要注意的问题;对导学案的评价;备课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教案的编写流程4.中学历史教与学的方法①中学历史具体的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史料教学法、直观教具演示法、角色扮演法②中学历史一般的教学方法:按学科知识分类的教学法;跨学科的分类的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角度分类;教育技术角度分类③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5.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①课程资源的概念: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教科书;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要充分要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资源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家庭、社会的课程资源③课程资源开发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中学历史教学实施(1)历史教学实施策略①历史教学实施目标: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培育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②历史教学实施策略:历史教学重、难点的处理;重视历史学科思想、方法;关注历史学科文化与价值取向③历史教师的思维拓展:历史教师是心理学家;历史教师是历史学家;历史教师是思想家(2)历史情境创设①历史教学情境的特点:真实性、生活性、趣味性、主体性、开放性②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背景”融入情境;图像再现情境;语言描述情境;问题引入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③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的事项:要选好切入点;不能用虚拟人物;要符合历史事实;材料要新颖(3)初中历史概念的阐释①历史概念的内涵:狄更逊两个层次概念;中学历史概念①②③④⑤⑥2.学生掌握概念常见的错误:“以今度古”;相互混淆;概括不全面;用词不确切③历史概念阐释的策略:通过具体讲述阐释概念;巧用图画阐释概念;运用比较方法揭示概念的实质;用发展的观点全面把握概念④教师对概念进行有效教学的措施:教师要对概念要完全理解;概念讲述要符合初中学生的水平;概念的掌握要透过表面看到实质;复杂的概念理解要逐步加深;培养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4)教学环节的设计①历史教学类型:历史课堂类型;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②教学语言的设计:导入语设计的类型;讲授语的设计要求;过渡语的设计方法;结束语的设计策略③课堂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的概念和功能;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课堂提问的设计④课堂板书的设计:历史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课堂板书设计的主要原则及特点;课堂板书设计的主要形式;课堂板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⑤教学内容的组织:历史教科书简析;历史教学目标;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特色;历史教学优化(5)历史教师的教学技能①历史教师的说课:说课的概念和特点;处理与说课相关的关系;说课要注意的事项②历史微格教学:微格教学的特点;微格教学的实践步骤;微格教学的教案编写;历史微格教学的作用③现代教学技术辅助历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的优势;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的现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6.历史教学评价(1)历史教学评价理论:评价的内涵;评价的原则;历史教育评价的方法;历史学科的测量与评价(2)中学历史学习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学习评价的原则;评价目标的选择与确定;评价的实施(3)历史教学评价:课堂观察;历史教师的评课;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三、参考书目1.余柏青著:《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2.余柏青著:《历史教学论》(第二版),海南出版社,2008年版;3.于友西等著:《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赵亚夫等著:《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5.叶小兵等著:《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05-952-历史教学论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952] 考试科目名称:历史教学论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考试内容:主要是有关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历史课程论、历史教学论、历史教师论、历史教学评价、历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并运用历史教学理论独立分析和解决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考试要点:
(1)历史课程论:历史课程的沿革,现代历史课程的理念,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历史课程的结构;
(2)历史教学论:历史教学基本理论,历史教学组织形式,历史教学方法,历史课堂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3)历史教师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历史教师的备课,历史教师的教学研究;
(4)历史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概述,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5)历史教学资源:历史教学资源概述,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参考书目
朱汉国、郑林主编:《新编历史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课二参考教材推荐(一)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课二参考教材推荐(一)各位考研人,你们好!根据湖南师范大学最新公布的招生简章,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的专业课二的参考教材推荐,有19个专业供大家参考,准备考湖南师范大学的同学可以好好看一看!一、学科语文;951语文教学论[1]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 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修订)[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7-9年级)[Z].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Z],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二、学科数学:958数学基础综合1.文字版:[1]复旦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北京大学数学系编,高等代数(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三、学科英语:971英语教学论[1]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3]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四、学科思政:950思想政治教育[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主编:刘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
(建议使用最新印刷的教材)[2] 初中7、8、9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各年级的《思想政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中国现代史》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中国现代史》考试大纲第一章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二)五四爱国运动(三)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华盛顿会议与中国、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三)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农民运动兴起(四)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确定(五)马列主义宣传教育的开展、“科学和人生观”的论战第三章国共合作的形成(一)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二)广东革命运动的发展(三)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国民会议运动(四)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五卅运动(五)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六)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第四章北伐战争(一)北伐前夕国内政治军事形势(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三)武汉、九江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四)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和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五章武汉国民政府(一)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及其对内对外政策(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三)武汉地区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五)对甲寅派、现代评论派的批判第六章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红色政权的创立与发展(一)中国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三)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四)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中共在国统区的斗争(五)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反军事“围剿”的胜利(六)国统区文化教育战线上的斗争第七章抗日反蒋(一)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二)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及其殖民统治,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三)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四)国民党的分化、法西斯化和官僚买办化(五)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发展、遵义会议、二万五千里长征(六)国统区的文化“围剿”和反“围剿”第八章西安事变(一)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二)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三)红军主力长征后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第九章全民族奋起抗战(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二)洛川会议和敌后游击战(三)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战场(四)国民党的内外政策第十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一)日本侵华政策的新变化(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三)击退逆流和百团大战的胜利(四)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五)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六)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第十一章延安的励精图治和重庆的祸国政策(一)皖南事变(二)重庆的腐败和祸国(三)解放区的励精图治(四)反“扫荡”斗争的胜利(五)解放区的恢复和发展(六)解放区文化战线上的新成就第十二章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解放区战场的攻势(二)重庆的危机(三)中国的两种命运(四)中美中苏关系(五)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第十三章重庆谈判(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二)争取实现和平与民主(三)解放区和国统区的鲜明对照第十四章全面内战的爆发(一)全面内战的爆发(二)解放区自卫战争的胜利发展(三)少数民族的斗争(四)国统区的危机第十五章国民党统治的总崩溃(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二)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三)解放区的建设(四)国民党的“行宪国大”和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五)战略决战第十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覆灭(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主要参考书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此后多次重印)苑书义等著《中国近代史新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中国历史文选》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古代文化常识约 20 分 古汉语基础知识约 20 分 中国史籍和史家约 20 分 古书阅读能力、文言文理解约 40 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分析论述题: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文选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考察学生的古书阅读能力、 文言文的理解解能力,考察学生对中国史籍和史家的认识和了解。 1.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选的掌握。 2.考查考生对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 3.考查考生古书阅读能力、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4.考察学生对中国史籍和史家的认识和了解。 考试内容 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历法、纪年纪日方法 2、中国古代职官 3.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 4.避讳 5.中国古代的姓氏和名号 6.汉字的演变和构字方法 二、古汉语基础知识 1、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活用 2.一些重要虚词的用法 3、句式的特点: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句子成分的省略、 判断句的表示 被动句的表示 常见的固定结构(关于询问、反问、指代的格式) 三、古书阅读能力、文言文的理解 1.古文今译
2.释词 3.划分段落结构 4.概括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5.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分析 四、中国古代史籍和史家 1.纪传体史 史记 汉书 其他正史 2.编年体史 春秋 左传 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史 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史 国语 战国策 5.典志体史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三通”、“九通” 会典、会要 6.其他史籍资料 甲骨文 金文 碑刻文字 出土简牍 吐鲁番、敦煌文书 诗经 尚书 文学总集、别集 7.史学评论 史通 通志总序 文史通义 8.中国古代史官制度 9.重要史家 孔子、左丘明、司马迁、班固、刘知几、杜佑、司马光、郑樵、袁枢、马端临、章学诚 三、主要参考书 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张衍田.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赵淡元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高振铎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下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湖南大学2017年硕士《中国教育史》入学考试大纲

湖南大学2017年硕士《中国教育史》入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二、考查范围一、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战国时期的教育1、私人讲学的兴起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3、孟轲的教育思想4、荀况的教育思想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6、法家的教育思想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
三、秦汉时期的教育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4、王充的教育思想论人性和教育的作用;培养“文人”和“鸿儒”的教育目标和“博通百家”的教育内容;论学习。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教育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
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论士大夫教育;论儿童教育;论学习态度与方法。
5、韩愈的教育思想“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学所以为道”的教育目的;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论尊师重道;论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历史教学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历史课程论15﹪
历史教学论30﹪
历史教师论20﹪
历史教学评价15﹪
历史教学资源2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第一章、历史课程论
(1)历史课程的沿革
(2)现代历史课程的理念
(3)历史课程的目标
(4)历史课程的结构
第二章、历史教学论
(1)历史教学基本理论
(2)历史教学组织形式
(3)历史教学方法
(4)历史课堂教学技能
(5)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第三章、历史教师论
(1)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2)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3)历史教师的备课
(4)历史教师的教学研究
第四章、历史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2)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
(3)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第五章、历史教学资源
(1)历史教学资源概述
(2)历史课程标准
(3)历史教材
(4)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历史学科教学的性质、特点、方法、任务、要求。
2、了解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3、运用历史教学理论独立分析和解决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三、参考书目
朱汉国、郑林主编:《新编历史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专业名称:学科教学(历史)[045109]复试科目:中学历史教材研究
(与[040102]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方向复试科目《中学历史教材研究》相同)专业名称:学科教学(历史)[045109]加试科目:中外通史
(与[0602]中国史专业方向加试科目《中外通史》相同)
专业名称:学科教学(历史)[045109]加试科目:史学论文写作
(与[0602]中国史、[0603]世界史专业方向加试科目《史学论文写作》相同)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