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科缝合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3页)

合集下载

外科清创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清创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清创缝合实验报告外科清创缝合实验报告引言:外科清创缝合是一项重要的手术技术,用于修复伤口和创口。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缝合方法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为外科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选择具有相似体型和伤口大小的小鼠进行实验。

2. 实验组:将小鼠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进行处理。

第一组采用传统的手工缝合方法,第二组采用缝合胶带,第三组采用生物胶水。

3. 实验过程:在小鼠背部制造相似大小的伤口,然后分别用不同的缝合方法进行处理。

每组实验对象数量相等。

4. 实验观察:观察伤口愈合的时间、愈合程度和并发症情况。

实验结果:1. 传统手工缝合方法:伤口愈合时间较长,需要7-10天。

愈合程度较好,伤口边缘接近完全闭合,但可能存在疤痕和感染的风险。

2. 缝合胶带:伤口愈合时间较短,仅需3-5天。

愈合程度较好,伤口边缘接近完全闭合,且不易感染。

但胶带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3. 生物胶水:伤口愈合时间较短,仅需3-5天。

愈合程度较好,伤口边缘接近完全闭合,且不易感染。

生物胶水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不易引起过敏反应。

讨论:1. 缝合方法选择:根据实验结果,缝合胶带和生物胶水相比传统手工缝合方法更为有效,能够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2. 适用场景:缝合胶带适用于较小的伤口,如划伤和浅表擦伤。

生物胶水适用于较大的伤口,如手术切口和深度创伤。

3. 安全性考量:尽管缝合胶带和生物胶水具有较好的愈合效果,但在选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敏感性。

结论:根据本实验的结果,缝合胶带和生物胶水是外科清创缝合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伤口大小和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实验验证,以提高外科清创缝合技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结尾: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外科清创缝合方法进行了探究和比较。

缝合胶带和生物胶水在伤口愈合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新的选择。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外科缝合实验,掌握外科缝合的基本技能,提高外科手术操作水平。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所用材料包括缝合针、缝合线、模拟皮肤、手术器械等。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模拟皮肤上进行简单线性缝合,第二部分是进行复杂的切口缝合。

实验过程,首先,将模拟皮肤固定在实验台上,然后进行简单线性缝合。

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握针姿势,调整适当的力度和角度,将缝合线穿过皮肤组织,完成缝合。

在进行复杂的切口缝合时,需要根据切口形状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掌握正确的缝合技巧,保证切口的愈合效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操作,操作人员逐渐掌握了外科缝合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线性缝合和复杂切口缝合。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外科缝合技能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实验结论,外科缝合是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对于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操作人员增强了对外科缝合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外科手术操作水平。

实验总结,外科缝合实验是外科技能训练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验操作,操作人员能够不断提高外科缝合技能,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外科缝合技能的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外科手术操作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外科缝合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外科缝合技能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外科缝合实训总结报告范文

外科缝合实训总结报告范文

一、引言外科缝合是外科手术中一项基本而重要的操作技能,它关系到手术伤口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能力,我在这段时间内参加了外科缝合实训。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训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外科缝合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提高缝合操作的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无菌操作观念,确保手术安全。

4. 提高对缝合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三、实训内容1. 无菌操作原则:学习了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包括手术室的准备、无菌器械的处理、手术人员的着装等。

2. 缝合材料:了解了各种缝合线的种类、特点、用途和注意事项。

3. 缝合技巧:掌握了单层缝合、双层缝合、连续缝合、间断缝合等基本缝合技巧。

4. 常见缝合部位:学习了头皮、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常见缝合部位的操作方法。

5. 手术配合:了解了手术过程中与麻醉师、护士等人员的配合要点。

四、实训过程1. 讲解:实训开始前,由带教老师对缝合的基本原理、技巧、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

2. 模拟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缝合操作,熟悉各种缝合技巧。

3. 实际操作:在老师的监督下,对实际病例进行缝合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反馈与指导:在操作过程中,老师针对操作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五、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通过实训,我对外科缝合的基本原理、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操作技能:在实训过程中,我的缝合操作速度和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

3. 无菌观念:实训使我更加重视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安全。

4. 团队协作:在手术配合方面,我学会了与麻醉师、护士等人员默契配合。

六、实训反思1. 操作细节: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操作细节上还存在不足,如缝合线的结扎不够牢固、缝合层次不清晰等。

2. 心态调整:在实训初期,由于对缝合技巧不熟悉,我一度感到紧张和焦虑。

通过不断练习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调整了心态,更加自信地面对操作。

3. 学习态度:在实训过程中,我认识到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只有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缝合技巧。

外科伤口缝针实验报告

外科伤口缝针实验报告

外科伤口缝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外科伤口缝针在不同情况下的缝合效果,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缝针、人工组织代用品- 实验器械:外科手术刀、镊子、缝合线- 实验台:布料- 记录器材:实验记录表、摄像设备2.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器材和器械,并确保每种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2. 在实验台上放置人工组织代用品,模拟真实伤口。

3. 选择不同类型的缝针进行实验,如锐针、圆针等。

4. 使用外科手术刀割开人工组织代用品,模拟真实伤口。

5. 使用缝针以不同的缝合方式进行实验,如单线、双线、靠近边缘等。

6. 按照实验记录表记录每种缝合方式的实验结果,包括缝合强度、外观等指标。

7. 使用摄像设备对每种缝合方式的实验过程进行录像,以备后期分析。

三、实验结果1. 缝合强度测试通过拉力测试,对每种缝合方式的缝合强度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双线缝合方式相较于单线缝合方式具有更高的缝合强度。

而靠近边缘的缝合方式则可能导致边缘组织破裂,降低缝合强度。

2. 外观评估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缝合方式在外观上存在差异。

双线缝合方式能够使伤口封闭较为紧密,外观自然。

而单线缝合方式则容易造成局部皱褶,外观较为不美观。

3. 实验录像分析通过回放实验录像,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缝合方式的实际操作过程。

发现双线缝合方式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操作技巧,但能够在不同方向上提供更加稳定的缝合。

而单线缝合方式则相对简单易行,操作速度相对较快,但在缝合强度和外观上不如双线缝合方式。

四、讨论与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缝合方式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双线缝合方式相较于单线缝合方式具有更高的缝合强度和外观质量,适用于对伤口要求高强度及较好外观的场合。

2. 单线缝合方式相对简单易行,在操作速度上具有优势,适用于对缝合强度和外观要求较低的场合。

3. 靠近边缘的缝合方式可能造成边缘组织的破裂,影响缝合强度和外观质量,应慎用此方式。

外科切开缝合术实验报告

外科切开缝合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外科切开缝合的基本技术。

2. 熟悉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3. 了解无菌操作规程,培养无菌观念。

4.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临床手术实践奠定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7日三、实验地点外科实验室四、实验对象兔子五、实验器材1. 手术器械:手术刀、组织剪、镊子、持针器、缝针、缝线、无菌巾、无菌手套、无菌手术衣等。

2. 其他:消毒液、生理盐水、酒精、碘酊、纱布、剪刀等。

六、实验步骤1. 术前准备- 将兔子固定在手术台上,充分暴露手术部位。

- 术者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助手协助完成无菌操作。

- 消毒手术部位,铺无菌巾。

2. 切开- 以手术刀沿预定切口方向切开皮肤,注意刀片与皮肤垂直,避免损伤深层组织。

- 逐层切开皮下组织、肌肉、筋膜等,直至达到手术部位。

3. 止血- 使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用纱布压迫止血。

- 必要时,可使用电凝止血。

4. 缝合- 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如单纯缝合、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等。

- 根据组织类型和张力选择合适的缝线。

- 缝合时,注意进针角度、深度和针距,保证缝合牢固。

5. 关闭切口- 缝合完毕后,检查切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有,再次止血。

- 关闭切口,使用无菌敷料覆盖。

七、实验结果1. 成功完成切开、止血、缝合等基本操作。

2. 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迹象。

八、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兔子模型,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外科切开缝合的基本技术。

2. 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感染。

3. 缝合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组织类型和张力等因素综合考虑,保证缝合牢固。

4. 本实验培养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临床手术实践奠定了基础。

九、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外科切开缝合的基本技术,熟悉了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2. 我们深刻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培养了无菌观念。

3. 本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要充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外科缝合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外科缝合技术及其操作方法,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实验器材和材料:1. 缝合针(无菌)2. 缝合线(无菌)3. 剪刀(无菌)4. 针线托盘(无菌)5. 大鼠尸体(已灭菌)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所需器材和材料清洗干净,并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实验的无菌环境。

2. 缝合线的准备:在针线托盘上取出一根无菌缝合线,并将其从其中的孔穿过,形成环状。

3. 缝合针的准备:取出一根无菌缝合针,并将其与缝合线连接,确保缝合线能通过缝合针的针眼。

4. 实施缝合:a. 将大鼠尸体放置在工作台上并固定。

b. 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包括简单线性缝合、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等)。

c. 用剪刀将伤口附近的毛发修剪干净。

d. 用消毒棉球涂抹伤口周围的皮肤,保持无菌。

e. 用无菌缝合针将伤口两侧的皮肤组织钉合在一起,确保缝合线牢固地穿过组织并呈现相应的缝合方式。

f. 确保缝合线的紧密度和间距均匀一致。

g. 在完成缝合后,将多余的缝合线剪掉,并确保伤口处无漏线现象。

5. 清洁工作台:将使用过的器材和废弃物清理干净,并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外科缝合操作,并完成了针线对大鼠尸体伤口的缝合。

缝合线紧密度和间距均匀一致,伤口周围无漏线现象。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无菌操作,确保了无菌环境,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在实施缝合过程中,我们发现正确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对于缝合效果非常重要。

简单线性缝合适用于伤口较短或较浅的情况,间断缝合适用于较长或较深的伤口,连续缝合适用于直线伤口。

此外,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如控制缝合线的张力、使缝合线在组织中形成良好的结扎点等,也对缝合效果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外科缝合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外科缝合是临床手术中常见的操作,正确使用缝合器材和掌握缝合技巧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外科清创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清创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清创缝合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方法对外科清创缝合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动物实验对象进行清创后缝合的实验,分析了三种缝合方法的效果与优缺点,得出最佳的缝合方法。

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八只健康大鼠实验组建立:将八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进行一种不同的缝合方法。

实验步骤:1. 确定清创部位:选择大鼠背部某通处进行清创,面积大小统一在4cm*2.5cm左右。

2. 麻醉:将大鼠放在麻醉箱中,使用气体麻醉确保大鼠完全麻醉。

3. 进行清创:在麻醉后,使用无菌巾清洁创面,并使用无菌手术刀在清洁后的创面上进行切除。

4. 实施缝合:将三种缝合方法分别实施于实验组,第一组使用线缝合,第二组使用胶水缝合,第三组使用环缝合。

5. 处理创面:针对不同的缝合方式,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处理创面。

6. 照护大鼠:缝合结束后,将大鼠放回笼子中休息,观察健康状况并进行必要的照护和治疗。

结果三组大鼠分别进行了线缝合、胶水缝合和环缝合。

经过两周观察,发现线缝合组的创口闭合情况最好,伤口愈合速度相对较快,但线缝合的结构不够牢固,容易出现开裂、渗血的情况。

胶水缝合组的优点在于快速有效,但安全隐患较高,不够稳定。

环缝合组的效果最好,结构稳定,愈合速度也较快,与线缝合组相比,无裂口。

结论线缝合、胶水缝合和环缝合都有其优缺点,但从实验结果来看,环缝合是最佳的缝合方法。

它不仅能确保创口的稳定性,且愈合速度较快,且创口结构稳定,减少渗血和开裂的情况。

因此,外科医生在进行清创缝合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环缝合的方式。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外科缝合实验,掌握和提高外科缝合技术,并了解不同缝合材料的适用情况。

实验器材:手术刀、缝线、生理盐水、绷带、模拟伤口。

实验步骤:
1.准备伤口模型,并确保干净、无菌。

2.选择合适的手术刀,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切割,注意切口的大小适中。

3.取出缝线,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4.根据外科缝合技术,依次进行单层线缝或多层线缝。

5.实施完缝合操作后,对伤口进行清洗,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6.用干净的绷带进行覆盖,保护伤口。

7.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不同的缝合材料对伤口的愈合速度和效果有一定影响。

一般而言,可吸收缝线在伤口较小且需要长时间内持续压力的情况下使用较为适合。

而不可吸收缝线则适用于伤口较大或需要更长时间的固定的情况下。

此外,在进行缝合时,应注意缝线的张力和均匀性,避免引起伤口过度拉紧或不牢固的情况。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外科缝合实验,我们有效掌握了外科缝合技术,并了
解了不同缝合材料的适用情况。

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伤口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并正确操作,以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和恢复。

此外,通过对伤口的仔细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缝合技术的改进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滑结;打方结时,两结方向虽然相反,但两手用力不均,只拉紧一根缝线,形成滑结。滑结易松脱,要避免打此结。
2.打结的方法
常用的有单手打结、双手打结和器械打结三种。
3.打结注意事项
①打结时两手拿线的两个末端,并且两侧线应等长。
②收紧缝线时要求三点成一直线,即左、右手的用力点和结扎点成一直线,不可成角上提,否则结扎点容易撕脱。
从另一侧真皮穿出,打结,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平行切口缝合,最后在真皮下打结;③一般用可吸收缝合材料。
优点:皮肤无普通缝合针孔的瘢痕。
缺点:有连续缝合的缺点,张力强度较差。
⑸十字缝合
①结节缝合法连缝两针,然后打结,缝线在切口上交叉呈“X” 形或“十”字形;②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
⑹压挤缝合
①适用于犬猫肠管吻合时的单层间断缝合;②压挤缝合法是将肠管的浆膜和肌层分别相对接,粘膜和粘膜下层内翻,使肠管密切对接,防止液体漏出和保持正常的肠腔容积。
1.种类①有眼缝合针,无眼缝合针。②根据缝合针的形状,缝合针又分为直针,1/2弧形,3/8弧形③根据缝合针前端的形状,缝合针分圆锥形和三角形二种。
2.用途 用于缝合组织。
实验二 外科打结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学会外科手术中的三种打结法。
2.掌握正确外科打结法的技巧。
3.了解打结时的注意事项。
4.掌握手术中的剪线和外科拆线的方法。
优点:节省缝线,密闭性好。
⑶连续锁边缝合
①缝合方法与单纯连续缝合法相似,只是在缝合时将缝线交锁;②这种缝合能使每一针缝
线在进行下一次缝合前得以固定;③多用于薄而活动性较大的部位(皮肤)缝合。缺点:一处缝线断裂,全部缝线松脱,使切口裂开。
⑷表皮下缝合
①又称真皮缝合,美容缝合,适用于小动物;②缝合时,缝针在切口一侧的真皮穿过,再
【器材】 示教细绳、持针钳、血管钳、丝线卷、线剪。
1.结的种类
有方结、三叠结和外科结三种。
①方结:又叫平结,由两个方向相反的结组成,是手术中最常用的结,用于各种缝合时的打结和结扎小的血管。方结不易滑脱。
②三叠结:又叫加强结,是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结,共3个结,第3个结的方向与第1个结相同。三叠结比较牢固,结扎后不易松脱,常用于大血管和肠线的结扎。
2.用途
①夹出血点和血管止血;②钝性分离组织;③牵引缝线。不要用它夹皮肤、脏器和脆弱组
织,防止损伤组织。
五、持针钳
1.种类 分为握式持针器和钳式持针器两种。
2.用途 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缝针应夹在持针器的前端,夹缝针的中后1/3交界处,针尖向上倾斜30度左右,缝线应重叠1/3,以便于操作。
六、缝合针
②剪线剪:用于剪断缝线。剪线剪前端钝而直,刃较厚,一侧刃尖部有一弧形凹陷,剪线时将缝线放于此处。
三、手术镊
1.种类
根据手术镊的尖端是否有齿分为有齿镊(鼠齿镊)和无齿镊(平镊)两种。
2.用途
用于夹持、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切开和缝合等操作。
四、止血钳
1.种类
①分直、弯两种②分大、中、小号,③蚊式止血钳④有齿止血钳⑤“无损伤”血管钳,
剪切开腹膜等。主要用于锐性分离。
4.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用刀刃的突出部分切割;②用力要适当;③避免用刀尖插入深部看不见的组织,以免造
成副损伤;④握刀柄的位置要适当,过低妨碍视线,过高控制不稳,影响操作。
二、手术剪
1.种类
分为组织剪和线剪两种。
①组织剪:用于剪断组织。其尖端较薄,剪刃锐利。分大小、长短、弯直等种类,直剪用于浅部操作,弯剪用于深部操作,使手和剪刀柄不妨碍视线。
③外科结:打第一个结时绕两次,然后再打第二个结。第一个结绕两次使缝线的摩擦面增大,打第二个结时第一个结不易松脱。外科结牢固可靠,多用于大血管、张力较大的组织和皮肤缝合。
此外,在打结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结,常见的错误结有假结和滑结两种。
①假结:打结时两结方向相同即可打成假结。假结易松脱,要避免打此结。
③第一个结和第二个结的方向应相反。
④两手应用力均匀。
⑤深部打结时,最好一手食指伸到结旁以指尖顶住一根线,另一手握另一根缝线缓慢拉紧,否则易松脱。
4.剪线
①剪线方法:术者打结完毕后,将双线尾提起稍偏向术者的左侧,对面助手用稍张开的剪刀沿拉紧的结扎线向下滑至结处,再将剪刀稍向上倾斜,然后剪断。倾斜的角度取决于要留线头的长短。
2.内翻缝合
用于胃肠、子宫、膀胱等空腔脏器的缝合。
⑴伦勃特(Lembert)氏缝合法
又称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是胃肠手术的传统缝合方法,缝合浆肌层,不单用,应先全层
缝合胃肠道,然后用此法缝合浆肌层。伦勃特氏缝合法分为间断和连续两种,常用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
①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
缝线分别穿过切口两侧浆肌层,然后打结,使部分浆膜内翻对合。此缝合方法用于胃肠道的外层缝合。
②留线头的长度:丝线,皮肤留5mm,皮下留1 mm,较大血管留3 mm,肠线留5 mm,不锈钢丝留5~10 mm,将钢丝头扭转。
实验三 缝合
【学习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组织缝合方法。
2.掌握正确组织缝合的技巧。
3.了解组织缝合时的注意事项。
【器材】
血管钳、手术镊、缝合针和缝合线、持针钳等。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篇一:外科手术 实验报告
实验一 外科手术器械及其使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常用的手术器械。
2.掌握外科常用器械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
3.掌握常用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器材】
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手术镊、持针钳、拉钩、缝合针和缝合线等。
术刀和活动刀柄手术刀两种。活动刀柄手术刀常用,由刀柄和刀片两部分组
成。
2.执刀的姿势
①指压式②执笔式③全握式④反挑式
3.用途
①锐性分离(如切割);②钝性分离(用刀柄分离组织);③代替线剪切断缝线,代替手术
1.对接缝合
⑴单纯间断缝合:又称结节缝合,是最常用的缝合方法;适用于皮肤、皮下、筋膜、腹膜、血管、神经、胃肠道等的缝合。
优点:①操作简便、迅速;②即使个别缝线断裂,其他缝线不受影响,整个创面不会裂开;③如果切口感染,可将少数缝线拆除排液。
缺点:使用缝线较多。
⑵单纯连续缝合:是用一条长缝线连续地缝合一个切口;用于腹膜、胃肠道、子宫和膀胱的缝合,很少用于皮肤和皮下缝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