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子吟》的赏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孟郊《游子吟》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孟郊《游子吟》原文、译文、赏析

孟郊《游子吟》原文、译文、赏析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习,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

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曾任协律郎等职.他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

虽有韩愈、李观等人为之揄扬,却始终未能免于饥寒冻馁,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六十四岁时赴山南西道任官,行至阌乡暴卒。

孟郊存诗共四百余首,其中绝大多数是倾诉穷愁孤苦的作品。

他的朴实而深挚的诗风,在当时是别开蹊径而富于创造性的。

他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以白描的手法抒情写景,却能达到深刻的境地.苏东坡赞美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是很恰当的。

他的诗,语言缺乏藻饰,也不讲求音韵的谐和、响亮,但大都表达了他内心的情志。

有《孟东野集》。

[注释]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三春:指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合起来叫三春。

三春晖:是指春天的阳光,比喻说明慈母之爱难以报答。

[译诗、诗意]兹母用手中的线,缝好了出门远行的儿子身上的衣服。

她在儿子临行时密密麻麻地缝了一针又一针,心上怕的是独生子迟迟不回家.谁说小草的嫩茎,能够报答春天阳光的恩德.慈母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

外出的行装,缝得密密实实,怕的是儿子短期内回不来,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补。

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孩子们同样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惠呀![赏析]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游子吟这首古诗的意思

游子吟这首古诗的意思

游子吟这首古诗的意思游子吟这首古诗的意思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子吟这首古诗的意思,欢迎大家分享。

【游子吟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注释】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赏析】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游子吟古诗原文拼音解读

游子吟古诗原文拼音解读

游子吟古诗原文拼音解读游子吟古诗原文拼音解读导语:《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但是从朴素的语言中,可以体会到母亲与儿女之间的深厚情感。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古诗游子吟原文拼音解读,欢迎阅读!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古诗原文拼音解读: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

lín háng mì mì féng ,yì kǒng chí chí guī 。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1]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

游子吟古诗注释: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游子吟古诗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游子吟古诗赏析: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励志古诗词《游子吟》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游子吟》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游子吟》原文及赏析
《游子吟》原文
游子自叹别离愁,
夜夜长吟归雁流。

但空山松子聊久坐,
却无人问出他愁。

赏析
《游子吟》这首诗歌抒发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很强烈的孤独感。

从这首诗歌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游子心中的悲伤与孤独,他放声长叹别离的愁绪,夜夜泣血归雁飞去,但只可惜自己坐在山中聊天,却没有人听他的痛苦苦恋。

游子在这首古诗中表达出了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虽然感情的抑郁与愁绪深深的打动了读者的心,但古诗中更多地传达的是人们回家重新思考家园和生活的重要性,用令人唏嘘的方式提醒人们将家庭永远放在心中。

这首诗歌让人深思,一种离别的悲凉、物是人非的哀伤与忧愁萦绕在读者的心头,让人不禁深深地叹息,把家庭永远放在心中,重视家园,感受家庭温暖与依靠,守护家园的温馨与安宁。

游子吟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游子吟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游子吟古诗的意思及赏析《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游子吟古诗的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游子吟唐乐府·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古诗鉴赏】诗篇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这是作者孟郊老年出任溧阳尉时专程接母亲来溧阳时所作。

此诗的第一、二句为工整的对句。

“慈母上中线,游子身上衣。

”只此两句变生动而形象的勾画出夜深人静,年迈的老母亲弓着腰、默默无言地、细心地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征衣的动人情景。

第三、四两句中的“密密”和“迟迟”相互对仗,含义深厚。

“临行密密缝”的母亲,在儿子离家后,将相一针一线缝衣时一样,一天一天的屈指计算着儿子的行期,更热切盼望着自己的亲身骨肉早日归来。

在如此伟大的母亲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子女,无论怎样报答母恩,也永远报答不完。

孟郊《游子吟》唐诗赏析及点评

孟郊《游子吟》唐诗赏析及点评

孟郊《游子吟》唐诗赏析及点评孟郊《游子吟》唐诗赏析及点评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学过许多的古诗吧,那么你知道哪些经典的古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孟郊《游子吟》唐诗赏析及点评,希望大家喜欢!【题解】这是一首抒写母子情深的名篇。

前四句写母爱,诗人选取母亲为儿子赶制衣裳的情景,通过缝衣的动作刻画,把母亲的心情剖露得十分细腻深刻。

诗人以小见大,以偏概全,表现了深沉博大的母爱,后二句以寸草难以报答春日的恩德作比喻,新颖贴切,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恩情深重难以报答,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感激之情。

“寸草心”、“三春晖” 千古以来成为子女报答父母恩慈的语汇。

孟郊一生清苦,科举途中颇多困顿,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到了五十岁才得到了溧阳(今江苏溧阳县)尉这样一个管一县治安的小官。

以孟郊的年龄和经历来写对母爱的歌颂,不仅是发自内心的,而且是深有体会的,这就使这短短的六句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激情,使古往今来的千万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全诗】《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大意】慈祥的母亲一针一线,亲手为离家远游的孩子缝制衣服。

要分别了,为了把衣服缝得更结实,一针针密密地缝,是担心孩子不能及时归来。

谁说像小草一样的儿女之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般的深厚博大的母爱呢?【注释】[1]《游子吟》原题下有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溧上,即今江苏溧阳县。

据自注,可确知作于作者任溧阳县尉时,大约在公元800年左右,是孟诗至今仍广为传诵的一首。

孟郊(公元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中进士,历任溧阳县尉、协律郎、河南水陆转运局判官等职。

诗多五言古体,一生苦吟,大部分是倾诉孤愁穷苦之作,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有《孟东野集》,存诗四百余首。

[2]寸草心:小草的嫩茎,语意双关,比喻儿女的心。

《游子吟》古诗解读

《游子吟》古诗解读

《游子吟》古诗解读《游子吟》是唐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离乡背井之后的思乡之情,抒发了游子的孤寂和无奈之感。

通过对这首古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对于离乡别井之苦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对《游子吟》的详细解读。

陆游的《游子吟》以抒写离别之情为主题,表现了游子在远离家乡时的孤寂无助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便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通过这一句子,作者直接刻画出了游子离别家乡的场景,并通过慈母的线衣之象征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强调了离别之苦。

接着,诗人引用了“匆匆”两个字,又以感叹的语气描绘了离别时的慌乱和无奈。

接着的“急急子规啼”,更是通过自然界的鸟鸣声映衬出诗人心中孤独的状态。

这里的“子规”既展示了大自然中动物的自由和快乐,同时也映照出了人类离乡背井时的寂寞。

诗的第二节则以“游子心如刀割”开头,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再次强调了作者内心的思乡之苦。

接着的一句“家事当年五月闲”,则展示了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怀念之情。

这种对家的思念不仅仅是对具体的地理位置的怀恋,更是对与家人的亲情和回忆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加注重描写思乡之情。

作者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里通过人与自然界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渴望家乡的心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将孤独的自己与寸草的生命联系起来,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希望和渴望。

最后,诗人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作为结尾,通过冬天的景象展示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凄凉。

最后一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则在描述游子的心情时,将心声投射到了长江这一壮阔的自然景观之上。

通过这样的手法,诗人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的感情,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震撼力。

通过对《游子吟》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诗人对于离乡别井之苦的真实感受。

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唐代社会中普通百姓的离乡背井之痛,以及他们对家乡的强烈情感。

这种对离别和思乡的描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古诗《游子吟》的赏析
《游子吟
》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下面小编对古诗
《游子吟》的赏析,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