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南开大学视频公开课 PPT课件第九章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之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48页PPT

国际经济学之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48页PPT
将来的亚太自由贸易区(APEC)即为自 由贸易区。
2024/7/18
4
End
二、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它是指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 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 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这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更进了一步。它除了 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而且成员国对同盟外的 国家建立了共同的、统一的关税税率,结盟的目的在于 使参加国的商品在统一关境以内的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 排除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2、完全经济一体化的特点是就其过程而言是逐步实现经济 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从结果上看,它是类似于一个国 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完全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有两种:一是邦联制,其特 点是各成员国的权利大于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 二是联邦制,其特点是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 于各成员国的权利。
3、关税同盟只解决了成员国之间边境上的商品流动自由化问 题。当某一成员国商品进入另一个成员国境内后,各种国内限 制措施仍然构成了自由贸易的障碍。
2024/7/18
7
End
关税同盟的例子
历史上第一个关税同盟建立于1834年,德意志18个小邦废除
内部关税,对外统一征收保护关税,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它的出 现具有超国家组织的形式。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成员国提供更广泛 的市场,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商品流通和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排 挤非成员国商品的进入,保护各成员国国内经济。
场价格为Pt,需求量为OD0,国内的供给 量为OS0,进口量为S0D0。
2024/7/18
22
End
贸易创造效应:图形说明(2)
参加关税同盟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此时伙伴国 X商品的价格为Pp,由于X商品价格是下降,该国对X商品的

国际经济学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 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并建立共同对外关税或其 他统一限制措施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欧共体最早于1968年7月建成六国关 税同盟,以后又于1977年实现九国关税同盟,1992年建成十二国关税同 盟。 关税同盟是比自由贸易区层次更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其特点是,成员 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因此,成员经 济体之间不再需要附加原产地原则。这样实际上是将关税的制定权让渡 给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因此,关税同盟对成员经济体的约束力比自由贸 易区大。 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关税同盟也具有某种局限性。随着成员之间相 互取消关税,各成员国的市场将完全暴露在其他成员国厂商的竞争之下。 各成员国为了保护本国的某些产业,需要采取更加隐蔽的措施,如非关 税壁垒。尽管关税同盟成立之初,已经明确规定了取消非关税壁垒,然 而非关税壁垒措施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因此关税同盟包含着鼓励 成员国增加非关税壁垒的倾向。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中比较成熟和稳 定的一种形式,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区 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成员国和非 成员国经济福利的影响。关税同盟的重 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它 的建立既会产生静态的经济效应也会产 生动态的经济效应。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传统的观点认为,关税同盟在不增加对世界上 其他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度内,成员国贸易壁垒 的消除代表着贸易向更加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关税同盟被认为既增加了成员国的福利,同时 也增加了非成员国的福利。然而,简可柏·维奈 (Jacob Viner)在其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 问题》一书中指出,关税同盟的建立既有可能 增加也有可能减少成员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福 利水平,而这取决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向所取 得的实际效果。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主要表现在贸易创造和贸 易转向两个方面。

国际贸易 (区域经济一体化)ppt课件

国际贸易 (区域经济一体化)ppt课件
容,是一个综合性文件,其基本目标是在约10 年东欧国家转轨期间在EEC与联系国之间建立 自由贸易区。
20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与职能 欧洲议会:立法机构 欧洲理事会:决策机构 欧盟委员会 部长理事会 欧洲法院
21
欧洲一体化:对地区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促进了区域内部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增长 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增强了欧盟的整体实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
GATT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局限性及提供的条件 使区域性经济合作获得发展。
11
内部原因 获取市场扩大及规模经济利益 促进投资增加,加速区域成员国经济发展。 成员国间的联合有助于提高对外谈判力量。 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也是相关利益集团游说 的产物
12
第二节 区域一体化实践:欧洲一 体化进程
34
国家协议分工需要具备的条件: 两个(或多数)国家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工
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 对象产品在哪个国家都能进行生产。在这种条件下, 互相竞争的各国之间扩大分工和贸易,即是关税同 盟理论的贸易创造效果的目标,也是协议性国际分 工理论的目标。
做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 济的商品。
1965年,六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将欧洲煤 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合并为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 并规定从1967年起合并三个共同体的执行机构, 建立单一的部长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
1972年以后,EEC发展缓慢,虽然在组织上接受 英国、丹麦、爱尔兰为新的成员国,但对内外政 策没有重大变化。1978年,EEC通过关于建立欧 洲货币体系的协议,EEC八十年代的主要任务是 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16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制,出现 跨洲、跨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多数采取自由 贸易区的形式。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PPT30张)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PPT30张)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
邮政编码:116025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 DUFE
(4)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一体化 苏联解体后,其原加盟共和国之间签署了27个经济一体化协定 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后,其原自治共和国之间 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只有3个:克罗地亚-马其顿自由贸易协定 (1997年)、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自由贸易协定 ( 2001 年)、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自由贸易协定 (2002年);与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间生效的协 定有17个
1993年,中欧自由贸易协定(CEFTA)(波兰、匈牙利、捷克、 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8国)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
邮政编码:116025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 DUFE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 邮政编码:116025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 DUFE
(2)西欧的经济一体化 1993年1月1日,欧洲内部大市场正式启动 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取代了欧共体 1994年1月1日,欧洲经济区正式宣告成立 1995年1月1日,芬兰、奥地利、瑞典加入——EU15国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 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全面进入流通领域 2002年7月1日起,欧元成为欧洲货币联盟内唯一的法定流通货币 2004年5月1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 维亚、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和马耳他10国加入EU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EU27国 EC/EU和EFTA在欧、亚、非、拉美等地区签署的双边一体化协定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PPT课件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PPT课件
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 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 制度的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小结: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 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程,也 是成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关键特征
8
三、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主要特征: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建
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包括进
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
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等)。
这些权利的让渡表明,一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利在消弱,
13
1.正面清单是指政府允许的市场准入主体、范围、领 域等均以清单方式列明。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 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 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 正面清单(Positive List),即列明了企业可以做什么 领域的投资。根据现行的外资企业法等法律,在我国的 外商投资必须参照2003年国家发改委、经贸委和外经贸 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开展。根据这 种模式,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需经商务部、发改委 、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审核盖章后方能具备法律效力 。根据投资规模的不同,审批部门或是国家级,或是地 方级。
7
二、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主要特征: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贸易壁垒的同时,设立
共同对外关税(关税制定权让渡),成员经济体之 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存在问题: ❖ 变相地鼓励成员国增加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 成员国的边境内的限制措施仍然构成了相互之间自 由贸易的障碍。

9 区域经济一体化45页PPT文档

9 区域经济一体化45页PPT文档
②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各自 保持自己原有的关税结构。
③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 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属此类。
(3)关税同盟
特征: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 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 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2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的定义:指成员国之间通过缔结协定或 条约结成的同盟,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 他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并对区外非成员国 实行对外统一的关税,以使同盟国的商品在统一 关境以内的市场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 ①完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 ②对来自非成员国的产品设置统一的进口关税;
9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 关税同盟理论
主讲人:许淑嫦
内容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关税同盟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1.1 含义
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1)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在成员国之间建立单一的 经济空间,实现经济的完全联合;
(2)经济一体化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步骤、分阶段 地实现其最终目标,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将采取不同的形式,发挥不 同的作用。
国内产量为Q2,消费量为Q3, 进口量为Q2Q3。
D
A国社会福利为消费者剩余 (a+b+e)、生产者剩余
Q4 Q (d+c)和关税收入(g)之 和。
P
a
PA
b
e
P’B
PC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
gh
PB d
Q1
Q2
Q3

国际经济学课件09经济一体化和关税同盟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09经济一体化和关税同盟理论
22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的图示分析
23
图 9-1
前提: ❖ SA表示A国的供给曲线, DA表示其需求曲线; ❖ PB、PC两条直线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
成本,且 PB> PC。 ❖ 结论: ❖ 如果AB两国结盟,则对A国而言,贸易转移
效应=Q1Q2;而贸易创造效Q3Q1+Q2Q4 。
24
(二)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策的协 法律统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 体化
30
特 征 类型
自由贸易区
商品自 由贸易

共同 对外 关税
要素 自由 流动
经济政 政治、
策的协 法律统


关税同盟 √

共同市场 √


经济同盟 √



完全经济一 √ 体化




31
1、课堂练习: 3个国家: 美国:运动鞋的纯进口国 中国、墨西哥:向美国出口运动鞋 自由贸易下出口价格: 中国:10美元/双 墨西哥:11美元/双 美国征收进口关税:2美元/双
16
基本特征:
(1) 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 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 政策和汇率政策。
(2) 当汇率政策的协调达到这样的程度, 以致建立了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或统一 货币时,这种经济联盟又称为经济货币联盟。
(3) 各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建立共同市场 所需让渡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成员国让渡了 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
❖ 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 就越小。
二、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 结论:关税同盟将给参加国带来更大的出口机会,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 南方共同市场(South American Common Market, SACM)。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 巴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签署《亚松森条 约》,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1995年1月1日,南共市 正式启动。
(五)经济联盟
• 定义:这种形式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要求成员 国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政策的协 调。
• 2004年5月1日,波兰等10个 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这 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
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进程之大事记
• 1950年代初,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 森堡、荷兰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 1957年5月8日,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 1958年1月1日,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 1968年,欧洲共同体实现了设置共同对外关税 • 1979年,欧洲共同体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 1992年2月7日,成员国签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1993年1月1日,形成欧洲统一大市场 • 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开始启动 • 2002年,“欧元”投入流通,代替各成员国的货币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影响
• 促进了成员国企业间竞争的加强 • 大市场效应 • 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 • 可以使经济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
关税同盟的建立的负面影响
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严重阻碍技术进步 可能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
平的差距
第三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 践
• 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败 • 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影响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静态利益看,加入关税同盟的利弊取决于贸 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的对比, 若前者大于后者,关税同盟可改善成员国的福利和 世界福利,但因贸易转移的存在对非成员的福利则 有不利的影响。现实中,加入关税同盟对一些国内 市场狭小的国家来说,可利用同盟内的统一市场, 达到扩大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的目的。此外,关税 同盟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还会带来很多好处,这种 动态利益主要包括市场扩大效应(或规模经济效 应)、竞争效应以及外来投资促进效应等。
第九章 经济一体化 与关税同盟 理论
基本结构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联盟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济体 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关税同盟的建立的负面影响: 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严重阻碍技术进步; 可能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本章小结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成员经 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关税同盟对国际贸易和区域内外的国家以及世界福利 都会产生影响。其对贸易的影响可区分为贸易创造和 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其中贸易创造是指,由于成员国 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 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转移则是指,成员国 实现自由贸易后所产生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代替了原 来成员国与同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
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本节以关税同盟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一体化的经 济影响效果。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一)、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及贸易转移的含义 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贸易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 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 贸易方向的转移。

三、共同市场

主要特征: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 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 务的自由流动。
四、经济联盟

主要特征: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 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 政策。 主要特征: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 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 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逐步实现经济及 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小结: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 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程, 也是成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
G
DA Q4 Q
O
Q3 Q1 图9-1
Q2
(二)、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a+b+c+d)-a(c+e)=(b+d)- e。 其中(a+b+c+d)为消费者剩余增加, a为生产者剩 余减少,(c+e)为关税收入丧失; (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e则表示贸易转 移的负的福利效应,原因是进口来源由低成本的C 国转向高成本的成员国B国。 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扩 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因贸易转移, 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 而下降。
6. 组成关税同盟后,规模经济利益的实现对同盟 内企业在同盟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 7. 关税同盟对那些垄断程度较高的停滞产业有什 么影响? 8*. 根据图9-1,假设A国不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而 是采取削减关税的作法,将关税降低到使进口商品 价格加关税之后正好等于PB,试判断这种作法的净 福利效应。与关税同盟相比,哪一种方式更好?为 什么?
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



A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 显。 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同 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 福利效应就越小; 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 就越小。
二、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结论:关税同盟将给参加国带来更大的出口机会, 从而带来更多的福利。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的图示分析: 前提: P
SA
PA
PB+t PC+t
SA表示A国的供给曲线, DA表示其需求曲线; PB、PC两条直线分别表示 B、C两国的生产成本,且 PB> PC。
a
PB PC H
c
bE e
Fd
结论:
如果AB两国结盟,则对A 国而言,贸易转移效应 =Q1Q2;而贸易创造效应为 Q3Q1+Q2Q4 。
一、自由贸易区
主要特征: 在该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 障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 和输入。 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 与非成员国的商品。

二、关税同盟
主要特征: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 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 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存在问题: 鼓励成员国增加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成员国的国内限制措施仍然构成了相互之间自由贸 易的障碍。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的图示分析:
解释:图的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A国和B国。结盟前,B国对A 国的进口为ac=fg;结盟后, B国对A国的进口为de=ht。对A 而言,结盟使其出口扩大。
P
SA
SB DA
Pt
Pu Pw DBQ源自h fgiO
da
c be
Q
图9-2
三、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第一,关税同盟的建立会形成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 济效应); 第二,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 第三,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
练习与思考
1. 试比较各种经济一体化形式之间的差异。
2. 结合实际,试析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建立通常需要 具备那些条件? 3. 共同对外关税的高低对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有什 么影响?
4. 既然区域一体化在消除贸易壁垒方面与贸易自由 化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它并不一定能增进世界福利?
5. 新成员不断加入关税同盟对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 效应有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