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病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胸痹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胸痹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胸痹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等。
以下是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中医临床路径1.接诊与初步评估:医生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病情史、症状等信息,进行初步评估。
2.查体与辨证分型:医生进行查体,包括测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并观察面色、舌苔等反映机体状况的指标,辨证分型以确定病机。
3.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4.诊断:综合以上信息,确定准确的诊断。
5.治疗方案制定:根据病情和辨证分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6.治疗:根据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或其它中医疗法。
7.疗效评估:根据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辅助检查结果等。
8.随访: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9.评估和总结:综合治疗效果和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总结,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
二、诊疗方案1.药物治疗:(1)针对胸痹的症状,可以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具有疏肝理气、解郁开窍的作用。
(2)针对心胸痹的症状,可以选用舒心安神片,具有舒心安神、解郁化痰的作用。
(3)针对气滞血瘀型胸痹的症状,可以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2.针灸治疗:(1)针灸穴位:可以选择足三里、曲池、中脘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胸痹症状。
(2)针灸方法:可以选择温针、寒针等方法进行刺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中药治疗:(1)柴胡疏肝散:主要由柴胡、黄柏、赤芍、青皮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解郁开窍的作用。
(2)舒心安神片:主要由天麻、丹皮、茯苓等药物组成,具有舒心安神、解郁化痰的作用。
(3)血府逐瘀汤:主要由川芎、红花、郁金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4.注意事项:(1)避免饮食过度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胸痹症状。
(2)调整生活作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对胸痹的不良影响。
胸痹临床护理路径

胸痹(冠心病)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三级护理。
三级护理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
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
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
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
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
好也罢,坏也罢,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脚上的泡和踏过的坑。
因为懂得,知分寸;因为珍惜,懂进退。
最重要的是,与世界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就是说,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这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
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
否则便是过犹不及,弄巧成拙。
心灵松绑了,活着才自由。
半生已过,走走停停,看透了生活,选择了顺流的方式,行走。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每一个阳光的日子,于时光的碎屑中,静品一盏流年的香茗。
撕开浮云的遮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山水,都有一段难捱的时光,好在,总有一天,你的淡然低调,你的暗自努力,你的理性豁达,终将点燃你的整个世界,让故事的结局,美好而温柔。
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目录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一览表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肾病科
肾风(IgA肾病)
2012
3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
2012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2012
内分泌科
消渴病(糖尿病)
2012
2012
4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012
3
心血管科
病毒性心肌炎
2012
踇外翻
踝关节骨折
2012
2012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2
2012
2
内一科
脾胃病科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012
6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
2012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
2012
胃脘痛(慢性胃炎)
2012
胃疡(消化性溃疡)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脑病科
假性延髓麻痹
2012
6
头痛(偏头痛)
眩晕
郁病(抑郁症)
(2)省级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只有2个病种、呼吸科只有1个病种。
4、2013年度应在原有基础上将已制定未实施的病种路径管理落实,还需在门诊科室推行临床路径管理。
2012
2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012
4
呼吸科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2012
2012
2
哮病(支气管哮喘)
5
儿科
肺炎喘嗽(肺炎)
2012
2012
4
五迟、五软、五硬(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2012
最新胸痹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pdf

胸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 2012年)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的住院患者。
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一10编码:工20.805),且心绞痛分级为III 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诊断依据(一)中医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学》第六版教材)1、左侧胸部或胸骨中段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
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含硝酸甘油片难以缓解,可见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手足青冷至肘膝关节处甚至夕发旦死,旦发夕死,常合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休克,多为真心痛表现。
2、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
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侯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绣发。
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4、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及白细胞总数、血沉、血清酶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西医诊断依据(《内科学》第六版)1、临床表现:(1)症状:①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
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②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③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功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
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
胸痹心痛病临床路径(住院).

饶河县中医医院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2014年优化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的住院患者。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一10编码:工20.805),且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995年)。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常见证候:心痛发作期: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痛缓解期: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血瘀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热毒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一2008)。
l.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且心绞痛分级为ⅡI级或Ⅳ级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Ⅲ级或Ⅳ级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胸痹心痛(气虚血瘀证)中医临床路径研究

胸 痹 心痛 ( 气 虚血 瘀 证 ) 中医临床 路径 研究
孙影 张 广智 于清华
【 摘 要 】 目的 依据 临床路径对 中医治疗 胸痹进行 管理 , 观察临床路径 在确保 医疗 质量 、缩短 平 均住 院时间 、降低 医疗费用等方 面 的作用 。方法 将 6 O 例胸痹心 痛 f 气 虚血瘀证 ) 患 者随机分为 临床 路径组和非 临床路径组 ( 对 照组 ) , 各3 0例 , 观察两组住院时间 、总费用 、患者 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 。
并且所有患者 的尿 量均增加 , 水 肿的现象消失或不 同程 度的 降低 。
3 小结
风湿性 心脏病 心力衰竭是 心 内科常 见的一种 心脏疾病 , 除临床表现为心绞痛 、呼吸 困难 、水肿等外还会伴 有活动受 限的情况 ; 此病多发于天气潮湿 的冬季或春季 。本 文通 过在 静脉注射治疗 , 临床效果显著 , 值得 临床 推广应用 。
5 0例患 者均 经过 常规 治疗基 础上 , 采 用多 巴胺 、呋塞
米 和硝酸 甘油合 剂进 行治 疗 , 结果 有 3 2例 患者呈 显效 , 占 6 4 %; 有1 5例患者呈有效 , 占3 0 %; 有3 例 患者 呈无 效 , 无 效率 6 %, 总 有效 率 9 4 %。并且所 有患 者 的心功能 均提 高到 I一Ⅱ级 , 治疗前的呼吸困难 、 乏力等症状均得 到很大改善 ;
中国实用医药2 0 1 4 年1 1 月第9 卷第3 2 期
C h i n a P r a c M e d , N o v 2 0 1 4 , V o 1 . 9 , N o . 3 2
・
1 5 3・
糖溶液 , 配有多巴胺 6 0 m g 、呋塞米 1 5 m g 和硝酸甘油合剂 1 2 n 】 g , 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 滴注速度保 持在 1 2滴 / mi n , 1 次, d , 1 周为 1 个疗程 。医护人员观察 患者是否有 心率或血压 的异 常反应发生 。对 出现低 血压的患者应采取 多巴胺用 量加量 的 办法 ; 对出现低血钾症状 的患者应采取加注氯化钾 注射 液合 并滴注 的办法 , 用量取 1 0 % 的氯化钾 1 O mg 。 1 . 3 心功能等级活 动能力将 心功 能分为 I级 、 Ⅱ级 、 Ⅲ级和 Ⅳ级 四个等级 。 I 级是指患 者有 心脏方面的疾病 , 但 一般不会 出现心悸 、疲 惫 、呼吸 困难或心 绞痛 等症状 , 且 自主 活动能力 不受 限制 。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TCD编码:BNX020、ICD-10编码:120.805),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的患者。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第2—3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中医证候诊断
□危险性评估
□拟定初步中医诊疗方案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开展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监护
□进行健康宣教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
□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
□完善中医四诊信息
□完善中医证候诊断
□完善中医诊疗方案
□完成病程记录‘
□完善入院检查
□进行健康宣教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胸痹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病重或病危通知
□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
□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按照西医指南进行)
临时医嘱
□必查项目: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心肌损伤标志物
□凝血检查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
□心脏超声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的项目
长期医嘱
口完善中医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或静
脉注射液
口完善内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口完善入院检查
口据病情选择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口甲状腺功能
口B型尿钠肽
口超敏CRP
口血尿酸
口同型半胱氨酸
口冠脉CTA
口冠脉造影
口腹部超声
口经颅多普勒超声
主要护理□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分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
□范护理方案
□根据病情和危险性,实行分级护理
工作□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静脉抽血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4—7天)
年月日
(第8—13天)
年月日
(第14天)
主要诊疗工作□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分析检测结果,明确诊断
□必要时进行病例讨论
□根据病情,组织专业会诊
□评价治疗效果,优化治疗方
案
□评估危险性和预后□进行
健康宣教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诊疗评估,明确是否近期
可出院
□根据复查检查结果,完善
相关诊断
□初步形成冠心病治疗和二
级预防方案
□进行健康宣教
□制定冠心病治疗和二级预
防方案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
访方案
□完成出院总结
□预后和出院评估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病情平稳者开展针灸、穴
位贴敷等特色疗法
□根据病情危险分层,优化
治疗方案
□根据会诊意见,调整治疗
方案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
□病情变化随时进行中医辨
证治疗
长期医嘱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医诊
疗方案
□继续开展中医特色疗法
临时医嘱
□病情变化随时进行中医辨
证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配合健康宣教
□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配合健康宣教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健康宣教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