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要学会运用惰性心理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冯阳阳 200910044308 安全B093班摘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人,而心理活动是影响人行为的关键因素。
由此可见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将安全心理学很好的运用其中。
因此本论文就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并应用安全心理学,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其次又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常见的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应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不安全心理产生的一些方法,以使人们能够更好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字: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重要作用实际应用1安全心理学1.1安全心理学定义安全心理学(safety psychology),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1]。
1.2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作用1.2.1安全心理学研究内容其主要研究内容有:①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②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如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的研究。
③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如从业人员的选拔(即职业适宜性检查),机器的设计要符合工程心理学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及培养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等。
1.2.2安全心理学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
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
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1]。
2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2.1事故致因与安全管理安全科学已经揭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存在着的各种危险或隐患,通常归为三类:即人、物和管理的因素[2]。
浅谈安全违章心理分析

浅谈安全违章心理分析如何杜绝因人员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笔者通过收集事故快报以及自己日常从事安全监察过程的一些感悟,对人员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和预防对策的一些想法介绍出来,谨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一)、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
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
结合日常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学习心得体会,我认为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1、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2、惰性心理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a.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b.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3、逐利心理企业制定奖勤罚懒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二)、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
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人员误操作事故快报中,不少就是班组长、技术员等主要业务骨干人员违章违纪造成的。
分析违章者的违章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逞能心理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
还有部分作业人员自以为技术高人一等,按规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实设备,但是自己认为熟悉现场设备和系统,逞能蛮干,凭印象行事,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误调度,造成事故。
安全经验分享:违章操作的“八种心理”

安全经验分享:违章操作的“八种心理”生产过程中,员工的某些心理往往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八种常见的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心理。
一、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
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在现实工作中,对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
1.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
2.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
二、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1. 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2. 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三、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
1. 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
(以老同志居多)2. 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
3. 是高度紧张后精神疲劳,产生麻痹心理。
4. 是个性因素,一贯松松垮垮,不求甚解的性格特征,自以为绝对安全。
5.是因循环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四、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
1.显现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
2.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
五、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
1.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2.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
六、冒险心理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安全的硬伤-惰性

安全的硬伤——惰性摘要:对人的惰性的概念及表现做了探讨,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提出了战胜惰性的方法。
关键词: 安全惰性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对于安全的投入也逐渐增大,但是纵观近几年来我国安全事故发生量仍然巨大,如何有效的控制事故的发生是摆在安全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事故的发生离不开人的不安全行为,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创造一切财富,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同时也是激发事故的主要因素。
1.惰性的认识在安全工作中,我们讨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其与侥幸心理的关系。
确实,侥幸是安全工作的一个致命伤,纵观全球,99%的事故都是起因于侥幸。
个人认为,在将安全提到如此高度的石油行业,在规章制度越加严格也深入宣传贯彻的今天,很多规章规范员工不是不了解、不是不清楚,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员工不愿意改变以往错误的、不规范动作的拖延心理在作怪。
拖延是每个人都会时而出现的问题,有时是因为忙碌,有时是因为抗拒,有时是因为想偷个小懒,都是很正常的举动。
但一旦这种拖延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就发生了变质,得到一个新的称谓——“惰性”。
将惰性运用于工作中,往小方面看,是不愿意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光凭借以往老旧的经验干事,没有多少技术辅助;往大方面看,是对自身工作的不负责任。
特别对于安全工作要求较高的岗位,根本就是对自身安全与他人安全的不重视!是懈怠生命的行为!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不少员工的惰性思想根深蒂固,任凭企业大费周折地进行安全文化的宣传贯彻,都无济于事,随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总侥幸认为目前的经验能应付工作,不愿意学习,也给自己找各种借口逃避学习。
隐患是无处不在的,它往往伪装成一个平常的事件,等待错误的出现。
它可以一直等下去,与你比拼耐心,当你坚持不住,放任惰性的种子发芽的那一刻,它就会及时出现,代替你正常的行为,促进错误的发生。
2.惰性的危害惰性是人类的一种共性,常常会听到一些人说:“当我有钱的时候,就什么也不干,去周游世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的惰性,总想绕过现实,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或者说总想按照自己的“规则”去工作,明知此路不通,却总还想亲眼看到天上掉馅饼,并且还得砸到自己头上。
安全管理要学会运用惰性心(三篇)

安全管理要学会运用惰性心安全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领域,涉及到人员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安全管理时,运用惰性心理范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安全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什么是惰性心理范本,以及如何运用它来进行安全管理。
一、什么是惰性心理范本惰性心理范本(inertia psychology stereotype)指的是人们在思考、决策和行动时,常常倾向于按照过去的经验、习惯和惯性进行,而不愿意去思考和改变。
这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倾向,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
在安全管理中,惰性心理范本通常表现为人们不愿意主动思考和改变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和行为。
他们可能对安全问题抱有过度自信的态度,忽视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这种惰性心理范本可能导致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警觉性降低,从而增加了事故和损失的发生概率。
二、如何运用惰性心理范本进行安全管理1. 了解惰性心理范本的存在首先,作为安全管理者,我们应该意识到惰性心理范本的存在并了解它的特点。
只有了解了这种心理倾向,才能更好地应对和管理它,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效果。
2.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惰性心理范本往往使人们对安全问题产生麻木和忽视的态度。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警觉性。
这包括安全培训、安全演习和定期安全检查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让员工更加了解和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主动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3. 制定明确的安全规章制度惰性心理范本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过去的经验和习惯行事,而不愿意进行思考和改变。
因此,制定明确的安全规章制度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员工的行为,避免他们出现不正确的行为。
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应该包括详细的操作指导和安全措施,让员工知道如何正确地执行工作,并遵守各项安全要求。
4. 提供正面激励和奖励机制正面激励和奖励机制是引导员工行为的重要手段。
当员工表现出正确的、安全的行为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保持和改进这种行为。
影响安全生产的六种心态是什么

影响安全生产的六种心态是什么
影响安全生产的六种心态是:麻痹心态、侥幸心态、懒惰心态、漠视心态、急躁心态和悲观心态。
首先,麻痹心态是指对安全事故发生的警惕性降低,觉得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种心态会导致人们放松对安全管理的关注和执行,忽视了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其次,侥幸心态是指一种对安全事故发生的轻描淡写,认为自己能够在危险环境下幸运地逃过一劫的心态。
这种心态使得人们不遵守安全规定和程序,采取冒险行为,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第三,懒惰心态是指对安全规定的不遵守和执行,不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去保证安全。
这种心态会导致人们忽视维护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行状态,不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增加了发生设备故障和事故的风险。
第四,漠视心态是指对安全事故的轻视和忽视,对安全问题不予关注和重视。
这种心态使得人们不愿意参与安全培训和学习,缺乏安全意识,不积极改善和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能和知识,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第五,急躁心态是指对安全事故处理的急躁和草率。
这种心态使得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不冷静思考,盲目行动,可能导致错误决策和处理方式,增加了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性和损失的程度。
最后,悲观心态是指对安全问题过于悲观和消极,认为安全难以保证,事故不可避免。
这种心态使得人们对安全管理丧失信心,对安全预防失去动力,可能导致安全管理措施的松懈和不力,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这六种心态都会对安全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应该通过加强安全培训、加强安全宣传、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措施来引导和调整人们的心态,提高对安全的重视和自觉性,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员工个体心理因素在安全管理中影响对策论文

员工个体心理因素在安全管理中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摘要:人是安全管理的主体。
安全生产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很大关系,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心理阴虚有关。
健康的心理对安全管理有积极的作用。
而不良心理会对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事故。
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分析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
关键词:安全管理个体心理不安全行为对策任何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是由人与物两大因素构成,这两大因素构成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三大关系。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外乎是这三大关系中的一个或多个出了问题,在三大关系中,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其中均含有人的因素。
因而,人的因素是事故的最主要因素。
所以,要想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分析安全管理中员工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
一、员工个体心理对安全管理的影响人的不安全因素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起源于人的行为动机和心理需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动机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对安全问题认识的差异,个体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个体的需要是否符合客观,个体的行为异常及生理缺陷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对福利待遇不满,规章制度不力,亲朋有矛盾,作业环境不良等干扰而造成的挫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
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对安全管理有积极的作用。
而不良心理会对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事故。
当人的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环境相”匹配”时,表现为”正确”的行为;当人的心理因素的某些要素与外部环境的某些要素发生冲突时,其行为表现为”失误”。
”失误”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不符合安全规程的作业或操作,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个人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综合。
防止安全生产中的12种不良心理

我 马 虎 . 藏 I } . 载 叶 暑 荦 .
以 治理的不 安全 行 为。其实 , 在企业 内 部也存 在着 同样 的现象 。 有的人 在从 众
心理驱 使 下仿效他 人 的不安全 行 为 , 你 迟 到我 也迟 到 , 你 违章 我 也违 章 , 你 糊 弄检查 我也糊弄检 查 , “ 反 正 法 不 责
众” 。这种 “ 随大流 ” 心态 必然导 致隐患 蔓延 。因此 , 必须 以 “ 刻板 ” 的心理 、 “ 傻 瓜” 的思想对 待 安全管 理规定 与规程 , 不随大 流 、不 闯红 灯 、不投机 取巧 , 不 折不 扣遵章 守纪 。 十一要 防止盲 从心 理 。 有 的人 在 安 全 工作 中缺 乏应有 的判 断 , 对于 管理人
甚 至在 岗位 上 聊 天 、 娱 乐、 接待亲友 ,
旁 观 。需知 , 安全 工作 是牵一 发而 动全
身 的 系 统 性 工 程 。 别 人 安 全 工 作 不 到
因注 意 力不 集 中 、 行 为不规 范 、 思 想 分
神而诱 发事 故 。因此 , 必 须 严 格 遵 守 劳 动纪 律 , 恪守 岗位管 理 规 范 , 加 强 岗位
不知 为 不知 ” 的 求 实态 度 , 不 因好 奇 而
胆大 妄 为 , 要 做 到处 处 谨小 慎 微 , 事事 中规 中矩 。
己门前 雪 ,不 管他人 瓦上 霜” ,以自我 为 核心 ,只顾 自 己方便 ,不 顾他 人 安
危; 对与 自 己无 关的 工作 , 即 使 发 现 安 全隐患 , 也 不 闻不 问 、 置 之 不理 、 袖 手
对 待 安 全 工 作 必 须 树 立 全 局 一 盘 棋
的思想 , 正确 认 识 到 安 全 工 作 既 是 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要学会运用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听起来生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鲁迅曾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有个人嫌房间光线暗提议开一扇窗,可其他人全都反对开窗
说是凑活一下就行了,后来他又提议拆掉一面墙,其他人又一致反对
拆墙说是开一扇窗就行了,这个人最终在大家的支持下开一扇窗。
每
个人都有惰性,惰性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
一种心理状态,具有不想改变老做法、老方式的倾向。
拆墙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开窗,安全管理运用惰性心理就是提出的
安全要求必须大于心理预期的安全目标,采取的安全措施要覆盖全面
能够做到宽虑窄用,必须留有更多的安全冗余。
例如一座水库的大坝
本来修60米高就能发挥防洪作用,但按惰性心理来说,为安全起见必
须要修65米至70米高才行。
再比如一个单位如果希望达到消灭各种
事故的目标,就必须制定并执行立足于不发生各类事故苗子的措施。
安全管理运用惰性心理说简单点就是抓小防大、未雨绸缪,需要
我们在安全生产上做更多更细致的工作,需要对每一个关键都进行更
严格的管理,真正做到安全关口前移,使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所以,安全管理要学会运用惰性心理,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