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阀介绍——插装阀

合集下载

液压知识培训-插装阀

液压知识培训-插装阀

§4-5插装阀1)主阀结构简单,通流能力大,qymax=10000L/min2)主阀相同,一阀多能,便于标准化、集成化、微型化.3)密封性好,泄漏小,便于无管连接,先导阀功率小,具有明显节能效果。

一.插装阀的组成插装件盖板二.插装单元的工作原理(a)电磁铁断电,阀关闭,A与B不通(F>Fo)(b)电磁铁通电,阀打开,A与B连通(F<Fo)插装件的面积比插装件中的三个面积A A、A B、A C(A X)的大小选择对插装阀性能影响很大,尤其面积比值的选择更影响到插装阀的开关性能,为此方向控制、压力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插装件中,采用着合适的不同的面积比。

德国力±乐公司采用的面积比为A A:A B,设A A为100﹪,若A B取7﹪或50﹪,则面积比A A:A B为14.3:1和2:1两种,对应A X=A A﹢A B为107﹪与5﹪。

而美国Vickers公司采用的面积比为A A:A X,该公司用于方向阀插装件的面积比有1:1.05(用于充液阀)、1:1、1:1.6、1:1.2等;用于流量阀的有1:1.6、1:1.2;用于压力阀的有1:1、1:1.05.内供与外供、内排与外排插装件常闭与常开式插装件用得最多的为常闭插件,所谓“常闭”是指在零位(未通入控制油)时依靠弹簧力将A与B之间的通路关闭;所谓“常开”是指在零位时依靠弹簧力使A与B之间保持流通状态,当有压力控制油时才予以关闭。

三.插装阀的方向、流量和压力控制1.方向控制①单向阀②液控单向阀用电磁阀或梭阀作先导阀,可构成插装式液控单向阀。

.电磁式液控单向阀如果过渡板内右边的①孔被堵住,其控制原理的图形符号为下图;如果过渡板内左边的①孔被堵住,则图形符号为上图.两种情况A→B的油液均可自由通过.图中代号1在初始位置,油液反向(B→A)被截止,即电磁铁不通电时,行使单向阀的功能;而当电磁铁通电时,主阀上腔控制油经阻尼①→电磁阀右位→油口T→油口Y→油箱,因而可实现B→A的油液也可流动.即不通电为单向阀功能,通电为液控单向阀功能.图中代号0的情况则与上述相反,不通电时油液正反方向都可流动,为液控单向阀功能,而通电则只能是单向阀功能.③电液换向阀2.压力控制①溢流阀功能②.电磁溢流阀功能电磁溢流阀③.卸荷阀功能3流量控制四.插装阀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故障1:丧失“开”或“关”的逻辑功能,阀不动作1. 先导控制阀与控制盖板来的控制腔油的输入有故障;2.油中污物楔入插装阀芯与阀套之间的配合间隙,将主阀芯卡死在“开”或“关”的位置;3.阀芯或阀套棱边处有毛刺;4阀芯外圆与阀套内孔几何精度超差,产生液压卡紧;5.阀套嵌入集成块体内,因外径配合过紧而招致内孔变形;或者因阀芯与阀套配合间隙过小而卡住阀芯。

插装阀的介绍与应用

插装阀的介绍与应用

插装阀的介绍与应用插装阀是一种常见的控制阀门,它通常被用于调节流体的流量和压力。

插装阀的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插装阀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应用领域进行介绍。

一、插装阀的基本原理。

插装阀是一种通过调节阀芯位置来控制流体流量和压力的阀门。

其工作原理基于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改变阀芯的位置,从而改变流体通过阀门的截面积,从而实现对流体流量和压力的调节。

插装阀的阀芯通常由阀芯杆和阀芯头组成,阀芯杆通过手柄或电动装置来控制阀芯的位置。

当阀芯向上移动时,阀门打开,流体可以通过阀门;当阀芯向下移动时,阀门关闭,流体无法通过阀门。

通过调节阀芯的位置,可以实现对流体流量和压力的精确控制。

二、插装阀的结构特点。

1. 简单结构,插装阀的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阀体、阀芯、阀座、密封圈等基本部件组成。

这种简单的结构使得插装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2. 安装方便,插装阀通常采用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

这种特点使得插装阀在现场维护和更换时更加便利。

3. 良好的密封性,插装阀的阀座和阀芯之间采用金属对金属的密封结构,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可以有效防止流体泄漏。

4. 高温高压性能,插装阀通常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可以适应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具有较好的耐用性。

5. 多种控制方式,插装阀可以通过手动、气动、电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控制,可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控制要求。

三、插装阀的应用领域。

1. 化工行业,插装阀在化工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于控制各种介质的流量和压力,如酸碱溶液、气体、液体等。

2. 石油化工行业,在炼油、天然气开采、输送等领域,插装阀被用于控制管道中的介质流动和压力,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3. 食品行业,在食品加工生产中,插装阀被用于控制各种液体、气体的流动,保证生产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4. 制药行业,在制药生产中,插装阀被用于控制各种药液的流动和压力,保证生产过程的精确和稳定。

插装阀的应用

插装阀的应用

插装阀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插装阀具有内阻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标准化程度高,对于大流量、高压力、较复杂的液压系统可以显著的减小尺寸和重量等特点;而实心胎硫化机组液压系统工作时需要大流量、高压力油,因而,此系统可以应用插装阀满足要求。

一、插装阀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插装阀是另一类液压控制阀的统称。

其基本核心元件是一种液控型、单控制口的装于油路主级中的两通液阻单元(故又称二通插装阀)。

将一个或若干个插入元件进行不同的组合,并配以相应的先导控制级,可以组成插装阀的各种控制功能单元。

比如方向控制功能单元、压力控制单元、流量控制单元、复合控制功能单元。

插装阀具有以下特点:内阻小,适宜大流量工作;阀口多数采用锥面密封,因而泄漏小,对于乳化液等地粘度的工作介质也适宜,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标准化程度高;对于大流量、高压力、较复杂的液压系统可以显著的减小尺寸和重量。

其结构如图1:图1 二通插装阀结构它是由插入元件、控制盖板、通道块三大部分组成。

插入元件有阀芯、阀套、弹簧和密封件组成;控制盖板上根据插装阀的不同控制功能,安装有相应的先导控制级元件;通道块既是嵌入插入元件及安装控制盖板的基础阀体,又是主油路和控制油路的连通体。

其中A、B为主油路通口,C为控制油路通口。

A、B、C油口的压力和作用面积分别为PA、PB、PC和A1、A2、A3,A3=A1+A2,Fs为弹簧作用力。

二、插装阀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我们先来看看图2实心胎硫化机组液压系统中主油缸部分的液压原理图(部分系统原理图,非完整原理图)。

图2实心胎硫化机组液压系统中主油缸部分的液压原理图由图可知,此系统全部采用插装阀来控制,要求起到不同液压阀的作用。

根据机械本身的特点以及主要技术参数:要求油缸上行速度达到20mm/s ,下行速度达到25mm/s ,缸径/杆径Φ600mm/Φ540mm ,由公式流量Q=A*V可得到油缸进油腔所需流量为339L/min ,所需流量较大;再者主机系统对于机械运动动作灵敏性要求较高,液压系统密封性要求较严,综合考虑,因而选用插装阀作为油路控制元件。

液压系统及插装阀知识讲座

液压系统及插装阀知识讲座

液压系统及插装阀知识讲座通裕集团公司的12.5MN与31.5MN锻造液压机均为全液压(油压)传动的锻造机械。

电气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这两台机器的传动与控制都是比较先进的。

一台机器能否长期可靠的使用,除了主机的制造质量,安装的水平之外,还要看液压系统及电控系统的质量、可靠性。

当然及时地良好地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帮助使用及维修人员更好地了解这两台机器,这里对压机的液压系统及其主要液压元件进行简单地介绍,并对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进行分析。

许多问题还要靠使用人员在现场观察,总结出实用的经验。

这里只想起到基础性的普及教育作用。

1、系统压力。

12.5MN压机的系统压力为25Mpa,31.5MN 压机的系统压力为21Mpa。

这种压力属高压,密封应可靠,工作中泄漏是可能发生的,因此工作时,人员应避开可能发生泄漏的地点,注意防止人身伤害。

2、系统介质。

系统介质采用的是矿物油,具体牌号为YN46。

对任何一个液压系统而言,对油液都有如下要求。

2.1 油液一定要干净,对液压系统来讲,油液越干净,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少,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就越长。

各种不同的液压系统对油液的清洁度有不同的要求。

油液的清洁度有专门的国家标准。

我们这个系统应用10—15μ的过滤器过滤。

2.2 油液的温度。

机器频繁的工作,加压。

液压系统必然会发热,当自然散热能力小于发热能力时,油液温度会不断升高。

液压系统油液的工作温度应当小于摄氏55度。

高于这个温度就应该强制进行冷却。

温度过高会使油液变质,粘度降低,泄漏增加,液压系统效率也会降低。

简单的检查办法就是用手去触摸油箱表面温度,如果烫手,就必须强制冷却,当手摸时,虽然热,但不烫手,就没有问题。

当然油液温度过低也不行。

当油温低于摄氏15℃甚至更低时,油泵起动就困难。

这时最好先开一台小泵,空转若干时间,油温就会慢慢上升。

必要时油箱应设加热器。

对北方的工厂来说,这一点也很重要。

3、油泵。

这两台锻造压机的主要动力源,采用的都是轴向柱塞泵,国内的叫CY泵。

插装阀原理图

插装阀原理图

1 插装阀概述二通插装阀是插装阀基本组件(阀芯、阀套、弹簧和密封圈)插到特别设计加工的阀体内,配以盖板、先导阀组成的一种多功能的复合阀。

因每个插装阀基本组件有且只有两个油口,故被称为二通插装阀,早期又称为逻辑阀。

1.1 二通插装阀的特点二通插装阀具有下列特点:流通能力大,压力损失小,适用于大流量液压系统;主阀芯行程短,动作灵敏,响应快,冲击小;抗油污能力强,对油液过滤精度无严格要求;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故障少,寿命长;插件具有一阀多能的特性,便于组成各种液压回路,工作稳定可靠;插件具有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很高的零件,可以组成集成化系统。

1.2 二通插装阀的组成二通插装阀由插装元件、控制盖板、先导控制元件和插装块体四部分组成。

图1是二通插装阀的典型结构。

图1 二通插装阀的典型结构控制盖板用以固定插装件,安装先导控制阀,内装棱阀、溢流阀等。

控制盖板内有控制油通道,配有一个或多个阻尼螺塞。

通常盖板有五个控制油孔:X、Y、Z1、Z2和中心孔a(见图2)。

由于盖板是按通用性来设计的,具体运用到某个控制油路上有的孔可能被堵住不用。

为防止将盖板装错,盖板上的定位孔,起标定盖板方位的作用。

另外,拆卸盖板之前就必须看清、记牢盖板的安装方法。

图2 盖板控制油孔先导控制元件称作先导阀,是小通径的电磁换向阀。

块体是嵌入插装元件,安装控制盖板和其它控制阀、沟通主油路与控制油路的基础阀体。

插装元件由阀芯、阀套、弹簧以及密封件组成(图3)。

每只插件有两个连接主油路的通口,阀芯的正面称为A口;阀芯环侧面的称作B 口。

阀芯开启,A口和B口沟通;阀芯闭合,A口和B口之间中断。

因而插装阀的功能等同于2位2通阀。

故称二通插装阀,简称插装阀。

图3 插装元件根据用途不同分为方向阀组件、压力阀组件和流量阀组件。

同一通径的三种组件安装尺寸相同,但阀芯的结构形式和阀套座直径不同。

三种组件均有两个主油口A和B、一个控制口x,如图4所示。

a)方向阀组件b)压力阀组件c)流量阀组件1-阀套2-密封件3-阀芯4-弹簧5-盖板6-阻尼孔7-阀芯行程调节杆图3-89 插装阀基本组件2 插装阀主要组合与功能2.1 插装方向控制阀插装阀可以组合成各式方向控制阀。

第四章液压控制元件—插装阀

第四章液压控制元件—插装阀

第四章液压控制元件—插装阀文章目录[隐藏]∙第四章液压控制元件—插装阀∙ 4.5插装阀∙ 4.5.1插装阀的结构∙ 4.5.2插装阀的动作原理∙ 4.5.3插装阀用作方向控制阀∙ 4.5.4插装阀用作方向、流量控制阀∙ 4.5.5插装阀用作压力控制阀第四章液压控制元件—插装阀4.5插装阀液压插装阀是由插装式基本单元(以下简称插件体)和带有弓|导油路的阀盖所组成。

按回路目的,配不同的插件体及阀盖来进行方向、流量或压力的控制。

插装阀是安装在预先开好阀穴的油路板上(manifold blocks)而构成我们所需要的液压回路,如图4-54所示,因此可使液压系统小形化。

插装阀是七十年代初才出现的-种新型液压元件,为一多功能、标准化、通用化程度相当高的液压元件,适用于钢铁设备、塑胶成型机以及船舶等机械中。

插装阀的特点是:1)插装阀盖的配合,可具有方向、流量及压力控制功能。

2)件体为锥形阀结构,因而内部泄漏极少,不存在液压下紧现象,并没有如滑轴(spool)的重叠现象,反应性良好,可进行高速切换。

3)最适于压力损失小的高压大流量系统。

4)插装阀直接组装在油路板上,因而少了由于配管弓|起的外部泄漏、振动、噪音等事故,系统可靠性增加。

5)安装空间缩小,是液压系统小形化。

同时和以往方式相比,可降低液压系统的制造成本。

图4-54插装阀构成的液压回路外观图4-54插装阀构成的液压回路外观4.5.1插装阀的结构由插装阀所组装成的液压回路,通常含有下列基本元件:1.油路板图4-55插装阀油路板亦有人称为集成块,这是方块钢体-上挖有阀孔,用以承装插装阀,如图4-55所示。

图4-56油路板上主要阀孔和控制通道图4-56为常见油路板上主要阀孔和控制通道,X Y为控制压油油路,F为承装插件体的阀孔,A口B口是配合插件体的压油工作油路。

2.插件体插件体(cartnidges)主要由锥形阀(poppet)、弹簧套管(sleeve)及若干个密封垫圈所构成,如图4-55所示。

插装阀的特点及应用

插装阀的特点及应用

插装阀的特点及应用插装阀的特点二通插装阀是插装阀基本组件,插到特别设计加工的阀体内,配以盖板、先导阀组成的一种多功能的复合阀。

因每个插装阀基本组件有且只有两个油口,故被称为二通插装阀。

特点:1、阀芯为锥阀,密封性能好,且动作灵敏;2、通流能力大,抗污染;3、一阀多用,易组成各式系统,结构紧凑。

特别对大流量及非矿物油介质的场合,优点更为突出。

插装阀的分类插装阀基本组件由阀芯、阀套、弹簧和密封圈组成。

根据用途不同分为方向阀组件、压力阀组件和流量阀组件。

同一通径的三种组件安装尺寸相同,但阀芯的结构形式和阀套座直径不同。

三种组件均有两个主油口A 和B、一个控制口x 。

插装阀结构原理插装阀主要由锥阀芯1、阀套2和弹簧3等元件组成,如图9-4(a)所示的结构简图。

控制口C控制主油路油口A和B的启闭,通过主阀阀芯的启闭,可对主油路的通断起控制作用。

使用不同的先导阀可构成压力控制、方向控制或流量控制,也可组成复合控制。

从结构简图可知,它有两个管道连接口A,B和一个控制口C,锥阀上腔连接先导控制阀,与控制油路相通。

从工作原理上看,它相当于液控单向阀,当控制油口C与油箱相接时,锥阀打开,A,B两油口相通,故利用先导控制阀使C口卸压或加压,就可实现锥阀的启闭。

锥阀与小流量电磁阀组合可构成方向阀,如图9-4(h)所示为锥阀式方向阀。

锥阀与各种先导压力阀组合起来可构成各种压力控制阀,如图9-4(c)所示为锥阀式压力阀。

若B口为回油口,该阀起溢流阀作用。

若B口是接通系统的一条支路,该阀就起顺序阀的作用。

由此可见,一个锥阀相应地配上电磁阀和先导压力阀或采取调速措施,就可以在系统中起到换向阀、压力阀或节流阀的作用。

插装阀的应用单向阀将方向阀组件的控制口通过阀块和盖板上的通道与油口A或B直接沟通,可组成单向阀。

二通阀由一个二位三通电磁滑阀控制方向阀组件控制腔的通油方式,可组成二位二通阀。

三通阀由两个方向阀组件并联而成,对外形成一个压力油口、一个工作油口和一个回油口。

液压插装阀原理

液压插装阀原理

液压插装阀原理
液压插装阀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控制元件,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阀芯的位置来控制液压系统中的液流,从而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控制。

液压插装阀由阀体、阀芯、弹簧和密封圈等部分组成。

阀体是安装插装阀的主体,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阀芯是插装阀的核心部件,通常由钢材料加工而成。

弹簧起到恢复阀芯位置的作用,通常选用弹簧钢材料制成。

密封圈用于确保阀芯在工作过程中的密封性能,通常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液压插装阀工作时,液压介质通过进口与阀体相连,进入阀内。

当阀芯处于初始位置时,液流被阀芯和阀体之间的密封圈堵塞,无法通过。

当外界施加力矩使阀芯产生位移时,阀芯上的密封圈会与阀体之间的密封圈分离,形成一条通道,液流通过这条通道进入阀体的流道。

阀芯的运动位置决定了通道的开启程度,从而控制液压系统中的液流量大小。

液压插装阀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中的流量调节、压力控制、方向控制等方面。

在液压系统中,插装阀通常作为其他液压元件的附件,用于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控制阀介绍——插装阀一、概述二通插装阀是插装阀基本组件(阀芯、阀套、弹簧和密封圈)插到特别设计加工的阀体内,配以盖板、先导阀组成的一种多功能的复合阀。

因每个插装阀基本组件有且只有两个油口,故被称为二通插装阀,早期又称为逻辑阀。

1、二通插装阀的特点二通插装阀具有下列特点:流通能力大,压力损失小,适用于大流量液压系统;主阀芯行程短,动作灵敏,响应快,冲击小;抗油污能力强,对油液过滤精度无严格要求;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故障少,寿命长;插件具有一阀多能的特性,便于组成各种液压回路,工作稳定可靠;插件具有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很高的零件,可以组成集成化系统。

2、二通插装阀的组成二通插装阀由插装元件、控制盖板、先导控制元件和插装块体四部分组成。

图1是二通插装阀的典型结构图1 二通插装阀的典型结构控制盖板用以固定插装件,安装先导控制阀,内装棱阀、溢流阀等。

控制盖板内有控制油通道,配有一个或多个阻尼螺塞。

通常盖板有五个控制油孔:X、Y、Z1、Z2和中心孔a(见图2 )。

由于盖板是按通用性来设计的,具体运用到某个控制油路上有的孔可能被堵住不用。

为防止将盖板装错,盖板上的定位孔,起标定盖板方位的作用。

另外,拆卸盖板之前就必须看清、记牢盖板的安装方法。

图2 盖板控制油孔先导控制元件称作先导阀,是小通径的电磁换向阀。

块体是嵌入插装元件,安装控制盖板和其它控制阀、沟通主油路与控制油路的基础阀体。

插装元件由阀芯、阀套、弹簧以及密封件组成(图3 )。

每只插件有两个连接主油路的通口,阀芯的正面称为A口;阀芯环侧面的称作B口。

阀芯开启,A 口和B口沟通;阀芯闭合,A口和B口之间中断。

因而插装阀的功能等同于2 位2 通阀。

故称二通插装阀,简称插装阀。

图 3 插装元件根据用途不同分为方向阀组件、压力阀组件和流量阀组件。

同一通径的三种组件安装尺寸相同,但阀芯的结构形式和阀套座直径不同。

三种组件均有两个主油口 A 和 B、一个控制口 x ,如图 4 所示。

a)方向阀组件 b)压力阀组件 c)流量阀组件1-阀套 2-密封件 3-阀芯 4-弹簧 5-盖板 6-阻尼孔 7-阀芯行程调节杆图4 插装阀基本组件二、插装阀主要组合与功能1、插装方向控制阀插装阀可以组合成各式方向控制阀。

1)作单向阀如图 5a 和 5b,将 x 腔和 A 或 B 腔连通,即成为单向阀。

连接方法不同,其导通方式也不同。

若在控制盖板上如图 5c 连接一个二位三通液动换向阀,即可组成液控单向阀。

图5 插装式单向阀及液控单向阀2)作二位二通阀如图 6a 和 6c 连接二位三通阀,即可组成二位二通电液阀。

3)作二位三通阀如图 7 连接二位四通阀,即可组成二位三通电液换向阀。

4)作二位四通阀如图 8 连接二位四通阀,即可组成二位四通电液换向阀。

5)作三位四通阀 O 型换向阀如图 9 连接三位四通阀换向阀和单向阀,即可组成三位四通阀中位为 O 型电液换向阀。

6)作多机能四通阀如图 10 连接换向阀,利用对电磁换向阀的控制实现多机能功能。

2、插装压力控制阀对插装阀的 x 腔进行压力控制,便可构成压力控制阀。

1)作溢流阀或顺序阀如图 11a,在压力型插装阀芯的控制盖板上连接先导调压阀(溢流阀),当出油口接油箱,此阀起溢流阀作用;当出油口接另一工作油路,则为顺序阀。

2)作卸荷阀如图 11b 连接二位二通换向阀,当电磁铁通电时,出口接油箱,则构成卸荷阀。

3)作减压阀采用插装阀芯和溢流阀如图 11c 连接,则构成减压阀。

液压油P从1 流入 P2 流出,出口油液通过阀芯上的中心阻尼孔、盖板和先导阀接通。

当减压阀出口的压力较小,不足以顶开先导阀芯时,主阀芯上的阻尼孔只起通油作用,使主阀芯上、下两腔的液压力相等,而上腔又有一个小弹簧作用,必使主阀芯处在下端极限位置,减压阀芯大开,不起减压作用;当压力增大到先导阀的开启压力时,先导阀打开,泄漏油液单独流回油箱,实行外泄。

减压阀在调定压力下正常工作时,由于出口压力与先导阀溢流压力和主阀芯弹簧力的平衡作用,维持节流降压口为某定值。

当出口压力增大,由于阻尼孔液流阻力的作用产生压力降,主阀芯所受的力不平衡,使阀芯上移,减小节流降压口,使节流降压作用增强;反之,出口的压力减小时,阀芯下移,增大节流降压口,使节流降压作用减弱,控制出口的压力维持在调定值。

3、插装流量控制阀插装流量阀同样有节流阀和调速阀等型式。

1)作节流阀在方向控制插装阀的盖板上安装阀芯行程调节器,调节阀芯和阀体间节流口的开度便可控制阀口的通流面积,起节流阀的作用,如图 12a。

实际应用时,起节流阀作用的插装阀芯一般采用滑阀结构,并在阀芯上开节流沟槽。

2)作调速阀插装式节流阀同样具有随负载变化流量不稳定的问题。

如果采取措施保证节流阀的进、出口压力差恒定,则可实现调速阀功能。

如图 12b 连接的减压阀和节流阀就起到这样的作用。

三、插装阀集成液压系统的油路标示与识图插装阀构成的液压系统油路比一般系统要复杂,通过油路标示可较好地展示油路走向。

1、液压系统相关资料某3150kN液压机插装阀系统如图13所示。

系统包括五个插装阀集成块。

由F1、F2组成进油调压回路,F1为单向阀,用以防止系统中的油液向泵倒流,F2的先导溢流阀2用来调整系统压力,先导溢流阀1用于限制系统最高压力,缓冲阀3与电磁换向阀4配合,用于液压泵卸载、升压缓冲;由F3、F4组成上缸上腔油液三通回路,先导溢流阀6为上缸上腔安全阀,缓冲阀7与电磁换向阀8配合,用于上缸上腔泄压缓冲;由F5、F6组成上缸下腔油液三通回路,先导溢流阀11用于调整上缸下腔平衡压力,先导溢流阀10为上缸下腔安全阀;由F7、F8组成下缸上腔油液三通回路,先导溢流阀15为下缸上腔安全阀,单向阀14用于下缸作液压垫时,活塞浮动下行时上腔补油;由F9、F10组成下缸下腔油液三通回路,先导溢流阀18下缸下腔安全阀。

另外,进油主阀F3、F5、F7、F、9的控制油路上都有一个压力选择梭阀,用于保证锥阀关闭可靠,防止反压使之开启。

图13 3150kN液压机插装阀集成系统系统实现上缸加压、下缸顶出自动工作循环的工作原理如下。

(1)启动按启动按钮,电磁铁全部处于失电状态,三位电磁阀4处于中位。

插装阀F2控制腔经阀3、阀4与油箱连通,主阀开启。

泵输出油液经阀F2流回油箱,泵空载启动。

(2)上缸快速下行电磁铁1Y、3Y、6Y得电,插装阀F2关闭, F3、F6开启,泵向系统供油,输出油经阀Fl、F3进入上缸上腔。

上缸下腔油液经阀F6快速排回油箱。

于是液压机上滑块在自重作用下加速下行,上缸上腔产生负压,通过充液阀21从上部油箱充液。

(3)上缸减速下行当滑块下降至一定位置触动行程开关2s后,电磁铁6Y 失电,7Y得电,插装阀F6控制腔与先导溢流阀11接通,阀F6在阀1 1的调定压力下溢流,上缸下腔产生一定背压。

上缸上腔压力相应增高,充液阀21关闭。

上缸上腔进油仅为泵的流量,滑块减速。

(4)上缸工作行程当上缸减速下行接近工件时,上缸上腔压由力压制负载决定,上缸上腔压力升高,变量泵输出流量自动减小。

当压力升达先导溢流阀2调定压力时,泵的流量全部经阀F2溢流,滑块停止运动。

(5)保压当上缸上腔压力达到所要求的工作压力后,电接点力压表发信号,使电磁铁1Y、3Y、7Y全部失电,阀F3、F6关闭。

上缸上腔闭锁,实现保压。

同时阀F2开启,泵卸载。

(6)泄压上缸上腔保压一段时间后,时间继电器发信号,使磁电铁4Y得电,阀F4控制腔通过缓冲阀7 及电磁换向阀8与油箱相通,由于缓冲阀7 的作用,阀F4缓慢开启,从而实现上缸上腔无冲击泄压。

(7)上缸回程上缸上腔压力降至一定值后,电接点压力表发信号,使电磁铁2Y、5Y、4Y、12Y得电,插装阀砣关闭,阀F5、F4开启,充液阀21开启,压力油经阀F1、阀F5进入上缸下腔,上缸上腔油液经充液阀21和阀F4分别至上部油箱和主油箱。

上缸实现回程。

(8)上缸停止当上缸回程到达上端点,行程开关1S发信号,使全部电磁铁失电,阀F2开启,泵卸载。

阀F5将上缸下腔封闭,上滑块停止运动。

(9)下缸顶出及退回令电磁铁2Y、9Y、10Y得电,插装阀F9、F8开启,压力油经阀F1、F9进入下缸下腔,下缸上腔油液经阀F8排回油箱,实现顶出。

令电磁铁9Y、10Y失电,2Y、8Y、11Y得电,插装阀F7、F10开启,压力油经阀F1、F7进入下缸上腔,下腔油液经阀F10排回油箱,实现退回。

表2为其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表 2 3150KN 液压机插装阀系统电磁铁动作顺序表2、液压系统油路标示插装式液压系统有一定的特殊性,识图与油路分析往往有困难。

在此,根据上述资料,标示部分动作的油路,主进油路用粗实线与实箭头标示,主回油路用粗实线与虚箭头标示;控制油进油路用细虚线与实箭头标示,控制油回油路用细虚线与虚箭头标示;电磁铁得电用“+”标示。

图 14 所示为主缸快速下行时的油路,图 15 所示为主缸回程时的油路。

其他动作的油路可参照这两图标示。

图 14 主缸快速下行油路图 15 主缸回程油路此压力机液压系统经油路标示后,油路走向、阀与缸的运动状态变得简明清晰,对维修人员安装调试、故障分析很有帮助四、参考文献[1] 《液压传动与控制》林国重盛东初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2] 《液压元件及系统故障分析与对策》赵渊华东冶金学院教研室出版[3] 许国超.绿色液压技术发展与推广,[J].机床与液压,2010.[4] 杨华勇,周华.水液压技术研究新进展,[J],液压与气动,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