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第13课 明朝的统治巩固辅导九十四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学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学案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2.掌握朱元璋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及作用;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特点。
3.掌握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
【自主学习】1.____年,刘福通发动的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_______年,________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在地方:废行省,设______。
在中央:废_____和_________,权分六部;把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3.明朝科举为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明朝的建立的背景、概况?探究点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探究点三: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特点?探究点四: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探究点五:如何评价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探究点六:科举考试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明朝时有什么变化呢?如果你是明朝时的考生,你会怎么样准备科举考试?【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2.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A.废除行中书省B.发动“靖难之役”C.迁都D.执行削藩政策参考答案【自主学习】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合作探究】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当堂达标】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
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13课 明朝的

第七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主题概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朝建立之后,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明朝时期,国力一度强盛,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无法克服封建社会内在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潜藏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导致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发生,强盛一时的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狂潮中土崩瓦解。
1644年,清军入关,结束了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国开始了一段新的王朝历史——清朝。
清朝延续了明朝加强专制集权的做法,设置了军机处,将封建君主制度推向顶峰,但与之相伴的是封建制度危机的不断深化。
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明初,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年郑和开启了下西洋之旅,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边患。
日本、荷兰、葡萄牙等国先后袭扰我国沿海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军民奋起抵抗,最具代表性的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
清朝前期,为了加强边疆的管理、维护国家的统一,清政府加强了对西南西藏、东南台湾、北部蒙古和西北新疆的管理,建立了庞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然而盛世之下却隐藏着危机。
乾隆中期以后,封建制度的危机逐渐显现,清王朝自身发展的停滞与世界的飞速发展,使得强盛一时的大清王朝从盛世的巅峰跌落下来。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明清时期,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也散发出熠熠光辉。
四大名著的问世,《红楼梦》的发表,无疑使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明长城、故宫等杰出建筑,让我们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
第13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指要】1.课标要求(1)知道明朝的建立;(2)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学法指导(1)了解明朝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理解厂卫制度、八股取士的影响;(2)通过对明朝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了解,认识这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衰落的表现。
2019年精选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第13课 明朝的统治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四十七

2019年精选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第13课明朝的统治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四十七第1题【单选题】“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反映的是( )A、军机处B、八股取士C、文字狱D、厂卫制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乾隆年间,朝臣胡中藻的诗句中因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而获罪被杀,株连九族。
下列历史现象与这一现象本质不同的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D、明清帝国的更替【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的是( )A、隋朝B、唐朝C、宋代D、明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期的影响。
下列能反映这一影响的史实有( )①汉——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轻徭薄赋③北宋——杯酒释兵权④明朝——改土归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扮演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与史实不符的选项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元世祖:“我创立了行省制,实行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C、明成祖:“我废丞相,设东厂,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D、雍正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归我掌控!”【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明期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它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
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擒为“頑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
这反映明初( )A、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B、乡村管理追求民主C、政府注重宣扬宗族自治的思想D、统治重心转向乡村【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以下是科举制度产生、发展、废除的脉络,其中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创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戊戌变法期间B、创立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C、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宋元,废除于辛亥革命期间D、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学习历史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历史川教七年级下册第13课 明朝的统治 优秀课件1

探究五 三、思想控制:八股取士
1、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有哪些? P74(从题目、内容、形式等方面分析)
(1)题目
选自四书五经
(2)论述内容:必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 点,不能有己的见解
(3)答题形式: 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这就是“八股文”。 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说出你的观点:
抹杀人的发明创新的意识,读死书,循规蹈矩呆板做事。 培养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蠢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所 以四大发明之后中国再无任何影响大发明,这是一个重要 原因。
科技强国如何实现? 中国科技创新的奠基人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
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
探究一
一、明朝的建立
1、历史背景: 认真阅读教材P72,归纳出元朝末年情况
点 击 播 放
(1)元朝末年,统治腐败,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1351年,刘福通发动的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3)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元朝名存实亡。
2、明朝建立:
(1)建立时间:1368年 (2)建 立 者: 朱元璋 (3)都 城: 应天(南京)
明朝建立,暴元仍然存在。必须北伐灭元
应天
灭元后,又消灭各地残余武装,统一了中国。
探究二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阅读73-74页,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一、政治
1.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取消中书省;废除丞相;
2.中央: 政务交给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二、军事: 中央设五军都督府(统兵)
与兵部(调兵)共管军队 三、特务机构: 设置锦衣卫实行恐怖统治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第13课 明朝的统治习题精选七十九

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答案】:
【解析】:
我国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秦朝
B、清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
【解析】: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中国前代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分解相权
B、分化地方行政权
C、文化专制
A、秦朝设丞相分管行政,但最后由皇帝决断
B、唐玄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C、明朝废除丞相,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D、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答案】:
【解析】: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做出判断:
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的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然而,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毫无认识,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到19世纪中期以后,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依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第13课 明朝的统治川教版巩固辅导第五十二篇

【解析】: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代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答案】:
【解析】: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演变的思维导图,请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答案】:
【解析】: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C、选拔皇帝忠实的奴仆
D、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
【答案】:
【解析】:
明朝皇权空前强化的重要表现是( )
A、设三司
B、罢宰相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D、设内阁制度
【答案】:
【解析】:
“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是( )
A、督抚大员
B、王公贵族
C、知识分子
D、分裂势力
【答案】:
【解析】:
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类似于( )
A、刘秀
B、杨广
C、李世民
D、赵匡胤
【答案】:
A、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答案】:
【解析】: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作者批评的是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 )
A、隋朝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13课 明朝的统治误区预警素材 川教版 精

典例警示
• 明太祖称帝后,改革行政机构。为加强君主权力,在 中央采取的措施是( ) • B • A.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 B.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 C.设立锦衣卫 • D.实行八股取士
误区分析:本题容易误选A项,原因是没有把明太祖在中央和地方采取的措施分辨清楚。
废行省、设三司是明太祖在地方采取的措施;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是明太祖在中央采 取的措施。故符合题意的是B
误区
• 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和中央强化君权的 措施容易混淆。
•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 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 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 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 (2)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 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 的大都督府 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 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单元明清时期第13课《明朝的统治》课件4川教版

唐朝科举
内 儒家经典、 容 诗赋政论等
明朝科举
仅限于四书五经
见 解
可以发挥个人见解
仅限于陈朱理学 的观点
把他们除了,是在为你造莫大的福啊!” 可见,他的滥杀功臣,是在为大明王朝消除隐患,
以确保他子孙后代皇位的安全。
巩固帝位,加强皇
目 的
7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
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1—、《废明相史纪原事因宰本?相末》权力扩大,威 胁皇权。
—
2、废相结 “百果官?未起朕先起,
(4)答题文体: 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这就是“八股文”。 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5)影响与危害: 八股取士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14
比一比:唐朝的科举制度内容方面与明朝的八股取士有什么不同?
明朝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 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 使人们直接受统治于中央集权 之下。禁固人们的思想,使人 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使创造 力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推迟了 历史的进步 。
12
——
特务机构遍地,官员人人自危
以 暮 必 京 (晨) 为 无 与 官 京官沉重地说:
特务机构存在
《 稗 史 汇 编 》
又 活
一 日 。
事 则
相 庆 ,
妻 诀 ,
每 旦
入 朝 ,
夫人,我要上朝去了,今 的危险有哪些?
天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呀!
呜呜呜……
(暮) 京官欢快地说:
娘子娘子,我今天终于又 活着回来啦!!!
设置锦衣卫实行恐怖统治 三、特务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第13课明朝的统
治巩固辅导九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者有甚于咸阳之郊”,意思是说八股取士( )
A、削弱了儒学地位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统一
D、引发了文字狱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
A、废除丞相
B、大兴文字狱
C、执行削藩政策
D、设立军机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以下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出现于唐朝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明成祖朱棣
C、“楚河汉界”源于秦末汉初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国时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一职,开始设置和最后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明朝
B、西汉明朝
C、秦朝唐朝
D、唐朝明朝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明代一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中国前代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分解相权
B、分化地方行政权
C、文化专制
D、设特务机构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人物通过改变或兵变登上皇位的是( )
①李世民②赵匡胤③赵构④朱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吵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 )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下列文字是一位同学的课堂记录。
遗憾的是这位粗心的同学把一些史实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出现了多处错误。
请你在文中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明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统治。
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使君权空前加强。
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百官和百姓进行监视。
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明成祖时,又特别设立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
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任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
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中汉武帝“下推恩之令”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
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强化的过程,明清专制强化时期西方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四:“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其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材料三中明朝朱元璋为求“稳定”所推行的措施是什么?指出其实质。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清朝相关史实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简要概述该政治制度的主要发展历程及措施。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那两个朝代开创的?
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图四中的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设立于哪一朝代?其职责是什么?有何作用?
综上所述,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存在哪一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仔细观察下面图片,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从下图中人物的服饰上,你能判断出这是我国那个封建王朝的科举考生吗?
你能说出图中人物有悲有喜的原因吗?这实质上说明了什么?
【答案】:
【解析】: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