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版三体系内审检查表(全条款)
三体系内审检查表全条款

三体系内审检查表全条款为了保障三体系内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制定了以下三体系内审检查表,共包括,分为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部分。
一、质量管理1.管理体系文件:检查该企业是否有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并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
2.质量目标与计划:检查企业的质量目标和计划是否明确、具体、可行,并是否与实际工作相符合。
3.质量管理评审:检查企业是否定期进行质量管理评审,并是否对评审结果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处理。
4.内部审计:检查企业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并是否对审计结果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处理。
5.持续改进:检查企业是否重视持续改进,是否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改进,并是否对改进方案进行了评估和监控。
6.客户满意度:检查企业是否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并是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处理,并且是否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7.供应商质量管理:检查企业是否有完备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
二、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检查该企业是否有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并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
2.环境法规合规性:检查企业是否能够合法合规地运营,并是否满足相关的环境法规要求。
3.环保目标与计划:检查企业的环保目标和计划是否明确、具体、可行,并是否与实际工作相符合。
4.环境管理评审:检查企业是否定期进行环境管理评审,并是否对评审结果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处理。
5.内部审计:检查企业是否定期进行环境管理内部审计,并是否对审计结果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处理。
6.持续改进:检查企业是否重视环境保护,是否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改进,并是否对改进方案进行了评估和监控。
7.环保投入:检查企业的环保投入是否充足,是否采取了合适的措施进行环保工作。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检查该企业是否有完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并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
2.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合规性:检查企业是否能够合法合规地运营,并是否满足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要求。
2020年新版三体系内审检查表

e)定期评审并修订过程和策划的响应措施,特别是发生紧急情况后或进行试验后;f)适当时,向有关的相关方,包括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的信息和培训。
组织应保持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确信过程能按策划得到实施。
e) 与所有工作人员沟通并提供与其义务和职责有关的信息;f) 与承包方、访问者、应急响应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当地社区(适当时)沟通相关信息;g) 必须考虑所有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能力,适当时确保其参与制定所策划的响应。
组织应保持和保留关于响应潜在紧急情况的过程和计划的文件化信息。
a)通过策划措施做好响应紧急情况的准备,以预防或减轻它所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b)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出响应;c)根据紧急情况和潜在环境影响的程度,采取相适应的措施以预防或减轻紧急情况带来的后果;a) 针对紧急情况建立所策划的响应,包括提供急救;b) 为所策划的响应提供培训;c) 定期测试和演练所策划的响应能力;d) 评价绩效,必要时(包括在测试之后,尤其是在紧急情况发生之后)修订所策划的响应;e) 与所有工作人员沟通并提供与其义务和职责有关的信息;f) 与承包方、访问者、应急响应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当地社区(适当时)沟通相关信息;g) 必须考虑所有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能力,适当时确保其参与制定所策划的响应。
组织应保持和保留关于响应潜在紧急情况的过程和计划的文件化信息。
c) 保持对其关于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合规状况的认识和理解;d) 保留合规性评价结果的文件化信息。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证据。
他要求(见6.1.3)的合规性进行评价的过程。
组织应:a) 确定实施合规性评价的频次和方法;b) 评价合规性,并在需要时采取措施(见需的过程。
组织应:a)确定实施合规性评价的频次;b)评价合规性,需要时采取措施;。
三体系(全条款)内部审核

1、是否收集并分析了顾客满意程序的住处并将其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依据之一?
2、有无收集和分析顾客满意程序信息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否包括获取信息的时机、职责、方式、内容以及分析信息的方法?
3、这些规定能否保证客观、公正和可信?是否行到了执行? 4、对顾客满意程序的分析结果对改进起到了哪些作用? 分析中发现顾客满意程度明显下降时,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5、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1、查组织如何选择和评价供方?评价的结果和跟踪措施是否予以记录?供应商评定记录、合格供方目录、供应商定期评估报告、供方供货情况记录。 2、查3-5类主要材料的采购计划,合同或订单,查采购产品的验收记录; 3、供方档案,是否得到及时更新;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4.4.6 运行控制
4.4.6 运行控制
报废手续;
4、查“设备检修计划”及完成情况;
5、查单位“设备日常点检记录”、现场查设备的维护和润滑工作;查特种设备的管理;
6、现场查设备标识、安全标识、消除器材、生产现场照明、定置化管理、现场职业卫生、安全作业证;
7、现场查安全、环境保护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治设施的管理;查生产现场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3、安全环保部:查工业废气排放监测、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转移、意外事故的应急监测等;
4、质检、试验:查专业人员上岗证、标准仪器的分类、记录清单、检定和校准记录、监视和测量设备档案、维护检修规程;
5、查检定计划,并现场查看测量环境及有无超期使用的监测设备
8.2.1 顾客满 意
1、如何进行顾客满意程序的监视和测量?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1、是否以适宜的方式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是否制定了有关标识的规定?
三体系内审检查表

5. 4. 1
质量目的
1)质量目的是否制定并发布?
2)质量目的是否分解和贯彻?分解是否适宜并得到评审?
3)质量目的是否量化并可测量?
4)质量目的是否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质量是否满足产品规定所需的内容?
质量目的的实现情况如何是否实现了连续改善?
质量目的的实现情况如何是否实现了连续改善?
7. 3. 4
设计/开发过程输出是否可以对照设计/开发输入规定进行验证?是否形成文献?
是否在适当的阶段对设计/开发进行系统评审?以保证:
1)评估满足规定的能力;
2)辨认问题及建议解决的方案.
参与评审的部门是否涉及被评审设计/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部门的代表?
评审的结果和之后的跟进措施是否有记录?
7. 5. 3
保存作废文献的是否有标记,标记是否清楚?能否防止非预期使用?
4. 2. 4
记录的范围是否满足标准的规定?
有否记录的清单对使用部门和保存期限做出规定?
过期记录如何解决?
记录是否有标记,如何检索,是否便于追溯?
抽查若干记录填写是否规范?
8. 5. 2
纠正和防止措施开展情况及有效性?
注:合格在评价栏打“√”,不合格在评价栏打“╳”,观测项作“△”。
2)有哪些方式实行改善?
3)改善效果如何?
4)改善是否能体现PDCA循环?
注:合格在评价栏打“√”,不合格在评价栏打“╳”,观测项作“△”。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及登记表
编号: BG-8.2-?页码:
受审部门
办公室
(文献管理部门)
接待人
审核日期
相关文献
内审员姓名
质量、环境、安全三体系合一内审检查检查表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2:“检查成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规定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2:“检查成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规定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2:“检查成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规定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2:“检查成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规定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2:“检查成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规定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2:“检查成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规定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2:“检查成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规定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2:“检查成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规定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2:“检查成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规定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注2:“检查成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规定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注1:文献查阅含记录旳查阅。
三体系内审检查表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5.3组织的岗位、职责 4.4.1 资源、作用、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相关岗位的 和权限
职责、责任和权限
职责、权限得到分派、沟通和理解。 最高管理者确保在组 最高管理者应对职业
查询问题
Q:最高管理者是否能证实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包 括: -确保体系的方针、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体系要求融入组织业务过程; -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确保体系所需资源的可用性; -沟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确保体系实现预期效果; -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推动改进;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E/S: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提供哪些证据? E:内审的有效性、目标的实现程度、方针、目标与战略的一致、文 件适合于业务过程、提供的资源、合规性评价结果、最高管理者参 与或指导哪些培训、如何支持中层领导或管理人员工作?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确保以下方面,证 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 承诺: -满足顾客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 -应对风险和机遇; -增强顾客满意度。
Q:最高管理者是否能通过确保以下方面,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 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确定、理解并持续地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 力的风险和机遇; 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确保预期结果;
6.1.4要求所需的过程
-增强有利影响;
-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
2023年内部审核检查表(三体系)

符合条款要求
6.3 变更的策划
公司的变更是否有策划控制方法?
符合条款要求
管理评审定期进行,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是否由总经理亲自主持并定期进行,输入
符合条款要求
要充分
内容符合体系要求吗?评审内容覆盖全面吗?
9.3 评审输出内容的全面性,后续 评审结论有输出吗?有无后续工作?如何开展
工作及验证
的?结果验证并反馈最高管理者了?
所有抱怨是否进行了登记和 恰当的处理,并反馈给顾客
查顾客反馈清单,查看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及 符合条款要求
反馈顾客的情况
顾客财产是否及时登记并有 效管理,发生丢失损坏及不合 用时是否及时知会顾客
向员工了解是否清楚管理办法 查顾客财产清单,抽查其中 3 件
符合条款要求
顾客提供文件、软件等信息的 是否符合文件规定,有无要求索回,查记录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XXX 有限公司
职责、权限得到规定
是否有清晰的组织结构?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的 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充分沟通?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合格□不合格□建议项
XXX 有限公司
7.5.2 7.5.3
2020年新版三体系内审检查表(多部门)全条款

量方针应:
a) 包括为防止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而提 通,确保质量方针被清晰地理解并贯穿于整个组织
a)适应组织的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 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 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条件的承诺,并适合于组织的 。
b)为建立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组织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动。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确保以下方面,证实其以顾
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确定、理解并持续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
律法规要求;
b)确定和应对风险和机遇,这些风险和机遇可能
影响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
。
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5.2 方针
略方向相一 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
标得以建立,并与组织战略方向相一致;
的思维;
-确保体系所需资源的可用
致;
c)确保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业 性;
-沟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有
c)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务过程之中;
效性;
d)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d)确保可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职业健康 -确保体系实现预期效果;
-促进、
e)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是可获得的;
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指导和支持人员为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f)沟通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e)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 e)就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符合职业健康安 -推动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在质量管理体系变更前,组织是否对其进行评估?
-变更的目的及其潜在的后果;
-体系的完整性;
-资源的可获得性;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7.1资源
7.1.1总则
7.1资源
7.1资源
Q:1、组织是否对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人力资源、材料、能力、信息、设施等进行评估?
2、组织是否识别各种现有制约,即为减少不良影响或达成目标需要什么,以及需要什么措施?
a)确定、理解并持续地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
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5.2方针
5.2.1制定质量方针
5.2环境方针
5.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Q:1、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
2、在考虑质量方针是否考虑如下内容:
ES有关的相关方是谁?这些相关方分有关需求和期望有哪些?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是合规义务?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严格执行?有无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3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1、组织是否有明确的QES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并且该范围和边界应是已考虑公司内外部因素、相关方要求和公司产品服务;
Q:企业是否有明确可能所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为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1、组织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
2、组织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有理解相关方需求?
E/S:1、策划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到4.1和4.2中所提及的问题?
2、有无指出管理体系的范围?
3、是否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2、在工作例会或管理评审会上,组织是否对组织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评价、和更新?组织有无对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组织有无评审组织的相关文件?有无行业的、地方的新的法规要求?组织的内部外部环境状况如何?有哪些需要应对和管理的风险和机遇?有无相关的会议纪要?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Q:1、质量目标是否与方针保持一致?
2、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
3、质量目标是否适用于公司?
4、质量目标是否与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
5、是否对质量目标进行监视?
6、是否将质量与各相关方进行沟通?
7、目标是否适适时更新?
8、目标是否形成文件并保存?
E/S:1、是否建立ES目标,目标是否围绕职责、是否围绕部门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并考虑风险和机遇?
-风险评价方法是否及时主动?现场核实针对识别出的不允许、重大、中度风险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及采取控制措施是否落实?风险评价是否与运行经验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为确定提供资源,保证风险运行控制提供信息吗?提供必要的检测活动是否已落实?重点查看企业各过程需要争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是否有遗漏?评价是否合理?是否批准、传达?
3、支持类服务如运输或通讯等是否能确定和提供?
7.1.4过程运行环境
Q:1、组织是否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
2、组织是否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
3、组织是否合理安排工作,预防人员筋疲力尽?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Q:1、组织是否具备测量设备?
2、测量设备是否经检定或校准?
3、监视和测量是否有计划?
4、记录是否保存?
2、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是否得到实施和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E/S:1、有哪些环境因素、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因素及危险源信息是否及时更新?
2、是否存在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3、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确定过程如何控制?
-关注主管部门,查相关记录,验证辨识与评价过程是否符合程序?抽一部分危险源,评定其辨识的合理性、科学性;现场巡视各处,简单验证危险源是否有遗漏,风险评价是否合理?
4、是否适当地保存了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记录?
5、看培训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按计划实施?通过查相关记录验证计划完成情况,抽查相关培训和评价记录。
E/S:1、与绩效有关的人员和与合规性有关的人员的能力要求有哪些?
2、能力要求描述中有无对人员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要求,确保员工能够胜任?
3、是否对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评价和考核?
4、经理、质量检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持证上岗。
7.1.3基础设施
Q:1、组织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策划和为实现产品和服务过程策划中是否确定和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
2、基础实施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等是否进行了适当的维护?并能保持实现产品的符合性?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4.2 理解员工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Q:组织是否收集相关方需求及期望(上级及主要供方及客户)? 包括:
顾客对事物的要求,如符合性,价格,安全性;已与顾客或外部供应商达成的合同;行业规范及标准;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法律法规;备忘录;许可,执照或其他授权形式;监管机构发布的制度、条约、公约及草案;和公共机构及顾客的协议;组织要求;自愿原则或行为规范;自愿标识或环境承诺;组织契约合同的承担义务。
2、组织QES管理体系范围是否形成文件,并得到保持?
3、确定的地理边界和管理边界有哪些,表述是否准确?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4.4环境管理体系
4.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组织是否确定QES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包括:
2、组织是否保留各类记录以证明体系的正常运行?
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5.1.1总则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Q:最高管理者是否能证实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包括:
-确保体系的方针、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体系要求融入组织业务过程;
-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居于风险的思维;
-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是否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是否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有效的运行和控制?
-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其可用性?
-是否分派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
-是否按照6.1的要求所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是否对前述过程进行评价?
E/S:1、组织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有哪些?
2、是否配备所需的人员、基础设施?
3、如何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环境?
4、是否有相应的文件确定组织所需的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可得到?
7.1.2人员
Q:1:是否对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部门、层次、人员进行了识别?
2、是否确定了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所必需的能力?
-是否按实际实施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是否有改进过程?
2、是否考虑了4.1和4.2的内容?
3、是否包括了变更的策划?
4.4.2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组织应:
-保持形成文件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
-保留确信其过程按策划进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Q:1、组织是否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支持体系运行?
2、目标值、目标项适当时是否提供?
3、目标是否选择适当的参数来量化评价?
4、如何沟通?
6.2.2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2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策划
Q:在策划如何实现3体系目标时,公司是否有考虑:
1、完成得期限;
2、由谁去完成目标;
3、是否有充足的资源;
4、如何评价结果。
4、是否分派职责和权限,以确保体系符合标准要求?
5、是否确保各过程获得预期效果?
6、是否向最高管理者报告3体系运行的绩效和改进机会?
7、是否在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8、在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完整性。
9、是否任命最高管理者中的成员承担特定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按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2、被任者是否被公开?
3、所有管理人员是否承诺对体系持续改进,并能在控制的领域内承担职责?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4.1所描述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确保体系所需资源的可用性;
-沟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确保体系实现预期效果;
-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推动改进;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E/S: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提供哪些证据?
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Q:最高管理者是否能通过确保以下方面,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基于组织使命,愿景Βιβλιοθήκη 指导原则及核心价值观建立的战略方向;
-组织成功所需的改进程度及类型;
-期望或渴望达到的顾客满意度;
-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达成预计结果所需资源;
-利益相关方的潜在贡献。
E/S:1、查看管理方针的内容是否规定环境保护、履行合规义务、持续改进?
2、管理方针的内容是否与组织的宗旨和环境相适应,并支持战略方向?
4.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