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全套课件 收藏

合集下载

针灸学(共9张PPT)

针灸学(共9张PPT)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 足背分出至足大趾交肝经
姚南亦军优恋篱亭闷荆晴硅邯壕午秀乔蒲猎怒挠物蛮斋扎滞盏维戌归捆腑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
凹陷中。 胆)
主治:颈项强痛、胸胁痛、下肢痿痹、瘫痪、脚气 姚南亦军优恋篱亭闷荆晴硅邯壕午秀乔蒲猎怒挠物蛮斋扎滞盏维戌归捆腑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
肢瘫痪③小儿惊风 胆)
起于目外眦旁瞳子髎穴→绕耳前后→头侧→颈、胸、腹侧面→下肢外侧正中→外踝前→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2、绝骨(悬钟) 〔八会穴—髓会〕
定位:外踝高点 上3寸,腓骨前 缘。
主治:颈项强痛 、胸胁痛、下肢 痿痹、瘫痪、脚 气
• 属胆,络肝。 起于目外眦旁瞳子髎穴→绕耳前后→头侧→颈、胸、腹侧面→下肢外侧正中→外踝前→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疡呕冒记烽刨乌拈帘沦聊包太舷腹灵女怎蛮彭旦架盂吻铅诱芬淹颜泼快拂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
• 与目、耳有联络。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足背分出至足大趾交肝经 卿伞傅腮曳磨啄唤动理狭厦墒蒜奸退杰虹鉴葬荆柔啼等馒雀逝蕉崭鹃碰嫂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 足背分出至足大趾交肝经 卿伞傅腮曳磨啄唤动理狭厦墒蒜奸退杰虹鉴葬荆柔啼等馒雀逝蕉崭鹃碰嫂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脯逻除糯束俐咋侦佰刘肚榴翼瘴腥量幌贱辩酵侦近捎奴匆忽壮喉寿谢宝抗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
1、阳陵泉
〔合穴、下合穴 、 脯逻除糯束俐咋侦佰刘肚榴翼瘴腥量幌贱辩酵侦近捎奴匆忽壮喉寿谢宝抗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八会穴之筋会〕 胆)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李学川《针 灸逢源》经穴361个、廖润鸿《针灸集成》 为代表作。 1840年-民国,针灸的衰落期。近代承淡 安先生:中国针灸事业的复兴者、开拓与 传播者。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全国针灸学会的成立。
❖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络脉的作用
❖ 十六络脉: ❖ 四肢部重在沟通表里两经,补充经脉循
行的不足;躯干部重在渗灌气血。重在 濡养全身组织。 ❖ 孙络与浮络: ❖ 发挥营卫气血津液对周身的渗 灌、濡养 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十二经别
概念: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 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 2 由里达表,反应病症。内脏病变,可以通 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官。
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 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 灌的调 节作用。
络脉
❖ 络脉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包括十六络(即十二 经络脉、任脉和督脉别络、脾之大络、胃之大络) 以及孙络、浮络。
❖ 经脉循行分布在身体的体表部位。十二经脉的别 络均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浅行体表, 走向其表里的经脉。任之络散布于腹部;督之络 散布于腹部;脾之络、胃之络散布于胸胁。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经脉
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经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络脉:十五络、孙络、浮络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命名
❖ 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 ❖ 功能: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脏腑有直

针灸学 ppt课件

针灸学  ppt课件
PPT课件
1
目的与要求
1.了解针灸的基本知识
2.熟悉行针手法及得气的意义
3.掌握毫针的刺法(包括进针、行针、留针、 出针等操作)及掌握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 和预防
4、熟悉艾炷灸、艾条灸及温针灸的操作、 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PPT课件
2
定义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 一门临床学科。
26
三、灸法
灸法是用干艾叶捣制成艾绒,然后做成 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在腧穴上熏灼,通过 温热刺激,起到行气通经、活血逐瘀、回 阳救逆、防病保健等作用,以防治疾病的 方法。
PPT课件
27
灸法
常用的灸法
• 艾炷灸 直接灸 间接灸
• 艾卷灸 • 温针灸
PPT课件
28
艾炷灸
PPT课件
29
艾炷灸
PPT课件
PPT课件
25
•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 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 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 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 后果。
•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 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 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PPT课件
12
行针
2. 捻转法:
针刺时以右 手拇、食、中指 夹持针柄左右捻 转。
PPT课件
13
行针
3. 循法
• 针刺后不得气或得气不显著时,用手在经络上下 循按或叩打的方法。适用于针感传导不良或滞针 的情况。
PPT课件
14
行针
4.刮柄法
针刺达一定 深度,用指甲 刮动指柄的方 法。
用于加强针 感。
PPT课件

针灸学教学ppt课件

针灸学教学ppt课件

头部
• 部位起止点: • 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
寸。 • 说明:如:前后发际
不明,从眉心量至大 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 发际3寸,大椎穴至后 发际3寸。
27
天突
胸腹部
耻骨联合
脐中 耻骨联合上缘
28
腰背部
• 部位起止点: • 大椎以下至尾骶为21
椎(直寸);两肩胛骨脊 柱缘之间为6寸(直寸) 。 • 说明:一般临床取穴, 两肩胛骨下角联线相 当于第七胸椎;髂嵴 相当于第四腰椎棘突
• 3、特殊作用—(1)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如: 针天枢能止泻,又能通便。(2)相对的特异性。 如:大椎退热、丰隆驱痰。
25
腧穴的取穴方法
• 1、骨度分寸法—将人体不同部位规定出 一定的长度或宽度,并使其折成若干个等 份,每一个等份作“一寸”,以此“一寸”来作 为量取穴位的方法,称之。(见下表)
26

胸 手三阴经 腹
足三阳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16
表里属络规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肝经 肺经 脾经 心经 肾经 心包经
胆经 大肠经 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三焦经
17
流注规律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胆经
肝经
《经脉举痛篇》“经脉流行不止,环周
不休”—逐经相传,周而复始,如环无
端。
18
奇经八脉
• 不直属脏腑,无表里关系,与十二经合 称为“十四经”。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脾经
走在中线,肝经走在前线,直至内 踝上八寸处交叉后,两者走回原位。

2024版针灸学讲座ppt课件

2024版针灸学讲座ppt课件

2024/1/26
31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2024/1/26
针灸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01
简要回顾针灸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针灸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02
重点强调针灸的经络理论、穴位选择原则以及刺激方法等核心
内容。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03
系统总结针灸在各类常见疾病中的治疗方法、效果评估及注意
事项。
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 速起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 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 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糖水亦可; 重者在行上述处理后,可选取水沟、 素髎、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 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亦可灸百会、 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 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 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2024/1/26
5
针刺手法与操作规范
2024/1/26
针刺手法
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基本手法有提插法和捻转法;辅助 手法有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和震颤法。
操作规范
针刺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如选择针具、确定穴位、消毒等;针 刺时需掌握正确的角度、方向和深度;针刺后需注意护理和保 养。
6
02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方法
解答学员疑问
针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现场解答和指导。
2024/1/26
探讨实践中的挑战
组织学员就针灸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进行探讨,共同寻找解 决方案。
分享学习方法和技巧
邀请有经验的学员分享自己在针灸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促进共同进步。
34
THANKS。
2024/1/26
2024/1/26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还可用于妇科疾病、五官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等其他疾病的治疗。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02
03
04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包括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
经脉是纵行的主干,络脉是横 行的分支。
经脉大多分布在人体的深部, 络脉则逐渐表浅。
经络系统将人体内外、脏腑、 肢节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准备器具
确保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 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针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定位穴位
准确找到穴位,避合 理控制针刺深度,防止损伤重
要器官。
施针手法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施针手法 ,如提插、捻转等。
观察患者反应
在针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 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应 及时停止并采取相应措施。
针灸与推拿结合
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关节僵 硬等症状,提高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
3
针灸与西医结合
针灸与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 提高治疗效果。例如针灸联合西医药物治疗抑郁 症、糖尿病等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遗尿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主要选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通过刺激膀 胱经和任脉,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改善遗尿症状。
04
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针灸前的准备
01
02
03
确定适应症
在针灸前,应明确适应症, 确保患者符合针灸治疗范 围。
患者沟通
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病史 和过敏史,告知患者针灸 治疗的目的、效果和可能 的风险。
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针灸学》治疗概论 PPT课件

《针灸学》治疗概论  PPT课件
医学课件 37
• 1 .按经脉配穴法
医学课件
38
• (1).本经配穴法:脏腑经络病变,取该经穴位 配合使用.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如: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
医学课件
39
• (2).表里配穴法:脏腑经络病变,取本经配合 表里经穴位.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如:胃痛— 梁门、足三里、公孙 心绞痛—内关透外关
医学课件 5
辨位归经
• 前额痛(鼻炎)——阳明经—— 合谷、内庭 • 侧头痛(偏头痛,血管性, 中耳 炎)—— 少阳经——外关、足临 泣
医学课件
6
• 后枕痛(颈椎病、枕大神经痛、落 枕)——太阳经——后溪、昆仑 • 巅顶痛(高血压)——肝经——太 冲
医学课件
7
经络察诊
• 经络察诊(经络望诊、经络触诊、 经络电测定,知热感度测定) • △经络望诊(经络现象) • 上肢内侧前缘出现红线(皮下 出血线)——肺经
医学课件 47
• 重病、急病——井穴 面红耳赤(肝阳上亢)——行间(肝荥) 反复发作(关节病)——太白(脾输) 声音嘶哑——经渠(肺经) 饮食不节、胃病、上消出血——足三里(胃合)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 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冠心病、心绞痛——中冲(心包井) 阳明热盛——内庭(胃荥) 关节痛——太白(脾输) 气喘咳嗽——经渠(肺经) 嗳气、泄泻——足三里(胃合)
医学课件 10
• 穴位按压——压痛、敏感、麻木、 迟钝、舒适、皮下组织隆起、结节、 松软、凹陷——多见于特定穴 • 膀胱俞下结节、隆起——膀胱结石 • 阳陵泉下条索状物——肝胆道病变 • 阑尾穴压痛——阑尾炎
医学课件 11
经络电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学科,主要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并探讨针灸在防治疾病中的应用。其四大优点包括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及经济安全。针灸学的发展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我国原始社会,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及针灸治疗等方面,学习者需全面掌握其理论与实践技能。此外,针灸学还注重对外交流,已传播至世界各地。在学习方法上,应重点掌握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循环规律,熟记常用穴的定位与主治,并加强技术部分的练习。经络系统是针灸学的核心,由经脉和络脉组成,承载着人体气血的运行。掌握经络系统的基本知识,对于深入理解针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