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题库完整版
复合材料习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复合材料习题第四章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论点的正误。
1、基体与增强体的界面在高温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2、比强度和比模量是材料的强度和模量与其密度之比。
〔√〕3、浸润性是基体与增强体间粘结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4、基体与增强体间界面的模量比增强体和基体高,那么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也越高。
〔⨯〕5、界面间粘结过强的复合材料易发生脆性断裂。
〔√〕6、脱粘是指纤维与基体完全发生别离的现象。
〔⨯〕7、混合法那么可用于任何复合材料的性能估算。
〔⨯〕8、纤维长度l<l c时,纤维上的拉应力达不到纤维的断裂应力。
〔√〕二、选择题:从A、B、C、D中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1、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B〕A、仅仅是把基体与增强体粘结起来。
B、将整体承受的载荷由基体传递到增强体。
C、总是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以改善。
D、总是降低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2、浸润性〔A、D〕A、当γsl+γlv<γsv时,易发生浸润。
B、当γsl+γlv>γsv时,易发生浸润。
C、接触角θ=0︒时,不发生浸润。
D、是液体在固体上的铺展。
3、增强材料与基体的作用是〔A、D〕A、增强材料是承受载荷的主要组元。
B、基体是承受载荷的主要组元。
C、增强材料和基体都是承受载荷的主要组元。
D、基体起粘结作用并起传递应力和增韧作用。
4、混合定律〔A〕A、表示复合材料性能随组元材料体积含量呈线性变化。
B、表示复合材料性能随组元材料体积含量呈曲性变化。
C、表达了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基体和增强体性能与含量的变化。
D、考虑了增强体的分布和取向。
5、剪切效应是指〔A〕A、短纤维与基体界面剪应力的变化。
B、在纤维中部界面剪应力最大。
C、在纤维末端界面剪应力最大。
D、在纤维末端界面剪应力最小。
6、纤维体积分量一样时,短纤维的强化效果趋于连续纤维必须〔C〕A、纤维长度l=5l c。
B、纤维长度l<5l c。
C、纤维长度l=5-10l c。
大学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考卷及答案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一、选择题1. 纤维增强塑料一词缩写为( A )A.FRPB.CFRPC.GFRPD.GDP2.生产碳纤维的最主要原料是答:聚丙烯纤维、黏胶丝和沥青纤维( B )A. 沥青B. 聚丙烯腈C. 聚乙烯D. 人造丝3. 玻璃钢是答: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B )A. 玻璃纤维增强Al基复合材料B.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C. 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D. 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4. FR-TP是指( D )A. 水泥基体复合材料B.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 玻璃钢复合材料D.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5. 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 D )A. 以重金属作基体B. 延性比金属差C. 弹性模量比金属低D. 较基体具有更高使用的温度6. 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主要有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C )A. 在制备复合材料时,由于冷却速度过快,使应力来不及缓和造成的B. 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的化学相容性不好造成的C. 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性造成的D. 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力学性能不同造成的二、填空题1.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称为基体,其它的相分散于连续相中,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称为增强体。
2. 按用途分类,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
3. E玻璃纤维是指无碱玻璃纤维,A玻璃纤维是指有碱玻璃纤维。
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常见的热塑性树脂基体有聚丙烯、聚氯、聚酰、聚碳酸酯。
5. 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常见的热固性树脂基体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呋喃树脂等。
6.比强度是指材料抗拉强度与材料比重之比。
7@比刚度指材料弹性模量与其密度之比。
8. 自生成法是指在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增强材料在基体中生成和生长的方法,解决了复合材料中的相容性和界面反应两个常见问题。
9.制备铝基(金属基)复合材料常见的液态金属法有真空压力浸渍法、挤压铸造法、搅拌复合法、液态金属浸渍法、真空吸铸法、热喷涂法等。
复合材料考试题

复合材料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32分
纳米复合材料机敏复合材料梯度复合材料摩阻复合材料自蔓延复合技术导电复合材料原味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
二.简答题 48分
1.简述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与调整途,主要的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
2.什么是增强体?简述碳纤维增强体的特点和主要的应用领域。
3.粉末冶金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有什么特点。
4.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分为哪几类?其界面的典型结构有哪几种?其界面改性方法有哪些?
5.金属熔体自发渗入制备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该制备方法有什么特点?实现自发渗入的熔体及固体颗粒的理想结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6.磁性复合材料有哪些主要的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主要有哪些应用?三.综合题 20分
任意设计一种复合材料,简述其具体的制备方法,工艺过程和原理,分析其具有的性能特点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复合材料题库

复合材料题库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A 钢筋混凝土B 铝合金C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D 玻璃钢2、复合材料的优点不包括()A 高强度B 高模量C 耐腐蚀D 加工难度小3、常见的增强体材料不包括()A 玻璃纤维B 碳纤维C 芳纶纤维D 聚乙烯纤维4、以下哪种树脂常用于复合材料?()A 酚醛树脂B 聚乙烯树脂C 聚丙烯树脂D 聚苯乙烯树脂5、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对其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以下哪种方法不能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A 对增强体进行表面处理B 选择合适的树脂基体C 增加增强体的含量D 采用合适的成型工艺二、填空题1、复合材料按用途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_____复合材料。
2、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比强度比钢_____(高/低)。
3、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_____。
4、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包括手糊成型、_____成型、缠绕成型等。
5、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基体主要作用是_____和传递载荷。
三、简答题1、简述复合材料的定义及特点。
2、比较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性能差异。
3、说明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并列举改善界面性能的方法。
4、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领域。
5、阐述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优势。
四、论述题1、论述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
2、从性能、成本、制造工艺等方面综合分析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这些题目。
选择题部分:第 1 题,铝合金是单一的金属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其他选项如钢筋混凝土、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钢都属于复合材料,所以答案是 B。
第 2 题,复合材料通常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耐腐蚀等优点,但一般来说加工难度较大,而不是加工难度小,所以答案是 D。
第 3 题,聚乙烯纤维一般不常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则是常见的增强体材料,答案是 D。
第 4 题,酚醛树脂常用于复合材料,而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相对较少,答案是 A。
复合材料复习题答案

复合材料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其中一种材料通常具有()。
A. 良好的机械性能B. 高熔点C.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D. 良好的电绝缘性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复合材料的优点?A. 轻质B. 高强度C. 易加工D. 耐腐蚀答案:C3. 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主要作用是()。
A. 提供形状B. 提供韧性C. 提供强度D. 提供耐腐蚀性答案:C4.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通常具有以下哪个特性?A. 良好的粘合性B. 良好的导电性C. 良好的导热性D. 良好的透光性答案:A5. 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A. 碳纤维增强塑料B.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C. 铝合金D. 陶瓷基复合材料答案:C二、填空题6. 复合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增强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纤维增强材料、颗粒增强材料、层状增强材料7.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热压成型、树脂传递成型、拉挤成型8.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是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之间的________,它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答案:过渡层9.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增强材料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类型、含量、排列方式10. 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飞机结构、卫星结构、火箭结构三、简答题11. 简述复合材料的一般性能特点。
答案: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良好的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特点。
此外,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低,可以设计成具有特定性能的特定形状。
12. 描述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答案:界面相在复合材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影响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粘合强度,还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复合材料复习题(全)

1、人类发展史与材料史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企求用理想材料制成新工具的愿望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因此,人类发展的历史就和材料的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
研究人类历史的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知道,人类历史上各方面的进步是与新材料的发现、制造和应用分不开的。
2.历史学家对材料史的划分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其后人类又发明了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
3.科学中的复合材料 a.复合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b.复合是科学的基本思想c. 材料的复合化是材料发展的基本趋势4.复合材料的概念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5.复合材料的分类1.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
2.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纤维复合材料、夹层复合材料、细粒复合材料、混杂复合材料。
3.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分类:树脂基,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金属基;陶瓷基,分为炭基、玻璃基和水泥基。
4.复合材料按功能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6.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优点:a .比强度和比模量高b.良好的抗疲劳性能。
c .减振性能好d.高温性能好e.各向异性和性能可设计性f.材料与结构的统一性g.其他特点,过载时安全性好、具有多种功能性、有很好的加工工艺性缺点:稳定性稍差,耐温和老化性差,层间剪切强度低等7.几种新型复合材料的概念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
压电材料是受到压力作用时会在两端面间出现电压的晶体材料。
隐身材料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隐蔽自己的功效的材料,隐身材料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是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频谱可分为声、雷达、红外、可见光、激光隐身材料。
按材料用途可分为隐身涂层材料和隐身结构材料 光致变色材料,是指受到光源激发后能够发生颜色变化的一类材料。
吸声材料,是具有较强的吸收声能、减低噪声性能的材料。
《复合材料》练习题

复合材料一、选择题(单选题)。
1.复合材料的优点是①强度高,②质量轻,③耐高温,④耐腐蚀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符合材料中往往有一种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A.增塑剂B.发泡剂C.防老剂D.增强剂3.硅酸铜钡是当今用最新科学技术手段合成的一种物质应用于制造唐三彩等彩色陶瓷,颜色非常艳丽,然而科学家发现,我国唐朝的兵马俑用的是一种颜料竟然也是硅酸铜钡。
根据以上事实推测硅酸铜钡的叙述错误的是A.易溶于水B.属于硅酸盐材料C.属于纯净物D.质软易变形4.人类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为时代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50年代金属材料占绝对有时到21世纪已经形成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工程材料平分秋色的格局。
下列材料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腐蚀、耐冲击的优点B.我国从唐代开始就能制造陶瓷C.人类制造出的第一种材料是水泥D.唐三彩、砂锅、蒸发皿、表面皿都属于陶瓷制品5.下列材料的特性及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A.氯化铝陶瓷具有两性,可用来制造人造牙齿B.氮化硅陶瓷耐高温且不易传热,可用来制造柴油机C.光导纤维传导光的性能很强,是非常好的通讯材料D.人造刚玉硬度高,用于制造刚玉球磨机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iO2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不能作为结构材料C.玻璃也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D.C60也是一种材料纳米材料是指在10-9-10-7m尺寸的材料。
这种材料由于尺寸很小,因而具有许多与传统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例如通常的金属材料大多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而纳米金属材料却是黑色的。
据预测,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会引起生产和日常生活各方面的革命性变化,是21世纪新技术发展的前沿。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7-8题7.1纳米(1nm)是A.1⨯10-7mB.1⨯10-8mC. 1⨯10-9mD. 1⨯10-10m8.原子的直径处于下列哪一种数量级A.1⨯10-8mB.1⨯10-9mC.1⨯10-10mD.1⨯10-11m9.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有发展前途的材料,目前复合材料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A.高分子分离膜B.人类的人工器官C.宇宙航空材料D.新型药物10.复合材料的使用使导弹的射程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A.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能经受超高温的变化B.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的质量减轻C.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能承受超高强度的改变D.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能承受温度的剧烈变化二、非选择题。
复合材料复习题精选试题

复合材料复习题精选试题复合材料复习题一、判断题1.比强度和比模量是材料的强度和模量与其密度之比√2.混杂复合总是指两种以上的纤维增强体×3.陶瓷复合材料中,连续纤维的增韧效果远高于颗粒的增韧效果√4.层板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由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5.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6.分散相总是较基体强度和硬度高、刚度大×7.原位复合MMC的增强材料/基体界面具有物理和化学稳定性√8.一般颗粒及晶须增强MMC的疲劳强度及寿命比基体金属/合金高√9.基体与增强体的界面在高温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10.复合材料是由两个组元以上的材料化合而成×11.界面粘结过强的复合材料容易发生脆性断裂√12.混合法则可用于任何复合材料的性能估算×13.纤维长度l 14.竹、麻、木、骨、皮肤是天然复合材料√15.玻璃陶瓷是含有大量微晶体的陶瓷×16.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最初失效往往是陶瓷基体的开裂√17.所有天然纤维是有机纤维,所有的合成纤维是无机纤维×18.基体与增强体间界面的模量比增强体和基体高,则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也越高×二、选择题1.短纤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C:短纤维复合材料总是各相同性)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温度范围为(B:350℃~1100℃)3.玻璃钢是(B:玻璃增强纤维塑料)4.功能复合材料(A:是指由功能体和基体的组成的复合材料)5.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越高(B: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大)6.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D:较基体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7.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B:将整体承受的载荷由基体传送到增强体)8.增强材料与基体的作用是(D:基体起粘结作用并起传递应力和增韧作用)9.混合定律(A:表示复合材料性能随组元材料体积含量呈线性关系)10.通常MMC(B:要比基体金属/合金的塑性和韧性差)11.混杂复合材料(B:是具有混杂纤维或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12.浸润性(A:当yc+ys 13.偶联剂是怎样的一种试剂(A:既能与基体反应,又能与纤维反应)14.玻璃纤维(A:由二氧化硅玻璃制成)15.晶须(A:是含有缺陷很少的单晶纤维)三、简答题1.简述复合材料的分类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题库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 填空题:1.玻璃钢材料由(基材)与(增强材料)组成,其中(各类树脂)和(凝胶材料)为玻璃钢的常用基材。
2.常见可以拉制成纤维的玻璃种类主要分为(无碱玻璃)、(中碱玻璃)、(高碱玻璃)、(高强玻璃),其中(无碱玻璃纤维)是应用最多的玻纤。
3.连续玻璃纤维纺织制品就起产品形态而言可分为(纱线)(织物)两大类别。
4. 预浸料的制备方式可分为(湿法)(干法)及(粉末法)。
5. 结构胶粘剂一般以(热固性树脂)为基体,以(热塑性树脂)或(弹性体)为增韧剂,配以固化剂等组成。
6. 按照材料成分分类主要分为(环氧树脂胶粘剂)(聚酰亚胺胶粘剂)(酚醛树脂胶粘剂)(硅酮树脂胶粘剂)。
7. 玻璃钢制品的生产过程可大致分为(定型)(浸渍)(固化)三个要素。
8. 环氧树脂是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9. 按适用于玻璃钢手糊成型的模具结构形式分为:(单模)及(敞口式对模)。
10. 叶片制造常用的基体树脂有(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乙烯基树脂)及(环氧树脂)三类。
二.名词解释:1.热固性树脂:这种树脂在催化剂及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是线性有机聚合物链相互交联后形成的三维结构体。
2.预浸料:将定向排列的纤维束或织物浸涂树脂基体,并通过一定的处理后贮存备用的中间材料。
3.不饱和聚酯树脂:是由饱和的或不饱和的(二元醇)与饱和的及不饱和的(二元酸或酸酐)缩聚而成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
4.单位面积质量:一定大小平板状材料的质量和它的面积之比。
5. 含水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原丝或制品的含水量。
即试样的湿态质量和干态质量的差数与湿态质量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6. 拉伸断裂强度:在拉伸试验中,试样单位面积或线密度所承受的拉伸断裂强力。
单丝以Pa为单位,纱线以N/tex为单位。
7. 弹性模量: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其应变的比例数。
有拉伸和压缩弹性模量(又称杨氏弹性模量)、剪切和弯曲弹性模量等,以Pa(帕斯卡)为单位。
8. 偶联剂:能在树脂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界面间促进或建立更强结合的一种物质。
9. 片状模塑料:由树脂、短切或未经短切的增强纤维以及细粒状填料(有时不加填料),经充分混合而制成一种厚度一般为1mm ~25 mm的薄片状中间制品,能在热压条件下,进行模塑或层压。
10. 纤维体积含量:纤维体积与复合材料的总体积之比。
11. 增强层:由一种纤维形式(如单向的无捻粗纱、毡或织物)组成起增强作用的结构。
12. 熟化:热固性模塑混合料的增稠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复合物将达到给定的流动水平且组分没有明显的分散。
13. 拉挤型材:拉挤工艺连续生产的长条形复合制品,通常具有恒定的横截面积和形状。
14. 增稠剂:通过化学反应增加粘度的添加剂。
15. 填料:为改善基体强度、使用特性、加工性能等或是为降低成本而加入塑料中,有相对惰性的固体物质。
三.简答题:1.RTM成型工艺的主要优点a制品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高。
b成型过程中散发的挥发性物质少,可有效地改善工作环境c生产效率高2.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配料原则:A 促进剂和固化剂不能同时加入,应先加入一种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另一样。
b 搅拌时速度要慢,防止混入气泡c 相关工具、容器要严格分开,不准共用。
d 要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3.环氧树脂的优缺点优点:固化收缩率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电性能和较好的尺寸稳定性缺点:成本较高,环氧树脂粘度相对较高,工艺性较差。
4.什么是复合材料界面。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相之间化学成分有显着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
5. 什么是阴模。
阴模的工作面是向内凹陷,用阴模生产的制品外表面光滑、尺寸较精确,常用于生产外表面要求光滑和尺寸精度较高的制品。
6. 模具脱模方式有哪几种,请简单介绍。
(1)整体式,即模具是一个整体,产品整体施工,整体脱模。
(2)组合式,即模具根据脱模要求由几个分模用螺栓连接,整体施工,分块拆模。
即可保证产品精度,又使外形复杂的制品能顺利脱模。
7. 复合材料的定义是什么。
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等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
它与一般材料的简单混合有本质区别,既保留原组成材料的重要特色,又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
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原组分的性能相互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更优越的性能。
8. 复合材料的特点。
(1)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能的组分通过宏观或微观复合在一起的新型材料,组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
(2)各组分保持各自固有特性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组分的优点,赋予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殊性能。
(3)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9. 复合材料的优点是什么。
(1)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刚度)。
(2)良好的高温性能。
(3)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4)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5)良好的抗疲劳、蠕变、冲击和断裂韧性。
(6)良好的功能性能:包括光、电、磁、热、烧蚀、摩擦及润滑等性能。
四. 选择题1.目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最高耐温上限为。
A.120C B .280C C. 350 C D. 500C2.手糊制品厚度超过 mm,则需2次成型。
A.3 B .7 C. 153.玻璃纤维布之间搭接不能小于 mm。
A.10 B .20 C. 504.手糊作业拐角处圆角R限制内侧为R> mm。
A.5 B .10 C. 155. 环氧树脂是结构。
A.弹性 B .线性 C. 弧形6. 高强度玻璃纤维抗拉强度比无碱玻璃纤维高 %。
A.20 B .30 C. 407. 复合材料具有对切口不敏感的优良性能,但与金属相比,复合材料的要低得多。
A.弹性 B .刚度 C.冲击韧性8. 安全生产管理,要坚持的方针。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实事求是、尊重科学9.乙炔气瓶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距明火至少应保持以上。
A.5米 B.10米 C.15米10. 闪点大于28oC小于60oC的液体为:A.易燃液体B.可燃液体C.不燃液体11. 真空泵功率一般为。
A.3~5KWB.5~10kwC.10~20KW12. 胶衣树脂可通过添加来降低粘度。
A.丙酮B.水C.酒精13. E51表示。
A.一种环氧树脂B.一种聚酯树脂C.一种聚氨酯树脂14. 无碱玻璃纤维含碱量在。
A.10%以上B.2-6%C.1%以下15. 纤维增强塑料一词缩写为。
A.FRPB.CFRPC.GFRP16. 下面哪一种是热塑性树脂。
A.191树脂B.聚乙烯树脂C.E51树脂17. 圆磨机磨盘直径在以下为轻型,以上者为重型。
A.80mmB.125mmC.200mm18. 为了方便脱模,拔模斜度一般为。
A.3°~6°B. 10°~15°C. 2°~5°19. 玻璃钢应用最多的是哪种纤维。
A.无碱玻璃纤维B. 中碱玻璃纤维C. 碳纤维20. 制备玻璃纤维发展方向是。
A.间熔法B. 直熔法C. 拉丝法21. 固化是过程。
A. 放热反应B. 物理反应C.化学反应22. 预浸料需要在下储藏。
A. 高温B. 低温C.无所谓23. 下面那种树脂可以重复利用。
A. 热塑性树脂B. 热固性树脂C.环氧树脂24. 下面哪种固化剂不能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
A. 胺类固化剂B. 过氧化环已酮C.过氧化苯甲酰25. 手糊作业操作环境湿度应控制在。
A. >10%B. >50%C. <80%26. 阴模是。
A. 向内凹陷的B. 向外凸出的C. 分为两瓣的27. 对产品表面质量要求较高时采用哪种工艺。
A. 胶衣+表面毡B. 胶衣+短切毡C. 胶衣28. 玻璃纤维是一种矿物纤维。
A. 金属B. 高分子C. 无机非金属29. 如要求制品有较好的电讯性能,可选用树脂。
A. 环氧B. 聚酯C. 丁苯30. 手糊作业需戴何种劳保用品。
A. 橡胶手套B. 防毒口罩C. 以上两种五. 判断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Χ”)1. 在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时,温度低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固化剂的比例以提高固化速率。
(∨)2. 使用电钻在玻璃钢上钻孔时需要进行定位。
(∨ )3. 进行涂胶作业时可以不佩戴劳保用品。
(Χ)4. 可以使用蜡制容器盛装树脂。
(Χ)5. 风电叶片制造一般采用真空灌注工艺。
(∨)6. 预浸料需在低温下储藏。
(∨)7.高处作业中上下时手中不得拿物件,不得随意向下投掷材料和工具。
(∨ )8.操作天车时不允许三个机构同时动作,一般也不得同时动主、付钩。
(∨ )9.吊运吊挂时吊挂绳之间的夹角宜小于120°,以免吊挂绳受力过大。
(∨ )10.不准依靠极限位置的限位器进行停车但可以利用打反车进行制动。
(Χ)11.电气检修作业的步骤和程序为:停电、验电、放电、挂接地线、装设遮拦、悬挂标志牌。
(∨)12. 手糊成型对环境湿度没有要求。
(Χ)13. 热固性塑料可以重复利用。
(Χ)14. 不饱和聚酯树脂促进剂和固化剂单独混合会有危险。
(∨)15. 聚酯树脂固化剂和促进剂用量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16. 当材料变更或气候变化时,应进行小样试验。
(∨)17. 胶衣粘度可通过加少量丙酮来调节。
(∨)18. 胶衣初凝,手感软而不黏时,可立即进行铺层。
(∨)19. 方格布手糊时含胶量一般在20%~30%。
(X)20. 为了提高产品的刚度,有时在产品中埋入加强筋。
(∨)21. 手糊作业时,操作环境需要通风。
(∨)22. 手糊制品挥发的苯乙烯对人体无害。
(X)23. 玻璃钢制品在脱模后还需一段时间继续固化。
(X)24.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基本上属于绝热材料。
(∨)25. 复合材料在湿态环境下,水分会扩散到材料内部,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26. 决定聚合物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分子内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27. 当复合材料不同组分表面带有异性电荷时,将发生静电吸引。
(∨)28. 在复合材料组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在界面上形成离子键结合。
(X)29. 胶衣喷涂时对喷枪喷射角度无要求。
(X)30. 手糊作业制品含胶量一般大于真空导入工艺制品。
(∨)六.绘图题1. 请画出气压法脱模示意图。
2. 请简要画出手工成型工艺流程图。
3. 634#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4,用乙二胺为固化剂,求每100克环氧树脂需加多少克乙二胺固化剂。
解:乙二胺分子量 M胺=60 含有4个活泼氢所以G=M胺/(n胺×环氧值)=60/(4×0.4)=37.5答:每100克环氧树脂需加6克乙二胺固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