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祖国的完全统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反对分裂,坚
持统一,
是中华民族自
古以来就有的
光荣传统。
炎帝陵——期盼祖国完全统一碑
第 二 节
Part one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
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 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利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第 三 节
Part one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 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
毛泽东曾严正地指出,台、 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 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 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邓小平:中国的统一是中 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 的愿望,一个半世纪嘛!从鸦 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 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 共同心愿,不是哪个党哪个派, 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
作出现矛盾。
1955年5月
周恩来提出解放台湾的两种可能: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并 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1958年8月 1958年10月
为粉碎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共产党提出“联蒋抵美”。 毛泽东提出:台湾如果回归中国,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
1978年12月
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 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一国两制”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牢牢坚
持这项基本国策,是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历史向人们昭示:中华民族统一 远多于分裂,统一定战胜分裂。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的
具体表现:
坚决维护民族 团结,反对分 裂卖国。 勇敢抵抗外来侵 略和压迫,捍卫 祖国的领土完整 和主权尊严。
古代历史画卷
为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
认识解决台湾 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对解决 问题、实现祖 国完全统一的 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 极端重要性, 心,把握建国50多年来我 学习掌握“和 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 平统一、一国 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 两制”构想在 新形势下的坚 “和平统一”的两个重要 持和发展。 历史过程; 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 形成确立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 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 的重大推动作用;
成果 展示
将领风采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多 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 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并顺 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 回归,有力地维护了祖 国的统一,使爱国主义 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 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和展 示。
成果 展示
香港回归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任务之一
把握两点
访尼 华克 松
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却通过所谓“与台湾关系 法”,并由美国总统签署生效 截至2000年底,在21年间美国向台湾出售的高性能武器的 军费交易有40多种,高达400多亿美元。仅在1994年至 2000年的短短六年间,台湾就从美国进口了高达150多亿美 元的武器装备,占同期世界军火销量的11%
我们今天所讲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广大人民的艰
苦奋斗,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维 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 用,作出重大贡献。
论对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论对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答: 1、首先,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加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与支持,用实际行动去参与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来。
2、其次,要积极思考、参与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相关工作中去,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自己的努力。
3、再者,应该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增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尊重,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中克服各民族之间的敌对感,消除分裂的威胁。
4、最后,要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自治区的发展情况,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来,为推动祖国完全统一做出自己努力。
浅谈祖国完全统一台湾问题

浅谈祖国完全统一台湾问题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从文天祥到岳飞,到郑成功,再到林则徐。
我们祖国统一的道路从来都不乏一些感天动地的英雄人物。
相信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字句如今在我们心中任然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而岳飞正是因为他的那种“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的浩然之气却引来了他后来的杀身之祸。
即使他再忠于当政者,可是当权者当政者却难容他。
大丈夫却遇上真小人最后被“莫须有”罪名残害!而提起郑成功,多数人只知道是收覆复台湾的那位。
真实的郑成功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抗清复明大业,而且在明朝最危急的时候,郑成功跨越海峡,打败了荷兰人,为明朝开辟了最后一块据地。
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样中华,留芳百世。
所以,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是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而又催人泪下的诗句!1949年4月,于右任先生随国民党去了台湾。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与日俱增。
在1962年1月24日他愤然写下了这一首无题哀歌,这首心灵悲歌有人名为《国殇》,也有人名其为《望大陆》。
这首诗的产生就是因为我们熟知的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2019-07-01【内容提要】1982年邓⼩平第⼀次明确提出了“⼀国两制”的概念.1、“⼀国两制”理论的基础依据 ,内容和意义,早⽇完成祖国统⼀,是中国各族⼈民的共同⼼愿。
【关键词】“⼀国两制”【正⽂】完成祖国统⼀⼤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邓⼩平同志提出的“⼀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的最佳⽅案,是邓⼩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同志为核⼼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实现祖国统⼀的伟⼤实践中,全⾯继承和发展了“和平统⼀、⼀国两制”的理论,并且把“⼀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变成现实,顺利地实现了⾹港、澳门的回归,并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体的⽅式和步骤,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国两制”和平统⼀祖国的伟⼤理论,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业创造了条件。
只有实现祖国统⼀,才能维护主权和国家领⼟完整,才有可能发展本国的经济、⽂化事业。
党的⼗⼀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邓⼩平集中全党智慧,逐步形成“⼀国两制”的构想。
1982年邓⼩平第⼀次明确提出了“⼀国两制”的概念。
“⼀国两制”是对⽭盾同⼀性原理的创造性运⽤。
“⼀国两制”产⽣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活⽅式长期不变。
“⼀国两制”构想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但⾸次贯彻落实是⾹港问题的解决。
台湾问题与⾹港、澳门问题是存在区别的。
港澳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中国和葡萄⽛之间的问题。
⽽台湾问题则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允许外国⼲涉,在实⾏“⼀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时,台湾可以享有更⼤⼀些的⾃主权,甚⾄可以保留⾃⼰的军队。
1、“⼀国两制”理论的基础和依据①、的和平统⼀祖国的思想是庖焕砺鄣乃枷肜丛础?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指出,中国⼈民有权⽤⼀切⽅式,包括不排除和平⽅式来解放台湾。
浅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

浅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中国这个大家庭不容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我们每个人的伟大愿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论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篇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摘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
近年以来,我国为了创造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于邻国挑衅常常只是口头谴责,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导致越来越多的周边小国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对于这些不识抬举的国家应当杀鸡祭猴,搓搓他们嚣张的气焰同时表明我国在关键时刻是可以放弃和平的发展的历史环境来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况且只要我们把战场挡在国家陆地领土之外,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是不大的,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打好这种局部战争。
关键字:台湾南海钓鱼岛统一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然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但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
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这种分离是政治军事上的分离文化、主权还是根连着根的。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国际上无可争辩的共识。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政治上,台湾一直是西方国家给大陆政府施压的筹码,也是也是影响国际舆论的焦点。
在主权管理上一直都是分裂状态国家没有统一没有一个最高的领导机构来领导整个中国限制了国家的发展进程。
在经济上,统一后两岸的关税可以减免台湾向大陆销售的商品销量也会大幅增加。
使台湾人赚到的钱更多,极大地推进了经济的竞争力。
加强两岸的企业合作商贸合作,教育,医疗等方面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陆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台湾与大陆统一有了强大的大陆做靠山,如果国际上出现如金融风暴、经济动荡等动荡局势也不用怕。
谈谈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看法和理解

谈谈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看法和理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当前,我国面临着一个严峻而复杂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实现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促进台湾同胞的福祉和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为解决国家统一的长远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
一国两制的实施是中国共产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创举。
它秉持了尊重历史和文化差异的原则,通过在香港、澳门实行高度自治,维护了这些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同时,一国两制为台湾同胞提供了一个实现和平统一的合理路径,对维护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进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历史使命。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综合实力。
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对于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看法和理解,我们应当深入分析,全面把握大是大非、全局和长远。
只有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才能看到一国两制的良好效果和祖国完全统一的现实需要。
我们要深入探索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创新,推动一国两制和祖国完全统一的建设。
本文将分析坚持一国两制的重要性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旨在加深人们对一国两制与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解,推动国家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整篇长文所采用的逻辑结构和段落布局。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有助于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通过概述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PPT课件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 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在考虑解决台湾 问题时,逐步形成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1)1978年11月—1981年8月:萌芽阶段
(2)1981年9月—1982年1月:正式提出阶段
(3)1982年12月——1985年3月:系统化、法制化阶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谢谢 谢谢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祖国的完全统一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秦王扫六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乱;汉武大帝在前人的
基础上开疆拓土,毕生致力于消灭匈奴;唐宗宋祖时期文化灿烂,唐诗宋词闻名世界;成吉思汗大开大合,横扫欧洲……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辉煌,以至于外界的一切都引不起她的兴趣,当英国意大利磨刀霍霍的开始工业革命,她还是在意兴阑珊,最终开始了中国近百年来最为耻辱的“鸦片战争”,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一统的大地终于割地四方……那么,现在,这头苏醒的狮子,她的首要任务便是——完成中国的完全统一。
●一、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个民族凭什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分裂的民族最终只会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从古至今不知
道有多少曾经辉煌一时的名族灰飞烟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民族的存亡一样适用,攻陷一座城池可能灭亡一个国家,泯灭一种文化才能消亡一个民族,而民族文化最容易消亡的时候便是民族分裂的时候,所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几千年来幅员辽阔的中原大地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纽带。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
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
而分裂则常常伴随着连续不断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痛苦;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斗争。
●历史表明,只有在我们国土完整的时候人民生活才能平安富足,国家才能兴盛,无论是威震周边的汉
武盛世,还是名传世界的大唐繁华,无一不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而战乱纷争的春秋战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五代十国,又给了我们无数关于国家分裂的危害的警示。
即使是在如今,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国家分裂造成人民痛苦的不少铁证。
南北朝鲜的分立其实早已预示了今天朝鲜半岛的南北炮口相向。
曾经提出国共两党跨江而治的李宗仁在看到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后也不无后怕的说:“如果美国人全力支持我,使得我得以沿长江和毛泽东划江而分裂中国,中国就会陷入像今天的朝鲜、德国、老挝、越南同样悲惨的局面了南部政府靠美国生存,而北部政府只能也只能仰苏联鼻息,除各树一帜,互相残杀外,二者都无法求得真正之独
●同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
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朝气蓬勃,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此外,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中国共产党
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党领导人民同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毛主席曾经指出,台湾等地必须收复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名世世代代的任务,不能因为任何困难而放弃
●港澳回归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
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党和政府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一国两制’的高度自治方法,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谐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各民族地区稳定繁荣的重要保障。
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祖国的振兴和发展,才保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人民的安康幸福。
●
●意义:
●洗刷了中国人民的屈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香港澳门
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这为祖国的统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尤其是回归这十多年来‘地区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这些事实更充分证明了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利于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时事热点
外交部回应“建设南海岛礁是为加强军事存在”
发稿时间:2015-05-27 05:58:21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青年网我要评论(32人参与) 2015年5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欧阳玉靖,就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进驻岛礁上的建设活动,接受了《中国日报》记者的书面采访。
以下是采访全文:
1.中方为什么进行岛礁建设?目的是什么?是否如外界所说旨在加强南海的军事存在?
答:中国在南沙进行的岛礁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驻守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更好地履行中方承担的相关国际责任和义务。
需要强调的是,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中国有权在相关岛礁上部署必要的军事防御设施。
但岛礁上的功能更多地还是为各类民事需求服务。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已与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承诺通过与有关当事国的谈判或协商和平解决分歧或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在南海问题上,中方始终致力于同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同时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两岸
的中国人都有责任结束两岸敌对的历史,力促两岸进行和平磋商,顺利解决台湾问题,竭力避免
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的局面,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
生存和发展环境。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
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的坚
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共两制的方针,努力维护祖国的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为祖国的完全统
一做出积极的努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两岸的中华同胞,可以克服所有的交流障碍,缔造真
正意义上的中华一家亲,共同实现我们全民族的中国梦!这一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