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共用单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共用单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共用单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共享单车是近年来城市交通新兴的出行方式,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环保的出行选择。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使用共享单车,不用再担心停车问题和交通拥堵,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共享单车作为日常出行的首选工具。

共享单车的发展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从需求影响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城市交通环境城市交通环境是影响共享单车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需要一种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来规避交通拥堵。

共享单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让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城市交通环境的恶化会促使人们对共享单车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也是影响共享单车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共享单车的需求也越高。

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人们的出行需求集中,对出行工具的便利性要求也更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共享单车的出现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相反,人口密度较小的地方,共享单车的需求可能会相对较低。

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影响共享单车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合理设置共享单车停车点和骑行道能够提高共享单车的覆盖面和使用率,而且也能够提高人们对共享单车的使用信心。

相反,城市规划不合理的地方可能会导致共享单车需求较低,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四、经济水平五、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也是影响共享单车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的相关政策能够对共享单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政府出台相关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政策,可以提高共享单车的普及率和使用率。

相反,政府对共享单车的管理不力,可能会导致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问题,从而降低人们对共享单车的需求。

城市交通环境、人口密度、城市规划、经济水平和政策支持是影响共享单车需求的重要因素。

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教学文稿

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教学文稿

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姜宝山关菲刘圣来源:《科学与管理》2019年第03期摘要:基于期望确认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共享单车自身特点,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依据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为研究方法,使用Amos 21.0软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证实:用户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有用性;体验价值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体验价值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均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且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看,用户满意度大于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影响的程度。

关键词:共享单车;持续使用意愿;信任;体验价值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D01:10.3969/j .issn.1003-8256.2019.03.0060 引言共享单车作为近几年的新兴交通工具,在国内迅速发展。

其在出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方便快捷、健康骑行、廉价租金等;在衔接其他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1]。

根据201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超过1.06亿,使用共享单车出行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从经营实践来看,共享单车企业运营并不顺利。

单车损坏丢失、满意度不高、使用率低等情况反复出现,已有多家企业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目前,学者们对共享单车研究主要集中在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展望、盈利模式探索和协同治理分析等方面。

关于共享单车用户满意度和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且缺乏对用户使用持续性的相关研究。

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很多用户在初次尝试使用共享单车之后便不再使用,这种现象的存在阻碍了共享单车业务的顺利发展。

对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可以使企业能清楚认识共享单车、平台及其用户特点,有针对性做出提高满意度的决策,进而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大学生校园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校园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生学校园地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探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交通工具在高校学校园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究高校生学校园地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学校园地共享单车的使用率和提供优质的学校园地出行服务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探究方法,本探究发现了多个因素对高校生学校园地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的影响,包括便利性、经济性、环境意识、个人偏好等。

探究结果可以为共享单车运营商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共享单车在高校学校园地中的使用率,增进可持续出行。

关键词:共享单车,高校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问卷调查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校学校园地成为了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高校生的数量增多,学校园地内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上下学拥挤的问题,共享单车逐渐进入了高校学校园地。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方式,可以解决高校生的出行问题,并且具有环保、低碳的特点。

因此,共享单车在高校学校园地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应用。

然而,尽管共享单车在学校园地中广泛存在,但其使用率并不如人们预期的高。

有浩繁同砚表示虽然他们知道有共享单车,但并不屡屡使用。

因此,了解高校生学校园地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是分外有必要的。

2. 探究方法本探究接受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设计问卷并在高校学校园地中进行发放,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背景信息、交通方式选择偏好、对共享单车的态度和使用意愿等方面。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可以探究出高校生学校园地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3. 探究结果依据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本探究得出了以下结果:3.1 便利性是影响高校生学校园地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便利性包括共享单车的数量、分布和使用流程的简便性等。

探究发现,越是便利使用的共享单车,高校生的使用意愿越高。

3.2 经济性也是影响高校生学校园地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共享单车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共享单车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共享单车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方案:共享单车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 研究背景和目的共享单车作为一种便捷、环保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在许多城市迅速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

针对共享单车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优化共享单车运营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减少不良行为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共享单车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方法和方案2.1 方案制定2.1.1 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某一特定城市的共享单车使用者作为研究对象。

2.1.2 制定问卷调查:设计用于采集共享单车使用情况和影响因素的问卷,包括个人信息、出行频率、出行距离、使用动机、使用习惯、遇到的问题等内容。

确保问卷内容科学、客观,并保证问卷可被广泛接受与回答。

2.1.3 确定样本规模:根据研究目的和可行性确定调查样本规模。

2.1.4 确定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线下问卷调查,并结合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覆盖更多的受访者。

2.2 方案实施2.2.1 调查策略:在确定好调查样本规模后,采取多个调查点位(例如公园、商业中心、学校等),在不同时间段开展问卷调查,以保证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2.2.2 调查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对调查员进行培训,保证问卷调查流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2.3 数据采集:调查员根据制定的调查策略和调查问卷,对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数据分析3.1 数据整理与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包括数据录入和数据质量检查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使用频率、出行距离的平均值、标准差,以及使用动机和使用习惯的占比等。

3.3 因果关系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探究共享单车使用情况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使用频率与个人信息、使用动机的相关性。

4. 创新和发展4.1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建立共享单车使用模型,深入挖掘不同影响因素对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影响路径,并提出提高使用频率、解决共享单车使用问题的新观点和方法。

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在感知风险-感知价值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从使用态度、主观规范、信任、感知风险、感知收益五个方面分析了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

使用调查问卷获取了武汉市用户的数据,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检验,研究结果对促进共享单车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共享单车;使用意愿;计划行为理论;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框架1 引言共享经济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发展势头良好,根据2018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

从共享经济下交通出行领域的共享单车发展来看,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享单车投放量超过2300万辆,注册用户接近4亿人,累计订单量超过115亿单。

共享单车的出现引发了公众参与绿色出行的热潮,尤其是在武汉市,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拥堵,对环境保护也有所助力。

本研究通过构建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探讨影响用户使用共享单车意愿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用户更积极的使用共享单车。

为引导交通出行方式,和培养用户绿色出行理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理论基础2.1 计划行为理论Ajzen提出计划行为理论,研究表明,个体的行为受到个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

而个体的态度、个体的主观规范和个体感知行为控制则会通过影响个体行为意向,从而间接的影响个体的最终行为。

罗长利等(2015)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研究了感知收益、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用户使用余额宝意愿的正向影响。

余额宝是共享经济下金融领域的产物,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下交通出行领域的产物,在其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上,可以进行引申。

在本研究的模型构建中纳入感知收益、主观规范、使用态度作为影响因素进一步发掘。

2.2 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框架感知风险-收益(BRA)模型表明,用户的行为都是在经过权衡风险和收益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

共享单车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共享单车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共享单车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共享单车服务的满意度是指顾客对使用共享单车服务的整体满意程度。

影响共享单车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便利性:共享单车服务的便捷程度是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顾客希望共享单车服务能够方便地提供给他们出行的选择,无论是在工作日还是周末,都能随时找到共享单车,并可以方便地使用。

2. 运营范围:共享单车的运营范围也会影响顾客的满意度。

如果运营范围较大,顾客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就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如果运营范围较小,则有可能导致顾客无法在需要时找到共享单车,影响满意度。

3. 车况:共享单车的车况也是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顾客希望能够使用到车况良好的共享单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其他不便之处。

4. 价格:共享单车的价格也会影响顾客的满意度。

如果共享单车的价格合理,与其他出行方式相比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那么顾客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共享单车,提高满意度。

5. 用户体验:共享单车公司能否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也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

共享单车的App是否用户友好,是否有良好的定位和导航功能,是否提供良好的客服服务等。

6. 安全性:顾客对共享单车的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共享单车公司应该确保共享单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比如车辆的安全性能、安全驾驶员的培训等,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共享单车顾客满意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便利性、运营范围、车况、价格、用户体验、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等。

共享单车公司应该积极关注和改善这些因素,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增强竞争力。

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姜宝山关菲刘圣来源:《科学与管理》2019年第03期摘要:基于期望确认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共享单车自身特点,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依据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为研究方法,使用Amos 21.0软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证实:用户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有用性;体验价值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体验价值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均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且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看,用户满意度大于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影响的程度。

关键词:共享单车;持续使用意愿;信任;体验价值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D01:10.3969/j .issn.1003-8256.2019.03.0060 引言共享单车作为近几年的新兴交通工具,在国内迅速发展。

其在出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方便快捷、健康骑行、廉价租金等;在衔接其他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1]。

根据201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超过1.06亿,使用共享单车出行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从经营实践来看,共享单车企业运营并不顺利。

单车损坏丢失、满意度不高、使用率低等情况反复出现,已有多家企业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目前,学者们对共享单车研究主要集中在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展望、盈利模式探索和协同治理分析等方面。

关于共享单车用户满意度和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且缺乏对用户使用持续性的相关研究。

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很多用户在初次尝试使用共享单车之后便不再使用,这种现象的存在阻碍了共享单车业务的顺利发展。

对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可以使企业能清楚认识共享单车、平台及其用户特点,有针对性做出提高满意度的决策,进而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基于感知价值用户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感知价值用户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1期67㊀基金项目: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共享单车消费者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1710378309)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甜(1996-),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苏成成(1996-),男,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基于感知价值用户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李㊀甜㊀苏成成(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㊀要: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兴起,新型的共享经济产品-共享单车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基于用户的感知价值视角,探究影响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的驱动因素,为共享单车行业更好地发展提供相关营销建议.关键词:共享单车;使用意愿;感知价值中图分类号:F 4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8.11.0331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2014年共享单车开始出现.在2015年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所熟知,并且由此一发不可收拾.2016年是共享单车的 狂欢 之刚年,在各路资本的增持和媒体的大肆曝光渲染之下,数十家共享单车企业在这一年成立,共享单车开始风靡全国.到了2017年下半年,共享单车行业明显进入了蛰伏期,以往的井喷现象一去不复返,繁华不在㊁难免衰败.仅仅从2017年宣告停运的企业名单来看,共享单车的疲软已经人尽皆知.仅在2017年,就有多家共享单车宣告破产死亡,这其中就包括悟空单车㊁叮叮单车和小蓝单车,这三家企业分别在今年6月㊁8月和11月宣布关闭,2017年共享单车的泡沫化现象已尤为严重.继2016共享单车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到如今出现日益倾颓的态势.究其原因是国内的共享单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共享单车风靡的这两年,各大企业都在进行野蛮式的扩张以争夺市场,而对于用户究竟关心哪些方面,哪些因素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都没有清晰的认知,通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上截至目前共有3764篇有关 共享单车 的文章,而只有4篇是关于 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 ,说明这方面的专业研究比较少,然而这一问题会关系到共享单车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主要基于感知价值的视角,通过了解用户的价值感知和内在需求,希望能从用户的角度研究进而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营销建议.2㊀感知价值理论2.1㊀感知价值D r u c k e r 在1954年提出用户购买和消费的绝不是产品,而是价值.Z e i t h a m l 在1988年将感知价值定义为用户所能感知到的价值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其核心是感知利得(P e r c e i v e dB e n e f i t s)与感知利失(P e r c e i v e d S a c r i f i e s )之间的权衡.P a r a s u r a m a n 在1997年提出用户感知价值对用户重购意向具有最强的预测能力,将感知价值划分为产品质量㊁服务质量㊁价格因素三个维度.S w e e n e y 在2001年提出感知价值包括质量价值㊁情感价值㊁价格价值㊁社会价值.白长虹在2001年将感知价值划分为服务质量㊁品牌价值㊁顾客关系㊁系统组织学习.关于感知价值的划分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此外还有很多观点并未全部列举.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同感知价值主要由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两大部分构成,只是具体的内容需要根据不同情境进行细致划分.2.2㊀共享单车下用户的感知价值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结合共享单车本身的特点,本文将共享单车下感知价值的驱动因素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便利性感知㊁娱乐性感知㊁产品质量感知㊁环保效应感知;财务风险感知,隐私风险感知.3㊀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3.1㊀问卷设计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所要研究的主题,自主设计问卷,利用S P S S A U 软件,通过信度效度检验等统计方法严格控制问卷的质量.此问卷主要包括共享单车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使用单车的具体情况以及用户在使用单车过程中的实际主观感受三个方面,其中重点是第三部分即用户的实际主观感受,通过探究共享单车便利性感知㊁娱乐性感知㊁产品质量感知,环保效应感知,财务风险感知,隐私风险感知六个维度是否会影响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意愿,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为共享单车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营销建议.3.2㊀描述性统计分析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的填写:本次网络问卷有效填写人数为404人,其中男性的比例为59.4%,女性为40.6%,年龄主要介于19~34的年轻群体,在填写的人群中所受教育程度以本科教育为主,占据74 3%,填写的人群中主要有学生,企业员工等.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1期68㊀㊀问卷的第二部分是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此次调查中,有79.2%的填写者使用过共享单车,20.8%并未使用过单车,在使用过单车的群体中有七成的用户一周使用1~2次,少数集中在3~4次和5次以上.就使用过的共享单车种类来说,67.5%使用过摩拜单车,82.5%使用过o f o 单车,15%使用过h e l l o b i k e ,其他品牌单车仅有少量使用者,就用户使用过的感受以及其偏爱程度而言,52.5%的用户偏向于使用摩拜单车,62.5%的用户偏向于使用o f o 单车,5%的用户偏向于使用h e l l o b i k e.问卷的第三部分是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后的实际心理感受.通过对此部分的变量均值与标准差进行分析,共享单车便利性的感知,娱乐性的感知,产品质量的感知,环保效应感知,财务风险以及隐私风险的均值大于标准差,这表明各变量并无显著性差异,数据符合统计要求.从调查结果可知,七成以上用户认同共享单车的能够给自己的出行带来便利且熟练使用共享单车A P P 很简单;59.4%用户认为共享单车可以增添自己的生活乐趣;八成以上的用户认为使用共享单车有益于环境保护;44.6%的用户赞同共享单车质量问题堪忧的说法;56.4%的用户认为押金收取得比较高,47.4%的用户担心押金不能及时退回的问题,对于骑行的价格普遍可以接受;六成以上的用户担心自己注册时的信息遭到不法使用和泄露的问题.3.3㊀研究结论(1)共享单车用户群体年轻化,80后,90后,甚至00后开始成为这个行业的核心消费群体.该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对于新兴事物有着强烈的使用兴趣.(2)在已经使用过共享单车的群体中,绝大多数用户使用过摩拜和o f o 单车,单车市场可以说几乎被这两大巨头所瓜分,但是其他各单车也均有市场,尽管所占份额可能很少.从用户的偏爱程度来看,其比例相比使用率均有所下降.这说明共享单车存在着用户流失的风险,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共享单车如果想要长久存在于市场而不是昙花一现,就必须重视用户的使用感受.(3)根据此次填写问卷的群体反馈的结果,结合数据分析能够表明基于上文所提及的便利性的感知,娱乐性的感知,环保效应,产品质量的感知,财务风险以及隐私风险感知确实在一定程度会影响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意愿.多数用户群体在使用单车的过程中都能真切的感知到共享单车所给予的便利性,娱乐性以及环保效应的价值,此外共享单车的质量问题,财务和隐私上的风险也是多数用户在使用中予以担心的症结所在.4㊀营销建议目前,国内的共享单车行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截至2017年下半年就有几家单车企业出现破产倒闭,人去楼空的骇闻,严重的损害了用户的利益.鉴于本次研究结果,共享单车企业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就必须了解用户的价值感知和内在需求,提高共享单车给用户所带来的便利性㊁娱乐性㊁产品质量和环保效应的价值感知,降低财务风险和隐私风险给用户带来的利益损失.针对我国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营销建议:(1)优化运营技术及单车质量,改善用户体验.共享单车能够出现主要的原因是其解决了 最后一公里 的出行问题,对于如何使其更为便利,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这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共享单车本身以及共享单车A P P ,小程序等.线上应当要改良技术层面问题,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能够更安全快捷的使用A P P ,小程序等.线下即共享单车本身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对于共享单车质量并不满意,因此企业一方面应尽量研发更加牢固的单车,另一方面对于损坏的单车应尽快处理以免造成使用上的不便.(2)挖掘用户潜在需求点,进行多样化营销.本文的调查表明也有近七成的用户认为使用单车可以增加生活趣味,鉴于此共享单车企业应当注重挖掘用户的这一潜在需求点,比如在节假日推出多人骑行的优惠活动,来鼓励情侣骑行游玩;组织一些比赛,来号召更多的年轻群体参与,享受比赛竞技的乐趣等,让用户不再仅仅将共享单车当作短途出行的工具,而是能够在骑行中去体验到生活的趣味性.(3)深化用户的环保理念,进行多方位宣传.共享单车响应了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的环保理念,为了让更多用户通过使用单车来践行这一理念,共享单车企业要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比如要注重社交媒体的营运,可以定期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来推行骑行共享单车享受绿色环保的概念用来吸引群体;另外可以邀请各个领域的明星来参与共享单车骑行的活动,利用明星效应来倡导更多的群体来骑行共享单车,响应 绿色环保,从我做起 的号召.(4)完善资金保障系统,消除用户顾虑.押金问题一直是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一大隐患,尤其是最近多家共享单车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的风波愈演愈烈,因此企业应该对押金的收取和使用做出更为慎重的决定.企业对于用户的押金去向最好需要做到透明化,定期公布企业的有关经营状况,实行用户押金的第三方托管等;政府也需要健全法律法规来引导共享单车行业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消除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顾虑,进而增强用户的使用意愿.参考文献[1]叶云.基于感知价值的用户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2.[2]张俊英.用户对o f o 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3]宋子晔,张雪冰.基于S WO T 分析的城市共享单车营销策略研究 以o f o 共享单车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12):38G39.[4]王占坡.共享单车的营销学启示[J ].中国市场,2017,(16):126G1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在感知风险-感知价值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从使用态度、主观规范、信任、感知风险、感知收益五个方面分析了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

使用调查问卷获取了武汉市用户的数据,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检验,研究结果对促进共享单车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共享单车;使用意愿;计划行为理论;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框架1 引言共享经济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发展势头良好,根据2018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

从共享经济下交通出行领域的共享单车发展来看,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享单车投放量超过2300万辆,注册用户接近4亿人,累计订单量超过115亿单。

共享单车的出现引发了公众参与绿色出行的热潮,尤其是在武汉市,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拥堵,对环境保护也有所助力。

本研究通过构建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探讨影响用户使用共享单车意愿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用户更积极的使用共享单车。

为引导交通出行方式,和培养用户绿色出行理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理论基础2.1 计划行为理论Ajzen提出计划行为理论,研究表明,个体的行为受到个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

而个体的态度、个体的主观规范和个体感知行为控制则会通过影响个体行为意向,从而间接的影响个体的最终行为。

罗长利等(2015)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研究了感知收益、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用户使用余额宝意愿的正向影响。

余额宝是共享经济下金融领域的产物,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下交通出行领域的产物,在其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上,可以进行引申。

在本研究的模型构建中纳入感知收益、主观规范、使用态度作为影响因素进一步发掘。

2.2 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框架感知风险-收益(BRA)模型表明,用户的行为都是在经过权衡风险和收益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

同时用户感受到的风险和收益会受到用户态度、信任等因素的影响。

张应语等(2015)基于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框架,研究了信任、总体态度对感知收益的正向影响,对感知风险的负向影响,以及感知收益对用户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用户购买意愿的负向影响。

使用共享单车可以看作是对服务的购买,因此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以由用户网购意愿影响因素引申而来。

在本研究的模型构建中纳入感知风险、信任作为影响因素进一步发掘。

3 研究模型与假设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框架的相关研究,本文将使用态度、主观规范、信任、感知风险、感知收益作为影响用户对共享汽车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

在研究之前,根据这些理论提出一些相关的假设。

3.1 使用态度因素用户的使用态度对感知收益、感知风险和用户的使用意愿有很大的影响。

当用户的态度积极的时候,用户能更加容易的感知到自身所获得的收益,用户能更难的感觉到自身所承担的风险,用户更加愿意使用共享单车。

因此,本研究作出下列假设。

假设1(H1):用户的使用态度对感知收益有正面影响。

假设2(H2):用户的使用态度对感知风险有负面影响。

假設3(H3):用户的使用态度对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有正面影响。

3.2 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是指个体感知到周围群体希望其去产生某种行为的程度。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下交通出行领域的新兴产物。

在使用共享单车这一行为上,很多个体很大概率上都是被周围群体带动。

因此,本研究作出下列假设。

假设4(H4):主观规范对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有正面影响。

3.3 信任因素信任对于共享单车用户的使用意愿有较大影响。

当用户信任共享单车企业时,会倾向于使用该企业的共享单车。

同时,当用户信任共享单车时,对自身感知到的收益会更加敏感,增加收益的感知。

相反会更少感知到自身承担的风险。

本研究作出下列假设。

假设5(H5):用户的信任对感知收益有正面影响。

假设6(H6):用户的信任对感知风险有负面影响。

假设7(H7):用户的信任对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有正面影响。

3.4 感知风险因素有些学者对感知风险的维度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时间风险、经济风险、心理风险、安全风险、社会风险、身体风险。

结合共享单车的实际,需要考虑的是经济风险和安全风险。

许多共享单车企业在用户使用共享单车时都收取了一定的押金,一旦企业破产,用户就会面临着押金无法收回的损失。

另外,共享单车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交通路况和共享单车本身的质量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当用户感知到使用共享单车可能会存在的风险时,可能就不会选择去使用共享单车。

本研究作出下列假设。

假设8(H8):用户的感知风险对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有负面影响。

3.5 感知收益因素共享单车以其方便可取,绿色环保的特点为用户所喜爱。

当用户在某个行为中感知到了这项行为带来的收益时,会倾向于再次产生该行为。

即共享单车用户感知到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时,会促使用户产生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和行为。

因此,本研究作出下列假设。

假设9(H9):用户的感知收益对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有正面影响。

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本研究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4 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本研究以调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对上述建立的模型假设进行检验。

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

1表示强烈不同意,5表示强烈同意。

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参考国内外研究中比较成熟的测量标准,并结合共享单车特性进行细微的修改和扩展。

在问卷编制过程中还经过了前期的访谈调研和后期的专家意见修改,最后确定的问卷共有18个题项。

量表的题项见表1。

将问卷通过网络渠道在武汉市内对共享单车用户进行发放并收集数据,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获得有效问卷230份。

5 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5.1 信度和效度检验为了检验上述所确定量表的测量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本研究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Cronbach’s Alpha 信度系数作为衡量指标来检验量表的信度。

一般来说信度在0.7以上,量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就可以保证。

上述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见表2。

表中结果都大于0.7,该量表通过了信度检验。

仍旧使用spss22.0对量表进行效度检验。

看上述量表是否可以很好的反应将调查的问题来达到研究目的。

效度检验结果见表3。

各变量的KMO值都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说明测量模型中各个变量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5.2 模型检验在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本研究利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验证,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路径分析。

通过路径分析,通过对模型进行路径关系分析,根据路径系数结果对假设的变量关系进行验证。

假设检验结果、路径系数结果及变量间的显著性关系如表4所示。

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值和标准如表4所示。

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假设通过了检验。

6 模型结果讨论及建议由上述分析可知,理论模型中的9个假设均通过了模型检验。

使用态度因素对共享单车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同时使用态度对感知收益有正向影响,对感知风险有负向影响。

这说明积极的使用态度有利于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提高用户感知收益,降低用户感知风险。

武汉市政府可以从政策法规方面着手,给用户一个积极的环境,正面的宣传和倡导也能提高用户的积极性,从而产生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

主观规范因素对共享单车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

当新兴事物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采取的是观望的态度,但是当周围有人对他产生影响时,这些人的行为也会随之变化。

共享单车企业可以采用免费试骑的方式,带动一部分人产生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再借由口碑效应进行宣传,从而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意愿。

信任因素对共享单车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

同时信任对感知收益有正向影响,对感知风险有负向影响。

这说明共享单车平台的信任度有利于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提高用户感知收益,降低用户感知风险。

共享单车企业应当从自身出发,提升自己的信任度,加强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信任。

确保每一次都给用户带来优质的体验,提升用户信任,促进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发生。

感知风险因素对共享单车用户的使用意愿有负向的影响。

共享单车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用户的感知风险来提升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意愿。

共享单车企业可以为用户购买安全险,给用户以安全保障。

同时,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

在押金收取方面,可以考虑接入阿里的芝麻信用数据,采取零押金的方式,免除用户押金难退的担忧。

感知收益因素对共享单车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

共享单车企业可以通过给用户提供更大的收益来提升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意愿。

在使用成本方面,共享单车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使用费用来吸引用户。

在服务方面,企业应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使用算法进行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地点和时间的预测,进行合理的单车投放和回收,保证用户能方便快速的使用共享单车。

7 结论本研究在感知风险-感知收益的基础上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将使用态度因素、主观规范因素、信任因素、感知风险因素、感知收益因素结合在一起,构建了用户共享单车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研究發现使用态度因素、主观规范因素、信任因素、感知收益因素对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感知风险因素对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意愿产生了负向的影响。

使用态度因素、信任因素对感知收益有正向影响,对感知风险因素有负向影响。

在此结果基础上,本研究对共享单车企业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除了上述分析的五个因素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影响用户使用共享单车意愿的因素。

例如,共享单车自身的因素,共享单车平台的因素等。

而且本研究并未深入挖掘这些影响是否还与不同群组相关。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的规模,对调查的群组进一步划分,对共享单车企业在面对不同群体时采取不同的用户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1]中国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R].北京:2018.[2]罗长利,朱小栋.基于TAM/TPB和感知风险的余额宝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02):143-149.[3]Ueland ,Gunnlaugsdottir H,Holm F,et al.State of the art in benefit-risk analysis:consumer perception[J].Food & Chemical Toxic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for the British Industrial B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12,50(1):67.[4]张应语,张梦佳,王强,任莹,马阳光,马爽,邵伟,尹世久,石忠国.基于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框架的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购买意愿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06):128-138.[5]Pan Y,Zinkhan G M.Exploring the impact of online privacy disclosures on consumer trust[J].Journal of Retailing,2006,82(4):331-338.[6]李小妹,贠晓哲,王海燕.消费者感知风险与信任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17,(32):61-63.[7]井淼,周颖,吕巍.互联网购物环境下的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04):607-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