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北京理工大学

合集下载

柴油机燃油喷射喷油泵

柴油机燃油喷射喷油泵
一. 传统喷油泵的缺点(柱塞式、转子分配式) 二. P型泵与单体泵 三. 泵喷嘴 四. P-T燃油供油系统 五. 高压共轨供油系统
目的与要求:
1. 各种泵的工作原理、特点、优缺点 2. 喷油泵改进、发展的思路
一 传统喷油泵的缺点
供油系统向高喷压、喷油规律可控 的方向发展。
传统喷油泵要获得非常高的喷油压 力难度很大; 传统喷油泵喷油压力会随n、负荷发 生难以控制的变化; 传统喷油泵喷油量随转速的变化趋 势差(速度特性)。
3= 针阀弹簧
4=
轴针
5= 高压腔
轴针弹簧的预紧力300 bar 燃油的压力可能达到2050bar
喷射过程 5
主喷射结束
1= 油泵柱塞
2= 塞
5= 燃油进油管
6=
轴针
7= 电磁阀弹簧
泵喷嘴
可控喷油规律
电控泵喷嘴、 电控单体泵等 可以控制并得 到理想的喷油 率。
四 PT 喷油器
目的: 柱塞与针 阀功能合 二为一。
PT 喷油器
共轨供油系统
高压共轨系统
共轨供油系统 The Common Rail
System
共轨供油 系统 The
Common Rail
System
电液控制 喷油器
增压式共轨系统
高压共轨式电控喷射系统的优点
①高喷压>200MPa; ②喷压独立于发动机转速; ③可预喷和后喷,调节喷油率的形状,实现理 想喷油规律; ④喷油定时和喷油量可控; ⑤喷油特性好、排放、噪声、经济性好; ⑥可靠性好,适应性强,可以在新老发动机上 使用。
c. 出油阀工作原理
油腔内压力↗>弹力→开 ←压力已经较大;
油腔压力↘<弹力→关← 压力依然大→喷油器关闭不可靠 →二次喷射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017-06-14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李明诚,《电控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20111、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简介它是由燃油泵把高压油输送到公共的、具有较大容积的配油管――油轨内,将高压油蓄积起来,再通过高压油管输送到喷油器,即把多个喷油器,并联在公共油轨上。

在公共油轨上,设置了油压传感器、限压阀和流量限制器。

由于微电脑对油轨内的燃油压力实施精确控制,燃油系统供油压力因柴油机转速变化所产生的波动明显减小(这是传统柴油机的一大缺陷),喷油量的大小仅取决于喷油器电磁阀开启时间的长短。

特点:①、将燃油压力的产生与喷射过程完全分开,燃油压力的建立与喷油过程无关。

燃油从喷油器喷出以后,油轨内的油压几乎不变;②、燃油压力、喷油过程和喷油持续时间由微电脑控制,不受柴油机负荷和转速的影响;③、喷油定时与喷油计量分开控制,可以自由地调整每个气缸的喷油量和喷射起始角。

2、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基本结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包括燃油箱、输油泵、燃油滤清器、油水分离器、高低压油管、高压油泵、带调压阀的燃油共轨组件、高速电磁阀式喷油器、预热装置及各种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等装置。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低压供油部分包括:燃油箱(带有滤网、油位显示器、油量报警器)、输油泵、燃油滤清器、低压油管以及回油管等;共轨喷射系统的'高压供油部分包括:带调压阀的高压油泵、燃油共轨组件(带共轨压力传感器)以及电磁阀式喷油器等。

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控制单元接收曲轴转速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针阀行程传感器等检测到的实时工况信息,再根据ECU内部预先设置和存储的控制程序和参数或图谱,经过数据运算和逻辑判断,确定适合柴油机当时工况的控制参数,并将这些参数转变为电信号,输送给相应的执行器,执行元件根据ECU的指令,灵活改变喷油器电磁阀开闭的时刻或开关的开或闭,使气缸的燃烧过程适应柴油机各种工况变化的需要,从而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柴油机输出功率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污的目的。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
形,从而产生一种线性位移。逆压电效应就成为了压电共轨喷油系统的技术基 础。
CRS压电喷油器——工作过程
压电执行器在非工作状态时处于原始 位置,伺服阀关闭,高压范围和低压 范围相互隔断。
液压接杆补偿可能存在间隙(例如由于 热膨胀所引起的) ,喷嘴借助于紧挨着 控制室的共轨压力保持关闭状态。
压电执行器起作用时就将伺服阀打开, 从而使控制室中的压力降低,喷嘴开 启。若伺服阀关闭,控制室中的压力 随之增大,喷嘴针阀也随之关闭。
Caterpiller公司HEUI系统
电磁线圈断电,控制滑阀在弹 簧作用下位于下部,液压喷油 器增压活塞上部油腔与共轨管
内液压隔绝,与液压喷油器上 部泄压油道接通,增压活塞和 柱塞在回位弹簧作用下上行, 燃油进入柱塞腔内、喷油器在 针阀弹簧作用下关闭,停止喷 油;
电磁线圈通电,控制滑阀位 于上部,增压活塞上部与共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发展
三个里程碑
? 20年代-机械泵供油 ? 50年代-增压 ? 80年代-电控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发展
? ①位置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 (保留原喷油泵中的齿条、滑套、柱塞上 的斜槽等控制油量的机械传动机构,只对 齿条或滑套的运动位置予以电子控制)
高压共轨系统分类
美国BKM公司的Servojet系统(中压共轨) 蓄压式 美国 Caterpiller 公司 HEUI 系统(中压共轨)液压式 日本电装公司的 ECD-U2系统 (高压共轨) 德国BOSCHCR 系统(高压共轨) 意大利 Fiat 集团 Unijet 喷油系统
BKM公司Servojet系统
虚线:最小喷 油脉宽的情况
控制压力下降 呈两段,是由 于控制阀的液 力效应引起的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原理与发展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原理与发展
安 装 式 和 油 箱 安 装 式 两 种 。油 管 安 装 式输油泵串联在油箱与燃油滤清器 之间的低压管路中; 油箱安装式输油 泵安装在油箱底部的专用支架上, 其 总 成 通 常 还 包 括 吸 油 滤 网 、油 位 传 感 器以及与外部连接的电气和液压接 头。
齿轮输油泵由发动机通过机械 装置驱动, 为了在发动机第一次起动 或燃油箱放空后排除燃油系统中的 空气, 需在齿轮泵或低压管路上配备 手动油泵。
③电控喷油器: 电控喷油器是高
阀球阀 5 关闭控制室顶部的回油量
压共轨燃油系统中最关键和最复杂
孔 6, 高压油轨的燃油压力通过量孔
的部件, 它通过高压油管与共轨管相
7 作用在针阀控制柱塞 9 上, 使喷嘴
连, 主要由一个喷油器和一个电磁阀
关闭; 电磁阀通电时, 量孔 6 被打开,
构 成 。ECU 使 电 磁 阀 通 电 后 喷 油 器
一、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基 本组成
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 要 由 电 控 单 元( ECU) 、高 压 油 泵 、共 轨 管 、电 控 喷 油 器 以 及 各 种 传 感 器 等 组成( 见图 1) 。输油泵( 低压油泵) 将 燃油输入高压油泵, 高压油泵将燃油 加压后送入高压油轨( 高压油轨中的 压力由 ECU 根据油轨压力传感器测 量的油轨压力以及预设值进行调 节) , 高压油轨内的燃油经过高压油 管 进 入 喷 油 器 ; ECU 根 据 柴 油 机 的 运行状态, 由预设程序确定合适的喷 油定时和喷油量, 以控制喷油器的喷 油起始时刻和持续时间, 操纵电液控 制的喷油器将燃油喷入气缸内。
电动机为永磁式直流电动机, 电 动 机 的 供 电 由 ECU 通 过 继 电 器 控 制, 发动机起动时即开始工作, 其转 速( 泵油量) 不受发动机转速的影响。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一个电动调节器来实现调节的,这就能实现导向叶片的准确定位,从而达到 最佳的增压压力。另外控制单元还根据进气管压力传感器、进气管温度传感 器和海拔传感器等信号确定增压压力控制电信号,传给增压压力控制阀。增 压压力控制阀把电信号转化成真空度信号,传给废气涡轮增压器上的增压压 力调节阀,控制增压压力沿理想的特性曲线运行。
第六节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二、高压共轨柴油喷射系统的主要特点 (1)喷油正时与燃油计量完全分开,喷油压力和喷油过程由控制单元 适时控制; (2)可依据发动机工作状况去调整各缸喷油压力,喷油始点、持续时 间,从而追求喷油的最佳控制点; (3)能实现很高的喷油压力,可以实现预喷射、调节喷油速率、喷油 形状、实现理想喷油规律; (4)有良好的喷油特性,可优化燃烧过程,使发动机油耗、烟度、噪 声和排放性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并有利于发动机转矩特性; (5)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可在所有新老发动机上使用。
第六节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一、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的组成和基本作用
高压共轨又称电喷柴油发动机,即为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及 排放的电喷柴油机。电喷柴油发动机的喷射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单 元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其任务是对喷油系统进行电子控制,实 现对喷油量以及喷油定时随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高压油泵、带调压阀的共轨油管、高压油管、 带高速电磁阀的喷油器、控制单元以及发动机转速、加速踏板位置、 喷油时刻、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燃油温度、冷却液温度等各种传感 器组成。
第六节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7、尾气净化装置 (2)主动式氮氧催化转换器
第六节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7、尾气净化装置 (2)主动式氮氧催化转换器
在发动机起动后数分钟,DeNox-催化净化器达到其正常工作温度 (180℃的废气温度)。这个温度信息由废气温度传感器4-G648(在 DeNox-催化净化器的上游)传给发动机控制单元J623。温度超过这个数值 后就可以喷射还原剂了。还原剂喷入很热的废气气流中后,水分首先汽化。 接着发生热解作用,尿素分解成异氰酸和氨气。只要有热的表面存在,异 氰酸就会通过水解作用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氨。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共3篇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共3篇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共3篇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1柴油机作为一种特殊的内燃机,具有功率大、经济性好、耐用等优点。

现在,在各类重型机械、车辆以及船舶中都广泛应用。

然而,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其燃料喷射系统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过去的燃油电喷和机械泵喷嘴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本文就来探索一下这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一、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是指通过高压油泵将燃油压制到高压下,然后通过共轨系统将燃油输送到喷油器,并实现喷油控制。

该系统由高压油泵、高压共轨、压力调节器、电控喷油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高压共轨是系统的关键部分,其负责储存经过高压油泵压制的燃油,并向喷油器输送高压燃油。

通过电控器对喷油器的电磁阀进行开关控制,可使喷油器的燃油喷射量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实现精准喷油。

二、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相对于传统的电喷和机械泵喷嘴有许多优点:1. 节省燃油: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实现精准喷油,避免了传统喷射系统中过多或过少喷油而导致的燃油浪费。

2. 噪音小: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具有较低的噪音水平,能够提升汽车的舒适性。

3. 排放低:通过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精准喷油控制,燃油燃烧更加充分,大大减少了有害气体排放,符合现代环保要求。

4. 自适应性强:柴油机在运行时其燃油需求随着车速和负载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能够更精确地适应这些变化。

三、未来展望未来,随着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其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未来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不仅需要具备精准喷油、低噪音、低排放等诸多特点,还需要结合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燃油喷射系统。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整个燃油系统的设计,提高燃油的利用率,以满足汽车燃油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结语: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是目前柴油机领域最为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之一。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回复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回复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回复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回复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是现代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一种重要技术,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能。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优点和发展趋势。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条称为共轨的高压燃油管路来将燃油供给给每个喷油嘴。

共轨系统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燃油的压力,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根据发动机工作状态和驾驶员的需求来控制喷油嘴的开启和关闭。

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实现对燃油喷射的时间、压力和喷射量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性。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相比传统的机械式喷油系统具有如下几个优点:首先,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以将燃油喷射的压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从而提高燃油的雾化效果。

这样可以使燃油更好地与空气混合,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

其次,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以实现多次喷射。

通过控制喷油嘴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可以实现多次喷射,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油的雾化效果。

多次喷射可以使燃油更好地与空气混合,减少燃料的浪费,提高燃烧效率。

再次,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燃油控制。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燃油的压力变化,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可以根据发动机工作状态和驾驶员的需求来控制喷油嘴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对燃油喷射的时间、压力和喷射量的精确控制。

这种精确控制可以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保持最佳的燃烧效率和动力性。

最后,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传统的机械式喷油系统中,高压燃油泵和喷油嘴是直接连接的,燃油压力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喷油嘴的工作。

而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中,燃油泵和喷油嘴是通过共轨连接的,燃油压力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喷油嘴的工作。

这样可以减少喷油嘴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在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在发展壮大。

浅谈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的诊断

浅谈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的诊断

word浅谈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与故障诊断内容提要: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从结构上彻底改变了柴油发动机燃料供应方式,实现了高压喷射、准确控制、喷油压力与喷油过程分开,使柴油发动机经济性、排放性、动力性有了大幅提高,并在柴油发动机系统中广泛使用。

机械结构、电子控制、液压系统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系统的复杂程度、精细程度大大增加。

对使用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了解、掌握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对维修人员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并根据自己的维修经验,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了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的根本思路。

关键字:高压共轨电控喷射诊断目录:一、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根本知识〔一〕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特点〔二〕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二、电子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主要元件介绍〔一〕电子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二〕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元件介绍〔三〕电子控制系统设置三、燃油供应系统工作原理和主要元件介绍〔一〕燃油供应系统工作原理〔二〕燃油供应系统主要元件介绍四、案例分析——系统故障的诊断思路〔一〕案例分析〔二〕诊断思路小结五、完毕语参考文献浅谈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与故障诊断一、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根本知识〔一〕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特点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属于稳压式时间控制喷油系统。

在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传感检测技术以与先进的喷油结构根底上,实现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供油方式。

彻底解决了容积式燃油泵喷油量、喷油压力受发动机转速负荷影响的问题,实现了较高的喷射压力,使柴油发动机经济性、动力性、排放性能均有了大幅提高。

同时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装置,配有高速电磁开关阀,使得喷油过程的控制十分方便,精度大为提高。

可控参数多,益于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全程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压共轨供油系统 The Common Rail System
高压共轨目的
降低平均燃油消耗 低速时的加速性能 废气排放 降噪 …………
高压共轨原理
脉动式的喷油加压原理发展为稳定压力喷油
高压油泵将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Rail),通过公共 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喷油量和喷油时刻的精确控制 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程 度
谢谢!
虚线:最小喷 油脉宽的情况
控制压力下降 呈两段,是由 于控制阀的液 力效应引起的
A--点划线
B--实线
德国BOSCH高压共轨系统
德国BOSCH高压共轨系统
喷油器结构
喷油过程原理
电磁线控 制活塞腔压力和针阀压力室压强 相等,由于控制活塞面积大于压 力室面积,所以两个受力面合力 向下将针阀关闭,喷油器不喷油。
停止喷油:三通阀
三通阀电磁线圈断电, 外阀落下,通道2与3 断开,通道1与2接通, 控制油压增加,针阀 落座.
喷油速率控制——单向阀、节流孔
型喷油规律:喷射率渐升速停。
喷油器三通阀的方有一个由单向阀和节流孔组成的 环型油路,可实现三角型喷射率。三通阀接通时, 控制室内压力降低,针阀上升,开始喷油,由于节 流孔节流作用,控制室内压力不能迅速降低,针阀 升程只能缓慢增加。
Injection Rate
- 60
TDC
+ 60
+ 120 °CA
多级喷射:在压缩上止点附近,3~4ms内,精确控制喷射5、6次
与传统电磁控制喷油器性能比较
共轨优势
• 与欧2柴油机的继承性好,除油系统以外的 所有零部件都可以通用
• 低速喷油压力高,发动机低速扭矩大 • 多次喷射,能实现欧5/欧6 排放标准 • 油泵凸轮扭振小,发动机噪声低 • ……
电磁线圈断电,控制滑阀在弹 簧作用下位于下部,液压喷油 器增压活塞上部油腔与共轨管 内液压隔绝,与液压喷油器上 部泄压油道接通,增压活塞和 柱塞在回位弹簧作用下上行, 燃油进入柱塞腔内、喷油器在 针阀弹簧作用下关闭,停止喷 油;
电磁线圈通电,控制滑阀位 于上部,增压活塞上部与共 轨液压接通,增压活塞和柱 塞下行,开始喷油
CRS压电喷油器——工作过程
特点
1.高喷压>200MPa
2.没有机械力通过推杆作用在喷嘴针阀上,运动质量和摩擦大大降低
3.稳定性和喷油误差比通常的电磁阀控制喷油系统明显改善
4.伺服阀与喷嘴针阀的紧密连接使得针阀对压电执行器的动作能直接作出 迅速的反应,控制始点与喷油始点之间的延迟时间总共约150μs,这样就 能获得高的针阀速度和重复性较好的最小喷油量 5.液压传递路线从1 5 2m m缩短至4 2m m,减少了2/3。最大的喷嘴针阀运 动速度可达1.3 m/s,要比电磁阀式共轨喷油系统约高一倍 6.很短的喷射间隔 7.在整个发动机使用寿命期内能做到无泄漏运行,避免了有害的功率损耗, 充分挖掘了降低燃油耗的潜力
当柱塞向下运动时, 油泵控制电磁阀 (PCV)开启,低压 燃油被吸进柱塞腔内
当柱塞向上运动时, 柱塞腔内的燃油在柱 塞推动下经油泵控制 电磁阀(PCV)产生溢 流,只有当电磁阀通 电关闭时,柱塞才能 产生高压、将燃油输 送至共轨管。
喷油启停控制——三通阀结构和原理
开始喷油:三通阀
电磁线圈通电,外阀 抬起,通道1与2断开, 通道2与3接通,控制 油压降低,针阀抬起.
形,从而产生一种线性位移。逆压电效应就成为了压电共轨喷油系统的技术基 础。
CRS压电喷油器——工作过程
压电执行器在非工作状态时处于原始 位置,伺服阀关闭,高压范围和低压 范围相互隔断。
液压接杆补偿可能存在间隙(例如由于 热膨胀所引起的) ,喷嘴借助于紧挨着 控制室的共轨压力保持关闭状态。
压电执行器起作用时就将伺服阀打开, 从而使控制室中的压力降低,喷嘴开 启。若伺服阀关闭,控制室中的压力 随之增大,喷嘴针阀也随之关闭。
球阀升程仅为50um 针阀升程仅为0.2mm
预喷油量仅为 1.5mm3/次
主喷与预喷间隔仅为 1ms左右
喷油量:电磁阀的控 制脉宽+共轨管压力
喷油器特性
CRS电磁喷油器
CRS压电喷油器
CRS压电喷油器
CRS压电喷油器——工作原理
逆压电效应:在一个合适的晶体上施加一个电压,这样就会引起晶体晶格的变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发展
三个里程碑
• 20年代-机械泵供油 • 50年代-增压 • 80年代-电控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发展
• ①位置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 (保留原喷油泵中的齿条、滑套、柱塞上 的斜槽等控制油量的机械传动机构,只对 齿条或滑套的运动位置予以电子控制)
增压活塞,实现燃油压力的上升与下降,从而 实现喷油的定时控制; • 通过采用预喷射量孔控制初期喷油率实现预喷; • 喷油压力与柴油机转速和负荷无关。
日本电装ECD-U2系统
共轨压力、喷油量、喷油时刻、喷油速率
共轨压力控制——PCV阀
高压油泵是由两个到 三个顺序工作的柱塞 泵组成,在每一个柱 塞泵的进油口上安装 了一个油泵控制电磁 阀(PCV)。
高压共轨系统分类
美国BKM公司的Servojet系统(中压共轨) 蓄压式 美国Caterpiller公司HEUI系统(中压共轨)液压式 日本电装公司的ECD-U2系统 (高压共轨) 德国BOSCHCR系统(高压共轨) 意大利Fiat集团Unijet喷油系统
BKM公司Servojet系统
Caterpiller公司HEUI系统
电磁线圈通电:球座电磁阀打开,
由于进油节流孔的节流作用,控 制活塞顶部油压下降,针阀压力 室截面产生的向上推力大于针阀 弹簧的预紧力,针阀抬起、喷油 器喷油。
电磁线圈再次断电:控制活塞
腔的泄流通道切断,控制活塞腔 内的压力因共轨管内的燃油不断 进入而升高,直至与共轨压力相 等,在此过程中,喷油器控制活 塞和针阀因活塞上部不断增加的 向下压力而向下移动关闭针阀、 喷油器停止喷油。
三通阀关闭时,共用管压力通过单向阀迅速到达控 制室使针阀关闭,形成渐升速停三角型喷射率,改 变节流孔径可改变三角型形状。
预喷型喷射率:通过在主喷射之前给三通阀一个
小脉冲实现。改变小脉冲宽度可实现不同预喷量。 预喷型喷射每次喷油过程中,三通阀通电两次,针 阀动作两次。
喷油过程中信号、控制压力和针阀时序
• ②时间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 (取消以上机械机构)
• ③压力——时间控制式燃油喷谢系统的电子 控制(压力时间式燃油计量原理,电磁阀 控制喷射过程)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发展
• 直列泵 • 可变预行程直列泵 • 转子泵(轴向压缩、径向压缩) • 泵喷嘴(EUI、UIS) • 单体泵(EUP、UPS) • 共轨系统CRS(蓄压式、液压式、高压共轨)
喷油量
共轨压力
电磁线圈通 电时间
电磁线圈的 通电时刻
喷油器喷油 时刻
特点
• 中压共轨电控液压式喷射系统; • 系统共轨中采用燃油和柴油机润滑油两条共轨,
因此系统中有润滑油和燃油两套油路; • 采用机油共轨油道驱动燃油增压活塞,对燃油
增压,实现高压喷油; • 利用高速开关电磁阀控制共轨油道中机油进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