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苑漫步 (八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对古诗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作和交流,增强语言建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展示,提升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青青园中葵》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背景,体会古诗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举例:通过学习《古诗十九首》,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感受古诗的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
(1)古诗韵律的辨识: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古诗的平仄韵律,对古诗的音韵美感知不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如韵律、对仗、意象等。这些元素是构成古诗独特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智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古诗《静夜思》。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诗在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上的巧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欣赏并解读《古诗十九首》中的五首经典作品:《青青园中葵》、《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静夜思》、《春晓》。
2.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鉴赏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的基本知识:掌握古诗的韵律、对仗、意象等核心知识,如五言、七言绝句的特点,平仄韵律的辨识,对仗的运用等。
举例:《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即为五言绝句,平仄韵律明显,意象生动。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古诗苑漫步作文6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古
诗苑漫步作文
初中生活,学习任务异常繁重,我的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
学习之余,我常到古诗苑漫步,放松放松神经,从中获得了许多快乐。
走进古诗苑,我看见:西塞山前的盛春,白鹭飞翔,桃花缤纷,落在水中随波流去,鳜鱼正肥,一鱼翁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走进古诗苑,我听见:山村的夏夜,鸟惊、蝉鸣、还有稻田里一片蛙声,编织成一支醉人的乡村夜行曲。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走进古诗苑,我看见:姑苏城外的秋夜,霜天残月,江畔红色的枫树,江中渔舟的点点火光,绘制成一幅精美的枫桥夜景图。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走进古诗苑,我看见:北国的冬日,万里冰封,天女散花,把整个世界打扮成一个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的天国。
夜大雪歌(陆游)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啊!在古诗苑漫步,来到一个美丽的水亭边,我忘却了回家的路: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亲爱的朋友,经过一天的紧张忙碌,你可想出去漫步?假如你没有好的去处,那么我告诉你:古诗苑,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优质教案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1.学会按照要求进行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和编辑。
2.学习用多种形式解读古诗词,提高文化素养。
3.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古诗的节奏,声情并茂诵读古诗。
1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在源远流长的诗的历史中,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
漫步经典诗苑,轻叩诗歌大门,无论是品味季节变换,还是体验喜怒哀乐,吟诵诗词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诗意生活无处不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苑,在缤纷的艺术奇葩中尽情徜徉。
(板书:古诗苑漫步)二、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内容(1)分门别类辑古诗。
(2)别出心裁品古诗。
(3)声情并茂诵古诗。
2.确定活动形式小组合作,集体活动,教师指导。
小组合作方法:(1)全班同学自愿组合成4—6个小组,推选出各组小组长,议定小组名称。
(2)根据教材内容,拟订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3)各成员商定搜集材料的任务,搜集时间为一周,制订计划表。
三、活动指导1.编辑诗集(分门别类辑古诗)编辑诗集(二选一):编辑《诗经》专题诗集;编辑教材中的古诗词专题诗集。
(1)定专题编诗集。
①利用课外时间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门别类编辑古诗专题诗集。
②将相关诗词选好以后,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进行注释评点,还可以撰写简要的赏析文字,增强诗集的可读性。
(2)为诗集巧命名。
编辑诗集是一项综合性十分强的语文活动,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编好诗集以后,可以为诗集命一个诗意的名字,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名字,供参考:雅韵共赏、畅游诗海、诗海扬帆、望秋雅轩、家国情思、羁旅乡愁、节气抒怀、飞花传情……(3)具体要求。
①以6人小组为单位,定一个小专题,编辑专题诗集,15首左右。
②每位同学分工合作,为所选诗歌作注释,写简要的赏析、评点文字。
③为诗集起名,设计版式、插图、封面,写前言后记,记录诗集的编辑过程。
优秀的诗歌配图可以申请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各小组定好诗集的内容。
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成员明确任务,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做到有的放矢,做好编辑工作。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古诗苑漫步之旅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古诗苑漫步之旅在古诗苑中游览了一些时日后,让我领略到了诗仙李太白的天马行空的想像,还有他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使我体会到了各位大诗人真挚的爱国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更在其中亲眼目睹了常娥仙子那神秘面纱下的美丽面庞;有观览了四时那无限美好的风光。
令我受益匪浅。
——题记我来到古诗苑,在这里游历四时,看过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的春天;观过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的夏天;赏过那“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秋天;望过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的冬天。
我驰骋于春夏秋冬之时,也曾遇到过全国各地的着名大诗人。
他们爱国:杜甫杜子美望着那首都为瓦砾,遍地草木丛生的景像,不禁有感而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感时花溅泪,很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他们更思乡。
王维独自遥望远方,念着久别的亲人叹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中,更有举世闻名的诗仙李太白。
他的诗歌,确如王世贞所说,是“以自然为宗”的。
李白的自然诗风是由深秀、明丽、清真、圆转、朴美、新奇等六大美学特点构成。
此六大特点皆“以自然为宗”,相互联系,结为一体;体现了李白自然诗风是多样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也是灵活性和技巧性的统一。
李白自然诗风的语言表达的主要方式是豪语、快语、醉语、仙语、率语、口语六种。
总之,娴熟畅朗,多样灵活的创作技巧和驾轻就熟、水到渠成的语言功力的结合,就是李白不假思议的自然诗风。
说到诗仙,就不得不说起他笔下的明月。
李白的一生以他辉煌的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而他在众多诗篇中所咏诵的明月更是出神入化。
竟无一篇诗意相同,更无似曾相识之处,千人一面之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课件

春风是春的使者,温暖的春风不但吹绿了自然,而且吹到了作者的心中,所以让作者觉得所有的“绿”都飘动了起来。
绿的形态
诗人对绿的喜爱与赞美
舞蹈教练
一阵风
比喻
比喻指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好处是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
多音字
dǎo
哥哥正在练习倒车。
dào
瓶
píng
巧记:拼掉左手,得来瓦片。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最后一笔是点
绿叶一片片
识字游戏
花瓶
拥挤
交叉
指挥
交叉: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文中指各种绿互相穿过。
造句:晚会上的歌舞和时装表演交叉进行。
词语解释
造句:远远望过去,天边的晚霞和彩云重叠着,如同仙境,真美!
墨水瓶
发黑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字词,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受,下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诗歌,感受诗人描写的“绿”有怎样的内涵。
第二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这首诗表现的“绿”是指什么。
互动课堂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绿色的世界
春天来了
你想到了哪些地方是绿的?
( )是绿的
树叶
淡绿的( )
新芽
粉绿的( )
湖水
绿指大自然景象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语气略平淡,语速放慢,“绿得发黑”重读,语速稍快,“绿得出奇”语速放慢,表现作者惊讶、难以置信的情感。
····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 ( )绿、 ( )绿、 翠绿、 ( )绿、 ( )绿…… 绿得( )、绿得(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示例:山水诗派与边塞诗派相得益彰,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2)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对偶句。 田园骚客寄情山水,__《__竹__里__馆___》__描__绘__幽__情____叙,写__弹__琴__人__淡__泊__心__静____; 边塞诗人放歌风雪,《别董大》诉说离情,抒发戍边人豪迈雄心。 示例二:《春晓》抒写落花 表达爱花人怜惜之意
(3)活动结束时,语文老师以对联的形式为本次活动作结。不过老师只说出 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徜徉文海赏心悦目 下联:___漫__步__诗__苑__含__英__咀__华__(_或__:__驻__足__诗__苑__撷__萃__寻__芳__)_____
2.中国是诗的国度,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漫步古诗苑,感受那亘古的魅力吧。 (1)春惹情思。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下列诗句中, 选出两组描写春景的诗( ①) ④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独怜幽草涧边生,诗心得。下面是小宇的阅读感言。请你续 写一句,谈谈自己的读诗感受。 品读古诗人,我赞叹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 世 情 怀 ; 我 ___敬__佩__文__天__祥__“__人__生__自__古__谁__无__死__?__留__取__丹__心__照__汗__青__”____ ____的__豪__迈__气__概___。
5.(2020·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孟浩然 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 表现内心的澄明。边塞诗雄浑开阔,悲壮高亢。高適的《别董大》写挚友离 别,洋溢着前程万里的信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塞外奇观, 表现雪中送客的不舍和为国戍边的豪情。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 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激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素养。
2.任选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古诗,从不同角度理解古诗,体会到不同种类艺术的相通之处,能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效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3.围绕所选主题选择恰当的古诗,并能有序、合理地辑录所选古诗。
能给本组辑录的古诗作注释,并撰写简要的赏析和点评。
【教学重点】围绕所选主题选择恰当的古诗,并能有序、合理地辑录所选古诗。
能给本组辑录的古诗作注释,并撰写简要的赏析和点评。
【教学难点】围绕所选主题选择恰当的古诗,并能有序、合理地辑录所选古诗。
能给本组辑录的古诗作注释,并撰写简要的赏析和点评。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导入新课同时同步播放春夏秋冬四季画面)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同步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画面,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感受中进入本节课学习。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我们可以在诗词中欣赏到一年四季的美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了春天的生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展示了夏天的活力;“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发现了秋天不一样的色彩;“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传递了冬天的清冷。
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设计意图:用课内学生较为熟悉的诗句导入,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活动展示(一)声情并茂诵古诗1.成果展示(1)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2—3首诵读或吟唱,通过调整语气、语调、轻重音和节奏,吟诵出情感的表达。
(2)学生评委按照评分表给各组代表选手打分。
(教师明确需要注意项目:诗作解读准确、诵读设计合理、诵读配乐合适、情感表达恰当、节奏把握精准、整体效果良好。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古诗鉴赏的一个综合性学习教案。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诗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2. 学习古诗文的韵律和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在鉴赏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三个部分。
1. 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古诗文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 古诗文的鉴赏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阅读和讨论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群体合作法。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古诗文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 观察和感受法。
通过学生朗读和感受,让学生在鉴赏古诗文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古诗文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文,认真地读几遍,掌握其韵律和语言特点,然后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古诗文朗读和演绎。
3.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朗读各自小组的古诗文。
每个小组分别为全班表演自己小组选定的古诗文,除了朗读诗文之外,还需要演绎诗意和意境。
4.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古诗文比赛。
比赛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或者个人进行。
在比赛中,学生需要通过表演朗诵的形式,展现自己的韵律和语言特点,并且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 教师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全班学生集体创作一首古诗文。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加深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 学科评价。
通过分组小活动、全班合作比赛和学生的作业评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苑漫步
【教学目标】
1.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2.积累、品味、吟唱和运用古诗词,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3.积极主动参与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诗与画的结合。
4.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
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难点】
1.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
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古筝乐曲《一剪梅》。
(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热热身,其实也是对古诗的又一次巩固与积累。
)
师:这一首首古诗就如同这一曲美妙动听的古筝乐曲,让人沉醉流连,让人乐而忘返。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到古诗苑中漫步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1.色彩。
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
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明确: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植物。
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明确: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动物。
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多么可爱,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明确: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地名。
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词中也会出现地名。
我们来看一看下面一些含有地名的诗词。
明确: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目标导学二:诗情画意品古诗
为诗配画
1.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画:(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解说词: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
2.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画:(现代)王成喜《铁骨生春》
解说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画家以铁干、春蕾隐喻性地歌颂了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3.诗:(清)郑板桥《题竹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清)郑板桥《竹图》
解说词:画幅上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目标导学三:声情并茂诵古诗
师:诗词最突出的特点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的美感。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可以看出在早期,诗、歌与乐、舞其实是合为一体的。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欣赏歌曲《思君》片段
跟唱古诗《但愿人长久》
目标导学四:满腹诗书用古诗
师:前面我们提到,在早期,诗、歌与乐、舞本是合为一体的。
而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到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才独立成体。
下面我们欣赏一首现代流行歌曲,请谈谈你由这首歌的歌词想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学们通过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作品的欣赏和诗歌咏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合作探究意识。
这次活动课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设计,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本节活动课学生参与度很高,我在课堂纪律方面没有维持好,这个需要注意,既要活跃课堂气氛,也要有秩序地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