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中的长链和短链各指什么

公路中的长链和短链各指什么

公路中的长链和短链各指什么?

在丈量过程中,出现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现象叫断链

。断链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指两种:一种是由于计算和丈量发生错误造成的;另一种则是由于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其桩号写法举例如下:

所有断链桩号应填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上,考虑断链桩号的影响,路线的总里程应为:路线总里程=终点桩里程-起点桩里程+Σ长链-Σ短链

道路断链的处理

道路断链的处理 发布日期:2013-04-17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浏览次数:1081 一、先把断链搞清楚 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 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公路 铁路 断链计算

公路铁路断链计算 一、先把断链搞清楚 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 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我们都知道,桩号是确定道路中线点的位置的表示,在路线平面参数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一个桩号可以唯一地表示路线中线上的一个点的位置。路线的桩号,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整20米的桩号,一种是曲线要素桩(ZH/HY/QZ/YH/HZ),道路勘测,就是放样出这些桩号的实际位置,再测量高程、横断面数据,可以说,每一个桩号及其相关的数据,无不渗透着勘测人员的心血。再回过头看看前面那位,提出把断链之后的桩号重新推算,就意味着重新推算出的整20米桩和曲线要素桩,都要重新拉队伍到现场重新测过,实在是没有

公路线路设计中的断链

公路线路设计中的断链 断链【broken chainage】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断链处理: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p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等同于BK3+,AK3+等同于BK3+440。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米)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AK3+660(短链米)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米。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链总和=+米“断链”概念在教科书中谈论不多,但在实际选线(正线、联络线、疏解线、站内线)中常常用到。当线路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不连续(不方便通过“顺里程”消除之)处时,称线路于该处产生断链。 1 断链的分类断链按其形成原因不同,可分为(普通)断链与内业断链。断链有长断链(前里程-后里程>0)、短断链(前里程-后里程<0)之分,也有真假之分。例如,象K0+000=K0+000 ;AK5+000=BK0+000者均为假断链(假断链是有意义的),而象AK1+195=AK1+200(短链); BK1+210=BK1+200(长链)者均为真断链。象右线K7+199=左线K7+200者为特殊断链。 注:等号左边数值被称为该断链之前里程,而等号右边数值被称为该断链之后里程。 2 断链产生的原因选线过程中,常常提出局部比较方案,由于局部比较方案线路长度往往与贯通方案相应段长度不等,这时,二方案汇合点里程不同(或测量错误所致),就需要设置(普通)断链,减少其对其他部分线路里程标注的影响。 线路设计中,常需要调整路线之曲线参数或增减曲线(交点)或生成第二线等,使得线路局部长度发生变化,这时,需要“插入”断链,以方便线路局部调整,减少对其他部分的影响。该断链俗称“内业断链”。因第二线与第一线(基准线)比较而产生的特殊内业断链,属永久断链,不可以通过“顺里程”而消除。 3 断链的表示断链的表示方法有:直线(假断链);门式或矩形。为了方便,断链位置常取直线上(且后里程位于百米标处),而非曲线上。标注断链时,常将其距前一个百米标之距离表示出来,但当断链位置距前一个百米标之距离小于50米时,为方便起见,将断链位置距前2个百米标之距离表示出来。

第十二篇 断链在平曲线计算中的处理——短链篇.

第十二篇断链在平曲线计算中的处理——短链篇 作者:柠檬树 QQ:249910569 2010.6.14 1. 短链在平曲线编程数据库里的处理方法 断链是在一些线路设计或施工中因某种情况下而产生的,具体原因在此不做讨论,短链就是断链的其中一种常见形式,另一种形式是长链,在施工测量时也会因这些断链给测量带来一些麻烦。一般手工计算比较常见的的处理方式是将线路在断链点处断开,分成两条线路单独计算。本篇就短链在不将线路拆分两条或多条线路的情况下,介绍一种新方法,来处理短链的数据问题。 因短链就是在曲线内有一段桩号缺失,所以处理起来还算比较容易,如果只是一些坐标正算,可不必对数据库做特殊处理,只需在短链处将曲线元一分为二,同时编在一个数据库中即可,使用时人为判断短链内的桩号,但此方法在遇到反算时就不能胜任了,就须对数据库做一些处理方可正确反算短链所在曲线元上的数据了(其他曲线元反算基本不受影响,特殊情况除外)。 首先将曲线元在短链点处一分为二,将前半段定义为前段,后半段定义为后段,前段按照正常线元输入到数据库,后段的输入根据线元曲线型式不同,分述如下: (1)短链在直线上的:将后段线元反向延长,延长的长度为短链的长度,将延伸后的端点作为后段线元的起点,此时桩号刚好是短链的起点桩号(但与前段同桩号点的位置不一样,故参数也不一样),并计算此时该点的坐标、方位角(直线的方位角),之后按照本程序集的平曲线数据的常规方式输入到数据库,就是说在整个数据库里不会显示出短链结束点的桩号。延长后的点可能在原直线上,也可能不在原直线上,与前段直线长度和短链长度有关,不论超出与否均可用此法计算。本示例中有一直线K36+317.21~K37+641.32上的短链 K36+599.02=K36+600(断链的一般表示法),将这直线在K36+599.02(也是 K36+600)点处将直线拆分,前段K36+317.21~K36+599.02按照一般直线输入参数到数据库,后段K36+600~K37+641.32则需将其反向延长短链长度0.98m,即后段直线的起点变为K36+599.02,并计算其坐标(此时计算出的坐标应同前段直线线元上K36+598.04点的坐标一样),再按本程序集的固定格式输入到数据库,之后进行反算和其他计算方能正确。 (2)短链在圆曲线上的:方法同直线的一样,将后段线元反向延长,延长部分也是等径圆曲线,延长的长度亦为短链的长度,再进行计算此时该点的坐标、方位角等。延长后的点可能在原圆曲线上,也可能不在原圆曲线上,均可应用此法计算。 (3)短链在缓和曲线上的:大部分设计都会避开把断链设计在缓和曲线上,原因很简单,一是缓和曲线一般比较短,二是断链在缓和曲线上不便于计算。如有

道路断链的处理

道路断链得处理 一、先把断链搞清楚 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就是断链,什么就是长链,什么又就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得产生 先来瞧瞧断链就是怎么产生得。 断链,指得就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得桩号不连续得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得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得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得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得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得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得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得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得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得,专家得意见,若拿不出充足得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于就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得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得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得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就是,测量过得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得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就是又产生了。

公路工程常用公式

公路工程常用公式 一、三角函数公式: 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那么 ○1三边之间的关系为(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为∠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为 (4)其他有关公式 面积公式:(hc为c边上的高) 2)、正弦公式,即为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 等。 即a/sinA=b/sinB=c/sinC=2R(2R在同一个三角形 中是恒量,是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的两倍) 这一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都有 (1)a/sinA=b/sinB=c/sinC=2R 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 sinA : sinB;sinC = a : b : c; 3)任意三角形余弦公式:a2=b2+c2-2bc(cosA) ;cosA=(b2+c2-a2)/2bc 二、弧长公式:n∏r/180;扇形面积公式:n∏r2/360 公路测量常用公式: 一、圆曲线:曲线要素的计算若已知:转角α 及半径 R ,则:切线长:;曲线长: 外距:;切曲差: (1)主点里程的计算 ZY 里程 =JD 里程 -T ; YZ 里程 =ZY 里程 +L ;

QZ 里程 =YZ 里程 -L/2 ; JD 里程 =QZ 里程 +D/2 (用于校核) 二、缓和曲线 (spiral) 的测设 1、概念:为缓和行车方向的突变和离心力的突然产生与消失,需要在直线(超高为 0 )与圆曲线(超高为 h )之间插入一段曲率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至圆曲线半径的过渡曲线(使超高由 0 变为 h ),此曲线为缓和曲线。主要有回旋线、三次抛物线及双纽线等。 2、回旋型缓和曲线基本公式 ——缓和曲线全长。 (1)切线角公式:——缓和曲线长所对应的中心角。 (2)缓和曲线角公式:——缓和曲线全长所对应的中心角亦称缓和曲线角。 (3)缓和曲线的参数方程: (4)圆曲线终点的坐标:

公路工程断链计算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 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 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 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 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公路工程断链计算

断链的处理 一、先把断链搞清楚 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 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专业资料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 专业资料

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2011-09-13 15:19:36|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学习园地2010-07-29 13:10:53阅读706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程]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未知2009-12-09 19:04:30 广州交通技术学院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road engineering survey) 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

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一)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

断链定义

断链 断链【broken chainage】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断链处理: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p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等同于BK3+,AK3+等同于BK3+440。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米)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AK3+660(短链米)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米。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链总和=+米 铁路测量公路测量断链短链长链 字号:小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第十二篇 断链在平曲线计算中的处理——短链篇

第十二篇断链在平曲线计算中的处理——短链篇

作者:柠檬树QQ:249910569 2010.6.14 1. 短链在平曲线编程数据库里的处理方法 断链是在一些线路设计或施工中因某种情况下而产生的,具体原因在此不做讨论,短链就是断链的其中一种常见形式,另一种形式是长链,在施工测量时也会因这些断链给测量带来一些麻烦。一般手工计算比较常见的的处理方式是将线路在断链点处断开,分成两条线路单独计算。本篇就短链在不将线路拆分两条或多条线路的情况下,介绍一种新方法,来处理短链的数据问题。 因短链就是在曲线内有一段桩号缺失,所以处理起来还算比较容易,如果只是一些坐标正算,可不必对数据库做特殊处理,只需在短链处将曲线元一分为二,同时编在一个数据库中即可,使用时人为判断短链内的桩号,但此方法在遇到反算时就不能胜任了,就须对数据库做一些处理方可正确反算短链所在曲线元上的数据了(其他曲线元反算基本不受影响,特殊情况除外)。 首先将曲线元在短链点处一分为二,将前半段定义为前段,后半段定义为后段,前段按照正常线元输入到数据库,后段的输入根据线元曲线型式不同,分述如下:(1)短链在直线上的:将后段线元反向延长,延长的长度为短链的长度,将延伸后的端点作为后段线元的起点,此时桩号刚好是短链的起点桩号(但与前段同桩号点的位置不一样,故参数也不一样),并计算此时该点的坐标、方位角(直线的方位角),之后按照本程序集的平曲线数据的常规方式输入到数据库,就是说在整个数据库里不会显示出短链结束点的桩号。延长后的点可能在原直线上,也可能不在原直线上,与前段直线长度和短链长度有关,不论超出与否均可用此法计算。本示例中有一直线K36+317.21~K37+641.32上的短链K36+599.02=K36+600(断链的一般表示法),将这直线在K36+599.02(也是K36+600)点处将直线拆分,前段K36+317.21~K36+599.02按照一般直线输入参数到数据库,后段K36+600~K37+641.32则需将其反向延长短链长度0.98m,即后段直线的起点变为K36+599.02,并计算其坐标(此时计算出的坐标应同前段直线线元上K36+598.04点的坐标一样),再按本程序集的固定格式输入到数据库,之后进行反算和其他计算方能正确。 (2)短链在圆曲线上的:方法同直线的一样,将后段线元反向延长,延长部分也是等径圆曲线,延长的长度亦为短链的长度,再进行计算此时该点的坐标、方位角等。延长后的点可能在原圆曲线上,也可能不在原圆曲线上,均可应用此法计算。

关于道路长短链的问题

关于道路中长短链的问题 在丈量过程中,出现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现象叫断链.断链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指两种:一种是由于计算和丈量发生错误造成的;另一种则是由于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其桩号写法举例如下: 长链:k3+110=k+105.21 长链4.79 m 短链:k3+157=k3+207 短链50m 所有断链桩号应填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上,考虑断链桩号的影响,路线的总里程应为:路线总里程=终点桩里程-起点桩里程+∑长链-∑短链 在线路选择中为什么要设长短链? % ]G'u 这个是线路实际测量里程工作开展与室内画线里程之间出现的差值,即如果室内画线是5km,而实际测量时不一定就是5km.可能是4.8km或5.2km,这样就出现了长链或短链 其实是这样的,比如说,在外业第一次定线的时候是K0+000~K20+000,测量放线后,各种调查数据都已经回来了,但是后来由于一些原因,K10+000~K15+000这段路线要改线,改线后,以前的这5公里可能长于5公里,也可能短于5公里,但是K0+000~K10+000及K15+000~K20+000这两段是不需要改的,如果里程继续顺排的话,K15+000~K20+000这段的里程桩号也要变,所以一般在K15+000(老桩号)这里设断链,断链以后的桩号不变,相应的测量数据要不需要改变,主要是为了减少路线方案对测量数据的影响。断链在公路、铁路、电力等与线路有关的行业经常用到! 几个原因: O mX(3>:9 1,经常外业分了几个队就会形成短链或者长链 }EZd=_kAq~ 2,或者一个公司做一段,每段之间就能形成短链或者长链 2aUy1*aM 3,方案不是按照线路顺序稳定的,中间某一段稳定了,但是其他地方改线了 ! uyC$8V*l 4,方案的频繁变动,有些工作已经做了里程就不顺了也没有必要顺了 KDX34Fr1 但是总的来说,短链还行,长链有重复的里程,容易把人搞晕 Q: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看到标段里面有提示长链0.46?

断链 短链 长链

铁路测量公路测量断链短链长链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356.400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426.200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641.600。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 AK3+660等同于BK3+444.600,AK3+655.400等同于BK3+440。 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 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215.400米)。 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444.600=AK3+660(短链215.4米)。 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65.4米。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 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8500.000+65.400-215.400=8350.000米。 断链及其处理 在铁路和公路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断链一词。那么,什么是断链呢?总的来说,在丈量过程中,出现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现象叫断链。 出现断链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指两种:一种是由于计算和丈量发生错误造成的;另一种则是由于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其桩号写法举例如下: 长链:k3+110=k3+105.21 长链4.79 m 短链:k3+157=k3+207 短链50m 所有断链桩号应填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上,考虑断链桩号的影响,路线的总里程应为:路线总里程=终点桩里程-起点桩里程+Σ长链-Σ短链。 断链处理

公路常用计算公式

公路常用计算公式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六、超高计算公式 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八、标准差计算公式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x1:QD的X坐标 y1:QD的Y坐标 x2:ZD的X坐标 y2:ZD的Y坐标 S:QD~ZD的距离 α:QD~ZD的方位角 2.计算公式: 1)当y2- y1>0,x2- x1>0时: 2)当y2- y1<0,x2- x1>0时: 3)当x2- x1<0时: 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α1:QD~JD的方位角

α2:JD~ZD的方位角 β:JD处的偏角 2.计算公式: 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 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U:JD的X坐标 V:JD的Y坐标 A:方位角(ZH~JD) T:曲线的切线长, D:JD偏角,左偏为-、右偏为+ 2.计算公式: 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U+Tcos(A+180°) Y′=V+Tsin(A+180°)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U+Tcos(A+D) Y″=V+Tsin(A+D) 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P:所求点的桩号 B: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左偏-1,右偏+1 C:JD桩号 D:JD偏角 L s:缓和曲线长 A:方位角(ZH~JD)

U:JD的X坐标 V:JD的Y坐标 T:曲线的切线长, I=C-T:直缓桩号 J=I+L:缓圆桩号 :圆缓桩号 K=H+L:缓直桩号 2.计算公式: 1)当P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时间:2009-12-09 19:04:30 来源:广州交通技术学院作者:未知我要投稿我要收藏投稿指南 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 (road engineering survey) 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公路,断链计算

我们可以看出,根据交点计算范围的定义,相邻两交点曲线间若存在直线段,则该直线段则成为相邻两交点的重复计算范围,即既可在前一交点内计算,也可在后一交点内计算,并且均可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定义了交点计算范围,当输入的桩号超过此范围时,程序会提示“KP OUT”,表示桩号超出范围,提示使用者注意。因此,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和设定交点计算范围,以免到了现场计算出错还不知道,切记切记。 三、断链的处理 现在终于回到了正题,讲述ROAD-2程序进行断链的处理与计算,这实在没有办法,因为没有前面的铺垫,就没法讲断链的处理。 1.有断链时的交点定位与交点计算范围 当存在断链时(这是特殊情况,不再是一般情况),交点定位临界桩号就有了一点小小变化。断链之前的那个交点的定位临界点就不应选择下一交点的ZH点,而应选择断链点的桩号。什么,断链点有两个桩号?废话,当然用等号前面的那个桩号了! 而交点的计算范围,则不再遵循从上一交点的HZ点开始,至下一交点的ZH点结束的规定,而改为: (1)对于断链点之前的交点,交点计算范围从上一交点的HZ点开始,至断链点结束(桩号为改线桩号,即等式之前的那个桩号); (2)对于断链点之后的交点,交点计算范围则从断链点开始(桩号为老桩号,即等式之后

的那个桩号),至下一交点的ZH点结束。 如此,数据库子程序的编写就OK了,当然,这还只是断链处理过程中第一个注意事项,重要的还在后面的程序操作上。 2.工程实例 (感谢校友曾令武提供工程实例) 根据某高速公路的直曲表,在13公里范围内有一长链和一短链两个断链,非常典型,就用它了。

.

. 直曲表太大,只好拆成两半,不然字就看不清了,请各位见谅。 3.数据库文件ROAD-DATA2的编写 编写数据之前,我们先仔细看一下,容易看出,第一个断链点K112+943.305 = K112+900.001在JD59和JD60之间的直线段内,而第二个断链点K125+309.227 = K125+320.001在JD65和JD66之间的直线段内。因只研讨断链,我们只编写了这四个交点的数据(省略了中间六个交点的数据),编写时为操作方便采用了简化坐标和简化桩号。

铁路测量 公路测量 断链 短链 长链

铁路测量公路测量断链短链长链 2009-07-31 10:00:5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是在网上搜索,作者整理,希望能够大家提供帮助,向提供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 断的称短链。 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 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 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356.400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426.200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641.600。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 AK3+660等同于BK3+444.600,AK3+655.400等同于BK3+440。 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 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215.400米)。 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444.600=AK3+660(短链215.4米)。 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65.4米。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 少? 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8500.000+65.400-215.400=8350.000米。 断链及其处理 在铁路和公路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断链一词。那么,什么是断链呢?总的来说,在丈量过程中,出 现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现象叫断链。 出现断链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指两种:一种是由于计算和丈量发生错误造成的;另一种则是由于局 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其桩号写法举 例如下: 长链:k3+110=k3+105.21 长链4.79 m

断链计算

断链计算 断链的处理 一、先把断链搞清楚 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 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

公路工程断链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断链【broken chainage 】当线路由于种种原因产生里程(或里程桩)不连续(不方便通过“顺里程”消除之)处时,称线路于该处产生断链。 1 断链的分类断链按其形成原因不同,可分为(普通)断链与内业断链。断链有长断链(前里程-后里程>0)、短断链(前里程-后里程<0)之分,也有真假之分。例如,象K0+000=K0+000 ;AK5+000=BK0+000者均为假断链(假断链是有意义的),而象AK1+195=AK1+200(短链); BK1+210=BK1+200(长链)者均为真断链。象右线K7+199=左线K7+200者为特殊断链。注:等号左边数值被称为该断链之前里程,而等号右边数值被称为该断链之后里程。 2 断链产生的原因选线过程中,常常提出局部比较方案,由于局部比较方案线路长度往往与贯通方案相应段长度不等,这时,二方案汇合点里程不同(或测量错误所致),就需要设置(普通)断链,减少其对其他部分线路里程标注的影响。线路设计中,常需要调整路线之曲线参数或增减曲线(交点)或生成第二线等,使得线路局部长度发生变化,这时,需要“插入”断链,以方便线路局部调整,减少对其他部分的影响。该断链俗称“内业断链”。因第二线与第一线(基准线)比较而产生的特殊内业断链,属永久断链,不可以通过“顺里程”而消除。线路测量中也容易产生断链。 3 断链的表示断链的表示方法有:直线(假断链);

门式或矩形。为了方便,断链位置常取直线上(且后里程位于百米标处),而非曲线上。标注断链时,常将其距前一个百米标之距离表示出来,但当断链位置距前一个百米标之距离小于50米时,为方便起见,将断链位置距前2个百米标之距离表示出来。 4 断链的应用不设起始断链的线路,是无法标注里程(桩号)的。不论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不论是线路平面图还是纵断面图,线条长度就是实际长度(即线上点的坐标就是实际坐标),不存在线条拉长、缩短、掐段或加长等问题。带有断链之线路上,对于每个工点之里程,都有其确定的前一个断链与之对应;而且计算线路长度时,必须考虑断链的影响。

断链问题

公路设计与公路施工中经常要遇到短链\断链\长链概念及计算问题,下面做个简单的介绍并举例说明. (broken chainage)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p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356.400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426.200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641.600。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 AK3+660等同于BK3+444.600, AK3+655.400等同于BK3+440。 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 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215.400米) 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444.600=AK3+660(短链215.4米) 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65.4米。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 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链总和 =8500.000+65.400-215.400=8350.000米 断链的处理 一、先把断链搞清楚 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 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