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中的长链和短链各指什么
公路、铁路断链说明

公路铁路断链计算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断链即长链短链

断链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
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
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356.400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426.200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641.600。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等同于BK3+444.600,AK3+655.400等同于BK3+440。
(1)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
(2)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215.400米)。
(3)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444.600=AK3+660(短链215.4米)。
(4)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65.4米。
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解: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8500.000+65.400-215.400=8350.000米。
断链及其处理在铁路和公路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断链一词。
那么,什么是断链呢?总的来说,在丈量过程中,出现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现象叫断链。
出现断链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指两种:一种是由于计算和丈量发生错误造成的;另一种则是由于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
其桩号写法举例如下:长链:k3+110=k3+105.21 长链4.79 m短链:k3+157=k3+207 短链50m所有断链桩号应填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上,考虑断链桩号的影响,路线的总里程应为:路线总里程=终点桩里程-起点桩里程+∑长链-∑短链。
公路工程有关名词解释

1桩号沿着道路前进方向,起点处的桩号是0k+000,每隔一定距离(如100米)做1桩号标记,并在相应有需要的地方进行标记,但应以设计图纸上表明的为准.施工前,对设计基础桩进行统一编号,以利于施工,号码不重复,且唯一。
例如:起点桩号K200+500,终点桩号K350+800 (K200+500~K350+800)意为:公路200公里处再过500米为开始处,直到350公里再过800米处的这段路。
(K为千米/公里)计算路长:350。
800 - 200.500=150.300km还有k—0+100之类的情况,这种有负的情况,说明路是按两个方向分的,有一个是正方向,另一个则是反方向,类似坐标轴。
例如:规定k0+000为中庄编号,东面为正西面为负,东面一百米表示为k0+100,西面一百米则表示为k-0+100。
2“公路放线”是什么意思?放线工作就是将设计图纸的样放到实地,为下一步的征地拆迁工作的提供依据。
主要是恢复中线和放好边线,界定好公路的用地宽度。
放线工作做好后,进入征地拆迁工作。
正常情况下,招投标完成前,征地拆迁工作必须完成,以便于施工单位进场施工。
进入施工阶段需要多长时间主要是以招投标的进展情况来定,一般要2到3个月。
开工之后,施工员要想把房子立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定位放线;所谓放线就是根据规划及设计出具的图纸及相关资料,通过经纬仪或全站仪把坐标从图纸上换到现实中来,定出2个坐标点后,根据这2个点放出建筑物四个角的具体位置,之后经过甲方与监理检查通过就算过关了。
放线工作就是定位放样出公路施工区域范围,复核所在工程的工程量。
放线工作结束是指已完成路线走向测定。
放线结束后就是征地拆迁、施工准备。
像这种情况应该马上就要进入施工阶段了。
3里程桩又称中桩,表示该桩至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
如: K7+814.19 表示该桩距路线起点的里程为 7814.19m 。
分为整桩和加桩.1、整桩. 一般每隔 20m 或 50m 设一个。
断链定义

断链断链【broken chainage】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
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断链处理: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p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
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等同于BK3+,AK3+等同于BK3+440。
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米)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AK3+660(短链米)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米。
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链总和=+米铁路测量公路测量断链短链长链字号:小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
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
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
公路断链的计算方法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线路中长、短链

线路中的长、短链1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公路工程断链计算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长短链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中的长链和短链各指什么?
在丈量过程中,出现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现象叫断链。
断链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指两种:一种是由于计算和丈量发生错误造成的;另一种则是由于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
其桩号写法举例如下:
所有断链桩号应填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上,考虑断链桩号的影响,路线的总里程应为:路线总里程=终点桩里程-起点桩里程+Σ长链-Σ短链。